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记叙文的教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4:24:46 体裁作文
记叙文的教学体裁作文

篇一:如何进行记叙文的语文教学

如何进行记叙文的语文教学

高湾中学

记叙类文章大多都是内容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读之浮想联翩的文章,但初教者却常感无从下手。我在长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努力去研究多位名家及身边同事的教学成果,不断尝试各种新的教法,终于慢慢地摸索出了一套对我校初中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六遍读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认为教学不能不顾学习环境和学生实际而盲目照搬别家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如果只学一点皮毛而并未真正领悟其精神实质,其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甚至成为“邯郸学步”。农村师生与发达城市的师生相比的确存在不小的差距,更不用说环境条件了。这里我仅就记叙文的教学谈一点自己的体会。记叙类文章大多都是内容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读之浮想联翩的文章,但初教者却常感无从下手。我在长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曾长久地困惑于此,但我没有气馁,努力去研究多位名家及身边同事的教学成果,不断尝试各种新的教法,终于慢慢地摸索出了一套对我校初中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六遍读书法。现简介如下,以供同行们切磋。

一读:尽情艺术享受。方式:默读。例如苏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里安排有“名著推荐与阅读”,选入的名著片段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它通过成功地塑造汤姆。索亚这一立体艺术形象,给人以深刻的生活启迪,同时通过一系列生动而富有曲折性的紧张故事情节的描写,展示了作品无穷的艺术魅力和天真未凿的童心。作品处处洋溢着的童趣,以精练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生动而富有清澈的人情味,犹如夏日清晨团团荷叶的晶莹剔透、闪烁滚动的颗颗露珠,闪现出迷人的光彩。我让学生在没有任何要求、压力下去默读课文,去尽情享受这段选文的艺术境界。开始学生一个个聚精会神地看着,教室里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我看见有的学生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有的学生却紧锁眉头,有的在不住的唉声叹气,有的情不自禁地发出嘘吁之声。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要走到四十五分钟的尽头,但同学们的神情却依旧丰富多彩。无意间竟发现几个学生居然正拿着《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原著在津津有味地看!(课前布臵拿书)可以想象,以下的关于作品的思考讨论和课下的阅读原著该会是多么的令人欣慰!还有像《“诺曼底”号遇难记》、《十三岁的机遇》、《伟人细胞》等待,同样,第一遍阅读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读:理解生字难词。方式:朗读+合作。《语文课程标

准》总目标第六条规定了对字词的学习要求,阶段目标中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怎样改革,识字这一目标都必不可少,而且必须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这一关系阅读与写作的基本功。当学生第一遍读过课文后,对文章的大致内容、写作风格、思想感情等都有了初步印象,再让学生大声朗读第二遍课文,同时要求学生做到:(1)画出不会读,不理解的生字难词(用“——”或“○”“□”等)(2)画出自己认为运用得准确、生动、传神的好词佳句(用“~~~~~~”)(3)标出有疑问的语句(用“——?”“?{”“}?”)。学生读完课文后,再分组合作共同解决生字难词,可采用比赛速度的办法尽快理解字词,然后对自己特别欣赏的词语造句,一般每人最少造两个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字词的巩固可放到课下或作业中。这样就让学生既学会了字词,又培养了合作能力,更为下一步的阅读理解扫除了障碍。

三读:感悟品味文字。方式:默读+联想。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存在这样的现状: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声情并茂,学生在下面听得貌似专心致志;或者是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整堂课都成了训练课。这种学习现状的结果如何呢?其结果是学生对语文

的兴趣越来越淡,语文能力越来越低!我们知道,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我决定自己不讲,先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充分理解、感悟、品味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段话乃至整篇课文,边读边在脑子里出现文中描述的画面或情景,可自由想象,并进行由此及彼的充分的联想,在课文的各个地方都可进行旁批,写自己的感悟、评价、疑问,时间一定要充分,一般都不少于20分钟,在此过程中,允许学生间进行交流,并鼓励有创新的讨论交流。

四读:深刻领悟精华。方式:美读+交流。在学生感悟品味文章之后,对文章的理解就比较深刻了。但为了达到一篇文章的教学目的,我总是利用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文章。例如学习著名作家巍巍《我的老师》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说说蔡老师是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片段,并作品味

欣赏。(3)联系你周围的人物,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4)把你认为文中的精华部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出来,让同学作评价。这样,在学生的又一次默读、朗读、理解和交流中,对文章的认识就更深刻了。再比如学习贾平凹的散文《月迹》时,我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1)文中所写的月亮是孩童们眼里的月亮,你能举例说明吗?(2)寻月过程中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表现了什么?(3)奶奶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4)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显著的不同?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吗?请尽情展示自己的朗读才能! 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充分默读、感情朗读,并让学生间的交流真正收到成效,切不可流于形式。

五读:学习运用写法。方式:跳读+交流。这一环节是在充分地读过课文之后,让学生自己理解、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写法里包括语言特色。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例如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学生都认为第二段写春夏秋三季的百草园时作者写得非常精彩,我就让学生仿写第二段,尤其是要用到“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再比如学了程

篇二: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

记叙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记叙文阅读在初中阶段又是重中之重。记叙文阅读囊括的知识面最广,涉及的东西最多。因此学生记叙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式,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

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一般记叙文的时候,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弄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能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本人通过收集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看法对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总结: 总体而言,记叙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可以通过四个步骤:疏通—理解—学习—质疑。这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一、疏通

阅读教学,疏通是第一步,是最基础的一步。疏通即疏通文章的字词句段, 并达到整体感知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最基本的“阅读”,恨不得学生能从一篇文章中快速地找到问题的答案,是一种应试的目的在培训学生。但我认为这并不利于真正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比起对文章的粗略把握和模式化地答题,我们更希望学生能从中有所感悟,通过理解形成自己的看法。

