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小学作文课题研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4:36:22 小学作文
小学作文课题研究小学作文

篇一:小学生活化作文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活化作文水平的提高》课题实施方案

——吉日嘎郎吐镇中心校

一、课题的研究概况及趋势:

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是改革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据我们所了

解国内外已经有一些教育专家和语文老师开始重视类似课题的研究,如:小学生

兴趣作文研究、小学生变形作文课研究、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作文课题研究、小

学个性化作文的实践研究等等课题。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同的地域文化,就有不同的学生素质,我们认为他们的研究据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实际操作效

果不大,因此我们决定进行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

在实际教学中因为一些共性问题:起步晚、坡度陡、不得法,使得一些教师

在作文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不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学

生写作内容空泛,教师批改不得要领,学生无所适从。

再加上学生自身问题尤其是乡下学生,他们的生活面狭窄,体验不丰富,素

材积累不充分。不留心观察生活缺少从生活中摄取材料的能力。大部分小学生的

作文形式化,比较空洞,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内容与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

活气息与创新意识。学生虚假作文,“造文”现象还较普遍,作文教学游离于生活,学生作文兴趣不高,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少灵性与创新,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

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我为了使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

写,且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所以进

行课题研究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

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

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

的儿童生活世界。

2、基于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

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

环。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

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在教

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大写真、抒真情。生活中

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

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基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

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农村小学高

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理论意义: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

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化到教育教

学的各个具体,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

鉴和实践探索。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

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益于读写能力之长

进,殊为不切实之想。”又说“须以学生自求得之”。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奠定

了语文教学走向开放、走向实践、走向综合的基础,也为作文生活化教学提供了

政策背景。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

的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培养生活实践的能力和创

造能力。大自然和社会中到处都有知识,到处都可以成为作文教育的课堂。打破

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和作文教学模式,使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起

来。

二、实践意义:

1、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多渠道地指导学生观察现象,指导立意,开拓

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并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和作文的热情,勉励他们自悟自得,从中取得进步,体验写作的乐趣。

2、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口述能力、

写作能力,以及修改作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说自己的话,抒真情、发实感,用我手写我口。

4、让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农村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

的大自然及乡村风情中陶冶情操,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明白是非之道。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通过

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

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2、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生活化策略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

来观照,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

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3、依据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要求,对部分语文作文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

补充和改造;拓展作文空间,开发家庭和社会活动资源。

4、促进学生发展,利用生活化信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5、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包括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能力、创新

能力等。

四、课题研究重点:

1、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水平。教学生做个有心人,在貌似不变

的学习生活中,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认识生活的精彩纷程!

2、提高学生从生活中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合有利信息,以及分析整改

的能力。能充分运用这些信息。

3、指导学生关注社会,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环境的结合,留心社会消息,

关注社会生活环境,了解形形色色的人、事,发现写作素材。

4、提高写作能力,以写作呈现生活作文,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文本的

回归,学生通过对生活的充分认识,做到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并且能够写得精

彩。

五、预计破难点:

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生活调查,收集、整理、

分析信息,能够对今天的现实生活进行描述。如:经济状况、家庭变化、家乡面貌、人们的心理变化和外表变化。学生经过通过资料的分析整理、以及教师的指导,能把家乡的人文环境运用到作文中。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和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和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它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目标,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

2、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3、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谈话等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教育研对象材料,以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获得研究成果;

4、个案分析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

5、网络研究法: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学习,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研究理论,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七、课题研究途径:

1、文献收集:利用各种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有明确的学习指导和方向,加强对课改理念的理解,收集名家思想,几百家所常,进行教学理论研究,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立项:通过课题的立项确立研究人员,有组织有计划,有明确分工的进行课题研究,保证研究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保证课题研究的时效性、实用性。

3、结题:经过反复实践和总结后对课题进行结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作为实际教学的依据。

4、成果展示:通过各种途径展示研究成果,如:论文、论著、研究报告等形式,有效的保存各项研究成果。

把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8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并

申报立项。收集

课题研究程序

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

通过调查,分析高年级学生作文的存在问题,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制定研究方案;

本阶段的工作策略。

这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必须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作充分的论证,争取保证各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2年6月)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

① 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研究借鉴用,逐步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②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教学竞赛等。 ③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④ 分阶段对课题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每学期一次,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2、本阶段的工作策略:

本阶段是实验工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每一个环节,这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对整个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

1、本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

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②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

③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

④成果推广,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2、本阶段的工作策略:

