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山穷水尽议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08:27:30 体裁作文
山穷水尽议论文体裁作文

篇一: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执着的信念人生变数很多,没有人能承诺我们的一生永远是晴天,没有人能预测草莽中是否潜藏猛兽毒蛇,没有人能勾勒出命运的风刀霜剑??万事如意、心想事成都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人生路漫漫,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失败??都在所难免,如何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挫折”,这是人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课题。懦弱者在“挫折”面前,丧失信心,失去勇气,眼前一片黑暗,最终被“挫折”压倒,坚强者在“挫折”面前,勇敢奋起,将“挫折”当作“动力”,最终赢得了成功的喜悦。正如英国富勒所说的那样:“挫折磨练一些人,也毁灭一些人。”

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谈迁,29岁时编写《国榷》。经过27年的辛勤笔耕,前后修改6次,写出了长达500万字的初稿。不幸的是,书稿还未出版,便在一个深夜被人偷走。27年的心血付诸东流,谈迁心痛欲裂,悲愤地仰天长号。但是,沉重的打击没有动摇谈迁的志向,书稿丢了,可人还在,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书就一定要出来。谈迁擦干泪水,重新拿起了笔。尽管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记忆衰退,行走不便,但是倔强的禀性和执著的信念支撑着他千里奔波搜寻史料,夜以继日,笔耕不辍。又经过9年,他谈迁终于完成了《国榷》这部巨著。这时,谈迁已经是一位65岁的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又说:“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都准备承受风雨。”一切经历都是财富,所有的遭遇都在充实我们自己。

前苏联也有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被命运捉弄了一番。他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暴风雨里的诞生》。可是,书稿被邮局不负责任的邮差在投递中丢失,作者的痛苦和愤怒无以复加,他心如槁木,想就此作罢。经过一番冷静思索,他选择了从零开始、从头做起。又经过两年的呕心沥血,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终于问世。他的名字——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就传遍全世界并流芳百世。

外界虽不能把握,行动却可以产生力量。这力量的源泉就来自坚强的信念。真正的信念永远是不可战胜的,有了信念,人才会冷静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有了信念,人才有足够的勇气克服阻碍。信念,可以让人透过失望看到希望;信念,可以让人从逆境中奋起;信念,可以让人从失败中走向成功。当遇到挫折、陷入困境时,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会度过难关,取得成功。

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著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文稿的进一步完善。隔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数几张散页外,已经全被他家里的女佣当做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卡莱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当初他每写完一章,便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但是,卡莱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他平静地说:“这一切就像我把笔记簿拿给小学老师批改时,老师对我说:”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写得更些!‘“ 卡莱尔又买了一大沓稿纸,从头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成果。

信念根植于血液,信念的旗帜永远鲜红,信念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站立起来并迈步向前的精神支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挫折”成了砥砺人们意志的磨刀石,我们应当做一位生命的“强者”,在“挫折”面前,坚强不屈,扼住命运的咽喉,战胜挫折,阳光灿烂,从而造就辉煌灿烂的人生!

信念是征服惊涛骇浪的舟,引领我们乘风破浪,迎接光明的未来!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我们的痛,那些刻在生命里的伤疤,也许在多年后的某一天,会成为

我们引以为豪的骄傲!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文化遗产—民族的魂当汽车行驶在乡间小道时,作家冯骥才再也没有了写作的冲动。往日白砖青瓦的农舍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顶和闪着异光的马赛克,炊烟袅袅,小桥流水成了埋藏在心底的梦。冯先生开始四处奔波,大声疾呼:救救我们的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博大而宽广。她无处不在——溶于书本,徜徉于江南小道,盘旋在峭壁飞檐??我们被这种浓厚的文化信息包围着,却道貌岸然地做着蟪刽子手。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气宇轩昂地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孟江女的哭声凄婉悲恸,纤夫的号子似乎仍在耳边萦绕。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帖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刀光剑影去了,长歌悲哭停止了,豪情厮杀消逝了??一切随着大江东去,只有千年松柏和着轻风耳语。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魂。当你徜徉于天坛,遥望天穹,你便被赋予了宽厚深沉;悼念你走近岳飞,一股浩然正气便向你袭来;当你登上泰山而小鲁的时候,天地也便豁然开朗。我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呼吸、成长是幸运的。我们的祖先举着火把从远古走到了现代,磨铸了宽广、不屈、向上的民族之魂。这些文化遗产便趁了我们民族奋斗的雕塑。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根。君不见,每年都有浩浩荡荡的海外游子寻回家来,在黄帝陵前捧上一回黄土;君不见,每年都有殷殷企盼的台湾同胞回来拜祭妈祖。我们的文化遗产情牵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这种民族的凝聚力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

