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滴水穿石名人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5:33:17 作文素材
滴水穿石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古今中外有关滴水穿石的例子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滴水穿石》名人相关资料

1、名医李时珍

李时珍(1515-1590),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qí)县蕲州镇人,明代杰出的医学家、药学家、植物学家和博物学家。一生中著有《本草纲目》等十余部著作,为我们民族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编撰《本草纲目》,李时珍几乎耗费了毕生的精力,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和艰苦卓绝的工作。他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就立志重修本草,他"搜罗百氏,访采四方",参考了古今本草、医书以及经史百家各类著作近千种,他还跋山涉水,到过许多地方作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前后花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经过三次大的修改,才完成了这部历史巨著。

《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3、发明大王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翻开人类历史,可以发现,在科学技术史上有过种种发明或发现的人很多,但是像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有那么多发明,而且以84岁漫长的一生,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为发明奉献生命的,可说极少。他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总计两千多钟东西。

4、一代画师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频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

宋朝时,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崇阳县担任县令。当时,崇阳社会风气很差,盗窃成风,甚至县衙的钱库也经常发生钱、物失窃的事件。

有一天,张乖崖在衙门周围巡行,忽然看到一个管理县衙钱库的小吏,慌慌张张地从钱库中走出来。张乖崖急忙把库吏喊住,让随从对库吏进行搜查。结果,在库吏的头巾里搜到一枚铜钱。

张乖崖把库吏押回大堂审讯,问他一共从钱库偷了多少钱,库吏不承认另外偷过钱,张乖崖便下令拷打。库吏不服,怒冲冲地乱叫:"偷了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你竟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罢了,难道你还能杀我?"张乖崖看到库吏竟敢这样顶撞自己,也不由十分震怒,他毫不犹豫地拿起朱笔,宣判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一日偷盗一枚铜钱,一千日就偷了一千枚铜钱。用绳子当锯不停地锯木头,木头也会被锯断;水滴不停地滴,滴的时间久了,就能把石头滴穿。

篇二:名人水滴石穿

名人滴水穿石的励志故事

滴水穿石的意思就是,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解释。

这句话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里写的:“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据说宋朝时,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崇阳县担任县令。当时,崇阳县的社会风气很差,盗窃成风,甚至连县衙的钱库也经常发生钱、物失窃的事件。

这位张乖崖决心好好刹一刹这股歪风。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这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看到一个管理县行钱库的小吏,慌慌张张地从钱库中走出来,张乖崖急忙把库吏喊住,就问他说:你这么慌慌张张干什么?

那厮推脱说:没什么。

于是张乖崖联想到钱库经常失窃,判断库吏可能监守自盗。就让随从对库吏进行搜查。结果,在库吏的头巾里搜到一枚铜钱。张乖崖把库吏押回大堂审讯,问他一共从钱库偷了多少钱,库吏不承认另外偷过钱,张乖崖便下令拷打。库吏不服,怒冲冲地说:偷了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你竟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罢了,难道你还能杀我?

张乖崖看到库吏竟敢这样顶撞自己,不由得十分愤怒,他拿起朱笔,宣判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是说,一天偷盗一枚铜钱,一千天就偷了一千枚铜钱。用绳子不停地锯木头,木头就会被锯断;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头滴穿。判决完毕,张乖崖吩咐衙役把库吏押到刑场,斩首示众。 从此以后,崇阳县的偷盗风被刹住,社会风气也大大地好转。后来,“滴水穿石”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很大的功劳。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就拿大教育家童第周每次做实验都顽强地坚持着,他那时已是七十高龄的老人了。从清晨到下午两点,八个小时过去了,实验在一批接一批地进行,坐在实验台前的童第周,已经是腰酸背疼、饥肠辘辘了,但是他仍然一丝不苟地操作着。助手们都看不过去了,都劝他休息一会儿。他却说: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而且,你们不是和我一样忙吗?

童第周就是这样,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他常以“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来勉励自己和他的助手。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说到这里我还想起童第周先生的一段有关的故事:

童第周,1902年5月出生在宁波鄞县塘溪镇童村。这是一片山清水秀,人才辈出的土地。童第周的父亲是村里的私塾先生,在这个小山村里,他家还称得上 “书香门第”。童第周小时候好奇性强,脑子里好像装满了“为什么”似的。

一天,他在屋檐下的阶沿上玩“跳房子”的游戏,突然发现石板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手指头大的小坑。咦,这是谁凿的呢?凿这一溜小坑有什么用呢?他把父亲从屋里拉出来接连问了几个为什么?父亲一看笑着说:小傻瓜,这些坑不是人凿的,是檐头水滴出来的!

