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也談作文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7:17:17 作文素材
也談作文作文作文素材

精选作文:也談作文作文

也談作文

 

   寫作的目的是什麼?說到底,是爲了表達思想感情。洋洋洒洒一大篇,繞來繞去,不知所云,這叫哪門子文章!可是這樣的文章、書刊比比皆是。閱讀的根本是什麼?說到底,是理解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很簡單清楚的文字,讀了半天,愣沒讀懂人家在說什麼,寫這東西的目的是什麼,這樣的閱讀理解能力在當今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中比比皆是。

 

   一篇好文章,首先不在于文字優美,而在于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文字是思想感情的載體,思想感情是文字的靈魂。一定是先有思、情,然後才有文。因此,寫作技巧和文字功底是術、是末,文章文字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道、是本。作文寫不好,首先是沒想法,思想空洞,感情虛假,沒東西可表達、要表達,生編硬造,爲了作文而作文。真思真情是好文章的靈魂,沒有靈魂,再好的文字技巧和華麗的辭藻也寫不出好文章。好文章要言之有物,論之有據,情真意切,情文並茂。

 

   真思真情从何而來,這个不需要培養,只需要自由和釋放。真思,就是獨立思考,就是觀察和感悟,這个需要自由思考和表達的環境和氛圍,應試教育抹殺的就是自由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沒有自由,何來獨立思考;沒有獨立思考,何來文章的原動力。真情,就是真性情,就是自然率性。文章就是表達,表達就是釋放,會說話就會寫文章。“道法自然”,“率性之謂道”,自然率性是關鍵。一段自然流暢、真情實意、文字稚嫩的文字遠勝于寫作技巧高超、辭藻華麗卻空乏无物、索然无味的長篇“作文”。

 

   要想寫出好文章,首先要可以自由表達,鼓勵自由表達。有了自由表達釋放的環境,就解決了想不想表達、表達什麼的根本問題。然後才是如何表達的問題,如何更精確、優雅、藝術地表達。只有在有強烈表達慾望的時候,人才會寫東西;想寫東西,才會想提高寫作技巧;經常寫,才能逐步提高文字表達能力。什麼都是練出來的,興趣和願望是第一位的。我們現在作文教育正好背道而馳,先限定題目、範圍、字數,等于逼著學生按照要求生編硬造,這是在扼殺寫文章最根本的原創思想和真實情感,扼殺孩子們自由放鬆表達的環境和氛圍,沒有了表達動力和源泉,如何會有好文章?因此,作文之所以寫不好,跟現代中國鮮有文學巨作一樣,根源在于應試功利教育對自由和天性的壓抑。前不久筆者曾經教過三个9歲孩子一堂課,其中一个來自公立學校,他回答問題很特別,看得出來他是在想你(老師)想要什麼樣的答案,是想迎合你的想法,而不是簡單的回答自己對問題的理解,結果一个簡單的問題回答得複雜混亂。幾乎在同時間筆者朋友反饋,在一所私立學校的國際部和國內部給三年級上課,同樣一个問題,相比國際部學生的簡單率性,國內部學生回答問題方式與我教過的那个公立學校孩子幾乎同出一轍,對比相當強烈,令人震驚。這就是自由環境和應試教育環境對孩子的影響,9歲尚且如此,成年可想而知。我國登峰造極的應試功利教育是我國培養創新人才和國家創新戰略的最大悖論所在。

 

   筆者對沒有自由、壓抑人性的應試教育深惡痛絕,深受其害,也是不會寫作文的典型例子。从小學到高中,作文从來都是短板,最大的痛苦就是不知道寫什麼,編不出來。平生第一次真正寫東西是22歲,大學畢業後留學莫斯科,寫信給媽媽。當時發生很多事情,有很多苦悶要跟媽媽表達和訴說。从與媽媽的書信往來開始,慢慢明白怎樣寫東西。第一次寫情書是28歲,寫出來的東西事後連自己都不敢相信,因爲那是平生第一次動了真情。筆者寫作天賦平平,但笨鳥先飛,勤能補拙,熟能生巧。經常寫,堅持對發表文字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慢慢也就有了一些提高和心得。

 

