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腔调与情怀:打造优秀作文的要素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1:12:58 高中作文
腔调与情怀:打造优秀作文的要素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腔调与情怀:打造优秀作文的要素作文

腔调与情怀:打造优秀作文的要素 

浙江省慈溪市慈中书院 蒋云忠

来源:蒋云忠博客

 

当下,高考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已不会太为难考生。换言之,写什么对考生来说问题不大,怎样写是学生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平常需要学习和积累的。本文我们谈谈作文腔调与情怀这两个方面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腔调——吸引阅卷老师的磁场

阿来谈创作时说:“法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说,我们要找到讲故事的腔调,我觉得‘腔调’这个词她说得特别好。讲述每一个故事都需要独特的腔调,用我们自己的话说,每一个小说都需要有作者自己独特的形式。”“在作品中用字也很重要。声音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情感。我们在写作中用什么样的字,挑选都是很讲究的。高兴的时候挑选那些发音响亮的字,悲伤的时候挑选那些发音沉闷的字,平声字响亮一些,悦耳一些,仄声字喑哑一些,低沉一些。”我们可以套用一下他的话,高考作文是需要“腔调”的,是要讲究遣词造句的。

2014浙江满分作文《推开门 走下去》开头以诗的韵味表述:

我踏着达达的马蹄声,从江南无数个春天里走来,风雨兼程,任柳絮翻飞,莲花开落,我在追求我的大学。

这个开头化用郑愁予名诗《错误》的意象和意境来引出自己的观点,文字纯净利落,格调清新轻灵。

让我们再来看看2014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我的路,我的门》的开头。

看到这个题,我有一种莫名的近乎落泪的感动。

禁锢已久的已逝的和我憧憬的闪着光的日子不知从哪里涌出来,让我既熟悉又陌生,既欣喜又不知所措。

这两篇文章开篇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腔调。第一篇是诗意的腔调,第二篇是让人兴奋与沉着的腔调。“一种莫名的近乎落泪的感动”是深沉的情感,“日子不知从哪里涌出来”是热烈的情感,“既熟悉又陌生,既欣喜又不知所措”是莫名感动的具体的体现。

《我的路,我的门》作者陈越接受采访说,“要炼就一杆‘毫端蕴秀’之笔,大量的阅读积累是不可或缺的。名家的和草根的都要读些,有时会有些特别的收获。”她说得这个“秀”,就包涵着腔调——语言的韵味。

请看2013浙江高考满分作文《遗失的童真当》的开头。

暮霭沉沉之时,我们被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之时,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成长到每一个阶段时,我们都被提醒着完成不合时宜的任务。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渐行渐远,消逝不见。

有人对这段话作了这样的评论:排比开篇,长短相间构成整句,节奏起伏有气势——会构思;前2句化用古诗词入文,隐晦而有诗意,后一句语意明晰;三个“被”字精当,大胜主动句,直逼“遗失”之因;末句承前三句顺势立论,呼应标题,揭示中心。排比加对比加比喻,于是文章有文采。

在我看来,这段文字之所以吸引读者,是因为作者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和引用课本学到过的诗句,构建了一个富有韵味的腔调。整散结合的句子,有节奏感,给人从容之态。特别的腔调,把读者带入了舒适的阅读氛围。这样的开头就叫引人入胜。

腔调的打造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浙江省2009年满分作文《绿叶·情意》)

这段文字也是开头的,与2013满分作文《遗失的童真当》的开头是不是很相似?句式上是很相似的,都用了长长的状语,给人有种舒缓的柔美的腔调。

下面文字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没有味道的白开水腔调。

出生于同一个世界,我们了解着同一个国家,同一个社会,同一个环境。但是每个人是共性的同时也是个性的。形形色色的事情,构建了我们独特的思考方式与价值观。而正是这点的不和谐,却如同涟漪在平静的湖中赛开,形成了我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同一事件的不同选择。(广东2013《人生观与人生》)得分24分)

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权,都是为自己的须(需)要而选择,每个人心理都不同,也不是同一阶级的人心理方面都是同样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广东2013《尊重别人的选择》,得分29分)

文章是要追求美的,语言美应该是首位。语言美了,文章的腔调美了,读者——阅卷老师才会心生喜爱之情,才会慷慨给分。

情怀:感动判官给出高分的法宝

白居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晓人心者,莫先乎理”。语文教学老前辈于漪曾说,“尽管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创新和求异,但作文中有些精神的东西,是不必质疑的,更是不可失缺的。这个精神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真情实感。”

悲悯情怀能让文章发出沁人心脾的醇香。浙江省2009年满分作文《绿叶·情意》有这样两段文字: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这些文字,字里行间透着对爷爷的关怀之情。爷爷失去伴侣,离开故土,是一个弱者,“我”体察到了这个弱者的许多细节,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流露着关切之情。

文字的力量来自人的思想和感情,文章不应当是无情物,尤其是中学生的习作,能否以真情实感传达情理体验与认识的深处,能否打动读者,能否使读者产生共鸣,往往是成败的关键。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上海市2008年满分作文《他们》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更可贵的是,该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文章最后还写出农民工子女的变化,“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这是一种优越人对弱势者的悲悯之情,更是一种宽厚的情怀。考生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内心对社会、人生、生活的真实感情与认识感悟,应该是真实的、真诚的,而不是虚假的。

