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祝福》改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7:23:31 体裁作文
《祝福》改写体裁作文

篇一:评《祝福》中的典型人物修改后

评《祝福》中的典型人物——祥林嫂

中文专业2007届 张芹英

【内容提要】祥林嫂是鲁迅笔下一个典型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祥林嫂的一生是惨遭封建礼教摧残的一生。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拙作试图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祥林嫂的悲剧原因不仅仅在于生活的社会环境,更由于她的内心意识。不是贫困杀死了祥林嫂,而是精神折魔杀死了祥林嫂。所以,文章从四个方面(即“安分守己的顺民”与“伤风败俗的谬种”;被奴役的形体与被凌迟的精神;悲惨孤独的乞丐与麻木冷漠的人群;愚昧无知的灵魂与无路可走的觉醒)来分析这一典型形象,试图阐释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一个劳动妇女的命运,从而引起我们对人性的反思。

【关 键 词】安分守己“谬种” 愚昧无知 “觉醒”

鲁迅最初是以他杰出的短篇小说震动文坛,显示出“文学革命”的伟大成就的。从我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看,他的《呐喊》、《彷徨》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都称得上是一次深刻的革命。鲁迅的小说画出了现代中国人的魂灵,在有限的篇幅中塑造出具有无限生命力的艺术典型,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库中的宝贵财富:鲁迅用他那如椽的大笔,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形象:孔乙己、闰土、阿Q、祥林嫂、魏连殳、涓生、子君、爱姑等,今天,我来谈谈《祝福》中的典型人物——祥林嫂。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他的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从作者创作的最初、最原始的动机看,主要是想“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所以《彷徨》思想内容的核心应该是揭露“国民性的弱点”或“攻打国民性的病根”。在鲁迅的小说中,揭露国民性的弱点,改革国民性与彻底反封建是互相渗透的,主张“立人”与反对“吃人”是相辅相承的,同情下层民众的不幸与揭露上流社会的罪恶是同时并举的。

祥林嫂是鲁迅笔下“奴隶的悲剧或想作奴隶而不得的悲剧”的典型代表。她勤劳、善良而又愚昧、麻木。在封建主义统治下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想作一个低眉顺眼的“良民”。但是天灾人祸不断袭来,在统治阶级的钢刀子,软刀子交替使用下,想做奴隶而不可得,最终被活生生地“吃掉”了。

下面,我来剖析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

一、安分守己的顺民与“伤风败俗的谬种”

《祝福》中的祥林嫂生活在辛亥革命以后,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的农村,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凭力气吃饭,享受人间的亲情。他甘于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不想也不敢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说他对生活的要求低到了极点,但那个吃人的社会连这点小小的愿望也不允许。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祥林嫂的人生轨迹:

——封建社会的买卖婚姻使她嫁给一位比她小十岁的男人——祥林,她默默承受。

——祥林死后,年轻守寡的她逃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做工丝毫没有松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

——祥林嫂被婆婆牲畜一般卖到贺家坳,嫁给了贺老六,她虽然也奋力抗争

过,但终究“母亲也胖,儿子也胖??她真是交上好运了。”

——夫丧儿子死,祥林嫂再来到鲁四老爷家做工“比初来时神气舒畅些??” 但就是这样一个安分守己的顺民却被“讲理学的老监生,封建礼教的卫道士”鲁四老爷定性为“伤风败俗的谬种”,这是由那吃人的封建礼教来判定的。只因为祥林嫂是一个寡妇,这就已经令鲁四老爷“皱了皱眉”,寡妇再嫁,自然就“败坏风俗”,是“谬种”了。所以,无论祥林嫂怎样挣扎,怎样“自我救赎”,都逃不脱封建礼教的判决: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寡妇再嫁,伤风败俗;克夫克子,不祥之物??即便是祥林嫂用光她的工钱,到土地庙里捐了一条门槛,当作自己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仍然只获得四婶的一声断喝:“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最后,在人们喜气洋洋的祝福声中,祥林嫂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从“安分守己的顺民”到“伤风败俗的谬种”,中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纸——封建礼教。

