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传灯录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3:18:51 体裁作文
传灯录散文体裁作文

篇一:阅读与写作(第01期)

阅读与写作(第01期)

盐城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教研组编辑:卞建容 2015年9月10日

倒挂的油画 金建云

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画家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陈是个怀才不遇的画家。有一天,陈吃完饭后,找父亲借钱。他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他非常想去见她最后一面。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

陈恳切地说:“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而是为了报恩。我陪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咽气的时候,最感谢的人就是你。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就画了这幅油画。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

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厕所里。于是,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厕所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

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厕所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果然,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他的画开始被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据说市面上每幅画已经卖到了百万元。陈还是常常带朋友来我家的餐馆吃饭,他早就不赊账了,还常常请父亲喝一杯他自带的洋酒。相识于贫微时的感情,不用太多的言语,一颦一笑中就能看懂。

有一天,陈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这么多年来,那仍是我这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父亲很认真地说:“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很多鱼龙混杂的现象,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朴实话语中的真谛——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

摘自《人生与伴侣》)

辆出租车擦了,崭新车门两道深痕!朋友在电话中哭了,一个文静女人被逼得大爆粗口。

一点不奇怪,物质带来的炫耀性快乐,它一定与物质同样速朽。就算我们成功庆贺了朋友拥有宝马,难保明天她不发现宝马缺点,转而觉得别的什么车更适合她。地球是圆的,物质世界也就是圆的,没有什么顶级奢华可以给你带来顶级尊享,当你在巴黎穿上一流手工缝制的华服,大街上已经开始流行有破洞的裤子。

《圣经》上为什么说“饥饿的人有福了”?因为只有饥饿才能够获得饱食的快乐。而一旦饱食终日,人就开始了吃什么都不香。由于物质飞快的新陈代谢,由于科技发达和时尚文化的魔幻,依附物质的快乐不仅短命,而且表浅。实质上你没有快乐,你只是被快乐了。

酒店处处都是饭局,大家杯觥交错,谈笑风生,可是宴罢归去,你已是冷脸一张。因你心里很清楚酒宴皆有目的,不是你在应酬他人就是他人在应酬你。可社会就是如此,为了某些需要,大家必须进行集体狂欢。所以实质上你没有快乐,你,只是装了快乐。

因此我要说:快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追求快乐,应是天经地义。如何获得快乐,却误导满天飞,比如“保持童心”,怎么保持?我小的时候,光是在大街上追看疯子就很快乐,一路笑哈哈的。我现在还能吗?假如现在我还是满大街追看疯子,还一路笑哈哈,那我就是一个疯子了。

“知足常乐”也被大众奉为快乐宝典。但一个“知”字了得,那是对个人修养的一种高端智性要求,是《老子》说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对大众认识来说,何谓足?有了温饱叫足,还是有了鱼肉叫足,还是鱼翅大餐叫足?是神龙富康足,还是奔驰宝马足?显然当今现实中,“知足常乐”已经没有实用性,常常是暴发户骄傲的自谦,失意者辛酸的揶揄,清贫快乐究竟是什么意思

池 莉

“快乐”几乎是一个无须解说的词,与黄金白银珍珠玛瑙一样,是踏踏实实的好东西。

世界上歌词最简单、旋律最简单却最拥有广泛唱众与听众的一首歌曲,无疑是《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这歌声在人类的每一天每一刻,该有多少声音在唱诵,说它是大海永不停息的波浪恐怕一点不为过。

圣诞快乐!元旦快乐!春节快乐!中秋节快乐!永远快乐!

可是,你真的快乐吗? 你能确定,你没有被快乐吗?

你确定有那么一刻你内心深处陡然温暖春潮狂卷,忽如火树银花喷发?

你确定有那么一刻,你能够清晰无比地感知你被爱着同时你也爱着,因此你的笑颜沉鱼落雁?

昨天本来是我一友人非常快乐的日子,两年来她朝思暮想的宝马终于到手。特提前半个月就预定了我的时间,亲自驾车来,要香车宝马请我去吃饭。她清早就从武昌出发,两个半小时还没有到我家。

她信息:塞车了!我回信息:塞车好!难得在大街上缓缓展示!她道:呵呵!信息来信息去,尽力维修着朋友的快乐。结果快乐还是不幸夭折:宝马与一

者无奈的自嘲。

当然,说得精到的,常识就有,只是我们没有细看与细想。例如,人逢喜事精神爽。喜事,不仅仅是物质的;快乐,更是精神的。

真实的深度的快乐,必在精神。

当年我与友人骑自行车绕东湖狂奔,沿途寻花问柳,小花小草都戴发间,快乐!今天友人驾宝马了,我依旧喜欢骑自行车,我快乐!我日常家中写作,一杯清茶远离各种饭局,我快乐!我也吃大餐,必定要与挚友,开怀畅饮陶然熏然,我快乐!