悲悯情怀还能理上胜人一筹。请看广东满分作文《这是常识,你知道吗?》

当我把思绪拉回书中时,“咳……!呸!”那大叔一口痰吐在树根上。而此时两个学生路过目睹这一幕,其中一个脸露恶心状,另一个更过分,马上冲着大叔叫道:“喂!你脏不脏啊?痰里有细菌会传染疾病的。别乱吐痰,这是常识,你知道么?大叔被他这一喝,有点手足无措都不知说什么,而我对这两个学生则有一股无名的愤怒。而这时有一学生冲过来挡在大叔面前,冲着那两学生叫道:“你们要干什么?”那两学生丢下了一句“乡巴佬!”便走了。

而那名冲过来的学生对着大叔说:“爸,我办完了,你回去吧!”声音有些颤抖,我想他明白了他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大叔笑着走了,而他儿子也离开了。

只有我一人,回想刚才一幕。“这是常识,你知道么?”这句话回荡在耳边。我想对那两位学生说:“一个生于农村没机会受教育的农民,他的行为受他文化所制,没办法要求他符合你们的要求。生活中一些常识他或许不知道,但是人生中有一条常识是尊重他人。这也是常识,你们知道么?”

出身农村的同学的爸爸,随地吐痰是自是缺理。作者出于对他的同情,让他用另一种常识回敬了以常识教训人的城里学生。这样一来,使文章巧妙地二次扣上主题,极具说理力。

悲悯是一种看取人生的态度,是一种立足的制高点,悲悯是一种精神品格,悲悯是一种情怀气质。悲悯是一个古老的文学命题,也是一个永恒的命题。让悲悯之光照亮每个人的心底,让悲悯之河在我们笔底流淌吧!

 

链接:http://jyz19651019.blog.163.com/blog/static/1166308952014113081315555/

篇一:腔调与情怀:打造优秀作文的要素

腔调与情怀:打造优秀作文的要素

腔调与情怀:打造优秀作文的要素

浙江省慈溪市慈中书院蒋云忠

来源:蒋云忠博客

当下,高考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已不会太为难考生。换言之,写什么对考生来说问题不大,怎样写是学生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平常需要学习和积累的。本文我们谈谈作文腔调与情怀这两个方面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腔调——吸引阅卷老师的磁场

阿来谈创作时说:“法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说,我们要找到讲故事的腔调,我觉得‘腔调’这个词她说得特别好。讲述每一个故事都需要独特的腔调,用我们自己的话说,每一个小说都需要有作者自己独特的形式。”

“在作品中用字也很重要。声音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情感。我们在写作中用什么样的字,挑选都是很讲究的。高兴的时候挑选那些发音响亮的字,悲伤的时候挑选那些发音沉闷的字,平声字响亮一些,悦耳一些,仄声字喑哑一些,低沉一些。”我们可以套用一下他的话,高考作文是需要“腔调”的,是要讲究遣词造句的。

2014浙江满分作文《推开门走下去》开头以诗的韵味表述:

我踏着达达的马蹄声,从江南无数个春天里走来,风雨兼程,任柳絮翻飞,莲花开落,我在追求我的大学。

这个开头化用郑愁予名诗《错误》的意象和意境来引出自己的观点,文字纯净利落,格调清新轻灵。

让我们再来看看2014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我的路,我的门》的开头。

看到这个题,我有一种莫名的近乎落泪的感动。

禁锢已久的已逝的和我憧憬的闪着光的日子不知从哪里涌出来,让我既熟悉又陌生,既欣喜又不知所措。

这两篇文章开篇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腔调。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浙江省2009年满分作文《绿叶·情意》)

这段文字也是开头的,与2013满分作文《遗失的童真当》的开头是不是很相似?句式上是很相似的,都用了长长的状语,给人有种舒缓的柔美的腔调。

下面文字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没有味道的白开水腔调。

出生于同一个世界,我们了解着同一个国家,同一个社会,同一个环境。但是每个人是共性的同时也是个性的。形形色色的事情,构建了我们独特的思考方式与价值观。而正是这点的不和谐,却如同涟漪在平静的湖中赛开,形成了我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同一事件的不同选择。(广东2013《人生观与人生》)得分24分)

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权,都是为自己的须(需)要而选择,每个人心理都不同,也不是同一阶级的人心理方面都是同样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广东2013《尊重别人的选择》,得分29分)

文章是要追求美的,语言美应该是首位。语言美了,文章的腔调美了,读者——阅卷老师才会心生喜爱之情,才会慷慨给分。

情怀:感动判官给出高分的法宝

白居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晓人心者,莫先乎理”。语文教学老前辈于漪曾说,“尽管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创新和求异,但作文中有些精神的东西,是不必质疑的,更是不可失缺的。这个精神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真情实感。”

悲悯情怀能让文章发出沁人心脾的醇香。浙江省2009年满分作文《绿叶·情意》有这样两段文字: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

“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这些文字,字里行间透着对爷爷的关怀之情。爷爷失去伴侣,离开故土,是一个弱者,“我”体察到了这个弱者的许多细节,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流露着关切之情。

文字的力量来自人的思想和感情,文章不应当是无情物,尤其是中学生的习作,能否以真情实感传达情理体验与认识的深处,能否打动读者,能否使读者产生共鸣,往往是成败的关键。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

一种优越人对弱势者的悲悯之情,更是一种宽厚的情怀。考生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内心对社会、人生、生活的真实感情与认识感悟,应该是真实的、真诚的,而不是虚假的。

