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新疆本地的名人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0:03:24 作文素材
新疆本地的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感动新疆人物故事

王燕娜,女,汉族,27岁,共青团员,新疆大学法学院学生。

2007年3月,维吾尔族少年毛兰江被查出患有急性肾衰,生命危在旦夕,须立即做换肾手术,而他家中所有直系亲属都不符合换肾标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2007年9月17日,王燕娜瞒住家人,辞去临时工作,主动提出无偿捐献肾脏的请求,希望能挽救毛兰江的生命。医院两次拒绝了王燕娜的请求,最终王燕娜的父亲站出来支持她。2008年3月27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二人成功地进行了肾移植手术,这次手术也成为新疆医学史上第一例不同民族之间无偿捐肾手术。王燕娜用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谱写了民族团结的感人篇章。

吴兰玉,女,汉族,75岁,兵团建工师达丰社区居民。

1990年,吴兰玉27岁的儿子李培川不幸患上尿毒症。为了给儿子治疗,吴兰玉倾尽所有,又借了5.5万元钱。然而李培川终因多种脏器功能衰竭于1999年8月离开人世。在这期间,吴兰玉的丈夫李升然也不幸患肝癌去逝。丈夫和儿子的相继去逝并没有使吴兰玉一蹶不振,她决定捡废品卖钱来偿还5.5万元借款。“我吴兰玉虽然很穷,但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对得起大家!”这是吴兰玉对大家的承诺。邻居唐坤莲曾给吴兰玉借了1.2万元钱,她的女儿后来也患了重病。吴兰玉知道后非常不安,每天奔波20多公里拼命干活。两年后,当吴兰玉把1.2万元钱悉数还给唐坤莲时,唐坤莲惊讶极了。此后,吴兰玉又用了7年时间,最终将剩余债务全部还清。

索英,回族,今年53岁。她是一位平凡的母亲,一位普普通通的水电站下岗职工。2009年,新源县第八中学学生餐厅建成,索英承包下了学校三楼清真食堂。从2009年开始,她就未曾间断过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三年来,受过索英资助的新源县八中学生达到120多名。只要看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索英都会主动询问,并给予帮助。每到学校新学期开学,她都主动找到学校,索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名单,然后免费让这些学生在自己承包的食堂里吃饭。提起她,熟悉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学生家长对索英的帮助更是感激不尽,学校曾多次把“爱心食堂”“优秀食堂”“社会实践先进食堂”的牌匾授予她所承包的清真食堂。一个普通的食堂大妈,用她的爱心温暖了整个校园。

艾尼·居买尔,男,1983年出生于伽师县巴仁镇,维吾尔族,共青团员。2005年4月2日晚10时许,在乌鲁木齐市团结路山西巷牞一名歹徒正在抢劫一位汉族女大学生,经过此地的艾尼三兄弟冲了过去,艾尼大喊:“放手,她是我妹妹!”并将受害人拉向自己身后护住。歹徒不信,说:“你哪来的汉族妹妹,不要多管闲事。”这时,从暗处又跑出歹徒的三个同伙,手持尖刀一齐围攻过来,艾尼身受重伤。一句“她是我妹妹”的呼喊,三兄弟见义勇为的壮举,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新篇章。艾尼·居买尔因此被中国见义勇为基金会评选为2005年见义勇为十大青年。

评选活动推委会的颁奖词他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保护着素昧平生的汉族妹妹,终因伤势过重倒在了初春冰冷的马路上。“放手,她是我妹妹”多么简单而又深刻的一句话,说它简单,因为它是危急关口,艾尼挺身相助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说它深刻,因为它饱含着艾尼兄弟视汉族同胞如兄妹,与汉族同胞情同手足的民族亲情。

阿里帕·阿里马洪:十九个孩子的妈妈

颁奖辞: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事迹: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个孤儿。

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拣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卖了换钱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

2008年8月,操劳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们争抢着赡养阿里帕老人。每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180多口人围在老人身边。每当有孩子问:“阿妈,你对哪个孩子最好?”老人总会大笑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

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阿里木的颁奖词和事迹

颁奖词: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推选委员陈菊红说:

传说贵州晴天很少,阿里木的行动给这里带来了照亮人内心世界的热烈的阳光。 事迹: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辈子,阿里木都不会忘记刘老二,这位素昧平生的酒吧老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借了100元给他。一次微不足道的义举,让阿里木在异乡站稳了脚跟,也成就了后来那位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2001年,新疆青年阿里木只身来到贵州毕节,摆起地摊卖烤羊肉串。热情风趣的吆喝,使他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收入增加了,但他的日子依旧过得寒酸:租每月100元的房子,每天花10元钱填饱肚子。

