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亭(5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3:21:27 小学作文
亭(50字)作文小学作文

精选作文:亭(50字)作文

  小人来亭边,停步细心听。不但有鸟鸣,山水美更美。

 

    高唐县实验小学二年级:袁懿莉

篇一:辛安亭作文教学思想简论

辛安亭作文教学思想简论

辛安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本世纪30年代后期,他就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任职,协助董纯才同志负责教材的编写和审定工作。40年代中期,他主持对边区小学教材进行统一修订,克服了教条式、口号式的简单宣传,梳理了知识体系,突出了儿童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文教厅厅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以后,任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协助叶圣陶编写审定了一整套小学教材,对新中国中小学的教材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辛安亭先生对中小学语文教育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涉及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仅对李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作简要的介绍和粗浅的分析。小学作文训练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其步骤是:从说到写,从达到作,从叙到议。

1.“文从写话起”早在40年代,辛安亭先生对边区小学作文的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差的。他说,这“很差”,虽表现在许多方面,但归纳起来,不外两类:一类是错字连篇,缺乏条理,组织散乱;另一类是内容空洞,不切实际,胡拉瞎扯。前一类是程度低浅,写作能力幼稚的表现,这一类提高容易,算不上什么大毛病,后一类却是走错了作文路向,应该注意纠正。他认为,学生作文胡拉乱扯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受了学生家庭的影响;二是可能受了旧社会的影响;三是“教员指导学生作文方面存在着偏向”,这后一条是学生作文胡拉乱扯的主要原因。辛安亭先生针对当时作文教学的状况,明确提出了“文从写话起”的思想。他认为,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偏向,虽然表现在各个方面,但错误的根源是,教师不了解指导学生作文的

容易。他把这种作文叫“述”的练习。他主张小学生作文应先进行这种训练。他指出,要让学生写一次活动是不容易的,因为一个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该写什么,不写什么,需要考虑取舍问题;如何安排材料,从何处写起,都需要研究。这里灵活性、伸缩余地很大,需要一番创造性的劳动,因此,这种作文也叫创造性作文。创造性作文必须在多作述的练习之后再进行练习,一般地说,三四年级应以述的练习为主,逐渐进行作的练习;五六年级可以作的练习为主,有时也可进行一些述的练习。辛安亭先生从述到作的思想,是小学生开始练习作文的基本途径。目前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求过高,坡度过陡。只有放缓坡度,先让学生迈开步子,才不至于见了作文题目就发愁。3.从叙到议辛安亭先生认为,学生作文应先写许多记叙事物的文章,然后才可开始练习发表议论的文章。这是因为记叙事物虽然比较复杂,有伸缩余地,但总是有具体的事物作依据,比较容易琢磨;发表议论就更困难了,要对一定的事物讲道理,这就更抽象,很不容易琢磨。像《雷锋颂》《祖国颂》等题目,小学生一般是写不好的。有的无话说,只写了几句,还前言不接后语;有的东拉西扯乱讲一顿,与题目无关;有的写得冠冕堂皇,乍看似乎不错,实际是从书本报刊上抄的,与所写的人的思想生活脱节,言不由衷,词句方面也有不通的地方。他指出,小学中年级一般不必写议论文,高年级可试写几次,也不应写那些抽象的大题目,应该结合儿童的生活写一些。学校里、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儿童有意见可发表的,比如两个同学吵嘴了,旁边的同学就发表意见,评论是非。遇到这种机会,就让儿童写出各人对同学吵嘴的看法。这样学生有话说,可能写得好些。在教师指导下写这种作文,还可以锻炼学生辨明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辛安亭先生关于从叙到议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小学生作文要以练习写记叙文为主,要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小学作文训练的要求不宜过高。力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词句通妥,字号正确。辛安亭先生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要求太高太死,框框很多。如写什么内容,分几段,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发表什么感想,都作了规定。还怕学生不会写,再给读范文,提供应用的词汇;又怕出毛病,再从反面提出不要怎么写,叫做堵塞漏洞。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使学生开窍,反而闭塞了学生的头脑,弄得学生束手束脚,无话可说或有话不敢说。“训练学生走上作文的道路,应该从易到难,分开步骤,但要求学生对作文应注意之点却始终如一,抓住这样四个方面: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词句通妥,字号正确。随学生年级的不同、程度的高低,对每个方面要求的深度、宽度应有所不同。”“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学生的作文必须写所见、所闻,写真心实意,不应说空话,胡编造。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应该这样要求。“言之有序”,就是要求学生的作文必须写得语言连贯,层次稍有条理,不应东拉西扯,随意乱说。这也是对各年级都应要求的。“词句通妥”,就是要求用词要妥当,造句要通顺;“字号正确”,就是要求文字和标点符号都应该用对,没有错误。这都不能因年级的不同忽视某一方面。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是小学阶段学生作文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他特别强调,在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中,每个方面的要求都是有高有低,有深有浅的。如“言之有序”,文章的条理组织是很复杂的问题,是文章家一生也研究不完的大问题,但这是高的、深的一面,它也有低的、浅的一面。比如,很简单的三句话:“我家有五口人,有爸爸和妈妈,有哥哥、妹妹和我。”也有个连贯和次序,不能随便乱说,不能把