悲悯情怀还能理上胜人一筹。请看广东满分作文《这是常识,你知道吗?》

当我把思绪拉回书中时,“咳??!呸!”那大叔一口痰吐在树根上。而此时两个学生路过目睹这一幕,其中一个脸露恶心状,另一个更过分,马上冲着大叔叫道:“喂!你脏不脏啊?痰里有细菌会传染疾病的。别乱吐痰,这是常识,你知道么?大叔被他这一喝,有点手足无措都不知说什么,而我对这两个学生则有一股无名的愤怒。而这时有一学生冲过来挡在大叔面前,冲着那两学生叫道:“你们要干什么?”那两学生丢下了一句“乡巴佬!”便走了。

而那名冲过来的学生对着大叔说:“爸,我办完了,你回去吧!”声音有些颤抖,我想他明白了他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大叔笑着走了,而他儿子也离开了。

只有我一人,回想刚才一幕。“这是常识,你知道么?”这句话回荡在耳边。我想对那两位学生说:“一个生于农村没机会受教育的农民,他的行为受他文化所制,没办法要求他符合你们的要求。生活中一些常识他或许不知道,但是人生中有一条常识是尊重他人。这也是常识,你们知道么?”

出身农村的同学的爸爸,随地吐痰是自是缺理。作者出于对他的同情,让他用另一种常识回敬了以常识教训人的城里学生。这样一来,使文章巧妙地二次扣上主题,极具说理力。

悲悯是一种看取人生的态度,是一种立足的制高点,悲悯是一种精神品格,悲悯是一种情怀气质。悲悯是一个古老的文学命题,也是一个永恒的命题。让悲悯之光照亮每个人的心底,让悲悯之河在我们笔底流淌吧!

链接:http://jyz19651019.blog.163.com/blog/static/1166308952014113081315555/

篇二:2013届苏锡常镇四市二模作文评讲材料

2013届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考试

作文评讲材料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1年,秦玥飞从耶鲁大学顺利毕业后,通过招聘成为湖南一个偏远山村的村主任助理。一年多来,他逐渐融入村民,了解他们的诉求,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为村民做成了不少事:修筑水渠,维修道路,安装路灯,建养老院??

有人质疑他的动机,给他贴上“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认为他是为了名利和权力,为今后的升迁铺路。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的秦飞说:“我做村官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层和老百姓,也能更好地了解我自己,至少可以判断自己适合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做村官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虽然我是耶鲁毕业的,但很多农业方面的东西我确实不懂。我希望用所学和所长为社会发展出一份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分标准】

从整体上看,秦玥飞代表了年轻一代对成功的反思和重新定义,代表了一部分年青人在面对物质欲望时的成熟思考和选择。材料提供了许多思考和切入的点,如:名校毕业却去偏远山村做村官,在基层了解社会和自身,以自己的所学和所长为社会发展尽力,不断适应和融入基层做成了不少实事,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了解自己,受到没有根据的质疑,等等。可以根据这些切入点,从“择业观”“自我价值的实现”“认识自我”“理想追求”“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等角度来立意。也可以从质疑背后隐含的逻辑和社会心理来立意。简单列举如下:

1.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2.不受时俗的束缚,走出自己的路

3.学以致用才有价值4.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社会需要结合,做有理想的践行者5.踏实做事才能成就自我6.理性择业,不为世俗取向束缚7.成大事者心怀社会8.了解自我,发挥特长

9.坚持理想,坚守自我10.判断实现自我价值的标准(为社会发展尽力)

11.对言行负责,理性、负责任地评价12.以消极、负面的眼光看待一切的社会心理值得深思13.传统价值观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有的文章的立论符合材料的内容,但在论述展开过程中,引申联系不当,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的现象,比如认为质疑者没有根据下结论是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任,然后就撇开材料围绕“责任”话题来展开论述。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主要问题】

1、审题粗率,立意牵强。

本次作文立意多至十几条,但立意牵强的作文较多,比如不少学生写学会感恩(回报社会)、放下名利、多一点信任、不要让灵魂跑丢、学识要博杂、忍可以成就大业、可怕的嫉妒、真诚的力量、寻找良知??这些立意都不正确。而这样的作文并不少,这与他们的素养偏低、训练不足和审题粗率有关。

2.将材料作文当作命题作文来写。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有本质区别。材料作文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但偏偏有不少考生挣不脱命题作文的写作惯性,从材料中提炼出某个关键词,比如“质疑”或“责任”,然后就以此为题来写,在论述展开过程中,完全抛开材料,随意引申,比如大谈质疑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类作文有一定的数量,需做好引导。

尽管材料作文的立意是多角度的,但从求稳的角度上看,审题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较好,只抓住材料

中的某个句子来立意,容易偏题。如果从材料中的几个关键点上来分析其中的关联,或许更好一些。如:(1)质疑与信念,(2)名利与道义(责任、个人价值、生命意义等),(3)知识与实践;(4)奉献社会与自我实现,(5)找准位置与实现价值,??3.套作现象较为严重。

很多作文似曾相识,原来有一些考生是将平常写过的作文简单地搬运过来。从《境由心生》《标签》《认清自我与看待他人》《放低姿态》《拒绝平庸》《换个角度思考》等题目和行文,不难发现这些考生化用了“伊豆导游”“标签”“石头与宝石”“晏子车夫”“拒绝平庸”等作文。当然,也有化用得比较好的,能在行文中紧扣此题材料进行分析,但是,更多的同学成为简单的机械工,只负责搬运,甚至有位学生照抄了一模的一篇佳作。此风当刹。

4.文体特征不够鲜明。

新材料作文的出现使得原先一些专写记叙文的同学产生了动摇,一些专写记叙文的同学也练起了议论文,这也是我们这次阅卷中发现绝大多数作文为议论文的原因。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作文虽有议论文倾向,但中间叙例段落过于冗长,未脱记叙文的腔调;一些记叙文,为标注文章立意,于文章首尾处大段大段地议论,几乎达到了全文叙议对半开的比例。选择寓言,但明显低幼,需要提高警惕。有些议论文通篇不提材料,些记叙文简单演绎材料,等等。

【佳作欣赏】

1.为什么做好事屡遭质疑?

