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动物的联想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3:22:29 体裁作文
动物的联想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描写植物的作文柳树的联想

描写植物的作文:柳树的联想

\n\n柳树的联想 \n\n\n朋友,当你来到美丽的湖畔,会看到绿水漪漪——清得见底,蓝得透亮,静幽幽,清柔柔;白云悠悠掩映在蓝蓝的湖波之中。在这诗一般的画面中,你一定会陶醉,可是你是否注意到湖边袅娜的垂柳在向你微微点头问好呢?垂柳的美比起湖色春光并不逊色呀! \n\n(课堂作文网

www.kt250.com整理)\n\n\n你看柳枝,枝条柔曼,颜色青翠,在微风的吹拂中微微摆动,那羞涩、飘逸的情态仿佛一个窈窕的少女,你会觉得像进入一个满是翠绿的梦——恍恍惚惚,又真真切切,扑朔迷离,使你流连忘返,余味无穷。看到柳枝,便觉得疲劳的双眸为之一亮,解除了眼睛的疲乏,仿佛为你重新擦亮了心灵之窗。 \n\n有句话,“柳,易生之木也。”你看到一簇簇垂柳,是否联想到她怎样同危害她成的东西作斗争,顽强地生长出来吗?柳树从不挑拣生长环境的优劣,插在哪里都能活——这是多么值得称道的品质呀!也许有人只知道柳树的婀娜多姿,不知道她随处生长的美好品质。雷锋曾经说过:

“我要像柳树那样,插在哪里都能活,紧紧地与人民连在一起,在人民中生根、长大、结果,作人民的最忠实的勤务员。”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抛弃个人利益,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去的精神。我们的祖国正处在继往开来的时期,祖国的每地块土地都需要具有像柳树一样品质的人,去开采,去开发,去耕耘?? \n\n(课堂作文网 www.kt250.com整理)\n\n\n我喜爱柳树。 \n\n我愿这象征着生命与繁荣的翠绿柳树,长遍祖国大地。

篇二:作文中联想的作用

作文中联想的作用

优秀论文欣赏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在我们写文章时这种心理过程经常出现: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需要联想,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需要联想,为一篇文章收集丰富的材料、提炼深刻的中心思想,也少不了联想。陶铸笔下《松树的风格》之所以那样多情多姿,秦牧的《土地》之所以那样丰富深沉,正是他们巧妙的运用联想的结果。

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人们的脑中,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由峡窄水急想到将来可在这个地方建立水电站;提到天安门就容易想到人民英雄纪念碑,联因为二者在空间上接近。“桃花流水鳜鱼肥”则是在时间上接近。由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想,由鸟想到飞机,由慈禧想到武则天想到吕后;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黑暗想到光明,由冬天想到夏天,由今天的安定团结和谐发展想到十年动乱,想到旧中国的百孔千疮民不聊生;再有关系联想。由于事物的他种联系而形成的联想,可通称为关系联想。例如:部分与整体或种属关系的联想,如由文具想到钢笔,或由钢笔想到文具;因果关系联想,如由寒冷想到冰雪,或由冰雪想到寒冷,等等。事物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反映事物种种联系的关系联想也是多种多样的。

动物的联想作文

以上列举的几种联想形式,既能帮助我们在作文中把思路往横里拓展,也能帮助我们把思路往纵里开掘。如果我们在确定文题之后,能够自觉地进行各种形式的联想,把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一番,那么就可以充分调动我们脑中储存的各种素材,把思路引向开阔,把思想引向深刻,从而把文章写得丰富充实。 我们读高尔基的《海燕》,虽满眼是大海暴风雨前的景象,透过纸背,看到的却分明是一幅革命与反革命殊死较量的战斗画图。在作品中,乌云、狂风、雷声、闪电让我们联想到沙皇专制统治,代表黑暗的反动势力。面对暴风雨的即将来临,海鸥“恐惧”“呻吟”,试图逃避,“掩藏到大海深处”;海鸭“呻吟着”,被“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企鹅也无比“愚蠢”“畏缩”,以为“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就能避开暴风雨的冲击。这些动物心惊胆颤、张惶失措的情态,岂不让我们想起1905年前后俄国资产阶级对待无产阶级革命的态度。作品中,咆哮怒吼的大海象征日渐觉醒的人民革命力量,暴风雨象征就要来到的革命红色风暴,太阳象征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海燕象征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光辉形象。“大海”“暴风雨”“太阳”“海燕”高尔基塑造的这些形象,无一不让我们浮想联翩,也不能不让读者产生联想。联系当时历史背景,虽然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但沙皇的反动统治还比较强大,人民的言论还没有自由,因此作者通过这种含而不露的方式与统治阶级进行斗争。抑恶扬善,鞭挞恶丑,褒扬美善,塑造出 “海燕”这一饱含力与美、深刻反映了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从而吹响了一曲嘹亮的时代进军的号角,唤醒民众,鼓励他们勇敢地投入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去。

