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幸福对照式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2:44:17 优秀作文
幸福对照式作文优秀作文

篇一:正式对照式议论文

《辩证思维---学习正反对照展开议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知识:掌握对照式结构特点。

2. 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提取分论点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对照结构写规范的议论文。

3. 情感:进一步培养对议论文写作中思维品质的认识,提高认真组织文章的学习品质,养成作文前编写议论文提纲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1.能对中心论点从正反两方面形成分论点的能力。

2.写作中做到思路明晰,选例精当,分析到位。

【学习时数】一课时

【知识链接】

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正确的观点和做法都有与之对立的观点和做法存在。 写作议论文时,如果能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和做法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建立对照式的分论点,必定能更好地彰显正确观点的可信,暴露错误观点的荒谬。 所谓对照式,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的一种结构模式。 对照式结构大多是将正反两方面材料组合在一起,使二者互相对照、比较,或用另一种或几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是种事物(或一种意思),

从而获得泾渭分明、是非立判的论证效果。

【学法指导】

1.对照式结构写法:

对照式结构的文章一般是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

【师生互探】

【师生互探】

[佳作简析1]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安逸的人生旅途中布满了种种坎坷和荆棘,往往使人困难重重,甚至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血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厥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

因此,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那一天。 (提出论点,扣题快,有文采)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 (正面论证,正面提出论点)

“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王勃没有开朗豁达的胸襟,他哪能吟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正面论据论证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顾挫折重重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而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杯。 (正面论据论证二)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深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拨;面对挫折,我们不应终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

了方向。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 (分析透辟,三个“面对挫折”展开语段层次;正面小结)

遭遇挫折,放大痛苦,结果将不堪设想。 (反面论证 反面提出论点)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结义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作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 (反面论据论证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作出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激起惊涛巨波;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 (反面论据论证二)

遭遇挫折,放大痛苦,将会终生遗恨。 (反面小结。)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嘴角边甜甜的笑……(总结全文,语言形象)

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

正面论据1+分析论证

(分论点)

正面论据2+分析论证

(分论点)

反面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

2.读下文,分析文章结构。

[佳作简析] 规划自己

你或许不是一朵绽放在冰峰上的雪莲,无法让攀登的行者看到生命的坚强。但,你可以是路边默默无闻的一株小草,为大好河山添上一色。当你恰当地规划自己时,生命的价值就得以体现。

你也许不是照耀冬日的一片阳光,无法让饥寒交迫的人尝到人间的温暖。但,你可以成为一盏小小的灯,为迷失路途的人找到人生的方向。

当你及时规划自己时,生命的美丽就得以绽放。

那些恰当规划自己的人,往往会克服重重困难走向未来;而那些不懂规划自己之辈,只能沉沦在过去失败的阴影中。

被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炫耀的朱红,史铁生面对这荒芜的地坛,一次又一次地叩问自己的内心:“这样活着还有意思吗?”他颓废,自暴自弃,好好规划自己及如何走好今后的路,却从未在他脑海闪现过。直到那一天,他无意中发现杂草间除了车轮印外,还有人的脚印,是他母亲在远处静静守着他的印迹!不重新规划自己,找准方向,对得起这深沉的母爱吗?“柏树虽老却愈见苍幽,野草芜杂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为什么我不能重新站起来,以笔代步,书写我今后的路,用行动规划自己呢?”这寥寥几句,正是史铁生规划自己的第一步,恰当地规划自己,成就了他后来得辉煌。

同样面对残疾,有的人却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抑或整天唉声叹气以泪洗面。其实无论发生什么,只要恰当地规划自己,勇敢地走下去,就已成功了一半。

那些及时规划自己的人,总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些止步不前之徒,得到的永远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

面对胯下之辱,韩信忍辱负重,用毅力规划自己;面对亡国之痛,勾践卧薪尝胆,用坚忍规划自己;然而,面对滔滔乌江之水,曾威风一时的西楚霸王选择拔剑自刎,放弃规划自己。渡江、潜伏、东山再起,这简单的规划自己却没有及时出现,导致上演了一幕悲剧。因此,及时规划自己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唯有及时规划自己,才造就了马云的成功;唯有正确规划自己,曹雪芹才会“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相反,没有规划好自己的拿破仑,只能成为战争的疯子并最终沦为阶下囚;不及时规划自己的严复,从提出变革到吸毒过多而死。数不胜数的人,林林总总的事,都给我们阐明了一个真理:及时规划自己的人,总比那些不规划自己的人,要活得出色,活得精彩。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所以,正确并且及时地规划自己吧,当梦想的蓝图勾勒完毕,当志向的大厦构筑完成之时,就是我们迈步向前,完美人生之际!