历史的见证,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历经千年而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当你读懂了他们,千年古树便熠熠生辉;当你走近他们,泛黄的古籍便不再晦涩;当你正视他们,一切阴晦的色彩就会消逝,建筑物不再是冰冷的怪物。难怪冯先生宁可放弃写作,也要文化遗产从人们视线的边缘拯救出来,可谓良苦用心啊!

我们早已走出了闭关自守的昨天,在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切忌破坏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中国的文化遗产需要走向世界,展示我们光辉灿烂、震古烁今的文明,更需要我们炎黄子孙细心呵护。惟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复兴,像鲲鹏惊世,“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考满分作文1000字_信他,抑或信己

裹身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穿栖在信息交织如网的时代,面对每天如潮涌的言语,我们该信谁呢?信他,抑或信己?

有人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还有人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俯首是春,仰首是秋;月圆是话,月缺是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行走在岁月的流年中,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同时也要听取别人的意见。

相信自己,我们可以竖一方碑基,在人生的行程中。相信自己,即使在风浪翻涌的怒涛中,我们仍旧能把握自己生命的航船,准确驶向远方的港湾;相信自己,即使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我们仍旧可以开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这句话,不正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人生风雨兼程,成功与失败同在,积极与消极共处,无论悲喜伤痛,都要坚守自己、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方能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准确地点击自己辉煌灿烂的明天之网页。

相信自己,并不意味着排斥别人。相反,相信自己,仍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波兰不是

有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漆黑的海上,海轮不仅要遵循罗盘的方向,还需海上灯塔的导航。人生亦如此,没有谁可以一意孤行地走向成功的巅峰,他人的意见一如登山的拐杖,支撑着你前行的脚步。唐太宗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终成一代名君。

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听取群臣吏民的意见,于是有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美谈。孙中山之所以提出建设三峡的设想,岂不是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结果?

听取别人的意见,方能集思广益,创造出缤纷灿烂的辉煌。

当然,听取别人的意见,绝非相信一切人,相信一切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人生如秋风吹皱悠悠岁月,飘落几朵愁怅,几段感叹,行走在星转斗移的人生之旅,切勿一意孤行,也勿相信一切人,相信自己,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才是风雨人生路,逍遥任我行的法宝。

相信自己,坐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

听取别人的意见,坎坷人生道,多一份坦荡胸怀。

相信自己,听取别人,方能在荣荣枯枯的岁月栈道上,一路奔放,一马平川。 智者若树

春花的智慧在于燃尽生命的怒放,于是有了草长莺飞,最美人间四月天。夏蝉的智慧在于蛰伏地底十七年,于是有了一朝破土,一鸣惊人。凤凰的智慧在于烈火的淬炼,于是有了脱胎换骨,涅槃重生??而树的智慧,却远不止如此。智者,若“树”。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崇高的理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亡。”树的智慧在于志存高远。正如高晓松所说:人生不应当只有苟且与当下,还应有诗和远方。只有心存着“远方”,我们才能勇往直前,不至于像失了罗盘的水手。有了目标与方向,我们才能更好地到达终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下了这样志向的周恩来未曾彷徨,引领着中国走向富强。“如果再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坚定的志向使他在核领域一往无前??智慧的大树向着远方,于是它有了目标和动力。智者若树,志存高远。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先“舍”而后“得”,树的智慧在于舍得。如果大树吝啬自己甜美的果实,不肯分给鸟兽,那么它永远不能到达远方去看这世界。就像壁虎,如果在危急关头它不舍得自己的尾巴,便无法得到自由与新生。而沙砾,因为懂得放弃自己的棱角、舍弃暂时的光明,才得以于蚌壳中蜕变为珍珠。智慧的大树懂得舍弃,于是它的种子随飞禽、走兽们来到了世界各地。智者若树,懂得舍弃。