在写出正确思想或错误思想的作文时,进行具体的教育工作,不是预先规定要写正确的进步的思想。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写美丽词句,于是学生寻章摘句,胡乱拼凑,写出的文章内容不符实际,前言不接后语。这些都是要求不适当、要求过高的结果。”辛先生指出的作文教学要求过高的问题,至今仍然表现得十分突出。小学作文训练要让学生有话说,敢说话。训练的途径是:大量阅读,勤于练笔;指导的方法是:开启思路,讲求实效。1.大量阅读,读写结合辛安亭先生认为,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之一。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是靠大量阅读。“因此使阅读教材丰富起来是十分必要的。由大量阅读而提高了读写水平,这个经验是可靠的,宝贵的,值得珍视的,可惜只是作为一个客观事实存在于少数人的学习经验上,还没有把它作为普遍的教学经验肯定下来,没有在广大儿童阅读的教科书上体现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通过阅读丰富作文的材料,学习写作的方法。2.勤于练笔,写放胆文辛安亭先生非常重视学生学写日记。他在《<儿童日记>编者的话》中写道:“小朋友,大胆些,随便些,不要把日记看得那样困难。什么事情都可以记,你在学校做的事情,你在家庭做的事情,你在家庭、学校、社会见到的事情,如上课、吃饭、游戏、生产、走亲戚、赶庙会、吵嘴打架、帮助别人、回忆、计划??这一切都是可以记的,记下来就是日记。”他认为,学生作文的

篇二:佛山二模作文:拆除报刊亭

2014佛山一模“拆除报刊亭”作文评分标准及标杆卷

一.作文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2年4月,郑州将全市421个报刊亭全部拆除,该市成了国内目前唯一没有报刊亭的省会级城市。

对此,有人说:报刊亭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应该拆除。

也有人说:经营报刊亭的都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现在报刊亭没了,叫他们如何生活?

还有人说:拆除报刊亭后,当地报刊零售市场呈现急遽萎缩的势头,对城市文化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本次佛山一模题的题型完全一致,均为“材料引??”的题型。

题目材料由背景材料(核心问题)+提示角度组成。背景材料为郑州市拆除了全市421个报刊亭,核心问题既是“如何看待郑州市拆除报刊亭的行为?”只要围绕其背景材料(核心问题)引发的思考,都可判为符合题意。提示角度有三,一是城市管理的角度;二是城市人文关怀的角度;三是城市文化生态的角度。每个角度审题上不存在优劣之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这样的题型与2014年广州调研的作文命题完全一致,思路如出一辙。均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提供几个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导考生展开对核心问题的思考。由此可见,自从2013年高考后,广东的“材料引??”作文题型已经日趋成熟而稳定。

只要掌握“材料引??”作文题型的审题方法,本题的审题难度不大,每一个考生均有话可说,但写好却不容易,需要考生具备较好的社会的洞察力和成熟理性的思考力。区分度明显,能让一部分关心并思考社会现实的考生脱颖而出。不存在套作的可能,如果还是妄想通过熟记一些考前素材,然后以此应付考场写作,绝对行不通。只能如 陈妙云教授所言,敢于写“原创作文”,根据题目的审题立意,确定中心,然后围绕中心展开合理论述,方为正道。材料选取的是一个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城市要发展,但城市的管理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近期不时见诸报端的城管与小贩的冲突问题,更是凸显了目前在城市管理上存在的误区与不足。因此,这个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思考性。

高考作文,既是为文,也是为人生,可以说,本次佛山一模的作文,不管是命题形式,还是材料内容、价值导向,都颇具水准。

依据陈妙云教授对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分析,本次一模题材料所包含的内容及含意分别为:

二.审题立意

材料的内容为:

1

郑州拆除全市的报刊亭;

拆除报刊亭,有利于城市管理;

拆除了报刊亭,原来的经营者生活难以为继;

拆除了报刊亭,破坏了城市的文化生态。

材料的含意为:

拆除报刊亭,是否恰当?

报刊亭的存在是否影响了城市的管理?