中心论点:当你恰当地及时地规划自己时,生命的价值就得以体现,生命的 美丽就得以绽放。

分论点1:那些恰当规划自己的人,往往会克服重重困难走向未来; (正)而那些不懂规划自己之辈,只能沉沦在过去失败的阴影中。(反)

分论点2:那些及时规划自己的人,总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正)

那些止步不前之徒,得到的永远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 (反)

总结:正确并且及时地规划自己吧,当梦想的蓝图勾勒完毕,当志向的大厦 构筑完成之时,就是我们迈步向前,完美人生之际!

2.破立结合:先论证_______的观点,再批驳______的观点。其实破立结合结构模式的议论文也是对照式结构。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

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如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市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已,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的性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同学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为祖国的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简析:

这篇文章中心突出,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题好一半文。”本文以“幸福花,开在感恩枝头”作为题目和写作角度,明确了自己的看法。开篇引用诗句,构成排比,富有文采,又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照应题目.全文以阐明感恩和幸福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的内容,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跨越时空,让孔子、李密和马加爵形成鲜明的对比,无可争辩

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文章十分注意过渡和照应的安排,标题和内容照应,开头和结尾照应,议论抒情的句子和叙述的内容结合也十分紧密。文章还用“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这样的句子来纽织全文,显得完整、缜密而从容。感情真挚、健康而饱满,也是文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学然后知不足

河水来到浩瀚的大海,就会望洋兴叹,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井底之蛙跳出井底,看到无垠的天宇,就会自惭孤陋寡闻;我们通过学习,就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谦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学习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加谦虚地去学习。不断的学习过程就是对知识领域不断开拓的过程,每开拓出一片知识的荒地,就可以种下一片智慧的种子,以努力作阳光,把汗水作基肥,智慧的种子就会生出智慧之芽,开出智慧之花,结出智慧之果。随着知识的逐渐积累、增多,就会发生从量到质的变化,从狭小的知识境界到更广阔的知识境界的升华。人们常说,“登高”便可以“远望”,远望才能够开阔视野。在知识的海洋里,知识境界愈高,视野就愈开阔;视野愈开阔,就愈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不过“大海之一滴”而已,于是便愈知己之不足;愈知己之不足,便愈是谦逊虚心,学习起来便愈是勤苦,所以他达到的知识境界就愈高。

不学习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总是自高自大,不可一世。其实,这种人的知识太浅薄不过了,任何博学多才的人都不会自满自足。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这种人即便有满腹的才学,也会像高空中洋洋自得、自做美梦的云雀一样,从虚幻的云雾中坠落下来,摔在现实的岩石上。不是吗?夜郎自大的清王朝,以“天朝”自居,不愿意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闭关自守,结果使中国变成一个匍匐在洋人铁蹄之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不学无术,自高自大,同样是我们做学问的劲敌。

由此看来,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谦自励,才能在探求知识的道路上永不知足,永远进取。

引 论: 类比引论类比体: ;

本 体:

正面提出论点:

正面理论论证比喻论证——

本 层进论证——

反面提出论点:

反面理论论证:比喻论证——

反面事实论证:

结 论:

【实战演练】

以“要正确地估价自己”为题,运用对照式结构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篇二:议论文 对照式

议论文写作常见布局方法(对照式)

对照式,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的一种结构模式。

例如:《苦难是一种财富》

中心论点:苦难是一种财富。

正面:人需要苦难,需要苦难的磨练。(勾践卧薪尝胆)

反面:温室的幼苗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材料)

总结:苦难能磨练出坚强的毅力的超人的勇气。

2007年高考全国卷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是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如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 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已,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的性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同学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为祖国的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点评】这篇文章中心突出,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题好一半文。”本文以“幸福花,开在感恩枝头” 作为题目和写作角度,明确了自己的看法。开篇引用诗句,构成排比,富有文采,又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照应题目。全文以阐明感恩和幸福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的内容,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跨越时空,让孔子、李密和马加爵形成鲜明的对比,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

文章十分注意过渡和照应的安排,标题和内容照应,开头和结尾照应,议论抒情的句子和叙述的内容结合也十分紧密。文章还用“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这样的句子来组织全文,显得完整、缜密而从容。