联想要有一个中心,这就是文章的主旨。没有中心的乱写不仅无益于文章,反而会造成材料枝蔓。联想需要一定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社会阅历。高尔基如果没有到过大海,他写《海燕》时的思绪不可能在大海上空翱翔的。矛盾如没有延安之行,恐怕也不会用白杨树来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吧

篇三:作文联想

一.转换联想法主要特点与写作要求

1.转换联想法的主要特点

这种联想法,在文章中经常以比拟的形式出现。我们写作的时候,对某种事物有着强

烈的感情,就会觉得它们也仿佛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的语言动作。要把这种感觉生

动地表达出来,使读的人获得真切的感受,作者从这种事物联想到某种人,并将这种事物当

做人来写。反之,也可以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述事物。这是因为人的某些特征给作者以深刻

的印象,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由此联想到与之类似某种物,将人的感情、动作当作物来

写。在作者的联想中,由物想到人,由人想到物,这种联想的形式叫做转换联想法。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恰当地运用了转换联想法:看到松树“在半空展开枝叶”,

生机勃勃,就联想到高山上空的物象,于是驰骋想像写泰山松“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

“ 和清风白云游戏”,用转换联想法赋予它人的感情,给予它人的性格情趣:“有的松树望

穿秋水”,“ 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支开“墨绿大伞”,“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

一副潇洒模样,真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作者把我们带到一个美的境界。这种艺术效果的

取得,来自于转换联想的恰当运用。运用转换联想法还务必有强烈的感情。有了这种激情,

才有那李贺的“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金铜仙人辞汉歌》)的诗句。将自己

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恋的凝重之情倾注在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上。有了这种激

情,才有那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其中窦娥临上法场的控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

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第三折《滚绣球》)这正是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黑

暗统治的极端愤懑之情。

2.转换联想法的写作要求

转换联想法常以比拟的形式出现,而比拟这种形式往往用在作者情感饱满,以至于到

了物我两忘、物我交融之时才采用。此时,有一种“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的感觉。(王国维《人间词话》)欧阳修的《蝶恋花》一词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

秋千去”可见一斑。

在作文中,比拟,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十分具体生动,达到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田晓菲表现的“夜来了”就是这样的:“拎着好梦来了,背着睡眼来了”,“把小星星撒满人

间,萤火虫提着灯笼。”这是将抽象的“夜来了”,比拟成人,想像他能够“拎着”能够“背

着”,形象可掬,诗味隽永。她的《快乐的白杨》, 则运用转换联想法把白杨比拟成“一群

活泼而快乐的姑娘, 夏天的风里它快乐地笑, 送来一片绿色的阴凉”, 诗意盎然, 生动感人。

尹世霖的哲理诗——《冬》是那么情理盎然:“请听,/种子和泥土的谈话:/多亏厚厚 的雪

被,冻死了害虫、细菌,/温暖着种子娃娃。”诗人巧用转换联想法,将冬天写得朝气勃勃,

昂扬向上。哲夫笔下的山更富有情趣:”突兀地来了一座山,郁郁的,似乎一个不很快活地

村姑,没头没脑地在等什么人。接着,一座座秀拔而起的山,便络绎迎接上来,且相互之间

绝不关联绝非约好了来的;来的很是突兀,似乎不是远远迎上来,而是兀地从地下拱上来;

迎风一晃便化作一个个风姿绰约、飘飘逸逸的姑娘,梳了最新潮的发型,穿了时髦的长裙;

满面春风挽了装满土特产的篮子,捧了盈盈欲滴的甜笑; 走来争相招徕买主, 推销货色, 使

人生出兴奋,想去亲近一番.(<看山>1988年12月29日《中国青年报》)在作者笔下山变成

了村姑,一座座山,迎风一晃化作一个个貌美的姑娘,手挽土特产的篮子,带着盈盈的笑,

好像要推销自己的货物。以转换联想的方法,将山想像成美丽的姑娘表达了对南方山脉的喜

爱。这一段以作者的立足点----列车为依据,巧妙地写出了列车行进中所见的山的风姿。

二.人与物之间的转换联想法的形式及作用

1.转换联想法的形式

这种联想法就是把物想像成人,把人想像成物或把此物想像成彼物的联想方法。共有两

种形式:

(1)人格化。指把物想像成人,并当作人来描写,又叫拟人法。主要有这样几种方法:

①给物配上人的动作。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

早晚,有时趁着月色还采花酿蜜。”(杨朔《荔枝蜜》)

在第一句里作者把油蛉和蟋蟀的叫声想像成人的动作并当作人来写。既表现了油蛉和蟋

蟀鸣声悦耳的特点,又写出了儿童对油蛉和蟋蟀的喜爱,表达了儿童的天真快乐。而第二句

则是作者把蜜蜂采蜜想像为人的劳动,将蜜蜂和人浑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蜜蜂的辛勤

劳作的敬佩之情。

②赋予物以人的感情,让事物用人的语言说话。如:金鱼回答道:“用不着悲伤,去吧,

上帝保佑你,就这样,你们准会有座木房子。(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这段童话,将物(金鱼)与人的感情联系起来,在这些“物”的身上溶注了作者赋予的

感情,使它们“活”了起来,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情感。

(2)拟物。指把人想像成物或把此物想像成彼物。这是将人的某些特征溶注于物的结

果。

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鲁迅《故乡》)作者用“飞”这一‘物”的动作来描写宏儿的跑的速度之快,表现了宏儿

的喜悦之情。

又如:“不知国民党是啥样的狼心狗肺”。(杨沫《青春之歌》)这里以“狼心狗肺”描写

国民党反动派的凶狠残暴,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之情。

作者的情绪状态是这种联想的关键。对于同一客观事物,处于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它的

知觉会完全不同。比如说“山”,在一般人眼里,最多只是看出了它的高、大、险。而在李

白的眼里看出了它的不屈不折的气概。他自己也好像靠在山上,也有这种傲骨,他的《独坐

敬亭山》一诗(原诗见本章[能力训练])就是这种情感的写照。

春天的花草虫鸟,常给人一种喜悦的感觉,春的到来从它们身上可以体现出来,给人一

种勃勃生机,给人一种希望。而杜甫却是“花溅泪” 、“鸟惊心”(《春望》)以花鸟拟人,

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这种情感正是春天所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即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满目凄凉景色而致。这里的“花溅泪“和”乌惊心”正是

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物上的结果。

不同的情感产生的联想是不同的。漫漫长夜,对一个充满忧伤的人来说,则是恐怖的孤

独的夜,而对于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来说却是“素朴的黑夜妇人”,是“温文的“柔和的

“可爱的”。这是由于她此时充满着幸福的情感。这正如“在墙上涂上一滩不成形的墨迹,

一个饥饿的人会把它看成是一堆食物,而一个山水画家会把它看成是一块怪状的山石”一样,

(膝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主要在于人的主观感觉的不同。 因此,这种由物到人的互相转

换的联想法,并非机械地互换,它是作者激情的归宿,是作者喜怒哀乐的情感宣泄的必然结

果。

有了这种激情,怎样才能将自己的激情转换到他物上呢?首先,要克服思维上的习惯定

势。随着同学们年龄的增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越来越丰富,知识的增多往往会把覆

盖在事物表面的神秘的面纱揭去。而神秘性一旦消失,在我们面前出现的都是符合各种自然

或社会科学的一些事物,而且我们也会失去对它们的注意力。注意力消失了,再加上我们总

用清晰的科学标准代替情感的总体把握,总以规规矩矩的方圆去代替活生生的想像,在你面

前出现的山,永远是一座山;人,永远是这样的自然状态的人;彩虹,是阳光和雨雾相互作

用的产物;垂柳,是归属于植物的某一科,是落叶乔木或灌木。就这样以科学的分类标准代

替审美标准,是不会移情于物的。其次,要善于以己度物,以情度物。在某种情感的支配下,

要善于将没有任何颜色,毫无质感的抽象线条,平滑的曲线,看成富有活力的物体,飞扬的

抛物线则更觉动人心魄。我们只要打破习惯的心理定势,善于以己度物,以情度物,原来没

有生命的东西,仿佛也有它自己的感觉,意志,也能像人一样活蹦乱跳了。 运用转换联想法时,美丽的彩虹就不再是雨雾和阳光相互作用的产物了,而是一座通往

幸福大门的桥梁了;垂柳就不再是植物中的哪一属哪一科了,而是小姑娘跳着柔美的舞蹈;

