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广东省湛江市2016-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8:24:25 高中作文
广东省湛江市2016-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作文高中作文

篇一: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不会遏止,因此,

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神?的概念。之所以出现?神?

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

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

一种慰藉,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抗的和

谐。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

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

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其成功已势在必然。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

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

为力——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他们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

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

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向自然宣战,同自然抗争,正如《老人与海》

中老渔夫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

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

峻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强烈

的征服欲。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

人主宰着,因此,中国人看重外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探索永远不

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

者,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

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

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

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

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度,不太合常理

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多缘于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理论,没有什么限制,虽有道

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西方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中

国人务虚,崇尚清谈,看重精神的作用,而很少考虑后果如何,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尊

重科学,崇尚理性;中国人崇拜迷信,强调感情。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西方出现了许多

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

今仍蒙受其害。

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积淀,也决定着民族文化发

展的趋向。在此,笔者并不是想刻意反映这种差异,而是想借此对外来文化进行借鉴和对民

族文化进行反思,以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民族文化在扬弃和吸收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1.与“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类童年的神话和今天的幻想都表现了“神”的力量,让人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

慰藉,更近乎客观地认识自身能力。

B.“神”的出现是因为在自然面前,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但又不屈服于自然,故寄希

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

C.西方凭借着主宰人类命运的“神”,中国凭借着被人主宰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的“神”,

他们都取得了与自然对抗的和谐。

D.《愚公移山》的愚公、“精卫填海”的精卫和《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他们在不断同自

然的抗争中最终都凭借“神”取胜。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A.人类力量渺小,但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从不会被遏止,因而“神”的概念就不会被遗忘。

B.中国神话故事里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成功取决人的意愿,归根结底是人主宰的结果。

C.中国产生一大批空想家是因为中国人崇拜神力,看重外物和精神的作用,却不相信自己。

D.中国人看重神力,西方人探求神力,但都是通过自我努力驾驭自然。

3.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国与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有哪些?(3

分)

答: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4—7题。(19分)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

①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

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

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

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

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

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

②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

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

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

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

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

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给??写文章 B.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

C. 发太仓米振之振:通“赈”,救济D. 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

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

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

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

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5分)

(2)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水龙吟·春恨 陈亮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

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

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消魂又

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注:①陈亮(1143-1194)浙江永康人,南宋义士,哲学家、词人。其人才气超逸,好谈

古今用兵,关心国家大事,正逢南宋偏安初期,则竟其一生呼吁北伐,终不得重用,在意料

之外高中状元之时却命陨黄泉。②闹花:形容百花盛开。③迟日:春日昼长,故曰?迟日?。

④斗草:古代一种游戏。⑤罗绶:罗带。

8. 清季词论家刘熙载评本词:“言近旨远,直有宗留守(宗泽)大呼渡河之意。”请结合

全词分析。(5分) ④⑤②③①

9. 阅读全词,分析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语句是 ,。

(2)《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句是

, 。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横田少佐

希尔尼(新加坡)

②我站在海山街口,东张西望。这一带的景物,对我来说,熟悉又陌生。对于蹲在五脚

基、忙着拍照的横田先生来说,这一切,陌生又熟悉。四十年前,我的祖父,蹲在这里,等待过关,过后,当他登上夜行军车,就不再回来了。横田先生的祖父那一伙人呢?当年这一群无辜命运的主宰者!今天我们前来拍摄的,是要印证历史的冷漠??没有什么好拍的!?我拉了横田一把。

?到别处走走吧,要不然三两天内走不遍你的目标呢!?我把一袋摄影器材背起,然后朝向广合源街、豆腐街一带走去。一路上我甚少开口,他也乐得自然摄取景物。作为对待一位海外社友的态度来说,我是有点冷待了远方的朋友。不过,当社长告诉我,他的祖父当年

③曾经是?昭南市政会?的一员时,我对横田先生的到访,心灵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抗拒感。

?横田先生,你应该随你的祖父一同前来才对,他可以告诉你更多的过往。不是吗,不久前就有一批前朝遗老来这儿威耀一番。?

