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4:39:21 初中作文
中考作文复习策略初中作文

篇一:中考作文复习的策略

浅谈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作文作为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以其高分值历来倍受人们的关注。考前作文如何复习,在座的老师们都有自己的高招。今天能够就自己在中考作文复习教学中所悟出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各位交流、探讨,我深感荣幸!

谈到作文,一直都是我们较为畏难的教学内容。因为它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水平的一种技能,它的提高又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能实现的。我感到任何复习对策都必须与本人的教学、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中考作文与本班实际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复习之路来,才是最佳对策。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讲:一是了解中考作文命题的动向。二是中考作文常见题型分析及应对策略;三、作文复习最后阶段的安排。

一、了解中考作文命题的动向。

1、为什么要关注中考作文的命题呢?

关注中考作文的命题,尤其是关注近年来命题的趋势,可以使我们在平时组织作文复习时,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在极为紧张的复习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2、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呈现怎样的趋势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两个统计表【幻灯片】从这两个表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几个中考作文命题的信息:

①命题形式呈现多元化局面。

综观2011年我省的中考作文和遂宁市近三年的中考作文,我们会发现命题形式不拘一格,呈现多元化局面。话题作文已失去往日的光彩,半命题作文异军突起,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占了主流之势。选题作文,受到更多的关注 ②题材:密切联系生活、直面时代精神的主旋律色彩鲜明。

中考作文试题,基本都体现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自我成长”的命题趋向,特别是以“关注自我成长”为内容的命题比例呈上升趋势。 ③思维:注重理性思辨,引导深度思考。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仔细分析2011年的试题,我们会发现很多命题都明显富有思辨色彩,意在引导考生写出对现实生活的深度认识与思考。

二、中考作文常见题型分析及应对策略

针对中考作文题型呈现的多元性特征,接下来,我准备对中考作文常见题型及应对策略做一点简要的分析。

一、命题作文

(一)常考题型

从语法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词语式命题短语式命题句子式命题

(二)应对策略

命题作文的复习,教会学生审题很重要。

1、词语式标题的审题

首先,审清词义,弄清内涵外延。

如“习惯”指的是“长期形成或逐渐适应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从范畴上讲,大到一个国家、民族的风尚习俗。小到某个人的长期爱好和固定行为都是习惯。从性质上讲,有好习惯、中性习惯和坏习惯之分。从时间上讲,有老习惯和新习惯之分。

其次,明确范围,锁定题眼。

在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词语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限制词。这样就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例如命题作文《肩膀》

①在“肩膀”前加限制词。谁的肩膀?可以是自己的,亲人的,朋友的,这是实指的肩膀;可以是牛顿所说的“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巨人肩膀”,可以是李大创所说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铁肩”,这是具有比喻义的肩膀。

②、在“肩膀”后加限制词。

肩膀担什么? 承诺和责任。

自己的肩膀担什么?是家庭、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

亲人、朋友的肩膀担什么?依赖、托付、温馨;

“巨人的肩膀”担什么?谋福利于苍生。

审清了以上两个问题,即“谁的肩膀”、“肩膀担什么”,就是抓准了题眼,立意的范围和重点就明确了起来。

2、短语式标题审题方法

有些标题是以短语形式出现,这类文题,往往有或隐或显的对中心词的限制。必须抓牢题眼,明确命题的限制性。

例“可喜的变化”

分析:文题中“可喜”二字对 “变化”起了限制的作用。其实,“变化”有两种:即好的变化,坏的变化,此题的修饰语规定了必须写好的变化。文中还要用富有表现力的材料写出变化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写变化后的情景,对比中强调后者,才能突出“可喜”之处。另外,文章还应有适当的议论,以便点出“可喜”的深刻内涵。

3、句子式标题。

句子式标题是以一个句子形式命题。这个句子或直接就是一个观点,或隐寓一个观点。这标题其实就是题旨,如“我最喜欢的一堂课”、“我想握住你的手”、“那是最美的风景”、等。准确审读这种题目的题意重在抓住句子或句中关键词追问“为什么”。

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学生审题时就应想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想握住“你”的手?因为“你”是 “我” 理想的寄托,是我倾诉的对象,你与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谋而合;因为“你”给过“我”关爱、温暖、幸福、教育。