如此吝啬为那般?阿里木自有打算。刚到贵州时,他参与扑灭了一次山火,当地政府奖励他300元。他随后就找到毕节的妇联组织,连同自己身上的200元,全部捐给了一个因贫困而濒临辍学的学生。阿里木与“草根慈善”结缘后,烤羊肉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得知大方县一所小学的学生没有书包,阿里木买了181个新书包,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

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另一所学校的41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他随即冒雨送去了5000元……

这么多年,究竟帮助了多少学生,阿里木已经记不清了。可以这么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处处都有阿里木资助过的对象。这位“草根慈善家”还拿出积蓄,在贵州大学与毕节学院设立了助学金。据说每串羊肉串可以赚3毛钱,阿里木迄今捐出了15万元,相当于烤了50多万串羊肉串。

捐资助学并非阿里木事迹的全部。汶川地震与贵州雪灾,他都踊跃捐款。玉树地震发生后第三天,阿里木携带装有行军床、被褥以及锅碗瓢盆的两大包行李,从贵阳赶往西宁,购置了8000多元的牛肉与蔬菜送到灾区。

天山深处的守墓人陈俊贵

在暴风雪围困的危急时刻,班长舍己为人,把生还的希望留给陈俊贵。此后30多年里,陈俊贵坚持扎根天山,为牺牲的战友护陵守墓,用一生书写感天动地的战友情。

1980年4月8日,年轻的陈俊贵随部队来到新疆天山深处参加修筑独库公路大会战。因施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班长郑林书奉命带领陈俊贵等3名战士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不料被大雪围困。生死关头,班长郑林书将最后一个馒头给了陈俊贵,说:“你年轻,坚持住,如果有机会,请你到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父母。”

班长牺牲后,陈俊贵和战友被牧民救起,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班长临终的嘱托。因为和班长仅相处1个月,陈俊贵不知道班长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在多方打听无果的情况下,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出了改变一辈子命运的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湖北省罗田县,寻找班长家人。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阿不力孜同时入围“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和“中国网事?感动2013”年度网络人物评选候选人。

“活雷锋”阿不力孜

在和田,有位肢体三级伤残的好心人——阿不力孜?买买提尼牙孜。今年39岁的他,从17岁开始见义勇为,十几年来,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群众的感人事迹,被大家称为“大漠深处的活雷锋”。

17岁那年,阿不力孜从一辆着火的面包车上救出11人,自己身上80%的皮肤被大火烧伤,落下三级残疾。历数他做过的好事,真是举不胜举:2001年,他在民丰县境内315国道上,成功抢救一名出车祸重伤男子;2006年,他在塔中沙漠公路救出2名出车祸的群众,并及时送往医院,2人成功得救;2009年7月,在315国道距离和田市区6公里处,冒着车辆尾部着火,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成功施救2名男子。今年3月7日,阿不力孜在青海出差途中,与同事跳入一个湖泊,从一辆出事的小汽车车内救出4名乘客。 据统计,迄今为止阿不力孜救过60多个人。201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阿不力孜?买买提尼牙孜“自治区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程浩入围“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

“最牛小伙”程浩

程浩,1993年出生,出生后因患病从没有体验过下地走路的感觉,医生曾断言他活不过5岁,自嘲为“职业病人”的他努力活到了20岁。

程浩5岁时,程妈妈为程浩请的老师教会了他拼音。后来程浩又学会了电脑。几年前,程浩的身体开始萎缩,敲键盘拿书本都没有力气。妈妈买来手写板,程浩手指不听使唤,他就用大拇指的关节划字。微博上的程浩幽默诙谐,但他每划出一个字都要耗费巨大体力。

去世前,程浩规定自己每天保持十万字的阅读量。近几年,他坚持每天更新微博并写一

篇日记和一篇杂文。这些文章为他带来了很多粉丝和好友。他被网友们称为“最牛小伙”。

2013年8月21日,程浩全身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在医院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一程。数万名网友在网上自发点起蜡烛,表达追思之情。一些名人和知名杂志也直接引用了程浩的文字来表达对程浩的敬意。

篇二:新疆名人

新疆最近的暴力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事件平息后新疆党政一把手的表态对稳定局势起了较大作用,回顾过去,自清朝新疆回归华夏,特别是民国数十年来,新疆历任总督(省长)的治疆经历,对今后继续开发、振兴新疆,弥合民族矛盾,消除维汉隔阂,当有攻石之玉的作用。

一、独唱空城玉门外的杨增新

我最早知道杨增新,是八十年代后期,到湖南浏阳县城出差时,在一家小书店里买了一本包尔汉的《新疆五十年》,包尔汉从中提到,作为一个来自俄罗斯的归化者,他如何多次被杨增新提携重用的经历,书中多处流露了对“老将军”治疆的肯定性评价。

