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议论文“平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2:24:59 体裁作文
议论文“平视”体裁作文

篇一:平视 作文

平视世界,平视自我

有一种视角显得温和而亲切;有一种视角显得谦恭而诚恳;有一种视角显得深邃而迷人。平视——我们看待事物的正确视角。

人际交往中,我们需平视。

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肯定少不了与其他人相互交往,很少有人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这是众所周知的。而与他人相处,最为重要的就是平视他人。平视是凛冽冬日里的一抹暖阳,使饱受欺凌的人们感受一份温暖;平视是漫漫黄沙里的一掬甘泉,给绝望的人们以生的力量;平视是寂寞长夜里的一缕歌声,让孤苦无依的人们获得心灵的慰藉。

面对困难时,我们需平视。

在学习过程中,想一帆风顺几乎是不可能。当遇到困难时,你会觉得那是一座大山挡在面前,无法逾越。其实,那是你不自觉地仰视了困难,他才变得巨大,克服它才变得可望而不可即。这时候,我们可以调整心态,放平视角,你会觉得困难也并不是那么可怕。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像华罗庚就是最突出的一个。华罗庚做数学研究时遇到的困难不是我们所能想像得到的。然而他把一个个困难看得很寻常,他认为所有的困难其实没什么区别,克服它就行了,他把克服困难看作是一种乐趣。也正是凭着他平视一切困难的视角和乐观的心态,华罗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成就事业时,我们需平视。

历史是一面镜子。楚霸王项羽虽有扛鼎之力、拔山之势,却傲慢无礼。他总是对别人提出的意见不屑一顾。他那俯视一切、唯我独尊的错误视角直接导致了他的失败。反观刘邦,他无才无能却懂得处世之道,平等地看待他人,这也帮助他成就了大业。从项羽和刘邦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与人相处时“平视”的重要。

不懂得平视西洋科学,清政府留下惨遭践踏的千古遗恨;不懂得平视对手吕蒙,关羽留下了败走麦城的终身遗憾;不懂得平视胜利,拿破仑落得滑铁卢惨败、荒岛了却余生的结局。

给弱者以平视吧,会让他们在尊严的强悍中重振雄风,给强者以平视吧,会让我们永葆应有的信心和勇气。在人之上,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把自己当人。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成就人生。

篇二:高中作文平视 静心

平视 静心

天津市耀华中学 贾迪

如释然。好高骛远地追名逐利,极度努力的加紧步伐,亦或是将富贵荣华放之极目仰望的位置,弄得脖颈酸痛,仆仆风尘。不如用平视的目光,静心观察。

俗话说:“人一闹腾,六神无主,人一静谧,风度自来。”月朦胧,鸟朦胧,实因心朦胧,飘忽不定,心猿意马,实因没有安全感。倘若真将一切放下一个高度,平静心态,早已是另一般风景。著名画家齐白石成名后,有人问他,如何从一个木匠华丽转身为一位巨匠?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将事业放在眼前,平视它的一举一动,尔不是看作难懂的天书,才能了解其中的真谛。”

在雍正皇帝编撰的《〈悦八集》中,有一则名为《尧舜王今伤者》的短文中:“昔有一名僧,被召见驾,叩首呼万岁。上日:“人生百且不可得,何云万岁?”僧日:“尧舜至今尚在。”上大悦。一日同御便殿,复(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问日:“京师有多少人?”僧云:“只有两人,一个为名,一个为利。”想古代为此,今日何不是这样,将工作看作名利。身边的人,学习也为很有功利性,倘若不把工作学习,名利荣誉这班仰视,放下它们,与目平行,静心观察一番,便会有非凡的感悟与收获。如今社会,熙熙攘攘,名利纷扰,何能平视,何来静心?

对平视与静心的追问与寻找,也便促成了历代圣贤心向田园,怡然山水的情怀。“天子呼来不上朝,一心只谋三分田,餐风饮露好风雅,被天席地度韶华。”或许名利必在高处,放眼下来,就是这悠悠的自然,同样,这也是静气,八风吹不动,任何搅扰也只是“蚍 蜉撼大树”,他们沉稳大气有贤德,在世事面前,泰然自若。

一朵花,开在深夜,幽长的一束高光照见它,它视而不见,意蕴悠悠的开着,因为它平视生活,因为它有一颗静心。

一个人,专心于一件事,别的事无法搅扰,别的人无法迷乱,就如此心系一处,目光直视,平视2生活,平视困难,用一颗静心,活出自我。

篇三:平视个性生命,倡导“个性作文”

平视个性生命,倡导“个性作文”

曾读过这样一篇报道:一名教师让学生写“春”,多数学生写春天如何春风洋溢、鸟语花香、姹紫嫣红,只有一个学生视角与众不同,写了春天各种小虫子出来了,各种细菌开始捣乱了,等等,结果被教师狠批了一通。

故事很小,人物形象倒很鲜明的:一位作文审美观呆板僵化的教师,以及一个尝试个性化写作而惨遭打击的学生。或许,我们无须苛责这位教师的水平有多拙劣,至少他的动机纯正,事实上,我们在不经意之间也犯着同样的错误——尽管有时显得那么隐蔽。 究其根源,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大约有以下几个:

首先,追求立意的唯崇高论。仿佛一提写作,就不外乎要“文以载道”,动辄挖掘人生哲理,赞美大好河山,歌颂美好生活,等等。其实,学生作文能弘扬主旋律自然是好的,但倘若他们能在文字间流露出一些成长的忧伤,青春的压抑,或者性灵的狂欢,也未尝不可?

