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移动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21:56 体裁作文
移动诗歌体裁作文

篇一:移动的春天(诗朗诵)

移动的春天

(诗朗诵)

轻轻的,冬天渐行渐远 饱含激情的2015年

款款向我们走来

今夜,我们又聚首

吟诵我们心中的歌

吟诵我们移动的春天

一、回眸2014年

回眸2014年

这一年,我们坚持转型驱动 打造了增长新引擎

4G网络建设如火如荼 短短一年间,我们4G建设步步领先 4G工程建设始终保持在全省前3位

速度之快、超乎常规

4G网络先发优势突显

回眸2014年

这一年,我们坚持能力驱动

重塑了竞争新优势

流量经营“高歌猛进”

快速打造渠道领先工程

始终秉承“客户为根、服务为本”理念

4G客户规模的迅速增长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

有多少青春为之燃烧

我们始终坚持有梦想就有希望 我们始终坚持有信念就有力量

回眸2014年

这一年,我们狠抓集客驱动

重塑竞争新优势

集团客户规模稳步增长

集团市场收入份额表现良好 全业务净增份额全省名列前茅

行业拓展实现新突破

在艰难的跋涉中

我们证明了自己

回眸2014年

这一年,我们坚持和谐驱动

激发了发展新活力

员工关爱持续加强

作风建设得以深入推进 八项规定得以落实

两个责任得以认真贯彻 凝心聚力谋发展

扬长补短求增长

挑战越大

越能激发我们的斗志

任务越重

越能考验我们的能力

我为我是安阳移动人

感到骄傲

感到自豪

二、赞美您—移动的一员

当朝霞刚刚绽放

我们抖擞精神走出家门

鸟儿为我们唱响了欢快的晨曲 清风为我们敞开了灿烂的笑容 我们用天使的微笑化解酷暑与严寒

将夏日的凉爽送给别人 将冬日的温馨赠给来者 把汗水、劳累留给我们自己 把泪水、委屈留在我们身旁

为了移动的未来,我们点亮心灯 为了移动的成功,我们刻苦钻研 为了移动的腾飞,我们苦练技能 只要坚定信心,我们仍将一往无前 只要齐心协力,我们依然昂首挺立

当晚霞涂满西边的天空 我们的笑容依然是那样爽朗 当街头挂上璀璨的霓虹 我们的脚步依然是那样从容

当我们匆匆忙忙赶回家中 老人还需要我们去照顾 孩子还需要我们去温暖

我们忙完了这头

还要顾及那头

家永远是我们坚强的依靠 我们为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

有一种思念让我们无法忘却 有一种情怀让我们终生铬记 有一种信念从指尖抵至心底 有一种自豪从空气中流到血液

中国移动

带我们走进人生的这一片领域 让我们享受到怒放的生命

中国移动

带给我们职业征程有力的搀扶 给我们生命的旅途无限的力量

三、展望2015—灿烂美好的明天

温暖冬日,是积蓄力量的季节 绵绵冬雪,是倾诉心声的时刻

寒雪梅中尽

篇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

水调歌头

赵秉文①

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③.

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

为濯冠巾③。却返天台去,华发散麒麟④

【注释】①赵秉文,自号“闲闲居土”,处世颇有太白遗风,其友人常以神仙或前代才

人喻之

并有诗文相赠,故赵秉文写词予以作答。②“神仙管府”缘自唐顾况集《王源诀》:“下界功满方

超上界,上界多官府,不如地仙快活。”即神仙也不自在,照样要受管束。③“寄语”三句,化用

古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④缘自韩愈《杂诗》“被发骑麒麟”。

8.词的上片多处用典,请简要赏析。(5分)

9.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下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宴 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畎:田间小沟

8

(5分)

9.你觉得“莫听”二字用的如何?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6分)

8、手法: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分)诗人描写长堤春水悠悠流去;田间小沟中的涓涓细流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汇入漳河一起流向远方;桃花随溪流飘去的景色;(2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愁情。(1分)