杨增新,云南蒙自人,在民国初曾统治新疆达十七年之久。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新疆地区哥老会起事,革命党人在伊犁成立军政府,新疆省长袁大化逃离新疆,推荐他为督军,掌握实权,此后到他去逝为止的十七年中,虽然有名义上接受北洋政府管辖任,后来1928年又接受南京国民政府任为省主席,但他实际上是独立统治新疆,杨增新同时调整新疆的政制,使便于统一事权,解决了清代以来新疆一省之内巡抚、将军和参赞大臣三者事权不统一的问题。

民国开始到北伐结束,正是杨增新统治新疆的17年,这段时期,内地城头不断变换着大王旗,他老杨却一直稳坐新疆钓鱼台,素有中国巴尔干火药桶之称的新疆,在他的无为而治下,却出奇地平静。维吾尔、准格尔等前清时代桀骜不驯的民族及部落,争相把他当作本民族的支持人,无论是和田、哈密维吾尔世袭土司王的废立,还是北疆蒙、哈两族的牧场争端,大家都乐意由杨增新出面摆平。

不像内地军阀这个大帅、那个督军一样拥兵自重,杨增新虽然被新疆各族以将军尊称,手下却从来没有一只像样的军队,仅有的一点兵大多由吃空饷回族军官把持着,士兵缺少训练,农闲时在军营为兵,农忙时在家中为民,来去自由(简直比现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松散)。但他就是靠者这帮弱旅,居然收复了险些被外蒙古占领的阿勒泰地区,平息了和田、哈密的维族农民武装,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万名全副武装的白俄军人被布尔什维克追击下逃入新疆境内后,他用老道的手腕,说服那帮杀红了眼的白俄将校们放下武器,落籍为民,那个时候,白俄军人虽然打不赢布尔什维克,但对付新疆当局,却绰绰有余,他们都是经历过欧战和内战的职业军人,从东普鲁士一直与红军贴身肉搏到帕米尔高原和远东

地区,只需区区数百人就可霸占全疆,大家看一看五十年代逃入缅北的李国辉残部如何收拾缅甸军队的历史,就可以想像得到新疆当时的局势。

既然杨增新治疆不是靠武力,那在用人方面肯定就有一套办法,简而言之,就是以汉控回、以回治维、用南疆人管理北疆人,录用蒙古、锡伯人当警察管理迪化的汉人。汉、回、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各族在这样一种连环套的关系中,各司其职,互相控制。对新疆的汉人,他是防范甚于利用,特别是对打着老乡旗号找他谋事的云南人,他是基本不用,而且原先在新疆官场的云南人,大多也被他杀的杀、贬的贬,对新疆官场上人多势众的湖南帮、下江帮和甘肃帮,他也是采用分化瓦解手法,令其不成气候。“西出阳关无好人”是他对新疆汉人的总体评价。对少数民族事务,他基本依靠各自民族的王爷、阿訇和千户长来自行解决,官府不介入其中。

在处理新疆地方当局与北京政府关系问题上,他一直奉行“认庙不认人”的策略,不论是袁世凯还是各路北洋军头。只要谁控制了北京局势,他就一概认之,至于内地打得天昏地黑的护法讨袁、二次革命、直奉战争、北伐战争、国共战争,他都不轻易表态支持谁反对谁。外蒙古革命后,北洋军队一度出兵,在外蒙扶持了亲华反苏的蒙古王公贵族政权,但北洋军想乘势继续进军新疆时,却被他一口回绝。在处理汉人和少数民族和中央与新疆关系问题上,他的超脱和独立态度,也赢得了新疆各民族对他的统治的认同和爱戴。

可就是这样一位深受新疆各族民众信任的汉族官僚,却于1928年7月,在俄文法政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庆贺宴上,被当时新疆军务厅长,外交署长樊耀南(湖北人)所暗杀,殊为可惜。

二、毁誉参半的金树仁

金树仁当政新疆时代,民间汉人中有一句流行语“早上学会河州话,晚上就把洋刀跨”,说的是作为甘肃河州人的金树仁任人唯亲的政策,因为那个时代新疆中下级军官都可佩戴军刀,汉族流民只要学会讲河州话,一准就被录用为军官,也许就是这一政策,导致新疆汉人对学说河州话趋之若鹜,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的新疆汉方言听起来象甘肃话的缘故。

金树仁(1880年—1941年),甘肃河州永靖县人,杨增新在河州任知州时,金树仁即被杨看中,视之为得意门生,后一直追随杨增新,从河州至省城兰州,最终到新疆迪化,1926年,任新疆政务厅(一说民政厅)厅长,杨增新在新疆

