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记叙文中心类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4:25:23 体裁作文
记叙文中心类型体裁作文

篇一:记叙文类型

记叙文考题类型

1.层次结构——划分段落或层次。

一是要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三是明白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提炼筛选主要信息。

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形式灵活多样,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线索,记叙的顺序和层次,过渡和衔接,伏笔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

几种常见的照应。①开头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能更好地抒发感情,渲染气氛。②正文与标题的照应。使文章的思想精华醒目地揭示给读者。使读者清楚标题的意思。③行文中前后照应。可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结构更紧凑,文脉更贯通。

2.题目——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意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3.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中考应对技巧:概括语段:主要的方法有:1)摘中心句。2)摘要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有主次之分,但可摘取主要的。3)综合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就把几个意思联系起来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4)段末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摘取最后的归纳的意思。形成:记叙(交待)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

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概括中心:(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

4.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所谓关键语句,对记叙文来说,包括:

A、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过渡句;

B、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

C、对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

D、表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

E、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

中考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

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

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

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

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

5.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1)可以把自己比作对方,具有对方的性格和经历,设身处地感受;

(2)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作者感情倾向推知;

(3)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情节的衔接去领悟。

(4)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

6.提炼——理解并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

(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7.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分辨清楚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

(2)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

(3)联系词语的色彩,分析其感情色彩的变化。

(4)结合上下文,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的主旨分析,考虑该词语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了怎样的作用。

中考考试中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使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

拟人:把??赋予以人的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强化语气,发人深省;

设问:引起人们思考,引起下文;

排比:强化语势,使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

8.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环境描写:设置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与开头形成照应;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作用是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9.写作手法——常用写作手法:

想象、象征、设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反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多视角等。

10.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中考应对技巧:回答开放题,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或正或反的评析。学会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等。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

作文

变换视角法: 见证

夜晚,星星在我的眼里闪闪发亮,布谷在我的耳旁一个劲地催,一袭春风吹来,吹得我心里愈加烦躁。

多少年了,没有在这样的季节里负犁奋进,真让我有些心酸啊!我懒懒的叼起一根稻草,伤心的咀嚼着那些曾经见证过的风干的往事。那时节,这样的夜晚,有星星,有晚风,怎会没有煤油来照明呢?主人用柴火点燃煤油灯,发行在灯罩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如诗歌般整齐而富有韵律。现在呢,没有了煤油,也没有了煤油灯,只有那遍布屋里屋外街道两旁照彻大地的电灯,圆的,方的,环形的,柱形的,白色的,红色的,让我睡觉也睡不安稳。现在,那土地再也不需要自己了。土地有了播种机。刚有播种机的时候,我就和它赛过一场。走进田野,我就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欢快的扬扬蹄子,我就套上犁跑了起来,刚开始还能跟得上那播种机。不一会儿就比它慢了。艰难的耕完一块地,我明白了:牛怎么能跟不知道疲惫的播种机比呢?

我的兄弟们就一个个少了下来。先是一家卖了,后来就差不多家家都有了。不是卖掉,就是被杀了卖肉。不用耕地了,谁还养我们呢?我见证了伙伴们的死亡:调皮的二牛、沉默的黄衣、能干的白点??到现在,整个村子就还有我们寥寥几头了。要不是老主人和小主人钟爱我,我或许就成为刀下鬼了。我是一头不用下地耕地的耕牛!

牛栏门吱呀一声开了,一阵风过来,给装着空调的牛圈带来泥土的气息。我享受地闻了闻,我喜欢这气息。主人领着一群穿着时尚的人进来。“今晚上我们的活动项目是越野耕地。大家可以任意的挑选一头牛,牵着他到我们为你们准备的土地上去耕地。喜欢牛的朋友可以骑在牛的身上,体验一把牧牛童的滋味。”主人又领来了一群游客。就是从主人开始“农家游”开始,我的同伴才有开始多了起来,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也好了起来,一头牛也开始讲营养和卫生。牛也要讲营养和卫生,我以前还从没听说过。白天上山,在一群陌生人的牵引下吃草、休息;晚上下地,陪着一群陌生人耕地。叫见证过无数人耕地的我来看,这哪叫耕地,懒洋洋的走上几趟,地就到头了,把犁的歪歪扭扭,让我走都走得不舒服。

“我骑这头黑牛。”一个小孩高兴得指着我。“去,黑皮。”老主人熟练的把握牵了出来。让小孩骑在我的身上,慢慢走出村子。回头望望,村子又有些变化,东北角冒出了一家工厂,西北角又多了一幢别墅。

星星在我的眼里闪闪发亮,布谷在我的耳旁一个劲地催,一袭春风吹来,我昂起头“哞”了一声:我是一头见证了这个村子的变迁的老牛??