篇二:小学生作文课题研究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课题研究报告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二年级: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三、四年级: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 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五、六年级: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 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现象: (一)重表达,轻育人。 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 (二)重 模式,轻能力。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点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抛给 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的材料与模式。 (三)重课堂,轻 生活。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 (四) 重指导,轻讲评。很多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面对作文 后的讲评不重视,常常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 发给学生完事。或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大刀阔斧的进行修改。 (五) 重范文,轻下水。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 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 这样,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化体验,学生独具匠心的棱角 受到压抑,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写出的东西无童真、童趣,无灵性可 言。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 存能力,促进人个性的全面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趋势。”学 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 是极具个性和创造 性的实践活动。从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看,习作是学生最直接的个性 化创造实践活动。 一篇习作的诞生, 其所包含的个性特征是多方面的, 可以说是智力、兴趣、思想、意志、性格、情绪、精神等8因素的综 合反映的结果。因为从大处看,一个人的创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 的全部生活体验、感知、情感、想象、思维、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其 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篇习作就是极具个性特征 的精神产品。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 中,提倡作文个性化,真正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真实表达,促进学 生个性和谐发展, 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发展健康的个性,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 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语文课标》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 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 的感受。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 “作文要写诚实的, 自己的话。 ” 可见,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通过本次研究,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 平。在作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改进作文教学方式,尊重学生 个性,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研究目标。 通过本次研究,能够探索如何让学生作文“个性化”的策略,使 学生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 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四、研究内容。 1、叶圣陶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 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 论。”“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 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 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 章的源泉——生活。可见,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光限于课内训练是 不够的。因而,我们必须淡化作文,强化生活意识,使作文因生活而 美丽。如何将作文训练的内容向生活延伸,向不同的学科延伸是实现 学生作文个性化的主要途径,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很值得研究。 2、要使学生文章写得好,关键是积极培养其习作兴趣。习作兴 趣的培养有多种渠道,最主要的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尝到甜头,并有表现才能的机会。如何适应学生的 心理进行作文命题;如何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创设宽松环境,符合学生 习作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趣;如何在讲评作文时做 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如何在批改作文时实施多元化评价,让学生 品尝习作乐趣等等。总之,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 主性,怎样具体操作与实施,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3、其实,作文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作者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视角 和见解。诚如罗丹所言,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 现。 这也是作文“个性化”的关键。 教师应当努力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 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表达自己的内心世 界。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深刻而细腻多角度感悟 生活,有个性地表达生活很值得我们探究。 4、真实,说真

话,写真话,真心真意,真情实感,这是作文“个 性化”的基础。真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世界实际存在的真实, 另一种是想象中的、文学艺术创作中的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 重视学生的想象。小学一二年级,就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三 四年级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 感受和想象”, 到五六年级, 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想象中的“真实”,常与创新 联系在一起,是十分可贵的,千万不要因为片面理解“真实”而把想象 中的“真实”给否定了。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文中有我之心,有我之 思,有我之情”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侧重课题的前期论证,收集国内外有关内 容、研究的观点、方法等。 2、调查研究法:各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了解小学作文教学现 状,写成调查报告,明确研究方向。 3、 行动研究法: 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 学生、 教法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4、个案研究法:针对具体情况,依据全面发展理论,对个别学 生进行个案记录和研究。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调查、分析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2、研究阶段 边计划,边论证,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边小结,边投稿。 3、总结阶段 整理资料,撰写报告、论文,提供优秀课例,学生优秀习作。

篇三:《小学作文评改方式的创新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深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小学作文评改方式的创新研究》

结题报告

深圳市光明新区楼村小学课题组

2007年10月21日,我校申报的《小学作文评改方式的创新研究》课题,经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立项为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立项之后,课题组成员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工作,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小学作文评改方式的创新是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这就是强调:作文评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既能让学生体验写作成功的愉悦,从深层次上激发写作的热情,又能使他们提高评价修改作文的能力,切实提高写作水平;评改作文不是作文教学中的最后一道工序,而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写好作文的开始。要求教师应该把评改作文当作一次和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能力训

练,要求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和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评改出现以下三种现象: 一是评改作文形式单一,只有教师评改学生作文;二是教师在平时作文中评改的多,不注重作文修改过程;三是学生对评改态度不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评改习惯。教师这种以作文评判者自居,漠视学生这个评改主体的现象,导致学生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缺点短处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失去了作文评改应有的意义。而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因为老师的“麻木评改,单调评价”长期得不到提高,这种改得随意,改得辛苦,甚至是改得烦的现象大大成为约束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感觉只有贯彻落实新课标,改变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在评改的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写出好作文。

