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城南旧影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6:49:27 体裁作文
城南旧影读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城南旧事读后感500字

城南旧事读后感500字

读完了林海英写的《城南旧事》,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古老的北京。全篇文章的文笔淡淡的,但如茉莉,清香中耐人寻味。

《城南旧事》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名叫英子的女孩在经历风风雨雨,先后认识了妞儿、秀贞、兰姨娘、德先叔、宋妈这几个人几件事后开始长大成人,成人后便开始回忆童年,并写下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作者还在代序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它们的时侯,人物却不断地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英子的童年是纯洁的,如一块无瑕的翡翠。而我的童年则是甜蜜的,如蜂蜜一般甜美。记得在一个酷暑难耐的下午,我和哥哥一边手紧握着捉知了的竹竿,一边兴高采烈地跑到林间小路,耳边满是蝉鸣声,这里一声“知了知了”,那里又一声“知了知了”,把我和哥哥弄得团团转,不知所措。终于,我们在一棵虽然不高大却很茂盛的桃树上发现了一只知了,于是我们就慢慢地、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活像一个小偷儿,近了,近了,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拿竹竿一粘,粘住了!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看《城南旧事》这本书,心头总是漾起一丝丝温暖,因为在这个钢筋泥水的城市里,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了,它不刻意表达什么,只是一幅画面一幅画面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绍它自己。那样的不紧不慢、温厚淳和,那样的安静祥和、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城南旧事读后感500字

文/李昀芷

在这个学期里,我读了林海音奶奶写的《城南旧事》。这本书是我读过的一本最让人难忘的好书。它记录了小英子丰富多彩的童年故事。里面的人物也

十分丰富,有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有爸爸、妈妈、宋妈、小英子的好朋友——妞儿、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这本书讲述了小英子小时候在北京发生的许多事。它通过小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体现了出来,自然而不造作,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将小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风光恰切的地融入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更为读者架设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全书在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让人禁不住再三寻思其深意。

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小英子的童年是十分快乐的,身为大小姐的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于是便有了这本《城南旧事》的产生。回忆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如此:爷爷奶奶只有我一个孙女,于是,我便成为了他们的掌上明珠。就连给我喂饭就要跑到这,跑到那,也毫无怨言。童年的回忆是多么的美好,花儿谢了会再开,一曲终了还可以再从头,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来了。

小英子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印在我的心上。她的童年故事十分真实、纯朴,那样的纯净淡泊,弥旧温馨。《城南旧事》就如苦涩中的一丝香甜,把我们拉回了过去,回忆童年。

城南旧事读后感500字

文/马雯靖

每一朵花在绽放之前,都得经过发芽、生根、冲破花苞这个封印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在我认为,这个过程非常艰苦,我们的童年也像花一样,要经风雨才能绽放??

书中的小英子也是这样,她的童年一直在绽放??

她认识了一个在惠安馆被别人称为“疯子”的秀贞,她们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她们好比知己一般,诉说着自己的真心话。“秀贞怎么知道我昨晚没吃

饭就睡觉了呢???咱们染指甲吧!”“小桂子可是我们的命根子呀!??就说我不骂她。”英子为秀贞找回了小桂子——妞儿。虽然英子不知道妞儿和秀贞去哪了,但,她们还是朋友,永远,永远??

“金红的太阳是从蓝天的大海升上来的吗?我们看海去!”英子和一个男人似乎很谈得来。是啊,海,有谁不想看呢?

宋妈的小栓子掉在河里死了,宋妈要回老家了,英子要照顾弟妹了,那就意味着——离长大,不远了??

爸爸要英子独自寄钱给小叔子,这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因为她爸爸说过: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她也不再是小孩子了。但这不仅仅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的花也有一片花瓣落了??

英子的童年像花一般绽放,有掉落的花瓣也有新长的花瓣,缤纷灿烂。但花落了可以再长,童年过了就不复返了。想必,英子一定会完好无损的保护好她这朵灿烂美好的花,因为,这是她人生开得第一朵花。

城南旧事读后感500字

标签:惠安城南旧事童年往事悲欢离合骆驼

我一向对名着不太感冒,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将其束之高阁了。《城南旧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也让我忆起了童年往事。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那里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小时侯爱听故事,爱问“后来呢?”,爱帮助人,动不动就拍拍胸脯,说一句“包在我身上”,不懂大人为什么会互相讨厌对方,因为在“我”的眼里,他明明是个好人啊。看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我们”在一起玩时,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即使闹翻了,哭鼻子了,到第二天还是一样在一起嘻嘻哈哈。为什么我们总是羡慕孩子的无忧无虑,那是因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戒备,没有心计,只是单纯的。

篇二:城南旧事读后感50字

城南旧事读后感50字

翻开一本书,看了好久好久??

