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敕勒歌改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08:25:33 体裁作文
敕勒歌改写体裁作文

篇一:敕勒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

2、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习作业:

1、解决生字,熟读课文。

2、根据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背景资料:(投影)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 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 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 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 茂盛 牛羊怎么样? 肥壮 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 辽阔无边 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 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篇二:《敕勒歌》教学设计

9 《敕勒歌》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 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 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 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 茂盛 牛羊怎么样? 肥壮 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

敕勒歌改写

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 辽阔无边 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 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篇三:《敕勒歌》22号修改.ppt(1)

课题:《敕勒歌》

课型:新授课(2课时)

上课日期:2012、11、

姓名:连吉伟

单位:山亭区翼云中学 28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原野放歌

第九课《敕勒歌》(2课时)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及诗歌写作背景,积累重点生字词语

相关课程标准:

“在诵读诗歌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意义和作用。”“能初步鉴赏诗歌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评价任务:

1、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再读诗歌,引导学生探究几个问题。

3、诵读诗歌,品味诗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腾格尔歌曲《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进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敕勒歌》。(课件展示课题)

二、 了解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三、 朗读指导:

1、听范读录音。(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回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等)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低声吟唱,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小生朗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 汇报朗读:找三人单独朗读,教师及时指导评价。

四、 重点分析:

(一)整体感知全诗

1、 学生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

(第三小组代表发言: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2、教师点拨:我们看见了天空、草地,是什么样子的呢?

(第三小组组内同学补充:苍苍;茫茫) 教师板书:苍苍、茫茫

3、教师点拨: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第一小组代表回答:很大、望不到边等)教师板书:辽阔无边

1、 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它们分别是什么特点?

(第一小组成员补充回答:牛羊风吹过来低下头看见了很多牛羊。草茂盛 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二)品味写法:

1、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2、草地、见牛羊呢?(动态描写

3、那么诗歌在写景是采用了什么写法?(动静结合的写法

4、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

(三)读诗歌 体会感情把握主旨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天似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感情?(第六组学生代表:回答天高地厚 辽阔无边 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3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真的无人?为什么这样写?

(第五组学生代表回答:并无非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特征)

4、“敕勒川,阴山下”有何作用?

(第六小组代表回答: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5、在浩瀚苍茫的大背景下“风吹草地见牛羊” 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觉?

(第三小组代表回答:生机感、喜悦感、怡然感、自在感)

五、 拓展阅读 比较探究贺知章的《咏柳和《敕勒歌》

1、同学们小时候曾学过贺知章的《咏柳》,试着回忆全诗。

学生回忆并背诵诗歌。

2、《咏柳》和《敕勒歌》都在写景,你能体会二者在描写景物时的不同么? 参考:《咏柳》直接抓住柳树的特征:柳枝柔软,碧绿;柳叶细嫩就行描绘,《敕勒歌》表现了草原辽阔的特征,但没有直接描写,却先强调草原和天空的关系,不仅表现了天空的又高又近,而且表现了草原的辽阔。结尾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动见牛羊”来进行双重反衬;一是广阔无垠,大面积的空白与微露的牛羊之间对比;二是从苍凉的死寂,到生命的喜悦。

3、你更喜欢那首诗的表现手法?学生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然后组与组之间班级内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4、 拓展:你见过哪首诗或哪篇文章与二者的写法上有相同之处。 (学生各自谈自己的看法)

六、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

学生各自背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七、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 静

草原 (辽阔无边)

草底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八、分层提高: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敕勒( )( ) 穹庐( ) 笼盖( ) 见牛羊( ) .....

(二)、《敕勒歌》选自,是 时期北方 族的一首 (体裁)。诗歌表达了草原牧民 的情感。同时,也表现了草原牧民们的生活景象。

(二)、理解运用

蒙古人

腾格尔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我出生在牧人家里

辽阔的草原

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

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

这就是蒙古人

热爱故乡的人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B、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C、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D、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2、歌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 )和( )。整首歌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草原图画,有( )色的毡房、( )色的炊烟、( )色的草原、( )色的土地、( )色的江河水,色彩明丽,对比鲜明。

3、对这首歌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歌词由景及人,语言清丽,风格豪放,抒发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B、歌词中的“蒙古人”和标题上的“蒙古人”都指的是所有热爱自己家乡的蒙古人。

C、歌词通过对蒙古草原的描写,侧面表现了蒙古人豪爽、开朗、乐观、向往自由的性格特点。

D、歌词用“毡房”、“炊烟”、“草原”、“土地”、“江河水”这些鲜明的意象勾画了一幅清新的草原图画,意在表现自己和蒙古草原的深厚感情。

4、现今,草原沙漠化的现象已日益严重起来,这与人的破坏是分不开的,比如过度放牧,开挖田地,河流污染等等,请拟写一则标语,提醒、警示人们保护草原环境。

(参考答案:(一)、chì lè qióng lǒng xiàn (二)、《乐府诗集》 南北朝 敕勒 民歌 赞美草原,热爱家乡 悠闲、幸福、自由(三)、D1、比喻、对偶 白色、青色、绿色、黄色、蓝色2、D 3、结合地理知识回答)

九、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先播放有关大草原的课件,给学生直观感受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大草原的美丽景色。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理解诗歌内容时,先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诗歌的一般方法,放手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看注释,结合图画等方法,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之后,学生相互质疑,合作探究,相互解答。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