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材料作文写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0:29:17 优秀作文
材料作文写法优秀作文

篇一:给材料作文的写法指导

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

1.审题上:话题作文强调的是和材料“有关”,而材料作文要求行文的主旨要与材料吻合。

2.文体上:话题作文淡化文体意识,一般没有特殊限制,而材料作文常常有明确的要求。

3.结构上:材料作文中的“材”是必须使用的,如果是议论文,材料还应放在文章的开头作为引出论点的依据,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不是必须使用的。

4.思维方式上:材料作文的写作多为“线性思维”,考生的认知趋同现象比较严重;而话题作文则是“发散思维”,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可以使考生充分发挥创造力,从理论上讲,这样的写作更尊重创作主体,更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给材料作文怎么写

给材料作文,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材料作文怎么写。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1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2 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 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6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写好给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 “ 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 ” ,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必须“保持一致”。 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作 。 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作。“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作”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必须把握“要求”。“ 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者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文。

1、写议论文:

(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

(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

(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

(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

2、写记叙文:

(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

(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

(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

(4)文章 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 中心 ),点题目( 中心 )。( 5 )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

下面我们从中考作文题中举出几例加以说明。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小伙子染上了很易传染的皮肤病,为了自家孩子的健康,很多家长都告诫各自的孩子不要再跟那小伙伴接触。

但有一个小男孩仍然跟以往一样,与患病的伙伴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耍。邻居们都感到奇怪。因为这个小男孩的父母都是医生,他从小受到卫生教育理应比别人多,他没有理由不知道那样做的危险啊!有好心的邻居提醒小男孩,小男孩回答说: “ 妈妈告诉我,健康的身体是不怕传染的! ”

果真,直到患病的伙伴痊愈了,这位小男孩也没被传染。他说: “ 如果我是健康的,我不怕传染,如果我是好人,我不怕别人教我学坏,因为好人是不会学坏的。 ”

要求:可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从材料中引发感想,谈谈你的看法;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材料简析:这则材料叙述了一个怎样对待得了很易传染的皮肤病的小伙伴的故事,重点是父母都是医生的小男孩始终与他在一起却未被传染,因为 “ 健康的身体是不怕传染的 ” 。这就揭示了材料的深刻内涵。什么是健康?除了身体的健康,当然还指思想的道德的等等。只有抓住了这一点,写出的作文才符合题目的要求。正像小男孩最后说的: “ 如果我是好人,我不怕别人教我学坏,因为好人是不会学坏的。 ”

近墨者必黑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句流行了很久的俗语。人们也常常视它为真理。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伙伴得了很容易传染的皮肤病,许多家长都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在一起,但是有一个父母都是医生的小男孩却一如既往地和小伙伴一起上下学,一起玩耍。有一位好心的邻居提醒他,他说:“如果我是健康的,我不怕别人传染;如果我是好人,我不怕别人教我学坏,因为好人是不会学坏的。”

果真,直到患病的小伙伴痊愈了,小男孩也没有被传染上。读完这个故事,我疑惑了:近墨者必黑吗?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事例:在解放前有一位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曾以一本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名为《南北极》,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他走进了上海的十里洋场后,受到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竟也歌颂起那些醉生梦死的生活来。这可是“近墨者黑”的绝好例子。但是,同样生活在上海的作家鲁迅先生,却始终保持着革命家的本色,以笔作刀枪,向那个他厌恶的黑暗社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近墨者到底黑不黑,这是要看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如何,能否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如果意志品质薄弱的话,我相信,他很快会被传染上“病毒”。在当今社会,有一些人禁不住诱惑,心灵的天平向着金钱和权力一边倾斜了,倒下了,最终成了罪人。真正的好人都是保持着坚强的意志、优良的品质和廉洁的作风,只为群众,不为个人。他们可真正被称为“中国的脊梁”。“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这种近墨者不黑的精神应该在我们这一代发扬光大。

