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以人为本,创和谐教育(16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1 19:26:21 小学作文
以人为本,创和谐教育(1600字)作文小学作文

精选作文:以人为本,创和谐教育(1600字)作文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我们接受教育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做人,然后才是做事,这是中国人文经典中最重要的道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代的教育,想说爱你真不容易啊!如今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最为缺乏的就是人文教育,仿佛这个时代只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人在快节奏中无暇顾及教育给人带来人文精神的提升,让人看到的只是金钱和物质的消费,很难领略到人文科学的发展魅力。

  那么,当今的教育现状是如何的,教育的误区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去调整,我们该拿什么奉献给孩子,怎样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下面就浅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育现状

  中国目前的教育太注重理论知识,很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大学以前尤其如此。并且中国的教育也不够人性化,所有的学生都要学很多科目,而且又只注重考试成绩,不注重在现实中的应用,很容易埋没人才。

  教育现在存在的状况主要是应试教育打击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仍然是教育大会上的口

  号,喊几声就算了事,完全没有进入课堂!若不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又怎么会出现“绿领巾”、“测智商”、“红黄绿作业本”的现象呢?还有就是对教育者的评价,不能仅仅看他教育出多少大学生,更重要的是看看他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不是跟着一起前进。比如说一个小学班主任,从一年一直跟班到六年,不能仅仅靠每次的考试来评判这个班主任的成绩,而是看看这6年里,他都育了什么样的人,是不是只是会学习,其它都不会,还是已经完全懂事等等方面来考核这位班主任。比方说会不会做家务、懂不懂孝道、担不担责任义务等等。

  由于现在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中考高考是他们唯一出路,所以许多学生的家长也只注重孩子的学习,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说到底还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导致现在的许多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独立生活,更有甚者一个人在家连方便面都不会煮……而且又由于注重考试,很多家长与学校都不注意在道德思想方面的教育,主要是不注意从细节上教育学生的道德思想,致使一些学生的素质低下,有些学生看看成绩不错,到社会上其言行举止就与他的高成绩形成极大反差。

  二、如何改变现状

  1、正确理解教育的含义

  从我们现在的教育形势来看,反对考试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认为这是在自欺欺人。就目前的社会形式,高考是不可能取消的,考试是学生最终必须面对的,取消考试的做法,只能是把困难留给了明天,属于一种逃避行为。我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和我们的家长应该从一个高层面上认识考试,在考题设置上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完全抛弃偏、难、繁、重的传统模式。

  要考试但也要重视素质教育。我们要教会学生做一棵树,教会学生如何给予树土壤、阳光、和雨露,以及怀着感恩和反思的心去体悟这个过程。

  我们也要全面的把握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精神,它可概括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的、富于社会责任感、创造个性与实践品格的现代国民。

  教育就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操守,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更好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中国有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2、完善教育机制

  做为教育主管部门最主要的职责是要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工作重点应该放在保障教师工资、选拔学校领导、监督学校管理、制止教育乱收费、严把教师准入关等方面,因为这是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教育工作的难点,搞好了这几点,其他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而目前在这些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现象。就当前我们的均衡教育资源来看,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使落后的农村学校能够赶上城市发展水平高的学校,农村与城市如此,中西部同地区与先进地区也是如此,而不能有意阻碍其发展来换得所谓的均衡。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善迈的文章《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就提出了:要制定各级教育办学的基本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测定各级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的比重;要努力增加非财政的社会对教育的投入,社会对教育投入是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增长的潜力,“纲要”已提出通过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民办教育发展以及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投入;要加强教育经费的监管;从财政发展与改革的角度来讲,增加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有赖于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看来,要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就要督促各县区政府根据全市学前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科学制定本地学前教育建设规划,并切实贯彻落实,还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扩大教育资源。

  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教师培养,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人才。要培养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要求教师要有改革意识和进取情神。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这就要强化教师的政治素质,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人文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还要强化教师日常管理,更要抓法制,强化规范执法教学。

  3、改变对师生的考核体制,考核要看综合成绩。

  2003年,我国开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改革,从教材到教法,从教师角色定位到学生角色定位,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它所引起的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学模式的变化都是具体的、真实的、感性的。那么我们到底应以什么标准去衡量教师的教育?那就要改变对师生的考核体制,考核要看综合成绩;改变现有师生评价机制,灵活运用激励机制。