历来是讲究不任人唯亲的,象金树仁这样从河州一直跟他到迪化的人屈指可数,杨增新对金树仁的关照,对出身贫家的金树仁来说,感恩之情,无异父子,所以,在1928年,新疆省军务厅长兼外交署长樊耀南刺杀杨增新的七七事变后,只有金树仁挺身而出,以文官身份,带着军队,包围事发现场,一举将樊耀南及其党羽擒获并处死。金树仁在平息樊党后,也就被左右顺理成章地推举为新疆省主席,因此说,没有杨增新赏识,金树仁当不了厅长,没有樊耀南的谋反,金树仁更当不了省主席。

金树仁上任后,继续沿用杨增新的外交和民族政策,但是在用人方面,其草根阶层的劣习却显露无遗,大量的金氏族人及河州小同乡,被他安插到全省军政界。然而,金树仁任上几年,成绩也是有目共睹:扩充师范,新建工业、无线电等学校;各县均设初等中学,凡住50户以上村寨,都设立小学一所;资送大批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求学;还多次派人到德国和日本留学。1929年底,新疆政府从德国购置压路机,由省军工兵修通了迪化至古长城473公里马路;继而又修通迪塔、迪伊、迪阿、迪哈等公路,使省内各区公路互相联结。通过与德国、英国和苏联合作,在新疆建立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工业,如开采北疆石油、由西门子公司派工程师建立大型发电厂、从英国购买机器、着手开采阿勒泰山金矿和于阗金矿等。可以说,中央政府2000年以后所想到的开发大西北策略,金树仁早在70多年以前就开始身体力行了。

杨增新死后,泛突厥主义思潮经由苏联中亚“转口”,进入新疆,给继任者金树仁带来不少麻烦,但总体来说,也没给新疆造成灾难性后果,周边的两大强邻英属印度和苏联,已经或明或暗地插手新疆,支持东突势力,拨弄族群对抗,此时的南京中央政府,正为满洲和中共问题大伤脑筋,无暇西顾。金树仁虽然对军队大力整顿,新办军官学校,购置了新型枪炮及飞

新疆本地的名人故事

机,但在英国和苏联人面前,这点军力无异杯水车薪,加上他在军政界安插亲信的治军施政负效应几年后浮出水面,对他不满的人越来越多,1933年4月12日,从东北经苏联进入新疆的东北义勇军首领郑润成和白俄归化军首领巴品古特等部军队,被省府参谋处长陈中、迪化县长陶明樾、航空学校校长李笑天等人说服利用,包围省府,发动政变,金树仁无奈挂冠而去。难能可贵的是,当时苏联驻迪化领事找到他,表示无条件支持他恢复地方,金树仁却以内部事务婉言谢绝。当时驻疆各地的金系将领发来电报,劝其留在塔城,与苏联协商,以便取得帮助,反攻省城,金树仁以

内部矛盾,不让外人渔利为由,也一概以婉拒。并向全疆各地将领及行政长官发出“我不能图一时之快,遗万世之讥。诸君应以地方为重,勿以我为念,黄台之瓜,不堪再摘,望各严束队伍,和衷共济,以固边防,而维地方”的通电后,义无反顾,假道苏联,转赴南京,终于1941年病故于兰州。

三、乱世枭雄盛世才

如果说金树仁在当政时期尽用些亲信、同乡,那也不尽然,还在金树人兴办军校的时候,便从内地引进了一位人与其名相反的乱世之才――盛世才,便是一个例外。

盛世才(1892-1970),辽宁省开原人,曾在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后入日本陆军大学深造。盛世才多年在日本留学,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向军国主义转型前期,左右两种思潮都容易吸引到年轻人,按照盛世才日后的表现,他肯定不会与右翼的法西斯分子为伍(再说人家也不屑于接纳他),因此,盛世才的红色背景的发蒙地应该是日本。回国后,屈就国军参谋部作战科长(顶多也就一处级干部吧),干了两年,一直不得志,1930年底,金树仁在新疆办军校,便把盛世才引入新疆,任命为军官学校战术总教官,两年后,脱颖而出,任东路剿匪总指挥,屡战屡胜。1933年四一二后,金树仁去职,手握重兵的盛世才,被各方推举为新疆临时督办,教育厅厅长刘文龙被推举为新疆临时省主席,12月,盛世才就以刘文龙涉嫌谋叛,将刘及其全家软禁,迫令刘辞职,而指定年迈多病的老官僚朱瑞墀为省主席。次年3月,朱瑞墀病死。盛世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开始了他对新疆的统治。