?哦,不,家祖以前只在这儿居留一段非常短的时期,后来因病回国。——何况,近年来他不良于行……?

?不然,他会再度南下'进出'一番?……?我有点冲动地打断了他的说话:?历史是一切过往的见证,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评价。?

?是的,祖父说过,他们当年被派担任保护八十万市民日常生活的职责是有待评估的。? 我的天!我不再开口。脑子是有点儿混乱。大屠杀、良民证、共荣圈、宪兵队、慰劳所、奉献金等等似曾相识的名词,在我脑海里翻滚着。在那漫长的日子里,一切少不了血与泪。在湛蓝、宽朗的天空下,紧张的空气,向路人飞扑,仿佛要说服人们,一切过往不曾发生过。站在横田先生的旁边,一切很难忘怀。譬如说我们在南京街吃午餐时,我想起了南京。譬如说在伊丽莎白道,我们蹲在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前拍鱼尾狮的英姿时那一股无名的感触。黄昏时分,我们站在市政厅,不,政府大厦前拍纪念照。

?到十合百货公司去吧!刚开张不久的。?

我说。听说正式营业那一天,有二十万人涌了进去抢购。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我们越过马路,朝莱佛士城走过去。

?慢着。?

横田又拿起照相机,朝向那探天的浮雕对焦距。夕阳、浮雕、车浪、晚霞,一幅日落而息的安详图景。我们走过围栏,偌大的纪念碑,鲜有游人。碑的四周,池草萋萋;远处,车声隆隆。我想起广岛原爆,片片残瓦,层层钟声,串串纸鹤,和平雕像,小女孩的心声,慰灵碑,一切的一切……?这是什么??

?哦,长生殿。?

我有意无意地说着:?那年你们的祖父留下的一点纪念。?

?你是说他们出钱建的??横田认真地说。

?不,是他们提供机会罢了!?我趋前,拍拍灰坛,说道:?我的祖父、八叔一家,都葬在这儿!? ?干什么??

?他们都在当年‘皇军进出’时无辜被杀的!?

?无辜??横田用惊慌的眼神望着我。

?这石碑,是对当年许许多多蒙难同胞的一种纪念与追悼。?

?多少??我出示了手掌。

?五十??我摇头。

?五百??摇头。横田走到我跟前,一脸狐疑:?你没有开玩笑吧?难道是五千??我没有回应,我不想让他知道正确的数目,他还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让历史去告诉他吧!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良久,横田的脸色依旧十分难看。

?祖父不可能欺骗我啊!他说当年是来这儿保护市民的!?

?我的祖父也不可能欺骗我,他确确实实躺在里头。?

暮色已沉,我看不清横田先生的脸色,好一阵子,他回身把摄影器材收好,说道:?我不去逛百货公司了,让我回去旅店,我需要休息及冷静想想。——你能过来一趟吗?我们谈谈。?

我点头。

?这也好,我先送你回去。?

我望一望腕表。

?差一点给忘了,我那两个小侄正等着用车,听说——听说晚上有个西城秀树的演唱会……?

注:①少佐:二战日军军衔,横田少佐是横田先生的祖父。②海山街是新加坡大屠杀的集中出发地。③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全岛沦陷,两天后日本占领军总司令宣布新加坡更名为?昭南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新加坡的故事,并暗含着一段同样发生在新加坡的历史,语言蕴藉,表现手法多样,情节步步深入,主题发人深省,读来耐人寻味。

B. 文章开头写对海山街口一带的景物,“我”是“熟悉又陌生”,横田先生是“陌生又熟悉”,这两种说法富有深意,值得回味。

C. 小说以人名为标题,既有突出小说人物的意思,又有以“少佐”这一军官名凸显小说主题的意思,因为到访的横田先生曾经在这里犯下侵略罪行。

D. 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横田先生来到新加坡到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长生殿等地拍摄,表现了他赎罪者的心理。

E. “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表明“我”对日本百货公司在新加坡受欢迎的极度无奈和痛恨。

(2)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篇二:广东省湛江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湛江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中语文(必修③、④)试卷

注意:1. 全卷共10页(含答题卷4页),五大题17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入7至10页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否

则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凡动物都有自己的发声方式,不管声高声低,悦耳恶耳,都有一种?此间不可无我声?