  我们要知道,教育评价作为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起着调节、控制、导向、决策的功能。为加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校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完善激励和竞争机制,提高教育的管理水平,就要鼓励教师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科研水平,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较好地发挥考核的导向性、激励性作用。要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教师的考核体制。比如说考核项目有教育、教学、教研实绩及民主评议两大块,涉及教师的政治思想、遵纪守法、班主任工作与教书育人、教学与教研工作、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出勤、家长评议,学生评议、同事评议等方面,要以完善的综合评价为主。

  没有制度约束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育。学生的成长需要必要的制度约束。学校逐步制定并完善了学生学习、实践、生活等规章,以保证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倡导对学生的管理评价不能只重考试成绩,而是实行重过程、重综合素质的动态管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该从政治思想表现、法纪与集体观念、道德修养、劳动观念和社会实践、学习态度和进取精神(平时的上课纪律、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间纪律、校外纪律、卫生方面、文明礼貌、违纪情况)等方面考核评分。

  4、转变教育观念,不要喊口号,要实际行动,把德育教育提到智育之前

  梁启超曾说“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为教育缺一不可之物”,一九五七年二月,毛泽东在国务院扩大会议上发表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一段话,用黑体字标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只有在德智体三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学生才可以获取三好学生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家长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是无可指责的,作为父母谁不希望孩子掌握的知识多,谁不希望孩子聪明。但是,很多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忽视对孩子的个性教育。

  我们现在家庭对孩子的礼貌教育很差,孩子对长者说话没大没小,甚至顶撞父母,待人接物缺乏应有的礼貌。我们绝对不能培养出智力水平高,但道德水平低的孩子;我们也不能培养出学习成绩好,但个性发展畸形的孩子。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呼唤造就千千万万的具有高度创新意识,高度发展创造力,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同时需要有对社会负责和对社会发展有高度适应性的劳动者。那些个性上唯唯诺诺,遇到困难退缩,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波动较大的人是难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的。

  知识经济对人的道德品质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绝对不是降低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要求。知识经济要求劳动者的行动要符合人类社会进步,要符合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生活准则。走出家庭教育中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的家教误区,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思想品德至关重要。作为教师,除了自身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在言行举止上时时处处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之外,还要在教学的活动中巧妙地渗透德育。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如在作业训练中渗透,在创设情景中渗透,在参观、访问活动中渗透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去发现并及时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

  我认为教育就应该把学、思、知、行这四个字结合起来,提出作为教学的要求,也就是说要做到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总而言之,教书与育人并举,德育与智育双馨,是每一位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也是教育教学探索中永恒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足够重视和积极参与。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了解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季羡林先生曾说“讲和谐还要讲人的自我和谐,要使人对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适应社会的要求,正确对待金钱名利,正确对待进退、正确对待荣辱,这才能和谐起来。”我们常说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要与时俱进,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眼看世界,牢牢把握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深深地懂得中国,结合中国的实际和国情,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备注:此文乃为论文,如投稿有所不妥,还请编辑帮忙调整,至为感谢!

    鼎元学府六年级:王亚洲

篇一: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教育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教育

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就是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创造和谐社会。新课标也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正是和谐教育的诉求。

和谐教育 以人为本 学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内涵,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爱因斯坦提出:“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的战略性课题就是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教育。无论哪一个教育阶段,都应该是实施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教育。

一、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在和谐中发展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教育民主,平等待生,是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学生针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总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教师忽略他的需求,就会让学生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日常教学环节中设置一个环节:我来做老师。让有不同思路的学生,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个平等的尊重中,学生和其他同学在讨论中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有的时候,还会发现,学生的做法比老师的还要简略,老师在其中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也产生了自豪感,为

今后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民主平等是师生互相促进的内在因素,学生由于学习习惯的差异,在学习中表现的积极程度不一;由于性格的差异,表达方式不一。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学生间的主体带动作用,对促进教育非常必要。在班级内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几个文化团体,民主推选团体负责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团体。定期组织沙龙活动。学生在团体内都积极表现,互相促进。外向的带动内向的,内向的沉稳影响着外向的。这样在活动中形成了团队意识,发挥了每个学生特长,相互间得到共同发展。

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充分激发师生的情感,知识在情感互动中传递,能力在愉悦中得到提高。