报刊亭存在的现实需要;

要给弱势群体生存的空间;

个人利益和城市发展的冲突;

报刊亭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根据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可立意为:

报刊亭占道经营,影响了市容市貌,不利于城市的管理;

拆除报刊亭,有利于城市管理;

报刊亭的存在和城市管理之间并不冲突;

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

关心弱势群体,提供生存空间;

小报亭,大情怀;

城市的发展也需要人文关怀;

多点理解与关怀,少点粗暴与冷漠;

不能因个人的私利而影响了城市发展的步伐;

报刊亭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城市需要报刊亭的存在,生活需要文化的滋养;

2

一个无法容纳小小报刊亭的城市,必然无法走向发展的明天;

城市不仅需要高楼大厦,也需要小小的报刊亭;

给文化以生存的空间

拆的是报亭,毁的是文化

……

只要紧扣材料内容和含意,围绕材料反映的“拆除报刊亭”现象引发的思考,均可判为符合题意。

其他评分细则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级评分,直至满分。发展等级原则上不往下跨级打分:如果文章内容和表达均评为一类,则发展等级原则上不能评为二类,其它等级依此类推;如果文章内容(或表达)评为一类,表达(或内容)评为二类,则发展等级可打一类或二类,其它等级依此类推。

3、未拟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 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4、套作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5、关于扣字数分的标准:①写了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②写了400字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③写了300字的文章,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④写了200字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⑤写了100字的文章,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⑥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⑦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⑧完全空白的,评0分。

三.补充评分细则:

10分以下,文章不完整,总字数低于200字。

11-20分,文章不完整,总字数201-400字。

21-30分,总字数401-600字;或文章完全离题。

31-36分,文章未在主体位置体现材料内容及含意。

36-39分,文章在主体位置基本体现材料内容及含意,说理空洞,缺乏论据。

40-45分,文章主体部分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有基本的行文思路,论据基本恰当。

46-49分,文章在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能做出适当地挖掘,但文章主体不能大而空,有完整的行文思路。

50分及以上,文章在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适当地探索,思想有深度,有批判精神或建设性,语言有文采,论据恰当,内容充实,思路清晰,符合逻辑。

四.标杆文

1号文:

让报刊亭点缀城市

3

报刊亭,夹着多少市民甜蜜的回忆。他是下班路上的休憩站,是上学途中的加油站,是你我共享时事,关注社会的一方静地。然而,不过几月,421间报刊亭便消失在郑州的街头巷尾,徒留议论与叹息。有人言,报刊亭是城市的负累。然而,为何不让报刊亭点缀城市,成为新的风景线呢?

报刊亭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它是部分市民工作的小窝,是他们留恋并赖以生存的“圣地”。他们并无年轻人的朝气与力量,也无文化人的思维与能力,他们有的只是让报刊传递社会的心以及他们挣钱养家的愿。报刊亭拆除后,他们的心,他们的工作,又将何去何从?况且,报刊亭可谓城市文化的驿站,报刊零售也可谓是城市的一份事业。拆除报刊亭,这种事业便若涸辙之鱼,奄奄一息。城市的文化也便失去了一块重要的拼图,显得残缺。当然,光临报刊亭亦是一些常年奔波忙碌的白领人士了解社会,体验人世的惯用渠道,若失之,便若失去心的一方皈依。故此,报刊亭之于城市,确然不可或缺。

然而,拆除报刊亭同样有其苦衷。正因经营者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及管理不善,报刊亭滥建成为影响城市建设的严重问题。各种交通要道旁,总可见到报刊亭,如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站立在那,与城市的繁华格格不入。也正因这样一个个的报刊亭仿佛“城市补丁”般接连不断,郑州及某些城市也才选择了拆除报刊亭这样的极端措施。

所以,报刊亭应成为鲜花,点缀城市;而并非补丁,影响城市。让报刊亭成为鲜花,首先便是提高报刊亭经营者的素质,应选择让拥有一定城市建设意识的人担任经营者,并限制经营人群。其次,城市管理人员也应对报刊亭做好规范管理,拆除部分不合规定的报刊亭,而非用极端手法拆除所有报刊亭。北京的古巷尽头,坐落一古典报刊亭,典雅端庄,若一秀丽美人,点缀这座老城;上海大道尽头,坐落一流线型报刊亭,大方简约,若一现代青年,映射出这座新城的蓬勃朝气。真正成熟的城市,即便是简单的报刊亭,也自有其独特的味道。

愿在清幽的小道旁,再见精致的小报刊亭,手捧纸页,眼前心中便是大千世界;愿不只在遥远的回忆里,看见有半分熟稔又有半分新鲜的小报刊亭,轻嗅纸香,秀耳旁,灵魂间,不断的,是那娓娓道来的,我和城市的故事。

让报刊亭点缀城市,让报刊亭回归城市,这是你我的愿望,也是我们身为城市中人,应当为城市做的一点小事。

得分:57分。

点评:本文审题准确,立意明确,标题即中心,“点缀”一次统领全文,且精炼;文章开头概述材料,用反问语句提出了论点。接着,从部分市民的工作和文化精神的传递两方面阐述了报刊亭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难能可贵的是,文章后半部分指出,在中肯分析了拆除报刊亭的苦衷之后,提出了解决办法:让报刊亭应成为城市的“鲜花”。本文思想深刻,是一篇优秀的时评。北京和上海的例子增强了内容的充实性与说服力。文章结构完整,首尾呼应,条理清晰,语言有文采,书写工整,卷面美观。

2号文:

