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生名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03:09:13 优秀作文
篇一: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原文】
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
【译文】
知道满足、不贪名利,安于贫困乐于养生,努力追求人格的完善,不违背作人的准则,言行举止均适守时宜而心安理得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因而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安适。这样常可健康长寿
【原文】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译文】
如想要身健长寿,必先养心静正其心,如想要养心,则必须先意念欲望恬淡寡欲而少思。
【原文】
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译文】
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原文】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译文】
心对于人体,如同君主在国中处于主宰地位;九窍各有不同的功能,正如百官各有自己的职责一样。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九窍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条不紊地发挥其作用;如果心里充满着各种嗜欲杂念,眼睛就看不见颜色,耳朵就听不见声音。所以说心要是违背了(清静寡欲的)基本规律,各个器官也就会失去各自应有的作用。
【原文】
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
【译文】
行为正直就不会遭遇祸害,不遭遇祸害就能安享天年。
【原文】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要戒斗殴;等到年老了,血气已衰,要戒贪心。
【原文】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译文】
意志清闲而少欲望,心绪安详而无惧怕,无怨恨愤怒之心,思想上没有忧患,以恬谈愉快为本,以自得其乐而功。做到这些多可使“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而益寿延年。
【原文】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译文】
敬爱他人的人之所以能长寿,是因为他(她)对外没有贪欲,身心清静无为无邪,心态平和而不失中庸之道,能效法天地间包容万事万物的美德而修其身心,所以他(她)们才得以多寿,得以制约本人的言行使之符合社会和法纪的需要。
【原文】
凡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人能化毒性以救死。养喜神以延年,必去身灾兼除人患。
【译文】
凡是心平静就会使神愉悦,神愉悦就会有福气降临,人可以化解恶性事件挽救死亡。养快乐之神用以延年,一定可以去掉身体的病灾和人事的祸患。
【原文】
圣人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
善于养生的人常不易受外界事物的驱使而莫衷一是,也不会被七情六欲扰乱其平和的心理本性。
【原文】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译文】
情志悠闲而少欲望,心神安宁则无所畏惧,形体劳动而不疲倦,气调和顺畅,则各种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原文】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语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译文】
多思虑则心神不安,多思念则意志涣散,多贪欲则神志昏迷,多劳动则形体劳累,多话语则中气短乏,多笑则五脏受损,多愁则心被牵制,多乐则语言唠叨,多喜则神昏颠倒,多愤怒则浑身血脉不安宁,多嗜好则执迷不悟,多憎恶则身心憔悴没有欢乐。
【原文】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译文】
如想要身健长寿,必先养心静正其心,如想要养心,则必须先意念欲望恬淡寡欲而少思。
【原文】
清心释累,绝虚忘情,少思寡欲,见素抱朴,学道之工夫也。心清累释,足以尽瑕,绝虑忘情,足以静世;思欲俱泯,足以造道,素朴纯一,足以知天下安乐之法。
【译文】
澄清心灵解除思想负担,杜绝忧虑不动感情,少思寡欲,朴实无华,这是学习道的功课。心清纯去除负担,完全可以克服缺点;绝虑忘情,可以安静处世;忧虑欲望都泯灭了,足以成就道业;朴实纯真,完全可以知晓世上的平安快乐之法。
【原文】
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
知道满足、不贪名利,安于贫困乐于养生,努力追求人格的完善,不违背作人的准则,言行举止均适守时宜而心安理得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因而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安适。这样常可健康长寿。
【原文】
心主血,养血莫先于养。心之不养,而多郁多思,多疑多虑,即日饵良药,亦何益之有。
【译文】
心主使血脉,养血莫过于先养心。如果心得不到保养,而是多愁多思,多疑多虑,那么即使每天吃最好的药,又有什么用呢。
【原文】
未来之事莫预虑,既去之事莫留念,见在之事,据理应之,而不以利害惕心,得失撄念。如此,则神常觉清净,事常觉简少。
