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讽刺崇祯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08:19:50 体裁作文
讽刺崇祯诗歌体裁作文

篇一:明诗鉴赏100例(81-100)

8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别云间①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②,今日又南冠③。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④归来日,灵旗⑤空际看。

诗人简介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注】

①“云间”,即今上海松江,是作者家乡。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②“三年”句:作者自顺治二年(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1647),共三年。

③“南冠”,用春秋钟仪的故事。

④“毅魄”二句:是说死后,仍将抗清。

⑤“灵旗”,汉武帝为伐南越,祷告太一,作灵旗。这里指抗清的旗帜。

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3分)

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2.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8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渡黄河

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注】①谢榛,明代诗人,终身未能入仕。

1.“风扫雁沙平”一句写得极妙,请作简要分析。(3分)

2.“空外棹歌声”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岸边堆积如雁形的沙石也被狂风一扫而平,(1分)既形象地写出了风力之强劲,(1分)又突出了黄河的汹涌澎湃,风助水势,水借风威。

2.意思是:空中传来渔歌的声音(1分)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黄河风急浪涌,引起诗人对坎坷身世的慨叹,在茫然不知所往的时候,远处传来的渔歌歌声令诗人为之释怀,顿生归隐之心。(1分)

8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怨歌行

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试结合“长”和“寒”加以分析。(4分)

2.诗中的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其实。把“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谢榛的首创,宋朝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试比较两首诗中“月”的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长夜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报冷。“长”字既表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寒”字既是对天气寒冷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的寒意。(答对“氛围”得2分,“长”和“寒”分析各占1分

2.谢诗中的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是朝秦暮楚、薄情寡义、用情不专的象征;吕词中的明月“只有相随无别离”,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照着相思的人,永远陪伴着她,永远不分开。(两点各2分)

8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白燕

袁凯①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②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注】①袁凯: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在明太祖的严酷统治下战战兢兢,随时有罹祸丧命的危险,最后以装疯免死,归家老病而终。②赵家姊妹:指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汉成帝时,两人专宠十余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当明初江山一统,人心思定,可诗中偏说“故国飘零事已非”,一个徘徊彷徨,心含深深痛楚的“白燕”形象先声夺人地出现了。

B.颔联“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运用对仗、反衬等手法突出了白燕之白。

C.“柳絮池塘”为白燕创设的是一处暂避风浪的小小港湾,“香入梦”的情怀是自己玲珑心地、美好憧憬的低吟浅唱。

D.诗人借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专宠于汉成帝的典故,除了实现写物到写人的转换,也是点题升华掀起高潮的结句。

2.这首诗借白燕主要寄寓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B

2.自己不与统治者合作,要保持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中,作者极力描写了白燕之白,白燕之白也隐喻其内在品质的高洁。同时作者还为白燕提供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生存空间:柳絮池塘,梨花庭院。然后又郑重叮咛白燕:赵氏姊妹多忌,千万不要飞进宫里去啊。这寄寓着作者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情怀。

8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花雨轻霏结青莲①世界

云峰郁起现白毫相光②

——乾隆题香山四大殿

【注】①青莲:常用以喻佛。②白毫相光:如来三十二相之一。

宿香山寺

王世贞

白云深锁上才幽,蹑屐无劳问惠休①。

竹里布金千月至,松间鸣玉片泉流。

谈经石听蟾蜍转,卓锡②天回象罔③愁。

坐久忽警心地净,向来西竺④在南州。

【注】①惠休:南朝僧人,后还俗入仕,诗人王世贞不愿步其后尘。②卓锡:卓: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③象罔:《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含无心、无形迹之意。④西竺:天竺,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谓,佛教发源地。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宿香山寺》这首律诗中的联和 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3分)

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一句写香山寺所处环境的幽静僻深,“白云深锁”中“锁”字用得形象贴切。

B.第二句中“无劳”一词鲜明地表达出诗人对惠休这类人的态度和自己的心境。

C.第五、六句,运用了生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在听僧人谈经时的内心感受。

D.第七、八句,写出诗人夜宿香山寺的最大收获,也是诗人写此诗的目的所在。 E.通读全诗,诗人对香山寺本身的描摹处处可见,他淡泊隐逸的心境跃然纸上。

3.王世贞《宿香山寺》中的“竹里布金千月至,松间鸣玉片泉流”两句诗与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诗都是描写景物的佳句。请任选两个角度赏析他们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不少于150字)(12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

1.(3分)对仗颔(或第二) 颈(或第三)

2.CE

3.【思路角度】①视觉角度;②动静结合;③借景抒情;④选择的意象(明月、松、泉流);⑤对偶(或对仗)等。

8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康海

云冻欲雪①未雪②,梅瘦③将花④未花。

篇二:古代诗歌鉴赏难点一

难点一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物象。

1、首先,知人论事,关注背景:关注注释中关于作者的有关资料,包括所处时代,生平经历、政治主张、具体创作背景。

2、整体理解,分析方法。对于人物形象来说,要分析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等,关注其反应心情的词语,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分析诗歌叙述了人物的哪些方面,评价诗歌用语的感情色彩。

对于物象而言,找出作者在描写物象时候所用的语句,分析物象的性质,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结合点。

3、把握命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A、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点。B、分析人物形象的意义、c、 对于物象,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点出诗歌刻画物象所用的方法,将物象与抒情主人公相联系。

注:

物象:

人物形象:

例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①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释]①自幼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

1.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4分)

篇三:诗歌练习94 文档

一 (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答:

(2) 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答案:〔1〕“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 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宇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 2 ) 〔示例〕 后阙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谊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 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 “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 “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二、(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

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案:(1)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答: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

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晓至湖㈠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㈢。

(选自《清诗选》)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答:。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

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意思对即可。)(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

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四.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

金缕缝。山枕斜攲,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该词上阕中的“柳眼梅腮”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2)清代贺裳《皱水轩词筌》称赞结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为“入神之句”,

试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在分析这个句子时,首先要分析出句

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然后分析这个句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2)本题考查对诗词重要语句的鉴赏能力。在分析时还是要先判断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然后分析其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答案:(1)此句意蕴丰富,一语双关,既补充起句的景语,又极为简练地刻画出了一个思妇

的形象。

(2)该句抓住“思妇手弄灯花”这一传神细节,使词意更加含蓄传神,思妇形象更加清晰,

从而使整首词的主题表达得更加深沉含蓄,颇有意趣。

5、阅读下面一(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 恋 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4分)

(2)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2分)

答:(1)此词的上阕用旷达之语写暮春景色和伤春情绪。(2分)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给人几分悲凉之感;二三两句把视线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自然舒畅;四五句先一跌,后一扬,絮飞花落令人伤感,但结句又是何等的旷达。(2分,意思相近即可)(2)词的下阕运用"顶真格"使词意一气呵成。(1分)一二句的"墙外"与三四句的"笑"首尾相连。(1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