点评:这是一篇较为成功的作文,看来这位同学掌握了一定的作文技巧,首先他选取了 “ 应具有怎样的意志品质 ” 这一角度,阐述健康的身体是不怕传染的道理,主题集中而明确。其次结构安排得也很清晰。第1段,开头引用俗语,但不急于论述而是接着引述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问题“ 近墨者必黑吗? ”“ 疑惑 ” 中其实包含着作者的鲜明态度。第2、3段采取正反对照的方法加以论证。最后又以俗语作结。语言也显得干净利落,恰当的引用增色不少。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蚂蚁的脚步总是那么执着而又匆忙,可只要用樟脑球在它前进的路上轻轻地画一道线,它会惊慌失措地立即掉头而去;赶到它前面再画一道线,它还是马上望风而逃,翻来覆去都是如此,等它跑累了,再画一个圈把它圈在里面,蚂蚁就转来转去没有头绪,将包围圈缩小,它在其中左突右扑几下后,发现无路可走,不得不鼓足勇气奋而突围。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面对许多障碍,刚开始我们眼前都是那么沉重而无奈,而等到我们鼓足勇气克服掉以后才发现它不过是蚂蚁面前的那道樟脑球防线而已;蚂蚁最终尚且敢于背水一战,可又有多少人在障碍面前一直抬不起头啊! 要求: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自拟题目。

材料简析:这则材料是用蚂蚁做的一个试验,然后联系社会生活而感发出一番议论,说明应鼓足勇气,敢于克服各种困难的道理。值得思考的是,试验本身提供了多个立意的角度,因为在反复“碰壁”之后,蚂蚁才“奋而突围”。这就为思维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勇敢的选择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与困难、挫折战斗的经历。只有在

障碍面前鼓足勇气克服,才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小短文:在一只匆匆赶路的蚂蚁面前用樟脑球画一道线,这个小小的生灵便会望风而逃;赶到它面前再用“樟脑”画一道线,它又会惊慌失措地立即离开。翻来覆去都是如此。到最后,等它跑累了,再画一个圈把它圈在里面,这小家伙就在圈里转来转去毫无头绪。然后逐渐将包围圈缩小,它便会在其中左突右扑,发现无路可走后,只有硬着头皮冲出去??

看到这里,我想蚂蚁终于冲出了樟脑球所画出的“防线”,可以继续前进了。这勇气固然可嘉,否则只有困死其中,但如果蚂蚁在遇到第一道樟脑防线时就能冲过去,此时想必早已走到了更远的前方了吧!

普希金曾经说过:“好像上帝没有创造出平坦的道路一样,上帝也没有赐予任何人平坦的人生。”朋友,你现在是否意识到,我们人的一生也是在和自己面前的“樟脑防线”在斗争吗?

在“樟脑防线”面前却步不前的人,一事无成。

在“樟脑防线”面前犹豫徘徊的人,可能在最后时刻鼓足勇气冲出去的人,固然能取得成功。但,我更赞扬那些在遇到第一道“樟脑防线”前就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的人,因为他们在面对有如“樟脑防线”一般的障碍、挫折时,不是想着如何逃避,而是勇于面对,大胆抛弃迷惑,恐惧,以无畏的精神去迎接这重重困难。

小小的蚂蚁在最后还敢于背水一战,而以“造物主”自居的我们既有一开始就勇于向前的人,也不乏有一开始就放弃的人。所以,朋友,在你遇到一道道“樟脑防线”时,是一开始向前呢,到最后再努力呢,还是到半路就放弃呢?答案,应该是明确的。

点评:这篇作文的作者能够认真阅读、审视材料,并从材料中分析出三种情况:遇到 “ 防线 ” 就冲过去;犹豫之后再冲过去;在 “ 防线 ” 面前选择放弃。这种辨证的认识问题,从客观实际出发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主题鲜明,立意较为深刻。文章引用名人名言,增强了说服力。语言简练、流畅。

篇二:材料作文典型题写作指导及例文

材料作文典型题写作指导及例文

一、【作文题目】

托尔斯泰在82岁高龄时说:人是以灵魂为生,而不是以肉体为生,如果人知道这一点并且不是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肉体上,而是寄托在灵魂上,那么,无论出现什么样的不幸、苦难和病痛,他的生活都不可能成为其他的样子,而只能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幸福。