【译文】
未来的事不要预先忧虑,已经过去的事不要留恋,眼前的事,按照常理对付,不要因利害而使心忧虑,也不要为得失烦心。如此则神常觉清净而事情也会变得简单。
【原文】
养生以养心为主,故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译文】
养生应当以养心为主,因为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原文】
养心又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日逐劳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
【译文】
养心又在于专注,凝聚神气,神凝聚则气亦聚,气凝聚则形体安全。如果每天都在劳累、混乱、忧愁、烦扰中度过,神不能安居于心中,则容易衰老。
【原文】
君子在蹇则有以处蹇,在困则有以处困,道无时不可行也,不以蹇而蹇,困而困也。
【译文】
正人君子和善于养生的人,在困苦逆境中有其对待困境的方法和处置逆境的措施,要行正道随时都可坚持实行,不会因逆境而消极,也不会处困境而疲乏颓废。
【原文】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译文】
为人处世,凡事能做到让人一步的态度是很高明的,因为今日让人一步可能即为它日进一步
留有机会;待人接物以宽厚是快乐而有福的,因为你方便别人即为今后别人方便你留下了余地。
【原文】
将躁而止之以宁,将邪而闲之以正,将求而抑之以舍。于此习久,则物冥于外,神安于内,不求静而心自静矣。
【译文】
用宁静制止浮躁,用正气虚化邪气,用施舍抑制贪求。这样做,时间长了,则物欲远离形体,精神平安地在身体内存,不去追求静而心自然而然就平静了。
【原文】
自心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
【译文】
自己身上有病自己心里知道,身病还要用心药来自己医治。心情平静时身体也会平静,心里生病就该是身体生病的时候了。
【原文】
心是枢机,目为盗贼。欲伏其心,先摄其目。盖弩之发动在机,心之缘引在目。机不动则弩住,目不动则心住。
【译文】
思想是关键,眼睛是盗贼。要想控制思想,首先要收剑眼睛。弓弩是靠机关发动的,思想是被眼睛引诱的。机关不发动,弓弩就不会启动;眼睛不看,思想就不会受引诱。
【原文】
人身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起。本从是四病,起四百四病,土属鼻,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
【译文】
人的身体有四类病,一是地,二是水,三是火,四是风。风大动,则气息喘急;火大盛,则颈胸壮热;水大积,则涕唾乖常;土大增,则全身沉重困顿。四大各有一百一病,合病则起四百四病。土属鼻,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
【原文】
四大不顺故病,饮食不节故病,坐禅不调故病。??四大不顺者,行役无时,强健担负,常触寒热。
【译文】
四大不顺所以生病,饮食不节所以生病,坐禅不调所以生病。??四大不顺者,是由于人们劳作无时无刻不强行超过一般所能担负的限度,经常接触寒与热。
【原文】
中不正,外淫作。外淫作者多怨怪,多怨怪者疾病生。
篇二:古代养生格言
古代养生格言
01、生从十三:
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译文: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
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02、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要戒斗殴;等到年老了,血气已衰,要戒贪心。
0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不惧,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译文:意志清闲而少欲望,心绪安详而无惧怕,无怨恨愤怒之心,思想上没有忧患,以恬谈愉快为本,以自得其乐而功。
04、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
译文:敬爱他人的人之所以能长寿,是因为他(她)对外没有贪欲,身心清静无为无邪,心态平和而不失中庸之道。
05、凡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人能化毒性以救死。养喜神以延年,必去身灾兼除人患。
译文:凡是心平静就会使神愉悦,神愉悦就会有福气降临,人可以化解恶性事件挽救死亡。养快乐之神用以延年,一定可以去掉身体的病灾和人事的祸患。
06、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语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译文:多思虑则心神不安,多思念则意志涣散,多贪欲则神志昏迷,多劳动则形体劳累,多话语则中气短乏,多笑则五脏受损,多愁则心被牵制,多乐则语
言唠叨,多喜则神昏颠倒,多愤怒则浑身血脉不安宁,多嗜好则执迷不悟,多憎恶则身心憔悴没有欢乐。
11、若能摄生者,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何名六害?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屏虚妄,六曰除沮妒。六者若存,则养生之道徒设耳。
译文:如果要养生,当先除去六害,然后才能延缓衰老。什么叫六害?一是淡薄名利,二是禁绝歌舞女色,三是看轻货物钱财,四是节制饮食口味,五是除却痴心妄想,六是戒除败坏、妒忌他人。这六点如果存在,那么养生之道只是虚设而已。
12、一切病在于心;心神安宁,病从何生?
译文:一切疾病都发生于心理;心理安宁,疾病从哪里发生呢?
