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唐朝女性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2:42:07 体裁作文
唐朝女性诗歌体裁作文

篇一:诗的唐朝

《诗歌唐朝》:唐诗气象

中国有句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国人对唐诗的推崇。千百年来,人们把一个朝代和一种文学体裁联系在一起称呼,说明历朝历代对唐诗的认可。

南京大学中文系莫砺锋教授,座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诗歌唐朝》系列节目。他说:中国古代的诗歌历史非常悠久,从《诗经》,《楚辞》开始,一直到元,明,清。在这么长的一部诗歌史中,哪一个阶段的诗最好呢?唐诗!可以说,唐诗是诗中之诗。

历代诗歌成就,最接近唐诗的是宋诗。宋代诗人对唐诗有相当高的评价,北宋三大诗人之一的王安石,他说: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老杜是指杜甫,世界上的好句子,被杜甫都写完了。他又说:世间俗语言,通俗的好句子,已被乐天道尽。乐天是白乐天,就是白居易。

王安石认为,典雅优美的好诗句,被杜甫都写光了,而通俗一点的好诗句都被白居易写光了。王安石作为一代大诗人,他有这样一种感受,觉得唐朝的诗人,真的很了不起,几乎把所有的好句子都写光了。

北宋初年有一个诗人,叫王禹偁(cheng),比较有名,但还比不上王安石。那一年,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官到陕西商州,这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做了一个闲官,一个副使。他家有一个小院子,种了一棵桃树和一棵杏树。春天到了,桃李花开。那天早晨起来,刮了一夜的大风,把桃树,杏树的树枝都刮断了,树枝上依然是繁花怒放,上面还有小鸟在歌唱。王禹偁触景生情写了一首诗: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树枝花。

有两棵桃树和杏树在篱笆旁边斜斜地长着,我是商州的一个副使,一个小官,家里本来就很寒碜,有了这桃树杏树妆点一番,就多了一点春光。为什么春风不容我,故意把桃花,杏花吹断,树枝都吹折了。

应该说,这是一首好诗,第一,他写的景比较少见,树枝被风刮断了,花依然在树枝上怒放。第二,这首诗歌的构思比较奇特,风本来是无意的,而他说春风是有意欺负我,容不得我,故意把它们刮断。

过了几天,王禹偁的儿子王嘉祐说:父亲大人,你前几天写的这首诗,好像是从杜甫诗里偷来的。这怎么可能呢?王禹偁说,我完全是自己独立创作的。

儿子拿出一本杜甫诗集,给父亲大人看。果然,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时候,写过一首《绝句漫兴》: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树枝花。

我家里的桃树,李树是我亲手种的,这不是没有主人。野老是指老百姓,我家的围墙很低,很矮,这毕竟是我的家,别人不能随意来侵犯。春风欺负我,晚上刮了一夜的大风,把我树上的树枝都吹折了,上面还开着花。 我们来看这两首诗,它们的题材,内容,句子,都非常接近,问题是王禹偁并没有抄杜甫的,是他看到自己家院子里的景色,自己创作的。儿子说他的诗是抄杜甫的,王禹偁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高兴,大喜。他说,想不到我的诗写得这么好,跟杜甫写的差不多。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王安石刚才说的,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唐朝诗人不仅仅是一个杜甫,不仅仅是一个白居易,还有李白,王维,李商隐,等等,等等。那么多好的诗人,他们写了那么多的好诗,可以说,把古人生活中间所能看到的景象,所能感受到的喜怒哀乐,差不多都写了,而且写得都非常好。所以,王安石才会有这样的叹息。

鲁迅先生说过类似的话,在给朋友杨霁云写的一封信中,说到唐诗: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假如你没有齐天大圣那样的本领,你就大可不必再写诗了。闻一多说过,人家都说是唐诗,我要倒过来说,是诗唐,就是诗的唐朝。唐朝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诗歌,它是一个诗歌的时代。