请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结合你对当今时代的认识和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作文选评】:

21克的幸福

在西方,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人死后的重量会减少21克,而这21克,便是灵魂的重量。换句话说,人生的全部重量,只有21克。

生活中真正的幸福就在于心灵的幸福。曾为一首唐诗所描绘的意境所感动着:柳宗元笔下的蓑笠翁,在银白色的严冬时节,独坐一叶单薄的扁舟,而“独钓寒江雪“。不管有鱼无鱼,放弃了种种目的性,超然物外,完全为垂钓而垂钓,完全为心灵上的满足。

还有晋代名士王徽之。王徽之在雪夜乘小舟去访问朋友戴逵,到了门前不敲门就离开了。他因想念朋友,乘兴而至,到门前尽兴而返。王徽之和蓑笠翁都忠于自己的灵魂。他们心灵的指向决定了他们行为的表现。对理想的憧憬,对生活的希冀,没有使他们脱离个人的心灵,反而让他们在与众不同中活得很潇洒。

人生总会在物质上有很多补如意,但只要有些许心灵上的满足,便足够了。台湾散文名家林青玄有篇散文,他说朋友跟他要一幅字,挂在书房里。朋友说,要写简单的让自己每天看了就有用的一句话。他想了半天,就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那个朋友不懂,林青玄说,这个世界,永人们普遍信奉的一句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各与言者无二三”。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即使不称心的事太多,但至少还有一二如意事吧。要获取心灵的幸福,只这一二便足够。幸福的分量很轻,只有21克,只是灵魂的重量。

若把灵魂比作一栋房子,人在物质上的满足就是家具、摆设。人刚搬进去,都想要将家具摆设在里面。结果最后却发现,屋里堆满了东西,根本再也无处安置自己。被物质奴役之人找不到灵魂上的栖身之地,更无幸福可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唱刘欢说,自己之所以会踏实地守在大学教师的岗位上,不在乎与在舞台上一首歌所得收入的差距,就是因为他喜欢讲课,为快乐,不能用金钱衡量。21克的幸福分量虽轻,却几乎占有了人生幸福的全部。

人生的全部追求,只在于这21克的幸福,只在于灵魂山上的满足。幸福,只有21克。

【点评】文章立意深刻,紧扣“灵魂的满足才有真正的幸福”,文章反复出现表现主旨的句子,彰显文旨。选材新颖恰当,语言优美流畅,结构首尾呼应。

海棠花未眠

感动于川端康成那浅浅淡淡的幸福,感动于他的“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的温暖。对于这位忧郁的作家,人们多是感慨于他的哀伤与古典,而我觉得他是最容易感动和幸福的人,因为他有一颗清澈的灵魂。

一瓣花,一页草,一缕光,一纤尘,甚至是鸟儿翅膀划过天空的痕迹,都可以是他感动的源泉。无需理由,也不必解释,因为这些平凡的东西触动了他孤独的灵魂,这是不需要金钱,物质,以及那些华丽炫目的珠宝所给予的幸福,当然这些尘俗的东西也不能给予,他跟着灵魂的脚步一步一步前进着,走到了死亡的边缘,而死亡对于他来说,不是痛苦,不是绝望,是一种生不可代替的幸福!

还有海子,一位天真善良的孩子,一张没有被涂污的白纸,他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不知道什么是欲望,什么是繁华,什么是人人都在拼命追求的。他不在乎周围的一切喧嚣,杂乱,和人们忙碌的脚步和隐藏的目光,他只在自己的世界里玩耍,看不到欲望与名利的争夺,看不到一幕幕繁华的上演与落幕,只看到幸福在向他微笑,朝他招手,只看到满天的飞花与温暖的木房,还有那明净的海。

人是一支会思考的芦苇,正是灵魂的力量使我们人类成为万物之灵,得以繁衍千年,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失却了灵魂的支撑,只会脆弱到经不起一阵物欲的微风,一点挫折的寒霜。 可为什么在谈到灵魂,谈到理想,谈到追求时,我们会汗颜?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被自己经营的一塌糊涂?或许身体常为生活、责任所困,但,是谁剪掉了我们灵魂的翅膀,让我们蒙上了眼睛,塞上了耳朵,捂住了嘴巴,捆住了手脚,宛如木头人,机械的生活?