顺天施化,识物始终,自知性命,就会快乐。在不伤害他人的首要原则之下,依从自己个性,想咋的咋的,自个儿遂自个儿心愿,懂得不被快乐,懂得不装快乐,那就是快乐。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里,当然也少不了李小文这样不务虚名默默实干的科学家。

与照片形象一起在网上流传的,还有数年前李小文的一篇媒体访谈。文字与照片可谓相得益彰,言谈中的许多细节都展现他冲淡的性格。问他在美留学期间干得最多的事情是什么?他回以看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最认同《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人生态度;问他选择回国报效为何有此觉悟?他回以提携自己的杨老师让自己回来,于是就和同学都回来了。在看惯了学者西装革履、高谈阔论的时代里,李院士简约朴素的形象与朴实无华的谈吐,实在是我们与纯粹的一次邂逅。他的光脚和布鞋在网络世界里横空出世,却让我们在“高大上”“白富美”“小清新”的围裹中,感受到了纯粹的力量。

对科学家来说,纯粹是牛顿头上的那颗苹果。日之所思、梦之所萦,都是自己上下求索的问题。当苹果掉到头上,才能砸出灵感,找到物理世界的规律。对领导干部来说,纯粹是焦裕禄顶在腹部的钢笔帽。忍着病痛的折磨,带着群众战风沙、兴水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人生旨趣,“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社会理想,才锻成他“两袖清风来去”的品格、“生死父老系”的政声。对一个有信仰的党员来说,纯粹是陈望道的墨汁。正因为精神之甘,让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可以就着墨汁吃粽子、还吃出了红糖的味道;也正因为信仰之甜,让中国革命的先驱与英烈,前赴后继,众志成城,吃百般苦,受千般难??

时代不同,国别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但他们所坚守的那种纯粹相同。

毋庸置疑,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比之以往,更丰富,更多元,但也面对更多的诱惑和挑战。当医生拿起手术刀,他眼中应该只有人体器官,而不是手术报酬;当老师站上讲台,他挂怀的应该只有知识的传授,而不是职称晋升;当记者举起摄像机,“光脚院士”背后的纯粹力量

杨 凯

2014年4月,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成了网络红人,红得有些突然。

原因是一张讲座照片。照片上,这位以遥感基础理论研究为专长的院士,留着胡子,一袭黑衣,足蹬布鞋,连袜子都没有穿,在中科院大学的讲坛上念着自己的稿子。

现实版“扫地僧”,这是网友们看到照片之后对李小文的评价。

金庸名著《天龙八部》中,扫地僧是少林寺藏经阁里的老和尚,一身武功震烁古今,却返璞归真毫不起眼。现实中,身负院士光环的李小文同样身怀绝艺、低调行事。如果说,少林寺之所以不堕威名,在于有扫地僧这样的高人的话,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传灯录

他面对的应该只有事实真相,而不是自诩的“第四权力”;当领导干部手握重器,他关心的应该只有民生改善社会安定,而不是一己之富贵??

毛主席写诗,“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其实,纯粹离每个人都不遥远,也许就在一念之间,我们常常与之相遇,只是别在不期然间放手。

社会舆论的倡导、市场机制的建构,也应该鼓励而不是压抑这种纯粹。虽然纯粹者不依靠丰厚的物质和他人的点赞来生活,但作为社会,却有义务让不同天赋、才能的人有所保障、各安其位,而不是蝇营狗苟、追名逐利。唯其如此,才不会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滑入“市场社会”的陷阱,价值多元化也才有一个真正的物质基础。

(摘自《人民日报》)

难以截然分开,?忙里?不是可以?偷闲?吗?实际上海斯利特和西塞罗的话都表达了这种对立中的统一。

第一句?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只有充分有序的忙碌后,才会有闲暇;第二层意思是在忙碌自己喜欢的事时,即便忙碌也让人有轻松畅快的闲暇之感。

第二句?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心,即第一句的第二层意思,全神贯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放松;第二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思,在忙碌中放逐了思想;第三个角度,忙于思而闲于身,思想不停地运转而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考生写作时,既可以围绕一句话来立意,也可以从两句话的同异性入手,但应该扣住?忙?与?闲?的关系行文。如果文中既有?忙?也有?闲?,但缺少?忙?与?闲?合理的关系思考,不能超过四类中。

【佳作赏析】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苏大附中高三(9)班 高子媛

西塞罗说:“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这句看似矛盾的话不禁让我眼前一亮,开始思索。人世间滚滚红尘、万物万象,纷繁杂乱,纵使你腰缠万贯,也未必真有“空闲”的时候;即使有,也可能在宝贵的的闲暇时光里不能停下身心的惯性运动。

这样想来,尘世纷繁,亦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

首先,真正的空闲,不是指无事可做之时。一个人若是内心皎洁如新月之光辉,明澈如山间之清泉,即使身边事务繁多,也不能影响到他内心的“空闲”一丝一毫,此正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作文题目】(选自2015届高三苏州摸底考试试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西塞罗)

【评分细则】 一、关于审题

题目形式为新材料作文,材料分别为英国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海斯利特和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格言,两句话都是紧扣?忙?与?闲?两个要素,阐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按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忙?最重要的义项是事情多,没空闲;?闲? 最重要的义项是无事,与?忙?相对。这样看来?忙?和?闲?是两种对立的状态,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这两种状态往往纠缠在一起,