14、见利不诱,见害不惧,宽舒而仁,独乐其身,是谓灵气。
?译:不为名利所诱惑,不因见祸害而恐惧,秉性仁爱、宽厚而舒畅,知足常乐,这即是具有灵性养生的气质。
19、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
?译:知道满足、不贪名利,安于贫困乐于养生,努力追求人格的完善,不违背作人的准则,言行举止均适守时宜而心安理得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因而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安适。这样常可健康长寿。
21、未来之事莫预虑,既去之事莫留念。
?译:未来的事不要预先忧虑,已经过去的事不要留恋。
22、养生以养心为主,故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译:养生应当以养心为主,因为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23、养心又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曰逐劳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
?译:养心又在于专注,凝聚神气,神凝聚则气亦聚,气凝聚则形体安全。如果每天都在劳累、混乱、忧愁、烦扰中度过,神不能安居于心中,则容易衰老。
24、君子在蹇则有以处蹇,在困则有以处困,道无时不可行也,不以蹇而蹇,困而困也。
?译:正人君子和善于养生的人,在困苦逆境中有其对待困境的方法和处置逆境的措施,要行正道随时都可坚持实行,不会因逆境而消极,也不会处困境而疲乏颓废。
25、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译:为人处世,凡事能做到让人一步的态度是很高明的,因为今曰让人一步可能即为它曰进一步留有机会;待人接物以宽厚是快乐而有福的,因为你方便别人即为今后别人方便你留下了余地。
26、将躁而止之以宁,将邪而闲之以正,将求而抑之以舍。于此习久,则物冥于外,神安于内,不求静而心自静矣。
?译:用宁静制止浮躁,用正气虚化邪气,用施舍抑制贪求。这样做,时间长了,则物欲远离形体,精神平安地在身体内存,不去追求静而心自然而然就平静了。
27、自心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
?译:自己身上有病自己心里知道,身病还要用心药来自己医治。心情平静时身体也会平静,心里生病就该是身体生病的时候了。
28、心是枢机,目为盗贼。欲伏其心,先摄其目。盖弩之发动在机,心之缘引在目。机不动则弩住,目不动则心住。
?译:思想是关键,眼睛是盗贼。要想控制思想,首先要收剑眼睛。弓弩是靠机关发动的,思想是被眼睛引诱的。机关不发动,弓弩就不会启动;眼睛不看,思想就不会受引诱。
29、人身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风。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起。本从是四病,起四百四病,土属鼻,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
?译:人的身体有四类病,一是地,二是水,三是火,四是风。风大动,则气息喘急;火大盛,则颈胸壮热;水大积,则涕唾乖常;土大增,则全身沉重困顿。四大各有一百一病,合病则起四百四病。土属鼻,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
30、四大不顺故病,饮食不节故病,坐禅不调故病。……四大不顺者,行役无时,强健担负,常触寒热。
?译:四大不顺所以生病,饮食不节所以生病,坐禅不调所以生病。……四大不顺者,是由于人们劳作无时无刻不强行超过一般所能担负的限度,经常接触寒与热。
31、中不正,外淫作。外淫作者多怨怪,多怨怪者疾病生。
?译:心意不端正,外邪就会侵入身体。外邪侵入身体的人多烦恼和埋怨。烦恼和埋怨一多,疾病就会发生。
32、风者,同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柜,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译:风邪,是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始因素。如果心无杂念,意识安静,就能肌肤固密,具有坚强的抵抗力。即使遇到严重的风邪,也不能侵入。
33、智慧者……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
?译:智慧是医治一切疾病的良药,是砍伐烦恼树的利斧。
34、人得病十因缘。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泆,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
?译:人得病有十种原因。一为久坐,不吃任何东西;二为饮食没有节制,来者不拒;三为忧愁多思虑;四为疲倦至极;五为淫欲纵情;六为仇恨愤怒;七为忍大便;八为忍小便;九为憋上气;十为憋下气。
35、良医治无病之病,故人常在生也;圣人治无患之患,故天下常太平也。
篇三:古代养生格言
古代养生格言
01、生从十三:
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译: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
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02、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译:心对于人体,如同君主在国中处于主宰地位;九窍各有不同的功能,正如百官各有自己的职责一样。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九窍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条不紊地发挥其作用;如果心里充满着各种嗜欲杂念,眼睛就看不见颜色,耳朵就听不见声音。所以说心要是违背了(清静寡欲的)基本规律,各个器官也就会失去各自应有的作用。