《城南旧事》——讲述了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女孩,发生在老北京的童年趣事。它用鲜活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使人乐在其中。

童年,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虽然没有主人翁的驴儿打滚和骆驼队有趣,

但吾心依然感到温暖。

城南旧事读后感50字

我读了《城南旧事》,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书中讲了林海音童年时代的生活。

看《城南旧事》,使我的心头漾起一丝丝温暖,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是一幅幅动人、温暖的场景总是在我脑海里闪过,让我永远也忘不了。城南旧事读后感50字

我们也曾经像英子一样唱那首忧郁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我们一直都在离别,和我们的朋友,家人,旧时光里的自己,在哀叹离伤的同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悄悄的长大了。

城南旧事读后感50字

这样一部安静的小说,它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寓言。那些点缀在英子人生旅途中的人和事,就这样匆匆远离。昔日像一首诗,躺在回忆的深处,不曾忘记也不需要想起,因为他们早已是她生命的一部分。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那飘逸在童年角落让人回味无穷的点点滴滴,或喜或悲。请不要为了那业已消逝的时光而怅惘,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城南旧事读后感50字

伤离别是人生最为痛苦的一件事,撕心裂肺的痛楚往往让人迷失自我,过了许多年想起来还是伤心。记得一首令人怅惘的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故事里的宋妈还有开始新生活的勇气,而可怜的祥林嫂却在满城的祝福声中凄凉的死去了,这样的结局令人叹惋。

城南旧事读后感50字

林海音在书中用一个侧面角度写下了做人的道理,父母的不容易。原来我一直以为父母的付出是应该的,林海音让我彻彻底底改变了想法。原来我一直以为做人的道理长大了就会吾出来。林海音让我改变了一个个无知的想法。城南旧事读后感50字

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都想挽留童年。林海音用写作的方式记下了她的童年。她的童年有秀贞、宋妈的陪伴变得不再孤独。读了林海音的写的《城南旧事》我就要好好珍惜童年。

篇三:《城南旧事》读后感

读林海音《城南旧事》有感

初见《城南旧事》,是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节选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严厉而慈爱的父亲,天真又坚强的女儿究竟出自一个怎样的家庭,都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朦胧的兴趣。再次见它,是军训免训期间闲来无聊在图书馆的飘荡,密实书架上的那泛黄的纸张,勾起了我的回忆,明晰了那丝情绪。

Chapter One 城南旧事

这是作者童年真实的记事,每一个人物都那样鲜活又耐人寻味。“我”的来自南方的家庭在台湾成立,辗转日本,终于定居到了北平的城南,开启了“我”的童年记忆。胡同里的“疯子”秀贞爱上了主人家里的学生房客思康,起源于开水,流淌至生活中,滚滚的开水没有随着流淌而冷却,反而蒸发升华,灼烧着两个年轻人的心。是啊,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爱情是美好的,人是美好的,然而现实总还是残酷的,这才符合生活的定律。未婚先孕偏偏此时方老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归乡,只留下一个会回来的承诺。或许如果没有那个孩子,这个没有兑现承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声讨负心汉的又一谈资,但一个精子与卵子的偶然错误结合,让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作为一个女子,这是不贞,是耻辱,足以让家庭蒙羞,让自己永无抬头之日。

即使是在所谓的新时代的今天,无比开放的今天,for one night无比盛行的今天,未婚先孕也并不是所有人能够接受的,更不要说是在孩子他爹没有踪影的情况下。那么,我也就不责备“疯子”的爹娘在女儿偷偷摸摸刚生下自己的外孙时就残忍地将其抛弃。反而我很理解他们,是啊,在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年代,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的民国,讨论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无疑是多余的,那么就更不用奢望一个刚出生的无意识形体女婴能得到多少的怜悯与爱护了。所以,孩子的养父捡回她并非是同情,而是看中她是个女娃,将来可以唱戏赚钱,仅此而已,一种变相投资罢了。

