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中考作文如何复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0:37:22 初中作文
中考作文如何复习初中作文

篇一:如何进行中考作文复习

如何进行中考作文复习

众所周知,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作文都至关重要。这里主要谈谈如何进行中考作文复习。

一、搞清各种文体知识点,明确文体要素。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各种文体的知识点不甚了了。如写记叙文,竟然不知道写作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不能完整地说出记叙的六要素;写议论文竟然不知道什么是论点,什么是论据和论证,更不清楚论证的方法;写说明文,不知道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不能正确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等等。可想而知,这些同学写出来的作文会是什么样子。还有些同学在中考时,因为文体不限,就想别出心裁,出奇制胜,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如有的把体裁写成小说,有的写成剧本,还有的写成诗歌,可因为不得要领?不知道小说的三要素,不了解剧本的结构形式,不清楚诗歌要有意境和节奏语言上的特点,结果弄巧成拙。种种血的教训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所以,中考作文复习,首先要踏踏实实地彻底搞清各种文体的知识点,明确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和常规写法,而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这些文体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和童话。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写好中考作文,还有助于做好各种文体的阅读理解题。

二、尝试各种文体,尤其是一些独特的文体,做到心中有底。

有的同学只喜欢写某一种文体,而对其他文体不感兴趣。就初中生来说,平时写得最多的无疑是记叙文,有的同学无论什么题材的作文都把它写成记叙文。因为熟练,所以写起来比较顺手,但中考作文变幻莫测,不是所有的题材都适合写成记叙文。如果勉强写成记叙文,就会显得不伦不类。要是万一指定某种你很少写的文体,岂不全盘皆输?况且,能够比较熟练地驾驭各种文体,也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体现。因此,同学们在中考作文复习时,应加强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尤其对自己怕写的文体更要多写多练。笔者就发现不少同学不喜欢写议论文,认为它枯燥乏味,还需要提炼论点,寻找合适的论据,这些都费时费力,所以,平时练习得很少,即使写过几篇,也因为不满意而信心不足。事实并非如此,议论文照样能够写得生动有味,只要同学们平时善于观察,注意积累素材和论据,就一定能写好。初中语文教材里就有许多这样的范文,如:吕叔湘先生的《论“基本属实”》,吴晗的《谈骨气》,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富兰克林的《哨子》,马铁丁的《俭以养德》和马南的《从三到万》,等等。

近几年的中考作文,还出现了诗歌、戏剧这样的佳作。有的同学看了别人的这类考场佳作后也想在中考中加以尝试。这种创新精神固然值得肯定,但如果平时没有打好基础,缺乏训练,就很难在时间紧迫的考场上出新。请同学们记住:实践出真知。

三、紧跟时代步伐,力求写出新意。

所谓“紧跟时代步伐”,就是要关注社会人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自己身边的人、物和事;所谓“写出新意”,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不要人云亦云,老生常谈。虽然中考作文题材,同学们一般都不会陌生,但要写出新意,决非易事。如2004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作文,要求以“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如果我们总是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或《珍惜友谊》为题就很难写出新意。而一位考生以《懂得珍惜》为题就

令人耳目一新,这篇佳作的开头是这样的:“我珍惜阳光,因为它给我温暖;珍惜晚风,因为它给我凉爽;珍惜绿叶,因为它给我生机;珍惜星空,因为它给我遐想。”接下来聪明的小作者巧妙地运用排比段展开。第二段:“我更珍惜时间,因为它宝贵……”第三段:“我更珍惜亲情,因为它是阳光下的真爱……”第四段:“珍惜友谊,因为它难得……”最后归结照应:“常常感动,因为懂得珍惜。懂得珍惜,阳光将洒遍心灵;懂得珍惜,晚风将拂过心灵,让我们的心灵那么温暖,那么安宁。珍惜吧,珍惜所拥有的以及还没有拥有的,心灵的土壤不断被珍惜,被呵护,即使心灵的土壤长不出参天大树,但我们可以拥有对蓝天的向往。”就体裁来说,这篇考场佳作当是一篇充满真情的散文,它避开了一般考生仅仅局限于珍惜某一内容的写法,放得开,收得拢,令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