从耶鲁大学毕业,不去世界500强企业谋得一份高薪工作,而是去乡下做一名村官,为人民造福。秦玥飞可谓是一名甘于奉献,有社会责任感的好人。但就是这样的好人,也面临这样那样的质疑。我不禁感慨,现在做个好人可真难啊!

难道不是吗?

还记得救起小悦悦的那个拾荒老婆婆陈贤妹吗?在救人事件被报道后,她就不断遭遇他人采访,可是采访的内容是什么呢?有人问她:“你是不是想出名啊?”,有人问:“是不是早就料到救人以后会有奖金的啊?”呵,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婆婆也能硬生生的被贴上“作秀”的标签,他们这群人的想象力实在是太令人佩服了。更不用说被贴上“作秀大王”标签的陈光标了。

当今就是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标榜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对于一件再好的事也能看出它的阴暗面。只要一个人当众做了好事,就必定会有人说他“炒作”,“作秀”。这样看来,秦玥飞遭到质疑也很正常。

可是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人们现在对好人好事如此敏感呢?

炒作的泛化是一个原因。近几年的炒作节目,再加上凤姐,芙蓉姐姐的无耻炒作,还有某些三流明星为了提升知名度不惜用艳照来炒作,炒作这一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逐渐相信什么事情都可以用来炒作,当然也包括好人好事。

好人好事的成本上升也是一个原因。自从彭宇扶起老太太被敲诈十余万以后,人们才知道原来做好事是会被骗钱的。于是,许多孩子都被家长教育不要去做好事,以免惹祸上身。于是乎,社会上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风愈演愈烈,能主动做好事的人已经是极少数人了。

而我以为当下物质社会所导致的强烈的功利之心才是根本原因,对功利的无限追求和盲目崇拜已经蒙蔽了人们的双眼。人们不相信一个名牌大学生会去从事无利可图的村官职业。按照他们的逻辑,当村官又赚不到钱的,这人不是一个白痴吗?而传统中华美德所崇尚的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由于无法带来物质利益,已经逐渐被人摒弃。

我欣赏所有的好人,也为他们遭到的质疑声感到委屈。我们必须阻止道德的滑坡!让我们以奉献为帆,以爱为桨,重塑中华传统美德,让那些质疑声从此消失吧!

2.质疑之声,可否减弱?

近日来,关于雅安地震事件的报道常萦绕在我们的耳边,人民有难,万众一心的时刻,许多明星也在微博上发起了募捐活动。

当他们将捐款20万的信息图片公示时,却招来不少质疑。有人认为他们又在炒作,有人则认为明星赚那么多,捐20万是不是少了点儿?

质疑之声,层见叠出。

而我想问,他们凭什么质疑?公示图片是为了呼吁更多人捐款和告知人们捐款的方法,而且他们至少献了爱心,总比那些只说不做的人好吧,更别说那些没有行动还在那边批评别人的人!

相似的还有大学生村官秦玥飞,单纯的想融入村民,从基层做起,了解百姓,从而提升自我和为社会服务,这有错吗?为何被贴上“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为何被质疑存有名利和权利的目的?那些质疑他的人是不是没事可干了?总愿意分析他人的生活?

假如秦玥飞的事迹出来后,人们都竞相赞叹、传播、效法。那些即将靠关系做官的“官二代”立马退下来,像秦玥飞一样了解基层和百姓,判断自己的价值,克服困难,学会新本领,这样再“新官上任”,是不是会博得更多掌声,是不是能更加准确而有目的性、方向性地处理政务呢?

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的心系百姓的官二代,有责任的富二代的确存在,并且不少,可俗语道,“一颗老鼠屎会坏了一锅粥。”那些质疑之音就像乐曲中不和谐的音符,即使其他部分再流畅,也会破坏了整体的音律美。

从正面来看,他们似乎充当了主持正义的角色,告发了‘表哥’,揪出了‘房嫂’,打倒一切‘李刚’,扫平每个‘郭美美’,但是,慢慢地,他们的批驳对象变了,变成了一切所谓官富人群。质疑之声,破坏社会团结,社会和谐,社会温情。所以说,我们要少一些质疑之声,而用善良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支持善,赞叹美,效法优。

正如成龙在关于支教演讲中所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质疑我,我只认为我做的是对的,并希望大家也用善良的眼光看待世界,一起做对的事。”

同时,狼吃羊的故事也改编了。狼去敲门,发现羊妈妈被屠宰场的人抓走了,只剩小羊们孤零零的在家,于是狼留下一句“等我以后来吃你们”便冲向屠宰场,解救羊妈妈,让小羊们能健康长肥。狼与屠宰员搏斗,最终惨烈地死在抢眼之下,留下一句“也许我再也不能敲门来吃你们了。”

看,多温情,用善良的眼光看待狼,何不是对自身的补偿,这样的故事传承下去,孩子们的内心想必也会越来越柔软,他们还会像我们一样,对美好的事物提出种种质疑吗?

