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9:20:46 优秀作文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优秀作文

篇一: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w i)宫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 )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 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篛(ru )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 n)而多髯(r 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 )勒,袒(tǎn)胸露(l )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yǐ)之 珠可历历数(shǔ)也。

舟尾横卧一楫(j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 )髻(j )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 ),则题名其上,文曰 天启壬(r n)戌(xū)秋日,虞(y )山王毅叔远甫(fǔ)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1],其色墨。又用篆(zhu n)章一,文曰 初平山人 ,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 n)文,为字共三十有(y u)四。而计其长,曾(cē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注释

(1)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

(2)曰:叫。

(3)以:用。

(4)径:直径。

(5)之:的。

(6)为:做,这里指雕刻。

(7)罔不:无不、都。

(8)因:顺着,就着[1]。

(9)势:样子。

(10)象:模拟,仿照,这里指雕刻。

(11)具:具有。

(12)情:神情。

(13)各:各自。

(14)态:姿态。

(15)尝:曾经。

(16)贻(y ):赠。

(17)余:我。

(18)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大苏,苏轼。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为 大苏 、 小苏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作品。

(19)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20)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21)云:句尾语助词,无意。

(22)约:大约。

(23)有(y u)奇(jī):有,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意思同 又 。奇,零数。

(24)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

(25)可:大约。

(26)许:上下、光景。

(27)轩:高起。

(28)敞:开敞。

(29)为:是。

(30)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31)覆:覆盖。

(32)之:代词。它,这里指船舱。

(33)开:开设。

(34)启:打开。

(35)而:表修饰。

(36)相望:左右相对。

(37)焉:语气词。

(38)之:代词。它,这里指窗。

(39)则:就。

(40)徐:缓缓地。

(41)石青:一种矿物质的蓝色颜料,这里译为用石青。

(42)糁:涂染,名作动。

(43)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44)而:表并列,并且。

(45)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46)居:位于。

(47)为:是。

(48)阅:阅读,看。

(49)执卷端:拿着画卷的右端。执:拿着。卷端:画卷的右端。

(50)抚:轻按。

(51)卷末:画幅的左端。

(52)如:好像

(53)语:说话。

(54)现:露出。

(55)侧:侧转。

(56)其:他们的。

(57)比:靠近。

(58)绝:极,非常。

(59)类:像。

(60)矫:举。

(61)属(zhǔ):相类似。

(62)诎:同 屈 ,弯曲。

(63)而:表并列,并且。

(64)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65)之:代词。它,这里指左膝。

(66)可:可以。

(67)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68)楫:船桨。

(69)舟子:撑船的人。

(70)状: 的样子。

(71)其:那。

(72)椎髻:梳着椎形发髻,名作动词。髻,在脑上或脑后挽束起来。

(73)衡:通 横 ,与纵相对。

(74)攀:扳。

(75)若:好像。

(76)视:目光。

(77)端:正视。

(78)容:神情。

(79)寂:平静

(80)若:好像。

(81)然: 的样子。

(82)其:那。

(83)夷:平。

(84)题:题写。

(85)其:船的背面,船底。

(86)曰:刻。

(87)甫:同 父 ,古代加在男子名字下面的美称。

(88)钩画:笔画。

(89)了了:清楚明白。

(90)其:代字。

(91)墨:黑。

(92)用:刻着。

(93)篆章:篆字图章。

(94)丹:红色。

(95)通:总。

(96)为:刻有。

(97)有:同 又 ,连接零数和整数。

(98)而:表转折。

(99)计:计算。

(100)曾(cēng):竟

(101)盈:满。

(102)简:通 拣 ,挑选。

(103)修狭:长而窄。

(104)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奇妙啊!矣哉: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 了啊 。 矣 和 哉 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1]

译文

明朝(有一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禽走兽、树木山石,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形)。[3-4]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的)两旁有小窗户,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窗门)刻着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八个字,左边(窗门)刻着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是个和尚)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和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转,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子底下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袒开胸怀,露出两乳。(佛印)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 珠子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3-4]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茶壶,那个人的目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没有的样子。

船的背面稍平,作者在上面刻(题)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 初平山人 ,字的颜色是红色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刻了箬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奇妙啊!

篇二: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犹自高唱《玉树后庭花》。

篇三: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核舟记

姓名:得分:

作者: 代编者: 代 选自

一、默写原文。

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 ,共八扇。 ,。 ,则刻“, ”,刻“ , ”,石青 之。

船头坐三人,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东坡右手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 ,,。 , , ,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 ,—— 。

舟尾横卧一楫。 。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炉上有

壶, , 。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日“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日“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翻译】

明代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等,没有—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的情景)。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高度约摸二分。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开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轴书画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与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船夫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夫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上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色的。还刻着一个篆书的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寸。原来是挑选了狭长的桃核刻成的。啊,这雕刻的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大道之行也 《 》

大道之行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 ,不必为己。, , ,是谓 。

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

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却不是为自己谋私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篇四:核舟记原文译文解词

【人物介绍】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县)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全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翻译】

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直径为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开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橹。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书的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橹、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重点注释】

贻:赠送

奇巧:特殊的技艺

1、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 奇,零数。可:大约; 许:上下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尚,还 . 盈:满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5、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6、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7、珠可历历可数也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若:像。 了了:清楚明白

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高高的帽子。 为:是

10、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

11、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雕刻。

12、尝贻余核舟一。贻:赠 13、盖大苏泛赤壁云。盖:原来

14、雕栏相望焉。相望:左右相对15、石青糁之。 糁:涂

16、东坡现右足。 现:露出 17、如有所语。语:说话

18、佛印绝类弥勒。绝类:极像。19、矫首昂视。 矫:举

19、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类似。20、其船背稍夷。 夷:平

【重点句子翻译】

2、舟尾横卧一楫

译文: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罔:没有。因,依据。象,模拟,仿照。

6、尝贻余核舟一

译文:曾经赠给我一只用果核雕成的船。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译文: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曾,尚,还。盈,满。

8、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的衣褶里。

10、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文: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中心思想】

本文细致地介绍了核舟的形状,描述舟中人物的情态,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

【写作特点】

描写细致,说明清楚,层次井然,富于想象。

【思考题】

1、能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最能表达作者对核舟的感情和态度的句子是技亦灵怪矣哉!

3、舟上并没有“赤壁”二字,你是怎么知道苏轼和朋友游的是赤壁?

答:苏轼曾游过赤壁,并写了《赤壁赋》《后赤壁赋》,核舟的窗户上的字正是出自这两篇文章,核舟正是通过这一点表明苏轼和朋友游赤壁的。

4、第二段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然后才介绍黄庭坚和佛印?

答:因为核舟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整体把握】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开头是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精巧,技术高超。在这样的概括介绍之后,接着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这就明显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图,即以具体作品来证明作者对王叔远技艺的评价是合乎实际的。

中间是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至第4段)介绍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

第二层(第5段)介绍舟的顶部。这一层是略写,只介绍了题名和篆章,以“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再次显示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题名用黑色,篆章用红色,对照鲜明,于此可见雕刻家的细心。

最后总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本文语言平实、洗练,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状,句句都出自作者审视所得,毫无夸饰,逼真而又生动,读罢令人有如同亲见“大苏泛赤壁”之感。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