隐隐于朝”。小隐之人不能隐于功名利禄的漩涡中心,乃是其内心不够“空闲”,不能做到“坐忘”,定力不够也。故其须以身外环境之清静来达到内心的清静。

那么,人“空闲”了,为何又要忙呢? 忙什么?忙着以文化之华实填补心中脑中之“空闲”,以知识之精华灌溉眼中手中的空虚。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实验研究表明,人的眼睛总是在不断寻找落点,若一段时间内找不到落点,人就会因为焦虑和迷茫而失明。这也是“雪盲症”的原因。人的心与眼睛一样,也在不断地寻找落点,心,总得看到点什么、以什么为目标才行。而文化和知识,即是人心最好的“落点”。 此时须以文化和思想灌溉心灵,促进人格和性灵的成长。

灌溉心田,怎能不忙?但增加人格力量只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却更为重要。

闲暇之时,人们可以与自己相处。生活的节奏太快,我们必须常常停下脚步,等一等落后的灵魂,自己陪伴着自己,过内在的生活。

有一点人们常常误解,那就是并非只有自己一人在一个独立的无他人的空间里才叫做“独处”。独处是指一个人面对自己,与自己的灵魂对话。由此可以看出独处的重要性了。周国平说:“人们总是用很少的时间进食,用很长的时间消化。”独处就是那个消化世界的过程。非独处的集体活动时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道理、经验,而惟有通过独处才能内化成自己心灵的营养。

有些人害怕与自己独处,大概是因为连他自己都感觉到了自己的空洞和乏味,故其必须找点别的消遣才能直面自己吧。

尘世纷繁,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只要明白了这点,我们就能像西塞罗一样在空闲时充实地忙碌,直面自己,素颜修行。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简评】

养壶琐事

苏大附中高三(9)班 薛歆仪

爷爷是一名退休教师。说起来,人退休了,总该停下来歇歇了吧,然而,爷爷却是一刻也闲不下来。

我抬头望着爷爷的茶壶柜,一把“曼生壶”的仿品,上面篆有梅尧臣的诗“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再看另一把,上面是欧公的诗“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我不由看呆了,爷爷从后面拍了拍我:“嘿!怎么看傻了?”语毕,便走到柜前,

此文既有思辨的力量、独立的思维,也有充足的文气、清畅的表达。

首先,辨识?空闲?本身——?真正的空闲,不是指无可做之时。?厘清概念本身,这是写议论文的一种可贵品质。接着,用设问句?那么,人‘空闲’了,为何要忙呢??引起分析。设问句单独成行,成为醒目的行文标志。但可能作者也自觉这个问题不便回答,于是转换问题?忙什么??一忙灌溉心田,增加人格力量;二忙与自己相处,过内在的生活。纲举目张,条理清晰。此外,文中对?空闲?、?独处?的认识都不落窠臼,而是提出自己的见解,颇为难得。

文气充足,既体现在文脉的通畅,也体现在词句的华采上。从题目及文中部分语句不难发现作者的才情。但纵有千般才情,仍旧控制,实为难得,因为华丽的文采会对议论本身构成伤害。

当然,本文也存有瑕疵。康奈尔大学的实验初看新鲜,其实放在文中并不很妥贴。该实验证明心灵落点之于人的重要,而不能推出文化和知识即人心最好的落点。推理链条有点断裂。如果排除该例,此文尚缺令人信服的事例。纯说理议论文,对思辨的要求很高。建议本文加一些合适的例证。(徐飞)

篇二:高中阅读美文J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美文欣赏1

推荐01:千年的美丽

梁祝

手起。琴响。

一段远古的爱情,漫过岁月,穿越时空,像风华绝代的女子,有远而近,姗姗飘来。

默默的徘徊在窗前,让激动静止于寂寥。不敢有太多的奢望,惟恐惊动了低诉情语的蝶儿。

蝶儿,仿佛从西双版纳赶来,嬉戏在两弦上下,层层叠叠,密密匝匝。

书声,蝶语。从弦上缓缓流出。天上宫阙,一时不知今昔何年。

一卷薄薄的爱情,翻来覆去地咀嚼,满口的苦涩。在唇齿之间游弋。

一声沉雷,将恩怨,聚散击得遍体鳞伤。曾经的誓言,被阵阵狂风吹落,落于生于死长眠的时空。 一座孤坟,茕茕孑立,拉来一道长长的思念。

风吼。雨泣。蝶儿突然没命的逃,大约是被一串串轰鸣的泪声所惊吓,瞪着恐惧的眼睛看着我,望着历史。

心碎。弦断。只有余音绕梁。

人醉了,梦亦醒了,醉了多少人的魂。一醉就是千年的美丽。

多情的蝶儿哪肯离去,依然守侯在记忆里,编织着亘古的缠绵和凄美。

是谁,在爱情的史册里,留下了最经典的一页?

十里埋伏

寒风萧萧,冷雨凄凄。

纤纤素手,轻轻一拨,秦时明月便折射出一段远古的故事。

十万大军在娴熟的手指间奔腾而来。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楚汉争霸的幕后一搏,悄悄来开了序幕,惊心动魄。

其实,早在鸿门,范曾一句“竖子不足与谋”,所有的结局早已注定。

厮杀在渐渐隐退,呐喊起来越缥缈。

三千里江山,顷刻间,竟被一道段段的防线层层包围。

四面楚歌,如针如锥,声声刺剜着热血沸腾的胸口。

西楚霸王挥舞长剑,仰天长叹:虞兮虞兮奈若何?