多用善来感化世界,让质疑之声减弱在无形之中。

3.静谧深处,绽放极致

四月,停伫在春的末梢,悄悄吟唱离别的曲目。我轻挥衣袖,向四月道别。

高考临近,我却与母亲在填报志愿一事上互相冲突,最终竟是争吵起来也没有结果。我们同样固执的坚持自己的想法。

心中郁闷,约朋友一起骑车散心。

雇了两辆自行车,我们骑至郊外。郊区春情盎然,偶有斜坡,迎风而下,暖暖的风拂过脸颊,带走了些许心头的郁闷。骑至一个斜坡,顺势而上,经过一个拐角,意外与它相遇,那动人心魄的美丽。

那是一株开得极盛的白桐。

白桐静谧地伫立在那一个小角落。周围青葱围绕,亭亭如华盖,而唯有白桐,处在一派生机之中,独自静放。远远望去,那绽开的白色花瓣紧紧拥在一起,透过醇蜜一般的春光,浸染上炫目的光晕。偶有细风拂过,柯枝轻颤,无数白点顿时化为无数浮动游离的光点,灿烂至极。偶有清香袭上鼻尖,沁人心脾。

“好美!”好友不由赞叹道。

我点头应是。

缓缓靠近白桐,顿觉脚下一阵绵软。我低头看去,只见白桐花荫底下已覆上厚厚一层花瓣。恍然发现,周身亦有花瓣不断盘旋落下,飞舞着落到地上,碰到地上原有的花瓣,便觉得开始褪色,枯竭。

直至走近白桐,我才发现,它的枝干的斑驳与破裂。心中不由一阵酸涩,白桐花开灿烂,却终有败的一

天。若无人欣赏,花开极致,却无价值。

静立许久,直到天边露出一丝霞光。朋友不忍开口:“走吧,时间不早了。”不舍地告别桐花,骑上单车,转身离去。

蓦地心中一阵悸动,不由回头望去,却见霞光拂照,静谧的白桐被笼上一层绚烂的色彩,一面花开如锦,一面却又纷扬飘落。然而这一切,都改变不了那动人的极致之美。

手心顿觉一股清凉,如一丸薄荷晕染开来,那是离开时接下的一瓣桐花。顿时心中一片清明。

桐花的价值不需由别人判断,无人欣赏亦无所谓,它只坚持自己最本真的初心,身处静谧一隅,亦能绽放出最灿烂的光辉。静谧深处,绽放极致。

蓦然发现,我是否也应该坚持自己所想,按着自己判断的那条人生之路走下去。即便满路荆棘,我亦可一路撒播,最终收获满径芬芳,绽放出来自天上的璀璨光芒。

4.大材“小用”又何妨?

近年,从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成为偏远山村的“村官”后为村民做成不少事,却被人质疑并贴上“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让人不禁质疑当今社会价值观取向的偏差。

那些质疑者无非是觉得这种“大材小用”下必定掩藏着不寻常的动机。殊不知,这种质疑本身已是一种极大的谬论。难道人才不应该融入基层,贴近生活,真正地做实事为百姓谋利吗?难道高学历者不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亲近民众就是动机不纯吗?

有些人实在是被社会某种负面新闻弄得草木皆兵了。

而在我看来,秦玥飞的这种选择恰彰显了为生民立命的深刻思想。那些优秀的人才,本就应当回到底层人民群众中去,接接“地气”,然后用所学所长为社会发展出一份力。

这岂是一种大材小用?分明是一种真切融入基层的大用!

当年的荷兰思想家斯诺宾莎长年安居于简陋的作坊,邻居们知道他是一位手艺精湛的工匠更甚于一位影响欧洲几世纪的大思想家。斯诺宾莎与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生活在一起,却从中汲取社会哲学的智慧,最终完成他的著作。

我想,在当地村民的眼中,秦玥飞更多地应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村主任助理,而不是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吧。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而人的可贵正在于他面对各种可能时所作出唯一而坚定地选择。人通过选择而成为自由的自我,也通过选择而成就自身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使得秦玥飞等人做出融入基层生活的选择呢?

我以为,这大概是源于一份对事业的认真与对生活的热爱。假若没有斯诺宾莎那细致打磨每一副眼镜片的认真姿态,也不一定会有那伟大思想的细致记叙并得以传承;假若没有秦玥飞融入基层群众的选择,恐怕他也难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最好的助力。

他们无一不热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和身边的人民,因而愿意亲近生活地去付出,哪怕过程漫长而艰辛。不禁想起西西弗斯的神话,或许这种一日日重复的劳作却无怨无悔并非是加缪所认为的生命的荒诞性,而恰应是一份对生活发自内心的真切热爱。

这是一种自我的选择,而绝非人们所认为的大材小用。这也应是人才成为真正的国之栋梁所应选择的一种方式。这种投身基层的“小用”又何尝不是我们所应追求的大用?就这点而言,我为秦玥飞的选择而喝彩。

5.自知者明

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现今社会中,质疑之声无处不在,然自知者能以其明淡然处之,化有声于无声。

秦玥飞因作村官而遭人质疑,但他却说出“希望为社会出力”,坦率地承认不懂,不以口舌之利来辩解是非。

这便是一种自知者的气度,不为外在的质疑而动摇自己的信念,不为他人的是非而放弃内心的追求。

此举颇像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深切感受过农奴的悲惨后毅然解放了自己庄园中的农奴,