   文章的原動力來自真思真情,那麼是不是有真思真情、自然率性的文章都是好文章?不是。因爲真正的好文章一定要有真知灼見,且思路清晰,語言精練。洋洋灑灑,想到哪兒寫到哪兒,隨性任意,思路混亂,這一定不會是好文章。文如其人,如果一个人思想不清晰,怎麼會有清晰乾淨的文字;一个人思想不深刻,怎麼會有深刻的文字;一个人情感不純粹,怎麼會有震撼人心的文字;一个人沒有情操和情懷,怎麼會有高尚感人的文字?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必出自思想者之筆,偉大的詩人必定擁有高尚情懷。換言之,真思真情是好文章的必要條件,但還不夠,真正的好文章一定有“高思高情”,即高明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懷。那麼怎麼才能讓人有高明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懷,這就是教育者的責任和使命。語言文字的启蒙者,也必是思想情懷的启蒙者。因此,什麼人可以教語文,教作文?必是思想敏銳、有真才實學、真知灼見的人,必是有道德修養的人,必是有深厚文史功底的人。中文書面語言長久以來是文言文,文言文是雅文,字義深邃,言簡意賅,精煉優美。儘管近百年來現代漢語(白話文)成爲書面語言,但文言文經典的底子仍是寫好中文文章的關鍵。文言文經典最本質特點是文史哲一體,或者說文史哲不分家,即經典既是最優美的文學作品,也是歷史書,更是深含哲理,乃至就是哲學經典。中國傳統教書的方式是私塾,何謂私塾,就是一个老師的學校,這个老師被稱作先生。既然傳統文字的特點是文史哲一體,教書先生自然也應是文史哲无所不通、无所不教,教育方法自然也是文史哲一體。這要求教書先生具備很高的道德和學問水準,這樣才能爲人師表,言傳身教。只有以己昭昭,才能使人昭昭,如果先生自身素質不行、學問不到,就只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這便是當今中國語文教育的核心問題所在。語文絕不僅僅是教語言文字,更重要是教道德、教思想,而能教道德思想的語文老師在當今中國可謂鳳毛麟角。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先生。名師出高徒,先生不行,如何能教出傑出弟子。孔子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文化大家,其思想文化之所以流傳至今,源于其長期从事教育事業,教育出諸多傑出弟子,其弟子們傳承并發揚光大其思想,孔子可以說是私塾先生的鼻祖和最傑出典範。如《論語》便是孔子傑出弟子記錄整理而成,儒家第二聖孟子可以說是孔子再傳弟子。我國幾千年文化傳承的根本在于尊師重道,選擇最優秀的人做老師便是關鍵。反觀當今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教育現狀,最優秀的人並沒有从事教育,這便是現代教育的一个根本問題。

 

   早年大量背誦文言文經典,青少年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經典文史哲作品,打下深厚的書底子。這幫助提高思想的同時,也在打下文字功底。語言文字和思想感情是密不可分,合二爲一的。厚積薄發,磨刀不誤砍柴工,應該鼓勵學生多閱讀,多思考,多討論。有了自由環境、獨立思想和深厚底子,寫作能力自然水到渠成。


   文章也分大和小,小文章可以一气呵成,一蹴而就。大文章从初稿到成稿,則要反復醞釀、斟酌、修改,精雕細刻。无論大小,文章最終發表之前,再三閱讀修改是必要的,也是良好的習慣。對自己寫的文字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的一種態度。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的,說話都要謹慎小心,否則會禍从口出,何況白紙黑字!現在有了微信,通信交流確實方便高效很多,但微信不是電話,是白紙黑字,大家在發表意見時要有這个意識,尤其是在微信群裏。現代技術使得人們有了博客、微博、微信、臉書等方便高效的文字交流手段,“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善用這些技術和工具來提高文字表達和交流能力。

 

   不同于說話的是,寫東西更嚴謹、精煉,寫東西的過程本身就是在幫助整理思想,精煉思想。一个思路的改變,會引起文章架構的改變;一个思想的靈感,會同時帶來語言創作的靈感。隨著思想深入成熟,文字功力的不斷提高,會達到思、情、文同步統一的境界。近來讀洪秀柱的文章,感覺其志向、理念、感情、文化底蘊、文字表達融爲一體,篇篇堪稱範文。尤其是她在被廢除總統提名前的發言,振聾發聵,最後一句“孤臣可棄,但絕不折節!”可謂近年來最震撼人心的語言。事情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現在回想起來仍餘音繞梁,蕩气回腸。這就是語言文字的力量,這就是語言文字背後真思真情的力量!