曾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如今早已荡然无存。悬在眼角的泪,晶莹剔透。

电闪雷鸣,天哭地泣。

面对乌江滔滔的江水,留给江东父老永远的叹息。

胜者王侯,败者贼寇。历史永远是历史。

秋风撕裂了岁月的伤口,泪水打断了琴弦。铮铮乐音,戛然而止。

后世的听众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谁抒写了这千年的遗憾?

二泉映月

残月如刀,夜色似墨。

孤坐黑夜,拉二胡者将自己隔离在一片孤独之中。

冷冷的弦,瘦瘦的人。

一双颤颤的手——十指如柴,轻轻抚过那挂满泪水的胡弦。一生的坎坷凝聚在两根纤细柔软的弦上,如同泉水,从指间汩汩溢淌而出。

两根冰凉的弦,随着牵拉的手,开始回环泉水的的脉脉柔情。

一床光洁的月毯,裹着淡淡的清辉,覆过被黑暗笼罩的心扉。

满腔的愁怨与辛酸,汇成一滴滴眼泪,钻进那跳跃的弦流。在宇宙里幽闲散步的月亮,一不小心,绊了一脚,划过弦,涓涓叩响盲者的耳膜。

踽踽独步,一泓生命的月泉,波澜在你的脚下,激荡爱听者的心中。

夕阳西下,寻常巷陌,用流血的心,拉开无边的夜色,拉响久已忘怀的沧桑。

曾经凋零的希望,在月光的不断摩擦下,又摇曳地燃起来。黑夜是空的,黎明总会刺破这层薄薄的面纱。 三叠九折,一曲终了。岁月无痕,人生如梦。只有月华如水,淹没了奏者和听者的双眼。

阿炳啊,明月装饰你的弦韵,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可谁来装饰你枯竭的渴望和思念?

高山流水

一座山,一江水。

席地而坐,两手随意一划,青山拥着抚琴人躲开红尘,躲开哗杂,开始吟唱。

记忆还旋转在浮躁之中,潺潺的流水已开始清澈地舔舐耳膜。

宁静淡泊,儒雅至极。

飘逸的弹者在水中温柔着灵巧的十指,七根心弦有节奏地和着绿水歌唱。唱出一种幽娴的神韵,一种恬淡的灵性。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谓知音,便是两人的心灵相通,轻轻一点,就会产生美妙的共振。

孤傲洒脱,双目微闭。奏者将听者弥漫在小桥流水的原始画卷里。

怎样的心绪,就会奏响怎样的音乐。

双脚穿行在秀山丽水之间,久久不愿上岸。心灵却穿过时光的隧道,寻访知音的足迹。

鱼需要水,鸟需要巢,人需要知音。

知音犹如鹰之两翼,折断一翅,鹰将永远不能击射长空。

知音已死。心事赋琴,弦断有谁听,

琴碎,音绝。

满腔热泪,仰天一喷,鲜血吮吸着残琴断弦。千万颗心在颤抖。

乐为知己者奏。知己已亡,留琴何用?

青山依旧,绿水依旧。

千古名曲还会响起。可是,谁能诠释“知音二字呢?”

推荐02:青春本色

壮而怠则失时,少而不学,长也无能。这道理简单明了,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青春,天地赋于人的最美好的礼物,是年青人都感到拥有,却都不能完全拥有的东西。少年奋为,终身有为。少年时代勤奋努力,是关系到一生成就的大事,不能在这大好的时光里有一丝一毫的懒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此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青春,只赋予你、我一生一次,你能保证青春无悔吗?你能让青春闪光吗?天地最有情,少年莫浪投,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一朝最好是清晨,想一想,你有什么权力浪费青春好时光呢?

幼不学,老何为?长江后浪催前浪,一替新人趱旧人,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青春,你们可曾真正的拥有过,留给过去的,只能是青春的背景;留给未来的,才是青春无悔的脚印。

年无废月,月无废日,日无废时,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过于每一天的价值,把握住今天把握住明天,迎来每天的第一缕阳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

悲切也。青春万岁,一刻千金,勿把韶光丢。

人之少壮天之晨,年青时谋求,到老年就充实,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得少年时。

青春本色应该是怎样的呢?我想说,我想高呼:“无悔的中学时代,无悔的探索,无悔的攀登,无悔的冒险,无悔的青春!”