一弯新月看上去就会温情脉脉;一轮圆月看上去就是在点头微笑,就不再是本身不发光,无

生命,总是围绕地球转动的月球了。

2.转换联想在写作中的作用

(1)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鲜明的爱憎,唤起人们的联想和想像,构成新颖的意境。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转换到物上,展开丰富的联想,诉诸笔端,就会在人们面前出现一幅

幅栩栩如生的有血有肉的画面。

读闻一多的《红烛》一诗,我们就深深被诗句所打动,诗人就红烛这一形象表白自己的

情怀,全诗将红烛人格化,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感情交流为线索,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转换到

红烛上,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忠贞,对人民的热爱,以及为祖国人民的新生而殒身不恤的崇

高精神。

(2)使叙事形象生动,增强感染力。

比如对春天的描写,如果仅从植物的色彩来写难免乏味,而朱自清的《春》则将春天人

格化,给春天以人的情感,丰富了春天的意境。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的”钻出来,用的是拟人手法写

出春草勃发,悄然来到的情态。作者写出了春草的精魂。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则进一步写出了各

种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为人们描绘了春天到来的几幅图画,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春天的

图景立体化。使得春天不仅有景,还有情,引起人们无穷的联想。

还有的诗人抓住了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象,给予拟人的描写,也很有情趣:“春天穿戴的花枝

招展正在赶路,遇上前来求偶的五月;”结为伉俪后“牵牛花吹吹打打,很热闹了几天,他

们夫妻恩爱便有,南风徐徐喁喁低语。”作者化静为动,将春天的美好景色描绘得惟妙惟肖.

三 能力训练

1. 赏析冰心的散文<往事>(片断), 揣摩转换联想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你看,这位海的女神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她在“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

雨的海上,又是何等的阴沉”

“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岛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

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

大风的时候,“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她的长袖拂没了许多帆舟。下

雨的时候,便是她忧愁了,落泪了;大海上的一切都低头静默着。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

便是她回波倩笑,云风飘扬,丰腴轻柔而潇洒??”

提示 : 冰心在《往事》中,将大海人格化,赋予它以人的形体、生命、动作、感情,

把海这个无生命的“物”变为有生命的人,给人以美的感受。作者将生活中的人的表象综合

在一起,塑造了海的女神的形象。以“艳若桃李”、“海霞”来写她的美丽的动人;以“冷若

冰霜,,和“风雨的海上”来写她的“冷峻”不可侵犯。接着又从起风时、下雨时和黄昏时

三层来写海的女神的刚柔相济的丰富感情。将人的感情,形态赋予大海,表现了作者对大海

炽烈的感情。摒弃了以往人们对海的记实的描摹,开拓了写作的视野,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2. 试析孙犁《荷花淀》中的一段描写,讲讲作者是如何运用转换联想法的。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个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提示:在上文中,作者是把钻在水下的游击队员当做水生植物来写的,把植物生长的“长”临时移用到人身上,但“长在水里”的水生植物并未出现,是直接把人写成了物,这是运用转换联想的范例。

3.试分析王愿坚的普通劳动者中的一段,讲讲作者怎样把相似联想和转换联想结合起来,更好地表情达意的。

“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联在一起,一条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砂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地流到坝顶上。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地奔跑---”

提示:这段措写,作者把相似联想和转换联想结合起来,很好地表情达意:“山岭是借喻中的喻体。“巨蟒似的卷扬机”是明喻。“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是比喻兼比拟。“砂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地流到坝顶上”,虽然有“像”字,但不是比喻,是把沙土和石块当做有腿的动物来写的,是比拟,用的是转换联想。“汽车、推土机在匆忙地奔跑”是比拟,用的也是转换联想。

4. 读《“集体”咏叹调》,讲讲作者是如何运用转换联想法行文的。

“集体”咏叹调

我叫“集体”。我的名气、荣誉感曾令人羡慕。有人喜欢我,曰“热爱集体”;有人赞美我,曰“集体精神”;还有人赋予我权力,曰“集体领导”,然而,这只是我的表象,细细想来,真有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在内心深处,我的痛苦。悲哀,一般人难以想像,也难以理解。