二、激发情感,让爱贯穿教育始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亲其师,信其道。”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更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工作者,她自称是一个平凡的人,周恩来总理却称她为中国的“国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心理要求,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班里有位学生有段时间迟到、逃课、撒谎,进网吧成为了惯性。发现这种现象后,我觉得孩子肯定遇到了什么问题。于是,我找来了家长,家长没说几句话,就哭泣起来。原来,学生的父母最近离异了。妈妈细数自己的不容易,自己如何对待孩子,可是孩

子就不领情。我首先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指导,让她只管用心去做,别频繁地说教和细数自己的不容易。因为对于高中的孩子,他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有是非判断的能力。同时,建议家长对于家庭的变故,主动和孩子谈谈,勇于坦诚自己的错误,做到和孩子交心。马上,我又找来孩子谈心,没有列举他的劣习,而是问他最近学习和生活上需要老师帮助什么,耐心地和他交心,孩子慢慢就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孩子谈到了父母的不负责任,等等。这个时候,我提出问题:你长大想做怎样的父亲?孩子谈了自己的想法,几乎都是针对父母做得不好的改进。我首先肯定了孩子的想法,一起探讨,想做个好父亲,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孩子在和老师愉悦并真诚的交谈中,认识到自己该怎么做,很轻松地进入了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无论是师生间的爱,还是父母和子女间的爱,都要思考怎样传递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爱在教育中,让老师走进了学生,让学生贴近了老师,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在一起。

三、关注细节,润物无声

现代的中学生,在优越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更懂得自我,更有思想。更多的时候,通过细节更深刻地去体会老师和同学,更希望在细节中被发现闪光点,更希望在润物无声中被关注。在教学中,注重教学中的细节,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解决,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的学生性格特别内向,很多想法都在心理,不爱表现。有的时候,忽视这些,会影响这类学生学生的情绪,对学生的成绩和性

格成长都很不利。如果关注细节,采取有效的方法给予指导和沟通,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让他们融入班集体,他们就会逐渐变得主动和阳光。班里有个女孩,平时无论学习和生活,都是很无声的。课堂内外给她多一些关注,布置一些她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让她担任班级管理角色,多和同学交流,慢慢地,她就变得积极主动了。还有的学生很敏感,如果忽视了他的一些需求,会伤他的自尊心。某天,几个学生围着我问问题,我集中精力给孩子讲题了。旁边一个学生喊了我几次帮他看程序,我都没有听到。于是,这个学生在几次努力后,很生气地走了。当孩子走了,我才意识到,我忽略他了。课下,我及时找到了他,给他承认,老师忽略他了,有什么问题,我帮他看看。等问题解决了,我也和他进行了一次谈心,告诉他学会等待,老师正专心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学会等,耐心等老师处理完其他同学的问题,这样是尊重别人。他通过这件事情,消除了对老师的误解,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知道了应该怎么做。

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推动教育走向成功。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创造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中也指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新课标也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正是和谐教育的宿求。

篇二:注重以人为本 创构和谐校园

注重以人为本 创构和谐校园

作者:郑荣生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如同一个小社会,学生、教师、领导之间,无疑构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才有可能在学校教职工、师生内部形成团结、和谐、进取的氛围,学校面貌才可能蒸蒸日上。要促成这样的和谐局面,就需要有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

(一)率先垂范,引领班子内部和谐

引领领导班子内部和谐是创构“和谐校园文化”的关键。要做到领导班子团结和谐,首先应在其内部发扬民主作风,落实好民主集中制。“一把手”应对领导班子的团结负总责,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善于团结包括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在内的所有班子成员,做到学校重大事情由校务会集中讨论决定,做好“每周一次校务会议”,不搞“一言堂”,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领导班子成员之间2以诚相待,相互尊重,相互谅解,坚持做到多协调、多沟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处处率先示范,为广大教职工树立榜样。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注重学校制度的合法性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学校工作管理中要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坚持依法治校,校务公开,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管,民主管理,通过“教师周前会”等形式拓宽教职工参政议政的渠道,提高教职工对校务的知情权、监督权、决策权,调动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发挥他们在学校重大决策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学校制度制定的民主化、合法化。要确立师生员工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创新的良好环境,把传统的控制人、约束人,变为发展人、引导人,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自信心、自尊感和自由度,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其关心学校、热爱学校的热情,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确保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本质上是一项为学生服务的活动”。这就要求学校在日常工作中,要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教育教学、实践实训、日常管理、后勤服务以及校园建设中的规划设计、建筑设施等都应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集体;创建安全、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做好《学生“安全小组”家校护送机制》、《学校教学楼上下楼等活动管理机制》、《住校生卫生、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学校食堂师生用餐安排、卫生监管机制》等管理工作,消除各种安全、健康隐患;尊重、关心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

