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对比型材料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05:34:47 优秀作文
对比型材料作文优秀作文

篇一:“对比性材料作文”升格示例

“对比性材料作文”升格示例

作者:汪永亮

来源:《新高考·高二语文》2012年第04期

所谓“对比性材料作文”,是指所提供的材料是对比或对照性质的,要求根据这一组对比或对照的材料写一篇作文。

这类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用以下三种方法:(1)主次辨析明重点。就是要分析这一组对比或对照的材料,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从而明确审题的重点。(2)褒贬辨析定指向。在提供材料的作文题中,供习作者使用的材料本身,总有或隐或显的感情倾向,辨明其感情倾向,对作文的审题也很有帮助。在把握多则材料的褒贬倾向的时候,应对多则材料加以比较,通盘考虑,切忌顾此失彼。(3)求同求异定观点。提供的这一组材料,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从共同点的角度思考能确立什么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能确立什么观点。这样多角度、多侧面思考,能防止审题的偏颇。

【作文题】

2011年11月23日晚,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有1(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9名学生受到邀请,在某酒店最大的总统套间内,与校长共进晚餐。他们都是全年级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生每月有一次和校长免费共进晚餐的机会。每次10到20人左右,地点就在校内的食堂,有什么吃什么。学校事先会贴出通知,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想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

1. 材料的整体把握

两则材料放在一起,具有对比和对照的性质。审题时,不仅要对单个材料进行把握,还要进行整合思考。

前者是对考试成绩优秀者的奖励,是一种荣誉甚至是身份的象征,主客双方在显示出了“地位”尊显这一特征的同时,也显示出了彼此间尊卑的差异性,双方对象都具有唯一性、不可选择性。

后者是校长与学生交流的一种形式,每月都有一次,是学校校长和学生的例行见面会。用餐的地点在食堂,学校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参加。校长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彼此间的地位也是平等的,所有的学生机会均等、公平。

仔细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同样是校长与学生共进晚餐,却折射出了教育价值追求、教育制度及评价标准、文化和成长环境的差异。

2. 立论的角度选择

材料的核心指向是中国当代的教育,需要用批判性思维审视当代教育,而第二则材料只是作为比照对象提出来的,它提供了比较的依据,也为立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角度。 可以从中西方不同的教育价值追求角度立论。

可以从中西方教育不同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机制角度立论。

可以从教育的公平、民主等角度立论。

可以从中西方文化和中西方教育背景角度理论。

可以从人才标准的角度立论。

也可以从教育制度与人才环境关系角度立论。

……

总之,立论的角度是很多的。但又必须有“原点意识”,即以提供的材料作为生发的原点;必须有“材料意识”,即科学合理地使用材料,或作为引出观点的依据,或作为证明观点的论据,或作为进一步阐发的依据等。

【病文举隅】

平 等(题目太大,应改为“浅议教育平等”)

优等生与低等生的差距引起的是学校对其待遇的差距。在中国,优等生可以与校长在某酒店最大的总统套房内共进晚餐,而低等生只能在食堂一个人吃饭(语序不当。应改为“一个人在食堂”),没有人关注他,学校的目光只会停留在那些优等生的身上。这样的不平等在中国的学校之中是已经多到让人习以为常了(不简洁,不准确。改为“多得让人习以为常”),让我们这些学生也都对这样不平等的待遇感到麻木了(内容重复啰嗦,可删去)。

这样的不平等为何会产生?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指责这样的不平等?造成这个的罪魁祸首是成绩吧(不仅仅是成绩,还有体制、价值观等诸多因素)。每一个学校培养一届一届的毕业生为的也就是那一个个用冰块的数字(应该为“冰冷的数字”)来表明的升学率(句式杂糅),一个学校的好坏与否凭的也是升学率(前后失去照应,“好坏与否”有语病,其后亦有)。

每年的新生入校的时候,自己所在的班已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中的一个。强化班,实验班,普通班这样的分类在哪个学校没有呢?(改为“强化班、实验班、普通班”等名称在哪个学校没有呢?)而每年的期中、期末考试也是决定你的等级的时候,优等生、普通生、低等生……,这样的称呼就像你的名字一样,一路尾随(改为“一路尾随着你”)。家长们相见,问的也是各自孩子的成绩,各自孩子所在的学校。(改为“家长们见面问的也是孩子的成绩,孩子所在的班级。”)这样鲜明的等级观念从小就培养(应该为“伴随”)我们长大,让我们觉得这样的等级划分是理所当然的。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没有那些所谓的平等,只有等级的所属决定你的待遇好坏与否。(改为“在中国的学校中,似乎没有什么教育平等,只有成绩的好坏决定你的待遇的好坏。”)