“呼山不来,我去就山”,树的智慧在于变通。然而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不知变通,只知愚蠢地一条胡同走到底。就像许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变优秀,不顾孩子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要求他们考好分数、读好大学。于是易中天先生批评道:龙,怪兽也;器,器材也;材,木材也。现在的家长让孩子成为怪兽、器材、木材,就是不成人。这么说也许过于绝对,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把“好分数好大学”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确实有些病态

了。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成为你自己,因为别的都有人做了。我们不必将自己禁锢在一条模仿他人的路上,而应绽放自己的芬芳,成为最好的自己。智慧的树虽然没有翅膀飞翔,没有脚奔跑,但它知道变通,同样到达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智者若树,知道变通。

就连三毛也曾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张扬。”树的智慧可让我们仔细品,然后便有思维的礼花在脑海中绽放。

借风唤花醒,聊赠一枝春

结束了漫长冬日,东风却迟迟不来。萧瑟依旧,寒冷彻骨,花儿难以绽放。唤与东风来,相许一枝春,才换回满园姹紫嫣红竞相开放。是以借东风亦有道,唯有运用自己的智慧,让他人心甘情愿地给予帮助,才能成就心中所想。

徐志摩说:“是人没有不想飞,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待。”欲飞之人,不愁无翼,因为他们不会在寻求帮助无果之时轻易气馁。

国人知周杰伦者皆知方文山。年轻时的他默默写过几大本歌词,也投给过演唱公司希望借成名歌手之口让自己被业界承认。颠沛流离数载,艰辛苦楚在歌词中写尽,终于让他等来一个周杰伦。他的词成就了一代巨星,也是经周杰伦之口众人才认识了背后的方文山。若他在演唱公司碰壁之后便果断放弃,乐坛也迎不来这样一个辉煌的传奇。

无助似乎就无望,然而不用自己的智慧想出妙计,怎么让人给予帮助,如何有那关不住的“满园春色”?

回看先人们的飞行历程我们就能明白:万户借风筝有过短暂的飞翔;人虽无翼,飞翔梦也曾被称为无稽之谈,但莱特兄弟造出飞机,人终能翱翔蓝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他们都与我们无异,正是因为他们“善假于物”也,才能得偿所愿。

虽说利益驱动他人给予帮助,但我们正是要让他人看到我们身上蕴含的希望,人们的智慧得到可凭借的“物”。这才有马云吸引他人投资铸就阿里巴巴的神话,才有中巴的友谊和无数欧美国家投入亚洲投资银行;才有中国开展多边外交走在逐渐腾飞的路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的蓝图是宏伟的,但我们的奋斗必将是艰巨的。”因为我们在借助他人的力量时仍需更多努力,才能将这些力量为己所用,成就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未来。

大树因为用甜美的果实才让自己的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无他,因果实甜美,诱惑人心。而我们的花朵待醒,借与那东风吹满园,赠与它阵阵花香沁人心脾,静待春的绽放。

2015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文之常识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篇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出路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出

【摘要】本文从农村教育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农村中学作文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农村教师解决这个现状的具体方法和措施。让农村中学学生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写出农村学生作文的特色,从而来提高农村的作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农村中学;学生;作文教学;写作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在农村,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当语文老师实在太累了,看着那堆写的乱七八糟的作文我就头疼,如果不用批改作文,我们语文老师就轻松多了……”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可谓苦不堪言,农村学生尤其是一些偏离城市的学生,他们接触的只是家庭、学校和一些简单的社会活动,更无从谈及社会这个大熔炉的陶冶,更谈不上作文写作。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怎能提高?于是乎出现了老师害怕改作文,学生害怕写作文的现象。为了学校或上面的检查,老师和学生随便应付了事,这样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农村语文教师的深思。

1. 农村中学学生写作水平低的原因

(1)积极不够没内容写是学生写作水平低的根源。

由于农村中学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的新鲜事物要少的多,“教室——寝室——食堂”三点式的枯燥学习生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成天游弋于练习试题的汪洋大海之中,而“减负”也只能是“春风不度升学关”,为了升学,电视不能看,报纸没有读,文娱活动也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作文素材却是“一无所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缺乏,使学生的知识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随意抄写化,比如为了考试许多学生就不得不编造一些虚假的故事或者从其它作文上抄来应付了事怎么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呢?