的自然态。

人是自然之物,只不过后来社会化了,有思想,善筹划,也就比自然界鸟兽有了更丰富

的表现才能。书法是个人情怀的表现方式之一,即便不倦于以古为范,结果还是要脱胎换骨,

离古出新。创作是个性的突出表现,每一个人都在创作中罄露了个人的情怀、脾性、技法。

如果评说一个人的书法创作类似颜真卿、柳公权,作者未必会满意。在许多人看来,个性的

体现才是有价值的,由此,追求与众不同的面目成了迫切,希望自己早日有个人风格,发出

与众不同的声响。

鸣声和鸣声是有高下之分的。如蝉鸣,千年如一地单调嘶哑且无进化,这样的鸣声只能

称为低下者。而黄鹂之鸣则婉转嘹亮,有人还专门写了对黄鹂鸣声的赞美文字,甚至,黄鹂

就成了好嗓音的象征。可见各鸣各的,还是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的。有了自己的特点,未必

就是好声音。书法史上优秀作品就是那么多,无数人学二王、颜柳,没有谁可以超越。于是

面目有所相似,也是必然。每个人都会花很大心思,考量如何与他人异,独立而起。最常见

的就是走极端,写常人之不敢写,变常人不敢变之形,使自己的创作与常规审美拉开距离。

这种常见的方法很邪乎。从过程上来讲,很短时间内达到的所谓个性,是违背生长规律的。

大凡不自然的生长,就如一棵树长歪了,会让人觉得奇怪,也由奇怪引起了人的注意。就如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中的病梅被人为、残害而成了病梅、怪梅,就是 ?以求重价?,为利

所趋而致。有病梅,就有病书。病态的创作心理、病态的审美心理使然。病态不芟除,病书

不已。

声之有别,然而都需要尚雅、崇高、求美。这是任何追求个性者不可脱离的主旨。书法

艺术,天下之公器,安敢私焉?也就有其主旨、境界、格调、法则在内,越是守此正途,也

就离书法本质愈近。米南宫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研习前人之作可至乱真。如果这种行为出于

今日,理当视为?书奴?,认为死守不知变。然而正是这样一种实在的功夫追求,使一个人

深刻地汲取了前人之精华,以至有后面的衔华佩实,自成一家。退一步说,即使一个人最终

发不了自己的声音,而是二王、颜柳面目,也是会让人庆幸的。明人徐师曾说过:?行歧路

者不至。?因为行歧路者离了正常,越走越逼仄,以至于无路可走。无从通向大道,也就离

审美要求越来越远,甚至无美可言。清人叶燮也谈到心声与人的关系:?功名之士,决不能

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叶燮认为作品要有?日月之光?,

因为作品是用来欣赏的、鉴定的,因此,?欺人欺世之语,能欺一人一时,决不能欺天下后

世?。

(摘自2014年9月19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所说的“声”,既指各种各样的声音,也指个人情怀、脾性、技法和个人风格。

B.人的声音比自然界鸟兽的声音更悦耳动听,在于人有思想善筹划,且比鸟兽更进化。

C.声有高下之分,蝉鸣单调嘶哑,听之恶耳,而黄鹂之声婉转嘹亮,是好声音的象征。

D.声要有自己的特点,但有特点未必就是好声音,如蝉鸣虽特点鲜明,但仍不算好声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艺术需要体现作者的个性,被认为类似于名家,是对其创作缺乏个人风格的批评,作者