其次,追求功利的唯工具论。如果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训练只指向考试评价,而无视学生文学审美情趣等终身指标,那么八股文之殇,必将于当下重演。毕竟,作文,作为文学创作的初始阶段,不只是作为通向高一级学校的敲门砖存在的。这里涉及到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之争,不作赘述。

其三,追求表述的准成人化。我们往往习惯于以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文章,在这种阅读姿态支配下的作文指导,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否定属于学生们的表述方式,而强加给他们太多成人的言说方式。让一颗稚嫩的心灵,去操纵圆熟的文字,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是很不人道的。

对此,我们是否可以做些什么呢?不惧浅薄,阐释鄙见如下。 首先,我们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境界,允许学生存在差异。“不拘一格”即包容,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各种思想观念、各种风格特点教师应采取包容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观点和风格更要宽容一些,从心底里让学生们放胆去写,使其个性充分张扬。我们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拥有鲜活的童心,与时代同步,了解学生们的生活,让自己的心理年龄和学生同步,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作文,真正走进学生的作文世界,去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你才会在教学作文中找到快乐,为自己的职业愉快地奉献。茅盾先生说过:“幼稚粗拙是壮健美妙的前奏。”宁要“幼稚”,不要“成熟”;我们宁要“个别”,不要“一律”。当然,尊重学生个性,不是提倡怪异,但个性往往和叛逆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有独立见解常常伴随着对传统的否定,教师经常在维护传统与否定传统上产生分歧。如果教师不采取宽容的态度,学生的个性化很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如果能对其宽容,哪怕学生的观点有所偏激,我们也可以宽大为怀,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其次,我们应该以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平时多了解学生的喜好,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向学生学习的思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和思想上的狭隘,拓展自己的空间,与时俱进,

改变旧有的僵化的评价模式,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的作文。作文是心灵的释放,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独特经历,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然后去放大。鼓励他们按照本来的自我更好地发展。关注学生作文的语言,对他们的词语的选用、修辞只要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关注他们的作文构思,文无定法,作文体现构思的匠心,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展开和收束,都有学生自己的习惯和匠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切不可将“新八股”的紧箍咒套在学生头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写出真正属于自己构思的文章,体现鲜明的个性。应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以点带面,化大写意为工笔的精雕细琢,有脉络清晰的个性描写。以习作《秋天的树叶》为例,有的同学笔下,是很理性的描写,有板有眼地介绍三种树叶的形状、颜色等;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是很有感性的语言,枫叶出现在他们的笔下“就像人的‘巴掌’一样,长着五个‘手指’,这五个‘手指’上细下粗,两边凹凸不平。在‘手掌’中心,一根根‘神经’——茎,通向每一个‘手指’的最上面。”还有的同学更富有童趣,他把树叶拟人化了。“树叶飘呀飘,它睁开眼一看,咦,我怎么穿上了红衣裳,身体又变成了手掌形的了。”俨然是一个小精灵来到了人间。更有的同学,在文章的最后精彩点题,“每一片树叶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秋来了。”一股诗情画意尽在不言中。如此的语言还有很多很多,在点评的时候,教师要充分给予他们赞赏,一来鼓励了写得好的同学,使他们

产生写作的兴趣,二来让写作一般的人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个性化的描写,带动了写作兴趣。在作文的文体上,要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如上面《秋天的树叶》,就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第三,改变作文指导方式,尽量实现个别化辅导。个别化辅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倡导面批,即当面个别指导。二是要改变作文评语的面孔,使之更加个性化、人性化,杜绝作文评语过于严肃、呆板、一般化、缺少针对性等现象。这样的话,教师才会从情感上赢得学生的信赖,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更温暖,更能对症下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习作《一次难忘的交流》中,一贯作文很不起眼的邹晓玮同学文情并茂、语言优美,在叙事之中,她写道:“阳光明媚,轻风拂面,花草在欢快地舞动漂亮的衣裙,小鸟竞相展示着动人的歌喉??”我把她叫到跟前,抓住她叙事之中能有意识写景表扬了一番,结果她越写越有进步,并由学校推荐参加了很多作文竞赛。

教师的作用在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进程中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能深刻地认识到这点,并从实际加以改进,那么,我相信我们学生的作文必然充满个性,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我们的身边就会出现一个个文采斐然而充盈时代气息的生命。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