对于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我们不应该忽略汉字的认读书写,文章的吟诵朗读,这是阅读的基本功。“读”在阅读课上具有理解与感悟的工具化功能,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发现问题。

我觉得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关一定不要马虎。

二、理解

理解主要包括对文章的字词句段章是否明白,中心是否通晓,作者的情感能不能把握等等。除此之外,还要结合记叙文让学生逐步理解记叙文类的有关知识,具体可讲要使学生通晓文章的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记叙文的六 “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是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阅读记叙文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3、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记叙顺序一般分三类: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顺叙过程通常不是平均用笔直接进行记叙,而是有详写,有略写;有正面写,有侧面写;有直接写,

有间接写。如何处理素材,安排笔墨,采用不同的写法,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和效果来决定。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插叙,指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既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4、了解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使用第二人称。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第三人称“他”,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明确记叙的人称,有助于体味作者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5、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6、分析记叙文的段落结构:

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即抓住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分出不同的阶段。 ②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③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④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

⑤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7、分析描写的作用。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 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8、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例如:对比(一般情况中,指的是正面和反面的对比);象征(注意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读出隐含在表面意义之后的意向);烘托(有时是环境的描写)。

9、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10、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一些关键句和重要段落的敏感度。比如:

(1) 关键段落及其作用

首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尾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过渡段——承上启下。

(2)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记叙文的主旨句一般在文章的结尾。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描写的句子一般穿插在行文的过程中,而

议论抒情的句子多在文章的结尾,起到点明文章主旨的作用。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过渡句)。

由于学生还是学习阶段,模仿阶段。所以在理解这部分,有时不免要借助教师的讲解。教师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在不断的练习之中提高学生记叙文阅读的能力。

三、学习

理解的过程当然也是学习。之所以把学习“单独”提出,是因为这里强调的“学习”,是在理解的层面上更上了一个层次。学生应该在读完了一篇记叙文之后,能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能够模仿、借鉴、加以灵活运用。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功能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而真正的主角在于学生自身。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环节,重在培养学生一种综合能力,是在理解文章基础上的深化。

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培养一种鉴赏评价的能力:

①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还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③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学生了解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文中描写对象是歌颂赞美还是批判讽刺,是喜爱同情还是厌恶憎恨。

②分析写作技巧。分析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除了注意体裁的特点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从文章的取材方面看,选择材料是文章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有的文章,作者善于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从文章结构布局方面看,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要着眼于全文的整体构思,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分析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

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可以研究其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综合表达方式运用得怎样,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括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怎样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等。

从文章的语言运用看,可先看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形象性、鲜明性、生动性,成语典故的运用,句式的变换,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

还有语言风格,有的朴实自然,有的清新流畅,有的含蓄蕴藉,有的通俗晓畅,有的幽默辛辣等等。

我们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综合能力。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完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之后,就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1、你更喜欢哪一篇?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2、既然这两篇文章是一个单元,肯定有相同的东西,你能说出二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吗?

3、老舍先生作为中国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你觉得有什么特点?朱自清先生的语言呢?

这种学习的功夫下得深了,学生们自然而然能够在阅读上有一个质地飞跃。这种学习就使得学生能够不拘限于某篇某课,同时有助于他们发展自己的思维。

四、质疑

学习的最高层次应该是学会质疑。没有质疑的精神,只是人云亦云,鹦鹉学

舌永远成不了高标准的人才。培养学生养成一种怀疑批判的精神,从某种角度说,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一项重要任务。这显然是一个高要求,在应试当中并无涉及,但我觉得这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是相当重要的。老师教授不应该仅仅只是应试的策略,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的精神与思维的方式方法,这些才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东西,也将成为每个人终身的财富。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我始终觉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身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始终应该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教学问题,尤其是在培养能力这一问题上,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引导并指导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逐渐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记叙文阅读的教学当中,我们应将疏通、理解、学习、质疑贯穿始终,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三:小学生记叙文教学

记叙文

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写人的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

记叙文六要素:

一般的看法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世纪可以不写)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人物描写

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其中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常用修辞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增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感谢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随手打开小学毕业时的留言薄,映人眼帘的是老师熟悉的字迹:“短暂的师生情,令人难忘,彼此的信任,我们更像朋友。在你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一直真诚地祝福你事事顺心如意。人生多曲折,要豁达、开朗、善待自己,使自己永远坚强,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望风怀想,能不感谢老师,感谢您三年的不倦教诲!真的很怀念与您谈心的时候,似乎那时的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很慢,总认为毕业遥遥无期,但转眼来不及说声感谢就要告别。心中满怀的是依依惜别之情。对老师,我将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偶尔抬起头,瞥见妈妈忙碌的身影,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哲人说:“伟大源于平凡。”是啊,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每天周而复始的家务操持,但是正是这些孕育了伟大的母爱。感谢妈妈,感谢您十六年的养育之恩。虽然,并不是每位母亲都是孟母,但儿时关于真善美的故事,少时为人处事的教诲,以及那每时每刻都令我备感温馨、备感骄傲的母爱,将是我一辈子的财富。妈妈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妈妈,对于您,我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当我失败的时候,其实最渴望的是朋友的鼓励。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决不能被打倒。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或大或小的挫折在所难免,于是,脑海中浮现出熟悉的身影,耳畔又传来亲切的话语:“机遇永远垂青于有准备、有头脑的人”、“对生活应该永远充满希望”。感谢朋友,感谢你们的真诚,感谢你们的率直,感谢你们给予我的信心和勇气。也许岁月能令往事褪色,但请记住:我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重拾过往的记忆,值得感谢的人实在太多太多。带着几分憧憬,怀着感思的心情,相信追梦的脚步会迈得踏实,更加有力。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