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唐朝以前的汉,魏时期,诗歌没有这么繁荣。唐朝以后的宋,元,明,清,诗歌也没有这么繁荣。到了唐朝,诗歌就空前的繁荣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概括起来说,就是唐朝全社会都重视诗歌,喜欢诗歌,崇尚诗歌。在唐代,社会地位最高的人,就是诗人。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先看上层统治阶级。唐朝有科举制度,应该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高明的政治设计。当英国人知道中国有科举制度,一千年以前中国就有文官考试制度,选拔人才通过考试方式,他们非常惊讶。

唐代的科举有几种,最多的一类叫明经科,还有一类叫进士科。当时人们最重视的,朝廷最重视的,首先是进士科,而不是明经科。那个时候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假如一个人参加明经科的考试,不停地考,考到三十岁终于考上了,人家会说,这个人没出息,三十岁才考上明经,所以叫三十老明经。

考进士很难,不停地考,考到五十岁终于考上进士了,人家就说他了不起,才五十岁,这么年轻就考上进士了,所以叫五十少进士。

唐朝考进士,主要考诗赋,写一首诗,写一篇赋,其中诗尤为重要。在唐朝,一个人能不能考上进士,关键在于你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可想而知,当时,全社会的读书人,只要你想参加考试,就一定要非常努力地去学习写诗,练习写诗。这样,对全社会重视诗歌,形成这么一个风气,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唐朝有一个名词,叫行卷。古人写的作品,古人写的书,不是像我们现在是一张一张纸订起来的,古人是把纸卷起来,中间用一个带子一系,这就叫卷。现在我们所说的几卷几卷,实际上是延用古人的说法。

什么叫行卷呢?行就是送,行卷就是去送这个卷。唐朝进士考试,跟宋以后的不一样。从宋朝开始,进士考试是一张试卷定终身,考卷送上去以后,有专人负责重抄一遍,然后再进行批阅。所以批阅卷子的人,不知道是谁写的。唐朝不是,试卷上就写着,这是谁的考卷。唐朝还有一个习惯,考生能不能考上,跟考生在考前有没有名声有关。或有没有人推荐他,假如有宰相,公主等有地位的人向考官推荐,录取的可能性就大。

这样一来,考生除了在考场上要好好写诗外,平时还要做一系列工作,这就是行卷。把自己写的作品卷好后,到处去送给有关人员,让他们先看看,帮我推荐推荐。实际上,唐朝的行卷之风,对诗歌的写作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传说王维在考进士以前,先到一个公主家去弹琵琶,王维擅长音乐,公主一听琵琶弹得好,其他人就说,他的诗写得也好。公主再看他写的诗,觉得不错,于是就马上推荐。公主发话了,这个小伙子今年一定要录取,果然当年就录取了。

唐朝考进士要考诗文才华,一个人不会写诗,就很难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唐朝的科举制度,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在唐朝,上至最高统治者,帝王将相都很喜欢诗歌。朝廷里,经常举行诗歌大奖赛。

有一年,唐中宗在长安昆明池前,举行诗歌大奖赛,搭了一个彩楼,皇帝,皇后,评委坐在彩楼上,百官在楼下,每个人写一首诗来参加比赛。诗写完后交上去,过了一会,凡是没有被评上的,就把你写的诗,从彩楼上扔下去。只见那个纸片,像雪片一样,从彩楼上飘下来。下面的人都去捡,一看这张是李四的,收起来,说明你落榜了。那张是张三的,也收起来。不一会时间,大部人都拿到自己写的诗。

最后,只有两个人没有拿到,一个叫沈佺期,一个叫宋之问,这两个人的作品还在彩楼上,进入最后一轮的PK。这二位就是当时齐名的诗人:沈宋。又过了一会,一张纸片飞下来,大家跑过去一看,是沈佺期的,说明宋之问获奖了,第一名。

总评委是上官婉儿,一个很有才气的女士,武则天非常欣赏她。选完以后,上官婉儿就出来进行点评,为什么这两个人的诗,最后选上宋之问的?