三、开展系统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和谐内容

学校文化建设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关键是如何找到学校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如何从观念形态上升为制度形态,进而在实践操作层面上有所突破。在构建校园文化时,首先顾

及两个基本事实:其一,现代化的基本框架,如市场经济、自由权利以及其保障制度(民主政治、法制社会),这是普遍原则;其二,“以人为本”的学校制度的构建是一项繁难艰巨的任务,它既要有超前的哲学思考,探索激情,又要有理智、智慧的现实选择。所以加强制度与文化的建设,应该择善而从,择真而立,严肃抉择,大胆实践。

(一)紧抓学校安全工作,警钟常鸣

学校在紧抓基础建设时期,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安全工作摆在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全体师生时刻紧绷安全之弦,牢抓安全教育工作。学校经常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安全工作周”、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积极推行一周安全提醒,利用周前会议和周一升旗活动时间,小结上周安全工作,强调安全事项;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学校建立了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同时还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通过一系列教育,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重视文明礼仪,扎实常规教育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要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应当从基础的学生管理教育开始。学校以“红旗大队”为工作出发点,中队辅导员、大队辅导员为领导核心,抓好班级中队、学校大队管理工作。组建团结精干的少先队大队部学生干部,以“三项竞赛”为督促机制,每天检查,每周评比,督促队员的一言一行,检查校园的清洁美丽,使校园“文明之花”常开。同时组织多种形式的少先队活动,如:“红领巾广播站”开展系列语音教育;开展“命传统代代传”爱国、爱乡系列活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在校当一名好队员,在社会上当一名好公民,在家当一名好孩子”专项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队员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行。红旗大队坚持入队、班队会、升旗等仪式,充分利用中队板报、小阵地、小建设等开展一系列少先活动,既起到了宣传教育作用,又增长了队员才干。有声有色的少先队活动,提高了学生文明礼仪意识,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学校因此被评为“兰溪市少先队达标学校”、“浙江省少先队红旗大队”。

(三)稳抓书画特色,以特色求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特色化、多样化是中小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创办特色化、多样化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如何办出特色学校、品牌学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资源品牌的需要,已成为学校管理者思考的重要问题。书画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对“全面发展”而言,其功能是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

体,以美陶情;对“个人发展”而言,其功能是以美感人,以美求真,学会做人。根据墩小的实际情况,从2005年起,我校以“书画”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教育。在实践中努力做到:(1)领导重视,政策到位;(2)营造氛围,鼓励教师学有所长,落实措施,培养精湛技艺;(3)普及和提高并重,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如今的校园:楼道内装裱悬挂师生书画作品、风景画、修身做人的宣传牌;教室内布置富有班级特色的“两台两栏”,设置展示学生书画教育成果的书画专用教室,建立班级“图书角”,摆放盆花;办公室、阅览室宁静雅致,书香四溢,使校园内文化氛围浓厚,形成“校园无空地,处处都育人”的良好局面。

(四)发展兴趣小组,多形式促和谐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推动艺术教育发展、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力,丰富校园生活起着很大的作用。它与学科课程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各展其长、各得其所,使良好的道德在参加活动的体验中形成,使健康的心理在活动的体验中锻炼,使孩子的理想在成功的体验中放飞。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给学生们搭建个性特长及潜能展示的平台,我校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活动。为了保证成效,先在校内外公布所开设的项目,再由学生自愿报名,后经过各兴趣小组负责教师的面试后选定。采用“定人、定时、定点、定内容、定成果”的“五定”原则开始训练,即每个兴趣小组由一位教师专人负责,每逢周二、周四的中午读报写字课或早读课在校内指定的场所进行培训。对每次开展的活动都需确立活动的内容,并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登记,学校领导进行不定时的检查和监督,以提高活动的成效。目前,墩小根据孩子们的特点,结合学校现有的条件和师资力量,开设了声乐兴趣小组、英语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和婺剧表演兴趣小组,小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积极推进了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四、重视教师继续教育,以内涵促发展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走出教育看教育,我们不能迷失教育工作者的自我角度,要时常换位思考,以旁观者的眼光审视自己,评价自己,看待当前的教改;面对教育想教育,要积极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化解矛盾。不要只讲成绩不讲问题,只讲经验不讲教训,只讲优势不讲弱点;要深入教育的