青春万岁!青春该做些什么呢?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学而不止,高而愈下。

推荐03:智慧的美丽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大凡不再爱琼瑶阿姨和金庸大侠的人才会喜欢,因为有一种真实和聪明在里面,还有那份期待和紧张。

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别人,凡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好的一个男人啊。

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有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

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几乎为了家人。主持人问,有把握吗?他笑着,当然。因为要答十二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何其容易?答到第六题时他显然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主持人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他答:他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问题而他不会。这时我简直有点欣赏他了,这是何等冷静而自信的一个男人啊。

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题时,我手心里的汗几乎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宠爱,也应该让答对吧。

最后一题出来了,居然是六选一。而且是有关水资源的,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一样。这时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快说呀,要不来不及了,因为只有三十秒时间,王小丫也着急了,快说吧,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他沉默了一会,说了,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妹妹说,当然想。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天哪,这是什么时候了,怎么还儿女情长的,难道他要放弃自己最后的圆满吗?我几乎都要生气了,怎么有这样冷静的人啊?怎么还说这些没边没沿的话?他又说了,那让咱爸咱妈去看你好吗?妹妹说,那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地: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电话断了。天哪,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分享!

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果然他轻轻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像你这样的选手。

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和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的湿了。

我从来以为只有“情”是美丽的,比如爱情、亲情、朋友之情,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推荐04:禅学(施蛰存)

十天之内,就看到四五篇宏扬禅学的文章。据说外国的汉学家都在研究禅学,所以中国的青年学者也得赶紧钻研它一下,免得遇到外国禅学家的时候,对答不上,相形见绌。

五十年前,为了查船子和尚的记载,我买过一部《四部丛刊》本的《景德传灯录》,带便也看过不少有禅味的偈语。实在要怪自己没有“佛性”,对于那些“顿悟”出来的“机缘语”,总是无法“悟入”。一九六一年,为了要买八角钱一只的鸡蛋,我把儒、释、道的书都卖掉了,当然也包括《景德传灯录》在内。

前几年,老友苏仲翔标点了一部《五灯会元》,我很想再染指一下,补补课。向他讨一部,他答应了。不过到今天还没有送来,大概他知道我和禅门不会有缘,免了罢。

从青年学者论文中,又读到了那三首代表“渐悟”和“顿悟”的著名偈语。

神秀一首: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慧能二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这三首偈语,五十年前读的时候,觉得神秀说的是老生常谈,慧能说的倒是玄妙深刻,他终于得传祖师衣钵,当之无愧。可是,现在我重读这三首偈语,却有新的“悟入”,也不知是我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先从修辞观点来分析这两家偈语。神秀只犯了一个错误,他可以说“心如明镜”,却不能说“心如明镜台”。“明镜”是镜子,而“明镜台”却是安置镜子的木座子或架子。慧能犯了不少错误:“菩提本无树”,简直是不通。菩提树结的果实是菩提子,菩提子没有树,它从哪儿来?“明镜亦非台”,是一句废话,谁都知道镜子不是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是常识性的错误了。我家大大小小的镜子,都是要常常拂拭,才能保持清净。这个和尚难道没有见过镜面上的尘埃吗?神秀以身心来作比喻,第三句“时时勤拂拭”是对身心二者而言,身要拂拭,心也要拂拭。从诗的艺术来讲,这第三句是收合前二句的。慧能的第三句却说“明镜本清净”,只收了第二句,那么,第一句“心是菩提树”,完全落空了,它到底清净不清净?最后,慧能还有一个大矛盾:第一偈既然说“菩提本无树”,为什么第二偈又说:“心是菩提树”?到底有没有菩提树?

再从思想性来分析一下。神秀是一个好学勤修的老实和尚。他诵经求道,一步一步地培养自己。不管儒学、佛学、科学,“时时勤拂拭”,总是进德修业的基本功。慧能是一个文盲懒汉,他出家做和尚,正如劳改犯去做专业户。他不耐烦生产劳动,想出一个“佛性”、“本性”来哄人。本性永远清净,无须拂拭。只要你能悟本性,便是在家学佛,亦可以成正果。如果你不悟本性,便是根器太小,不够资格学佛。他这一招却正是投机得时,惊世骇俗。用这个窍门学佛参禅,既玄妙,又容易,何乐而不为?于是他获得了广大徒众。

祖师弘忍是一个佛教企业家。他眼光敏锐,尽管心知神秀是一个务实的徒弟,但如果把神秀作为继承人,佛门便会像孔门一样,不死不活,恹恹无生气。他在两位高徒之间,计算利润效益,决定把衣钵传给慧能。果然大畅玄风,一本万利。

不要小看佛教徒的这两个宗派,它们对儒学亦不无影响。神秀以渐悟立宗,在北方提倡勤修苦学的学风,使北方的儒学也养成几个朴实精进的学派。慧能在南方以顿悟开山,使南方的儒学也染上了一种夸诞虚妄的习气。

顿悟、渐悟,本来不是两个对立面。没有渐悟的基础,无法获得顿悟。不承认渐悟的顿悟,是一种妄悟。历史唯物主义,我们也学习了几十年,至少应该懂得一点皮毛。从量变到质变,从渐进到飞跃,从矛盾到统一,应当如何解释慧能的“顿悟”呢?