上官婉儿说,这二位的诗,前面部分写得都差不多,水平不分上下,但是两首诗的结尾,沈佺期的是:微臣衰朽质,羞睹豫章材。这两句,句子完了,意思也完了。宋之问的结尾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诗歌虽然完了,它的意思没有完,尚有余味,让你自己去联想回味,所以高人一畴。沈佺期听了心服口服。

还有一次,武则天带领文武百官,到洛阳去。在洛阳龙门,举行了一场诗歌大奖赛。大家写诗,由武则天亲自评选。武则天性子急,卷子还没有收齐,她把第一名就评出来了。有一个叫东方虬的诗人,诗写得非常好,武则天一看大喜,马上命令左右赏给他一领锦袍。一领锦袍未必值多少钱,但这是武则天给的,是皇帝赏的。东方虬当众把锦袍披在身上,无尚荣耀。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宋之问的作品交了上去,武则天一看,写得更好。武则天下令东方虬,请把你的锦袍脱下来,让宋之问披上。这说明什么?说明重视诗歌,你能在这种场合得到最高奖赏,是非常光荣的。最高领导重视诗歌,对于社会风气,乃至整个社会诗人的写作,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和促进。

离开帝王将相,再去看看民间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也是一样。有一个旗亭画壁的故事,所谓旗亭,就是酒店,酒亭。古代酒店外面不是挂一个木头招牌,就是挂一面旗,上面写几个字,某某酒家。画壁就是在墙壁上面画一个记号,就叫画壁。

盛唐时期,有三个有名的诗人,一个叫王昌龄,一个叫高适,一个叫王之涣。这一天,他们在长安相遇,一起来到一家酒店喝酒。一边喝,一边就谈谈诗。过了一会,来了一群歌女,她们坐在酒店的那一头。三个诗人就说,平时我们都觉得自己的诗写得不错,我不服你,你不服我。今天正好来了一群歌女,唐代的歌女,她们唱的流行歌曲,都是有名的唐诗。

三个诗人说,今天,我们来听一听,这些歌女唱谁的作品多,就说明他的诗歌写得更好,更有名。果然,歌女们开始唱歌了。第一个歌女站起来唱: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一听非常高兴,就伸手在他背后的墙上划一个记号,一边画,一边说,唱我的绝句一首。

过了一会,第二个歌女站起来唱了一首五言:

开箧泪沾衣,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犹似子云居。

这是高适一首五言古诗中的开头四句,可独立成篇。高适一听也很高兴,也在他后面的墙上划一道,绝句一首。 第三个歌女,站起来唱了一首七言绝句: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又是王昌龄的一首,叫《长信秋词》,王昌龄更加高兴,回过头去,又画了一道,绝句两首。

这时,王昌齿和高适就朝着王涣之笑。王涣之脸上挂不住了,就说: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了,刚才唱歌的三位歌女,长得都不怎么样,她们唱的诗也一般。你们看,那个长得最漂亮的还没唱,等一会她唱,如果还是你们的作品,我甘拜下风。

过了一会,第四个歌女站起来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这下王之涣非常高兴,真的给他说中了,于是,三个人哈哈大笑。

那边的歌女听到这笑声,有一个就跑过来问:三位先生,你们为什么这么高兴?你们刚才唱的诗,都是我们三个人写的。那个歌女说: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原来神仙就在身边。于是,歌女们就都过来,向三位诗人行礼,并邀请他们一起过去喝酒。

这个故事说明,在盛唐时期,社会上最流行的歌曲,普遍受老百姓欢迎的就是诗。

白居易是伟大的诗人,又是一个通俗的诗人。他的诗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能听懂,所以,白居易的诗,在社会上被接受的程度非常高,雅俗共赏。

有一年,白居易从长安被贬官到江西九江,当时叫江州。到了江州以后,他才写出了《琵琶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被贬官对他来讲成了一件好事。

到江州后,白居易写过一封信,给他的一个好朋友元稹,他说:我这一次从长安贬至江州,一路上走了三四千里路,路过许多乡间的小学校,和一些寺庙,在墙壁上,柱子上,到处都可以看到题着我写过的诗。一路上,碰到一些男男女女,有的是种地人,有的是出家人,他们也往往能背诵我写的诗。大家都喜我写的诗,我很高兴。

当时白居易的诗,还有一个最热衷的读者,一个人非常崇拜他的人。此人姓葛,名字已无法查证。葛某人喜欢纹身,在他身上纹的不是青龙,不是白虎。他全身,从前胸到后背,从手臂到大腿,刺满了白居易的诗,共三十余首。你问他一句白居易的诗,他马上可以告诉你在他身上的什么部位。他这样走来走去,人人都能看到白居易的诗,活像一块流动的诗板。