还在杨增新时代,苏联人就开始涉足新疆,苏联红军就曾应约进入新疆,与新疆省军联合消灭了省内的白俄军队,预先打过一场新疆版的“联合勘界战争”。盛世才上任之初,把争取苏联的援助作为巩固自己政权的主要措施,自己也以马列和共产主义信徒自居,而且他生性多疑和嗜血残暴,与约瑟夫大叔颇多相似,就连他蓄的唇须,都是参照了高加索风格,以此讨得斯大林的垂青。据说,与斯大林接最对胃口的中国人,一不是王明、二不是毛泽东,更不是蒋经国,而是他盛世才。

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解密的俄罗斯档案, 1938年9月2日盛世才在与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西洛夫的会谈中,斯大林曾同意盛世才秘密加入联共,盛世才的二妹盛世同也证实了此事。她说:“他是个联共党员,并有党证”。盛世才为了讨好苏联,曾多次提出在新疆建立苏维埃共和国,脱离中国,加盟苏联。1940年,盛世才和苏联签订了为期50年的《新苏租界条约》,使苏联在新疆享有各种不受当地政府干预的独立特权,攫取了新疆的全部矿产以及交通、工业与各种资源,并且苏联可以在新疆驻军(苏军在哈密就住有一个摩托化的加强团,不是防范日本人,而是盯着星星峡以东的国军),苏联各类人员可以自由在全新疆活动。

盛世才既然采取了亲苏反帝的政策,就绕不开中共,也就是在盛世才上台之际,各路红军在南方已经难以立足,便纷纷向西北方向长征,最初的目的地就是新疆,以便在此休养生息并获得苏联的军援。一四方面军分开行动后,由一方面军组成的陕甘支队走到陕北却再也走不下去了,只好由后来的四方面军充当这一“打通西部通道”的角色,结果半道上大部被穆斯林的马家军劫杀,侥幸进入星星峡的仅数百人。盛世才开始时候对这批红军做了妥善安排,特别是为中共培养了一批飞行、坦克、炮兵等军事技术人才。盛世才本人也曾多次向中共方面提出过入党申请,不知什么原因未被接纳,也许被秘密接纳过(就像宋庆龄一样,不便公开而已)。当时遍布新疆的外地人,除开苏联人,就是中共的干部,但是这批中共干部,大多没有逃过盛世才的屠杀,而且盛世才每次捕杀中共党员,不论抓的是张国涛、王明、还是毛z东的人,统统都给他们安上一个“托派”之类的帽子,报告给苏联,取得苏方同意后,“名正言顺”地杀掉,因为他拿准了约瑟夫大叔的脾气,知道给对手安一个国民党特务、英国间谍甚至反动宗教分子之类的罪名都不一定定得了死罪,但一旦把托派帽子给他们戴上,斯大林是很乐意看他们去死的。

苏德战争爆发后,盛世才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1942年10月5日,盛世才通过苏联驻新疆总领事普式庚,向苏联政府递交了一份备忘录,要求苏联政府从新疆撤走除外交人员以外的全部人员,其中包括军事人员,且须在三个月内撤离。斯大林起初没有考虑撤军,但是1943年4月,鉴于国民政府任命的各部官员已到新疆任职,为了避免和蒋介石发生直接冲突,斯大林答应撤退驻新疆的苏军及顾问。6月,国民党中央军进驻哈密。斯大林知道新疆的局势已不可挽回,于是下令撤军。盛世才与苏联

篇三:我与新疆学生的故事

他想让自己的梦想点亮荒漠里更多黯淡的家庭。艾买尔江联合当地一名老师,开起了“法制培训班”。“我开始知道了,梦想有重量,所以很难实现,但我还是希望像种子一样种下它。”

如今艾买尔江的梦想,是保住父亲十年前用泥巴砌起来的那几间土屋。 艾买尔江今年19岁,是广东广雅中学新疆内高班高三学生。

新疆内高班是由教育部统筹协调,在内地多个地方设立的专为新疆学生开办的班级。从2000年开办至今,已有5.1万来自新疆的孩子由内高班毕业。

在家乡喀什,艾买尔江是一名沙漠电影院放映员的儿子。他出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央塔克乡,农闲时,父亲总会在夜晚游走于每个村落,立起竹竿,拉好幕布,卖出一张张5毛钱的票,给沉寂的沙漠带来响亮。

那时,在黄沙里猎猎作响的幕布上,最受欢迎的是武侠片《方世玉》。电影里,李连杰为救母亲,蒙眼独自冲入红花巷的场景,让年幼的艾买尔江激动不已。 从此,这个孩子有了自己的梦想:“做一个勇敢的英雄。”

艾买尔江没想到的是,多年后父亲去世,童年的梦想照进现实,变得厚重而艰难:刚读高三的他,要学着保护母亲,以及在拆迁浪潮中即将损毁的家。

2011年4月,母亲打来电话,说拆迁队来到村里,家里房子要被征收了。 此前,一年前,艾买尔江的父亲因心肌梗塞去世。儿子如今是家中唯一依靠。焦急的母亲告诉他,赔偿只给两万,还要迁往离沙漠更近的地方。