来稳定教师教学的兴奋点,提倡亦教亦研,要求各教研组都有课题,每位教师都有科研专题,引导每位教师将自己的点滴感受、经验及时总结。实践证明,我校的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五、重视“一训四风”建设,收获丰硕成果

学校办学立足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育人、创出特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科研促教学、师德带队伍、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统领学校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我校以“诚实做人、踏实求知、务实创新”为校训,逐渐形成了“向上、求真、活泼、和谐”的校风,“博爱、博学、博雅、博大”的教风和“乐学、善思、合作、创新”的学风,加强班集体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班风。学校狠抓教风、学风、班风、校风,使学校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以“书画特色”为发展之路,以培养“科研型”教师队伍为依托,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逐步实现了“完善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学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正朝着“建成一流学校”的目标稳步前进,一所现代化、高标准、高质量的兰溪农村教育示范化学校已初具雏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墩小人正以满腔的热情,以“诚实做人,踏实求知,务实创新”的心态,努力将墩头中心小学建设成像家园那样充满亲情,像花园那样美丽,像文化宫那样吸引家长和学生,师生向往的和谐校园。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墩头中心小学将会成为兰溪北向最耀眼的一颗新星。

篇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赋予我们的使命

山东省济阳县垛石中学的办学宗旨是把学校建成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学生全面、自主发展的沃土,建成他们愉快生活、健康成长的家园。让莘莘学子在这里长身体,长知识,开发潜能,完善人格,提高自身素质:要让教职工在这里愉快地工作,在塑造他人生命的过程中充实自己的生命,在为学生谋求终身幸福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幸福,从而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山东省济阳县垛石中学积极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建设和谐校园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时调整办学方略,多方入手,全方位地建设和谐校园。

上下一心形成决胜优势

垛石中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使教育同国家以至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协调一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这就需要有一个政策水平高,教育观念新,廉洁奉公,团结奋进的校委会,要有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共同组成一个具有统一意识的优秀群体,并把群体意志统一在党和国家的政策的旗帜之下。这一优秀群体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所有教育力量的核心。学校要通过他们落实教育任务,又要通过他们团结社会教育力量,鉴别、吸收社会教育资源,改善和利用家庭教育,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所以,建设好学校教育群体,达到群体意识的和谐共振,它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首要条件。

“上下同欲者胜。”群体意识和谐共振的重要标志是教育观念的统一和教育行为的协调。当今时代,教育行为的协调离不开管理理念的创新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学校管理应做到民主化、人性化、精细化。

民主化管理要求校委会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严以律己,要求广大教职工做到的,领导必须首先做到。要真正落实教职工代表人会、校务公开等民主制度,并通过校民信箱方式吸取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使管理者的行为代表群众的意志,使教职工都有自我管理的精神,形成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

人性化管理要求学校领导树立为教职工服务的意识,关心教职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不但给他们提供事业上的用武之地,而且为他们创造健康生活的环境。关心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家庭生活、住房条件、子女教育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学校提出自2006年始为每一位教职工的父母过生日,给相应教师放假半天,并发放30元的过节费。

通过精细化管理把每一个环环节的管理落到实处。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不断改革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使责权到人,督导到位,上下畅通,反映迅速。通过这种优化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强学校教育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校兴我兴,校荣我荣”成为大家的共同信念,形成一个具有共同价值取向、工作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利益相关、荣辱与共的事业命运共同体。

师生同心共奏和谐乐章

人格平等是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师生关系的主导方面是教师。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是成长中的鲜活生命。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感情、合理的要求和健康的个性,从而避免师生之间的隔膜、抵触以至冲突,达到平等和谐,互相尊重。好的教师最大的特点是教学民主,关爱而不压抑学生,有教学策略,会造势,善于挑起学生思想深处的争斗,从而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兴,学得轻松.如:一个不断在课堂“出错搁车”被学生抓住不放从而引起全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争论不休的教师,学生的成绩非常突出,而且被学生认为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最舒展、主动,当然效果就好,这是教育成

