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成语故事一叶障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1:35:53 作文素材
成语故事一叶障目作文素材

篇一: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有趣成语故事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

古时候,楚地有个穷苦的读书人,读《淮南子》这部书时,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看到这里,书生呆呆地想:要是我能得到那片树叶,该有多好。我用树叶遮住自己,想要什么只管到集市上去拿,再也不会过这苦日子了。

想到这里,他扔下书就往树林跑去,想找那种螳螂藏身的树叶。他抬着头,一棵树一棵树地找过去,边脖子都酸了,也没找到那些种叶子。

忽然,他看见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的背后。他高兴极了,赶紧爬上树,准备采那片叶子。可巧,一阵风吹过来,树叶纷纷飘落,他要采的那片叶子也落到地上。

究竟哪片树叶是螳螂藏身的那片,他怎么她分不清。好不容易找到的宝贝树叶总不能不要呀!它准在这堆树叶里。书生脱下衣服,把地上的树叶都包了回去。

回去之后,他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能看见我吗?”起初,他妻子老老实实告诉他,:“看得见。”后来,见他没完没了地问,不耐烦了,说:“别问了,看不见了。”他高兴地跳起来,大声喊道:“宝贝可找到了!宝贝可找到了!”说完,拔腿就往市场跑。

市场可真热闹,什么东西都有。书生满心欢喜,一只手拿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另一只手去人偷人家的东西,结果,给人当场抓获,被扭送到县衙门。

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说:“我找到了一片能隐身的树叶,用它遮住自己的眼睛,什么都看不到,这才去拿人家的东西。不知怎么搞的,这片树叶失灵了,我给别人看见就被逮住了。”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教训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

篇二:一叶障目 成语故事

一叶障目 成语故事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

他读了《淮南子》,得知螳螂捕蝉时,掩蔽过的树叶,可以用来隐没人身,便真的去寻找。他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居然发现一片隐蔽着螳螂的树叶,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和许多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因为折腾了一整天,妻子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哄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诉说了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成语启示

一叶障目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理论都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

篇三:成语(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典故一叶障目等三篇

成语典故

|

浏览次数: 1144 次

东北育才网校 | 2005-10-14 16:39:34

【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这个成语,原文最初见于春秋时代楚人 冠子著的《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声。其意是:耳朵是管听的,眼睛是管看的。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会连泰山也看不见;两粒豆子塞住耳朵,就会连雷声也听不见。

三国魏邯郸淳(邯郸人)编的《笑林》中,还编了这样一个笑话:古时,楚地有一个贫苦的读书人,他闲居家中,不去好好劳动,却想能意外地发财。有一天,他读《淮南子》这本书,书上说:“螳螂捕蝉时全靠树叶给它遮住身体,它才能轻易地把蝉捕住吃掉。”他想,人要是得到那片树叶、不就可以用来隐身,从而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吗?于是,他跑到树林里去寻找,恰巧发现一只大螳螂正躲在一片树叶背后,举起双臂去捕一只正在鸣叫的蝉。他顾不得看螳螂是否辅到了蝉,便急忙爬上树去摘那片叶子。可是,树叶受到震动,纷纷下落,与原来地上的树叶混在一起了。他将地上的树叶都带回家,然后一片片地拿着树叶遮住眼睛,问他的妻子说:“你还能看见我吗?”起初,妻子如实回答:“看得见!”可是他一连几天,总是拿一片一片树叶遮住眼睛,一次次地问,妻子厌烦了,便没好气地说:“看不见!”他高兴急了,拿起那片树叶,拔腿往市场跑去。

他一手举着树叶遮住眼睛,一手拼命偷拿人家的东西。他被货主当场抓获,扭送到县衙。县官审问他时,他把事情的经过如实说了一遍,并疑惑不解地说:“我用这片树叶遮住眼睛,别人为何还能发现?!”县官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知道他是个书呆子,教育一番便把他放了。

此后,人们常用“一叶障目”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成语,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和整体。

【洛阳纸贵】

"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它由来于哪里呢?原来,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销售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浅:茫∧切┦浪孜?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人魏都赋做注,请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人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人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的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此后,人们就用洛阳纸贵这个成语称颂杰出的文章或著作流传广泛、风行一时。

(王艳秋)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