同样是在中唐,还有一个故事。有位诗人叫李涉,名气当然没有白居易的大,在当时也是一位有名的诗人。有一次,他去旅游,路过一个叫井阑沙地方,这个地方在今天安徽省安庆市的西南方,是皖口镇周边的一个小村庄,在长江边上。他在井阑沙写了一首诗,前两句是: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黄昏时分下起了细雨,走到江边一个村庄,突然来了一帮人,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绿林豪客,绿林好汉。李涉带了一个书僮,正想投宿,船还没有靠岸,被一伙强盗挡住,让他留下买路钱。书僮就说:这是李涉先生。强盗一听他是李涉,是诗人。问了一句:你真是写诗的李涉吗?久闻大名。既然你是李涉,我就不抢你的东西了,你写一首送给我吧。于是,李涉就写了一首诗,后两句是: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他年我也不用隐姓埋名了,因为现在世界上,有一半的人跟你一样,走到哪里都会遇到像你这样的人。还有一种解释是,到了将来,你也不用隐姓藏名了,世界上的强盗多的是,但你没事。

强盗拿到李涉写的诗后非常高兴,不但没抢他的东西,不要他交出买路钱,反而送了很多东西给李涉。你是大诗人,这是我送给你的一点礼物,请收下留作纪念吧!

这个故事说明,在唐代,整个社会上上下下都崇尚诗歌,都懂得诗歌的价值,都尊敬诗人。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大家都写诗,唐诗要不好也难。

《诗歌唐朝》:诗抒胸怀

唐朝是诗歌的朝代。唐诗,或雄浑大气,一泻千里,或不拘一格,字字珠玑。唐诗不论是写景,还是抒情,不论是山水田园诗派,还是边塞诗派,虽然诗歌中描写的对象不同,表现的风格不同,但却佳作迭出,各种主题的作品交相辉映,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咏怀诗。

什么叫咏怀诗?一言以概之,就是写诗人的怀抱,写他心中的感想,情感,写他的精神活动。中国诗歌从本质上讲,都是抒情诗。西方的诗歌跟中国诗歌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我们读西欧的诗,很多是叙事诗,从《荷马史诗》开始,讲一个故事,有情节,有人物。中国的古诗主要是抒情,唐诗当然也一样。

咏怀是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从现有作品来看,也确实是这样。那么,唐人的咏怀诗有哪些特点呢?唐代出现最早的一首优秀咏怀诗,是魏征写的《述怀》。写这首诗的时候,唐代天下还没有太平,正处在开国战争之时,《述怀》写他归顺唐朝以后,跟着唐太宗打天下,参加过很多次战争,生活艰苦而紧张,他有一些感想,这首诗比较长,给大家介绍最后两句: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意和气,意气是古诗中的一个词,现在不大讲意气这个词,而讲意气用事,成了贬义词。古人说意气,是讲意志和气慨,是讲精神方面的活动,讲思想情感。他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这个东西,至于说功名富贵,我跟着唐太宗打天下,将来能做什么大官,能得到多少俸禄,这是次要的。我们说魏征这个人,他在诗中表达的这种胸怀,后来实现了没有呢?应该说是实现了。

魏征是唐太宗时期的一个重要大臣。魏征病重时,唐太宗去看他,把自己一个年幼的小女儿带到他病床前,许配给魏征的儿子。唐太宗说,你虽然病重,但是我今天希望你看一看未来的儿媳妇。双方的孩子都没到结婚的年龄,先答应下这门亲事,应该说这样的君臣关系,在封建社会是相当难得的。

魏征在这首《述怀》诗里,他认为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精神力量,要有一种胸怀,至于说你到底得到什么官职,得到什么荣华富贵,都是次要的。魏征在这首诗中定格的这个倾向,基本上也是后来唐诗咏怀主题的一个主要倾向。

盛唐时期,诗歌出现了有两大流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边塞诗派是写战争的,写边疆生活的,山水田园诗派是写田园生活的。边塞诗充满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气概,哪怕是在西域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和紧张的军旅生活中,诗人依然是这样。