然而又不得不感叹命运造化弄人,那个“疯子”苦寻不得的小桂子,偏偏恰好就是“我”的好朋友妞儿,那饱受继父折磨的妞儿,天天吊嗓子的妞儿,善良胆小的妞儿,和“疯子”家不过是几条街的距离,两母女就始终各自过着各自煎熬的日子。其实“疯子”哪里是疯了呢?她明白周围人的目光,听得懂周围人的评价,对“我”有天生的母性关怀,能吃能穿能干活,盼夫盼儿有着落。她只是太苦了,苦到不愿意认清这个残酷的现实;她只是太爱了,爱到不能接受情人不归的绝望,孩子失踪的痛苦。她不是疯子,她才是那个在麻木社会下唯一清醒的人,她用自己的方式反抗这个世界,反抗命运的残忍,寻求自己想要的,而不是按照所谓的“理性方式”抛弃自己的孩子后赶紧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嫁人也好,直接委身一个断弦的老头也罢,这样的委曲求全才是真的可悲。

英子终于让两母女得以团圆,然而微妙的是英子在那时恰巧生了一场大病,于是她的记忆是模糊而略显错乱的,但她终是记得自己是帮助他们团圆了!也许只有孩子会那么相信一个“疯子”的话,只有孩子会不顾一切,哪怕下一秒就要晕倒,去认真完成一件别人拜托但很可能没谱的事。在英子的身上,我又重新看到了希望。

只是毫不意外的,母亲和宋妈把“我”的大病与“不寻常的举动”归结到了风水上,于是“我”终于完成了城南到城中的迁徙。然而故事怎么可能就这样停止了呢?那样的话,一个小孩的童年也真是够单调的了。

在一段闹贼闹得厉害的日子里,“我”又巧遇了一个面善老实,却神秘奇怪的人,他是收废铜的。他在草丛里藏了东西,用铜盆盖着。我在想,若是以现在小孩的“聪敏”程度,怕是早就反应过来这个人的不正常,然后立马告诉大人他的存在与作为了吧?不过还好几十年前的英子还没有进化到这个地步,于是可以收获一段真挚的友谊。从这个男人的种种作为中可

以看出,他真的是一个善良老实,富有爱心,只是生活压力所迫,爱弟心切又选错了方式而已。他自己没有意识到吗?我想是意识到了的,不然他也不会支吾不清又不确定地问英子:“我是个好人吧?”他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不对的,但是却不得不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必须这么做,因为他的弟弟留学需要钱,他是为了弟弟,仅此而已。或许就是这份单纯与实诚赢得了英子的信任,她愿意在自己“看海”的梦想中将他也规划进去,因为他的本心是善良的,善良的人有资格获得那份宁静与美丽。

幸运又遗憾的是,英子的无心之言透露了他的形迹,一个私家侦探终是逮住了他。幸运的是胡同里的居民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生活,见面的话题再也不是单调的对于贼人的咬牙切齿,生活又趋于了平静;而遗憾的是,又一个苦命的人再次屈从于冰冷却公正的现实,这个世界没有给他一个机会,而他信任疼爱的英子却是间接害死他的凶手,这样的压力扣在一个单纯的孩子身上实在是太重了从精神道德层面上讲,英子在这段友谊中担任了背叛者的身份,她终其一生都会对他感到愧疚——尽管这似乎是对的。

不过现在这个时代是肯定不会再遇到这样的事了,不知是该松一口气还是暗暗捏一把冷汗。现在没有这样善良单纯的贼——他们手法层出不穷,组织井然有序,行动干净利落,甚至得手后要除之后快;也没有这样纯洁包容的小孩——他们自私而不懂得分享,胆小而惧怕于尝试,被家长当祖宗一样供着,凭什么奢望他们将爱分给别人?没错,现在再也不会出现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为难了,但这是好现象吗?人人都用一个冰冷的外壳封印自己,武装自己,好笑的是这却让这个社会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状态,所以大家也就这样毫无违和感地生活下去,那么,这又该说我们是麻木还是悲凉?