感情真挚、健康而饱满,也是文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论知足常乐

古语有云:“知足常乐。”有了足矣,何需更多。虽然千年古训时常萦绕耳际,但一颗不知足的心还是让我对此颇为怀疑。这只不过是懦弱者的挡箭牌和懒惰者的借口。“知足”是裹足不前,是安于现状,是甘于平庸;而“不知足”才能够以一种持久不灭的热情勇往直前,才能时时鞭策警示自己,不断进取,不断收获。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借酒消愁,以醉为乐。那酒醒之后呢?又将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中??知足者,乐一时矣。“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不知足者,常乐也。“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如果你是满足于登上东山,看到的将是有限的鲁地,怎能像登上泰山之巅那样把天下尽收眼底,心胸无比宽阔呢?不知足,是一股挑战生活的执著追求,是始终如一的人生信念。

“满招损,谦得益。”秦始皇的一统中国,就是因为无数次的不满足,所以无数次地改革,无数次地完善。倘若总是知足,今天或许还是刀耕火种。追求的过程是快乐的,尽管有坎坷有风雨,但我们总是在往前不断走着,败而无憾。世间,没有哪项伟绩会从天而降,没有哪段人生能一帆风顺。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只有怀揣一颗不知足的心,不懈追求,才得以常乐。

贾岛吟诗,反复推敲。欧阳修行文“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正因为不知足,才百倦不殆地长期磨练,才有了千古绝唱,传咏至今。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种发明。正因为不知足,才不断地钻研,成功。一位奥运会田径老将花十年苦苦训练,仅仅加快了1秒多。对于知足者,这微不足道的1秒钟根本不值一提。但却成就了一位冠军。跑道上一秒的刹那正是用十年的不满足精神底蕴磨砺出来的。不要停止追寻的脚步,不要熄灭前进的灯火。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山外更有山,楼外还有楼,只有永不满足,历史的车轮才能滚滚向前。 知足者,目光短浅;知足者,固步自封。知足,使人愚昧,斗志消磨,给人带来“常忧”而不是“常乐”。“夜郎自大”、“井底之蛙”和鲁迅笔下的阿Q不都是 “知足者”吗?正是这种“知足”铸成了大错。人生,只有不知足,才能超越;灵魂,只有不知足,才能达到一个高度,进入一种境界。

前面是一片未知的空间,不知足者,常乐,常乐者,不知足。

《论知足常乐》思路:

参考:文章由古语“知足常乐”引出自己的观点——“不知足”才能够以一种持久不灭的热情勇往直前,才能时时鞭策警示自己,不断进取,不断收获。第二段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论证,再次正明知足乐一时,不知足常乐。第三四段从正面例举了秦始皇、贾岛的例子论证观点。第五段从反面列举人们熟知的故事论证知足常忧。最后简洁的再次强调观点。

坚守底线尽显人性本色

(并列、对照式)

底线,是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在比赛中,运动员只有坚守底线

才能展现其高超的球技;同样,人的一生只有坚守人性的底线,方可尽显其英雄的本色。 坚守底线,坚守善良。“人之初,性本善。”拥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是我们做人的底线。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在千钧一发之际,29岁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学生们守住了生命之门,唱响了善良的乐章,感动了你我,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而我们的“范跑跑”老师呢?却抛弃了身后的学生,抛弃了善良,抛弃了做人的底线,选择了“独善其身”!我们可以说,“范跑跑”老师是幸运的,因为他苟且活了下来;但他又是不幸的,因为没有善良的躯壳,失去底线的人生,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区别呢? 坚守底线,坚守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以诚信为本,诚信待人,诚信做事,应该是我们人性的底线。

“尾生与女子有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一个诚信。诚信是做人的底线,既然许下了诺言,既然做好了约定,即使失去了生命也要去践约。翻开中华文明史,为了要守住诚信这条底线而用生命去践约的例子又何止尾生一个。正因为有了“一诺千金”的豪情,才有了易水悲壮之歌,诚信,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正因为有了“海誓山盟”的执著,才有了化蝶共舞之美,诚信,中国情人缠绵的绝唱;正因为有了“为天地立命,为百姓谋福”的诺言,才弹奏了一曲清官之歌,诚信,中国文人不朽的篇章。而假设一个人失去了诚信呢?那么,最后终将会和放羊的小孩一样,羊成了恶狼的腹中物,徒留自己一个人哭泣,无人问津!