四、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写作也是一样,只有看得多,经常揣摩别人的题材、语言和写法,才能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就像大诗人杜甫说的那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在读的过程中,还得有所选择,选择那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刊,像《初中生优秀作文选》、《作文与考试》(初中版)和《考试报》(初中版)、《中国中学生报》等都适合同学们仔细品读。再有,要多看一些往年的中考佳作,这些中考佳作贴近中考实际,一般都有评点,对同学们写好中考作文大有裨益。最好试着写几篇不同题材的往年的中考作文,写好后,再对照一下别人写的佳作,或与同学切磋,或给语文老师批阅,看看哪些地方得到同学或老师的肯定,哪些地方还有不足,以利改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这样收获就更大了。

做到了以上这些,同学们就一定能在中考中打个漂亮的作文翻身仗。

篇二:中考作文复习的策略

浅谈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作文作为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以其高分值历来倍受人们的关注。考前作文如何复习,在座的老师们都有自己的高招。今天能够就自己在中考作文复习教学中所悟出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各位交流、探讨,我深感荣幸!

谈到作文,一直都是我们较为畏难的教学内容。因为它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水平的一种技能,它的提高又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能实现的。我感到任何复习对策都必须与本人的教学、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中考作文与本班实际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复习之路来,才是最佳对策。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讲:一是了解中考作文命题的动向。二是中考作文常见题型分析及应对策略;三、作文复习最后阶段的安排。

一、了解中考作文命题的动向。

1、为什么要关注中考作文的命题呢?

关注中考作文的命题,尤其是关注近年来命题的趋势,可以使我们在平时组织作文复习时,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在极为紧张的复习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2、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呈现怎样的趋势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两个统计表【幻灯片】从这两个表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几个中考作文命题的信息:

①命题形式呈现多元化局面。

综观2011年我省的中考作文和遂宁市近三年的中考作文,我们会发现命题形式不拘一格,呈现多元化局面。话题作文已失去往日的光彩,半命题作文异军突起,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占了主流之势。选题作文,受到更多的关注 ②题材:密切联系生活、直面时代精神的主旋律色彩鲜明。

中考作文试题,基本都体现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自我成长”的命题趋向,特别是以“关注自我成长”为内容的命题比例呈上升趋势。 ③思维:注重理性思辨,引导深度思考。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仔细分析2011年的试题,我们会发现很多命题都明显富有思辨色彩,意在引导考生写出对现实生活的深度认识与思考。

二、中考作文常见题型分析及应对策略

针对中考作文题型呈现的多元性特征,接下来,我准备对中考作文常见题型及应对策略做一点简要的分析。

一、命题作文

(一)常考题型

从语法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词语式命题短语式命题句子式命题

(二)应对策略

命题作文的复习,教会学生审题很重要。

1、词语式标题的审题

首先,审清词义,弄清内涵外延。

如“习惯”指的是“长期形成或逐渐适应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从范畴上讲,大到一个国家、民族的风尚习俗。小到某个人的长期爱好和固定行为都是习惯。从性质上讲,有好习惯、中性习惯和坏习惯之分。从时间上讲,有老习惯和新习惯之分。

其次,明确范围,锁定题眼。

在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词语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限制词。这样就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例如命题作文《肩膀》

①在“肩膀”前加限制词。谁的肩膀?可以是自己的,亲人的,朋友的,这是实指的肩膀;可以是牛顿所说的“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巨人肩膀”,可以是李大创所说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铁肩”,这是具有比喻义的肩膀。

②、在“肩膀”后加限制词。

肩膀担什么? 承诺和责任。

自己的肩膀担什么?是家庭、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

亲人、朋友的肩膀担什么?依赖、托付、温馨;

“巨人的肩膀”担什么?谋福利于苍生。

审清了以上两个问题,即“谁的肩膀”、“肩膀担什么”,就是抓准了题眼,立意的范围和重点就明确了起来。

2、短语式标题审题方法

有些标题是以短语形式出现,这类文题,往往有或隐或显的对中心词的限制。必须抓牢题眼,明确命题的限制性。

例“可喜的变化”

分析:文题中“可喜”二字对 “变化”起了限制的作用。其实,“变化”有两种:即好的变化,坏的变化,此题的修饰语规定了必须写好的变化。文中还要用富有表现力的材料写出变化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写变化后的情景,对比中强调后者,才能突出“可喜”之处。另外,文章还应有适当的议论,以便点出“可喜”的深刻内涵。

3、句子式标题。

句子式标题是以一个句子形式命题。这个句子或直接就是一个观点,或隐寓一个观点。这标题其实就是题旨,如“我最喜欢的一堂课”、“我想握住你的手”、“那是最美的风景”、等。准确审读这种题目的题意重在抓住句子或句中关键词追问“为什么”。