二、被奴役的形体与被凌迟的精神

《祝(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福》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采取了倒叙手法,勾画出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五年前花白的头发,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双眼珠间或一轮,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的形象,表明这时的祥林嫂处在“最底层的位置”,对生活已失去希望,精神已完全麻木。

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看到了十几年前第一次到鲁镇的祥林嫂“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尽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地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五年后祥林嫂再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先前那样精神了。”

短短十几年,四十岁左右的祥林嫂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劳动妇女沦落为一个满头白发,瘦削不堪的乞丐,不仅仅是因为身体所遭受的奴役,更是因为精神上所遭受的凌迟。

首先,祥林嫂的悲剧源于封建礼教对她的迫害,宗族的夫权对她的摧残最大。在夫权面前,她失去了作为人最重要的人身自由,被婆婆将守寡的她当牲畜出卖,被大伯将夫亡子丧的她赶出家门。而封建卫道士鲁四老爷,他不但对祥林嫂这个廉价劳动力进行残酷的剥削,而且从精神上对她进行无情打击,对沦为寡妇的祥林嫂“皱了皱眉”,对被迫再嫁的祥林嫂斥为“不干不净”,“败坏风俗”,使祥林嫂陷入疑惑、局促、恐怖之中。在鲁镇这样一个封闭的农村社会中,封建势力的统治、封建礼教的束缚、封建迷信的毒害,再加上愚昧冷漠的人群,使精神上倍受痛苦的祥林嫂,一次又一次受到剜割,她的痛苦,成为人们的谈资,成为人们嘲笑、挖苦的材料。封建礼教和迷信,冷酷的社会环境以及愚昧冷漠的人们,像一把剜割灵魂的钝刀,使她从健康到衰弱,从清醒到麻木,最终在恐惧中寂然死去。

但更主要的是来源于她自身,因为在意识的深层她实际上认同了鲁四老爷对她人生的定性,她进入到了中国传统的礼教和鬼神文化所共谋的语境中,于是,

他陷入了深深的困境。因此,再嫁时她抵死不从,奋力抗争,当柳妈告诉她,死后将坠入地狱承受撕成两半的痛苦时,她开展了自我救赎——捐门槛,这样既可以在地狱中见到自己心爱的儿子阿毛,又不会被两个丈夫争抢。但四婶的一句话——“你放着”就宣告了她自我救赎的失败。不仅使她希望破灭,更主要的是使她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恐惧。最后“我”的模棱两可的回答把祥林嫂送入了真正的绝境,她在无助的恐惧中走向死亡。

鲁迅在《呐喊》的序言中用“铁屋子”作比,来说明愚昧者的精神状况,祥林嫂很显然不完全是沉睡者,痛苦已经使她处于清醒的边缘,但醒了却无路可走,精神上则更加痛苦。

三、悲惨孤独的乞丐与冷漠麻木的人群

祥林嫂是一个安分守己,吃苦耐劳,勤快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生平最大的愿望是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她没有经济地位,又毫无自主权,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封建礼教和迷信两把刀子,迫使祥林嫂既不能不守节,又不容许守节,还要承担不守节的罪名而受尽侮辱与伤害,祥林嫂没有从周围任何人那里得到同情与帮助,得到的是轻蔑、厌恶和冷漠、嘲讽,最终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小说正通过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及其周围人物和环境的艺术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鲁四老爷——封建卫道士,对雇佣祥林嫂最初态度是皱眉,讨厌她是寡妇,听说她被抢时,只是说了两次“可恶”,丝毫没有对祥林嫂的同情,到祥林嫂再嫁后更是斥为“谬种”,最后将她赶出家门,使她沦为乞丐,悲惨死去。他顽固、虚伪、自私、冷酷,他是导致祥林嫂悲剧的重要人物。