坚守底线,坚守忠贞。“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诸葛亮的话告诉我们,忠诚坚贞应该是我们做人处世的底线。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夫子一声长叹,纵身汩罗江,以死明志,以身殉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从小背上刻下“精忠报国”的理想,调兵遣将,势如破竹,不受利诱,屡遭诬陷,屈死于风波亭上;“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朱自清一身傲骨,虽忍受饥饿的煎熬,却维护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尊严。屈原、岳飞、朱自清等人因为忠贞祖国,早已流芳百世,载入史册。而像秦桧这样折节叛国的无耻小人和像刘阿斗那样胸无大志,屈膝投降的懦弱之辈呢?他们也早已遭世人唾骂,遗臭万年!善良,感动你我;诚信,奏响壮歌;忠贞,书写尊严。

坚守底线,尽显人性本色。

【简评】这篇是一篇亮点纷呈的议论文。文章章法严谨,集“凤头猪肚豹尾”于一体。 文章从运动场上的底线入题,引出人性的底线,提出中心论点,自然、简洁而优美。酷似“凤头”。接着从三个方面阐释: 坚守底线,坚守善良;坚守底线,坚守诚信;坚守底线,坚守忠贞。并将每个分论点置于段首,构成整齐的排比句,论证时或正反对比,或排比举例,或旁征博引,文章说理深入透彻。文章取例角度

幸福对照式作文

多样,厚古但不薄今,重名人但不轻视凡人,文人、侠客、武将纷纷登场,材料翔实,内容充实。俨然“猪肚”。文章结尾正向归纳,呼应开篇,收束全文,干净利落,语言简洁有力。活像“豹尾”。文章结构通体明亮,文章语言文采飞扬,加上文章立意集中深刻,使得本文亮点纷呈,引人眼球。

三、总结议论文构思注意点:

1、中心论点句拟好后,就要用分解法拟好主体部分各段的分论点句。这几个分论点之间既互相联系,成为中心论点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互不统属,互不交叉的。

2、各分论点句最好能使用同一句式,甚至构成排比句式,以话题词作为排比句式的纲领词语,这样可使文章条理清晰,观点明了,还可增强文章的语势。同时,写作时也不会轻易走题。

3、要想文章论点鲜明,重点突出,在结构上,最好能在段头段尾采用观点句。段头观点句放在段首,起一种提纲挈领的作用,而段尾观点句放在段尾,是对段头句的升华,它不仅要和段头观点句在观点上具有一致性,不仅对全段要有总括性,而且不能是段头句的简单重复,至少要变换一下语言形式,或是换一个新的角度去总结前文的论说。

篇三:议论文的对照式结构

第二节 议论文的对照式结构

所谓结构也就是指文章的框架。立好总体框架是提高作文分数的重要手段。应试作文因为时间匆促,不可能反复琢磨,必须以基本结构模式为拐棍,迅速立好框架,才能步步到位,写出与试题要求切合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地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有人谓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时,也有人把这叫做“总——分——总”框架。尽管说法不一,但共同的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点,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结尾归纳总结。

就本论部分而言,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构架有以下几种:

①对照式:用来证明论点的层次是两相对照的关系。

②并列式:用来证明论点的几个层次是并列关系,特点是用几个并列的分论点来阐述中心论点。

③递进式:用来证明观点的几个层次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特点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构架。

④综合式等。

本次作文我们要训练的是对照式。

所谓对照式结构,就是有些论题或论点的阐述和论证,需要在本论部分选用论据进行对照比较,这种布局方式叫做对照式。它是将论证内容构成对比的关系,具体的安排是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正反对比。它的好处是布局上对比鲜明,主次明确,从而泾渭分明,论点突出,结阅卷者以鲜明的印象。例如论证“不能忽视微小力量”这个论点,可失从正面入手:注重小事可以成就大事,举“滴水可以穿石”“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等事例;然后再从反面论证:忽视小事可能酿成灾祸,举“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颗螺丝故障,可使飞机爆炸,从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等。再比如论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观点,在本论部分可安排第一层是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者是民族的“精灵”,第二层次论只顾自己享乐而不顾国家命运的人是人间的“硕鼠”。如此正反对比,泾渭分明。 掌握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从对比中阐明主张,让事物在比较鉴别中得到论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对比的优点正在于此。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广大同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使用这种结构应注意两点:1、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是与非、功与过、荣与辱的对照,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2、在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

对照式的基本结构: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仞化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

[例文]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安逸的人生旅途中布满了种种坎坷和荆棘,往往使人感觉困难重重,甚至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血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那一天。(亮出观点)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王勃没有开朗豁达的胸襟,他哪能吟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上的重重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而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2、3段正面论证)

相反,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结义之情无法释怀,他放大了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

