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进入高三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4:25:25 高中作文
进入高三的作文高中作文

篇一:高三作文指导

有理、有序、有境界

——谈高三作文复习教学

每个老师在自己所教的班级进入高三后都会把很多的精力放在作文的指导上,毕竟作文分数高,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度也很高。那么,我们怎么进行高三的作文复习呢?借今天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雅礼中学语文组在高三作文教学这一块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我以为,高三作文教学的依据有两个:一是高考大纲中对“作文”这一块的要求,一是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都知道,《高考大纲》中对作文

的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

进入高三的作文

和文学类文章。湖南省规定的是记叙文和议论文。表达应用为E级。作文考试的要求又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共有六条具体要求,分别是:(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发展等级有四条要求,分别是(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

手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说起来,这些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学生都达不到。虽然说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但还是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议论文说理不清,说理不透,没有层次,立意不高;而记叙文选材老套,不会描写,手法单一。于是,老师们感叹:一方面是高考要求高,另一方面却是学生的水平较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比较大,作为老师的我们自然是头疼不已。

我想,学生写作文也许是有些乱的,

没有想清楚就动笔,而我们老师就绝对不能这样,我们要有序地展开教学。

因此,我们得有计划。高三这一年的作文教学教给学生什么,我们怎样进行复习,这是我们在进入高三之际就要想好的,而不能随意应付。于是,九月初老师们要统一认识,做好安排,这样才好统一行动。

一、关于文体意识

大家知道,现在湖南高考作文只能写记叙文或议论文,那么,高三作文复习中这两种文体是不可能不作为重点来讲的。然而,现实是,学生的

问题意识淡薄,有的甚至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写出来的文章常常四不像。于是,我们先从文体意识入手,刚进高三就训练写记叙文,题目是《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我们的训练重点落在选材、描写和顺序上。 我们想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独到体验,通过细节写出真实的生活感受,不想学生的选材是:老师爱生如子,抱病坚持讲课,或到医院给学生补课;母亲勤劳善良,关心爱护我;我中考受挫、月考失利等等。我们的努力似乎没有白费,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些很生活化的画面:奶奶为我推秋千,隔着车窗和来送我的父母挥手告

篇二:高三作文复习

2009年高三作文备考及复习方法 参加高考阅卷的大多是来自教学一线,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这些阅卷老师对作文的评分标准把握比较到位,加之这些老师非常了解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对考生来说,摸清阅卷教师在阅卷过程的心理,尤为必要。在紧张的阅卷过程中,在一篇篇书写潦草、内容苍白、无病呻吟的作文从眼前扫过之后,那些娟秀工整的书写、内容切题立意明确、恰当选取鲜活材料充分展示主旨、富有创意有作者自己思想、用语言表达了自己真挚情感的文章,往往会让阅卷教师感到耳目一新。

我归结了近几年的高考优秀范文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文体特征鲜明

2.标题——浓缩内容,涵盖主旨

3.开头——对接话题,切中题意

4.结尾——画龙点睛,余韵悠长

5.结构——首尾呼应,衔接自然

6.语言——哲理的阐释,诗意的表达

把握好这些特点,我转变传统观念,把作文备考贯穿于其他专项的训练中。在复习中我意识到,这些纷繁复杂的专题、考点,实际上有一个契合点、连结点,它就是作文,在夯实各专题、考点基础,强化各专题训练的同时,实际上都在为作文作准备。

比如学习“字形、标点、病句”等专题时引导学生改变写作文时无所顾忌,错别字连篇,篇、诗歌鉴赏、文言阅读”无疑是学生作文素材的聚宝盆。

再比如“语言应用”题历来被称作是高考的“实验田”,题型新,短小精悍,灵活多变,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则语言应用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据一定的句式、一定的修辞手法,重点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多用整句、对称句。很多学生很喜欢做这类题目,可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所以在学习“语言应用题”专题时,有意识地通过这类题目来改造并锤炼学生作文的语言。

此外,还有其他专题训练,也可以和作文串起来,譬如:现代文阅读训练,我们阅读文本,不单单就为了解决那些题目,还应该把它们当作美文、范文来品读、来学习、借鉴。为自已的作文的提高提供范本。因为对中学生来说,学习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借鉴模仿的过程。

