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一叶蔽目成语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8:13:00 作文素材
一叶蔽目成语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成语故事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bú xiào yǒu sān ,wú h?u w?i dà)

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意思是:不孝的事有三件,以不娶妻而无子嗣最重大。常用来劝告已过适婚年龄而还未结婚的人。 今多用以指未生男孩,断了祭祀祖宗的香火。

一叶障目 (yī ya zhàng mù)

出处 《欧冠子·天则》

从前,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

一天;他正在看书,忽然看到书上写着:“如果得到螳螂捕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呀!”

从这天起,他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螳螂捉知了时藏身的叶子。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螳螂隐身在一片树叶下捕捉知了,他兴奋极了,猛一下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可是,他太激动了,一不小心那叶子掉在地上,与满地的落叶混在一起。他呆了一会,拿来一

只簸箕,把地上的落叶全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去。回到家里他想:“怎样从这么多叶子中拣出可以隐身的叶子呢?

他决心一片一片试验。于是,他举起一片树叶,问他的妻子说:“你能看得见我吗?”“看得见。”他妻子回答。“你能看得见吗?”他又举起一片树叶说。“看得见。”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问,妻子一次次得回答。到后来,他妻子厌烦了,随口答道:“看不见啦!”

书呆子一听乐坏了。他拿了树叶,来到街上,用树叶挡住自己,当着店主的面,伸手取了店里东西就走。

篇二:成语故事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 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九牛一毛

拼音:jiǔ niú yī máo

解释:九:表示多数。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微不足道

示例:唐·王维《与魏居士书》:“然才不出众,德在人下,存亡去就,如~耳。” 近义词:沧海一粟、一丝一毫

反义词:不计其数、举不胜举 , 恒河沙数

故事: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直爽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

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的著作——“史记”。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娈的情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材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雪中送炭

故事导读:

雪中送炭 相关TAG检索:四字成语,四字 【 成语故事 】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

【注音】xuě zhōng sòng tàn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典故】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

【释义】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帮助及时

【近义词】雪里送炭

【反义词】落井下石、投井下石

【其它使用】

◎ 对于精疲力竭的种棉人和管棉人来说,这真是雪中送炭。

◎ 这真是"雪中送炭",他反复阅读,并按照文中介绍的办法试着学习,效果灵验。 ◎ 好,华侨同胞,真是雪中送炭!走,你跟我一起面交孙先生。

井底之蛙

【拼音】jǐng dǐ zhī wā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性质】贬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

【近义词】 一孔之见、坐井观天

【反义词】 见多识广

【故事】:

井底之蛙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

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汪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去观光观光吗?”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膝盖就被井栏卡住了。海鳖慢慢地退了回来,问青蛙:“你听说过大海没有?”青蛙摇摆头。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减少。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

一叶蔽目成语故事

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出处: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一叶障目

出处《欧冠子·天则》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释义“障”,即蔽。比喻被眼前细小的事物所蒙蔽,而看不到事物的真实情况以及主流和本质。

故事:

从前,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

一天;他正在看书,忽然看到书上写着:“如果得到螳螂捕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呀!”

从这天起,他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螳螂捉知了时藏身的叶子。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螳螂隐身在一片树叶下捕捉知了,他兴奋极了,猛一下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可是,他太激动了,一不小心那叶子掉在地上,与满地的落叶混在一起。他呆了一会,拿来一只簸箕,把地上的落叶全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去。回到家里他想:“怎样从这么多叶子中拣出可以隐身的叶子呢?

他决心一片一片试验。于是,他举起一片树叶,问他的妻子说:“你能看得见我吗?”“看得见。”他妻子回答。“你能看得见吗?”他又举起一片树叶说。“看得见。”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问,妻子一次次得回答。到后来,他妻子厌烦了,随口答道:“看不见啦!” 书呆子一听乐坏了。他拿了树叶,来到街上,用树叶挡住自己,当着店主的面,伸手取了店里东西就走。

店主惊奇极了,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去。县官觉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便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书呆子说了原委,县官不由哈哈大笑,把他放回了家。

亡羊补牢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故事出自“战国策”)

弄巧成拙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囫囵吞枣

故事导读:

本文相关检索:囫囵吞枣,四字成语,四字 【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成语举

【注音】hú lún tūn zǎo

【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典故】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相近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相反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篇三:95个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齐国的威王即位三年以来,只爱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国家大事从不放在心上。一些大臣对齐威王的做法非常反感,可是,又都不敢提出意见。

有个叫淳于髡的人,一天,去见威王说:“大王喜好猜谜语,我有个谜语想说给大王听听。”威王连忙说:“你快说吧!”

淳于髡说:“有只大鸟飞进了您的宫廷,飞来了三年,不飞也不鸣,大王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齐威王一听,心里就明白了:原来是用鸟比喻我啊。于是会心地笑了笑说:“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呀!它不飞便罢,一飞起来就直冲云霄;它不鸣便罢,一鸣起来就能使人惊奇哩!”