(2)教师自身素质的制约是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关键。

我们应该承认,有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因自身原因对写作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差,在上作文课,他们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孤立地给学生大讨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也被这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给吓怕了,心灰意冷,以后听见“作文”就头疼,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写出好作文来吗?

(3)父母文化水平低是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教育引导,而在农村,许多孩子学生的父母自己本身就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那时受家庭条件的限制,自己不能上学,而现在把希望寄托承在孩子身上,他们关心的是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他们就不以为然了,甚至更有父母被以前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老俗所影响,只注重孩子的数理化学习,对自己孩子的语文学习却漠不关心。

(4)阅读的匮乏是造成学生写作水平低的根本。

在农村中学,虽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室、阅览室,但是许多学校的是形同虚设,里面的书是以前的,与现在的孩子的思想完全不同,也就说对现在的学生没有一点用,阅览室有一些与时俱进的书籍,可惜成了摆设。而学生自己呢?可惜对阅读只爱“言情、武侠”,不爱“古典名著”;或是只爱电视中的“情爱、快乐大本营”不爱“开心辞典、名著欣赏”。

再加上学生自己家庭条件的限制,没有多余的钱来买书,学生的阅读从何而来,学生的阅读怎么能提高?

(5)学生自身兴趣是影响学生写作水平低的至关。

十四十五岁是少男少女跟着感觉走的年龄阶段,他们是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阅读和写作的,他们只喜欢自己读自己认为有用的,对一些名人的著作是从不关心,而是关心一些校园少男少女方面的。写

作是只喜欢一味模仿一些刊物上的内容,而缺乏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

在当前“素质教育”晃子下,追求升学率依然如故,在此环境下,语文教学成了最大的牺牲,此点在农村尤为突出。因为大部分农村学生把读书作为跳农门的唯一出路。而语文特别是作文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积累,不可能象“数理化”那样“立竿见影”的,因此作文最终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最大牺牲品。

2.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出路

(1)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这是农村作文教学关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是“乐之者”,对写作满怀热情,有强烈的创作欲望,那么作文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因为十四十五岁的少男少女是多梦的年代,他们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作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时应该要与他们的思想相一致,要跟着他们的感觉走,因此,本人在给他们的作文布置时选择一些与他们的时代气息相关的题目,而且就当前的一些热门话题如“怎样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友情”、“如何看待青少年早恋现象”、“对当前的教育方式,你有何看法?”等等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的问题,让学生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绪就像阀门之水,一发而不可收拾,而且所举出来的例子让人感动,说理透彻,有理有据,学生的

文章不再是无话可写,而是不知如何收笔。

(2)写农村特有特色,是农村作文教学的素材源泉。

农村中学的学生有农村学生的优势,而且有许多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农村教师在作文教学时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就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农村的世界虽然是朴素的,但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生活中特有的闪光点。因此只要农村学生多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随时随地都可以积累以下的作文写作素材:

①农村特有的景色和自然风光。

农村没有城市那么大的高楼大厦,没有雄伟开阔的广场, 但是农村有的是城市旦无法比拟的自然风光:绿油油的随风起伏的庄稼;郁郁葱葱清幽雅致的树林;忽高忽低展翅翱翔的小鸟;纵横交错轻柔粗犷的河流;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的美景。这些都是农村孩子的游乐场,是孩子的动物园,是孩子感受大自然最好的舞台。

②交流、收集农村语言。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这是农村一年四季农作物采摘所特有的谚语,又如“东虹太阳西虹雨”这是告诉我们在夏天下雨时如果出现了东虹那么天就不会下雨,如果出现了西虹那会下雨……学生通过收集、交流丰富的