不可拆除的文化标签

报刊亭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标签,如今在郑州市却被毫无保留地全部拆除,只因其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这是何等地令人感到痛心!正如高尔基所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报刊亭作为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站点被拆除,真是太不应该,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更应该注重国人文化素质培养,保留这文化标签,才是一个大国应该做的。

4

我们应该保留报刊亭,塑造一个文化优秀的生态之城。正如一旅行作家所说的,在日本,无论是在等公交车等地铁或在优闲喝咖啡时,随处都可看见日本人拿着各式各样的书籍在细心阅读。而相比之下,中国人在等地铁坐飞机或者吃饭聊天时都是“低头一族”,拿着手机在玩游戏。同是也有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哈佛大学留学时所感受到的,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只是他在哈佛一个星期的阅读量。这些事例,无不印证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文化生态的建设同样重要。为何日本在近30年的时间经济,文化水平高速发展,并且哈佛会成为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无不体现出阅读所体现的力量所在。相反,郑州政府只求经济利益这当前利益,而忽视了报刊亭对培养国人优秀文化素养以及传播文化信息这一长远利益,是何等悲哀!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注重对文化生态建设,保留像报刊亭这样的文化标签,才会使城市更加和谐文明,国人的文化素养才会越来越高,从而使国家兴旺发达,立足于世界之林。

我们应该保留报刊亭,全面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经营报刊亭的都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在中国,两极分化严重,有钱的人虽然有钱,但有些是财大气粗,并无道德素质可言,这些可能都是因为缺少文化素养的教育,但是经营报刊亭的人虽是穷苦,因其长期处于报刊亭工作的环境中,能更多更好地接触书籍,报刊等文化信息的传播以及教育,从而比有钱人了解的世界越多,知道的信息更多,接受文化陶冶以后,可以弥补文化层次低的坏处,其具有潜移默化,影响人的却是深远持久,我们因此更应该保留报刊亭,给予国人更多地更直接的接触文化信息的机会,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全面地提高国人素质。

保留城市的文化标签,在潜移默化中向人们传递知识的力量,使国家一步一步走向上升的梯阶,才是政府以及国家应该做的,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培养国人文化素质同样重要。

得分:52分

评语:本文标题生动活泼,倾向鲜明,行文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材料生动丰富,有时代感,扣题。

3号文:

隐没在城市化中的“绿色”

郑州市全部拆除报刊亭,实在令人咋舌,到底是报刊亭踩到了城市化的尾巴,非得让城市中这点绿一夜消失?可是,我们的城市也需要文化,也需要文艺的熏陶,没有文化的城市化,到最后只能沦为“土豪城市”罢了。

文化是城市的时间轴。城市中的那零星的绿色报亭,是最经典的,最有时代气息的城市造型,正如站在街角的绿色邮筒,总与报亭遥相呼应。可是继邮筒被email、快递取代后,孪生姊妹报亭竟如此快落入同一命运。这是城市化的悲哀,是城市化的无数牺牲品之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得连支撑城市的文化时间轴也拆去,已经再也挤不出时间了解身边的新闻,世界的时事了。又或者本应读书陶冶情操的时间都用来聊微信,刷微博了,不是吗?到底城市化下我们的文化藏到哪里去了?见证着城市每一步发展的文化都被我们拆掉了,都被压在房地产商的钱下面了。住在商品房的我们,大概也都忘记了当年读报的充实和读信的激动与喜悦。在城市化中,牺牲的不应该是代表文化的邮筒和报亭,不应该以一种文化的磨灭作为代价换取城市化的高速。

文化才是城市的真正内容。我仍旧无法理解郑州市拆除报亭的行为,若仅是以不利于城市管理那似乎说不过去。解决不利于城市管理的问题,为什么非得要

5

下页 余下全文

篇三:[转]谢植宣:2014届佛山一模“拆除报刊亭”作文评析及下水作文

[转]谢植宣:2014届佛山一模“拆除报刊亭”作文评析及下水作文

[转]谢植宣:2014届佛山一模“拆除报刊亭”作文评析及下水作文田中老李 2014届佛山一模“拆除报刊亭”作文评析及下水作文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 谢植宣

一、作文评析

本次佛山一模题的题型与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完全一致,均为“材料引??”的题型。

题目材料由背景材料(核心问题)+提示角度组成。背景材料为郑州市拆除了全市421个报刊亭,核心问题即是“如何看待郑州市拆除报刊亭的行为?”只要围绕背景材料(核心问题)引发的思考,都可判为符合题意。提示角度有三,一是城市管理的角度;二是城市人文关怀的角度;三是城市文化生态的角度。每个角度审题上不存在优劣之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这样的题型与2014年广州调研的作文命题完全一致,思路如出一辙。均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提供几个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导考生展开对核心问题的思考。由此可见,自从2013年高考后,广东的“材料引??”作文题型已经日趋成熟而稳定。