诗人岑参来到西域,八月天下雪,他是怎么表现的呢?他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果没有一种高昂的气概,没有一种保卫国家不怕吃苦的精神,是不可能写出这样一种充满乐观主义的诗句来的。

再来看一看山水田园诗,写的是农村生活,这些诗体现一种比较淡薄的感情,比较沉稳,好像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相距甚远,但也不尽然。在山水田园派的诗人中,真正称得上做过隐士的,基本上没有做过官的,要数大诗人孟浩然。在他的诗中,同样表现出一种志向,一种人生的理想。

有一年,孟浩然到长安,去看他的好朋友王维。王维是翰林学士,那一天晚上刚好他值班,看到孟浩然来了,就偷偷地把他带到宫中,没想到刚好遇上唐玄宗。在宫中见一外人,不是做官的,唐玄宗问:此人是谁?王维没法隐瞒,如实告知唐玄宗,这是我的朋友孟浩然,是个布衣。

唐玄宗一听,说这个人我知道,他是有名的诗人,然后就叫他朗诵自己的诗,其中有两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我这个人没有什么才能,圣明的君主不让我做官,我经常生病,朋友也不来看我。这本来是一句普普通通的抒情诗,唐玄宗听后,就很不高兴。你说:不才明主弃,你没有来找我,你也没有来参加考试,说我不给你官做,我一点也不知道,怎么能怪我呢?

在当时,像孟浩然这样的人,也并不是说,他一心一意就要做一个隐士,住在农村过一辈子。其实,他也希望有机会为国家做点事,希望人生能够是一种奋发有为的积极状态,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说,在唐代很少有真正的隐士。

现在,不是有一个成语,叫终南捷径。终南就是终南山,地处长安南边的一座大山。捷径是什么?是指做官的一条捷径。这个成语,产生在唐代,主人公叫卢藏用。他的名字很有意思,作为一个人,又要藏起来,又要被用。他早年隐居在终南山,在古代,凡是你有学问,隐居在一个地方,久而久之,你的名声会更大。你的名声传开后,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个高尚的人,不肯出来做官,等他的名声大到一定程度,朝廷就会派人来请他出山,卢藏用就这样很快就做官了,后来,官做得还不小。

有一天,朝廷里来了一位道士,叫司马承祯,这是一个真正的隐士,隐居在浙江天台山,因为他是出家人,出家人是不能当官的。但是,朝廷把他召来了,见过皇帝谈过话以后,他又要回天台山去。卢藏用去送他,一路上远远看到终南山,卢藏用就指着终南山对司马承祯说,这座山里的景色也非常好,你何苦要千里迢迢回天台山呢?你就在这里住下吧!

司马承祯说,在我看来,终南山不过是做官的一条捷径罢了。在这里隐居的人,离长安近,就是为了做官。终南捷径的成语就这样传下来了。

到了宋,元,明,清,凡是读书人说到终南捷径,就是讽刺你是假隐士,实际上你不是真的要隐居,你隐的目的是为了出去做官。但是,在唐代,在终南捷径产生的那个年代,这个词并没有多少贬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朝诗人希望人生能够奋发有为。唐朝有一个大诗人,就是通过走终南捷径进入了仕途,这个人是谁呢?

通过走终南捷径进入仕途的大诗人,就是李白。李白在终南山隐居过,当然,李白隐居过的山比较多,除了陕西的终南山,还有河南的嵩山,山东的徂徕山,江西的庐山。这四座山,东南西北相距很远,你既然是隐居,就要安安静静地过一个跟外界比较隔绝的生活,干嘛要从这山跳到那山?而且李白在这些山里的时间都很短,隐了一会儿又换一个地方,为什么呢?