 

 

 

 

篇一:也谈作文教学

也谈作文教学

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分三步走。

低年段时,是起步阶段,应该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了解。

一、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认识能力

鲁迅曾经说过:学习作文,

其次,注意积累间接材料,扩展知识,开拓眼界。积累间接材料主要是多看书、勤写笔记、写心得体会。例如让学生把课外书中、报纸上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抒情,有哲理性的见解,好的成语、典故等等都工整地抄在笔记本上。还可以事前布置作文题,让大家早作搜集间接材料准备。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从大量的材料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写作时就会觉得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中年段时,是发展阶段,要营造作文氛围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技巧。

一、营造师生平等、人人参与、气氛活跃的作文课堂氛围。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首先要摈弃“师道尊严”的传统教学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和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差异,善于发掘学生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了解、熟悉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珍视他们得每一个经验积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让他们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畅所欲言的平台,训练学生最起码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像我们这种壮汉瑶等民族夹居的地方,双语或多种语言并用教学尤为重要。在普通话表达不通顺、不流利的情况下,允许学生使用方言表达,然后根据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帮助他们翻译成通顺的普通话,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纠正,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兴趣。

二、、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作文”这个概念。

三年级学生一看到“作文”这个词语,心里就会想:什么叫作文?作文难学吗?等等。“作文”这个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朦朦胧胧,犹如雏鸟学飞,没有方向。没有方向,怎样去写作文?因此,必须让学生知道并理解“作文”。“作文”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讲解的时候,我联系生活实际,简单地向学生讲述最基本的作文就是写文章,就象我们学习的课文一样,把我们平时见到的、做过的、听到的、想到事物的用汉字有顺序地写下来。例如:你做过“洗衣服”这件事,那么,就把你怎样洗衣服的过程有顺序地写成一段通顺的话等等,多举几个例子。这样,使学生的头脑中有了“作文”这个概念。

三、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

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课堂上我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1、训练思维,注重想象。

除了观察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更要注重想象力培养。如写《假如我是------》想象作文的练习,课堂上,我多举几种学生喜欢的职业,如作家、教师、医生、警察、科学家等,当然也有神话中的人物。我要求学生想象各种职业的人对社会有何做用,假如你们是其中一员,会怎样做。接着分组展开讨论,把想象的内容具体地讲述出来,学生从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使想象更充实、更完善,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积累语言,丰富想象。

积累语言在作文教学中相当重要,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因此,作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①坚持让学生摘抄课本、课外的古诗、儿歌、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要求学生熟读成诵,长期积累,从而为写作建起一座资料库。②互相交流:利用队活动课开展朗诵会、故事会等,并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做得好的学生把他们的好经验、好方法向大家介绍。③坚持让学生写好日记,让学生在日记中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想象,写起作文就不觉得难了。

高年段时,是提高阶段,要激励学生多读多写多练。

一、创造学生自主写作的环境

平时,学生写作是由于老师的要求,只有老师布置了作文,学生才会去动笔,老师也总是习惯于按照教材所规定的写作要求去要求学生写文章,这种为作文而作文,为老师而作文的文章质量差当然在所难免了。因此,只有让学生懂得了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才能自主写作,写出好文章。在班级中,我设立了心里话信箱,学生有什么意见,什么想法或者问题都可以通过信箱和老师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写作平台。

有一次,我收到了班级中一个作文差生的小字条,她告诉我,她和同桌吵架了,想换座位。我及时给了回信,让她把吵架的原因告诉我。隔了一天,我又收到了她的小字条,写得不长,但原因很清楚,只是因为上课做练习时,同桌向她借本子,而她因为是在上课时间怕老师批评而没有借给同桌,同桌就认为她很小气,一直误会她,还拉拢其他的同学离间她。我回信让她把原因向同桌解释清楚,相信她的同桌会明白的,果不其然,她们和好如初了。为此她写了一张感谢的小字条给我。在那周的周作文上,我布置了一篇题为《我和我的同桌》的作文,我把我们交流的纸条都给了这位差生,让她把这件事在作文中叙述出来。星期一,在她的周作文中,我郑重的画了四颗星。在评语中我写道:“你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叙述得真清楚”。过了不久,我又在信箱中收到了她的一张小纸条,她说,老师其实写作文也没有那么难。