于是,这个少年尝试着用在城里学到的知识,保护一家人的房子。

艾买尔江在图书馆借来宪法与土地管理法,向老师借了电脑,查询农村土地政策与拆迁条例;后来,他还给一名律师发了咨询邮件,收到了上千字的回复。 这名律师详细解释了相关法律条例,并在信末惊奇赞叹:“我收到过上万封咨询邮件,你是第一个中学生,也是第一个维吾尔族的孩子。”

艾买尔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能说汉语的人,他承担起与政府部门的所有沟通工作。维权的过程让这个少年迅速成长。一名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对他说:“我干拆迁工作这么久,第一次听到有人说起‘法律’这个词。”

这也是艾买尔江心里的疼痛所在。暑假里,艾买尔江走遍了附近4个村子。长久的调研让他发觉:受限于教育落后与贫穷,这些栖居在大漠边缘的乡人们,从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最终的选择,往往只是叹息或拳头。

他想让自己的梦想点亮荒漠里更多的家庭。艾买尔江联合当地一名老师,开起了“法制培训班”。他像过去的父亲那样游走在村落,向乡亲们讲解复杂的法律条文,并一遍遍地解释“维权”、“申述”这些词汇的具体含义。

“我开始知道了,梦想有重量,所以难实现。”艾买尔江说,“但我还是希望像种子一样种下它。”

艾买尔江也曾迷失在暴力里。那时他12岁,在寄宿学校读书,常挨饿,整日流浪、逃课、打架,手上满是被大人用啤酒瓶碎片割开的伤口。

直到一天晚上,艾买尔江在街上闲逛。幽深的巷子里,学校里的一个老师被抢走了手里的皮包。出于原始的正义感,艾买尔江冲上去,与劫匪打斗,夺回了皮包。 几天后,这个名叫杨艳的老师找到衣衫褴褛的艾买尔江。她决定尽己所能帮助这个维族孩子。在杨艳的资助下,艾买尔江考上了乌鲁木齐的内初班,并得以在2009年来到广州。

离家前,艾买尔江哭着向老师表示感谢。杨艳却告诉他:“是你内心的力量帮助了你。”

艾买尔江对此感恩。他每年都到乌鲁木齐做搬运工,每月挣1300块,好交上这一年的学费;2012年夏天,他攒够了一千多块钱,将一部白色手机送给了杨艳。 19岁的艾买尔江喜欢听周杰伦的歌,也曾希望毕业后能留在温暖的广州。然而,经历父亲的去世与拆迁的风波,艾买尔江再一次听到了内心的声音。

他知道了自己的根在南疆。昔日风像尖刀一样划过黄土的南疆,如今也掀起了城市化的浪潮。闲时,艾买尔江会读一些关于城市规划的书,也在网上知道了不少关于拆迁的沉重故事。

那些故事让他担忧:“我不希望家乡,像那些城市一样,都刻上一样的疤痕。” 艾买尔江的梦想,于是有了转向与延伸:这个少年计划着回乡,做个“干实事的公务员”,“帮助更多的人,守护好自己的家”。

艾买尔江的屋后种着一排胡杨。放假了,他总喜欢坐在那儿,画上一整天的素描。一笔一笔,将那些闪亮的明黄色凝固在纸上,是艾买尔江如今最为幸福的时刻。

从来没有哪个人能让我这么感触至深,但唯有你总是温暖着我的心田,就像一束阳光,那么灿烂,那么耀眼?

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时候,那年我们都是内初班的莘莘学子,远离家乡,远离父母,除了老师殷切的关怀,剩下的心房便被关于你的点点滴滴填满。记得那天晚上我发烧了,头像快要裂开似的,疼痛无比。宿舍同学们都在熟睡,我的呻吟似乎没有人听到,而我自己却无力下床拿药,就这样坚持了好久,最后在我几乎接近绝望的时候,我听到了你的声音,那样的亲切,你说,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这句话就像一阵温暖的风,吹拂着我疼痛的心灵,之前身体上的种种痛苦似乎也减轻不少。你用你冰凉的手抚摸着我滚烫的额头,焦急的神情立刻浮现在你的脸庞。你说,走,我带你上医院。但由于我浑身无力,无法下床走动,你情急之下就二话不说把我背了起来,宿舍在三楼,你下楼的时候有些气喘吁吁,瘦弱的肩膀咯的我有一些疼,但心里却有别样的甜。最后,你满头大汗的把我送到医院,并给我挂好急诊,才放心的把我交给生活老师后回宿舍休息了。那个时候的我已经被你乐于助人的热心肠深深的感动,觉得遇到你这样善良的女孩真是自己的福气。