柳妈及镇上的人们:

祥林嫂再到鲁镇来时“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夫死子亡后的极度悲伤,极度痛苦,寂寞的祥林嫂希望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揭她的伤痕,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在鲁镇她已被剥夺做人的权利,已经沦落到了最底层。柳妈的话使她恐惧,“捐门槛赎罪”给了她一丝希望,然后又毁灭了她。

文章结尾以祝福声中的热烈气氛,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以反讽之语收束,蕴涵着无限的激愤。

四、愚昧无知的灵魂与无路可走的觉醒

《祝福》秉承了鲁迅“揭露国民性的弱点”或“攻打国民性的病根”这一核心思想。鲁迅在《坟·灯下漫笔》中悲愤地指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屡见不鲜的。”因此,他将中国人的历史概括为这样一句话:“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候。”《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生活在这样时代中的奴隶,她勤劳、善良而又愚昧、麻木,不仅在人间生活时充满巨大的痛苦与不幸而且死后在阴间仍然不得安宁,成了封建主义世界的殉葬品。

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失去了做人的尊严,甘于像牲口一样被出卖,成为了奴隶而不自知,这是第一重悲剧。沦为奴隶后,奴隶地位并不稳固,不论如何辛辛苦苦,奉公守法,仍然是想做奴隶而不可汲,这是第二重悲剧。

——受封建礼教的毒害:被迫再嫁后,在祥林嫂的意识深处认为是失节,并因此做出一系列自我救赎行为。

——受鬼神文化的毒害:柳妈对她宣传阎王对寡妇再嫁惩罚的因果报应,使祥林嫂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并愚昧麻木地深信不疑,当她“捐门槛,赎了罪”后,坦然去拿祭器时,四婶一声“你放着吧,祥林嫂”无疑是死刑判决。

《祝福》在揭示了封建势力对祥林嫂的迫害时也挖掘出在她身上的反抗因素,即在困境中的“觉醒”。李欧梵对于祥林嫂的困境和“觉醒”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没有独见,并不真知迫害她的群众之残酷。她一再回到那个冷遇她的镇子里,既是因为无处可去,无以为生,也是因为她成为群众中之一员。直到她已失去一切,并被逼迫到近于疯狂时,才开始想寻找当前现实之外的精神上的安慰。”

由于长期以来受着封建反动文化思想的毒害,所以祥林嫂本能地以封建文化所规范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处世为人的依据和标准,她的“觉醒”是受封建思想的意识支配的。她第一次反抗本是正当合理的,但她不懂得这是他求生存的权利,她逃走的目的只是为了逃避婆婆的虐待,最后她还是被婆婆劫回去卖掉。她被强迫改嫁时,也拼命反抗,但这是对“从一而终”的恪守,是对封建节烈观的愚忠。最后,她临死时发出究竟还有没有魂灵地狱的责问。虽然表面上对封建神权思想有所怀疑,但依旧带尽封建迷信色彩。

作品写了祥林嫂的反抗、“觉醒”,她的反抗是自发而不是自觉的,是孤独的,是不可能有结果的。她的“觉醒”,使她陷入更深的痛苦和恐惧之中,她的“觉醒”,把她送入真正绝境,于是,她在无助的恐惧中走向了死亡。

《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是鲁迅在中国艺术长廊中塑造的一个极其典型的形象。《祝福》中迫害祥林嫂的凶手是谁?是鲁四老爷、四太太?是她的大伯、婆婆?是柳妈、鲁镇男女老少?都似乎是又完全不是。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祥林嫂进行了肉体和精神的摧残、迫害,她们共同组成了一个以鲁镇为代表的儒、佛、道三位一体的中国的旧传统、旧文化的网罗,使祥林嫂苦苦挣扎了一辈子,仍然是想做奴隶而不可得。