只要掌握“材料引??”作文题型的审题方法,本题的审题难度不大,每一个考生均有话可说,但写好却不容易,需要考生具备较好的社会洞察力和成熟理性的思考力。区分度明显,能让一部分关心并思考社会现实的考生脱颖而出。不存在套作的可能,如果还是妄想通过熟记一些考前素材,然后以此应付考场写作,绝对行不通。只能如陈妙云教授所言,敢于写“原创作文”,根据题目的审题立意,确定中心,然后围绕中心展开合理论述,方为正道。材料选取的是一个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城市要发展,但城市的管理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近期不时见诸报端的城管与小贩的冲突问题,更是凸显了目前在城市管理上存在的误区与不足。因此,这个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思考性。

高考作文,既是为文,也是为人生,可以说,本次佛山一模的作文,不管是命题形式,还是材料内容、价值导向,都颇具水准。

二、下水作文

城市,该让每一个灵魂得以安放

谢植宣

郑州市以不利于城市管理为由,把全市421个报刊亭全部拆除,面对此情此景,不得不哀叹:难道偌大的城市居然无法安放一个小小的报刊亭?

对于一座城而言,直线飙升的GDP数据,一座座直插云霄、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一条条繁华热闹的商业街??这些固然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标志,但是,千万不要忘了,城是为了人而建的,失去了对人的关注、关怀,那么,再繁华的城也只是一座冰冷而而缺乏温暖感的陌生城市。

因此,一座城市不能只是一个石屎森林,而应该让每一个灵魂都有其安放之地。报刊亭虽小,但承载的却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卑微者的大大的希望,承载着一个小家庭温暖而阳光的未来。他们扎根于这方寸之地,给城市带来文化因子的同时,也在用辛勤的双手积攒着生活的希望。他们尽管卑微,或许是年近花甲,或许是仅有小学文化,但只要报刊亭在,生活的希望就在。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小小的报刊亭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他们眼中,却是一个大大的世界。

但一切的希望现在都随着报刊亭的被拆除而变得日益黯淡,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忽然变

得严峻而不可测。个人力量的微弱与城市的强大注定了他们的无奈与无助。毕竟,他们只是一些依附于城市发展的卑微个体。当一座城市为了披上靓丽的外衣,旧貌换新颜之时,他们这些卑微的个体往往是容易被视为污渍而被抖落的线头。当一座城市并没有把目光落在他们身上,他们极有可能是被忽略不计的那一部分。更何况,那小小报刊亭的产值怎么可能与一间企业的产值相提并论?那微薄的收益,那占道经营带来的交通不畅,还有那影响市容的斑驳铁皮,这些,都可以成为拆除的理由。于是,一座城市,就真的连一座小小的报刊亭都无法安放了。

但是,一座城就该是如此吗?不,不,绝对不是的。如果一座城无法让每一个弱者走向自尊自强,无法让每一个游荡的灵魂得以安顿?那么这座城的繁华又有什么用呢?是否还要再发生类似毕节那样5个流浪的男孩为了度过寒夜,而龟缩在垃圾箱里生火取暖,结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惨剧,才会引起我们的一丝丝怜悯,一点点同情。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以卵击石,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是的,一座城市该需要这样的气度和力量,为每一个弱者提供生存的机会,让每一个卑微者重燃生活的希望。城市的目光不应该永远高高在上,只停留在那摩天大楼的塔尖,而应该学会俯下身来,去关注那些生活的底层,去注视那些在地上匍匐而行的弱者。只有这样,这座城才是有生命气息的城,而不是毫无生气的钢铁森林;这座城才是充满人情温暖的城,而不是让人倍感寒冷,在寒风中孤独无助的冷漠之城。

小小的报刊亭拆了,依附于其上的灵魂四处游荡。报刊亭拆了,还可以再建,但一个城市的良心丢了,该去哪里找回?重回以人为本的发展轨道,让城市不再冷漠,让人心得以温暖。让每一座城都能让四处游荡的灵魂得以安放,这时,你我才会是这座城的一员,而不是如尘埃般的过客。

2014年1月6日下午4时于乐中办公室

〖附:作文试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2年4月,郑州将全市街头巷尾的421个报刊亭全部拆除,该市成了国内目前唯一没有报刊亭的省会级城市。

对此,有人说:报刊亭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应该拆除。

也有人说:经营报刊亭的都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现在报刊亭没了,叫他们如何生活?

还有人说:拆除报刊亭后,当地报刊零售市场呈现急遽萎缩的势头,对城市文化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篇四:2014佛山一模“拆除报刊亭”作文评分标准及标杆卷

2014佛山一模“拆除报刊亭”作文评分标准及标杆卷

【精品】2014佛山一模“拆除报刊亭”作文评分标准及标杆卷

2014佛山一模“拆除报刊亭”作文评分标准及标杆卷

一.作文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2年4月,郑州将全市421个报刊亭全部拆除,该市成了国内目前唯一没有报刊亭的省会级城市。

对此,有人说:报刊亭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应该拆除。

也有人说:经营报刊亭的都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现在报刊亭没了,叫他们如何生活?