当然,你的热心肠不仅表现在同学之间,对于陌生人,你也同样乐于助人。当你看到有衣衫褴褛的沿街乞讨老人时,你会毫不犹豫的将自己所剩无几的零花钱捐助给他们,或者是把自己手里的食物送给他们,让他们也能在寒冷的冬天填饱肚子。看到街上有老人提不动东西时,你会主动帮他们提到老人家里,你还经常为他们讲笑话,逗他们开心,为他们带去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灵上的慰藉,使老人们更加快乐,都忙着为你竖大拇指。你虽然每年只回一次家,而且暑假非常短,但你总是会不辞辛苦的为村里一些贫困的小孩免费补课,教他们说普通话,教他们写汉字,教他们算算术。除此之外,你还很孝敬父母,经常帮助父母做饭,干一些家务活,让父母既舒心又省心。总之,你总是能尽自己所能为他人做一些事情,不管是同学还是老师,不管是父母还是孤寡老人,都多多少少接受过你暖心的帮助,就像寒风中的一缕阳光,虽然不广阔,但依旧给人光明,温暖人心。

初中的时候,你是班里的宣传委员,负责办班级的黑板报。由于你极其追求完美,又很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所以办板报的时候,你总是画了又擦,擦了又画,不允许有一点瑕疵。就是因为这一点,每次办板报的那天,你就吃不上晚饭,因为太晚,餐厅早已关门。你和其他同学也配合得很好,你总是指挥得当,耐心指导别人,就这样,我们班的板报几乎每次都能取的好成绩。当然,你还是一刻都不懈怠,并朝着更好的方向稳步前进。因为你相信,只有马不停蹄,明天才会有更美丽的风景。

除此之外,你还是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就着共青团员的标准,一直遵守着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你,不仅品德素质良好,而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你始终把“德”放在第一位,思想积极向上,坚持实事求是,乐于助人,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就像你一直会在宿舍备药,以备给生病却没有药的同学急需。你的想法很周到,作风很完美,这也是我敬佩你的一点,你说,既然着手做一件事情,那就要把它做得漂亮,做得让他人信服。所以你的身上总是散发着无穷无尽的正能量,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时时刻刻都感染着我的心灵。

但最让我敬佩的是你的学习。你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当然这也源于你的刻苦努力。你总是课前就做好预习工作,制定学习计划来严格要求自己,做好了表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带着问题听讲,有目的的听讲。平时,也认真的听老师讲课,留心每一个细节,认真做好课堂上的笔记。课堂上你努力跟着老师的的思路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见解、问题,从不留下漏洞。在课后,你会完成基本的作业,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并且在完成作业之后能做好复习工作,将自己的知识巩固,为提高自己的成绩做好基础。记得那时,每天清晨,你都会早起去背书,不管是背单词还是背古文,你总是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记忆方法,能做到记得既快又好。在学习上你还特别愿意帮助同学。谁有不懂的题或知识点,都会找你来解答。由于对于每道题你都有自己别样的想法,而且你的讲解很透彻,通俗易懂,所以你会让听讲的同学听得更加清晰明了。有时候,你感觉到自己稍有退步,就认真总结近期学习情况、方法,并与老师交流,听取老师的建议。面对现在学习生活中的激烈竞争,你毫不畏惧,反而笑着说:“马不练不以精,难为千里也;人不练不以强,难担大事也。”在知识的海洋中,你是个贪婪的索求者。在学习上,你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认真学习各科知

识,本着“不读死书,灵活学习”的原则,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你不但努力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课余时间还广泛阅读,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在此基础上,你读书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爱思考、爱发问,甚至有时把老师问得哑口无言。正是因为这种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善思好问的精神,使你不但具备了广博的知识基础,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你的刻苦努力下,你终于如愿所偿的考上了内高班,被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录取。现在我们虽然身居各方,但彼此之间的联系却从来没有间断。你总是在信里向我介绍你们的学校,你说,大连市二十高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始建于1932年,享有“辽南小清华”的美称。并且,所学校是首批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办班学校之一,对于天山学子,已有一套成熟的管理体制。你还高兴的对我说,这是大连市首屈一指的花园式学校,这里名师荟萃,治学严谨,管理规范。学校设有专门管理新疆学生工作的新疆部,根据新疆学生的特点,为同学们专门创建清真餐厅,聘请新疆维族厨师,为同学们提供具有新疆特色的可口饭菜。