或许我们习惯了车水马龙,习惯了人潮汹涌的街头,习惯了在黄昏注视来来往往惆怅的身影,习惯了被埋在可怕的金币堆中的,即使有感动的泪水,也会马上被沸腾的欲望烘干,习惯了在灯红酒绿中,在歌舞生平里平息了自己的斗志,丢掉了自己的灵魂。

所以在周围一片喧嚣的时候,静下心来吧,扣问一下自己的内心,在浑浑噩噩的灵魂深处,是否还有一朵海棠花在静静的开放,散发着幸福的芬芳,净化着我们日益被忽略淡忘的心灵。或许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微笑,让我们即使在黑暗中仍可清晰听到的花儿轻轻绽放的声音!

【点评】读了这篇文章,萦绕于脑海的是苏轼的名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我们没有抛却灵魂,却也与“为灵魂而生”渐行渐远。语言细腻优美,在娓娓道来中与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也许就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吧!

灵魂支起人生蓝天

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以灵魂为生的。”所谓灵魂是指人内心的无形的力量,它犹如春风吹走寒冷,犹如荫凉赶走炎热,犹如黄金带来丰收的希望,犹如阳光温暖心灵。灵魂更如擎天柱一样支起人生蓝天。

病魔袭来,灵魂的支持让他们战胜病魔。

还记得张海迪用镜子反光看书时那渴求知识的眼神么?她虽身处瘫痪,却以灵魂为支撑走在生命赛场的前列。还记得“千手观音”的那优美的舞姿么?邰丽华虽无声,却唱响了壮丽的生命进行曲。还记得李丽的爱心网站么?虽身体永远被轮椅束缚,灵魂的支撑却让她可以游于奉献世界的东西。他们没有健康,却在人生的竞赛中屡屡夺冠,为何?是他们坚强的灵魂将阴霾驱散,用灵魂的力量挖掘生命的潜力,战胜病魔,创造辉煌。

他们用行动证明:灵魂的力量是无穷的,惟有灵魂在,哪怕病魔?

赛场竞技,灵魂的支撑让他们勇创佳绩。

打开奥运史册,我感受到了杜丽夺金时泪水的颤抖,经过四天的挣扎,灵魂的支撑让她战胜了自我;我看到郭晶晶那坚定的眼神,信念支撑着她夺取金牌;我看到女排的终不言弃,这种不言弃的强大的力量支撑着她们一路打拼至领奖台;我看到伊辛芭耶娃的奋力一跳,拼搏的力量让她再次打破记录-------竞争虽残酷,但灵魂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唤醒人对胜利的渴望。打开潜力,挑战极限,告诉人们更高、更强、更快。

强大的灵魂力量在北京让她们充分挖掘潜力,挑战极限。

生活艰难,灵魂的支撑让他挑战命运。

洪战辉年仅11,母亲离家出走后,他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担。父亲精神不正常需人照顾,妹妹尚

材料作文写法

未懂事需看护,田里的农活也需要人干,对知识又有着渴望,他的坚强的灵魂支撑着他挑战命运,挑起生活重担。他学会了用各种方式赚钱,与厄运抗争,书写了奋斗的传奇。 洪战辉在困难的生活面前,用灵魂做支撑,挑战命运。

灵魂是生命中的雨伞,总有风雨,我们依然前行,灵魂是晴空,让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需耐心等待,灵魂是彼岸的灯塔,让目标不再迷茫。

在生活中,让灵魂支撑着我们,用不言弃,奋力拼搏,创造辉煌。

始终坚信:灵魂支起人生蓝天。

【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从“在病魔袭来时”、“赛场竞技时”、“生活艰难时”三个方面来论证,对“灵魂支起人生蓝天”这一中心论点作了充分的论证。文章符合文体要求,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人以灵魂为生

