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安化名片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6:47:07 体裁作文
安化名片诗歌体裁作文

篇一:九龙池 诗歌

九龙池

2015-04-09 15:23:15 来源:南金乡政府 作者:龚良文 编辑:何永忠

记不起地球裂变时你诞生的哭啼,

说不清悠长岁月里你传奇的故事。

在历史漫长的沉淀中,

你早已演变成永恒的主题。

无从考证将军岩是不是吴三桂的化身,

无法考究江西坑是不是阵亡者的墓地。

任凭传播者的舌尖流传再多的神秘,

离天最近的你总是主宰着湘中这片土地。

滑石真的滑倒过战马的铁蹄吗,

卸甲真的是战将休息的港湾吗。

唯有将军亭不变的坚守,

不知不觉带给后人无数回味。

攀登能够激化征服欲望,

漂流可以挥洒炎夏激情。

多少膜拜者踏歌而来,

将你美丽的身影刻进终身记忆。

樱桃花烂漫了整个多情的季节,

山泉水滋润了几多干枯的心田。

在远离都市的喧嚣中,

你用一片宁静抚慰着现代人的焦虑。

映山红妆点着无限春色,

冰渍岩续写着无边孤寂。

风雨带不走泛黄的记忆时,

岁月成为传承生命的嫁衣。

古民居的苍凉折射出世人的智慧,

石头溪的离奇诉说着流水的伤悲。

在你沉醉千年的画卷里,

一位位朝拜者仅仅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

南岳庙古庵延续人间烟火,

金鸡坑峡谷构建天堂胜境。

虔诚的心灵千年不古,

不古的是你流传千年的神秘。

松涛的声音穿不透岁月长廊,

船工的号子赶不过风雨夜窗。

读不懂你孤独寂寥的心事,

八方游子才会如此倾心读你。

听风隐隐约约如歌似泣,

听雨淅淅沥沥涨满秋池。

即便将风雨灌入柔肠,

也会在风雨之中苦恋着你。

已然,你只是一座山(其实你不是山)。

已然,你只是一个人(其实你不是人)。

已然,你只是一幅画(其实你不是画)。

已然,你只是一首诗(其实你不是诗)。

后记:湖南安化县南金乡境内的九龙池高峰,海拔1622米,山上绿树成荫,瀑布飞流,还有美不可收的美丽景点和数不胜数的神奇传说,给巍峨壮丽的湘中第一峰——九龙池,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深受省内外游人的亲睐。

篇二:诗歌讲解

诗歌鉴赏专题

【基础巩固】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⑶题。

江淹,字文通,南朝著名的文学家。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典故有两个:?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据说,?梦笔生花?的故事发生在他年轻时被权贵贬黜到浦城之际,?江郎才尽?的故事发生在他中年官运亨通之时。所以,有人认为江淹是?穷则逞文,达则辍笔?。

江淹年轻时就有倚马可待的文才。相传,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见一蚕妇,当时有一位颇负胜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字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顿时灵感触发,对曰?鸿是江边鸟?,将?鸿?字拆为?江?和?鸟?,与将?蚕?拆为?天?和?虫?有异曲同工之妙,众人为之叹服。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辍笔(chuò)倚(yǐ)马可待 即兴(xīng)

B.辍笔(zhuì)倚(yī)马可待 即兴(xìng)

C.辍笔(chuò)倚(yǐ)马可待 即兴(xìng)

D.辍笔(zhuì)倚(yī)马可待 即兴(xīng)

(2)文中画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颇负胜名 B. 别出心裁 C. 异曲同工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古人的?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成年后才加取的。在古代的人际交往中,?字?一般用于谦称。

B.成语典故有很多比喻引申意义被广泛引用,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C.鸿雁是一种?春天北返,秋日南回?的候鸟,它作为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经常

被用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愁。

D.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拆字联?运用汉字的这种特点,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独特又妙趣横生的一面。

2.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国各地美食文化的特点,介绍了各种美食的制作过程,让观众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丰富多样。

B.中小学可以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民族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参与活动中振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C.民间工艺品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韵味,它们开始走出乡村、走进了城市,甚至走向了世界,成为代表民族文化的名片。

D.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环境保护部正在修

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依次填入文字横线处的成语或俗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我们经常在生活或学习中,用俗语和成语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如:?前怕狼后怕虎?和?瞻前顾后?,?①?和?欲盖弥彰?,?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和?②?,?③?和?信口开河?等。

A.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②后来居上③空口说白话

B.①此地无银三百两 ②后来居上③满嘴跑火车

C.①此地无银三百两 ②后继有人③空口说白话

D.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②后继有人③满嘴跑火车

4.下面句子中,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某电视台就家风的话题进行采访,一位年轻人对记者说:?我家家风很严,令尊常告诫我们,做人要诚实。?

B.中文系学生小周被一句古诗难住了。他对王教授说:?我找不到满意的解释,只好不耻下问,向您请教。?

C.公交车进站时,售票员提醒道:?各位乘客请注意,由于雪天路滑,请您上下车时一定要注意脚下安全。?

D.某同学的请假条中这样写道:?因昨天风大,我外出时穿少了,今早咳嗽不止,请您务必准我一天假。?