童第周还不相信,把小脑袋一歪,接着说:爸爸骗人!檐头水滴在头上一点不疼,它还能在那么硬的石板上敲出坑来?

他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来,但是,长年累月不断地滴,不但能滴出坑来,而且还能敲穿洞呢。古人老话“滴水穿石”呀!

当时童第周对这个道理虽似懂非懂,却十分惊奇。终于等到了一场大雨来直接证实父亲的话,他静静地坐在门槛上,看檐头水一滴一滴地滴在石板上,多么齐心,多么顽强,他心想,年长日久,自然水滴石穿了。于是逐渐领悟了父亲的话。

“水滴石穿”,这是父亲对童第周的勉励,而事实上,童第周就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种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以顽强的毅力向着科学的顶峰登攀。

在私塾里,童第周只学了一些文史方面的知识,这远不能满足童第周对知识的渴求。因为家境不好,没钱供他上学,所以,尽管童第周十分盼望有一天能走进学校,与同伴们一起学习,可是不行。直到他17岁那年,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才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这里不用交学费,还管食宿,穷人家的孩子能在这儿上学,是很幸运的。童第周十分高兴,他抓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不放过一分一秒。因为以前只是在私塾里学过一点文史知识,没有一点数理方面的基础,所以童第周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并不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他要赶上别人。

不仅如此,在他内心深处,还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他要考效实中学。那所学校是当时宁波第一流的学校,毕业生一般都能进大学。多少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子弟在效实中学就读为荣!效实中学对英语要求很高,还十分重视数理基础,而这几门课恰恰是童第周的薄弱环节。而且,他从未学过英文。自从确立了要考效实中学的目标后,童第周更加用功了。他开始自学英文,常常学到深夜。哥哥被童第周的决心所感动,答应供他上学,还请在宁波的朋友为弟弟打听效实中学的招生的情况。

哥哥的朋友从宁波给童第周带来了不利的消息:效实中学这次不招一年级新生,只招到三年级插班的优等生。哥哥想:就童第周的基础来说,本来考一年级就已经很费劲了,现在却只招三年级插班生,这可怎么办呢?哥哥犹豫不决,就去与童第周商量。听到这个消息后,童第周仍不改初衷,他一定要进效实中学,于是,他决定去考插班生。

童第周就是靠着“水滴石穿”的精神,坚持了铁杵也能磨成针的意志。童第周考取了效实中学三年级,只不过成绩是倒数第一。一年以后,童第周从倒数第一变为顺数第一,几何成绩从入学时的不及格变为一年后的一百分!后来,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成为复旦的高材生。毕业以后,他又到比利时布鲁塞的比利时大学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那时他已经是三十二岁了。

篇三:滴水穿石

苏教版五年级《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

忽略学生的学习生态的课堂,只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天性,将一个个有生命活力的学生“物化”成了一个个知识的“容器”。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让语文课堂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态。生本的语文课堂学习过程是尊重学生自然蓬勃成长的过程,是交流与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是欣赏、鼓励、援助的互动过程。在这个交互活动的过程,学生增进了智慧,优化了个性,陶冶了情操,而这些,正是学生生命发展的航标。它真实、具体、鲜活地体现着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生命的提升。

【前端分析】

(一)背景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议论文的教学虽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属于阅读教学的范围,要重视词句的品析,要重视文道对学生的影响。但《语文课程标准》中并未谈及议论文的阅读,《课标》只是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编者之所以编入议论文,我想,一方面是想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面,让他们从多种类型的文章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是因为议论文是整个中学阶段的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编者是想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尽早接触这种文体,熟悉这种文体,以便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2、教学内容分析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说理文。作者以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文章脉络清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语言简洁。较前面所学的议论文,此篇文章有它的独特之处,其一,自然景观引入,充满着悬疑,更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其二,论

据有正例、反例,更加具有说服力。

3、学生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中年段已经接触过议论文,已初步领悟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学习了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高年段的教学必须要有所提升与推进,所以阅读过程可以让学生经历两个过程:一“薄”读文本,抓住议论文三要素,让学生对文章的论点、论据、结论进行提炼。二“厚”读文,从关键词出发细读文本,品味作者是如何运用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来逐一阐明自己的观点的。同时渗透议论文写作方法的指导。因为议论文大都比较抽象、单调,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老师能在教学方法上多下点功,同样能让议论文教学充满魅力。

(二)教学目标

1、凭借有限的文本语言,联系课外拓展阅读,感悟三位名人身上小水滴的精神。懂得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进一步学习说理文这一文体的独特结构,以及正反两面来论证观点的说理方法。