原来,他隐居山间,是为了等朝廷来请我去做官,隐了一阵,不见朝廷有动静,就再换一个地方。所以,李白隐居是为了求仕,为了求得一个官职。后来,朝廷发现了李白,就下诏书请李白到长安去,李白立马就不隐居了。李白很高兴,写了一首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难道我辈只是一个住在草野里的人吗?蓬蒿就是野草,我并不是住在这里的人,我本来就是一个应该做官的人。朝廷一请,我就仰天大笑。

篇二:唐代诗歌赏析

唐代诗歌赏析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歌最为繁荣的时代,在这一时代各种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岑参等人代表的边塞派,如以杜甫代表的“民生”派也称忧国忧民派等等,这些诗人凝结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同时代历史的变迁写下这些留骸千古的诗作,为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人生杂陈留下了思考和感慨。在今日我们读这些先辈们的诗作,在诗作里感受曾经过往的那段艰苦岁月,以及诗人乐观的生活信仰,以及底层人民的悲惨际遇;为曾经大唐的强大而欣喜,为李白笔下那壮阔的祖国山河而唏嘘不已。其实在这段时间的课程后,对原来的唐诗的朦胧认知有了比较系统了解。以下是我对唐代诗歌的赏析。

我们常说“唐诗宋词”,讲的不仅是唐代诗歌的数量多,而且还有唐代诗歌的风格多,从塞北边疆到宫苑小树下都有诗人的涉猎。同时唐代的诗歌风格鲜明独特。社会由盛到衰的大转变,也决定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诗人的个人境遇及生活仕途的多变。张九龄由位极人臣到被贬流放,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王勃等人的怀才不遇,等等,这也决定了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的多样性。而唐代诗人又生活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受同一种社会教育、文化的熏陶,风格相似的诗人就形成

唐朝女性诗歌

了流派。

单就按流派风格可唐代诗歌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民生诗、宫廷诗等体裁。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

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唐朝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孟浩然、王维、等。

从总体而言,唐代的边塞诗是纵贯初、盛、中、晚整个过程的。边塞诗的作者一般都是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从亲历的见闻和经验来进行边塞诗创作,还有一些诗人则利用间接的材料,用一些乐府旧题进行旧调翻新的创作,这类乐府诗题在不同时期其内涵也各不相同。唐朝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等。

岑参的诗主要展现边塞的奇异风光,歌颂战士的英雄气概,抒发个人的抱负与情绪,构成了他边塞诗的主体,新奇俊逸,奇丽俊爽,豪迈挺拔,以慷慨报国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代表作是《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此诗几乎是每一句展现给我们的都不一样,在这最后一句中,当我们随着诗人指的方向将目光再一次投向戈壁的时候,我们似乎也看见了作者的所有的感情都慢慢地弥散在沙漠中了。作者将他的感情都投射到了沙中。王昌龄的诗表现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歌颂将士们慷慨悲壮的精神,反映战争艰苦和战士们的情绪,善于融合情景,意境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凉。最具代表的就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对这样的兵士的悲剧怀著一种悲凉的感伤,《出塞》中“秦”,“汉”

这两“点”可谓将诗人的炼字之功尽现无余了。。而高诗有许多同情人民生活。体现强烈的报国愿望和建功立业的思想,描写士卒艰苦生活,反映他们的厌战情绪,大大丰富了边塞诗的题材。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风格雄厚浑朴,笔势豪健。代表作是《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写边塞将士生活,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表达了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

民生诗也是唐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民生诗主要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的不平与黑暗,表达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和关怀;揭露批判统治集团的腐败、昏暗。唐朝民生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白居易、戴叔伦等。

白居易的诗主要反映统治者的奢侈生活,表现尖锐社会对立和社会矛盾,反映浓重的赋税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语言通俗,平易,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主题专一和明确,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鲜明的对比,叙事和议论结合。代表作是《代邻叟言怀》“人生何事心天定,宿昔如今意不同。宿昔愁身不得老,如今恨作白头翁。”以沉痛与恻隐的心情,表达了一位老翁艰难困苦,难以忍受的心态与控诉。对于结句的“如今恨作白头翁”可能会有多种理解,但处于战乱、贫困之中的“恨老”心态还是取“几欲辞世以求解脱”的意思为妥。

唐朝的宫怨诗的抒情主人公大多是女性,又叫闺怨诗、思妇诗,

思征夫词,怨商人语。感情多为闲愁,也有对游子的思念。唐朝宫怨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杜牧、李商隐等。