二, “我”是谁?是虚拟的第一人称叙述者;

三,“你”是何人?“你”可以是父母、亲朋,也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对“我”有影响的人。

这样一追问,就明确了对象限制,明确了握“你”手的原因,从而明确了题旨。

二、半命题作文

(一)常见题型

1.从补题内容的限定性来看,半命题作文常有三种题型。

(1)自由补题型。命题者对题目空缺处 所填内容不作任何限定,完全由考生根据自己对文题的理解或自身的经验来填写。

如:“,太棒了!”要求:在空缺处填写适当内容,补全题目,然后完成一篇作文。

(2)选择补题型。命题者提供了若干个备用选项 ,要求考生从中任选其一填入题目的空缺处,然后进行写作。

如:没想到我如此 (浮躁、虚荣、坚强、幸运、依赖父母)。要求:结合个人生活经历,从括号里的五个词语中任选其一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使作文题目完整,然后完成作文。

(3)导语式提示补题型。命题者在题目前面设置一段导语,让考生从对导语的阅读中获得填写题目空缺处内容的灵感或启发。

如: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先贤的生活,令你神往;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感人的生活,令你难忘;大千世界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给你生活启迪??人生旅途,五彩缤纷,人总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请以“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先在横线上填上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然后完成一篇作文。

2.从补题的位置来看,半命题作文常用题型有两种。

(1)单空补题型,如: 需要我;又一次 ;青春因 而精彩。

(2)双空补题型,如:

(二)应对策略

半命题作文,补题很关键,补题的过程,就是选材、立意、构思的过程。题目补得好,思路打开,与生活对接,文思泉涌,写起来就会顺畅自然,一气贯通;相反,写起来就会浮于表面,毫无深意,或者思路梗塞,无话可写。因此,对于半命题作文的复习,首先要弄清学生补题中常犯的毛病。

1、学生补题中常犯的毛病,可能有以下几点:

①补题随意。一拿到题目,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就匆忙补题,补出的题目往往缺乏针对性,写起来也无真情实感,文章流于平淡。

②补题过宽。补题过于宽泛,以至于行文中,涉及的面太多、太广,就成了蜻蜓点水,浮于表面。

如:想起了

有的学生补写成:“想起了大自然”、“想起了人生”、“想起了环保”,这些题目都补写得范围过大,很难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写深写精,也就难以取得高分。补写成“想起了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想起了那抹青绿”,写起来就会具体得多了。

有些考题,即使有提示,也提示范围过大,遇到这样的试题,一定要指导学生缩小角度,增加针对性,切莫受试题牵引。

如:走近(伟人、名著、自然、科学??)

此题就属于提示范围过大,如果选择提示语补题成为“走近伟人”“走近名著”“走近自然”,显然宽泛、笼统,不易写好,如果变换一下视点,缩小角度,补写成 “走近毛泽东”“走近《水浒传》”“走近十六岁”等,这样,既切合了题意,又使作文充实具体。

③补题不符要求。半命题作文虽然自主性比较大,但是并不是说没有限制,其自主是在命题意志下的一种自主,有些考生却无视这一点,补出的题目与要求相悖,结果出力不讨好,得分甚低。

如:

“讲给 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

文题已经限定了只能从括号中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选择人物补全题目,有的同学却写成了“讲给奶奶的事儿”、“讲给昨天的我的事儿”,明显与要求不符。

再如:

是一把双刃剑

有的学生补写成了“松懈是一把双刃剑”、“早恋是一把双刃剑”,这也显然不符合“双刃剑”这一题旨要求的,因为这些东西只有害,怎么写也写不出它们的利来。

④补题与行文不符。题目是文章中心的浓缩,行文要与题目保持一致。有的考生,作文题目补写得非常成功,可就是文章写得题不摄文,文不贴题,游离、脱节,形成了“两张皮”现象,其原因就是在补题的时候,没有与行文选材统一起来考虑,只是为了补题而补题。

如:

想起了

有同学的补题是“想起了那推心置腹的交谈”,照理,行文应当着重写那次充满真情的推心置腹的谈话,可是学生写的却是,做错作业如何在老师面前修改作业的情景,他看到了老师佝偻的身影,听到了老师的咳嗽声,写了老师走过来给他微笑,可就是没有写师生之间的交谈,更别说推心置腹了,题目与材料严重分离。

2、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把握好五大原则:

(1)正确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须搭配得当,合乎逻辑,不能自相矛盾。

(2)熟悉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的材料比较多的。

(3)贴切性原则: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宽泛。

(4)深刻性原则:深刻性原则,是指题目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深刻的主题。 要使主题深刻,在补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跳出物质性的小圈子,进入精神世界的理性思考,从理想、责任、亲情、生命的高度去看待人事,分析问题,这样形成的思想才有高度。(2)跳出个人小圈子,从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广角上换位思考,分辨是非,这样作出的取舍才有高度。(3)跳出眼前

的小圈子,适当进入历史的昨天与前天,类古推今,以古谏今,这样得到的见解才有深度。

(5)新颖性原则:新颖性原则,是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应当是新鲜的。

三、材料作文

(一)题型阐释

近几年中考作文题,材料作文的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在选题作文中居多。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所给的材料(事例、故事、寓言、诗歌、歌词等),由其提炼中心,展开联想、想象,写出经历、思考、感悟等。

材料作文因读写并存,能真实地反应出考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以及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立意具有多元性和广泛性,因此材料作文在思辨性上对考生有较高要求。

(二)应对策略

对于材料作文的复习,以下两个方面,我认为比较重要:

1.读好“材料”,抓住材料主旨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立意和素材选择的依据,考生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某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主旨就是离题。

2.处理好材料与作文的关系

材料作文一般按照“围绕材料提观点”,再“围绕观点写作文”这两步进行。我们可以把材料作文的写作归结为两大类:“以事诠释观点”的记叙文类和“以理诠释观点”的议论文类。无论哪一类,都要处理好材料与作文的关系。

(1)以事诠释观点的记叙文。其写作基本方法是用一两件具体的事来印证材料中得出的观点。写作中最大的失误是:行文没有材料痕迹,让阅卷老师感觉文章完全独立于材料之外。那么,叙事类文章,我们又该如何使用材料呢?一般来说,开头要联系材料,交代清楚你从材料中得出的观点;形式上可采用议论性的开头,或使用题记,由材料入观点。当然,也可在文末写出所叙之事与材料中观点的联系,或在叙事中夹叙夹议,指出文章与材料观点的印证关系。

(2)以理诠释观点的议论文。其主要结构是“引——议——联——结”。在材料的使用上,“引”要引用材料,要能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进而得出合乎逻辑的观点;“议”,对得出的论点进行道理和事实的论证;“联”要联系材料,对材料进行横向或纵向思考,联系有关事实,从其他方面阐述论点:“结”要深化材料,得出新颖独特的主旨,收结全文。

总之,写好材料作文,读懂材料是基础,把握特征是重点,注重方法是关键。

四、话题作文

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中,尽管话题作文风光不再,已失去霸主地位,但我们仍应做到有备无患。

(一)设题角度

中考话题作文多从社会、自然、情感、人生四个方面设题。社会话题焦点是关注热点,关注科学,关注时尚;自然话题多以关注生态环境为主要设题点;人

篇二: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一、明确中考作文得分要点

在内容上要题意切合、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要流畅、用词准确、表达生动

结构要严谨、层次要清晰

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二、考试前的准备

1、按文题分类进行作文考试准备

按照下面的分类准备20个作文题

(1)个人成长类

(2)亲情友情类

(3)社会生活类

(4)吟咏畅想类

要求:细细研究近几年我市中考作文题,准备20个作文题。

(1)这20个作文题,要涵盖中考作文应试的各个基本的生活侧面,涵盖中考卷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文体的写作(一定要以记叙文为主),涵盖中考作文的各种题型(其中包含各种“导语”的形式)。

(2)这20个文题,有机地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10个题,为必做的作文题,在中考复习期间写成10篇文章,并认真修改。这10个文题中,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偏怪难的题,一定要有一个“写烂”了的平俗题。 另外一部分10个题,要构思出作文提纲并进行反复修改,一旦考试中出现与之相关的题目,心中有备无患。