3、从文本出发,联系自身生活、学习经历,写一篇《滴水穿石的启示》的读后感。

(三)重点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感悟三位名人身上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进一步学习本文从正反例来论证、论述语言凝练等写作特点。

【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

阅读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中外名人的相关资料与故事。

(二)情境与媒体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随教学过程逐步演示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采用生本教学模式,设计大话题让学生自主交流,自主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前置性话题:从文章提供的三个名人事例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凭借有限

的文本语言,联系拓展阅读,想想,他的身上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小水滴的精神。 (语文学习真正的源头应当是广泛的阅读积累。语言问题无非就是阅读问题。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肯定不会有质的飞跃。所以,增加阅读量,扩大阅面才应当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有了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的语感能力自然就会提高,理解和驾驭语言的水平也就自然提高,进而能获得自己最原始的,真实的学习感受。)

一、复习导入,揭示论点

1、出示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习齐读课题)

2、提问:回忆一下,柔弱的小水滴之所以能滴穿顽石,凭的是什么?作者被小水滴的精神所震撼,于是提出了自己的论点,论点是什么?(板书: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事情都做得成。)

3、过渡:光以太极洞中这个自然奇观相信你们还不能信服作者的观点。于是作者列举出名人故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这就是文章的论据。(板书:论据)

二、走近名人,交流论据

1、快速浏览第三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书:①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②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③齐白石练就炉火纯青的画技。)

(生本课堂也需要语文能力的培养。本环节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在自读思考中有整体把握,运用已有学习经验用简练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2、出示话题:老师课前已请大家对这三个名人事例进行了前置性学习,我们再来看看话题,出示:

3、小组内学习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已通过阅读自学或家人帮助掌握了全部或部分学习内容,还有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滞后,他们在前置性学习中只有零星收获甚至一无所获。此时,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互相交流、碰撞、补充,生生间彼此获得、付

出、纠正的过程 才是最富有生机的过程。)

4、全班交流讨论

▲“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李时珍昼行夜宿、餐风饮露,不管是荆棘丛生、还是虎狼出没,不管是多么遥远、崎岖,他都坚持着,用自己一双脚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他的目的只有一个,编写《本草纲目》,造福百姓)

▲“访名医、尝药草”

他去拜访名医,也许名医不在家,他就等,也许名医不理睬他,让他吃闭门羹,可他用自己的坚持、不气馁终于赢得名医的教诲。他尝草药,有时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可他毫不畏惧,还是坚持着。

(他的目的还是只有一个,编写《本草纲目》,造福百姓)

▲“二十多年”:

这里的二十多年是整整29年,李时珍的满头青丝变成白发,由强壮的的青年变成了苍苍老人,他坚持时间之久就像小水滴。

▲“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李时珍经过29年的努力,才写成了《本草纲目》。这本书全书52 卷,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收药1892种,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96多个药方。所以文中称之为“巨著”。李时珍写成如此的巨著花费的时间、精力是难以想象的。

教师总结:李时珍以一己之力,耗费29年心血,完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他凭的就是小水滴的精神:(齐读)

预设

2:爱迪生随机出示:

▲“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

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所以文中说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还为了生计卖报、卖蔬菜,经济条件非常差。他就像小水?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谎椒病⒉黄鹧邸?▲“孜孜以求”(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爱迪生为了研制电灯,他常常连续工作二三十个小时,有时甚至连续五昼夜不合眼。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先后研究了1600多种材料:竹丝、铁丝、棉线??甚至我们的头发丝。

▲爱迪生用卖小报挣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但不幸的是,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时,列车突然颠簸,使一块磷落在木板上,引起燃烧。列车员赶来扑灭了火焰,也狠狠地给了他一个耳光,打聋了他的双耳,他被赶下了火车,那时爱迪生才15岁。可即使这样也不能熄灭他对电学的痴迷。

▲爱迪生为了他痴迷的电学,为了发明创造,他经常20多小时不合眼,有时甚至30多个小时不合眼。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最终拥有了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教师总结:爱迪生能成为世界的发明大王,凭的就是小水滴的精神:(齐读) 预设3:齐白石随机出示:

▲齐白石人到中年才开始学国画,跟别人比,他起步很晚了。就如小水滴般平凡、微不足道。

▲“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作画。春天,他在和煦的春风里描画犁田的老牛;夏天,他在阴凉的树阴下观察小溪里的鱼虾;秋天,他在习习的凉风里观赏各式各样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笔冻硬了,墨水冻成块了,他还是坚持着作画?? ▲齐白石生日那天没作画,第二天马上补画了几张,真正做到了“不教一日闲过”,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