李商隐的诗前期表现政治抱负和揭露社会现实,借咏史曲折地对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后期更多地用忧郁感伤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世运的衰微。他的爱情诗交织着他对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心情。语言绮丽精工,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杜牧诗表现爱国忧民的思想,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表达了对宫中妇女的深切同情之情,既有清丽,又有华丽,词采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其最具代表性的代表作是《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其实总结来说,唐代诗歌的流派种类众多,且各自风格独具特色,是古典诗的鼎盛时期,其诗歌风格对唐朝及其以后历代诗歌发展有着深远的积极的影响,直到今日,我们依旧为曾有过这样灿烂的文化而自豪,唐诗是一个瑰宝库,在今而言,唐诗不仅为我们广为传诵,而且也是各类学者研究唐代的重要依据。唐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也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为曾有过这样灿烂的文化而自豪

篇三:唐代诗歌赏析

唐代诗歌赏析

通过这段时间的选修课程学会了以前不曾知道的知识, 了解了更多唐代诗歌文化, 发掘 了唐代诗歌的深层美感。以下就是我对唐代诗歌的赏析: 唐代的诗歌风格鲜明独特。 社会由盛到衰的大转变, 也决定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诗人的个 人境遇及生活仕途的多变。 张九龄由位极人臣到被贬流放, 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 穷困潦倒, 王勃等人的怀才不遇,等等,这也决定了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的多样性。而唐代诗人又生活在 相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受同一种社会教育、文化的熏陶,风格相似的诗人就形成了流派。

唐代诗歌按流派风格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民生诗、宫廷诗等体裁。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 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 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 抒情, 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唐朝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孟浩然、 王维、 等。 孟诗主要反映隐居生活,描写山水田园风景,内容并不丰富。语言朴实无华,平淡、平 易、自然、清远空淡,韵味深长,往往以自然清朗的格调表达深长意韵,以白描手法写景抒 怀,给人一种清纯之美。代表作是《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 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 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而王诗前期诗歌表现出一种政治理想,积极入世精神。诗豪 壮雄阔,内容充实。后期着意表现大自然之美。语言高度清新洗练,朴素中有润泽华采,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描写景物优美,意境动人,既有陶诗浑融完整的意境,又有谢诗精工刻 画的描写。代表作是《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 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 之情。

其次是边塞诗, 唐代的边塞诗是纵贯初、 盛、中、 晚整个过程的。大致的情况是这样的: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从亲历的见闻和经验来进行边塞诗创作, 另一些诗人则利用间接的材料, 用一些乐府旧题进行旧调翻新的创作, 这类乐府诗题在不同 时期其内涵也各不相同。唐朝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等。 王诗表现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歌颂将士们慷慨悲壮的精神, 反映战争艰苦和战士们 的情绪,善于融合情景,意境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凉。最具代表的就是《出塞》 “秦时明 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人对这样的兵士的悲 剧怀著一种悲凉的感伤, 《出塞》中“秦”“汉”这两“点”可谓将诗人的炼字之功尽现无 , 余了。岑诗展现边塞奇异风光,歌颂战士的英雄气概,抒发个人的抱负与情绪,构成了他边 塞诗的主体,新奇俊逸,奇丽俊爽,豪迈挺拔,以慷慨报国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 征。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代表作是《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此诗几乎是每 一句展现给我们的都不一样, 在这最后一句中, 当我们随着诗人指的方向将目光再一次投向 戈壁的时候, 我们似乎也看见了作者的所有的感情都慢慢地弥散在沙漠中了。 作者将他的感 情都投射到了沙中。而高诗有许多同情人民生活。体现强烈的报国愿望和建功立业的思想, 描写士卒艰苦生活,反映他们的厌战情绪,大大丰富了边塞诗的题材。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 义,风格雄厚浑朴,笔势豪健。代表作是《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写边塞将士生活,此诗 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表达了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