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以灵魂为生,而不是以肉体为生的。”说明了灵魂精神的追求对一个人的重要。一个人的高贵是灵魂的高贵,一个人的真善美是灵魂的真善美。所以人要有真正的灵魂。

真正的灵魂是一种奉献精神。灵魂是无形的,它需要精神来寄托。受全球敬仰的德兰修女,她个子瘦小,其貌不扬。但她有着一颗美丽的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她不知多少次在肮脏、污秽的街道拥抱那些患有皮肤病、传染病甚至满身脓疮的垂死病人,把他们接回家,照顾他们,安葬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别人的关爱。

我们可以说:德兰修女的精神是崇高的,德兰修女的灵魂是高贵的。正是因为她的奉献精神他的灵魂得以升华,以灵魂为生的人也会以选择奉献为幸福。

真正的灵魂是一种追求精神。灵魂是有价值的,他不体现在他所处的位置而是体现在所追求的方向。难以忘记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邰丽华,一个聋哑人克服了常人难以面对的困难,始终执着着自己的追求------给观众呈现一个完美的观音。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邰丽华在人们心中俨然已是慈爱的象征,是对追求的不泯使得她的灵魂得以崇高。以灵魂为生的人面对困难会选择追求为幸福。

真正的灵魂是一种坚守精神。坚守自我亦是坚守内心,在祖国漫长的国境线上,在海疆无数的海岛上,为了祖国的安宁,驻守在那里的士兵,他们白天面对茫茫荒漠,渺渺大海,夜晚枯对漫漫星空,寂寂营房。再恶劣的环境再寂寞的心他们都坚持下来了。难道他们只是坚守自己的岗位那么简单吗?不,他们坚守的不仅仅是岗位,更是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中国人应有的责任。他们的灵魂是圣洁的。

边防战士用自己的行动坚守岗位职责,昭示着对国家的承诺,他们及其灵魂早已在人们心中神圣无比。

德兰修女,邰丽华,边防战士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但是他们又都不平凡,因为他们有着高贵的灵魂。相比之下,生活中有些人汲汲于金钱财富,有些人苦苦经营于权势声望,他们以为

这就是幸福,但是没有灵魂的人生又何来幸福而言呢?只有来自灵魂深处的内心丰富充实了,人活着才有意义。

人活着,要有灵魂,要有高贵的灵魂。诚然,只有以灵魂为生,才能获得牢不可破的幸福。

【点评】这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文章从“真正的灵魂是一种奉献精神”“ 真正的灵魂是一种追求精神”“真正的灵魂是一种坚守精神”三个层面展开,对“人应当以灵魂为生”这一中心论点作了有力的论证,表述了作者对以灵魂为生的深入理解。列举了德兰修女,邰丽华,边防战士的事例,显示出丰厚的阅读积累。结尾联系现实,呼唤人们要有高贵的灵魂,末段回扣中心论点。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二、题目放送:

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和家人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他都抓了很坏的牌,于是就变得很不高兴,老是抱怨。他母亲正色对他说:“你要玩,就必须用好你手中的牌,不管那些牌怎样。”他一愣,听见母亲又说:“人生也是如此,无论命运给你发的是什么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全力,去求得最理想的结果。”

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句话,从未再对生活有过任何抱怨。他总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一步一步地成为中校、盟军统帅,最终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人手上拥有各种各样、好坏不一的“牌”(比如:天赋、家庭、环境??),这些条件都各有差别,如果把人生比作打牌的话,那么,面对生命的每个阶段,每一天,我们是否也应该去“打好自己手中的牌”呢?

这则材料给了你哪些思考和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1、思路导航:

思辨性的作文题目在高考中历来是重头戏,比如“不要轻易说不”“举手投足之间”“春来草自青”等等,这些考题无不是要求我们深入思考人生、社会,从而考查我们的思辨能力和运用语言表个人见解的能力。我们要在平时的写作中多磨砺这种辩证思维能力以及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能力。

题目给出的这则材料属于哲理小品文,本身蕴含深刻的哲理。“打好自己手中的牌”是文眼,审题宜于由此切入。这里要用到化虚为实的审题方法:“牌”只是喻体,比喻人生的客观条件,每个人所具有的客观条件是不同的,其或好或劣,我们无法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打牌”的态度、方法,积极地睿智地去挑战人生。这就将虚空的“牌”,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人生思考了。