话题作文在高考中运行的那几年,本来是让学生自选一种文体,体现一定自由的空间。可我们的学生几乎不能写作规范文体的作文了:记叙文,没有中心事件没有情节没有细节,有的只是干瘪的概述性文字;议论文,论点得不到支持,没有论证的层次,没有自己的思想,有

的只是堆砌的材料;;散文体,倒是体现散了,真叫“散”文,天马行空纵横驰骋,只有放而没有收,形神背离。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重视。

鉴于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文体不伦不类,文体特征不鲜明的情况,我认为无论是现在的新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首先确定某一立意(“命题”)。我就采用“五段式”的方法及考场作文怎样用好事例论据两点心得,和大家一起交流:

所谓“五段法”写作模式,是就作文的章法而言,这类作文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命题,三个角度,三句画龙点睛的话”。

全文一般分为五个部分:首尾为“起”与“合”,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这两部分前后照应,紧扣“命题”;中间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从三个角度或三个层面对“命题”进行展开,它们一般是并列式或递进结构;一般而言,这三个部分都要用一句精辟的话进行概括,以彰显主旨,扣紧“命题”。

这种作文形式的最大好处在于结构清晰,主旨明确,且不易跑题,全文显得眉清目秀,身材可人,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心清气爽。同时,这种结构模式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便于我们在考场打开思路。另外,这种作文形式易学易练,便于操作,不仅在形式上易掌握,在语言上也易出彩,可以作为一种应考利器。

“五段法”作文的开头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

(1)类比点题法。首段用类比的方式引出全文主题。此形式一般是由自然现象入用,引出社会现象。

(2)比喻点题法。即首段用精彩的比喻,最好是排比式或连喻式,以此来点明主旨。这种形式可以由实到虚,增添文采。文章在对比中点明自己的态度,然后轻灵地转入话题,显得灵动而自然。

(3)题记法。 即设计一个精彩的题记,用精警的语言扣住话题,引出正文。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题记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到位。

(4)情境引入法。即先设定一种情境,然后由这个特定情境自然展开,引出正文,这种方式在展露文采方面有自己的优势。

文章结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就“五段式”而言,一般可采用总结法进行收束,即对那三句画龙点睛的话进行概括升华即可。

一是以联系实际,回归生活的方式收尾;二是采用比喻、类比的方式为文章再次着色;三是采用造境和留白法,使文章留有余味。

在此仅就“五段法”作文的开头与结尾的方式做了一些概括的介绍,方法是灵活的,我们可以不受此限制,但是,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对一种方式练习精熟,这对备考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谈谈考场作文怎样用好事例论据。事例论证是写好议论文的重要方法之一,要用好既典型又生动的事例论据,除了要做到叙例高度概括、叙述为议论服务等之外,在事例叙述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所选取的观点,对所叙述的事例进行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方面,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是:只叙述事例,而不进行分析,形成“论据+论据=观点”的错误形式。用好事例论据有如下几种方法:

1、“例后假设”。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如: 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叙述完一个事例之后,就得出了画横线部分这样的结论,使事例和结论之间衔接不紧凑,结论也显得太突兀。在得出结论之前要进行假设性分析:如果高尔基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进行假设性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2、例后评论。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所举例子和观点的关系,或为了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对其进行评论。如:

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那位宰相舍弃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让的胸襟,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做出如此的舍弃? 画线部分就是对事例的评论。有了这段评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被充分揭示,事例和观点关系更密切。

3、例后比较。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 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画线部分将左思和法拉第进行比较,告诉读者虽然他们的时代、国籍和研究领域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付出。这样的比较,就强化了他们的相同点,使“付出”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备了更广泛的意义。

4、正反对比。把一个正面的例子和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接下来对这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析。如: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画线部分是对事例进行的对照分析,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突出“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

高三作文复习全程计划

裔胜东 杜亭

一 训练方针与策略

1 把握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了解2005(2006)年高考考纲写作部分的考试内容: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D 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D ①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②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④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2、继续进行各种文体分类训练。

有人认为近年来淡化文体,因此高三复习时不要进行分类训练,也不要进行文体模式训练。我们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理由有三:一、淡化文体,并不是说不要文体。考题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就是说可以让考生发挥自己的长处,长于写记叙文的就写记叙文,长于写议论文的就写议论文。因此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模式及创新形式,很有必要。二、2005年考纲中关于作文的基础等级有“符合文体要求”的明确规定。三、学生进入高三时,写作能力差异很大,说有的学生的作文已达高考优秀作文水平,而有的只相当于、甚至于低于高一新生水平。比如给学生一个话题,要他展开分析,把道理讲得透彻一点,如果议论文基本模式不掌握,恐怕很难写好这篇议论文。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所以有必要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模式训练。