03、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
?译:行为正直就不会遭遇祸害,不遭遇祸害就能安享天年。
04、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要戒斗殴;等到年老了,血气已衰,要戒贪心。
05、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译:意志清闲而少欲望,心绪安详而无惧怕,无怨恨愤怒之心,思想上没有忧患,以恬谈愉快为本,以自得其乐而功。做到这些多可使“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而益寿延年。
06、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译:敬爱他人的人之所以能长寿,是因为他(她)对外没有贪欲,身心清静无为无邪,心态平和而不失中庸之道,能效法天地间包容万事万物的美德而修其身心,所以他(她)们才得以多寿,得以制约本人的言行使之符合社会和法纪的需要。
07、凡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人能化毒性以救死。养喜神以延年,必去身灾兼除人患。
?译:凡是心平静就会使神愉悦,神愉悦就会有福气降临,人可以化解恶性事件挽救死亡。养快乐之神用以延年,一定可以去掉身体的病灾和人事的祸患。
08、圣人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
?译:善于养生的人常不易受外界事物的驱使而莫衷一是,也不会被七情六欲扰乱其平和的心理本性。
09、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译:情志悠闲而少欲望,心神安宁则无所畏惧,形体劳动而不疲倦,气调和顺畅,则各种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10、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语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译:多思虑则心神不安,多思念则意志涣散,多贪欲则神志昏迷,多劳动则形体劳累,多话语则中气短乏,多笑则五脏受损,多愁则心被牵制,多乐则语言唠叨,多喜则神昏颠倒,多愤怒则浑身血脉不安宁,多嗜好则执迷不悟,多憎恶则身心憔悴没有欢乐。
11、若能摄生者,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何名六害?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屏虚妄,六曰除沮妒。六者若存,则养生之道徒设耳。
?译:如果要养生,当先除去六害,然后才能延缓衰老。什么叫六害?一是淡薄名利,二是禁绝歌舞女色,三是看轻货物钱财,四是节制饮食口味,五是除却痴心妄想,六是戒除败坏、妒忌他人。这六点如果存在,那么养生之道只是虚设而已。
12、一切病在于心;心神安宁,病从何生?
?译:一切疾病都发生于心理;心理安宁,疾病从哪里发生呢?
13、人身以心为主,心忿则热,心劳则汗,心恐则憟,心惊则颤,心忧则癖。 ?译:人身以心理为主宰。心理上一忿怒,就会发热;心理上一疲劳,就会出汗;心理上一恐惧,就会瑟缩;心理上一惊吓,就会颤抖;心理上一忧虑,就会形成反常而固执的性格。
14、见利不诱,见害不惧,宽舒而仁,独乐其身,是谓灵气。
?译:不为名利所诱惑,不因见祸害而恐惧,秉性仁爱、宽厚而舒畅,知足常乐,这即是具有灵性养生的气质。
15、知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为物易已也。
?译:心理精神完备无缺的崇高境界是,不贪求名利、不患得患失、不放弃原则,不因外物而影响正直的人品。
16、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夫人之所以不能终其天年者,以其生生之厚。
?译:过多的嗜好和欲望可使人心气浮荡不安宁,过多的喜爱和憎恶可使人精气劳损。不少人之所以不能活到其应有的年岁,其主要原因是其营求太过之故。
17、欲修其身者,显积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译:如想要身健长寿,必先养心静正其心,如想要养心,则必须先意念欲望恬淡寡欲而少思。
18、清心释累,绝虚忘情,少思寡欲,见素抱朴,学道之工夫也。心清累释,足以尽瑕,绝虑忘情,足以静世;思欲俱泯,足以造道,素朴纯一,足以知天下安乐之法。
?译:澄清心灵解除思想负担,杜绝忧虑不动感情,少思寡欲,朴实无华,这是学习道的功课。心清纯去除负担,完全可以克服缺点;绝虑忘情,可以安静处世;忧虑欲望都泯灭了,足以成就道业;朴实纯真,完全可以知晓世上的平安快乐之法。
19、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
?译:知道满足、不贪名利,安于贫困乐于养生,努力追求人格的完善,不违背作人的准则,言行举止均适守时宜而心安理得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因而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安适。这样常可健康长寿。
20、心主血,养血莫先于养。心之不养,而多郁多思,多疑多虑,即曰饵良药,亦?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嬷小?/p>
?译:心主使血脉,养血莫过于先养心。如果心得不到保养,而是多愁多思,多疑多虑,那么即使每天吃最好的药,又有什么用呢。
21、未来之事莫预虑,既去之事莫留念,见在之事,据理应之,而不以利害惕心,得失撄念。如此,则神常觉清净,事常觉简少。
?译:未来的事不要预先忧虑,已经过去的事不要留恋,眼前的事,按照常理对付,不要因利害而使心忧虑,也不要为得失烦心。如此则神常觉清净而事情也会变得简单。
22、养生以养心为主,故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译:养生应当以养心为主,因为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