【知识点整理】

【诗歌鉴赏解读探究】

1、考点预测:唐诗宋词仍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每个作家的诗歌风格都是多种多样的,应关注作家的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两种诗歌比较鉴赏的考查方式考生应予以重视,前人的注释分析与本诗歌的鉴赏相结合的考查形式,考生也应重视。

2、考点内容:

3、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1)看标题。诗歌的标题含有诸多信息(事件、地点、人物、事件及时任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它或表明主旨或点明诗歌的情感基调。

(2)看作者。作者的身世、抱负、人生观,往往决定了诗歌的思想感情。诗人的风格基本上是相对稳定的。

(3)看注释。了解作者、背、疑难词语、难懂的典故,深入理解诗意。

(4)看典型的意象。抓住那些典型的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卒章显志。古代的诗词常在结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重点注意。

(6)看题干。严格按照指令,问什么答什么,先问先答,呈现一个完整的答题过程。

【例题剖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问题。(7分)(2013西城一模)

野人送朱樱 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霑门下省②,早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③。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霑:即霑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⑴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以西蜀村民送朱樱为由,表达了作者寄寓蜀地时较为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全诗用语总体平易,寓意耐人寻味。

B.?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作者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C.?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作者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的弱点,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D.?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2)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此日尝新任转蓬?一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面宋诗,完成①②题。

梦寻梅 (宋)方岳①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②侍玉华③。

【注】①方岳:字巨山,号秋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②金貂:汉代的宫饰。③玉华:宫殿名。也有人认为?玉华?指精美的玉石。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的?野径??隐者家?及?岸沙??带溪斜?等词语,点出了

安化名片诗歌

梅花生长环境的幽美和僻静,也从侧面表现出梅花高雅脱俗的特质。

B.颔联中?六千里?表明寻梅过程的执着与艰辛,?三四花?则与之形成对照,突出了梅花的可贵,也透露出梦中人寻梅有获后的欣喜。

C.尾联中?烟雨蓬茅?和?金貂??玉华?对举,有?实?和?虚?的对比,也有?取?和?舍?的对比,其中反映出诗人的志趣追求。

D.紧扣诗题?梦寻梅?中的?梦?字,全诗用梦境来刻画诗人寻梅的历程以及赏梅中的欢乐,烘托了这样一种生活带给诗人的怡然自足。

②本诗题为?梦寻梅?,而颈联两句却是写?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似乎与?梅?没有关联,

如何理解?(5分)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注】(1)方岳:南宋诗人,字巨山,号秋崖,诗人一生坎坷,屡遭贬谪(2)金貂是汉代的官饰,玉华是唐代的宫殿名。

(1)两首诗在刻画?梅?这一意象时,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2)两首诗借?梅?的形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九月九日(2015-2016朝阳期中)

崔善为(唐)

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

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

⑴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题?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人们用登高、赏菊花、插茱萸等活动表示庆祝。

B.传统上秋季分为孟秋、仲秋、季秋,分别对应农历七八九这三个月,九月已是季秋之月,百花已经凋残。

C.颔联?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写晚秋的寒气催落菊花凋零,只能到茱萸的子房去躲避早晨的寒意。

D.古诗写重阳节,多表达欢庆之意,而这首诗的尾联,想到自己身处萧条冷落的龙山边关,全无喜庆之意。 ⑵?菊花?是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下列各句中?菊花?与本诗颔联?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句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江城菊花发,满道香氛氲。(唐·岑参《送蜀郡李掾》)

B.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宋·陈与义《感事》)

C.菊花祗作旧时黄,白雪堆人头上。(宋·戴复古《西江月》)

D.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清·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E.篱畔菊花未老,岭头又放梅花。(近代·弘一《清平乐·赠许幻园》)

⑶有人说,《九月九日》这首诗?韵含悲难?。本诗的韵脚是如何体现悲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⑷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诗人常用?鹰??雁?的形象抒发情感。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 ① ,

② ?之句,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雁过也, ③ ,

④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也有? ⑤ ,鱼翔浅底, ⑥ ?的描写。

古 渡 头

叶 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篇三:堪当襄阳名片的十首古诗

堪当襄阳名片的十首古诗

曾有人提出评一下在襄阳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十首诗歌,及襄阳古代十大诗人和十大历史名人,惜无下文。

这里不惴愚陋,提一下西子林心目中堪当襄阳名片的十首古诗。这十首古诗,有些是写襄阳的;也有不是写襄阳,却也与襄阳有关,比如是襄阳人写的——大家提到这诗的时候,必然提到作者,而提到作者,必提到是襄阳人,这当然是从另一个方向对襄阳的宣传。

仅是个人之见,提供一个思路,或当一个引子,当然就没有什么权威性。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虽然本地人孟浩然写襄阳是很多的,写的很有名的诗也是很多的,但写襄阳的最有名的诗歌,或者还得推王维的这一首吧。其他都不说,“襄阳好风日”五字,已写尽襄阳声色。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这是一首怀古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而第三联也没漏了鱼梁洲和大江大泽的景象。整篇来看,既有情景的真切,也有时空的纵深。

在最为有名的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中,据统计,另一位襄阳人杜甫入选的最多,有38首;其次王维29首,李白27首,李商隐22首。而孟浩然入选15首,不妨在这里列一下:《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兰亭怀辛大》《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夜归鹿门歌》《临洞庭上张丞相》《与诸子登岘山》《宴梅道人山房》《岁暮归南山》《过故人庄》《秦中寄远上人》《宿桐庐寄广陵旧游》《留别王维》《早寒有怀》《宿建德江》《春晓》。

其他诗人诗中提到孟浩然的也不少,最著名的当然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赠孟浩然》。《赠孟浩然》写的是:“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直抒推崇之意,当然也是表白两人品格和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孟浩然本人事实上也已成为襄阳的名片。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写襄阳的诗中,这一首和《登鹿门山怀古》是十分著名的两首。闹中取静,由闹入静,正是孟浩然的风格,亦是孟浩然的人生。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