3、集中火力猛攻两种基本文体

关于复习训练内容如何安排的问题。考纲要求几种主要文体都考,而且作文评分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因此,我们重点安排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基础等级的训练,然后进行不限文体的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鉴于历年高考大作文都没有考说明文(考场说明文很难做到材料具有客观性),所以没有安排说明文的大作文训练。

4、坚持多头并进的训练策略

我们计划实行大作文、小作文、小随笔三管齐下的方式强化高三的写作训练。

大作文侧重以文体(体裁)为序,第一学期侧重于记叙文训练。第二学期侧重于议论文及混合文体的训练(高二阶段我们已经做了专门的议论文系列训练),大作文以多讲精练为原则。

篇三:高三作文指导

有理、有序、有境界

——谈高三作文复习教学

每个老师在自己所教的班级进入高三后都会把很多的精力放在作文的指导上,毕竟作文分数高,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度也很高。那么,我们怎么进行高三的作文复习呢?借今天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雅礼中学语文组在高三作文教学这一块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我以为,高三作文教学的依据有两个:一是高考大纲中对“作文”这一块的要求,一是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都知道,《高考大纲》中对作文的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湖南省规定的是记叙文和议论文。表达应用为E级。作文考试的要求又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共有六条具体要求,分别是:(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发展等级有四条要求,分别是(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说起来,这些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学生都达不到。虽然说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但还是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议论文说理不清,说理不透,没有层次,立意不高;而记叙文选材老套,不会描写,手法单一。于是,老师们感叹:一方面是高考要求高,另一方面却是学生的水平较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比较大,作为老师的我们自然是头疼不已。

我想,学生写作文也许是有些乱的,没有想清楚就动笔,而我们老师就绝对不能这样,我们要有序地展开教学。

因此,我们得有计划。高三这一年的作文教学教给学生什么,我们怎样进行复习,这是我们在进入高三之际就要想好的,而不能随意应付。于是,九月初老师们要统一认识,做好安排,这样才好统一行动。

一、关于文体意识

大家知道,现在湖南高考作文只能写记叙文或议论文,那么,高三作文复习中这两种文体是不可能不作为重点来讲的。然而,现实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有的甚至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写出来的文章常常四不像。于是,我们先从文体意识入手,刚进高三就训练写记叙文,题目是《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我们的训练重点落在选材、描写和顺序上。

我们想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独到体验,通过细节写出真实的生活感受,不想学生的选材是:老师爱生如子,抱病坚持讲课,或到医院给学生补课;母亲勤劳善良,关心爱护我;我中考受挫、月考失利等等。我们的努力似乎没有白费,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些很生活化的画面:奶奶为我推秋千,隔着车窗和来送我的父母挥手告别,烈日下磨刀老人的辛劳??

因为有了生活化的素材,有了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然,描写也就出现了。

我们建议学生这样来描写:(1)设计若干细节。或是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形态动作、脸部表情,或是事情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定氛围的某个场面,等等。(2)恰当运用修辞。可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

有同学这样写他在火车站屋檐下躲雨看到的一个蜷卧着的人:在一片混乱中,我被挤到墙角,抬首看到对面墙边的他。头发因油污而板结在一起,面容却因他侧向里卧而无法看清,身上挂着几块不合身的布料,裤脚因长而挽起露出只剩骨头的腿。应该说这种观察是细致的。

如何让记叙文写得清晰、有序?我们通过情节的设计来落实,先要学生注意线索的安排。

这线索可以是时间、感情,也可以是事理、实物等。其次,我们推荐了几种方式:

(1)“三”字方针:以三组镜头、三个地点、三次对话、三张照片、三段回忆、三个小标题等来代替“流水账”。(对容易“结构混乱”者很有效)

(2)采用倒叙——把结局或最激动人心的场面放在开头,然后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慢慢道来。

(3)用日记体——把整篇文章的内容按时间先后分为几块,每块冠以日期、天气,合起来是个完整的故事。

(4)用书信体——文章主体是记叙文,而“外壳”是一封信。(对容易“文体不明”者很有效)