还有人引禅学来喻诗学,做诗要有妙悟,主性灵,要有突然袭来的灵感,都是慧能的门徒。宋以后的旧诗,有许多“打是不打”之类的“机缘”语,很像是当代朦胧诗的先驱者。

多少才人学者,被这个文盲懒和尚哄了千多年,现在居然又哄上了洋人,这个和尚也可谓“伟大”的了。

一九九○年十月三日

推荐05:读书人的苦恼

张宏

有一个爱读书、藏书的朋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的志向很高,我的理想很远,但看到书店中图书的价格比我的志向还高,我的理想就更远了??一句戏言道出了读书人的苦恼——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在书价昂贵的现实面前变得支离破碎了。

爱书是读书人的天性。清代才子袁枚酷爱读书,但因家贫却常常不能如愿。每当经过书铺,看到价钱贵买不起的好书,夜里就会形诸梦寐。对此他曾作诗纪之:“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作家郁达夫也因买书而深感痛苦,他在《浓春日记》中写道:“经济不充裕,想买的书不能买,所感受的痛苦,比肉体的饥寒还要难受。”所以他常常宁愿肉体受饥寒也不愿精神受痛苦。他与夫人王映霞在杭州时,有一次王拿出十元钱叫郁去买米,半路上郁拐进了书店,见有一套心爱之书,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及至郁看着书回了家才发觉手中的书是用买米的钱换回来的。

生活中为了买书而忍受饥寒的人有很多,因家贫无力购书而长嗟短叹的人也不少。清代秀才徐云路就曾赋诗一首来抒发这种苦恼:“生成书癖更成贫,贾客徒劳过我频。聊借读书佯问价,知非售处已回身。乞儿眼里来鹗炙,病叟床前对美人。始叹百城难坐拥,从今先要拜财神。”诗的前四句叙述了与书商来往的情形:有了爱书的癖好只能使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书商有好书来问我买否也只是徒劳。我假装问书价趁机看几眼书,书商知道我买不起已收拾书箱要走了。诗的后四句抒发了无钱买书的感叹:“乞儿眼里来鹗炙(烤鸟)”当然很高兴;“病叟床前对美人”,可惜的是有心无力。看来拥书万卷是极其困难的(“百城”语出《北史·李谧传》,李谧爱书,常对人说:“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先得有了钱才能去买书呀!

看到好书欣喜至极却因囊中羞涩而无可奈何,这种经历想来好多人都有过。从古到今,有多少爱书人曾经因为买不起书而苦恼啊!“闭门忍饥都不患,只愁囊乏买书钱。”“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其中味道恐怕也只有当事者才能体会得到。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收入提高了,囊中不乏买书钱了。但走进书店,面对一本本图书我们还是会有古人的那种苦恼——书价的涨幅和收入的增长不成正比,我们并不能因为时空穿梭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坐拥“百城”。平装书的价格已是贵得无法接受,那些珍藏本、精装本更是让人望书兴叹!这个时候能想到的只有徐云路的那句诗了——从今先要拜财神。

那么,拜财神有门拥书万卷后,读书人就没有苦恼了吗?未必!袁枚后来做了官,购书万卷,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却又没时间阅读了。他自己比喻少年时牙坚齿利,却贫不得食,等到了衰年,虽有珍馐在前,却已齿脱腹果,不能餍饫。这岂不是成了“病叟床前对美人”了?无独有偶。宋代苏东坡《李氏山房藏书记》也说少年得书之难,及后书多而无人读。其意正同。

由此看来,各种苦恼总是与读书人不即不离,套用一句歌词那就是: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却又没时间。

(原载《中华读书报》)

篇三:汉语史重点

一、举例说明研究汉语史的重要性?

1、汉语史是汉族历史的一部分,学习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古代文化遗产,可以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强爱国主义思想。

2、学习汉语史,对于学好现代汉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学习汉语史,对于理解现代汉语方言尤为重要。

4、学习汉语史可以了解中国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哲学史和民俗史。

二、举例说明学习研究汉语史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语言的时代特点:

例1:上古汉语可能存在某些复辅音,中古以后不再有了。例2:商代人称代词可以有格的区别。陈梦家指出:“卜辞中‘余’可以是主格、宾格而不能是领格,‘朕’是领格;主格、宾格用‘女’,领格用‘乃’。” (《殷虚卜辞综述》)秦汉以后这种区别就不清楚了。“ 例3:《论语》“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偷-苟且)

例4:《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兴化和尚示众》:“若是作家战将,便请单刀直入,更莫如何如何。”

2、注意:语言发生变异不是偶然的,总有一定的原因。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指语言自身存在着引起变化的条件。例如中古重唇音变为轻唇音,是因为受三等合口韵母的影响;词由一个意义引申为另一个意义,是因为两个意义所反映的事物存在着相似的特征或一定的联系;某些实词虚化为虚词,大都因为它们在句中常处于次要的位置。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孔雀东南飞》

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世说新语汰侈》

外部原因指某种社会条件引起的语言变化。

例1:“朕”

例2:癌,《中华大字典》(1915)“yan”,1953年出版的《新华字典》仍然读“yan”。1961年《新华字典》大修,为了使“癌症”(cancer)和“炎症”(inflammation)有所区别,才将“癌”改音“ai”。

3、区分通例和特例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为社会所制约,具有社会性。个人不能创造语言,也不能违背语言的规则去使用语言。古书里的词语通常都会多次出现,而不会只出现—次,这也是社会性的体现。《论语》里动词“问”的间接宾语前面一定要用介词“于”。如“叶公问孔子于子路”(《述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颜渊》),“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宪问》),“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泰伯》)。《左传》里“问”的用法也是这样。这不是哪几个人的规定,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