三、中考作文材料准备

(1) 写“我”训练(写自己)

(2) 写“他”训练(写友人、写亲人、写别人)

(3) 写“事”训练(写小事、写一事、写多事、写事写人)

(4) 写“物”训练(咏物、绘景、抒情、表达感受与感悟)

(5) 写“思”训练(想象类、思辨类作文)

以上各方面的材料要在自己生活经历、阅读过的文章中寻找相关资料,再准备一些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等,熟记于胸,为中考写作做好充足的材料准备。

三、循序渐进,坚持扎实的系列训练

以方案一为例,我们可以分六个点进行系列训练。

中考作文阅卷时,阅卷老师往往依据这几个方面来给试卷分类判分:文章是否切题、中

心是否突出、内容是否充实、结构怎样、感情是否真挚、语言表达如何等。我们复习时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具体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考场作文的能力。

下面,我就以切合题意、立意高远、内容充实这三点为例,来谈一谈如何提升学生中考作文写作的能力。

切合题意

中考评卷,依照扣题的程度将文章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据此,阅卷老师给予各类作文不同等级的分数。 【失分原因】 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会造成偏题离题。比如,对话题“借口——弱者的托辞”,一些同学大谈有时候借口也能寻求心理平衡,降低心理压力。这样一来,将“借口——弱者的托辞”这个话题变成了话题“借口”,只顾及了话题中的一部分,造成了整体偏离话题。又如2008扬州中考作文“回家”,很多考生重视“家”而忽视命题中的“回”字,如有的文章通篇叙写“家”的意义及“我”怎样“想家”,而只字不提“回”字,造成主题偏离。甚至一些作文基本功较好的考生也难免。 二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而无视提示语以及要求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比如,2008年浙江台州中考作文题,“请你根据以上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人与人相处的文章。”又如,2005年北京市中考作文“开端”一题,导语中有“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的要求。如果你的文章既不是叙述你的经历,又没有用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事例,也没有写出你个人的见解,那么,你就离了题。 三是因随意而脱轨。我们许多同学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这样很容易出现行文离题的问题。比如,2008年宁夏卷半命题“窗外”,有篇作文题目为“窗外的美景”。文章描述生动,文采飞扬,结构清晰,材料丰富。但是,作者只是在文章前半部分写“窗外”,中间提出:“那么窗内又是怎样的呢?”然后过渡到写“窗内”。整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窗内”。很明显,由于作者写作的随意性,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结果,文章被评为三类下。 【提升策略】

一、咬文嚼字,读懂题目内涵

2008年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就知道了:

明天的太阳是新的(湖南长沙) 留在我心底的风景(浙江宁波)

一道风景线(江苏南通) 幸福像花儿一样(福建漳州)

画一扇窗给自己(山东潍坊)把花种在自己的心里(辽宁沈阳)

这种文题,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喻体,进而把握文题的本意。比如“幸福像花儿一样”这个题目,喻体“花儿”一词,代表着灿烂、鲜艳、芳香、美丽,它带给人快乐、温馨、纯净、

明媚的感觉,因此,文章应表现出轻快、明朗、积极、喜悦的感情基调,才能够突出重点。

同样,上述文题中的“太阳”“风景”“风景线”“窗”“花”这些比喻词,都需要我们在审读文题的过程中去品析它们的本义,完整地把握文题的意蕴。如“把花种在自己的心里”,花在这个题目中可以有多种寓意,可以指善良的美德、良好的生活习性、也可以指自己不为人知的美好愿望及理想,题目要引申出这些美德、习性及愿望理想虽遭受现实的冲击打击,仍要保留在心中的意思!