还有人说:拆除报刊亭后,当地报刊零售市场呈现急遽萎缩的势头,对城市文化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本次佛山一模题的题型完全一致,均为“材料引??”的题型。

题目材料由背景材料(核心问题)+提示角度组成。背景材料为郑州市拆除了全市421个报刊亭,核心问题既是“如何看待郑州市拆除报刊亭的行为?”只要围绕其背景材料(核心问题)引发的思考,都可判为符合题意。提示角度有三,一是城市管理的角度;二是城市人文关怀的角度;三是城市文化生态的角度。每个角度审题上不存在优劣之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这样的题型与2014年广州调研的作文命题完全一致,思路如出一辙。均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提供几个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导考生展开对核心问题的思考。由此可见,自从2013年高考后,广东的“材料引??”作文题型已经日趋成熟而稳定。

只要掌握“材料引??”作文题型的审题方法,本题的审题难度不大,每一个考生均有话可说,但写好却不容易,需要考生具备较好的社会的洞察力和成熟理性的思考力。区分度明显,能让一部分关心并思考社会现实的考生脱颖而出。不存在套作的可能,如果还是妄想通过熟记一些考前素材,然后以此应付考场写作,绝对行不通。只能如

陈妙云教授所言,敢于写“原创作文”,根据题目的审题立意,确定中心,然后围绕中心展开合理论述,方为正道。材料选取的是一个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城市要发展,但城市的管理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近期不时见诸报端的城管与小贩的冲突问题,更是凸显了目前在城市管理上存在的误区与不足。因此,这个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思考性。

高考作文,既是为文,也是为人生,可以说,本次佛山一模的作文,不管是命题形式,还是材料内容、价值导向,都颇具水准。

依据陈妙云教授对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分析,本次一模题材料所包含的内容及含意分别为:

二.审题立意

材料的内容为:

郑州拆除全市的报刊亭;

拆除报刊亭,有利于城市管理;

拆除了报刊亭,原来的经营者生活难以为继;

拆除了报刊亭,破坏了城市的文化生态。

材料的含意为:

拆除报刊亭,是否恰当?

报刊亭的存在是否影响了城市的管理?

报刊亭存在的现实需要;

要给弱势群体生存的空间;

个人利益和城市发展的冲突;

报刊亭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根据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可立意为:

报刊亭占道经营,影响了市容市貌,不利于城市的管理;

拆除报刊亭,有利于城市管理;

报刊亭的存在和城市管理之间并不冲突;

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

关心弱势群体,提供生存空间;

小报亭,大情怀;

城市的发展也需要人文关怀;

多点理解与关怀,少点粗暴与冷漠;

不能因个人的私利而影响了城市发展的步伐;

报刊亭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城市需要报刊亭的存在,生活需要文化的滋养;

一个无法容纳小小报刊亭的城市,必然无法走向发展的明天;

城市不仅需要高楼大厦,也需要小小的报刊亭;

给文化以生存的空间

拆的是报亭,毁的是文化

……

只要紧扣材料内容和含意,围绕材料反映的“拆除报刊亭”现象引发的思考,均可判为符合题意。

其他评分细则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级评分,直至满分。发展等级原则上不往下跨级打分:如果文章内容和表达均评为一类,则发展等级原则上不能评为二类,其它等级依此类推;如果文章内容(或表达)评为一类,表达(或内容)评为二类,则发展等级可打一类或二类,其它等级依此类推。

3、未拟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 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4、套作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5、关于扣字数分的标准:写了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写了400字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写了300字的文章,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写了200字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写了100字的文章,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完全空白的,评0分。

三.补充评分细则:

10分以下,文章不完整,总字数低于200字。

11-20分,文章不完整,总字数201-400字。

21-30分,总字数401-600字;或文章完全离题。

31-36分,文章未在主体位置体现材料内容及含意。

36-39分,文章在主体位置基本体现材料内容及含意,说理空洞,缺乏论据。

40-45分,文章主体部分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有基本的行文思路,论据基本恰当。

46-49分,文章在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能做出适当地挖掘,但文章主体不能大而空,有完整的行文思路。

50分及以上,文章在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适当地探索,思想有深度,有批判精神或建设性,语言有文采,论据恰当,内容充实,思路清晰,符合逻辑。

四.标杆文

1号文:

让报刊亭点缀城市

报刊亭,夹着多少市民甜蜜的回忆。他是下班路上的休憩站,是上学途中的加油站,是你我共享时事,关注社会的一方静地。然而,不过几月,421间报刊亭便消失在郑州的街头巷尾,徒留议论与叹息。有人言,报刊亭是城市的负累。然而,为何不让报刊亭点缀城市,成为新的风景线呢?