如果某—个词、词义或语法成分只在一部书的一个地方出现,而在别的地方都不出现,那就往往是不可靠的。黎锦熙先生说得好:“例不十,法不立。”例如《孟子·滕文公上》:“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有的学者认为“舍”是现在的“啥”(什么),这就很可疑,因为中古以前没有“啥”字,也没有“舍”作“啥”讲的其他例子。有时通例之外,也可能出现少数特例。

4、注意语音、词汇和语法各方面之间的联系。

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

语言是大厦 语法----用词造句的规则(建筑的规则)

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

传灯录散文

修好的大楼的外观)

三、举例说明学习研究汉语史的依据

一、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

书面语言:韵文和散文

韵文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最重要的材料:

1、先秦古音-----《诗经》、《楚辞》

2、汉魏语音-----汉魏时期的诗歌辞赋

3、唐宋语音-----唐诗宋词,变文俗曲

4、近代语音-----元明戏曲

历代文学、政治、哲学、科学等方面的著作,包括散文和韵文都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材料

1、殷商语言——甲骨卜辞(三千年前汉语的基本面貌,《世说新语·言语》“高坐道人不作汉语”。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谦以大教虽行,而经多梵文,虽未翻译,已妙善方言,乃收集众本,译为汉语。”)

2、春秋战国的语言——儒家经典和诸子散文

3、秦汉语言——《吕氏春秋》等

4、魏晋以后的语言——

注意魏晋以后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加大,特别是六朝的骈文,远离口语的实际。唐宋的古文运动模仿先秦两汉的语言。

二、前人的研究成果

三、外语借词和亲属语言

1、外语借词(外语借汉语和汉语借外语)

2、亲属语言:语言学家根据各种语言之间亲属关系的远近或共同成分的多少推测出世界上存在着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闪汉语系等几大语系。古汉藏语是汉语及其亲属语言的源头,由它分化出来的语言据查大大小小不下300种,比如像汉语、藏语,泰语,苗语,缅甸语,壮语等。这些语言来自同一个母亲,因此有着亲属关系,是亲属语言。通过亲属语言的比较研究可以旁证汉语史上某些语言现象。

外语借词,包括外语里借汉语的词和汉语里借外语的词两种情况。古代朝鲜语、日语、越南语都曾从汉语里借去大量词语,现在还保存着当时一些读法,可以作为汉语古音构拟的旁证。汉语里的古奉母,现代日语吴音都读b,如“肥”[bi]、“妇”[bu]、“饭”[bon]、“房”[bō]、“伐”[bochi]、“佛”[buchi];古微母日语吴音都读[m],如“武[mu]、“微”[mi]、“袜”[matsu]、“万”[man]、“文”[mon]、“亡”[mō],可以证实钱大昕“古无轻唇音“的说法。

古汉语也从外语里借来过一些词,从这些词的不同译名里,同样可以窥探出某些古音的痕迹。例如“印度”,梵语原音为Sindu,汉代张骞通西域,开始知道这个名称,译作“身毒”。伊朗语音转为Hindu,六朝时我国译为“天竺”,后[h]音弱化,转为[indu],唐人译作“印度”

四、现代汉语方言

方言是移植在地图上的语言的历史,世界上任何一种方言的差别都不会没有历史的意义。现代汉语方言就是移植在地图上的汉语史,现代汉语方言的差别,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汉语历史上有过的许多语言事实在现代汉语方言里大都可以得到印证。例如现代厦门话“方、飞、夫、分”等字声母念[p],正是上古汉语没有轻唇音的证明;厦门话“知、诛、猪、张”等字声母念[t],正是上古汉语没有舌上音的证明。

四、古代有哪些注音方法?谐音法是一种什么方法(评价一下这种方法)

(1)異文。 (2)聲訓 (3)讀若。(4)直音。(5)反切。(6)方言

我們還可以補充證明:(7)形聲字。輕唇聲旁讀重唇;重唇聲旁讀輕唇。(8)外語借詞。

“ 叶音说” 萌生于南北朝沈重的《毛诗音》,宋代朱熹《诗集传》全面采用“ 叶音说”。叶,音xié,同“协”,和谐的意思,为了追求和谐押韵而临时改读为某音。“ 叶音说” 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不押韵的现象,为了叶韵而临时改变读音。“叶音说” 错误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懂得古韵是发展变化的。 明人陈第著《毛诗古音考》等,彻底推翻了“叶音说”,第一个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发展

比较音论,使古韵研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另一种答案:1、古代有哪些注音方法,叶音法是一种什么方法

(1)反切法:反切法就是用二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如“毛,莫袍切”。“莫”的声母m和“袍”的韵母加声调aó,合起来是maó。只要我们掌握反切的基本用法,就能反切出现在的读音了。但由于古今读音的变化,有的反切已经切不出现在的读音了。

(2)直音法:就是用一个字直接注明另外一个汉字的读音,如“蛊”,音“古”。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有较大的局限性:有的字找不到同音字,则此法不能用;有的字虽然有同音字,但都比较生僻,注了等于没有注。用同音不同调的字来注音。此方法与直音法十分相似。

(3)叶(读xié)音法:这是一种应该否定的注音法。古人认为读诗词时,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以求和谐,这是一种太过主观而且没有根据的注音法,现已不用了。

叶音法一般用“叶”某音的方式来注音,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比如“贫”中的“叶频眠切,音骈”,就是叶音法。叶音法是用改变字的读音来迁就押韵的注音法。这里为了跟欧诗最后一个字“篇”押韵,就把“贫”的读音改为“骈”。这种注音法是对古代语音缺乏认识造成的结果,是不科学的。

五、用形声字来说明古无清唇音和古無舌上音的现象?