再看看2007年各地的中考作文题:

“水总有澄清的一天”(湖北恩施,话题) “每一种草都会开花”(山东临沂,话题)、“心中有盏红绿灯”(广州市,命题)“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南京,命题) 这些题目,有的是题中一个词是喻体(如“钥匙”);有的则是整个短语是喻体,如“每一种草都会开花”。这些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审读的关键是仔细研读并善于发现提示语中的关键语句,善于把形象性强、意义较“虚”的词语与社会生活和自身经历准确地对接,自然地而不是牵强地由“虚”而“实”,确定本体。例如恩施市有位考生先描写家乡河水如何清澈美丽,然后写环保的缺失带来严重的水污染,最后写人们环保意识的回归,展望明天,坚信“水总有澄清的一天”。这位考生完全忽略了话题的比喻义,就水写水,没有从自然现象上升到人生意义,偏离题意。其实该命题的提示语设计得很精致:“在一个缺水的村庄里,村民常用一排大缸接盛屋檐水。由于澄清缸里的水需要两三天,因此妈妈不允许我们玩缸里的水。常有一些恶作剧的孩子,冲进院子把水搅浑,这使我们非常愤怒。妈妈看我们被几缸水弄得心神不宁,就安慰说,各人去做该做的事,不要管水。水终有澄清的一天。妈妈的教诲,常常在我被误解、扭曲、诬陷的时刻,从水缸中浮现出来??”这段提示语说故事只是为了引入喻体,“妈妈的教诲”对“我”的启示暗示了题目的比喻意义,那就是:被误解、扭曲、诬陷时,不要颓废失志,只要坚持不懈坚韧不拔,总有冤情洗刷、真相大白的一天。考生审题时只要静心阅读,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喻义匹配的本体,就不会出现上述失误。

今年这一类的比喻型文题也不少:

“心中的风景”(四川成都)“生命需要梦”(福建宁德)

“文学是灯”(江苏无锡) “在学海中游泳”(上海)

“留住生命里的一片绿叶”(辽宁阜新) “路在脚下”(哈尔滨,话题作文) “送你一轮明月”(湖北宜昌) “心灵的阳光”(湖南常德)

如“送你一轮明月”,喻体是“明月”,明月代表着光明,能照亮前进的路,因此,文章可以写父母或老师的鼓励、朋友的劝告等,让“我”走出了心理的阴影和情绪的低谷,重新看到了前进的方向,重新获得前行的动力。

2、关注虚词。虚词虽然没有明确的意思,但它在表情达意方面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 如:

其实并不是这样(2007年山东德州)、好想说声对不起(2007年山西课标卷)。

“其实并不是这样”这个文题中,有“其实”和没有“其实”意思大相径庭。“其实”表示事情原本如此,从人对事情的认识来说,“其实”表明了一种思想认识的转折和提升。就是说,人们本来以为事情是这样的,但某一件事情或某一次经历,告诉了他们事情的真相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只有把“其实”这个词理解透彻了,写出了思想认识上的转折,文章才能真正扣题。

“最”“也”“还”“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体现着一定的要求,有时还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陷阱”。所以虚词不“虚”,副词不“副”,必须重视。例如湖北荆州题“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规定了你着力写的作为主体的“朋友”只能一个,有的考生平均用墨,不加主次地写两个或更多,明显不符合要求;广东题“最好的奖赏”规定只写记叙文,“奖赏”是文章的线索,它可以是实在的、物质的、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一句表扬、一种暗示、一份情意;个性心理的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道德素养的提高,也都可成为“奖赏”。题目中在“好”字前用了副词“最”就暗示了下列要求:避开物质性的“奖赏”,亮出精神、情感或能力等抽象意义的“奖赏”,或是将“实”与“虚”的“奖赏”结合着写,并以“虚”为“最”。有的考生忽略这些暗示的信息,写成这样:从小学开始练钢琴,很枯燥,很寂寞;中间有反复,有曲折,最后终于在全市初中组钢琴比赛中获一等奖;发奖时,“我”站到台上,举起精致的奖杯——这“最好的奖赏”,坐在台下的爸爸妈妈的眼睛湿润了……这篇文章把只是代表一种荣誉的奖杯作为“奖赏”之“最”,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如果在篇末增加一些议论,把练钢琴过程中养成的刻苦精神和良好习惯等抽象的成果作为“奖赏”之“最”,文章就符合题目要求,也有了新意。

今年这样的文题有: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浙江宁波) “我还缺什么”(四川佛山)

“又是一年风起时”(山东济南) “心中早想说一句”(江苏镇江)

“中考后,我最想______”(南充) “今天真好”(南京)