鲁迅在描写人物的悲剧时,总是将它们同那个罪恶的时代、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挖掘人物思想性格与批判旧社会、旧制度、旧传统,旧思想同进行;改造国民性、改造人们的心灵与改造整个旧社会、旧制度、旧思想同时进行。是那个罪恶的时代、社会、制度造成了大量悲剧。因此,鲁迅的悲剧,显得更为深沉凝重,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更加典型,思想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 王敬文 《鲁迅小说研究》

[2]靳邦杰、王世家编 《中学语文课本鲁迅作品详解》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

[3]江苏鲁迅研究会编《世纪之交论鲁迅》

篇二:改写文章 妙趣横生

改写文章 妙趣横生

撰稿心语:

改写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能力。这种语文表达能力的训练,既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又有助于发展思维、联想和想象能力。它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不少学生对改写比较陌生。为此,带领同学们探寻改写的技巧。 改写方法

改写,对原作的思想内容,基本上不作改动,大都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形式。例如改变文体,诗歌改成记叙文,记叙文改成说明文;改变语体,文言改成白话;改变结构,顺序改成倒叙,重新组织材料;改变人称,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改写,先要认真领悟原文思想内容,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征和主要故事情节,这样改写起来才胸有成竹。然后确定怎样取舍材料和组织材料,不妨先拟出提纲,以便心中有数。人称和语言的运用,也要恰当处理。 点击改写:

我是魔术师改写,能以原文为基础,按照写作要求,对原文形式或部分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就能“变”出许多新作品。今天,让我们以《曹刿论战》为例,剖析一下我的“变术”。

改写形式:

1、改变体裁:即改变文章的样式。如将诗歌改成一般文章、小说改成剧本等。每一种体裁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改体裁时既要紧扣原文内容,又要根据自己的生活进行合理想象,合乎现代生活审美的要求。如《曹刿论战》是一篇记述长勺之战的佳作,如果将其改写成戏剧或电视剧本,那必须符合戏剧或电视剧本的特点,适合演出、拍摄影视的需要。

2、改换人称:即改变原文的叙述角度。如将第一人称改换为第三人称,将第三人称改换为第一人称。此时要注意前后情节的相符,而且改写后的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要与人称变化想适应。《曹刿论战》中,完全可以把曹刿或鲁庄公作为“我”来写,这样,用“我”的口气来叙述事情,就要用“我”的心灵来感受,用“我”的性格来反映。大胆想象,把亲自参与战争的心理、见闻和感受写具体、写生动,使文章更加精彩。

3、调整结构:在抓住原文的前提下,根据表达的需要,可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倒叙改为顺叙等。这种改写,或删或增,但必须注意前后的自然衔接和照应,不能脱节和错位。《曹刿论战》围绕“论战”来谋篇布局,先写战前准备,再写战争过程,最后写战后评论。改写后,可以先描写战争场面,然后交代这是来自于战前的精心策划。这样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创新,或许比原文更有趣、更有新意。

4、改写主次:如把主次人物互换,相应的会涉及详写、略写的问题,所以也可以把详、略写互换。《曹刿论战》中,曹刿战前启发鲁庄公认识取信于民、战中抓准战机和详察敌情、战后论述取胜之道等详细交代,而对战因、规模和战斗的激烈程度等都一笔带过。我们在改写后,可以主次适当的调换,但对表现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杰出才能这一主线不能变。

5、改换语言:一般指用现代汉语改写文言文,它不是字与字、句与句的对译,不是站在文言文作品之外加以评论,也不是写阅读文言文作品的感想和体会;而是必须发挥想象力,用现代汉语去模拟当时特定环境氛围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状态,对语言文字的合理的创造性加工,以丰富多彩的现代汉语表达,使作品的中心更加突出。对《曹刿论战》的改写,特别注意不能白话和文言杂糅。