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作为学生的向导和伙伴,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设计、自我经营,从而成为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的新人

在和谐氛围中提高师生的个体素质

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是以优秀的学校文化为背景,以党的政策和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民主平等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为保证,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使每一个教职工和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得到和谐的发展。

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两种很值得重视的现象:由于种种原因某些高校毕业参加工作的个别教师不同程度的存在自身修养,师德素质差的问题。表现为:学历不低、素质不高、岁数不大、毛病不少、本事不大、脾气不小、自高自大、口空一切、不注重团结、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学平平还满腹牢骚。我们不能不说这是某些高校的悲哀,同时也是我们教师队伍的一种缺憾。功利化的教育扭曲了教师的人格。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教师终其一生,追求的是分数和升学率,研究的是狭窄琐碎的书本知识和习题,长年在焦虑中度日,无休止地重复着简单劳动,忘记了读书和思考,成为思想上的贫汉,专业上的侏儒,却是管制学生的高手。这样的生活没有快乐,只有痛苦,没有成就,只有遗憾。对人,是误人子弟,对己,是浪费生命。功利化的教育压抑了学生的潜能。在那样的背景下,许多学生缺失了人文修养,放弃了艺术爱好,泯灭了创造才能,成了做题的机器。这样的成长,不是健康愉快,而是病态畸形。对于生命发展而言,是错过了开发潜在素质的大好机会,给美好的年华蒙上了灰色,限制了未来的发展。

学校是教师生活、工作、成长、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学校必须以科学的管理为教师创造既紧张又宽松的工作环境,倡导科学高效的工作方式,教育和鼓励教师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级和谐环境的营造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和谐的班级环境又为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和谐的班级应该是民主的,富有人性关怀的,充满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具有凝聚力的:应该是既有竞争又有团结的。要提倡民主化、人性化的班级管理,要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要吸引家民关心和参与班级建设,参加学生的活动。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达到知行统一,完善学生的人格。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传承知识,塑造灵魂的主要途径。要以人文精神统帅课堂,从学生终身发展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内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实行个别化教育,以发展个性和特民。

促进各项工作的和谐并举

工作的和谐是和谐校园的主要标志,学校的各项工作要和谐并举,因为决定一个木桶容量的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创造教育业绩和建设学校文化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严重影响“五育”之间的和谐并举、学科之间的和谐共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和谐发展等等。浮躁世风影响着学校教育,激烈的校际竞争助长了教育功利化的风气,形成了用“实”而废“虚”,重业绩而轻文化的不良倾向,以至于“片追”之病久治不愈,素质教育有名无实,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影响了国家的百年大计。从一个学校来说,学校文化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缺少文化内涵的学校,即使业绩突出,也是没有发展潜力的。它可以是一个“名牌”,但决不是“品牌”。“名牌”之于“品牌”,正如暴发户之世家,草莽英雄之于名将,不可同日而语。学校文化不只是几句口号、几个标牌、几尊雕塑,而是发掘学校文化积淀,博采众家治校精华,熔铸现代先进理念,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并渗透在各项工作实践中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文化内涵。它给予教师的,不是追求短期功利的热情,而是对国家、民族、人民负责的精神,是优秀的专业素质、工作

作风和人格魅力。它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有居于知识之上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健康体魄。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每一所学校的文化可能会有不同提法、不同特色,但优秀学校文化必然会以爱与责任为核心。用这样的学校文化统一施教者的思想与行动,学校的和谐、各学科教学的和谐等等,就不会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学校会在各项工作的和谐并举中发展,教育对象也会在各项工作的协调并举中受益。

济阳县垛石中学以对国家、民族负责,对师生的生命发展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以科学的精神建设和谐校园,把学校建成师生的温馨家园,为建设和谐社会,为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篇四:如何创设和谐的作文教学氛围

如何创设和谐的作文教学氛围

摘要:作文教学要大力贯彻人性化原则,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

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通过写作,努力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优点。

因此,作文教学要创设一种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

“安全、自由”地写作,体会应有的人文关怀,享受人生的快乐与

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和谐气氛 人文关怀

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作文教学氛围呢?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