记叙文文题中,有些看似平常但又十分关键的词语,一定要明晰它的含义,不可忽视。比如: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2008年重庆卷)、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2008年河南卷)、 这一天,让我铭记(2008年四川南充卷)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这个文题中,“一幕”是个关键词。“一幕”表明了时间很短,是刹那之间,所以,只有对那一瞬间作浓墨重彩的细致而具体的描写,才叫做突出了“那一幕”这一重点。同样,“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中的“故事”一词,“这一天,让我铭记”中的“这一天”一词都需要在审读文题时细细品咂。

今年这样的文题,如:

“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2009兰州)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2009深圳) “那一次,我和他都是好样的”(2009义乌) “那一次,我很感动”(2009芜湖) 再如2007年的中考题。说来很巧,江苏南通和黑龙江大庆的命题作文中都出现了“微笑”

一词:前者为“带着微笑出发”,后者为“互相微笑”。南通题目中有一个概念“出发”,相当多的考生忽略了这一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带着微笑”是“出发”的一种姿态、精神、心情,在这里它不能离开“出发”孤立存在。可是有的考生写了很多“微笑”,就是没有写到“出发”,结果把命题“带着微笑出发”等同于话题作文“微笑”。大庆题中的限制词“互相”隐含着丰富的信息,同样不能忽视。单向“微笑”固然好,但人生的成长之路从来就不是孤单的旅程,“

互相微笑”才能构建一个全社会和谐的境界。可以这样说,“互相微笑”是心愿达成后彼此的欣慰;是冰释前嫌的心灵握手;是心有灵犀的幽幽共鸣;是施与者与接受者的心绪碰撞;是携手创业者逆境中的策励……如果能够仔细搜索,考生记忆中一定不乏这样的“互相”与这样的“微笑”。但有的考生未能重视“互相”这个关键词语,有的考生也许平时写惯了单向的爱意,单向的付出,遇到此类题目不能“转轨”,结果进入误区。例如有位考生写了三次微笑:三年前到初中报到,村口独木桥被洪水冲走,爸爸背着我过河,我望着爸爸吃力的样子,爸爸却朝我一笑;到了新学校,不懂报到手续,一位老师带领我,总是微笑着;到了宿舍铺位安排在上铺,挂蚊帐少绳子,我个子矮又够不到顶,一位陌生的男同学微笑着,拿出绳子帮我挂……看,这位考生自始至终只是“微笑”的接受者,一次都没有做“微笑”的输出者,这样写,题目只能是“感悟微笑”,而不是“互相微笑”,审题有了偏差,立意当然也变得浅薄平淡。这就启示我们:审题不仅要弄清概念内涵还要明确概念之间修饰、限制等各种关系,善于“转轨”变通,变习惯性思维为特定性思维

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以上所述,都是对文题内容的审读。当文题内涵明确之后,下一步,就应该确定文章的写作重点了。

二、条分缕析,把握题目重心

清楚,才能明确文章的写作重点。比如:

生活,因变化而精彩(2007年浙江湖州卷)

文题中的“变化”是原因,“精彩”是结果,那么在写作时应该通过对“变化”具体详细的描写,来突出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至于结果的“精彩”,也是为了突出“变化”的重要意义而服务的。

再如2007年浙江衢州卷“我拥有,我快乐”(复句形式)。 “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必然产生的心理情感反映,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文章就不能很好地切合题意。由此可见,关系型文题必须辨明概念间的关系,才能把握文题重心。

今年这样的文题,如:

“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浙江金华) “知道和做到”(山东聊城)

篇三: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题型特点

? 1.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 2. 注重试题的选择性。供选择的试题一般有两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自由选择。

? 3. 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 ? 4. 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 5. 强调文体要求。

考查内容

? 重点考查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内容贴近实际,以引导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 虽然作文没有文体限制,但考查的是学生写作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议论文的能力,以及修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的实质

? 作文的实质就是码汉字.

? 3500个汉字的组合.

? 40—50个句子的组合.

? 就看怎么组合.