6、改变描述方法:可将描写改为叙述,将叙述改为对话等。如《曹刿论战》中:公将鼓之。刿日:“未可。”可以改为:鲁庄公试探着问:“可以擂鼓进军了吗?”曹刿急忙扬了扬手,摇了摇头。在改写中,加上符合曹刿性格的神态或动作,这样,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能力。

7、多种手法的融合:将以上各类方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能使改写后的文章形式变新,手法灵活,富有新意,吸引力强。

改写原则:

1、把握原文精神,体现原著精髓。无论改写什么样的作品,必须理解原文,体现原文思想情感。

2、明确文章中心,拟订合适标题。如有的原文是记事的,要求改成写人的,那么中心要相应变,标题自然不应用原文的,要按照要求确定中心,按中心拟定标题。

3、理解具体要求,确保依据章法。这里的章法是指命题对改写的要求。写之前应先明确要求,再按要求写,切不可过分地自我发挥,另起炉灶。

4、融入个人风格,展示独特魅力。改写是需要想象力的,应融入自己的风格,避免千人一面,要展示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行文风格。

真情祝愿:

亲爱的同学,我们探究了改写技巧,明确了改写原则,我们与改写还陌生吗?愿你能够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人格世界,改写出一篇篇五彩缤纷的文学作品。

实战训练:

《曹刿论战》是表现战国时期谋士战略思想的文章。曹刿虽然是一介布衣,却具备许多士大夫所没有的素质。试改写此文,文体不限。

要求:1、能把握曹刿等人物的特点,体现曹刿的战略思想。2、注意运用学过的写作手法刻画人物。3、要有合理的细节描写。

佳作引路(一):

惊险的战争 智慧的较量

——改写《曹刿论战》

江苏灌南县第四中学周葵花

回眸战云密布的远天,傲慢的旗帜已经倒下,我们终于打败了齐国,赢回了鲁国的尊严。我不禁热泪纵横,思绪万千。(采用倒叙,引起回忆。采用第一人称便于展开心理描写。)

清晰的记得那天午后,我和乡人正在闲聊,忽一队人马奔将过来,原是齐国因为鲁国当年收留了落魄 的公子纠而耿耿于怀,兴兵攻我鲁国,鲁庄公将要征兵迎战。(简明交代战争起因。)

春寒料峭,寒风无情地吹拂着干枯的枝条,空旷而凄迷的天空,正蕴蓄着一场战争风暴。“齐国是大国,鲁国是个发展中的小国,何以能与之抗衡?我们的国君有着怎样的迎战策略?”想到这,我再也坐不住了,我要去拜见庄公。同乡却拦住我:“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对同乡的善意的规劝,我嗤之一笑:“那些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大丈夫应以国事为重,何以能安居一隅呢?”我心急火燎地来到大殿门前求见。(抓住细节、心理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感谢开明的国君,尽管之前我听说他缺乏军事才能和谋略,在后来的接见和作战过程中,我也确有深刻的体验,但毕竟他能接受别人的建议,特别是接受了我——一介草夫曹刿的建议,最终取得了这场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写出自己心理感受)哈哈,或许我能从此载入史册呢!

就在我神思飞舞之际,兴奋万分的庄公打断了我的思绪。“曹军师,你劝说我要忠实的为百姓办事,才能在战争中得到人民的支持,这一点我已明白。不过??”他又一脸的困惑,“你为何开始不让我击鼓,非在齐人三鼓之后击鼓迎战?齐军败走之际,又为何不让我军乘胜追击,非等你下车观察一番才追逐齐军?”