点评:“见证”这个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和社会热点贴得很近。但是往往会让人描写议论空洞无物。这篇习作在选材时着眼于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却选择乡村旅游着一个小的突破点,可以算作“小中见大”。

抛弃人的视角,选择牛的视角,是本文出新的另一大特点。这是一头牛的自述,处处带有牛的特点,喜欢犁地,犁地认真,让人仿佛走进了牛的内心世界。

环境描写,让文章清新而优美。

反衬表现主题:绿叶?情意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

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 “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实物寄托情感:(以实物贯穿)母亲手

记叙文中心类型

中的稻草绳

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

母亲啊,您可曾知您坐在门前编制稻草绳,那蓝布褂,那双敏捷而勤快的手将稻草一颠一颠地编成草绳——那幅画面伴随了我十几个春秋啊,母亲啊,那是永不褪色的记忆,伴我一年又一年……

还记得你那次生病,恰好我放假回家,父亲给了我一把零钱,让我给您买点您爱吃的菜。我低着头行走在人群中,带着上次考试的悲伤,走得缓缓的,在这喧闹的市场上,我无心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只顾伤心地走着……偶尔间,抬头望望菜堆,寻找你爱吃的菜。其实我根本没曾想过,你爱吃什么,只是记得您爱吃我爱吃的菜……又是偶尔抬头,老伯在用稻草绳绑着菜,那好熟的稻草绳……这不是母亲一直编着的稻草绳吗?母亲您那单薄的身体倚在门前,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子……

还记得那个夜晚吗?天黑黑的,父亲在屋内抽着闷烟,烟雾缭绕,您依旧在门外编着草绳,手一颠一颠的,稻草就编成草绳。我的心沉沉的,再也无力开口要开学后的学费……

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留,静得可怕,就如我沉沉的心。那句“爸妈,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对学习是多么渴望,可家中……母亲,您的手依旧在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的一部分。父亲猛地捏灭了烟,起身去了邻家,我依旧心沉沉的,您依旧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草绳……

我回过神来,匆匆地买了您应该爱吃的菜,不忘要了根草绳……

母亲啊,我就是您手中的草绳,从小编到大……您那在门口编草绳的背影,那双一颠一颠的双手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后来求学的路上,我总不忘将一根草绳放在枕下,看到它,我就看到了您的身影,您那双永不停息的手,和那一颠一颠的稻草绳,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您用那双手告诉了我什么是自强不息……

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更吹不落那双一颠一颠的手…… 踮起脚尖 (记叙文)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一家三口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却还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但我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今年是高三二期了,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去,又是那么晚的回来。我多么想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去河边吹风,可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给过我一次答应。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 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要感到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柱(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满分理由】全文叙写夜深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表现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脚尖走路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此盼感悟,切合题意。文章整体思路清晰,情感丰沛,有感染力。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也显示了考生相当不错的素养和能力。文章开笔很简洁地推出一个具体情境,二、三自然段既是“生气”的注脚,也是后文的必要铺垫。父母回家“踮着脚尖向我走来”部分的描写符合躺在床上的感受,表述真实。铺写已然充足,情感自然喷发,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等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高星云点评)

篇二:记叙文的题目类型

记叙文的题目

记叙文题目的类型很多。这里,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归纳出几种:

一、人名型

人是记叙文写作的主要对象。用文章中人物的名字作为文章的题目,不仅能突出这个人物,而且可以加深读者对这个人物的印象。所以,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用人名作题目是非常普遍的。如《罗盛教》、《李时珍》、《詹天佑》等。有的作者为了使人物在题目中能给人以具体的印象,往往还在人名前面加上个定语,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音乐家杨科》等。不过,这个定语必须恰到好处,否则,会给人留下“画蛇添足”之感。

二、事名型

有些记叙文以记事为主,或主要通过某一件事来表现人物和中心思想。这种情况下,便可以用这件事的名称来作文章的题目。如《李闯王渡黄河》、《抢险》、《养花》等。这类题型,一下子便把文章的内容提要告诉给了读者,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需要指明的是:这类题型的语言形式必须是要言不繁,且能一语道破。

三、物名型

在有的记叙文中,无论是人物的活动,还是事件的展开,都是以某一物品作为线索来联系和贯穿的。这类文章的题目可直接用这件物品的名称来命名。如《落花生》、《鲸》、《喇叭花》等。假若这件物品意义深远,有时候还可以给它加个定语,如《珍贵的教科书》、《金色的鱼钩》等。

