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卜算子诗歌鉴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5:37:53 体裁作文
卜算子诗歌鉴赏体裁作文

篇一:秦湛《卜算子·春情》高考诗歌鉴赏

秦湛《卜算子·春情》鉴赏

古诗鉴赏

0324 0743

卜算子·春情

秦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秦湛,字处度,秦观之子。官宣教郎。绍兴二年(1132),添差通判常州。四年(1134),致仕。《全宋词》存词一首。

此是秦湛仅存的一首词,词题“春情”,全篇写春日对所恋之人的拳拳思

慕之情。开头两句写春水、春花,词人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勾勒,描绘了一幅春波荡漾、清澈潋滟,春寒料峭、花枝俏丽的早春图。“透”、“明”二字极写春水清澈见底。“瘦”字描绘了早春花枝嫩条、含苞欲放的倩姿。开章紧扣词题,并以景托情,表现了对春天降临的欣喜,还为所思之女子作了铺垫。“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二句写词人所见所感。“百尺楼”是意中人所居的闺楼,这一句颇精妙。“极目”写尽目远望,可见思之殷切,盼之专注,爱之真挚。“烟中”写百尺楼在烟雾缭绕之中,似隐似现,若即若离,看不分明,此意象中隐含着一丝惆怅与失望。“人在楼中否?”以问句作结,进一步展示了思念伊人之情深。

过片后,继写对伊人的思慕之情,然笔法变之。上片以景抒情,景是现实的;下片所写之景是想象的,是因情设景。“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二句,想像伊人在熏风和煦之时,乘一叶精美的凫舟,荡漾在碧波之中,那倩姿与涟涟绿水相融;多么渴望在春风吹拂中与佳人在柳下做双陆游戏,那该多么惬意呀!(双陆,古代博戏。相传由天竺传入,盛于南北朝、隋唐之时。因局如棋盘,左右各有六路,故名。棋子为马,作椎形,黑白各十五枚,两人相博,掷骰子行马,先出完者为胜。)然而伊人未来,此情何寄?这惆怅,这渴望,顿化作“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从胸中迸出。要将东风请来,把自己深深恋情洗涤得更清纯,使它比酒还醇香,比酒更浓酽。这里以直抒胸臆作结,表达感情更强烈感人。“拟”字揭示了仍是想象。东风洗情,情浓于酒,这设想奇特,而语言平易。

此词风格颇似乃父。其一,善于选取典型景物,以景托情。秦观的“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水龙吟》),几笔勾出清明时节的特点;本词以“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二句勾出早春风光。其二,抒情真挚、深沉,而且出语自然。秦观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本词道:“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董士锡说:“少游(秦观)正以平易近人。”冯煦曰:淮海词“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秦湛之词亦以平易、淡语、浅语见长。总之,全词具有以委婉含蓄手法抒哀怨之情的婉约特点。(赵慧文)

篇二:卜算子咏梅诗歌鉴赏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试题】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

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

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 200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注释】

①冰:形容极度寒冷。

②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③犹:还。

④俏:俊俏: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⑤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文花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时候)⑥待:等待 。

篇三:《卜算子 相思》赏析

一江春水 万古情思

------李之仪《卜算子?相思》赏析

重庆市木洞中学王庆

你明知道我爱你,却让我住在长江源头,而你却只身远赴长江的尽头。纵然你我同住长江边,共饮长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只苦了这一江春水,如何载得动我对你的相思 。祈愿君心永远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的情意。

这是近千年前的爱情故事。而为我们演绎这凄美故事的正是北宋诗人------李之仪。

李之仪,这个名字也许你不熟悉,但说起那首脍炙人口的《卜算子?相思》,则你一定能出口成诵:“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字端叔,1038年生于沧州,1117年卒于安徽当涂县。李之仪生活在新旧两党势同水火,交替支配着北宋王朝政局的时期。公元1103年,李之仪因为给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整理过遗表和行状,遭奸臣蔡京迫害,被捕入狱,后被赦免,贬到安徽省当涂县。祸不单行,第二年他的儿子死了,第三年与他相濡以沫的结发妻子胡文柔又不幸去世,这让李之仪痛不欲生。李之仪寂寞无聊时,常徘徊在姑溪河畔,终与当涂绝色歌妓杨姝邂逅相遇,得知她曾为同被贬官的黄庭坚弹奏过《履霜操》时,心生钦佩。当杨姝为李之仪弹奏那曲《履霜操》时,他激动地以诗词相和。由于对诗词的共同爱好,对时局的共

同看法,使他们心心相印,互为知己。李之仪与杨姝常到姑溪河边上垂钓饮酒赋诗。渐渐地在杨姝的抚慰下,他的心情逐渐好转,精神重新振作起来。这样,两个人的感情日渐深厚,每当他外出时,心中总是牵挂杨姝。一次,他外出几个月,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卜算子?相思》。全词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表面上看来是刻画一个相思女子怀念郎君的深挚情态。其实这首词有对亡妻胡文柔的悼念,也是对新爱杨姝感情眷恋的表述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辽远,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在江山万里的广阔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我日日思君而不得见,不过尽管思而不见,但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安慰相思离隔之苦。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

心”,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恋人却心有灵犀。这样以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

卜算子诗歌鉴赏

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