我耐心的解释道: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再击勇气就减弱了,三击就消耗殆尽。我们抓住彼竭我盈的有利战机,能不打他落荒而逃?至于下车察看是怕他们有埋伏,当看到他们车辙凌乱,战旗倒下,确信没有埋伏,才下令追击。(思绪拉回,道明策略。)

庄公若有所悟地点头道:“这真是一场惊险的战争,更是一场智慧的较量啊!”(点明主旨)

(总评:习作文风细腻,构思精巧。作者能把握原文的主题,大胆地对原文的结构、人称进行改换,使改写后的文章形式变新,语言精练,手法灵活,富有新意,整篇文章一气呵成,

吸引力强,再现了长勺之战中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和军事上的杰出才能。)

佳作引路(二):

我弱小我强大

——《曹刿论战》 改写

江苏灌南县第四中学 冯艳平

追思历史经典战例,齐鲁爆发的长勺之战依然值得回味。弱小的鲁国克敌制胜,让强大的齐国俯首称臣。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鲁国突然遭到军事袭击。硝烟四起,鲁庄公急令全国: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国家尊严。危急时刻,普通百姓曹刿求见庄公,献计献策。邻里阿贵劝阻他不要多事,认为国家大事有朝廷文武百官谋划。但曹刿认为,那些达官显贵们未经战争洗礼,实属鼠目寸光,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呀!

好一翻周折,朝廷上跪拜国君:“草民不才,但对军事略有研究,愿为国效力。”鲁庄公认可曹刿爱国之心,委身一同分析形势:君主的小恩小惠不能换取一片忠心,小诚小信不能得到神灵保佑,唯有取信于民才是当前战争最难得的优势。面对作战地图,他们闭门研究。

刀光剑影,两军对峙。鲁庄公传令:“大丈夫以国事为重,我愿与诸位勇士共存亡;号令手,准备击鼓进军。”曹刿急忙扬手制止。此时,齐军战旗飘飘,喊声冲天,连续三次击鼓,未见对方迎战,不禁暗暗窃喜:可怜的鲁国啊,我们不战自胜了。抓住齐军麻痹之机,曹刿突然传令:“擂鼓进军。”霎那间,鲁军士气高昂,势如破竹,齐军在朦胧中惨败。看到眼前景象,鲁庄公率军追赶,曹刿制止说:“齐国诡计多端,若有埋伏,后果不堪设想呀。”于是下车查看齐军的车轮滚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远眺齐军撤退的情况,果断下令:“各位将士,为国立功的时候到了。”

无须多言,曹刿的战后总结,赢得了鲁庄公及鲁国人民的尊重,也理所当然的成为军队最高统帅。

(评语:作者能采用倒叙的手法,既保留了原文的思想与主旨,又展开合理的想象,神态举止栩栩如生,语言富有个性,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特别是能巧妙地变换描述方法,恰倒好处的增删情节,成为本文的一大亮点。)

资料链接:

1、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夏衍将鲁迅的小说《祝福》改写成文学剧本,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了建国后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获得国内外观众好评,并在国际电影节获奖。

2、杰出的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和玛丽?兰姆姐弟俩,从莎士比亚26部喜剧和悲剧中选取20部改写成故事(叙事体散文),题名《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1809年出版后,不久就被

译成了几十种文字。

锋芒小试:改写古典诗《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说明:(一)先把握诗的内容,再考虑改写内容。

(二)根据原诗的情感,结合个人经验或想象,加以推演或深化,写成一段白话散文。 改写《寻隐者不遇》来源:作文网原创 文章作者:徐洋杰 2011-05-04 19:55:12

[标签:寻隐者不遇 续写改写]小学精华资讯 免费订阅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这是一个阳光万里的一天,贾岛在家里无聊的看着书,情不自禁地想了自己的朋友——一位隐士。于是他风餐露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来到了隐士居住的森林。森林里有各式各样的野花五颜六色,竞相开放美丽极了,小虫子在青草上不时的发出“吱吱喳喳”的声音。小鸟在树上有的呼朋引类,用的昂声歌唱,唧唧喳喳的声音回荡在森里中,好像到了天堂一样。贾岛边走边看,不一会儿就到了隐者的居住处。

他很有礼貌的敲了一下门,一阵杂声后,便有一个童子出来开门了。那童子怀着好奇的眼神,上下打量着他,问道:“你是谁?有事吗?”