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学生审题时就应想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想握住“你”的手?因为“你”是 “我” 理想的寄托,是我倾诉的对象,你与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谋而合;因为“你”给过“我”关爱、温暖、幸福、教育。

二, “我”是谁?是虚拟的第一人称叙述者;

三,“你”是何人?“你”可以是父母、亲朋,也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对“我”有影响的人。

这样一追问,就明确了对象限制,明确了握“你”手的原因,从而明确了题旨。

二、半命题作文

(一)常见题型

1.从补题内容的限定性来看,半命题作文常有三种题型。

(1)自由补题型。命题者对题目空缺处 所填内容不作任何限定,完全由考生根据自己对文题的理解或自身的经验来填写。

如:“,太棒了!”要求:在空缺处填写适当内容,补全题目,然后完成一篇作文。

(2)选择补题型。命题者提供了若干个备用选项 ,要求考生从中任选其一填入题目的空缺处,然后进行写作。

如:没想到我如此 (浮躁、虚荣、坚强、幸运、依赖父母)。要求:结合个人生活经历,从括号里的五个词语中任选其一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使作文题目完整,然后完成作文。

(3)导语式提示补题型。命题者在题目前面设置一段导语,让考生从对导语的阅读中获得填写题目空缺处内容的灵感或启发。

如: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先贤的生活,令你神往;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感人的生活,令你难忘;大千世界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给你生活启迪??人生旅途,五彩缤纷,人总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请以“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先在横线上填上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然后完成一篇作文。

2.从补题的位置来看,半命题作文常用题型有两种。

(1)单空补题型,如: 需要我;又一次 ;青春因 而精彩。

(2)双空补题型,如:

(二)应对策略

半命题作文,补题很关键,补题的过程,就是选材、立意、构思的过程。题目补得好,思路打开,与生活对接,文思泉涌,写起来就会顺畅自然,一气贯通;相反,写起来就会浮于表面,毫无深意,或者思路梗塞,无话可写。因此,对于半命题作文的复习,首先要弄清学生补题中常犯的毛病。

1、学生补题中常犯的毛病,可能有以下几点:

①补题随意。一拿到题目,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就匆忙补题,补出的题目往往缺乏针对性,写起来也无真情实感,文章流于平淡。

②补题过宽。补题过于宽泛,以至于行文中,涉及的面太多、太广,就成了蜻蜓点水,浮于表面。

如:想起了

有的学生补写成:“想起了大自然”、“想起了人生”、“想起了环保”,这些题目都补写得范围过大,很难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写深写精,也就难以取得高分。补写成“想起了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想起了那抹青绿”,写起来就会具体得多了。

有些考题,即使有提示,也提示范围过大,遇到这样的试题,一定要指导学生缩小角度,增加针对性,切莫受试题牵引。

如:走近(伟人、名著、自然、科学??)

此题就属于提示范围过大,如果选择提示语补题成为“走近伟人”“走近名著”“走近自然”,显然宽泛、笼统,不易写好,如果变换一下视点,缩小角度,补写成 “走近毛泽东”“走近《水浒传》”“走近十六岁”等,这样,既切合了题意,又使作文充实具体。

③补题不符要求。半命题作文虽然自主性比较大,但是并不是说没有限制,其自主是在命题意志下的一种自主,有些考生却无视这一点,补出的题目与要求相悖,结果出力不讨好,得分甚低。

如:

“讲给 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

文题已经限定了只能从括号中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选择人物补全题目,有的同学却写成了“讲给奶奶的事儿”、“讲给昨天的我的事儿”,明显与要求不符。

再如:

是一把双刃剑

有的学生补写成了“松懈是一把双刃剑”、“早恋是一把双刃剑”,这也显然不符合“双刃剑”这一题旨要求的,因为这些东西只有害,怎么写也写不出它们的利来。

④补题与行文不符。题目是文章中心的浓缩,行文要与题目保持一致。有的考生,作文题目补写得非常成功,可就是文章写得题不摄文,文不贴题,游离、脱节,形成了“两张皮”现象,其原因就是在补题的时候,没有与行文选材统一起来考虑,只是为了补题而补题。

如:

想起了

有同学的补题是“想起了那推心置腹的交谈”,照理,行文应当着重写那次充满真情的推心置腹的谈话,可是学生写的却是,做错作业如何在老师面前修改作业的情景,他看到了老师佝偻的身影,听到了老师的咳嗽声,写了老师走过来给他微笑,可就是没有写师生之间的交谈,更别说推心置腹了,题目与材料严重分离。

