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关于改革的历史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2:40:10 作文素材
关于改革的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篇一:中国历史典故——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典故

1、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即晋文公)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

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8、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9、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10、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11、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12、 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13、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14、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15、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

关于改革的历史典故

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6、爱媵贱女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日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准备了非常丰厚的嫁妆,光穿着有华丽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新嫁到晋国时,晋国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那么漂亮,于是都想找个陪嫁的女妾抢回家去,却认为秦国的国主还不如女妾漂亮,而轻贱秦国的国主。

这是则故事是韩非借齐国传墨子学说的田鸠之口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时讲的一则故事。所举的?秦伯嫁女?一例与?买椟还珠?一起说明一种办事的道理,即切勿怀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后世常以此比喻办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17、白虹贯日

出自《战国策之魏策四》: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镒做为聂政母亲的寿礼,并说明欲请聂政刺杀仇人之意。聂政以母亲尚在需要人奉养为由没有答应。后来聂政的母亲死后,聂政独行仗剑刺杀韩傀,碰上了白虹贯日的现象,刺中了韩哀侯,他自己也自杀身死。白虹贯日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就是现在所说的日晕。古人迷信,常把此做为是危

害君王的天象异兆,也附会为精诚上感天道。

18、毕万昌大

出自《左传 闵公元年》:春秋时,晋献公灭掉魏,把魏地赐给大臣毕万。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说:?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现在把魏地赏给毕万,是天意要启发他的后代,使其昌大。?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战国时的魏国。其实这些都是古人附会之说。后世就常以?毕万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辈发扬,繁盛昌大。

19、抱冰握火

出自《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常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内修军政,外结诸侯,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后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厉,也用指生活艰辛。

20、抱柱信

出自《庄子 盗跖》,屋生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相约于河桥之下,女子一直到河水涨潮时都没有来,而尾生则宁愿抱梁柱而死都不愿失约。尾生忠于爱情,信守约誓,但头脑僵化,不知变故,故抱柱而死。后以此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特别多用于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

21、表里山河

出自《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楚决战之前,晋文公的谋臣,他也是晋文公的舅舅子犯劝文公参加决战,他认为即使仗打败了,凭太行山和黄河之险,也可固守无虞。原话为:?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指晋国外黄河而内太行山,地理形势使国防极为稳固),必无害也。?后世常用“表里山河”说明地理国防之固。而元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者,意踟蹰。中的?山河表里?即用此事,一方面说明潼关形势的险要;另一方面反衬诗人一路所见秦汉宫

篇二:中国历史上著名改革家

上下五千年历史著名改革家

一、商鞅

(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又称卫鞅、公孙鞅((卫鞅之“卫”即氏於国,商鞅之“商”即氏於居或氏於官,又“诸侯之子曰公子,诸侯之孙曰公孙,公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氏”。)。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商鞅在秦执政约二十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并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孝公死后,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二、孙中山

(1866.11.12—1925.03.12),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三、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未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后来,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包括影响后世深远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

四、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祖籍湖广江陵。明太祖封先祖张关保到归州,为归州千户所千户。张居正曾祖庶出,无法承世袭官职,迁到江陵。张居正生于公元1525年5月24日,卒于公元1582年7月9日。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16岁中了举人,23岁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严厉整肃朝廷上下。在张居正功成名就之时,他把矛头对准了曾给他带来巨大利益的阶层——文官集团。张居正除了推行一条鞭法,使得税收统一收钱不收物,节省了很多土地,更实行考成法,其具体实施方法类似于今天的考勤,方法如下: 比如一位知府(五品),年初时就要写好一份计划,不能太少,写好后自己留一份,给张居正一份。如计划过少,就要退回重写。计划通过后,以后的一年里这位知府就要为完成计划而努力。如果到了年末,核对后发现这位知府有什么事没有完成,那知府就会被贬职降为知县。如果到了县里还是如此,那就一直降下去,直到知府什么官都被削去,回家当老百姓为止。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内阁首辅、太师、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卒,

年五十八,死后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二年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五、拓跋宏

拓跋宏3岁时被立为太子,5岁时受父禅即帝位。他是一位十分勤勉的皇帝,常亲草诏册,躬身亲问官吏的考核、律令的修订等政务。他还是一位虚心纳谏的明君,一直倡导和鼓励大家直言进谏,强调“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对敢于批评进谏的官吏礼遇有加。如大臣李同“性鲠烈,敢直言,常面折高祖,高祖常加优礼。”