从这以后,齐威王采取了治理国家的措施,又组织力量反击侵略。齐国的形势迅速好转,威望也提高了。

齐威王所讲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后来简化成了“一鸣惊人”。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平日没有什么特殊表现,但突然一行动就能干出十分惊人的成绩。

从前有个穷书生看到一本古书里说,螳螂捕蝉时用过的树叶,可以隐身,他就到处去寻找这种树叶。一天,他发现一片树叶上趴着一个捕蝉的螳螂,便赶紧上树去摘。谁知手一颤动,树叶掉到了地上,kūn

和落叶混在一起了。他只好把地上的叶子都抱回家,一片一片地试验。他拿起一片树叶遮在眼睛上,问妻子:“你能看见我吗?”妻子说:“看得见。”他又拿起另一片叶子,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问。问的次数多了,妻子实在厌烦了,就生气地回答:“看不见了,看不见了!”书生以为这就是隐身叶,便带着树叶大摇大摆地走进商店去偷东西,可是他刚一动手,就被人家当场捉住了。

“一叶障目”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障”是遮蔽的意思。有时也写成“一叶蔽目”。它可以单独使用,但往往与“不见泰山”连用。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眼睛被一片树叶遮住,那么,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常用来比喻被细小的事情或者局部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大局与整体的情况。

南北朝时,北周有个有名的武将叫长孙晟(sh8ng)。他不仅熟悉兵法,而且善于骑射。后来,皇帝派长孙晟护送公主到北部的突厥族去成婚。突厥国王摄图也很喜欢他,常常邀他一同去打猎。一次,摄图和长孙晟正在郊外打猎,天空中飞来了两只大雕。长孙晟立即从容地拉弓搭箭对准天空,“嗖”地射出一箭。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天空中两只大雕同时掉了下来,观看的人不由得发出了一片喝彩声。这个故事后来就简化成为“一箭双雕”。它常常用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能达到两个目的或同时能得到两种好处。

另外有个“一举两得”的成语,它与“一箭双雕”意思上很相近。

不过“一箭双雕”多指达到两个目的,是比喻性的,用起来形象些。而“一举两得”多指得到两种好处,意思更直接。

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写过一部有名的著作——《孙子兵法》。

一次孙武到吴国。吴王高兴地对他说:“先生的著作我读过了,非常佩服!您能不能当场演习一下呢?”孙武说:“行。”吴王又问:“在妇女中训练一队士兵,行吗?”孙武又说:“行。”吴王便挑选了一百八十个宫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先把宫女分为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担任队长,又详细交代了训练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三番五次地申明了纪律,当场摆设了大斧和砍刀,一再强调必须服从命令。

“咚、咚、咚”,指挥操练的鼓声响了,宫女们嘻嘻哈哈,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孙武严厉地说:“要求不明,军令不熟,这是指挥官的责任。这次原谅大家。”接着再次宣布纪律。

第二次鼓声响了,宫女们仍然笑个不停。孙武立即下令处死那两个不执行命令的队长。

这时候,在台上观看操练的吴王急了,忙派人向孙武求情。孙武斩钉截铁地说:“既然是军事训练,就得按军法办事!”说话间,两名宠妃已被斩首,宫女们吓得目瞪口呆。

孙武重新委派了队长,继续进行训练。鼓声又响了,宫女们按着

鼓点操练,人人严肃,步伐整齐,队伍里再也没有人敢说笑了。

吴王亲眼见到了孙武的才能,就派他担任了大将,从此吴国的力量一天天地强大起来了。

成语“三令五申”就是从这段故事概括出来的。“三”“五”只是约数,表示三番五次的意思。“令”是命令,“申”是说明。“三令五申”是强调多次地命令告诫。

唐玄宗时,有个大臣叫李林甫。他千方百计地收买皇帝身边的太监和宫妃来替自己说好话和探消息。皇帝喜欢什么,他就做什么,因此,得到唐玄宗的信任和宠爱。

李林甫对有才能的人非常嫉妒。谁的才能、功劳超过了他,或者谁受到了皇帝的信任,他就要想方设法地除掉他。和人交往时,总是装得很和善,很谦虚,说起话来满嘴甜言蜜语,其实心里老盘算着害人的诡计,所以一些人被他陷害了都没有觉察。

后来,李林甫这虚假的面目终于被人们识破了。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口有蜜,腹有剑”的人。

成语“口蜜腹剑”就是由“口有蜜,腹有剑”简化来的。常用来形容嘴甜心毒、阴险狡猾的人。

类似的成语还有“笑里藏刀”,也是形容坏人的阴险狡猾。唐高宗时的大臣李义府,见人说话总是面带笑容,可是心里却藏着杀人的奸计,所以人们说他“笑里藏刀”。

齐威王受到一些人的蒙蔽,听不进正确的意见。大臣邹忌就用打比方的办法劝告威王,他说:“我知道自己的相貌不如徐公,但是妻、妾(小老婆)和来找我的客人却说我比徐公美。原来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小老婆说我美,是因为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可见,他们都蒙蔽了我呀!现在咱们齐国土地很广,城市很多,宫廷里的妇女和随从没有不顺从您的,朝廷里的百官没有不怕您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求您的。照这样看来,您受的蒙蔽就更严重啊!”威王一听,恍然大悟,于是下命令鼓励大家提意见。命令说:“所有官吏百姓能当面批评我的,得一等奖,用书面方式来劝告我的,得二等奖;在街头巷尾议论我又被我听到了的,得三等奖。”命令一公布,提意见的人来得很多,宫门前,庭院里就热闹的像集市一样(原文是“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由于威王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治理国家,齐国越来越强大了。

成语“门庭若市”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庭”是院子;“若”是好像;“市”是集市。形容人来得很多。和这成语意义相反的是“门可罗雀”。门前可以张起网来捕捉鸟雀。比喻登门的人很少,常用来形容门庭冷落的情景。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