(二)小学作文评改方式创新是我校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在我们进行这项研究之前,楼村小学学生作文水平整体水平不高。一是学生作文水平差距很大。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差距。成绩好的学生有九十几分以上,可以写七八百字,而且选材新颖,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成绩差的只有二三十分,不到一百个字,错别字、语病很多。二是学生作文内容十分贫乏。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还是没内容好写,离题的作文很多。三是学生作文技能普遍较差。我们当时对学生作文水平进行过调研,对学生作文从作文习作内容、习作技能、书信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和整体评价等五个项目进行批改和记分。从各项的得分率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失分最多

的是习作技能,他们对小学阶段写作的基本要求“叙事清楚,语句通顺”都做不到,许多学生的作文叙事杂乱,语病很多。四是小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不少学生作文或感情漠然、辞不言情,或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写假人假事假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全文照般的“移植式”作文很多,有些作文虽然写的是真实的事,可是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不是自我真情的流露和抒发。许多作文选材陈旧,叙述老套,缺乏创新。

当时就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问题,我们认为应选择作文评改方式创新作为突破口,才能解决这一“瓶颈”问题。

(三)开展作文教学研究,是提升校园文学品质的需要。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必将打上时代的烙印,校园文学也是如此,《基础写作》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写作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的产生以其记载、表达、交流及说服功能为人类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服务。”关于这一点,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说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篇无补”,谈到的就是写作的社会功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加强思想修养,提高认识水平,写方向正确,有益于社会的文章。写作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以人为本。毋庸置疑,文学活动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的作用及影响是巨大的,开创校园文学活动是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外在、内在需求。他们需要得到文学的滋润和通过开展相关活动来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提升自我进而以此来达到初步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能力。学生是校园文学活动的主体,

只有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文学的作用及功能,校园文学的品质才能真正提高。

(四)国内外作文评改方式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在国外,有关作文评改的方式方法都各见其仁。像美国教学专家玛丽.安妮.特罗丝把作文评改分为教师评改、同学互评和自我评改,三种评改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完全是教师评改起作用,它使学生了解写作的要求是什么,怎样才算达到标准,评改作文怎样进行;第二阶段,学生们将开始用教师评改的观点和标准,尝试作些作文评改;最后阶段学生可以独立地做自我评价和评价

小学作文课题研究

他人的作品。还有罗纳德.克拉莫提出“编辑小组”法。小组至少要由三人组成,大家都对同一篇文章,按不同角度修改。组内学生可以互换角色、轮流承担不同任务,使每人都能以不同角色去修改文章,从而提高修改文章的多种技能技巧,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同时也会产生一种把作文写得更好一点的愿望。日本语文教学界也非常重视作文评改的研究,许多国语教师则常常采用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评改的方法,学生与家长评改一般不求全面,老师的评价则综合些。他们的某些看法和作法,值得我们借鉴:1、教师的评语应该有真情实感。2、多方参与评改。在作文评改方式上,教师创造了一种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评改的方法,在学生作文后面设立“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几个栏目。这些评语都写得实实在在,新鲜、活泼,促进了作者和读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认识自己文章的优缺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写作兴趣。另外,同学之间互相评改,切磋

琢磨,也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我国,作为评价手段之一的作文评改,更是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专家认为评改方式应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全程参与,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作文评改中应变原来教师主动地位为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自己评改,同学互相评改。像著名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就提出“全班改、轮流改、重点改”的形式。如:崔海峰在《搞好作文评改之我见》提出了一些促进学生发展的意见和做法。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心小学陈明老师所做的“对话式”评改。金堂县金沙小学刘华老师尝试“方式多样长补短——作文评改的方式”中注意从三方面做:一是学生自改;二是优生先改,老师后批改;三是全班学生互改。

综上所述,国内外作文评改方式的研究,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做法和经验,但如何根据我校的实际,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如何创新小学生作文评改模式,增强习作评改的方式开放性和多元性,为创新和完善作文评改方式的研究,做出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二、核心概念界定

评改方式是指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进行评价,得出成绩。评改方式会因学生学习特点而制定,无规定的套式,只要对学生大发展有效的都可采用。

小学作文评改方式是指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及他们学习作文的特点而确定的一种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评价形式。传统的评价通常有评分式、评级式、评语式。本课题所要创新研究的小学语文作文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