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宫词的诗歌鉴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2:47:05 体裁作文
宫词的诗歌鉴赏体裁作文

篇一:《连昌宫词》赏析

《连昌宫词》赏析

元稹,中唐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因为其诗作风格与白居易较为相近,故世人合称为称“元白”,他的一些诗作颇能反映当时民间的百姓疾苦,现实主义特色浓厚。《连昌宫词》就是其中著名一篇。

中唐以后,唐朝政治腐败,兵连祸结,国势日益衰落,本诗作于818年。连昌宫,故址在今河南宜阳县西,是唐代皇帝在西安和洛阳之间往返中途歇驾的著名行宫之一,这首长篇对话体的七言长篇叙事诗,借宫边老叟之口,通过连昌宫的兴废变迁,表达了自己期望圣君贤相的理想和“努力庙瘼”和安定社稷的愿望,是一首针砭时弊,有感而发的讽谏之作。

作者首先用“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做引子,从现在宫苑的荒凉颓废说起,给人以一种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在接着用宫边老翁之口,叙述自己年少时给皇帝送食时所见:玄宗站在望仙楼上,身旁是凭栏而立的娇媚的杨贵妃,只望见楼前都是佩珠戴玉的宫女,光彩夺目,尽见皇家的奢靡华贵。接着“何暇备言宫里事”,将宫里的一一细说。如寒食节这天因禁止生火,故“店舍无烟”,但春天毕竟如期而至,宫柳吐绿,夜半时分,明月高悬,琵琶名家贺怀智奏出了自

己压轴的绝活。在这歌舞升平,欢笑喧哗中“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元稹在自注中专门指出:“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由于逢年过节,宫中经常设宴,接连数天,众人高声喧哗,噪音过大,甚至于连乐也不能奏,这时玄宗遣高力士让念奴唱歌,邠王二十五郎(玄宗哥哥邠王承宁,善笛)吹笛,于是高力士找到念奴,并一再催促,这时的念奴“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满眼娇媚,神情慵懒,走出红绡帐即匆忙装扮,在邠王的优美笛声中,念奴的歌声飞扬,响彻云天,接下来整套的凉州曲被演奏,各种龟兹乐热烈的轮番演奏,长安少年笛手李谟也吹奏起自己的天籁之音,接下来四句写玄宗等彻夜狂欢,天亮后,车马随从回宫,杨氏诸姨的骄横也逐一展现。这里是诗歌的第一部分,展现的是安史之乱前玄宗等权贵在连昌宫里的骄奢淫逸的游乐生活。

自“明年十月东都破”以下四句,写安禄山叛乱,叛军攻占了洛阳,叛军一路驰骋,沿途强迫人民供给衣食,这位老翁在“两京定后六七年”后,再次来寻自己在连昌宫附近的家,但见家园被焚,皇帝不来而宫门紧闭,一片萧条荒凉破败的景象,去年派使者砍竹进去看了以下,只见杂草灌木密布丛生,难以下脚,兔走狐奔,当年的舞榭歌台早已坍塌,尚存台基,雕花的窗子的绿窗纱犹存,灰尘积满墙壁,宫女的饰品还在那里挂着,皇帝偏爱的临近台阶的花,那坐具依

旧在哪儿摆着,只见蛇从燕窝里出来,盘绞在斗拱之上,陈设的香案已经腐朽,长出霉菌来,“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等下两句是老翁睹物的联想,“指似傍人因恸哭”至“夜夜狐狸上门屋”四句,是老翁指宫中遗迹给别人看,不由痛哭,涕泪交加,就连走出宫门还流泪不止,从此以后宫里就是狐狸的乐园了。本段以老翁自述,描绘了战乱后连昌宫里一片萧条荒凉,寂静冷落的光景,与之前的夜宴纵歌,热闹非凡的景象形成了强烈而又鲜明的对比。

自“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以下是该诗作的第三部分,以问答的巧妙形式,委婉点出了诗歌的主旨。还是借宫边老翁之口,道出作者对太平盛世与乱世的缘由看法。开元之时,姚崇、宋璟为相,辅佐皇帝,励精图治,政治清明,对外无战争,形成盛世;但姚宋死后妃子擅权,养禄山而遗患,奸相弄权误国,民生凋敝,朝政混乱,当今圣明,平定了蜀乱与淮西。最后“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谟休用兵”,用以结题,是说本来老翁年年耕种宫边的土地,但因为今年有了统一的希望,就不让子孙今年耕种了。最后老翁深盼皇帝驾临,寓意停止兵戈,休养生息。其实这一段是全诗的结穴所在,除阐述国家的兴亡之道外,还表达了消弭兵祸,改善政治,与民休息的良好愿望。