9、我觉得“莫听”二字用的极妙。(1分)“声声催去棹”从听觉写出友人离别在即的情状;(1分)此前加之“莫听”二字,描摹出诗人不要去听的内心活动;(1分)巧妙引出末句的想象: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都载到船上,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2分)

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把离愁之情表达的真挚感人而又意蕴丰富,可见其妙。(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 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3.请简要赏析诗中三处写“月”的地方。(6 分)

答:

1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分析。(5 分)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2分)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韩 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泉州军:唐末一支军阀部队,据载,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1)诗中的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的运用有何妙处?试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赏析二、四两句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答: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前后呼应,表明当时村庄的一切都是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的,真切地展现了泉州军洗劫后“千村万落如寒食”的悲惨景象,也把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懑之情含而不露地表达了出来。

(2)答: 这两句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诗人沿途看到的村庄有“鸣鸦”,但无“鸡犬”;能见到“花”,但见不到“人烟”。以“有”衬“无”,以“见”衬“不见”,尽显荒凉萧条之景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宋亡后,隐居苏州。

8:这首诗写了菊花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

8:独立清正,坚贞不移。“花开不并百花丛”,写出了菊花独立清正的节操;“独立疏篱趣无穷”写出了菊花的怡然自得的心境;“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写出菊花坚贞不移的气节。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坚守高尚情操、宁死不向元朝投降的民族气节及斗争精神。开头两句写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独立疏篱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的清高自守;后两句写菊花宁愿枯死在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表达了诗人坚守高尚情操、宁死不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8. 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9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情?(6分)

8.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 (1分)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1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1分,描绘了美好生机盎然的 (1分)西湖春景图。(1分)

9.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词句注释

1.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2.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

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

3. 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4. 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5.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6. 涟漪:水的波纹。

7.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1-2

白话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创作背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公元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几次游览后,创作了《采桑子》十首。[3]

作品鉴赏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

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的强吸引力。[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江城子·癸酉春社

①王 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①王炎:生于公元1138年,到癸酉年(1213年)已经七十五岁。

8.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6分)

1、 8、本词塑造了孤寂惆怅的年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分)春社时节,大好的春光与热

烈的庆典挑逗起词人踏青的闲情,可是年迈体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蛰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蔬山肴与村酿排遣惆怅情绪。(3分)

2、 9、①叠字:开篇用“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写出阳光明媚、春水悠远、草木泛绿的

春日景致,于清幽淡远之景中透出词人的寂寞情怀。(寓情于景亦可)②设问:“情绪有谁知”一句,作者设疑,而下文“人独处”巧妙地回答了上文的疑问,更好地表达了词人的孤寂之情。③对比:上片中“人独处,燕双飞”,以燕的“双飞”与人的“独处”相对比,无限情绪皆包含在种种形象之中,收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反衬或以静衬动亦可)④拟人:词的下片结尾处一反平平叙写,采用拟人的手法,说花“不语”“笑”,文势一转,全篇也因之活跃飞动。(每点2分,任选三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伍员庙: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城隍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曾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②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

(1)《唐宋诗醇》评此文“‘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请结合颔联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尾联写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简析该联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篇三:如何读懂诗歌

诗歌鉴赏专题之一------如何读懂诗歌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诗歌是文学之母。在早期的世界文学史里,诗占了主要地位。唐以前的中国文学史,基本是诗歌史。在这个意义上,诗歌鉴赏应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需要有比鉴赏散文、小说和戏剧更高层次的审美要求。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

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例1: (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这一理解与本诗第二题的鉴赏要求不谋而合了。

例2: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读】此为干谒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

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

有源头活水来。

1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2、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3、“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4、徘徊:来回移动。5、那得:怎么会。6、为:因为。7、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8、那得:怎么会。9、那:通“哪”,怎么的意思。10、清如许:这样清澈。

11、如:如此,这样。12、清:清澈。13、为:因为。

14、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

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2、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例3: (全国Ⅱ卷)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 ]① 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解读】有了这一介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难看出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例4: 望江南李煜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