再看看现在的中学生,个个都是生活在摇篮里的,有父母的疼爱,有社会的关怀。父母不敢打,老师不敢骂,倘若受到一点点的打击就用绝食来吓唬家长,更有甚者则用一些极端的方法去报复家长。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个初三的中学生被一家酒楼的保安诬陷偷了酒店的自行车。回家后,父亲不听解释,将其打骂一番。待父母上班后,该生竟然打开了煤气罐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用一条原本应灿烂的生命去化解一次小小的挫折,这值得吗?真是愚蠢之至!(4、5段反面论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已经为我们作出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曹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激起惊涛巨波;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正、反总结)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让我们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嘴角边甜甜的笑。(回扣总论点,语言形象)

[简评]文章开篇就十分漂亮,如一江春水奔来,动人心弦。在紧扣话题,渲染一些人经受挫折放大痛苦的遭遇后,振臂一呼,亮出自己的观点:“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那一天。”行文中,作者用例证、引证、正反对比使论证严密,无懈可击。作者评论古人又不忘观照现实,说明严肃又不乏诗意叙述,用比喻,引用,排比、反问,使文章文采斐然。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已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引用+排比,亮出观点)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六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持具谛。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吗?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时,李密却不曾忘让自己的祖父,他放弃了这个飞黄腾达的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是,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2、3段正面论证)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总结正面并过渡到反面)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的性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

却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反面论证)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为祖国的感恩。(再次正面强化)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总结全文,照应观点和标题)

[简评]这篇文章中心突出,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题好一半文“,本文以”幸福花,开在感恩枝头“作为题目和写作角度,盟友角了自己的看法。开篇引用诗句,构成排比,富有文采,又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照应题目。全文以阐明感恩和幸福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的内容,采用正反对照的结论,跨越时空,让孔子、李密和马加爵形成鲜明的对比,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文章十分清主意过渡和照应的安排,标题和内容照应,开头和绪尾照应,议论抒情的句子和叙述的内容结合也十分紧密。文章还用“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这样的句子来总结全文,显得完整、缜密而又从容。感情真挚、健康而饱满,也是文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尊严——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

它像是冰川雪原上一株悄然出世、截雪而欢的红梅,以最傲然的神态向人们展现生命的不屈与顽强;它像是南国山岗上鲜红如血、势欲燎原的凤凰木,以最挺拔的姿势向人们昭示生命的崇高与价值,它的名字叫尊严。它是灵魂的荒原上忠志之士们共同举起的骄傲的旗帜,它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运用比喻,亮出观点)

是尊严,赋予了灵魂本应有的高尚。人类进化的悲壮历程中,总有些永远无法抚平的褶皱和伤痛,然而灵魂的高尚正凸显于此。翻开历史沉重的画卷,一张张不屈的面孔,一个个血与泪的故事,无不牵动着心灵深处那叫做尊严的东西,泪罗江边,披发行吟的屈子怀着无比的愤懑与绝望缓缓步入江心,留下了一个王朝的憾恨和端午节最沉重的哀悼。在尊严与生命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前者,在历史长廊上留下了那个不屈的身影,铸成了人们千秋万代景仰的丰碑。

是尊严,赋予了生命本应有的价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断头台上闪闪寒光之下,谭嗣同饱含一腔热血,挥泪留下这句气势恢宏的壮语,在尊严与生命之间,他决然放弃了后者,以最昂贵的代价换来了对自我的肯定与后世的尊敬。(2、3段正面论证) 然而,当一代代仁人义士用生命谱写尊严的赞歌时,在历史阴暗的角落,一群蝇营狗苟者正在张牙舞爪地肆意挥霍本已少得可怜的尊严。想象昔日赵高“指鹿为马”之日,天子朝堂之上奸计得逞时得意的笑容;来俊臣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媚态;袁世凯卖国求荣、见利忘义气嘴脸,不禁让人作呕。他们居高位,俸优禄,前呼后拥,享尽荣华,然而,他们的价值何在?生命的意义何在?数百年后的今天,恐怕也只有他们早已风化的干尸接受一代又一代的拷问与唾弃。(4段反面论证)

于是,一取一舍之间,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较,有了高尚与卑贱的对照。而历史的画卷仍在延伸,我看到了饮恨赍志、自刎乌江的项羽;精忠报国、遗恨江波的岳飞;临危受命、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断,不可毁其节“,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后代竖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它如同苏武那根早已光秃的节杖,永远萦系在炎黄子孙的心疳砂,因为这旗帜是用铿锵的筋骨来编织经纬,用忠诚的血肉来铺陈底色的。(再次从正面

强化)

当一朝朝一代代的王城被历史的洪流冲刷殆尽,唯有民族尊严、英雄气节万古长存。而在今天,当我们再次仰望代代忠志之士的伟岸背影,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尊严——这笔生命中最可宝贵的财富呢?(回扣观点、标题)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