报刊亭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它是部分市民工作的小窝,是他们留恋并赖以生存的“圣地”。他们并无年轻人的朝气与力量,也无文化人的思维与能力,他们有的只是让报刊传递社会的心以及他们挣钱养家的愿。报刊亭拆除后,他们的心,他们的工作,又将何去何从?况且,报刊亭可谓城市文化的驿站,报刊零售也可谓是城市的一份事业。拆除报刊亭,这种事业便若涸辙之鱼,奄奄一息。城市的文化也便失去了一块重要的拼图,显得残缺。当然,光临报刊亭亦是一些常年奔波忙碌的白领人士了解社会,体验人世的惯用渠道,若失之,便若失去心的一方皈依。故此,报刊亭之于城市,确然不可或缺。

然而,拆除报刊亭同样有其苦衷。正因经营者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及管理不善,报刊亭滥建成为影响城市建设的严重问题。各种交通要道旁,总可见到报刊亭,如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站立在那,与城市的繁华格格不入。也正因这样一个个的报刊亭仿佛“城市补丁”般接连不断,郑州及某些城市也才选择了拆除报刊亭这样的极端措施。

所以,报刊亭应成为鲜花,点缀城市;而并非补丁,影响城市。让报刊亭成为鲜花,首先便是提高报刊亭经营者的素质,应选择让拥有一定城市建设意识的人担任经营者,并限制经营人群。其次,城市管理人员也应对报刊亭做好规范管理,拆除部分不合规定的报刊亭,而非用极端手法拆除所有报刊亭。北京的古巷尽头,坐落一古典报刊亭,典雅端庄,若一秀丽美人,点缀这座老城;上海大道尽头,坐落一流线型报刊亭,大方简约,若一现代青年,映射出这座新城的蓬勃朝气。真正成熟的城市,即便是简单的报刊亭,也自有其独特的味道。

愿在清幽的小道旁,再见精致的小报刊亭,手捧纸页,眼前心中便是大千世界;愿不只在遥远的回忆里,看见有半分熟稔又有半分新鲜的小报刊亭,轻嗅纸香,秀耳旁,灵魂间,不断的,是那娓娓道来的,我和城市的故事。

让报刊亭点缀城市,让报刊亭回归城市,这是你我的愿望,也是我们身为城市中人,应当为城市做的一点小事。

得分:57分。

点评:本文审题准确,立意明确,标题即中心,“点缀”一次统领全文,且精炼;文章开头概述材料,用反问语句提出了论点。接着,从部分市民的工作和文化精神的传递两方面

阐述了报刊亭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难能可贵的是,文章后半部分指出,在中肯分析了拆除报刊亭的苦衷之后,提出了解决办法:让报刊亭应成为城市的“鲜花”。本文思想深刻,是一篇优秀的时评。北京和上海的例子增强了内容的充实性与说服力。文章结构完整,首尾呼应,条理清晰,语言有文采,书写工整,卷面美观。

2号文:

不可拆除的文化标签

报刊亭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标签,如今在郑州市却被毫无保留地全部拆除,只因其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这是何等地令人感到痛心!正如高尔基所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报刊亭作为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站点被拆除,真是太不应该,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更应该注重国人文化素质培养,保留这文化标签,才是一个大国应该做的。

我们应该保留报刊亭,塑造一个文化优秀的生态之城。正如一伴旅行作家所说的,在日本,无论是在等公交车等地铁或在优闲喝咖啡时,随处都可看见日本人拿着各式各样的书籍在细心阅读。而相比之下,中国人在等地铁坐飞机或者吃饭聊天时都是“低头一族”,拿着手机在玩游戏。同是也有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哈佛大学留学时所感受到的,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只是他在哈佛一个星期的阅读量。这些事例,无不印证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文化生态的建设同样重要。为何日本在近30年的时间经济,文化水平高速发展,并且哈佛会成为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无不体现出阅读所体现的力量所在。相反,郑州政府只求经济利益这当前利益,而忽视了报刊亭对培养国人优秀文化素养以及传播文化信息这一长远利益,是何等悲哀!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注重对文化生态建设,保留像报刊亭这样的文化标签,才会使城市更加和谐文明,国人的文化素养才会越来越高,从而使国家兴旺发达,立足于世界之林。

我们应该保留报刊亭,全面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经营报刊亭的都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在中国,两极分化严重,有钱的人虽然有钱,但有些是财大气粗,并无道德素质可言,这些可能都是因为缺少文化素养的教育,但是经营报刊亭的人虽是穷苦,因其长期处于报刊亭工作的环境中,能更多更好地接触书籍,报刊等文化信息的传播以及教育,从而比有钱人了解的世界越多,知道的信息更多,接受文化陶冶以后,可以弥补文化层次低的坏处,其具有潜移默化,影响人的却是深远持久,我们因此更应该保留报刊亭,给予国人更多地更直接的接触文化信息的机会,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全面地提高国人素质。

保留城市的文化标签,在潜移默化中向人们传递知识的力量,使国家一步一步走向上升的梯阶,才是政府以及国家应该做的,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培养国人文化素质同样重要。