不会满意。

B.艺术需要创新,米南宫学习前人,充分汲取前人的精华,已达到可乱真的地步,最终自成一家。

C.艺术需要心静,以艺术来谋求功名利禄的轻浮之子,不可能发出泉石淡泊之音和敦庞大雅之响。

D.艺术要追求堂正,要有“日月之光”,欺世盗名者,或许能获一时之利,决不能欺天下后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是个人情怀的表现方式之一,学习者如果能够做到以古为范,最终就会脱胎换骨,离古出新。

B.书法史上的优秀作品并不很多,大家都学二王还有颜柳或者欧苏等,导致有很多人的作品面目相似。

C.每个人都会花心思去形成自己的风格,最常见最容易成功的方式是走极端,拉开与大众的审美距离。

D.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主旨、境界、格调、法则在内,越是能够坚守这些正途,就越加接近书法本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

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

①论者归咎濮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

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

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路金明砦主将张舆战没,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

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

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以死。

(节选自《宋史·李清臣传》)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B.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C.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D.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会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

C.“出知大名府而卒”中的“出”指“封建王朝官吏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入” 则有“进入朝廷为官”之意。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还在早年就凭借诗词文章得到神宗赏识。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识民生疾苦。为官后,他直言善于消除灾异者必能首先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公平正直地为他说话。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5分)

(2)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必修4《过秦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5分)

9.结合诗歌内容,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的三层含义。(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

(2)韩愈《师说》中说:“ , 。”这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词句是:“ , 。”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太阳·老人·少女

【苏联】瓦西里·舒克申

白天像是烧着明晃晃的大火。草都干枯了,踩上去沙沙作响。

到傍晚才有了凉意。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卡图尼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

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

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

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

?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

?您很美,老爷爷。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

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

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

?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

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

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

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

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

面望着太阳,一面说:

?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

个。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

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

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

?我浑身酸疼。?

?你明天来吗,老爷爷??

?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

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

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

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

刨松木板。

?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

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

?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

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

?是瞎子。?

?瞎了很久吗??

?十年了。怎么??

?没什么……?

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太阳·老人·少女”作为文章的题目,简练醒目,富有象征意义,耐人寻味。

B. 文末少女听说老人逝世的消息后悲痛地哭泣,她十分痛惜没有能够把老人的肖像画完。

C.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寥寥数语,生动形象地凸显了生命的沧桑与辛劳。

D.文中插叙老人的家庭生活境况,突出经历了战争之后,饱受创伤的人民逐渐过上了较好的生活。

E. 本文语言绮丽,平中见奇。看似平淡的描写,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

(2)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结尾才交代老人是个盲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请简要赏析。(6分)

(4)请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①现在,杂志报刊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杂志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胡乱编造一些的消息,这些消息与真相往往相去甚远。

②调查数据表明,我们在服装产业中的发展具有潜力。长远看来,服装产业发展与战略

扩展,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的过程。

③省就业中心将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再不会出现务工人员、站在桥头的情况。

A.骇人听闻循序渐进 风尘仆仆

B.骇人听闻按部就班 风餐露宿

C.耸人听闻循序渐进 风餐露宿

D.耸人听闻按部就班 风尘仆仆

13.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3分)

A.台风“海鸥”不日将登陆我省,省防汛总局召开紧急会议,积极部署对该台风的研究

分析、预先判断和灾害防御等问题。

B.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通过交流互鉴和创

造性发展,使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C.岭南名园余荫山房是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著称,为纪念

先祖的福荫,取“余荫”二字为园名。

D.有关负责人指出,公车过多不仅影响环保、浪费能源,而且容易衍生腐败,损伤政府

篇三: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不会遏止,因此,

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神?的概念。之所以出现?神?