在同时代的贵族中质疑声不断,甚至连自己的妻子也只认为是一时所触。然而,晚年的他仍决然脱离贵族的桎梏,终生为俄国的腐朽而不齿,为抵抗它奋斗至终年。

外在的质疑他们并不顾虑,他们所顾虑的只是他们所要为之奋斗的。

而这样的一种支撑他们足以凌然于风口浪尖之上的无畏又是来自何方?是自己内心的准则。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准则,无关他人,无关社会,它就像神明一样引导着每个人去前进。正因为托尔斯泰和秦玥飞内心的准则告诉他们应当走的道路,他们才勇往直前,那是自知,不愧于屋漏的自知。

所以茨威格在远离战火纷争后仍选择了自杀,他本可以生活下去,但故土的消毁令他懂得自身存在的意义,故国与他早已连为一体。

然而现代生活的浮躁渐渐转移至了文化上,传统的不断消失,精神文化的日渐淡薄,使得作者也渐成空虚。

九把刀曾写作了几十本书仍默默无名,然而他自知一定会写出真正的好书,最终以《那些年》一举成名。现今,还有谁有这样的自知之心去不断笔耕?

在质疑者面前,无需急于撕下他们贴上的标签,因为在你自知的世界里,重要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一如简桢曾写下: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不懂;让世界是世界,我甘心是我的茧。

6.做最有用的自己

从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选择成为一名村官而并非选择去大公司应聘,这诚然引来了一些人的议论与怀疑,但在我看来,他不过是选择了一条也许最适合他的路。

中国读书人眼高手低者比比皆是。在他们眼中,读书学习不过是走向仕途的一种手段。古人云:学而优则仕。然而试想:若是所有学子学习都是为了“仕”,为了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却没有结合他们自身去考虑,那恐怕会有不止一个孔乙己出现。秦玥飞看清了自己,他将自己投入到真正适合他的事业中去,他也想出人头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实实在在地做好一件事。

当我们拿着毕业证书走向社会,我们唯有投入到真正的实践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才有可能实现我们最大的价值。在这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毕竟我们不可能精通所有的领域。只有坚持下去,这些现在的困难将会成为我们的垫脚石,登上人生的更高峰。想想史怀哲,那个学医只为救助原始愚昧的黑人的学者,放弃了欧洲已取得的成就,抛下优越的生活条件,而他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能为这个世界出一份力。

然而面对这样的举动,他人的猜疑也随之而来。当初史怀哲的决定,或许亦是带来了一场道德的争论。如今面对秦玥飞,他是为了成名还是为今后铺路,在如今这个看重名利的时代,更是带来一场热烈讨论。但在我看来,他们不过是想要提升自己的价值,贡献一份力量罢了。面对社会的质疑,对于“秦玥飞”们而言,真正的行动才是自己最有力的辩解,否则无谓的争论只会让他们背离最初的意愿。

同样的,作为一名旁观者,会提出自己的质疑无可厚非,但若能以更加理性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件事,而不是简单冠以“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或许会更有利于人才的发展。毕竟,不是所有的“官”“富”二代都是不学无术没有人生追求的纨绔子弟。

像秦玥飞这样的人,我想,越多越好,发掘自己的才能,做最有用的自己,面对他人的争议,傲然前行。

7.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责任

耶鲁大学的毕业生秦玥飞回国从事公共服务,本意是要为社会出力,然而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却招致一些无聊者的攻击,“官二代”“富二代”“名和利”的帽子不由分说地砸了过来。显然,在一个利己主义的文化酱缸里,这些批评者脑中只剩下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话语,那些为社会、为国家踏踏实实做一些事情的简单理想已荡然无存。然而这是我们的国家与社会,它决不会因那些批评而变得更好。我们所需真是秦玥飞那样的优秀奉献者,这是我们的责任。

最优秀的人理应为这个社会承担更多。前不久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曾说过“如果很多优秀人才纷纷跑去坐机关了,去当官了,可能这个社会和国家就没前途。”正是如此,若是社会精英脑中只剩下了自我,

那国家的巨轮将何去何从?

耶鲁大学和其他一些海外名校教导学生时都很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真是有了像秦玥飞这样的优秀毕业生,他们的社会才一天天进步,而我们呢?

不仅想起北大钱理群教授的一席话:“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故、圆滑??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人一旦掌权,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这个社会是我们的社会,我们只有在这个大环境中才能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同事社会因我们的责任而日臻完善,这才是社会的出路。惟有那些利己主义的“精英”们真正想起了社会,踏踏实实负起责任来,社会才得以进步。

社会的责任同样压在每一个普通人头上,当无数优秀的“秦玥飞”选择为社会出一份力时,我们是选择谩骂,选择围观,还是选择像他们一样,担起这个社会的重担?也许我们平凡,但那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罢了。青年马克思能胸怀天下,愿意为人类的解放燃烧一生,那我们连自己的生活的社会都不愿意奉献了吗?现在很有这么一些人,把一切想社会提供服务,承担责任的人看做野心家,这是非常狭隘和错误的。

我们的中国在旧的文化酱缸中浸淫了太久,柏杨口中的文化病毒也传染到了我们这一代。然而,只要我们重拾社会责任感,真心实意沉下心来,我们总能做些什么。

因为这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责任。我们年青一代不去担当,谁来担当这社会的脊梁?