不过,最令你高兴的是学校每个宿舍6个人,宿舍内还有电话,楼层装有热水器,还有甩干机,全自动洗衣机等。你还说学校的老师们都特别亲切,为你们着想,会尽量满足你们的需求。学校还经常为同学们分发水果,牛奶等营养品,为同学们补充营养。假期还会带学生们出去看大海,爬山,去游乐场等,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你还经常给我讲述自己在内高班的趣事。你说学校非常重视古尔邦节,所以在古尔邦节的时候,学校特地为新疆学生放假,并吩咐餐厅为学生提供更丰盛的饭菜。此外,学校为了给学生营造在家过节的气氛,就举办了搓馓子,包饺子等活动,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共同为神圣的古尔邦节做准备。在这一天,你们还要装扮宿舍,这大概是节日里最热闹的活动吧。大家都不甘落后,6个宿舍成员都齐心协力,为宿舍装扮出谋划策,都想把宿舍的特色用大家的智慧显现出来。最后,学校还举办了舞会,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当中适当放松自己,也把节日的喜悦挥洒的淋漓尽致。

总之,从你的讲述中,我能听出你的快乐和自在,我想,内高班肯定是一个适合张开翅膀飞翔的地方,尤其是对于像你这样优秀的学生,内高班就是一扇迈入梦想殿堂的大门,能带你游览四方。你一直是我学习道路上的好榜样,不管是刻苦努力还是乐于助人,你都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以至于到了后来每当自己帮助别人的时候都能想你。所以,非常感谢你这一路的陪伴。也真心希望你能在内高班好好发展自己,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前进,最重要的是,永远别忘了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要记得我会一直在乎着你。

【写在前面】内地新疆高中班,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为进一步加快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国”战略,从新疆未来发展和长治久安大局出发,充分利用内地经济、教育、文化和语言优势,启动实施的一项人才培养工程。这项工

程自2000年秋季实施以来,年招生规模由1000人扩大到7090人,累计完成12届4.3万人的招生任务。目前,办班城市40个,办班学校76所,在校生规模2.4万人。已有8届1.8万余名学生毕业,其中95%以上顺利升入内地高校,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回疆就业,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和储备了一批新生力量。12年来,内地新疆高中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每个故事都让人感动,每个故事都让人难忘。走过12年的内地新疆高中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这些故事充满爱,充满无私的关爱,充满人性的光辉。故事的主人公,有的已经毕业走上社会,有的还在校园读书,但当读到这些故事的时候,无不让人感动得流泪。

天山网讯(中国教育报记者蒋夫尔报道)

【故事一】爱的种子

上海市嘉定一中新疆班 赛努拜尔·依拉木

每次心烦,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变得凄凉时,无意中想起你;每次外出面对一张张陌生的脸,感到孤独时,无意中想起你;每次来到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到你的小街时,耳边总是响起那温和的声音:“孩子,别哭??”在茫茫人群中我不停地寻找你的身影。

记得3年前,我怀着无比的幸福和对未来的期望来到上海,刚开始一切都是陌生、新鲜、好奇。不久,来自天山南北的我们很快适应了上海快节奏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上海产生了亲切的感觉,并且把上海当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乡。在嘉定区的人都知道,我们是为了读书来上海的新疆孩子。在街上,在公共汽车上,好心的人问我们:“离开父母来这儿上学,苦不苦?”“一年回家一次,想家吧?”在这种充满关怀的环境中我们在成长。 而那一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

那是个星期六,天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学校安排我们上街购物,拿着两个大塑料袋走进经常去的小街。小街上人很多,我买到我要买的东西从小街出来时,突然发现钱包已经无影无踪了。当时,我手忙脚乱,脑子一片空白。钱包里有二百元,我本来打算买参考书,钱丢了,内心又紧张又伤心。此时,保安员反复地提醒我不要紧张。我控制不住泪水,我知道在这种人很多的街上找回丢失的钱包是很难的。

突然,不认识的“你”出现在我面前,把你温暖的手放在我肩上说:“孩子,别哭,事情都过去了,别再哭了。”然后你在我手里放了张纸,我仔细一看是一百元人民币。我真的很吃惊,抬起头来看你时,眼泪挡住了我的视线,而你不留姓名就走了,你留给我的只是你模糊的背影和蕴含着爱的一百元。我一直存放着那一百元,每次从钱包里拿出那张人民币时,我都感觉到一种温暖在心里荡漾开来,我知道这就是爱。它每时每刻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连接着我们的心。

2008年5月12日,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当全校同学沉默地哀悼三分钟时,我多么希望我能像你一样把爱洒在地震灾区,让爱温暖更多的人,让爱安慰失去父母的孩子们。虽然我不能去地震灾区,但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把你给我的钱转给了地震中受难的人们。我相信你的“爱”正在温暖着更多的人,我也相信你的“爱”正在绽放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故事二】我们是一家人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一中新疆班 努尔叶古丽·阿力木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