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

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

一种慰藉,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抗的和

谐。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

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

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其成功已势在必然。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

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

为力——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他们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

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

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向自然宣战,同自然抗争,正如《老人与海》

中老渔夫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

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

峻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强烈

的征服欲。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

人主宰着,因此,中国人看重外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探索永远不

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

者,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

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

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

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

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度,不太合常理

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多缘于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理论,没有什么限制,虽有道

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西方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中

国人务虚,崇尚清谈,看重精神的作用,而很少考虑后果如何,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尊

重科学,崇尚理性;中国人崇拜迷信,强调感情。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西方出现了许多

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

今仍蒙受其害。

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积淀,也决定着民族文化发

展的趋向。在此,笔者并不是想刻意反映这种差异,而是想借此对外来文化进行借鉴和对民

族文化进行反思,以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民族文化在扬弃和吸收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1.与“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类童年的神话和今天的幻想都表现了“神”的力量,让人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

慰藉,更近乎客观地认识自身能力。

B.“神”的出现是因为在自然面前,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但又不屈服于自然,故寄希

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

C.西方凭借着主宰人类命运的“神”,中国凭借着被人主宰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的“神”,

他们都取得了与自然对抗的和谐。

D.《愚公移山》的愚公、“精卫填海”的精卫和《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他们在不断同自

然的抗争中最终都凭借“神”取胜。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A.人类力量渺小,但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从不会被遏止,因而“神”的概念就不会被遗忘。

B.中国神话故事里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成功取决人的意愿,归根结底是人主宰的结果。

C.中国产生一大批空想家是因为中国人崇拜神力,看重外物和精神的作用,却不相信自己。

D.中国人看重神力,西方人探求神力,但都是通过自我努力驾驭自然。

3.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国与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有哪些?(3

分)

答: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4—7题。(19分)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

①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

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

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

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

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

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

②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

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

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

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

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

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给??写文章 B.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

C. 发太仓米振之振:通“赈”,救济D. 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

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

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

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

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5分)

(2)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水龙吟·春恨 陈亮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

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

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消魂又

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注:①陈亮(1143-1194)浙江永康人,南宋义士,哲学家、词人。其人才气超逸,好谈

古今用兵,关心国家大事,正逢南宋偏安初期,则竟其一生呼吁北伐,终不得重用,在意料

之外高中状元之时却命陨黄泉。②闹花:形容百花盛开。③迟日:春日昼长,故曰?迟日?。

④斗草:古代一种游戏。⑤罗绶:罗带。

8. 清季词论家刘熙载评本词:“言近旨远,直有宗留守(宗泽)大呼渡河之意。”请结合

全词分析。(5分) ④⑤②③①

9. 阅读全词,分析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语句是 ,。

(2)《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句是

, 。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横田少佐

希尔尼(新加坡)

②我站在海山街口,东张西望。这一带的景物,对我来说,熟悉又陌生。对于蹲在五脚

基、忙着拍照的横田先生来说,这一切,陌生又熟悉。四十年前,我的祖父,蹲在这里,等待过关,过后,当他登上夜行军车,就不再回来了。横田先生的祖父那一伙人呢?当年这一群无辜命运的主宰者!今天我们前来拍摄的,是要印证历史的冷漠??没有什么好拍的!?我拉了横田一把。

?到别处走走吧,要不然三两天内走不遍你的目标呢!?我把一袋摄影器材背起,然后朝向广合源街、豆腐街一带走去。一路上我甚少开口,他也乐得自然摄取景物。作为对待一位海外社友的态度来说,我是有点冷待了远方的朋友。不过,当社长告诉我,他的祖父当年

③曾经是?昭南市政会?的一员时,我对横田先生的到访,心灵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抗拒感。

?横田先生,你应该随你的祖父一同前来才对,他可以告诉你更多的过往。不是吗,不久前就有一批前朝遗老来这儿威耀一番。?

?哦,不,家祖以前只在这儿居留一段非常短的时期,后来因病回国。——何况,近年来他不良于行……?