六、反切注音法产生的原因,以及作用反切产生于汉魏,最初叫“反”或“翻” ,宋代《广韵》才确定用“切”字。汉语本来的注音方式是读如某字(直音法),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其声明学为汉语引入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另据考证,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作用:直音法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直音法有较大的局限性:有的字找不到同音字,则此法不能用;有的字虽然有同音字,但都比较生僻,注了等于没有注。例如,"蹭(cèng)、糗(qiǔ)"等就没有同音字,无法用直音法注音;"然"的同音字只有"燃、蚺、髯"三个字,它们都比"然"字生僻,用其中的任何一个为"然"字注音,都难以帮助认读。后来创造了反切法,弥补了直音法的不足。 (不确定)

另一种答案: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汉语语音学的开始。

(3)反切第一次将音节二分,使汉字的注音方法走上了拼音化道路。在汉语注音符号和拼音方案公布之前,反切是使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注音方法。同时,反切还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法。反切造字方法的造字原则符合汉字的形体结构和形音义统一的本质特征,它用已有汉字材料造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七、守温三十六字母的具体内容,它代表何时的声母系统?

守溫所創字母,只有30個。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藏P.2011號敦煌殘卷,上載守溫字母,題“南唐漢比丘守溫述”:

唇音:不、芳、並、明

舌音:端、透、定、泥是舌頭音

知、徹、澄、日是舌上音

牙音:見(君)、溪、群、來、疑等字是也

齒音:精、清、從是齒頭音

審、穿、禪、照是正齒音

喉音:心、邪、曉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音濁

在宋人的等韻圖裏,三十六字母已經廣泛應用。除了“娘”母在現代方言找不到和泥母對应的證據,可能實際並不存在以外,三十六字母代表了唐末宋初中原語音的三十五個聲母。

八、早梅诗分别代表近代汉语的哪个声母?

早 梅 诗

兰茂《韵略易通》

东风破早梅,

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

春从天上来

兰茂《韵略易通》与《中原音韵》同为北音韵书,此书用 “早梅诗 ”

声母,这是北音系统声纽具有标目的开始。

二十个字代表近古

九、研究上古语音系统的材料有哪些?

古音学家研究上古声部,主要依靠五个方面的材料

1.中古韵书、韵图中所归纳出来的声类2.谐声字(形声字)。3.异文。 4.读若或读如。 5.声训。 (不确定)

十、汉语新词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1、同源词一,出于同一语源,后来分化成意义相关而不完全相同的一组词。如:崖 — 山边,涯 — 水边,读音:两两相近 ,意义:两两相关 ,有一个共同始祖:词根 。

同源词二声近:这组词的读音必须相通。义通:这组词的意义相同、相近、相关。古证:有古代训诂资料或字形为证据。

2、新事物的出现促成新词的产生

3、概念增加了名称

4、概念换了名称

A、有些词是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被替换的。

B、有些名称的换用是因为对概念的认识更加准确,规范。

C、有的是出于避讳

D、有的是由于观念和情感的变化

E、还有的是由于社会心理的影响

5、词义演变产生新词

6、词组成词

如:门户,道路、国家、久远、夜市、本钱、得罪,如意、日食。

《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还有的新词,是直接在原有固定词组的基础上简缩而来的。如:海协会 \三产\外企\博导

7、通过吸收外来词和方言词而产生的新词A、外来词的吸收

汉语史上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吸收外来词的事件:

a、从西域借词(主要在中古)

如:骆驼、猩猩、琥珀、琉璃、苜蓿、葡萄、石榴、胭脂、八哥、玻璃、菠菜、茉莉、西瓜 b、借自佛教的汉语词汇

(1)有关佛教的音译词

比丘、比丘尼、刹那、阿弥陀、袈裟、涅槃、舍利、夜叉

(2)有关佛教的意译词

慈悲,导师、地狱、烦恼、方便、合掌、苦海、世界、习气

(3)旧词新义

c、 蒙古语、满语对汉语词汇的渗透

(1)蒙古语借词

施惠《幽闺记》三折:“被他拿住,铁里温都哈剌。”

关汉卿《哭存孝》中李存信曰:“米罕整斤吞,抹邻不会骑。”

歹:关汉卿《窦娥冤》三折:“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2)满语借词

阿马、阿哥、格格、贝勒、额娘、福晋

d 、来自西方的借词

(1)从西方语言直接借来的外来词可分几类: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