平等,这个在政治课堂上不断出现的字眼。我在学校找不到,可是我们的政治老师还苦口婆心地对我们说:“你们要平等待人。”可是,你们却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平等,成绩上的等级观念捧红了也抬高了优等生,可是却践踏了低等生的尊严,这样的不平等是可以让人无视的吗?反观美国的学生,与校长共餐的人没有特定的优等生,地点也不是豪华的总统套间,而是学校的食堂,这样的平等刺痛了我们的眼睛,这样的平等在中国几乎是找不到的吧。(改为“平等,这个在政治课堂上不断出现的字眼,在我们学校是找不到的。我们的政治老师还苦口婆心地对我们说:“你们要平等待人。”可我们的校长都不知道平等待人!成绩上的等级观念抬高了也捧红了那些所谓的优等生,可是却践踏了我们这些成绩一般或者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尊严。这样的不平等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怎么可以熟视无睹呢?反观美国的学生,与校长共餐的人没有什么特定的限制,地点也不是什么豪华的总统套间,而是学校的食堂,这难道不让我们中国的有些校长汗颜吗?”)

没有人会看到低等生的闪光点,也没有人会看到优等生身上的阴暗面,这让人不得不扼腕叹息。在中国的校园中,学校没有教会我们平等待人,只教会我们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一个人。家人们让我们和优等生玩,不要和低等生玩,因为他会把你的成绩弄差。

在中国的教育天空中,到处都飘飞着等级观念,让人汗颜。

这样的不平等,这样的等级观念应该被我们所唾弃,而不值得我们追捧。我们要的是平等,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才会有灿烂的明天。

【评 析】

议论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语言不准确、不严密,就不能准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文章乍看似乎还不错,可是仔细推敲就不难发现很多句子的语病,前后句子语意的脱节。看来,加强中学阶段议论文语言训练刻不容缓!

【病文升格】

浅议教育平等

现如今中国的大部分学校,总是喜欢用成绩来排名,而且还根据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成绩落后的学生被冠以“差生”“学困生”“低等生”等头衔,这样做严重地伤害了这部分学生的尊严,损害了这部分孩子的身心健康。(开头观点鲜明!)

2011年11月23日晚,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有19名学生受到邀请,在某酒店最大的总统套间内,与校长共进晚餐。他们都是全年级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成绩优异的学生。(引述材料)

显然,这19个被邀请的学生,享受的是总统套房内豪华、优渥的物质条件。他们不会不知道,他们之所以有如此尊贵的享受,完全是因为他们用“头悬梁,锥刺股”的勤奋得来的学习成绩。(分析材料,击中肯綮)

那些成绩中等或者成绩排名靠后的同学,听到这样的事情之后,不知作何感想?是奋起直追,努力学习,争取和校长在总统套房共进晚餐呢,还是叹为观止,视为传闻,或者畏难而退……这些人的想法我不得而知。但这样的物质刺激,反映出的是教育的不平等,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指出实质,一语中的)

这样的不平等为何会产生?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指责这样的不平等?造成这样不平等的局面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学校培养了一届一届的毕业生,为的就是那一个一个用冰冷的数字来表明的升学率?(连续追问,把议论引向深入)

每年新生入校的时候,很多学校就把班级分成三六九等,什么强化班、实验班、普通班,而每年的期中、期末考试也是决定你等级的时候,优等生、普通生、低等生……这样的称呼就像你的名字一样,一路尾随。家长们相见,问的也是孩子的成绩和孩子所在的班级。这样鲜明的等级观念从小就伴随我们长大,久而久之,我们就觉得这样的等级划分是理所当然的。在中国的学校中,似乎没有什么教育平等,只有成绩的好坏决定你所受待遇的好坏。(用概述性的示例指出中国教育的弊端)

平等,这个在政治课堂上不断出现的字眼,在学校是找不到的。我们的政治老师还苦口婆心地对我们说:“你们要平等待人。”可我们的校长都不知道平等待人!成绩上的等级观念抬高了也捧红了那些所谓的优等生,可是却践踏了我们这些成绩一般或者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尊严。这样的不平等,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怎么可以熟视无睹呢?反观美国的学生,与校长共餐的人没有什么特定的限制,地点也不是什么豪华的总统套间,而是学校的食堂,这难道不让我们中国的有些校长汗颜吗?(不断反问,尖锐地指斥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指斥我们的有些校长,还有我们的老师)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同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不同的教育行为;不同的教育行为,就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校长的做法,是有违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我认为是不值得提倡的。希望我们中国的校长们学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的做法,真正走近我们的学

生,在我们学生的心灵上种上平等的种子,浇灌出多彩斑斓的教育之花,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辉煌灿烂的明天!(首尾呼应,提出希望)