本诗的艺术特色是结构紧凑,对比强烈;叙事与议论相

结合,娓娓而谈,而波澜起伏;语言生动而富于形象;场景宏大;用对话题材巧妙表达个人治乱兴衰的看法,巧妙自然,讽谏之意溢于言表。可谓是元稹的代表作。

不过,文学作品毕竟不是史实,为了增强艺术感染力,作者对史实做了移花接木式的艺术处理,如据考证,唐玄宗和杨贵妃从未去过连昌宫;邠王李承宁和岐王李范和薛王李业都死于杨玉环册封为贵妃之前;李谟偷曲、念奴唱歌都非发生于此宫之事等,这是我们在学习和欣赏时需要注意的。

篇二:诗词赏析

宫词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赏析:薛逢的这首《宫词》,从望幸着笔,刻画了宫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独

宫词的诗歌鉴赏

特风格。

诗的首联,即点明人物身份和全诗主旨。诗中用“十二楼”、“望仙楼”代指宫妃的住所,非实指,是取其“候神”、“望仙”的涵义。这两句是说,宫妃们在宫楼之上,一大早就着意梳妆打扮,象盼望神仙降临一样企首翘望着君王的恩幸。 颔联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渲染,烘托望幸之人内心的清冷、寂寞:“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上句“冷”字,既写出铜质门环之冰凉,又显出深宫紧闭之冷寂,映衬出宫妃心情的凄冷。下句“长”字,通过宫妃对漏壶中没完没了的滴水声的独特感受,刻画出她昼长难耐的孤寂无聊的心境。 颈联通过宫妃的着意装饰打扮,进一步刻画她百无聊赖的心理。“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这一联将宫妃那盼望中叫人失望、失望中又怀着希望的心理状态,刻画得十分逼真。“望”的时间越长,越叫人心情难堪,说是没指望吧,又怀着某种期待;说是有希望吧,望眼欲穿,实在渺茫。罢梳复又对镜,换衣重又添香,不过是心情烦乱无聊和想望之极的写照。末联写宫妃“望”极而怨的心情,不过这种怨恨表达得极其曲折隐晦:“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袍袴”,指穿短袍绣袴的宫女。“遥窥”二字,表现了妃子复杂微妙的心理:我这尊贵的妃子成日价翘首空望,还倒不如那洒扫的宫女能接近皇帝!又表明,君王即将临幸正殿,不会再来的了。似乎有一种近乎绝望的哀怨隐隐地透露出来。

这首诗对人物心理状态的描写极其细腻、逼真。自首联总起望幸之意后,下三联即把这种“望”的心情融于对周围环境的描画、对人物动作的状写和对人物间的处境的反衬之中,生

动地反映了宫妃们的空虚、寂寞、苦闷、伤怨的精神生活。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赏析: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本篇写词人守边生活的亲切体验和悲壮情怀。上片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地秋天景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类而情调迥异。下片抒发兵将共同襟怀,边功未就,故里难归。将军的白发、士兵的眼泪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羌管悠悠霜满地”绘军中月夜之景,景中含情,极富典型意义。此篇词境开阔,格调悲壮,给宋初充满吟风弄月、男欢女爱的词坛吹来一股清劲的雄风,对以后的词风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赏析:第一首曲子开头先用三个典故。一是秦始皇在骊山建阿房宫行乐,二是西晋富豪石崇筑金谷园行乐,三是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游乐。这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但这组仅仅典出事情的发端而不说其结局。“不堪回首”四字约略寓慨,遂结以景

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以“兴”终篇的写法,同时,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热一冷,一兴一衰,一有一无,一乐一哀,真可兴发无限感慨。这与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首曲子的长短参差,奇偶间出,更近于令词。不过,一开篇就是鼎足对的形式,所列三事不在一时、不在一地且不必关联(但相类属),这是它与向来的“登临”怀古诗词有所不同之处。

相比较而言,第二首更有新意。这首在手法上似乎与前首相同,也是列举三事:一是霸王别姬的故事,二是吴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从戎的故事。看起来这些事彼此毫无逻辑联系,拼凑不伦。然而紧接两句却是“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马做牺牲的普通老百姓,可见前三句所写的也有共通的内容。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载籍,但遍翻二十四史,根本就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这一来,作者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在这种对比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这个结尾句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实准确。最后的“叹”字含义丰富,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在语言风格上,此曲与前曲的偏于典雅不同,更多运用口语乃至俗语,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写法,更是传统诗词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种将用典用事的修辞,与俚俗的语言结合,便形成一种所谓的“蒜酪味儿”和“蛤蜊风致”,去诗词韵味远甚。两首相比,这一首是更为本色的元曲小令。