“哦,我是你师父的朋友,贾岛,特来此地,来拜访你师父,他在家吗?”

“哦,你就是我师傅常提到的贾岛啊?”童子恍然大悟,“他去采药了。”

“他在哪采药?”贾岛急切的问到。“他在山上采药。”“在哪座山上?”“就在这座山中。”童子向远处的一座山上的指着。“你能带我去一下吗?”“嗯,这???对不起先生,你瞧山中遍布森林,山又高,而且云雾缭绕,不好找啊!”贾岛不禁抬头仰望,只见山腰已经被云雾遮住了,好像系在山腰的一条白手巾。“那,童子,我走了,请你转告你师父,说贾岛来访过此地。”“嗯,一定。”

回到家,贾岛诗兴大发: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篇三:语文:1.2《祝福》测试(旧人教版必修3)

2.祝福

一.积累应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悚然(sǒng) 负疚(jiù) 窈陷(yāo) ...

B.新正(zhēng)倔强(jiàng) 炮烙(lào) ...

C.草窠(kē)歆享(xīn) 荸荠(qí) ...

D.踝骨(luǒ) 谬种(miù) 朱拓(tà)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寻死觅活 宽宏大量 磨拳擦掌

B.百无聊赖 瘦削不堪 芒刺在背

C.咀嚼赏鉴 来龙去脉 阴谋鬼计

D.相形见拙 原形毕露 毫不介意

3.选出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寒暄(太阳的温暖)形骸(身体)收敛(收拢聚集) ...

B.歆享(喜爱、羡慕)蹙缩(紧迫) 间或(偶而) ...

C.沸反盈天(满) 窈陷(幽深) 安逸(安闲) ...

D.素不相识(向来)鄙薄(轻蔑) 折罪(抵作)...

4.依次填入下面①—④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①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

柴了②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③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④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① ② ③ ④

A. ; ; 。。

B. , ; ;。

C. ; ; 。:

D. ; ; ;:

5.下列句子表达效果最好的一组是()

①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下端开了裂的比她更长的一支竹竿。

②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③原来她家里还有一个十多岁的能打柴的小叔子。

④原来她家里还有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对祥林嫂向“我”打听灵魂的有无时的心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祥林嫂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精神麻木,灵魂有无都无所谓,只想弄个明白。

B.祥林嫂希望有灵魂,能和自己的儿子阿毛相见,慰藉自己孤独的心。

C.祥林嫂怕有灵魂,害怕死后在地狱被锯开来。

D.祥林嫂既希望有灵魂,又希望没有灵魂,心情十分矛盾。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

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7.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D.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8.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9.简答。

(1)“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2)“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3)“惊醒”的含义是

10.文章最后说:“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

好 兄 弟

汤姆有一架私人小飞机。一天,他和如同兄弟般的好友库尔驾着飞机做一趟旅行,飞过

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峡。

飞机已飞行了两个半小时,再有半小时,就可达到目的地。

忽然,汤姆发现飞机上的油料不多了,估计是油箱漏油了。因为起飞前,他给油箱加满

了油。

汤姆一边关小了油门,一边安慰库尔:“没关系的,我们有降落伞!”说着,他将操纵杆

交给也会开飞机的库尔,走向了机尾;不一会儿拿来了降落伞,在库尔身边也放了一个降落

伞包。

他说:“库尔,我的好兄弟,我水性比你好,我先跳了!你开好飞机,尽可能给我把它

弄回去,我夫人和孩子们把它当宝贝呢!我爱他们!当然,撑不到海岸你就跳吧!”说完,他就冲出了舱门。

飞机上就剩下库尔。不一会儿,仪表显示油料已尽,飞机在无力地向前滑翔。库尔决定

也跳下去,于是,他一手扳紧操纵杆,一手抓过降落伞包。他一掏,大惊,包里没有降落伞,是汤姆的衣服!库尔咬牙大骂汤姆!没伞,就不能跳;没油料,靠滑翔飞机却是飞不长久的!库尔急得脑顶冒汗,只好使尽浑身解数,能往前开多远就开多远。