再次是民生诗,唐朝民生诗主要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的不平与黑暗,表达对广大人 民的同情和关怀;揭露批判统治集团的腐败、昏暗。唐朝民生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白居易、 戴叔伦等。 白诗主要揭露统治者奢侈生活, 表现尖锐社会对立和社会矛盾, 反映浓重的赋税和人民 的痛苦生活。语言通俗,平易,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主题专一和明确,运用外貌和心理 等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鲜明的对比,叙事和议论结合。代表作是《代邻叟言怀》 “人 生何事心天定,宿昔如今意不同。宿昔愁身不得老,如今恨作白头翁。 ”以沉痛与恻隐的心 情,表达了一位老翁艰难困苦,难以忍受的心态与控诉。对于结句的“如今恨作白头翁”可能 会有多种理解, 但处于战乱、 贫困之中的“恨老”心态还是取“几欲辞世以求解脱”的意思为妥。 而戴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 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是《女耕田行》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馀芳泪满衣。 ”写尽农家妇女劳 作之苦。

最后就是宫怨诗,唐朝的宫怨诗抒情主人公是女性,又叫闺怨诗、思妇诗,思征 夫词,怨商人语。感情多为闲愁,也有对游子的思念。唐朝宫怨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杜 牧、李商隐等。 杜诗表现爱国忧民的思想, 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 表达了对宫中妇女的深 切同情之情,既有清丽,又有华丽,词采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其最具代表性的代表 作是《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写 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 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 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而李诗前期表现政治抱负和揭露社会 现实, 借咏史曲折地对政治问题发表意见。 后期更多地用忧郁感伤的调子, 感叹个人的沦落、 世运的衰微。他的爱情诗交织着他对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心情。语言绮 丽精工,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 的幻想象征手法, 形成了深情绵邈, 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善用神话点染意境。 代表作是 《宫 辞》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莫向樽前奏《花落》 ,凉风只在殿西头。 ”这首诗 通篇全用议论。由于比喻、双关运用得极其巧妙,就使它在议论中含着形象,所以读来意味 深长,比起明白直说,含蕴有味。抓住宫嫔最切身的得宠失宠来写她们的悲惨命运。

以上就是对唐朝诗歌体裁的分析, 当然提到唐朝诗歌肯定不能忘了诗歌界的泰斗诗圣— —杜甫、诗仙——李白。 李白是我国诗坛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人性格豪迈,蔑视权贵,诗歌风格雄见奔放, 飘逸不群,想象丰富奇特,色调绚丽多彩,语言清新自然。其诗歌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 结合的风格, 对后代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 其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对我国历代史坛影响深远。 他的诗深刻尖锐地揭露朝廷黑暗和统 治者的荒淫,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痛苦,表现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体现刚正不屈的 斗争精神。 充满火一样的热情和美好的理想, 主观感情强烈, 个性特征鲜明, 想往人生自由, 追求个性解放。往往给人开阔壮美的意境,给人一种积极奋进的勇气,也给人激动心胸的鼓 舞。广泛采用民间神话传说,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大胆的夸张,使诗歌洋溢着浓 厚的浪漫情调,构成奇幻无穷、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冲口而出,真率自然。天然、天成。 清新飘逸。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在诗歌艺术上, 他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 融合众长, 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中唐以后的许多诗人的诗歌创作却受他的影响。 他的诗真实反映人民疾苦, 表达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揭露批判统治集团的腐败、 昏暗; 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描写和表现个人亲情以及朋友情谊, 往往和自己的忧时伤世之 感紧紧结

合在一起; 描写祖国河山和自然景物, 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特别是一些寄情写景诗, 有的渗透着诗人的爱国之情,是内在情感的折射。语言丰富多彩,雅俗共赏,善于学习前人 和民间语言而锤炼出优美的诗歌语言。自然而平易。善于从生活中选择和提炼典型事件,真 实地客观地反映现实, 深刻地揭示生活本质; 善于把个人和家庭的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 现实而深刻;在描写事物时体察事物特征非常细微,能鲜明地展示事物特征。沉郁顿挫。 总之,唐代诗歌不同的流派风格斗妍争奇,百花齐放,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唐代 诗歌的风格对唐朝及其以后历代诗歌发展有着深远的积极的影响, 一直到今日, 我们还从这 伟大的文化中汲取着营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唐代诗歌风格有着不可名状的巨大的力量 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至今一些诗篇仍为妇孺老幼传诵。 倘使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忽略的一部 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