长期以来,我的待遇和人们始终不同。如吃,在自家吃,量人为出;在朋友家吃,斯斯文文;在我这里吃,那就是山珍海味,茅台杜康,吃得心安理得。再如生活用品,个人的彩电、冰箱、洗衣机。自行车等等,关怀备至,大多享受独生子女待遇;若是我的,大多视为破砖烂瓦,随便放,到处扔,磕磕碰碰,在所不惜。再如当作最时髦、最神通、至高无上的钱,花自己的一般精打细算,买菜时一分两分也反反复复讨价还价;若是花我的,那可大方得要命,有时挥金如上,一出手凡千凡万是小菜一碟。

这些事说来话长,一言难尽,说也没用。可近来又有一些新的灾难叫我实在难以忍受。有不少人习惯以我的名义搞什么“集体福利”、 “集体旅游”,办起来名正言顺,轰轰烈烈,许多人认为我不廉洁,其实我什么时候享受过这些好事?更叫人费解的是,有人大作我当“领导”的文章,无论大错小错,也不管谁的错,经开会讨论研究,决定由我“负责”。其实,这些事有的我知道,有的我不知道,即使多多少少知道一点,也是“丫头拿钥匙,当家不作主”的味道。

人们常说“老实人吃亏”,看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现在的错误由我负责,恐怕原因就在于我过去太老实,平时当“领导”宽客谦让,与“个人”无争,有权也行,无权亦可,时间长了已经不惯,现在叫我“负责”也不好推辞, “

退一步讲,也无所谓,“负责”就“负责”,积多年之经验,大不了担个骂名,咱是无神论者,不怕骂,不怕咒,你“千夫所指”,我“横眉冷对”,你骂你的,我负责我的,反正饭碗是铁的。过去这样的“责”我也负过,负久了,“虱子多了不咬”,“负”完之后,我还是我,下次还继续当“领导”,还继续“负责”。

(选自《中国青年报》)

提示:这是一篇批评某些不良现象的时文,但作者采用了转换联想法,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使论述的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章新颖别致,含义隽永,引起读者浓厚的兴趣。

文章先让“集体”自报家门,诉说自己内心“难以想像”的“痛苦”和“悲哀”,紧接着从“吃”、“用”、“钱”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认真对比,把社会上的一些人慷集体之慨。损公肥私的丑态和假公济私的做法揭露无遗,最后指出造成集体利益受损的原因,有力地批判了集体主义精神荡然无存对社会带来的危害性,时文话题虽老,读后却令人深省。

5.根据下列材料的寓意,运用转换联想法,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600字左右。

一只大雁在天上飞,兄弟二人拿起弓箭正要射雁。这时,哥哥说:“射下来烤了吃。”

弟弟说:“煮了吃。”哥哥还是坚持说:“烤的好,”弟弟也不让步,说:“不,煮的好。”二人争得不可开交,再看大雁,却早已飞走了。

提示:材料寓意丰富,它告诉我们:兄弟俩丢了大雁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抓住有利时机。联系当前改革开放,我们也应注意接受兄弟俩的教训,停止蝶蝶不休的争论,赶快行动起来,引弓搭箭去射下跨世纪的“大雁”。

6.阅读下面《伞》这首小诗,领会主旨,运用转换联想法,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早上,我问伞:/“你喜欢太阳晒,/还是喜欢雨淋?”/伞笑了,它说:/“我考虑的不是这些。”

我追问它,/“你考虑些什么?”/伞说:/“我想的是——/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

提示:写好本文的关键是领会小诗《伞》的主题。要从伞的“考虑的不是”和“想的是”上开掘其深刻的内涵,最好本题是写人,选择具有伞那种精神的人为写作对象,以记叙,描写为主,适当进行抒情、议论。

7. 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诗, 分析诗人的情感在转换联想中的表现和作用。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提示: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山上。在前两句,以动衬静,写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天上的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辽阔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他对世俗的厌倦,使得他孤傲不群。后两句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对山的喜爱。他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也似乎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敬亭山,只有它和自己的情感一致,高高地矗立在那里,不屈不挠。

8. 读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中的一段文字,讲讲曹植在诗中是怎样运用转换联想法的 。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处以极刑)。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提示 : 豆本无生命的,曹植在诗中让其哭泣,诉说自己的悲愤之情,巧妙地讽刺了曹丕不顾骨肉之情而对自己迫害之举。可见转换联想法中人格化的写法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9.先读一读(法国)于·列那尔的小品文《猪》,体会一下小品文是怎样运用转换联想法行文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