【评 析】

升格后的文章,观点鲜明,有鲜明的针对性。文章用追问的方法,层层深入地分析了成都某学校校长做法的危害,并将矛头指向了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老师。当然,形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一个中学生能有如此见地,已属不易。

篇二:材料作文对比阅读

材料一:牵牛花,你永远高挂在别人身上,开自己的花。

材料二: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美景。 两则材料异同:

同:都有凭借之意

异:

材料一:可褒可贬。无关键词提示。无双赢之意

材料二:褒扬。有关键词提示。有相互借助及双赢之意

材料一立意:

正面肯定:关键词为“借”,可以用以下词语:依靠、凭借、借助、善假于物;依附、依赖;

反面否定:关键词为“独立” 材料二立意:

1、材料中“凭借”一词至关重要,因为“人无完人”,却又都追求完美,那就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是荀子说的要“善假于物”,像牛顿那样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成就自己的辉煌。

2、紫藤萝、牵牛花与枯树、篱笆,分开了,彼此都不是风景,但结合了,却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可见,

凡事互相协作,各尽所能,是能成就大事的。

3、枯树帮助紫藤萝爬上了高枝,也美丽了它自己;牵牛花帮篱笆遮盖了丑陋,也站直了自己的身子。它们在帮助对方,实际也是在拯救自己,所谓“救人就是救己”。对他人施爱心,不仅仅只是为人,换个角度,也是在为自己。即使施爱的人主观上不想为己,但客观上生活总是给好人以好报。 ? 材料一标题:

? 智者,借力而行

? 巧借他物,补己之短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借鉴之美

? 成功需要“借”

? 巧“借”巧“还”

? 再谈“狐假虎威”

? 依靠但不依赖

? 不为外物所动

? 独立天地间

? 材料一立意误区

? 立意误区一:把材料当作条件,强加因果

? 误例一:

? 有人说:“牵牛花,你永远高挂在别人身上,开自己的花。”我说:“牵牛花之所以要在别人的身上开自己的花,是因为你缺乏一种离开依赖,自力更生的勇气”

? 误例二:

? 牵牛花即使不能自己站立,也能凭借外物爬得最高,因为他贵在坚持。即便它被数人嘲笑,它也能开自己的花,因为他自信十分,它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 误例三

? 牵牛花永远都高挂在别人身上,然而它并不因为依附别人就忘记自我,它依然开自己的花。同样,它并没有因为要开自己的花而无视其它有用的。所以,牵牛花是理智的,它懂得为自己创造生存的机会。 ? 误例四

? 有些人就像牵牛花,永远高挂在别

篇三:现象类材料作文与寓意类材料作文的比较

现象类材料作文与多重寓意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花农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在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花农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花农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觉得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

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花农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反而是满园春色。

请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作文,不得套作和抄袭。

我们来分析这则材料,看它有哪些写作角度。该材料有两个主要形象,一个是花农,一个是学童。花农种了很多花,学童爱花,想摘园中的花占为己有,花农因势利导,让学童明白,爱花,就应该将花留在园中。学童接

受花农的建议,将花留下——学童留下“一朵花”就是留下了“一座花园”。

写这篇作文,有几个立意比较安全可靠:

1.学童想摘花,反映了爱花的感情,同时从侧面也可以看出花的美。但是,什么是真正的爱花呢?当然不是学童的摘花,因为摘花损害了花的生命,也在摧毁花的美。抽象地分析,材料是在讨论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爱,爱的本质是什么,学童的爱花反映一种普遍对爱的误解,那就是以为爱是占有,其实,爱是欣赏,爱是保护,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它和占有

欲望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另一个问题是美的魅力在于生命力的弥满与充沛,美是有条件和环境要求的。

2.从“花农”引导孩子的事件意义看,对于教育具有启发性:①教育的艺术在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②没有“随风潜入夜”的教育,很难收获一片芳香,③只有善于教育的人,才能有桃李芬芳。

这则材料作文可以从多方面立意,粗浅地看,它和高考现象类材料作文一样多元化,好像没有限制考生的思维,如果仔细分辨,就会发现两者迥然有别。这则材料里设置了两个人物:花农和学童。这两个人物的思想

观念开始的时候有冲突,后来得到和解,达成了共识。 实际上还是反映出命题思路单一性和封闭性,还是没有给考生留下思辨空间,没有给考生自主思考,自主发表看法的地位。至于另一个写作角度,也是单向地存在于材料之中,并没有相对面。我们上面所列的两个立意,它们之间是平行关系,不存在交集,不存在矛盾与冲突。这样的材料作文因为命题人没有引导思考方向,导致学生审题如猜谜语,出现审题失误。像刚才所举的材料作文,很多学生写作离题跑题,这里列举一二。

失误一:“审材”失误,拟出的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