8.直指本心

佛家曰:“直指本心。”本心是人的思想中最单纯的动机。你若问,为何心灵风景如此隽秀,答案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思想的独立。

秦玥飞毕业于耶鲁大学,却能出尘脱俗,成为偏远山村的助理,这样不流于世俗的行为正出于他思想的独立,不顾社会功利,追求本心。

这让我想到五四时期新旧文化浪潮下的北大,各个教授学子以理论知识为武器,枪来剑往,一如各武林高手争夺文化的桂冠,辜汤生要发扬中国人的精神,让四海侧目;章太炎格致国学,让故旧文化重现生机;鲁迅要挥斥方遒,用锋利的笔直指民族的劣根性;陈独秀提倡白话文,显现时代之光??五四时代如此多元丰富的文化思想,皆得益于独立思想的闪光。

人人皆有本心,而可贵的是坚持本心,钱理群教授曾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语出惊人:“我们的教育正在培养一个个高素质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制度下获取最大的利益。”本应是钱钟书口中世俗人谈论谋划之事,却变成了追名逐利的工具,实乃文化教育的可悲。而反观秦玥飞,将高等教育用于乡村建设,他身上迸发出的教育价值更让人敬畏。

要想让人人都保持本心,更需要社会包容更多的异见,不妄以猜测批判。

鲁迅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人人都有追求自己内心所向之权利,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取妖怪,与你法海又有何干?你一和尚,就应念念经撞撞钟,何苦多踹一脚,许是出于妒忌吧?”在今天,那些质疑诽谤秦玥飞的人俨然就是一个个法海和尚。不希望在文明开化的今天,保持思想的独立还要像鲁迅一样“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如若真是这样,要想再多几个秦玥飞一样的人可比登天还难。

钱钟书先生被打成牛鬼蛇神时仍保持自己的人格,实乃难得,但在被大家推举时仍能保持本真更是为人钦佩。他一生不参加与文化以外的个人活动,漠视金钱,尊重内心的净土,有媒体重金请他录制节目时,他笑笑说:“我一生都姓钱了,还会稀罕他吗?”多么洒脱直爽,忠于本心的钱老!我想,只要坚持下去,秦玥飞的成就一定不容小看。

作为中学生的我也许不够资格鼓励人们向秦玥飞学习,但我同样会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直指本心。

篇三: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解析及优秀作文

解析201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

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例文展示

文显其品动人心

一考生

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一种行胸臆的格调。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才会让我们的心产生一种共鸣。

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们总认为的在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却在这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会成为人心的面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颗睿智的心去感知。

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因素阻隔,让我们看不真实,文章本身也沦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当革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便成为了配合革命形势的产物,毫无立场的歌颂与批判,是成为“御用文人”的悲哀。也许在郭老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义,但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艺术的美感就消失殆尽了。曾经歌颂出《女神》这样唯美诗篇的人,湮没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文显其品动人心。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真当作汤底,用生活的阅历作为菜料,以真情实感为辅料,烹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

阅卷老师点评

作者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以“文显其品动人心”为题,鲜明地表达了文品应该与人品相一致,这样文章才能感动人心。文章以袁中郎和郭沫若为例,分析、思考和探究“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的彼此关系,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文如其人的重要性,作者具有相当的文化积累和足够的阅读积累。文章首尾语言生动形象,比喻运用恰当。作者具有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具有辩证性、周密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的思维品质,在思维品质上胜人一筹。

解析2015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

材料大意:肉豆和丝瓜藤两个植物的须缠在一起,一个小孩想将两者扯断分开,父亲告诉他这两种植物都是用来吃的,不用将其扯断区分。

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文章。

今年以材料作文为基本形式,之前不止一次的给学生讲过,作文以材料作文为难度顶峰,材料作文尤其以热点类和寓言类为最大难度,而今年的作文审题本身不难,依旧是稳定在山东高考语文“不藏考点,不考偏点”特征上。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们抽出8分钟的审题时间完成审题,比去年略难,但比较其他省份的高考试题难度一般,所以,只要围绕材料书写难度都不太大。

其次今年的“豆藤和丝瓜藤”,还是有值得思索的部分,在命题主旨上,继承了“强调意识”和“强调思辨”这两大不变的主题,“内挖人性中的闪光点与多元性”与“外探社会中的真善美和深思索”的哲学矛盾,体现哲学的内蕴。山东卷语文作文出题思路在探寻考生对于社会、人生、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定位等方面的思索与评价层面继续加深,逐步走向更广义的发展方向,立意标准也相比于之前占到更重要的地位上。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豆瓜藤缠绕”——“所见不同”——“价值观决定判断和选择”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流中,孩子的角度是一个维度而大人的角度人又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对待景物的看法角度来看强调了“价值观念不同选择不同”的大层次,而在人们的格局这个角度来说“人之所以产生不同的认识是由人的经验阅历决定”与“格局不同视角不同”也是可以突破的内容,在内容中包含这些的属于完美审题。

关照生活的情怀与生命的出走是山东卷的今年的稳态,在去年的山东高考中,窗外看风景体现着从关注大众观点到关注个体思维融合关注社会,“思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在今年山东“瓜藤缠绕的价值取向”终于走上了“社会生活视角”的道路,总得来说,今年的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相对平稳,部分思辨性较强的文章将会产生高分作文。