这两首怀古元曲,在内容上极富于人民性。

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赏析:梅花是高洁的象征,古人踏雪寻梅,意味着对高尚品格的追求。此曲入三句,即从“ 寻” 字落笔。“ 冬前冬后” ,写寻找时间之长,“ 几村庄” 写寻找地域之广。“ 溪南溪北” 与“ 树头树底” 两句则写从山下找到山上。作者极写寻梅之艰,正表明爱梅之心切。“ 冷风来何处香” 两句,是意外地发现了梅。先写嗅到梅的香气,后写看到梅的姿容,配合着“ 何处” 、“ 忽相逢” 的点染,层次分明地表现出寻梅时从犹豫到惊喜的神态。最后三句,化用三

个典故曲折表达寻见梅后的心情。“ 酒醒寒惊梦” ,是写所见梅花的美。据《龙城录》载,隋代赵师雄过罗浮山,遇一白衣女子,对饮甚欢。酒醒后发觉自已躺在白梅树下。承上文“ 缟袂绡裳” ,诗人在美丽的白梅面前,觉得自已也象赵师雄那样醉心惬意。不过中间着一“ 寒” 字,便透露去一丝怅惘。“ 笛凄声断肠” ,则承“ 寒” 字落墨。李白曾有诗“ 黄鹤楼前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诗人也想到春景不能常驻,梅花不能常开,理想不能常在,美好的事物终将失去,因而在获梅时既是欣喜,又有伤悲。“ 淡月昏黄” ,用林逋“ 暗香浮动 月黄昏”的诗意,既交待寻梅的时间,又传出寻梅者寂寞的心绪。此曲环绕着寻梅写情绪的变化,从寻梅的殷切,遇梅的喜悦,到赏梅时的忽感失落,细致入微,含蓄有味。

篇三:诗词鉴赏练习题

诗词鉴赏练习题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宫 词 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宫 词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1)这两首诗运用了什么共同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两首诗语言风格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湖口送友人 李 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这些画面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8.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8分)

画 菊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4.概括两首诗中所描绘的菊花特点有何不同?(4分)

15.两首诗在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2分)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14.诗歌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歌的后两联分别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并简要分析这两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幽 居 初 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近,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住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

19.诗人写景是如何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请简要分析。(4分)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7分)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 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 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 淮上有秋山。

19.颔联中“浮云”“流水”两词用得极为贴切,请作简要赏析。(3分)

20.诗的标题点明“喜会”,实际上全诗包含了哪几方面的感情?(4分)

8、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陆鸿渐不遇唐· 皎然 ②③①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①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1.“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还“问”,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1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本诗主要用了什么手法刻画这一形象?(6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习题。(共6分)

定 林①[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2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①

参考答案

7、14.(1)对比(反衬)。(1分)歌声传达的欢乐与失宠宫人的孤独形成对比,(1分)反衬出女主人公的枯寂哀怨和冷清无奈之情。(2分)

(2)白诗语言浅近,(1分)全诗不事雕琢,“红颜未老恩先断”又直抒胸臆,点明宫人难以入眠的原因;(1分)顾诗委婉含蓄,(1分)用环境的清幽来曲折地表现出宫人的情感。(1分)

8、14.(1)首联描写诗人在湖口送别友人所见的一幅莽苍阔大的湘江暮色图:湘江上暮霭笼罩,无尽的芦苇连接旷野。(2分)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的黯淡心情,也反衬了离人的孤独。(2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或因友人归去逢新年的欣慰之情)。(2分)友人归去正逢新年,而自己独在异乡。腊月末凋零的梅花既是眼前实景,也是诗人自况,既包含着自伤落寞之意,又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2分)

9、8.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2分)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1分)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1分)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1分)

9.①漂泊思归之情。(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②忧国伤时之情。(1分)“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1分)(意思对即可) 10、14.郑诗中的菊花自甘寂寞,坚贞不屈 孤傲绝俗;(2分)黄诗中的菊花威武、香透长安 、辉光耀目、豪气冲天。(2分)

15.两首咏物诗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物抒怀。(答“象征”也可。)(2分)

郑诗咏菊写人,赞美菊花傲然不屈,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1分)

黄诗依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和凌云壮志。(1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菊花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分别概括出两首诗歌中菊花的特点即可。修饰性的词语可直接提取,描述性的可自己概括,要注意菊花的人文属性。郑诗中,“不并”“独立”“趣未穷”写出了菊花不愿与百花争艳,甘愿独自芬芳、孤傲的特点,由此可概括出自甘寂寞、孤傲绝俗的品质。“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将菊花的坚贞不屈形象表现出来。黄诗中“我花开后百花杀”写出了菊花的威武;“香”“透长安”写出了菊花的香气浓郁;“满城”“黄金甲”写出了菊花的辉煌耀目。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表现手法和诗人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在表现手法上,从诗人的写作意图角度看,两首诗歌都是借菊花的特点来比喻自己的人生志向与追求,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郑诗中,“宁可枝头抱香死”“独立”赞美的是菊花的坚贞不屈、孤傲,由此可联想到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民族气节与爱国精神。黄诗中,赞美的菊花的“百花杀”“冲天”,即威武精神,故借此表达自己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