在这样的环境中,作文并不神秘,作文就是用笔写话,学生并不害怕写,反而乐于写作,文章信手拈来。我通过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作文习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写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感,“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二、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学生愿写、乐写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我们班上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一本随手贴,每个人都可以在班级中的涂鸦墙上贴上自己的作品,可以是美好的祝福,可以是年少的豪情壮志,也可以是自己的随心所欲??涂鸦墙上的作品与日俱增,学生也越来越愿意动笔。在涂鸦墙上,经常能找到令人瞩目的一首小诗,一段隽美的文字。班级中的学习园地上的优秀作品中也出现了我从涂鸦墙上摘选的一张张随手贴。

三、注重积累,才能“有米可炊”

学生敢写、乐写了,还需有词可用、有话可写。在写作中学生经常遇到“无米可炊”的情况。这时,平时积累的素材就大大地派上了用场。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本《采蜜本》,我结合《采蜜本》让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积累四个好词,两句好句。量少,对于学生不会造成负担。别看量这么少,日积月累,一滴滴水珠也能汇成汪洋大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面广了,获得了间接的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了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作文能力也明显地提高了不少,可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只是模仿别人的生活那写出来的文章只会是空洞的,缺少个性的。在此基础上应多让学生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身处农村可看到城市中没有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遍地的野花野草;可以去小溪、小沟里捉鱼摸虾;可以去沙滩上烤地瓜、烤蛋??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应引导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在生活中“睁大”自己的眼睛,“伸长”自己的耳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出游是学生喜欢的事情,在每次出游时要求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以及说的记下来加以整理,这样在写作时学生人手有一本丰富的素材了。

四、评价展示,激励写作

评改和交流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点评当中来。每次在全班作文总评时,我先肯定学生的成绩,并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与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学困生应注意发现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给予热情鼓励和适当表扬,不足之处也用委婉的语言指出。我经常在评语中写道:“你的进步真让老师刮目相看,要是错别字一个也别放过的话,你就更棒了!”“你的文章叙述得真有条理,娓娓道来,可是就是那么一两个用错的词影响了整篇文章,多可惜呀!”学生在拿到作文后,看完了评语都会找出自己的毛病加以改正,从而让整篇文章更加精彩。在指出全班的共性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互相说说优缺点,有哪些好的地方是需要自己学习的,认为哪些地方可以怎样写更好。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学生在互评、互改中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写作技巧也得到了提升。

在评改后,我利用班级中的《学习园地》、班级手抄报等这些平台,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作文的机会。在每一学期的期末,把优秀作文及进步作文汇总,变成一个个铅字,让学生成为一个个作者,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成为作者的骄傲也让学生对写作充满了兴趣,对写作热情高涨,激励学生保持着写作的兴趣。相信只要给予学生舞台,给予长袖,那么他们必定善舞。

以上就是我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所得,总之,作文教学还是我们语文教师得去努力的一个方向。

篇二:也谈作文批改

也谈作文的批改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却也是传统作文教学中一个最薄弱的环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为不能给学生及时批改作文而苦恼。毋庸置疑,相当一部分教师也有此同感。作文的批改可以说已经走入了一个死胡同。那么,传统的作文批改究竟存在哪些积重难返的弊端呢?

一、重写轻改

许多教师认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学生练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批出来的。排除有些教师为繁重的作文批改找托辞,这话不能说没有它的合理性。练是一种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提高。于是让学生大量地练习写文章,不少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写大作文,还规定每周写若干字的随笔、摘抄等等。与此同时,教师由于腾不出时间与精力加以批、评,只好简单浏览一下,打个分数;或是让“学习好的学生代为批改”;或是干脆置之不理。理论指导实践,但学生的作文因为没有老师的批改,习作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指正,便不断重复出现。尽管练得多,却事倍功半。这样,面对作文,学生是“谈文色变”,教师也是束手无策,苦不堪言。

二、重形式轻内容

作文批改是一件极其琐碎的事情,面对厚厚的几十本作文,千篇一律的话题,即使最有耐性的人,也会生厌。于是,批改时,只是蜻蜓点水、飞虹一瞥。批语中经常出现“条理不清”、“重点不突出”、“语句不通顺”、“病句太多了”、“重写”等等批语,教师写得鲜红、

醒目、潦草。且不说这些批语是否中肯,就是习作中如何得“条理不清”、“啰嗦”,怎样加以修改或“重写”,教师没有批出,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处下手修改。

三、重主导轻主体

不少教师虽然重视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设有一定的讲评课。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讲评课上,不放心学生的能力,怕学生讲“外行话”,评得“不准确”,浪费时间,教师干脆包办到底,“我评你听,我教你学”。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消极接受的地位,缺乏参与评改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由于教师只是“抓住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来讲评,学生很难结合自己习作中的“个别问题”进行分析、修改。