嗯,还记得开篇提过的那个爸爸吗?那个严格要求却无比疼爱自己女儿的爸爸,从课文中学到的爸爸真是典型传统的好爸爸,一个理性智慧的知识分子。但是书中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之前自然还有对于这位父亲更多的描述。他是一个仗义热忱的朋友,让一些进步青年在家中避风头,其中就包括了“四眼”的德先叔和下堂的兰姨娘;他也是一个为美色所惑的男人,对于风流精致的兰姨娘萌发出了喜慕之情。那个年代,一个老爷想娶一房姨太太是件多大不了的事呢?我们并不能批判他的花心或者不忠,毕竟在过去的几千年男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女人也不敢有什么意见。所以“我”那质朴能干的母亲,一年生一个的母亲,没有犯什么错的母亲,被家务磨去了风华的母亲,除了心中的不快和委屈,什么也不敢发泄。所幸好玩机灵的英子又做了件正确的事——两边说好话凑成了德先叔与兰姨娘的好事。不得不说这种做法既白莲花又绿茶婊,但是目的达到了不是吗?皆大欢喜了不是吗?主动让第三者退出争斗,无疑是最好的做法,既省去了母亲的伤心,又让父亲吃了个瘪,醒了个神。

现在整天忙于斗小三的夫人太太们学着点呗,一个小女孩都想出了这么机智的办法,为何天天还都是原配小三打架的垃圾新闻?一时守不住丈夫的心或许不是你的错,但是你不知道怎么把他拉回来就是你的错了。小三有错吗?或许吧,但你真该对她抱有感恩之心,因为她不仅肯定了当初你选人的眼光,而且帮你检修出你男人的系统漏洞,提醒你该反思的反思,该修补的修补。我不相信十年的相伴相惜真的比不过十天的翻云覆雨,只是看你用什么样的方式罢了。现在的社会给了女人很多平等的权利,但是还没有消除男人骨血里自我感觉优越的基因。生活是一门艺术,女人可以没有绚丽的色彩,但是一定要有支慧笔。

Chapter Two 婚姻的故事

似乎在英子爸爸去世后她的生活就没有什么细腻的感触了,或许是身为长姐的压力,帮助母亲的辛苦不允许她在有这么敏感细腻的心,她要做的就是坚强再坚强。但似乎在她找到一个好丈夫后,女儿心思又萌生了出来。她的丈夫豫生来自一个大家庭,排行老五。一个活泼上进的女子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嫁入了传统旧制的家族,似乎是件微妙而好笑的事情,但是他们却偏偏有能耐活出幸福来。

英子的公婆,没错,他们就是英子口中“最可怜难过的人”。他们是传统大家族与新型单飞

小家庭转折的见证者,不得不接受,接受起来又有点无所适从,就像是被押着进入迪厅的长袍书生,真是难为他们了。但正是如此,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很多旧社会的影子。首先,妻不如妾,这点太明显了。老爷子在作品中称呼姨娘是亲切的曼姬,而称呼他的夫人却是伢婆(意为孩子他妈),亲疏远近一眼便知,虽然平日里他称自己的原配仍是“太太”,但也可以看出他对于原配是没有爱的,只有尊重与责任,或许还有一份感激——感激她为这个家开枝散叶,操劳一生以及对于妾室的宽容忍耐。没错,宽容。尽管老太太提起姨太太只会用小拇指也从不正经地称呼她,但请注意,这是在老爷子只会携曼姬出游,参加活动,长宿妾室的情况下,能这样忍气吞声,相安无事,不得不说老太太还是很仁慈的。