飞机无力地朝前滑着,往下降着,与海面距离越来越近??就在库尔彻底绝望时,奇迹

出现了,一片海岸出现在眼前。他大喜,用力猛拉操纵杆,飞机贴着海面冲过去,“嗵”的一声撞落在松软的海滩上,库尔晕了过去??

半个月后,库尔回到他和汤姆居住的小镇。他拎着那个装着衣服的伞包来到汤姆的家门

外,发出狮子般的怒吼:“汤姆,你这个耍弄朋友的家伙,给我滚出来!”

汤姆的妻子和三个孩子跑了出来,一齐问他发生了什么。库尔很生气地讲了事情的原委,

最后抖动着那个包,大声地说:“看哪,他就是用这东西骗我的!没想到我没死!真是上帝保佑!还有,他居然还要我尽可能保住那架破飞机——你的宝贝!哼!”

汤姆的妻子被弄懵了,怔了半天,才吐出几个字:“可是,他,一直??”接着,她认

真翻看着那个包,衣服被倒出来了,便从包底掏出一张纸片。她只看了一眼,就大哭起来:“好兄弟??”

库尔一愣,拿过纸片来看。纸上写着两行极潦草的字:

库尔,我的好兄弟,机下是鲨鱼区,跳下去难以逃生;不跳,飞机不堪重负,我们俩都

得死??你一个人驾着飞机肯定能滑翔到海岸,相信,会成功的!

(根据苏景义《生死跳伞》改写,原载2005年6月19日《今晚报》)

11.库尔从发现降落伞包内并没降落伞到海岸出现在他眼前,经历了怎样的一系列情绪变

化?(4分)

答:

12.汤姆的妻子看到丈夫留在包里的那张纸条时,就大哭起来:“好兄弟??”“好兄弟”三

字言简而意丰,请分析其中包含的潜台词。(6分)

答:

13.联系全文来看,汤姆跳伞之前叮嘱库尔“你开好飞机,尽可能给我把它弄回去,我夫人

和孩子们把它当宝贝呢”,其主要用意是什么?(4分)

答:

14.为了塑造汤姆的形象,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8分)

答:

三.表达交流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其实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悉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尔

德林。当时阿姆斯特朗说过一句话:

“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这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在庆祝登月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个记者突然问奥尔德

林一个很特别的问题:“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上月球的第一人,你是不是觉得有点遗憾?”

在人们有点尴尬的注视下,奥尔德林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

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上的第一人。”大家在笑声中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其实,成功不必在“我”,团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

请以“团队精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内容只要与“团队精神”有关就行,写法可以多种多样。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

戏剧外,其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四.走近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007海南宁夏卷)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

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

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

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

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

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

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6.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劳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劳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的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17.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8.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19.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参考答案】

一.积累应用

1. C(A项“窈”正音应为yǎo,B项炮烙的“烙”正音应为luò,D项“踝”正音应为huái)

2. B(A项“磨”应为“摩”;C项“鬼”应为“诡”;D项“拙”应为“绌”)

3. B(“歆享”指鬼神享用祭品)

4. D(这句话分别介绍了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丈夫的一些情况,呈并列关系,应用分号隔开,最后一句是总结,所以前边用冒号)

5. B(①③两句是常式句,不如其他两句,在表达方面有力度)

6. A(祥林嫂对灵魂有无想得很多,并非无所谓)

7. B(A项“究竟”意为结果、原委;C、D项的“究竟”用在问句里表追究)

8. B(由选项的主要区别处“聊”、“生”、“即使”比较、分析判断)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