?不然,他会再度南下'进出'一番?……?我有点冲动地打断了他的说话:?历史是一切过往的见证,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评价。?

?是的,祖父说过,他们当年被派担任保护八十万市民日常生活的职责是有待评估的。? 我的天!我不再开口。脑子是有点儿混乱。大屠杀、良民证、共荣圈、宪兵队、慰劳所、奉献金等等似曾相识的名词,在我脑海里翻滚着。在那漫长的日子里,一切少不了血与泪。在湛蓝、宽朗的天空下,紧张的空气,向路人飞扑,仿佛要说服人们,一切过往不曾发生过。站在横田先生的旁边,一切很难忘怀。譬如说我们在南京街吃午餐时,我想起了南京。譬如说在伊丽莎白道,我们蹲在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前拍鱼尾狮的英姿时那一股无名的感触。黄昏时分,我们站在市政厅,不,政府大厦前拍纪念照。

?到十合百货公司去吧!刚开张不久的。?

我说。听说正式营业那一天,有二十万人涌了进去抢购。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我们越过马路,朝莱佛士城走过去。

?慢着。?

横田又拿起照相机,朝向那探天的浮雕对焦距。夕阳、浮雕、车浪、晚霞,一幅日落而息的安详图景。我们走过围栏,偌大的纪念碑,鲜有游人。碑的四周,池草萋萋;远处,车声隆隆。我想起广岛原爆,片片残瓦,层层钟声,串串纸鹤,和平雕像,小女孩的心声,慰灵碑,一切的一切……?这是什么??

?哦,长生殿。?

我有意无意地说着:?那年你们的祖父留下的一点纪念。?

?你是说他们出钱建的??横田认真地说。

?不,是他们提供机会罢了!?我趋前,拍拍灰坛,说道:?我的祖父、八叔一家,都葬在这儿!? ?干什么??

?他们都在当年‘皇军进出’时无辜被杀的!?

?无辜??横田用惊慌的眼神望着我。

?这石碑,是对当年许许多多蒙难同胞的一种纪念与追悼。?

?多少??我出示了手掌。

?五十??我摇头。

?五百??摇头。横田走到我跟前,一脸狐疑:?你没有开玩笑吧?难道是五千??我没有回应,我不想让他知道正确的数目,他还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让历史去告诉他吧!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良久,横田的脸色依旧十分难看。

?祖父不可能欺骗我啊!他说当年是来这儿保护市民的!?

?我的祖父也不可能欺骗我,他确确实实躺在里头。?

暮色已沉,我看不清横田先生的脸色,好一阵子,他回身把摄影器材收好,说道:?我不去逛百货公司了,让我回去旅店,我需要休息及冷静想想。——你能过来一趟吗?我们谈谈。?

我点头。

?这也好,我先送你回去。?

我望一望腕表。

?差一点给忘了,我那两个小侄正等着用车,听说——听说晚上有个西城秀树的演唱会……?

注:①少佐:二战日军军衔,横田少佐是横田先生的祖父。②海山街是新加坡大屠杀的集中出发地。③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全岛沦陷,两天后日本占领军总司令宣布新加坡更名为?昭南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新加坡的故事,并暗含着一段同样发生在新加坡的历史,语言蕴藉,表现手法多样,情节步步深入,主题发人深省,读来耐人寻味。

B. 文章开头写对海山街口一带的景物,“我”是“熟悉又陌生”,横田先生是“陌生又熟悉”,这两种说法富有深意,值得回味。

C. 小说以人名为标题,既有突出小说人物的意思,又有以“少佐”这一军官名凸显小说主题的意思,因为到访的横田先生曾经在这里犯下侵略罪行。

D. 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横田先生来到新加坡到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长生殿等地拍摄,表现了他赎罪者的心理。

E. “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表明“我”对日本百货公司在新加坡受欢迎的极度无奈和痛恨。

(2)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