四、轻指导

作文教学中虽也有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但完全是一种盲目的行为,教师缺乏一定的指导。比如从哪些方面批改、批改的重点是什么等,学生全然不知。作文到手,胡乱浏览一番,便仿照老师的评语照葫芦画瓢,至于作文存在什么问题,批语是否合适,全然不管,更有甚者,在别人的作文中恶语相伤。这样,非但作文批改没有任何效果,反在学生中形成恶劣影响。

以上是作文批改中常见的弊端。从这些问题中不难发现我们语文教师身上依然存在守旧的教学观念,尽管如今作文教改的呼声很高,可大多数同仁的反应是漠然的。就好比“未庄的老百姓”一样,改革的东风仅仅是微微掠过人们的心头,也许人们的心头泛起过涟

漪,但随之又风平浪静,一切还是老样子,没有形成一定的作文教学观念。这种现状,束缚着作文教改前进的步伐。

作文教学本应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教师命题——学生选题;教师指导——学生准备;教师点拨——学生表达;教师批改——学生自改,教师讲评——学生总结。传统的作文教学本身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重主导轻主体,学生作为作文教学的主体,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教与学完全脱节;教学形式单一;批改形式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等。但现实的教学不仅没有重视这些弊端问题,反而简化了教学过程,将它合并为:教师命题——学生表达——教师批改;或教师命题——学生表达。完全违背了作文教学的规律,忽视了批改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形成了不良的教学习惯。

基于此,我有如下看法:

语文教师必须尽快更新自己的观念,对作文教学或作文批改有一个重新地认识。作文批改在作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作文的理论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比作文指导更具体、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学生可以从批语中了解到自己在作文上有哪些长处、哪些不足,还需要怎样提高。“评改是促进学生写好作文的外因,起着直接指导的作用”。评改是从一人一本入手的,而它的针对性、指导性可以越出这个范围,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作文批改不是老师的专职,老师大可以把自己从这中间解脱出来。学生既然是作文的施行者,我们何不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去总结规律呢?这样,既为老师减了负,又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受益,一举两得。

篇三:也谈作文的教法

也谈作文的教法

作者:马艳梅

来源:《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

重点抓住片段练习,赏析优美语句的用运,每周交流课外读书笔记,进行最美语句阅读赛,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五、及时奖励每次习作玩之后好的作文及时奖励,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写作成功甜头,每次习作后优秀作文都要在班上奖励。然后上班内办的板报栏,推荐全校学生读。这样带动其他学生写作,激发其他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可做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让学生知道通过努力自己也能写好作文,写作文并不难。

总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写作文需要日积月累,师生互动互爱共同努力是我们进步的阶梯,作文教学更离不开。

篇四:也谈作文教学

也谈小学作文教学

一、小学作文的初步情况。

小学作文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与课文阅读、口语交际紧密结合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断激发学生,正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事物的认知。

当今的作文教学,很多人只侧重于以范交代替学生的思考,以仿写为重点,阅读与写作分家,重套式训练,轻口语交际与动机启发.重分步开始.部件组装,轻整体一次性训练。整天让学生进行重调乏味的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成篇。用形式套内容,学生对课文一知半解就开始写随堂作文,损耗了智力,对阅读、作文的提高极为不利。结果使作文教学的投入大、收效低。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应培养学生认识作文中的各种因素。①、从思维上变难为易,每次的写作要求不要提的过高。如低年级练写几句连贯完整的话,中年级认识事物的发展,练写一部分事件的过程,高年级学习篇章,进行整合训练。但这是一种手段,而最终目的是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写作兴趣。②、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让学生弄清为什么要练习写作,而不是老师要让我写,使学生认识要学好语文,就要学好各方面知识,就必须写好各种类型的文章,从灵魂深处认识到人世间有许多人和事需要我们去写,祖国山川的秀美景色更需要我们去描述,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只要对事物产生好奇心,就会对事物详细观察,把观察的结果写下来,就是一篇文章。其程序是:好奇——观察——文章,有时学生还会时好奇的现象加以猜测。把作出判断和多种想象写下来,也就是一篇好文章,其程序是:好奇——猜测——文章。还有的对事物产生好奇心时,要动脑.动手、勤于实践,寻找资料、请教老师,把活动过程、结果写下来,