篇三:谈谈议论文的角度选择

谈谈议论文的角度选择

有一个小故事说,五十年代初,一位美国记者发现周总理写字用的是美国生产的派克钢笔,便别有用心地问:“中国总理也用我们的派克钢笔?”周总理举起钢笔自豪地回答说:“这是朝鲜战场上一位志愿军战士从美国那儿缴获的战胜品,托人送给我的。”美国记者听了尴尬地笑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善于选择角度说话,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作文也一样,同一题目,同一题材,往往因为习作者所选角度不同,其论题、中心论点或主题思想大相径庭,文章的社会效果高低也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讲的是从不同角度观看庐山的效果差异很大,但对我们作文来讲,其道理也是相同的。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罕至焉。”文章要新颖,也同此理。如何在相似或同一题材已“山穷水尽”中发现“柳暗花明”的亮点,这就是选择角度的问题。譬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通渠道”,可说言愁已达到了极点,然而李清照却从船的承载能力来写愁。她说:“只恐双舴艋舟,戴不动,许多愁。”不说愁似流水而说水难载愁,在险远之处又进一步。这仅难看出,文章立意高低与角度选择的关系是密切的,而中学生作文学会选准、选好角度,则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方法。下面仅就供材料写作议论文,谈谈选择角度立意的方法。

一、多方位考察。写作前对所给材料进行多方位考察,分析不同的角度能说明哪些道理,从而选准、选好有利于自己写作的角度进行立意。有这样一则材料:

庄稼获得了大丰收。河水说:“这是我的功劳!”堤岸对河水说:“没有我,你就变成了水害啦;”田地说:“我看还是农夫的功劳。”农夫沉默不语。对这则材料,可分析出三个角度:

角度一,庄稼获得了大丰收,是河水、堤岸、田地、农夫共同

创造出的成绩,不能全归功于某一个体,便可以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去立意了。

角度二,堤岸的话,初看觉得非常傲慢,但仔细一想,确实有道理,就可以约束的重要性去立意,可以拟题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角度三,河水由农夫引灌,堤岸由农夫修筑,田地由农夫垦殖耗耙,庄稼由农夫种耘管收,他却沉默不语。这就可以从农夫这个主导因素去立意,拟出题目《老黄牛精神赞》,《指挥员与战士的关系小议》等。

二、比较筛选。一般来说,一个材料只有一个主旨、一个中心,我们可以选择不同角度去立意,但总有个基本的角度。只有从这个基本角度出发,才不会背高材料主旨,写出合符文意的文章。例如:

一位工人遇见一辆飞驰的大卡车颠簸中摔下的一捆针织品,工人将针织品送往派出秘,派出所托电视台播了一周时间的招领启事,可是一个月也无人问津。根据这则材料写议论文的角度是比较多的,可以写工人“拾金不昧”;也可以批语驾驶员不注重安全,缺少责任感;也可以写失主听任产品丢失。但一分析材料的主旨就会发现,前两者都不属材料核心内容,唯有从后者去立意才准确。

三、逆向探源。有些材料从已知内容,明里角度不好立意,或者内容缺乏科学性,带有片面性。这时我们就得剖析它的内在原因,由果溯因,逆向探源,弄清因果,找到主旨所在,选择正确角度。例如:

有一个和尚同友人登楼观景。友人问:“江上的船有多少?”和尚闭目答道:“有两条,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和尚所答似乎非所问,但从和尚的话看,他是借把船分为两类而实指社会上的人只可分为“为名为利”两类,显然以偏概全。那么,和尚为什么这样武断地下结论呢?原来他是以佛门为净土和“人世乃污浊”的观念来看待人世的,当然是偏见,或许这个和尚入空门前正是一个追求名逐利之人,只因不得意而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故认识人世

格外偏狭;或因佛家思想影响太深而出现了心理变态,唯有从这个角度去立意才是准确的。可拟题目《看待事物不可心理失衡》,《不可主观臆断》,《不可以偏概全》。至于写“名利辩”固然也有意义,但角度不准确。

四、横向探求。有些材料意在言外,从正面难以找准角度,如果横向探求,作相关联想,就能找到正确的角度。例如:

德国总理科尔有一次宴请朋友,快吃完的时候,他发现盘子里有些汤水,便用面包擦了一下。他吃完面包后发现盘子里仍有些汤水,就毫不犹豫地拿起盘子,用舌头舔起来??