书中一个情节让我感触很深,就是中秋媳妇儿分月饼时,惯性思维地把她和单身的孩子分为一份,老爷子和姨娘分为一份,这可把老太太急坏了,可是在儿女面前又好面子不好说,只是哼哼不停,还是心思细腻的二嫂明白了个中道理,点明了罢才让老爷子从姨娘屋里专门过来形式上吃一口月饼——没错,形式上罢了,若男人心在你身上,中秋又怎么会从别的女人屋里走过来吃一口月饼?可怜的女人却只有计较一下这个冰冷的形式,别的却是再也不敢奢望了。哦,你想说万恶的旧社会,万恶的包办婚姻吗?打住吧!过去倡导早婚早育,十五成家的不在少数,十三的也未必没有,对于这样的年龄群体,我们应称其为孩子吧?你能期待孩子对于自己终身大事的把控能力有多强?自由恋爱吗?看看现在早熟的初高中生,他们的自由恋爱也无非是建立在共同爱好,俊颜丽貌,财富刺激上的,这样的自由恋爱还不如家里包办的婚姻呢!起码双方知根知底,不会有人嫁不出去或娶不到媳妇儿——别笑,现在哪个青年群体里不是只有那么几个大众情人,其他的不都是陪衬的绿叶吗?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总是理会不到踏实与贤能多么的重要。啊,还有一点好处,就是日后双方都磨光了激情,耗光了耐性,却还是有一点礼教维护这整个家庭的完整,不至于支离破碎,哪里像现在这样高的离婚率,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再是重点呵护关照对象,因为,太多了。就这样,时间一长,爱恨趋于平淡,就各自忍让着过呗!娶个姨太太也好,买个小丫鬟也罢,就当是给生活的一点调剂,运气好的话男人也可能找到一生的真爱。女人呢?诶,别想了,都说了是旧社会,女人总是比男人少了那么些权利啊!所以说,那样病态关系的家庭又哪里是一言半句说得清道得明的呢?这背后盘根错节的东西可是多了去了,况且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至于“我”们在公园里遇到的方先生的故事,又更加的复杂了!太太是江南富家小姐,不惜放弃荣华富贵,坚持与他私奔北上,甚至体贴他的感受,不敢在他面前提起娘家,所幸二人感情甚笃。听到这里似乎是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呢,但是接下来又直转急下:方太太不能生育,临死觉得亏欠丈夫;方先生在另一个城市又养了个女人,为他生儿育女,却也仅仅止步于此。而且这大儿子都上大学了,原配夫人却一无所知,而那个外面的女人也不争不闹,三个人两个家庭就以这样病态的平衡稳定了20年!不是都说纸包不住火的吗?看来在那时纸是经过防火处理的。谁在这样的平衡关系中是最可怜的呢?方太太?舍弃了优越生活,苦心陪伴的丈夫居然在外面有女人孩子,自己内心还为未能与他孕育孩子而感到抱歉,但是起码她是幸福的啊!至死都活在丈夫给她的满满的爱里;方先生?瞒着爱人重婚却长年与自己的孩子分居两地,还要忍受欺骗妻子的良心上的煎熬,但是起码他得到了两个女人的倾心付出,保全了爱情也解决了单传延续香火的压力;那个默默无闻的女人?为丈夫生儿育女,却换不回一丝眷恋,忍受别人的白眼还偏偏心甘情愿,但是起码他赢得了方先生的尊重和孩子们的全部依恋。没有谁在这个三角圈子里是不可怜的,也没有谁是一无所有的。不得不说这微妙的关系还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不过要是放在今天,或许方先生就不会因为延续香火的压力而在外面违心地组建家庭,或许方太太在其出轨(姑且这么说吧)前早就找了私家侦探调查好了一切,或许那个苦命的女人会化身我们最厌恶的小三上门挑衅……呵,这么一想,还不如以前呢,起码以前每个人都能在痛苦下找到安慰,而现在只能是在安慰的表皮下让痛苦慢慢腐烂。 看到那个年代的那些婚姻的故事,就不由自主的想要和现在做个对比,然而得到的结果是,

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着男女平等化,生活小康化,配偶专一化的发展而有所提高。幸福的始终幸福,痛苦的终将痛苦,毕竟婚姻这门学问不仅仅是爱情与责任,哪怕在这门学问修成了博士,也不一定能够把握好自己的那一份。看着别人的故事,自己也做一个思考吧!尽管那一天还很遥远。

Chapter Three 孟珠的旅程

在这部小说里是以歌女柳梦(周孟珠)的歌唱生涯为线索,串起了上个世纪台湾的社会风情。早年丧亲,独自抚养妹妹的孟珠,天真单纯善解人意的妹妹菊同,正经体贴博闻强识的许午田,思念大陆重情重义的刘专员,外表热情内心悲凉的雪子,爱儿如命却不被理解的蓓丽大姐……每一个鲜活的人物都在书中带给人极大的震撼,也不得不说这是林海音最接近心灵鸡汤的一部作品。

周孟珠,艺名柳梦,是歌厅里的一名歌女,灯红酒绿,靡音曼曼之际才是她工作生活的开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混迹在声色场所,有名气没地位的歌女,却是极力保全自己那颗纯净的本心。她私生活检点,待人和善,清净淡雅,勇敢坚强。她不仅能够赢得过去房东一家的心,更是能够让一个满身书卷气摒弃声色的学者为她沉沦,尊重支持。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