就是一篇科技短文,程序是:好奇心——勤奋——文章。④、多鼓励,少批评,就是指在作文讲评时,学生写的好文章里存在不足之处,而最差的文章里也有优点,教师应注意把学生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对于文章中存在的主要缺点也不能放过,可经常用一些鼓舞信心的语言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愿意去在写作上下功夫。如果学生的写作理念与教师的目的不符时,尽量少用教师的观点.语句去修改,而只是在学生原文的基础上作关缝性的修改,这样使节生既理解丈章仔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能力。

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①、广泛阅读,丰富语言。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小学作文中应指导学生多读,读后了解原文章的结构方法、优美的词语、写作的意境,用书面语言丰富课堂语言、丰富自己的写作语言,由想到说,由说做做,由做把所做过程写出来,可一文一得(即一课一得),有时也可一文多得,所谓“得”就是思维的过程,但又不能太多,只限文章素材的需要、理念的更新、理解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目的,才能收到下笔有神的效果。

②、仔细观察,搜集素材。要让学生有事可写,这就需要注意观察,搜集素材,从目前的小学课文内容来看,基本上遵循了季节与科学的发展,教师在备课时掌握重点、难点、觉得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来指导观察,当然不是所有课文反映的事都能看到,那就需要有目的设计教案,进行观察理念指导,这主要是因为事是人做的,文章是人写的,可先做后写,也可先写后做,如写叙事性的文章,有时是先把文章写好,再去做事,最后只把做事的主要特点和结果、以及文章所涉及到的人或事写出来,略加修改,便是一篇好文章。除此以外还可结合音乐课,陶冶情操、美的感受;体育课激发姿态美的体会;社会课让他们了解地形方位和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史加深时代

背量的印象;美术课指导欣赏看图作文,画面结构的思维……。像这样,学生大脑中的材料多了,在写作中就会有事可写,有文可作。③、区别各异,少讲空话。在指导观察事物时,一般不需面面俱到,只需要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以区别,把相同的方面作以比较,把不同的地方进行区别,让学生的思维紧扣不同的地方,抓其要一点。当抓住要点时.根据内客所需进行描写,常用方法是先概括一句,再把一句中所要阐述的事写清楚即可成为一段,有时是先把事写出再总括一句,内容相同的作略写,如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这样文章的内容就显得充实,而目前许多学生总是爱写总括句,形成错误思维方式,多头绪,致使文章假空。当然纠正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时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经常指导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加强辅导,培养能力。

①、标形立意,突出重点。当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确定之后,首先应当让学生明确:这些文章应写明哪些方面的事,根据主题思想哪些方面该祥写,哪些方面应略写,祥写达到什么目的:略写达到什么目的,最后反映出一个什么样的意义。教师应做创造性思维方而的指导,抓其形写其神,不一定每篇作文都要写例句,范文,提纲应灵活些,不要把学生限制的太死,放开学生手脚,写他想要写的人和事。

②、指导得当,注意创新。作文离不开生活实践,每个学生都有生活经历,但又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好文章,生活经历是一回事,通过作文实践,活生生地写出文章中的事又是另一回事。如何让学生把生活经历的思维变为作文内容,在作文训练中关键在于“导”,所谓“导”,就是精心指导,用提出问题法引导学生从生活深处钻探中提炼命题,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全过程写下来而又在于训练,采用采掘强烈印象法,引导学生将自己埋藏在内心的激动情感引导出来。用提炼法,引导学生从平淡无奇的事物中导出新意来。用筛选法引导学生从众多的同类事物中悟出道理来。这样的作文训练,

把看、想、做、写结合起来,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④、从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写阅读作文打基础是训练的手段;写生活实践作文应提高文章创作的深度、广度,还在于课外、课本外。因此,“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这两者是互相依靠的,又是互相并存的。但任何一件事太真实、太具体、太呆板,也不能写出好文章,只能把真实具体的各方面事物与反映主题相关的内容上,再加上思考创造,去发展,去想象,去推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达到真实确切的反映主题。

对于作文辅导,除精心指导,就是多写多练,要指导学生多写多练,遇事就写,专一训练,不以篇幅的长短、素材的好坏而限制,写了再改,改了再写,日积月累,提炼成章。

总之,既不能死搬硬套,又不脱离实际教材,既写真实的事物又不呆板的就事论事,而是根据文章的主题的需要而定。

当然事情总是说着容易做着难,需要在长期的作文训练中,从低年级入手打好基础,到高年级做好指导,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探索研究,在教学中才能觉得心应手。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