练了记叙文之后,我们又开始训练议论文。

老师们都知道,不少同学写的议论文空洞无物,扣题不紧,或是条理不清。也就是既没有理,也没有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训练时,把重点放在结构框架、如何说理上。

关于结构框架,我们把教材中的《六国论》《劝学》《伶官传序》又讲了一遍。结合这几篇经典作品,我们推荐了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在这几种中,我们又强化了并列式和对照式,因为这两种比较而言容易看到效果。当然,分论点的设置是关键。有的学生没有这种意识,想到哪写到哪;有的学生设置的分论点交叉,分不开层次。所以,我们要告诉学生如何设置分论点。

一、横向分解法

将中心论点分解成两个以上分论点来进行论证,各分论点间是并列的关系,而分论点与中心论点间一般构成因果关系。

如:《谈感恩》

中心论点:学会感恩,情满人间。

分论点:①感激父母养育之恩,享受亲情;

②感激朋友关爱之恩,享受友情;

③感激陌生人的滴水之恩,享受人间真情。

二、纵向分解法

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来论证,分论点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如:《谈感恩》

中心论点:我们要学会感恩

分论点:①学会感恩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②学会感恩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③学会感恩是国家间和平共处的保障。

三、正反分解法

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分论点间是对照关系。

如:《谈感恩》

中心论点:我们要学会感恩

分论点:①学会感恩,是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前提条件;

②一个人不会感恩,必将成为孤家寡人。

几种结构推荐下去后,作文的头绪确实清晰了不少,让我们颇感欣慰。其实,文章有了一定的构架,学生学会了设立分论点,学会了围绕分论点分析,道理也就基本上具备了。

接着,我们就着手来解决更让人头痛的问题,那就是学生不会讲理,不会扣题。如,我们练习写一篇材料作文,材料是一首小诗:“在五颜六色的盛夏,在山花烂漫的草原,我们

不得不惊叹,每一种草都能开花。”学生知道这首诗的核心是最后一句“每一种草都能开花”, 于是,有学生引出材料后提出观点:因为相信,所以开花。相信,让每一株草都开花。但是,接着他就全去写“相信”了。相信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天才。相信让每个困难都能被克服。相信让每一个期望都有实现的可能。主体部分完全丢开“草开花”,自己还浑然不觉。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文章做修改,将分论点、将举例与议论都和材料中的关键词联系起来。

二、关于题型训练

高三作文复习必须注意到题型,这应该是大家的共识。每一次作文,包括月考作文,怎么命题,这也应该是有序的。

大家知道,作文的题型只有这么几种: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最近这几年,话题作文已经退出,命题作文也在悄悄淡化,材料作文纵横天下。2011年只有重庆卷是话题作文,还有7道命题作文题(安徽、广东、湖北、江苏、山东、四川、浙江);2012年话题作文完全消失,命题作文就只剩下江苏卷了,其余都是材料作文题;2013年除了天津是半命题作文之外,其余都是材料作文。而2014年整个就只有材料作文了。

根据这种变化,在作文复习时,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我们都得练,但自然得以材料作文为主。只是,应该注意到材料的不同。如,寓言材料、新闻材料、漫画材料、诗句材料、名言材料,等等。最好能各种材料都试一试。虽然可以是随机的,但题型应该是早就预设了的。这需要统筹安排。

三、关于境界提升

境界提升,主要指的是审题时的确立中心、选择角度。

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平时埋头做题,不太关心身边发生的事,家长还不让看书看报看电视,所以,他们识见不高,也属正常。

我们借作文审题训练,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认识境界。

有次我们出题:

很多成人感叹活得太累,甚至说:“唉,我累死了!”不少高三的学子说,你们那算什么,我们才是中国最累最累的人呢!有的学生说身累,有的学生说心累,有的学生说两者兼而有之。那么,人为什么活得那么累呢?累值得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累?

请以“累的思索”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学生对这道题非常有感觉,也觉得老师很理解自己,于是,就在作文中倒起了苦水。无形之中,把文章的重心放在了“累”上,而忽略了真正的重心“思索”。讲评时,我们引导学生关注题中的提示语:人为什么活得那么累呢?累值得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累?告诉他们,这才是命题老师的意图。

2014年3月月考我们的作文题是: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解释为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对于“行百里者半九十”,你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高三学生学到3月份,不少人已有些疲惫,甚至有的有些懈怠。这道题,我们就是想让学生懂得,后面两个月是最难的,并且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必须坚持到底。

境界提升:阅读材料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