【例文】

价值观念决定选择

“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杜伽尔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人们带着渴望不断追寻,有的人在物质的享乐中迷失自我,深陷无尽的物质涡流,而有的人乐享精神的富足,走向生命的高贵。人生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了选择的不同。

人们因为精神的高贵而选择坚定前行的生活。画家、作家木心客居纽约时期,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在异国他乡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开讲时六十二岁。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木心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生命总有一种情怀,是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生活里,如木心这般“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行动,生活困苦却乐在其中。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未来而不懈努力着,乐享精神的情怀,人生价值观念不同,让木心和“木心们”带着渴望,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渴求物质的价值观念让人们深陷物欲横流的漩涡。当人们被物质生活所绑架的时候,人们也就束缚了生活的快乐,每天愁苦于难以满足无尽的物欲,逼迫人们选择生命的弯路,如陈希同、刘志军、王锦思等,走向毁灭的结局也正是因为人生价值不同选择就不同。

于贪官如此,于社会生活亦是如此。当今社会,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在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里中,舍弃了精神的追求与渴望,既失去了学术的灵感,也丧失了生活得快乐,为了快速的获得所谓的成功和名利,让他们放弃了自己本应该坚持的学术道路。对每个人而言,决定成功的因素又有所不同,如勤奋、天赋、价值观念等等,勤奋、天赋能够决定生命的厚度,用坚硬的行动加快成功的步伐;而乐享精神的价值观念能够决定生命的灵感,选择生命的从容淡定。我想,与其追求物质利益的“快“,倒不如坚持精神情怀的”慢“,选择精神富足的价值观念。

“春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节,而人生的新生季节,就是一生只有一度的青春。”西塞罗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面对生活的选择,唯有坚定正确的人生价值,乐享精神的情怀才能真正充实自我,走向成功的境界,让人生走的坦然而精彩。

篇四:2015年海南省中考作文题解读及优秀作文选评

2015年海南省中考作文题解读及优秀作文选评

█真题再现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呼救声,一个孩子落水了。他不加思索,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

获救的孩子是一个贵族公子。几天后,贵族一家带着厚礼登门致谢,农民拒绝了厚礼。

老贵族敬佩农民的善良,感念他的恩德,于是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到伦敦去接受高等教育。农民接受了这份馈赠,能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是他多年来的心愿。

农民很快乐,老贵族也很快乐,因为他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多年后,农民的儿子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他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

那名贵族公子在

于是,“智慧”手环隆重推向市场。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题目解读

【命题解码】

今年海南省中考作文,依然延续了多年来一直采用的“二选一”命题形式。作文一是一则“感恩、善良”类的材料作文,作文二是一篇科技想象类的扩写作文。两个题目都十分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便于考生表达自我个性,袒露真实心迹,展示独特体验,让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思维习惯的考生都有话可说。同时,题目充满了强烈的人文情怀,让考生朝着真善美前行,保持健康积极的精神状态。总之,这是很人性化的一种作文命题思路。

作文一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所提供的立意点比较多,如:“感恩”

“善良”“爱心”“助人”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选择其中一个点来写。由于写作角度较宽,所以,就体裁而言,叙写自己或他人的经历和故事;也可写成议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还可抒发真情实感。考生要因人而异,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作文二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发挥想象,进行扩写。题目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开放性和思辨性。写作时要根据材料内容、情节或情境进行补充和扩展。材料中的“智慧”“体验”和“神奇”是关键词,扩写时可围绕关键词,发挥想象,或补充背景,或展开情节,或叙述过程。可以想象“体验”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经历,也可以想象“智慧”手环的各种神奇,还可以想象智慧手环性能、功效和用途等。要做到想象合理,表达顺畅。扩写的角度及切口要多元化,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可以具体阐发,也可以大胆想象。考生既可以进行思辨说理,写成议论文;也可以想象未来智能时代人类的生活,记叙抒情,写成散文、小小说乃至科幻故事。总之,该作文题便于考查学生的联想、思辨及语言表达等能力,利于写出具有创新性的优秀作文。

【写作思路】

作文一,由于是供材料作文,若写成议论文,可采用供材料议论文的标准结构:引

——议——联——结。引:开篇概括引用所给的材料;议:即根据材料归纳出论点,如“要懂得感恩”“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等等;联:即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如可举盲人点灯笼、将军救士兵的故事加以论证;结:即总结全文,再次点题,照应题目。

作文二,是科技类扩写作文,要抓住重点,围绕“神奇”展开想象。开头简单介绍“智慧”手环的特点和神奇功能,中间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详细描写“我”戴上“智慧”手环之后的种种神奇表现,如作文课上妙笔生花、政治课上侃侃而谈、数学课上对答如流、演讲时的滔滔不绝、唱歌时的声情并茂、辩论时的语惊四座等等,最后略写“智慧”手环推广后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厂商的皆大欢喜的场景。

【审题误区】

作文一文字材料作文,在审题上几乎没有障碍,考生围绕“感恩”或“善良”的主题来写均可。若写成议论文,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比喻说理,辩证论理,要联系实际,透过现象看本质,析感恩的美德,辩善良的高尚,不可就事论事,谨防总是围绕别人的观点打转。

作文二扩写作文,容易出现题材集中化、同质化、平庸化的毛病。今年考生选择故事类文体的人数特别多,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编故事、写科幻小说,往往也是源于生活中的某种触动,而不是空发其想,更不是胡编乱造。考生应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情节的层次性、曲折性,表达的趣味性、文学性;二是认知的理性及深刻性,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神奇与幻想的层面。再就是一定要用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