得分:52分

评语:本文标题生动活泼,倾向鲜明,行文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材料生动丰富,有时代感,扣题。

3号文:

隐没在城市化中的“绿色”

郑州市全部拆除报刊亭,实在令人咋舌,到底是报刊亭踩到了城市化的尾巴,非得让城市中这点绿一夜消失?可是,我们的城市也需要文化,也需要文艺的熏陶,没有文化的城市化,到最后只能沦为“土豪城市”罢了。

文化是城市的时间轴。城市中的那零星的绿色报亭,是最经典的,最有时代气息的城市造型,正如站在街角的绿色邮筒,总与报亭遥相呼应。可是继邮筒被email、快递取代后,孪生姊妹报亭竟如此快落入同一命运。这是城市化的悲哀,是城市化的无数牺牲品之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得连支撑城市的文化时间轴也拆去,已经再也挤不出时间了解身边的新闻,世界的时事了。又或者本应读书陶冶情操的时间都用来聊微信,刷微博了,不是吗?到

底城市化下我们的文化藏到哪里去了?见证着城市每一步发展的文化都被我们拆掉了,都被压在房地产商的钱下面了。住在商品房的我们,大概也都忘记了当年读报的充实和读信的激动与喜悦。在城市化中,牺牲的不应该是代表文化的邮筒和报亭,不应该以一种文化的磨灭作为代价换取城市化的高速。

文化才是城市的真正内容。我仍旧无法理解郑州市拆除报亭的行为,若仅是以不利于城市管理那似乎说不过去。解决不利于城市管理的问题,为什么非得要用“一刀切”如此极端的方法?为什么对象非得是无辜的报亭?城市是一个区域发展的代名词,整齐的城市规划,华丽的地标建筑,对于一个急于发展的城市固然重要,但这些只是一个虚有的外表。一个发达的城市,住着的都是没有素质的人,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文明城市”的出台,让身为百姓的我们,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文化”在一个城市中的地位。它正如词语的本身一样低调,却是填充在每一个角落,如同报亭与邮筒,虽是在沉寂的一角,但蕴含的缺失已久的文化又是那么的深邃,渗透进城市的每一滴汗甚至每一滴血。

绿色的他们,也许真的不那么出众,但在城市的历史和城市的每一角落,都曾留下过奢华的背影,他们是文化的象征,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指标。城市,可以不那么富有,但一定不可以文化贫乏。

得分:50分。

点评:考生从“报刊亭与城市文化的关系”角度立意,立意行文皆在题目材料范围之内,符合题意。主体部分行文从“文化是城市的时间轴”与“文化是城市的内容”两方面展开,选材从城市发展不能以牺牲报刊亭展开分析论证,既谈意义也谈危害,论证有说服力。文末有一定的升华。

4号文:

报刊亭的去留,精神文化的归依

当今时代已是科技腾飞的时代,我们可以从许多渠道了解资讯,但绝大多数的人不能离开纸质的报刊,它的地位无法被取代。倘若报刊亭消失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该归依何处? 报刊亭是文化传播的“中介”。报刊常被人们称为“文化的载体”,那么报刊要想被人翻阅,报刊亭就成了“中介”。自民国以来,报刊就出现,当时销售《民报》等报刊要依靠“人肉报刊亭”——卖报人,到了现代,报刊亭不再是一个人拿着几份报刊来销售了,而是随处可见的流动小商铺。报刊亭里有各种各样的报刊,时事、时尚、经济等,尽管现在宽带畅通无阻,社会各领域还是没有放弃印刷纸质报刊,毕竟大部分人会购买报刊。因此,报刊亭这个“中介”是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它要作为提供文化交流、传播的平台,犹如它在充当社会各界乃至各国与人们交往的“友好大使”。那么,报刊亭是文化传播的“中介”一说,是正确的。

报刊亭的去留,会影响城市文化生活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主要依赖报纸、书籍等,报刊亭便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商店。鲁迅先生曾说过:“精神上的满足远高于物质上的满足。”在日本,家家户户都会订阅报纸以便知道国家的新动态。倘若,他们订不到报纸或没有及时收到订阅的报纸,也会不辞辛苦地到报刊亭购买,这就是日本人注重精神生活的表现。如果报刊亭不存在,那么他们难以知道国家大事。有人说可以上网了解,那么不会上网的老年人呢?他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安倍晋三去朝拜某神社一大事了。而且,有些信息只有以报刊的形式流传,如果没了报刊亭,它们就无人可知了。报刊亭的存在对城市文化生活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郑州市拆除全部报刊亭,对该市的文化不见得是明智之举。

报刊亭的经营,需要政府的妥善管理。政府在城市规划时应留意报刊亭的经营位置,如果能留个心眼注意,也不会落到“报刊亭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的地步。所以,政府应负起管理报刊亭经营的责任。

在多元文化汇聚的时代,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不能因“不利于城市管理”的荒谬的理由而

下页 余下全文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