好学生的自尊心和写作积极性,让他们先消除作文恐惧心理,进而

大胆写作。

(1)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包括题目、材料、主题、体裁等。学

生每一次作文都是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情感的抒发,与生活密切相

关。只有学生想写,又有内容可写时,他们才能充分展现出个性,

抒发真情实感。所以,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自主作文,

放手让学生自由作文,形式不限,通常可以用周记(或日记)等形

式来完成。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极具特色,而且也会使学生的个

性得到发展。

(2)尊重学生的发现和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不断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幼稚性”“儿童性”,尊重学

生的个人看法和创新。学生作文中只要有一点求异思维的语言,即

使不大符合常规要求,教师也应予以肯定、表扬和鼓励,尤其要重

视学生作文中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独树一帜的见解。

(3)尊重学生的个性。作文教学要大力提倡和实施个性化原则。

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他们从不同

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

方法进行写作。只要言之有理,只要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就要肯定

他们的一得之功;只要有可取之处,哪怕是一点点“亮点”,教师

也应予以肯定,而不要全盘否定。

二、以情动人,真诚鼓励

因知识、经验等所限,一个孩子苦思冥想写出来的作文,在成人

看来会有诸多毛病。如果每写一篇换来的都是老师一味的指责与否

定,可想而知,学生会是多么懊恼和失望,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

去作文的乐趣和信心,失去作文的持续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鼓励是最好的办法。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鼓励,要尽可能找出

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真诚的鼓励、恰当的肯定,并用激励性

语言批注,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用积极的评价不断激发学生作

文的兴趣和动力。

(1)以新激趣。兴趣是促使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积极的特殊倾向,

常由新异的刺激引起。因为新的学习内容、新的教学方法能引起学

生的兴趣。如引导学生写新人新事,用新材料出新题目等。我就引

导学生关注“超女”现象,以此为题材布置作文。由于学生平时对

此就很关心,也很感兴趣,因此,愿写,爱写,能写,而且写得很

好,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

(2)以疑激趣。有疑问就会产生好奇,有好奇就会尝试着去解决,

就能

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惊疑,调动学生对写作对象的好奇,写别

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如神州六号发射后,学生们对发射过程中火箭

助推器、分流器等的分离、抛弃感到有疑问和好奇,我乘机布置了

一个作文题目——分离。学生们对此兴趣很大,文章写得很有深意,

从神舟六号发射过程中火箭助推器、分流器等的分离、抛弃,到最

后发射飞船本身,感悟到人的成长——每个人的成长其实也是这

样,不断告别过去,放弃一些,然后再继续前进。这就达到了作文

的真正目的。(3)以情激趣。激发情感是作文训练的突破口,因为

兴趣是同人们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的,动情的东西最令人向往,

更能激发人们的兴趣。人的感情在常态下是内蕴的,潜在的,只有

通过激励,才能使之转化为动态,并在瞬间爆发出来。一旦如此,

作文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教师,就是要不断地对学生进

行感情投入,尤其是作文评改,这是师生间交流情感的良好契机和

重要载体,要多运用爱的语言,撒播情感的种子。

三、以诚待人,放手互动

既然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教师就不能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不仅仅写,还要充当评委,积极参与到作

文的审题和评价中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教师要充分相信

学生,信任学生,以诚待人,放手互动。最直观的办法是,提高共

同审题和批改作文的时效性,加大学生作文与语文教学的联系。互

动合作容易形成和谐、平等、宽容的氛围,能使学生形成共同的语

言情感。这也正是作文教学人性化的前提。

放手互动首要在于共同审题。作文审题历来是一大难关,过去教

师也十分重视审题训练,寻找材料,认真备课,详细分析,然后灌

输给学生;但学生是被动接受,未必完全理解,也不能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人性化作文教学提倡师生共同审题,教师不搞一言堂,而是提倡

民主化,让学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既可在同桌之间,也可在小

组之间,还可以在全班进行。可以相互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和怎么

写——使你的感受、我的认识、他的想法,相互碰撞,相互补充,

相互融合。甚至鼓励学生把审题变为正反论题的辩论会,通过辩论,

明白道理。这样做能够张扬学生的个性,开阔学生的眼界,又能提

高他们的审题能力。一次作文学会多篇作文的写法,就能调动学生

的写作积极性,同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使学生将以往头疼

的作文课变成开心课。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