2、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把握好五大原则:

(1)正确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须搭配得当,合乎逻辑,不能自相矛盾。

(2)熟悉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的材料比较多的。

(3)贴切性原则: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宽泛。

(4)深刻性原则:深刻性原则,是指题目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深刻的主题。 要使主题深刻,在补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跳出物质性的小圈子,进入精神世界的理性思考,从理想、责任、亲情、生命的高度去看待人事,分析问题,这样形成的思想才有高度。(2)跳出个人小圈子,从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广角上换位思考,分辨是非,这样作出的取舍才有高度。(3)跳出眼前

的小圈子,适当进入历史的昨天与前天,类古推今,以古谏今,这样得到的见解才有深度。

(5)新颖性原则:新颖性原则,是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应当是新鲜的。

三、材料作文

(一)题型阐释

近几年中考作文题,材料作文的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在选题作文中居多。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所给的材料(事例、故事、寓言、诗歌、歌词等),由其提炼中心,展开联想、想象,写出经历、思考、感悟等。

材料作文因读写并存,能真实地反应出考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以及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立意具有多元性和广泛性,因此材料作文在思辨性上对考生有较高要求。

(二)应对策略

对于材料作文的复习,以下两个方面,我认为比较重要:

1.读好“材料”,抓住材料主旨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立意和素材选择的依据,考生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某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主旨就是离题。

2.处理好材料与作文的关系

材料作文一般按照“围绕材料提观点”,再“围绕观点写作文”这两步进行。我们可以把材料作文的写作归结为两大类:“以事诠释观点”的记叙文类和“以理诠释观点”的议论文类。无论哪一类,都要处理好材料与作文的关系。

(1)以事诠释观点的记叙文。其写作基本方法是用一两件具体的事来印证材料中得出的观点。写作中最大的失误是:行文没有材料痕迹,让阅卷老师感觉文章完全独立于材料之外。那么,叙事类文章,我们又该如何使用材料呢?一般来说,开头要联系材料,交代清楚你从材料中得出的观点;形式上可采用议论性的开头,或使用题记,由材料入观点。当然,也可在文末写出所叙之事与材料中观点的联系,或在叙事中夹叙夹议,指出文章与材料观点的印证关系。

(2)以理诠释观点的议论文。其主要结构是“引——议——联——结”。在材料的使用上,“引”要引用材料,要能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进而得出合乎逻辑的观点;“议”,对得出的论点进行道理和事实的论证;“联”要联系材料,对材料进行横向或纵向思考,联系有关事实,从其他方面阐述论点:“结”要深化材料,得出新颖独特的主旨,收结全文。

总之,写好材料作文,读懂材料是基础,把握特征是重点,注重方法是关键。

四、话题作文

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中,尽管话题作文风光不再,已失去霸主地位,但我们仍应做到有备无患。

(一)设题角度

中考话题作文多从社会、自然、情感、人生四个方面设题。社会话题焦点是关注热点,关注科学,关注时尚;自然话题多以关注生态环境为主要设题点;人

篇三:中考作文复习方法

作文复习

中考作文复习,传统上采用模拟考试和讲评,每周一次或多次,收不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近几年来我们要用了以学生训练为主的复习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收到了极佳效果。

1. 语言技能训练法。

每堂语文复习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搜集材料法。

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自由阅读,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3. 佳作欣赏法。

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法的活动中,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此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4. 专题训练法。

在一段时间里,配合搜集材料法、佳作欣赏法,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说明文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篇,从中找出说明顺序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用文也可采用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各类型的格式要求,而且也通过对比,把应用文极易混淆、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

5. 提纲训练法。

此法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例如训练议论文时,专题是一事一议,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一些作文题目,如《说难》,《说失败》,《迟到一分钟是小事吗?》等等,在众多的题目里,选出五个,然后要学生只拟提纲,不求成文。此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求学生多角度立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思维,同时在写作效益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 仿写法。

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摹仿想象力,老师和学生先读一篇范文,然后让学生去仿写。

7. 心理素质训练法。

此法的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应考

中考作文如何复习

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考场反干扰能力,其训练方法:(1)模拟考试作文。(2)举办中考作文技巧讲座。(3)排除干扰训练。如交换考场(异校交换)、交换临场教师等。

搜集者:云游四海克

QQ:1096556678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