从正里看这则材料,的确不可思议,一个世界富国、大国的总理竟在有新闻媒体的宴会上舔盘子,是不拘小节出洋相,还是有什么政治目的?材料没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就得作横向联想:老百姓饭末舔盘子是节约,节约是人类的传统美德;科尔身为总理还时现平民作风,难能可贵,这种不浪费的好习惯、好品德值得称赞。再联想到当今世界资源日趋匮乏,穷国和穷人甚多;联想到我们这个刚解决了温饱的人口大国的惊人浪费、大量公款消费和吃喝,就有意义了,从这个角度去命题立意就好写了。

五、抽筋求同。有些材料是由一组性质不同而有相关之处的材料材料组成,也就要用抽筋法,去其皮肉,保留筋络,寻找到共同的角度进行立意。例如:

作家丁玲,十年浩劫的折磨使她患上了严惩的腰疼病,不能伏案写作。但她不某心于文学生命的终结,自己做了一块特殊的“写作板”:一块二尺见方的木板,凿上四个眼儿,系上两条带子,套在双肩上,在上面写出了一篇篇优美的散文。

杨荫榆目镇压“女师大”学潮失败后,先后执教于苏州女师、苏州东吴大学。在日寇攻陷苏州时痛骂惨无人道的侵略者,于1938年1月1日被日寇杀害。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后来被解职后生活贫困,病魔缠身,却拒绝国民党的收买,毅然靠零售香烟维持生活。

丁玲是著名革命作家,晚年仍顽强斗病魔,坚持笔耕,奉献余热,这种“春蚕”“烛炬”精神崇高而伟大。杨荫榆是反动之后而悔过自新,晚年有节,骂寇遇害,有民族气节,晚霞红亮。陈独秀犯严重错误之后,晚年窘迫而能忍受清贫,不媚敌求荣,节堂 不失,精神品质可贵。三个材料都讲的是人物的晚年,这就是立意的大角度。我们可论“晚节犹可贵”而评议当今一些人不重晚节,最终身败名裂。也可讲“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说明一个人不管曾经怎样,只要后来变好了,有节操、有贡献,同样光彩照人;反之躺在功劳簿上居功自骄,就会黯然失色。如果去讲“春蚕”“烛炬”精神和奉献余热就只有丁玲能说得上,如果去讲“保持”操节,对杨荫榆就统摄不进去。因此,异中求同时,一定要选择共有的角度。

六、求异探胜。求异探胜,就是反其道而用之,选择新颖别致的角度。请看下列材料。

一次,东坡游山去一座道观歇息,主持老道士见他衣冠素朴,就说:“坐!”对道童喊:“茶!”在交谈中,道士发现来人谈吐不凡,就请进厢房,说:“请坐!”又吩咐道童:“敬茶!”后来老道士知道来人是大学士苏东坡,急忙请进客厅,说:“请上座!”大声吩咐道童:“敬香茶!”对这则材料,如果从批评老道士去立意,说他“只重衣冠不重人”,是“势利小人”,虽无可厚非,但缺乏新意。如果我们细心体会老道士不断变换待额的心理和态度,就会发现他是爷慕人才的,尤其是杰出人才。他不断升级的礼遇都是因为苏东坡的才气所致。因此,从这个角度去立意,选择老道士重人才,更重杰出人才,既不背离题旨,又有新意。

总之,选择角度的方法还很多,对同一材料还可以用几种方法去共同选择。作文要得心应手,写出新意,就得注意选准选好角度。当然也不能强扭角度。有个材料说:某工厂遭了洪水灾害,办公室秘书写了个材料,题目是《由于洪火灾害,我厂八月减产百分之五十》,厂长认为角度不对,叫重写,秘书后来改题目为《虽然洪水灾害,我厂八月仍达到计划百分之五十》,得到了厂长首肯。这种不顾

事实,强扭角度,混淆视听,是不可取的。

写作角度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复杂的,各种文体的写作都有如何选择角度的问题,而供材料作文,常常要求自选角度,足见选择角度写作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把选择角度作为重点。当然这也是个难点,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和探索,指导学生从实践中去认识和把握。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