四、地名型

地点是记叙的要素之一。记叙文中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都是与具体的自然环境(地点)分不开的。以地点作文章的题目,就像是舞台上摆着的布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草原》、《景阳冈》、《三味书屋》等,都属于这类题型。应该注意的是,作为题目的这个地名,一定要与全篇文章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五、人物身份型

文章中的人物,各有各的身份。用人物身份作文章的题目,不仅表明了文章的取材范围,还能帮助读者依据人物的身份理解人物的活动。这类题型的好处是能给人以生活感和亲切感。如《我的弟弟》、《我的战友邱少云》等,就属于这类题型。

六、特写镜头型

特写镜头型是指把文章中具有特殊含义的人物的某个动作,某种表情,某方面的特征,或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个场面,某一细节作为题目。如《高大的背影》、《捞铁牛》等。这类题型,重点突出,内涵深刻,能给人以思想的启示,引起丰富的联想,又有感人的力度。需强调的是:这个“特写镜头”的选择,一定要典型,一定要能够表现文章的中心。

七、写景型

这类题型往往是借景抒情,充分流露作者欢快喜悦的心情或通过对某一处的环境描写,表现其与众不同的某些特点。如《第一场雪》、《小站》等。

记叙文怎样拟题目

学生平时写作,除了命题作文外,还有给材料自己拟标题作文,尤其是近几年省内省外的中考中也都时有让考生自拟题目作文。怎样让学生自己拟出一个写记叙文的好标题,这里我浅谈一下的看法。

一、记叙文命题的基本要求

1.要题文相符,即拟出的题目要和文章的内容相吻合,不能驴头不对马嘴。作文一般都是先有题目,再根据题目写成作文;也有先写成文章后,再根据文章的内容、形式,斟酌定题的。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做到题文相符。

2.要鲜明、醒目。标题犹如文章的眼睛,应该要有文彩。人们读文章,首先看到的就是题目。题目鲜明、醒目,就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例如:《妈妈的白发》、《我的班里的新事多》、《一张珍贵的照片》,都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好标题。它能在内容上给读者以启示或暗示,从而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帮助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如果标题暗淡无光,模糊不清,不知所云,读者看了标题也就不愿再读下去了。

3.要新颖,有特色。像《寒假纪事》、《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一类题目,本身并不是不好,但是年年写、岁岁写,也就失去了新鲜感,读者看了这些“老掉牙”的题目,往往会产生一种厌倦情绪,唤不起读下去的心情。而如《那动人的一幕》、《老师别哭》这样的标题富有特色,能让人产生悬念,读者欲罢不能,非读不可。再如《“黑脸”编缉》、《绿叶情》这些题目令人有一种新鲜感、新颖感、耐人寻味。总之,拟题以新颖别致为好,那种平淡、俗气的标题,会令人乏味,叫人生厌。

4.要文字简炼,标题常常是一个词(如《早》、《雨》、《春》),一个短语(如《石头情》、《磊磊的迷惑》),或一个短句(如《我真后悔》、《我所敬佩的余老师》),总之以简炼为好。那种拖拖拉拉,又大又长的标题,让人望而生畏,谁还敢读下去呢?

二、记叙文常见的命题方法

1.以人名或称谓命题:如《刘文学》、《焦裕禄》、《妈妈》;

2.以人物的身份命题:如《猎户》、《小报编辑》;

3.以人物和“我”的关系命题:如《我和同桌》、《儿时的往事》;

4.以人物的品格命题:如《闲不住的老爷爷》、《老乐叔》;

5.以我的感受命题:如《好榜样》、《可敬的蔡老师》、《他在我的记忆深处》;

6.以场景命题:如《欢腾的夜市》、《动人的一幕》;

7.以中心事件命题:如《买菜》、《钉钮扣》;

8.以线索物命题:如《一张贺卡》、《礼物》、《一件旧上衣》;

9.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命题:如《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傍晚的除夕》;

10.以事件发生的环境气氛命题:如《锣鼓声声》、《柳絮飘飘》、《风雨情深》;

11.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命题:如《光荣榜前》、《在电影院门口》;

12.把人物和事件结合起来命题:如《任弼时二三事》、《张老汉捐款办教育》。

以上谈的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的命题,此外还有一类写物寄意的记叙文,则常常以“物”(描写对象)命题,如《井岗翠竹》、《松树的风格》、《白杨礼赞》。

篇三:记叙文中心概况

中小学1对1课外辅导专家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 组长签字: 签字时间: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