篇三:材料作文写法

浅谈材料作文的写法

材料作文也叫题意或后话题作文,作文只提供材料,但不提供话题,要求学生阅读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的作文。实质就是在提供一定的材料基础上,提出一定的要求让学生写作文。它与单纯的命题作文不同之处在于阅读与写作同步进行,具有多形式、多文体、多角度的特点,具有综合考察学生能力的功效。

材料作文取材广泛,名人轶事,诗词歌赋,文字图画,日常生活皆可入题。从题材上看,常是记叙文或议论文,也有说明文和散文,但夹叙夹议者居多。这类作文,有的既给了材料,又有题目;有的反提供了材料,题目要求自拟。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把材料作文的写法归纳为“阅读——巧引——深议——总结”四个环节。

一、阅读: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立意和素材选择的依据,写材料作文,必须针对材料特点,采取有效地写作策略。一则材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几个相似甚至相反的观点。不少学生在观点提炼的方向上把握不好,提取的观点不鲜明,没有个性,甚至牵强附会,游离于材料之外。那么阅读就是读懂作文的提高和要求,读懂提供的材料,把握材料的实质。要细细的、全面的了解材料,要一字一句的读,做到心中有底。这一环节主要是弄清作文的要求和题意,确定作文的题材,体裁和写作方法。重在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

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抓住这些词句往往事半功倍。具体就是要抓住材料中的点(材料离得人和物),线(贯穿材料的线索),面(材料中的事)运用逆向、顺向、纵向、横向四种思维方式正确立意。

二、巧引:巧引就是引用材料,可概括的引用,也可抓住能代表材料整体意义的精辟处引用,还可以引用古诗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可边引述边议论,又可先引述后议论。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可把材料放在文首,简单引用,得出观点,也可以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如写记叙文,除从日常生活中选材外,还可以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出新。总之,文中要处处照应材料,切忌不合实际的瞎侃乱编。

三、深议:深议就是剖析材料,理解并掌握材料本身所蕴含的基本观点,站在时代的高度去揭示生活的内涵,确定最切题的新颖而深刻的立意,然后选择最佳角度,抓住要害内容发开去,合情合理的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和联想并根据要求或减或增,或祥或略,或扩或续,或引申或开掘。从而弥补引出论点时因过于概括而造成的内容上的突兀、断层等不足。这一环节要近扣作文要求和材料精神。此时可以展开适当的联想和辨析,即“联”和“辨”。“联”是联想

议论。“引”“议”之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实际,议论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如将内、外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联系起来如个人和集体、现实和理想、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等,能够从生活中找到其具象,如果抛开内(外)单独地谈,文章将大打折扣。要将具体事物进行再抽象,在抽象的过程中,要对事物进行认知和评价,将全文的主旨进行升华,无论你写的是哪种文体,都要挖掘到一定的深度,才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辨”是辨析辨证,是行文思路严密的补笔。通常这一部分不是行文的重点,文字不宜多。可以用“当然”、“固然”等类词语来引起行文。字数也不应该超过50字。有了这一部分,思维就显得严密,观点也显得恰到好处,分寸感强。若是看图作文,要分析画面,联系背景,抓住画面所蕴含的深意。若是读后感,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材料,提炼出论点,并以此为出发点,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的现象或问题,由表及里的展开论证。同时,一定要注意题材的要求和特点,切忌写成不伦不类的文章。另外,要注意不能对材料分析不透,断章取义,只抓现象或枝节,造成内容浮浅,片面,更不能脱离所给材料,另立炉灶。

四、总结:总结就是归纳自己的看法,水到渠成地得出或推出一定的事理,即重申材料,深化论点。通常要近扣材料照应开头,如

开头提论点,结尾就提怎么办。开头提论题,结尾作出结论并简要说明怎么办,切记要精练。总之或提出论点,或表明态度,都要简明扼要总结全文,回扣中心。

总之,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让材料作文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推荐老师:任学超)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