作文形式

? 第一:篇幅要符合规定的要求。600字左右的“左右”即不多于两行或不少于两行。

? 第二:卷面的整洁。不乱涂乱抹。

? 第三:规规矩矩地写字。

1.写对。不写错别字。

2.写好。不写潦草字。

3.规范标点。

作文常规

1.审题:抓住题眼,确立重点,把握寓意

2.立意:求真、求善、求美,求新、求深、求明。以健康的心态看人看事,看生活,讴歌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感悟生活,抒写性灵。

3.选材:写小不写大,以小见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写熟不写生,驾轻就熟,熟 能生巧。鲜活典型,格调高雅;追求个性,新颖生动。

4.体裁:记叙、说明、议论、扬长避短 ;日记、书信、童话、寓言、剧本、文言、网络设计,展示个性。

5.结构:凤头、猪肚、豹子尾,首尾呼应,过渡勾连;题记、后记、小标题,形势脱俗,合理运用。

6.语言: 通顺,把话说通;准确,把话说对;生动,把话说好;优美,用语精彩,典雅,意蕴丰富。

中考作文得高分要领

? 一、巧妙的构思

? 二、干净的文面

? 三、醒目的标题

? 四、亮丽的开头

干净的文面

? 用蓝色的中性笔书写。颜色不可太浅,笔画不可太粗。考卷上的字和稿纸都是黑色的,用这样颜色的字比较鲜明;

? 丢弃改错字用的修正液、透明胶之类的文具。有做记号的嫌疑;而且使用过后,也影响卷面的美观。

? 要书写工整清楚。如果你写一手好字,固然可贺;如果你的字写得一般,那么只要写得工整、清楚就可以 .

清晰的结构

? 考场作文的结构,宜简明不宜繁杂,有曲折不可啰嗦。

? “文无定法”,不妨用:镜头组接式,小标题式,小排段式,问答式,联想式,记者采访式,班会辩论式等。

鲜明的主题

? 五、清晰的结构 ? 六、自然的结尾 ? 七、鲜明的主题 ? 八、精彩的语言

? 1、让标题点明主题。

? 2、在开头点明主题。

? 3、结尾点明或深化主题

精彩的语言

? 记叙的语言,具体形象;议论的语言,严谨周密;说明的语言,平实准确;描写的语言,或佳辞丽句,清新优美;或娓娓动听,含蓄隽永;或刚健有力,痛快淋漓

? 1.引用名言。

? 2.词语借用。

? 3.巧用修辞。

作文得高分的技巧

1.从“心”到“新”,独特构思,抒写性灵

你是最了解自己的,远比老师更了解。

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新表达。“心”指人的主体。“新”指的是新角度,新发现,新感悟等。其实中考作文最主要的是提高思维的质量。考场作文最怕就是平庸之作。

2.想通——发散思维的方向

①从题目出发,我要写什么?

从题目出发,这是我们写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要明确题目内涵和外延,这是为了防止文不对题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

②从自己出发,我能写什么?

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了解自己写作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当看到作文题目的时候,就要以题目为纲,快速判断出自己根据这个题目,可以发挥哪方面的特长,然后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选择自己最擅长的结构,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语言风格,书写最完美的作文。记住:你是最了解自己的,远比老师更了解。③从社会出发,我想写什么?

关注社会热点,对时尚和流行的元素要加以注意,因为这很可能成为你经典作文的开始。

3.想宽——扩大思维的广阔性

①横向思考,尽可能想全面。在同一个层面上,想到尽可能多的内容。 ②分解思考,从多种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

4.想活——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①寻找平常事物蕴含的新意。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当你把情感注入平常的事物,你会发现花都是含笑的,草都是含情的。若你善于从普通中寻找自己独特的感悟,你就能写出新颖之作,从而获取高分。

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考场作文最怕就是平庸之作。每一个个体是不同的,因此写出的作文也应该是不同的。

作文禁忌

? 第一:忌徘徊。在提供的两个题目中,选择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那个题目。

? 第二:忌无题。不能没有文章题目。

? 第三:忌庸题。文章题目要有新意。

? 第四:忌不分段。

? 第五:忌开不好头,结不好尾。

? 第六:忌无过渡。

? 第七:忌无提纲或无腹稿。

? 第八:忌回头。不要写了一半另起炉灶。

? 第九: 忌闯红灯。

? 第十:忌文中夹杂英语单词和网络语言。

? 第十一:忌标点不规范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