拓跋宏自幼聪颖、博学多才,酷爱汉文化。在位期间,特别是亲政以后,极力推行改革政策,效法南朝,改定官制、礼仪,更律令,严法制,提倡务农积谷,考核官吏。太和八年(484年),行百官俸给制,九年,颁布均田令,改革租调力役制。十年,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为适应统治中原的需要,积极倡导和推行汉化政策:迁都洛阳,提倡着汉装、讲汉语,以汉语作为官方语言,禁止在朝中讲鲜卑话。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并自娶汉女为妃,以示提倡。他的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使北魏以“华夏之兴邦”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拓跋宏引兵南征,染疾,北返,途中卒于谷塘原行宫。谥孝文皇帝,庙号高祖。

六、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逝世后追谥号“文”,世人称其为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小字獾郎,晚年封荆国公,汉族,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ú)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存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七、北魏李冲

北魏李冲(450-498),原名思冲,字思顺,北魏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少孤,好交游,有气量。西凉李皓之曾孙。父李宝封敦煌公。孝文帝初年(471年)任秘书中散,掌宫廷文案,迁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太和十年(486年)建议废止宗主督护制,提出均田制、三长制,孝文帝采纳,实行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各设一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又建议颁行新的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多占民户,限制宗主贪污中饱,以增加政府收入。北魏国力大增。继迁中书令,赐爵陇西公,极受恩宠,孝文帝不直呼其名而称中书。孝文帝南伐萧齐,以冲兼左仆射,留守洛阳,继迁尚书仆射。493年,北魏迁都洛阳,任镇南将军、侍中少傅,曾领将作大匠主持新都洛阳的修建工程,后病卒,谥曰'文穆'。葬于覆舟山。杜预早生李冲150多年,二人并称'李杜'。

后续李冲后人因变革辗转来到湖北,就此定居五三何集。第27代后人天生智障。

八、康有为

(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

九、加尔文

1509年7月10日生于法国北部皮卡迪的努瓦荣城一个律师的家庭,母亲不幸早逝。加尔文曾在努瓦荣一个贵族家庭里受启蒙教育。1523年8月,努瓦荣流行鼠疫,加尔文随贵族子弟去巴黎,就读于巴黎大学马尔奇学院。后来,他又进入巴黎大学蒙太古学深造。1528年,加尔文毕业,获得文学硕士的学位。这时,路德宗教改革之风已吹进古老的校园,有人对宗教改革表示支持,学院领导则加以反对,斗争激烈。1529年,一位支持路德的学生领袖竟被烧死。这场斗争不能不使加尔文受到影响。

1531年,加尔文的父亲去世,他决定去巴黎专攻神学。他在巴黎研究了希腊文丶希伯来文和拉丁文《圣经》,要求按照古代基督教的面貌改造罗马教会,逐渐倾向于宗教改革。3年后,加尔文成了一名新教徒。

1536年,加尔文在巴塞尔出版他的名著《基督教原理》,系统阐述新教教义,否认罗马教皇的权威。这部书是他毕生研究新教和在日内瓦从事宗教政治活动的总结,是宗教改革时期一部影响最大的新教百科全书。

1541年后长期定居日内瓦,创立加尔文教,因此,加尔文后来被人们称为“新教的教皇”。

十、

十一、

篇三:我最喜欢的历史故事

我最喜欢的历史故事

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传说,它们是一般家庭中高级的消费品,代表着当时的高生活水平,我想,你也许不可能想到吧!这所谓的四大件竟然是三转一响,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人称“四大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的水平提高,“四大件”早就被彩电、空调、冰箱和洗衣机新“四大件”所代替。当时,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商业严重缺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并且数量极为有限,当时布料的色彩和样式也极为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布制成的中山装或者是蓝色的解义装。人民群众会聚在一起,远远看着犹如蓝灰色的海洋。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前后,吃的变化也很大,以前食物缺乏、单调,人们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大多数人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可以吃饱,还可以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成了今日餐桌上的优良食品。

如此之大的变化是谁的功劳呢? 这些都是党的功劳,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我深深地认

识到,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能使我们国家早日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我们个人命运与党的命运息息相连,没有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将是一片口上话,更何况个人前途。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