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中国唐朝历史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3:17:58 作文素材
中国唐朝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篇一:中国历史典故

中国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简介

褒姒

西周时代,有一名美女,叫做褒姒;古褒国的人为了赎罪,将她献给天子周幽王。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现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后来,褒姒勾结权臣,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申后之父联络鄫侯及犬戎入侵,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发生地点:镐京。

烽火戏诸侯-历史背景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西周第九代国君是周厉王,他贪财好色,昏庸残暴,激起了公元前841年的“国人(平民)暴动”。周朝从此衰落下去,社会动荡不安。 烽火戏诸侯

据历史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方法。现在每当提到烽火台,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长城,实际上烽火台筑在长城沿线的险要处和交通要道上。一旦发现敌情,便立刻发出警报:白天点燃掺有狼粪的柴草,使浓烟直上云霄;夜里则燃烧加有硫磺和硝石的干柴,使火光通明,以传递紧急军情。

本来,只有万分危急的时候才点燃的烽火,却被一个帝王拿来买

美人一笑。结果是国破家亡,千古间留下一声悠长的叹息。故事是这样的,周朝时,周宣王死后,其子宫涅继位,是为周幽王。当时周室王畿所处之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这时,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

烽火台遗址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国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就借此机会寻访美女。终于找着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并将其买下,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

幽王见了褒姒,惊为天人,非常喜爱,马上立她为妃,同时也把褒珦释放了。幽王自得褒姒以后,十分宠幸她,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可是褒姒终日不笑。为此,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有个佞臣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

是一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

昏庸的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到了骊山脚下,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看是周(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周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诸侯们始知被戏弄,怀怨而回。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

周幽王为进一步讨褒姒欢心,又罔顾老祖宗的规矩,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下令废去王后的父亲申侯的爵位,还准备出兵攻伐他。申侯得到这个消息,先发制人,联合联合缯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于公元前771年进攻镐京。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们因上次受了愚弄,这次都不再理会。

周幽王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

来。使得周幽王叫苦不迭。镐京守兵本就怨恨周幽王昏庸,不满将领经常克扣粮饷,这时也都不愿效命,犬戎兵一到,便勉强招架了一阵以后,一哄而散,犬戎兵马蜂拥入城,周幽王带着褒姒、伯服,仓皇从后门逃出,奔往骊山。途中,他再次命令点燃烽火。烽烟虽直透九霄,还是不见诸侯救兵前来。犬戎兵紧紧追逼,周幽王的左右在一路上也纷纷逃散,只剩下一百余人逃进了骊宫。周幽王采纳臣下的意见,命令放火焚烧前宫门,以迷惑犬戎兵,自己则从后宫门逃走。逃不多远,犬戎兵又追了上来,一阵乱杀,只剩下周幽王、褒姒和伯服三人。他们早已被吓得瘫痪在车中。犬戎兵见周幽王穿戴着天子的服饰,知道就是周天子,就当场将他砍死。又从褒姒手中抢过太子伯服,一刀将他杀死,只留下褒姒一人做了俘虏(一说被杀)。至此,西周宣告灭亡。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退走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于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省南阳市北)即位,是为周平王。因镐京已遭战争破坏,而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所占,周平王恐镐京难保,于公元前770年在秦护送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在郑、晋辅助下立国。东迁后的周朝。史称东周。

至今仍相传的“千金买笑”的故事就是从这儿来的。后来,又有人写了首诗讽刺“烽火戏诸侯”之事:

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

后常用这个典故咏叹荒唐君主误国,寄寓兴亡的感慨。

烽火戏诸侯-对西周的影响

西周灭亡已是历史的必然,烽火戏诸侯只不过是一个催化剂,加剧了它的灭亡.就算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早晚也会在其他事件中灭亡,无法挽回.

华丽的邪恶化身

最多也只可以维持到幽王垂垂老矣的时候而已??烽火戏诸侯都只是一个机遇而已,只要天子失信的话,诸侯就大有依借失信,自大,争霸?? 在未烽火戏诸侯之前,各家都只是暗地里扩大而已?? 当时政权已经摇摇欲坠,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引子,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诱因。如果不发生这件事,也还是会有其它诱因的。 烽火戏诸侯-历史资料

《史记·周本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即“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篇二:唐朝:史上最开放的朝代

唐朝:史上最开放的朝代

要说开放,历史上的中国,还是唐朝最开放。

唐朝的首都长安,是当时最繁荣开放的一个都城,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纵观历史,前后都难以有一座城市可以与之相比。一个时代如果国内混乱,统治秩序动摇,对内怕得不得了,这个时候对外来文化,一定会排斥拒绝。唐朝在强盛时,政治上有健全的宰相制度,敢于听取尖锐的“异见”,文化上张开双臂,接纳东西南北的各方文化使者和经济客商。王国维的《读史》诗“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远人尽有如归乐,此是唐家全盛时”,可为写照。

当时各国人士,都争相来长安观光、旅游。唐太宗时,有康国(中亚古国,位于锡尔河至阿姆河之间)的人,献金桃银桃,种在皇家花园里面;唐玄宗时,又送来胡旋舞,连跳胡旋舞的舞女,一起送给唐朝。中亚的其它国家乃至大食国(阿拉伯帝国),也都送来马匹等礼物。这些使者按照他们的风俗,不拜也不跪,唐朝的皇帝照样很高兴。不像清朝,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为了跪拜不跪拜,争论一个月。

当时长安还有很多外国贵族,因为各种原因前来,都受到唐朝政府的礼遇。他们在长安照样做官。不少人都融入中华文化之中,与唐朝的著名诗人往来相送,成为好友。有的外国贵族,在长安住久了,就娶唐朝女子为妻,落地生根,以华夏为故土。西域的安国有李抱玉、李抱真两兄弟,是唐朝有名的良将。还有一个叫朴球的新罗(古朝鲜)人,是唐朝的棋待诏,回去时,唐朝有官员写诗赠他,说:“海东谁敌手,归去道应孤。阙下传新势,船中覆旧图。”说你回去之后,应该没有敌手了。

日本一个叫晁衡的人,随遣唐使来留学,学成后留在长安做官,前后待了50年,与很多唐朝上层人士关系密切。天宝年间他归国,王维写诗送他:“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晁衡的船遇到风险,民间误传他可能死了,李白写诗哭悼:“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可见双方友谊之深。

文化是相互影响的,唐朝文化远播外域,同时也受外域文化的影响。直到现在我们的很多乐器、生活用具、食物等,都带“胡”字,就是证明。野史笔记中有一种叫《东城老父传》,说当时的长安,唐人与胡人杂处,娶妻生子,致使“长安中少年,有胡心矣”。唐朝人佩戴的首饰靴服也不同往昔。唐宪宗元和年间,长安流行胡服,所以白居易的《时世妆》说当时女性是“斜红不晕赭面状”,把面孔涂成红褐色,像歌舞伎一样。白诗又说:“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不仅面孔变了颜色,发式也奇形怪状,堆得高耸入云,摇摇欲坠,眉毛则画作低八字形。

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是人心的充实,是社会的喜悦。但盛衰总是更替,当后来党争加剧,宫廷内斗到火拼的地步,唐朝的气象就黯淡下去。不过,即使是衰败的晚唐,文化照样发出微芒,诗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也恰逢其时地出现了。只不知李白和杜甫会如何看待这些后来者的文学挣扎。

篇三:唐朝大事年表

唐朝大事年表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