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风俗人情的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22:43:15
有关风俗人情的文章
有关风俗人情的文章
有关风俗人情的文章
出国前,听到许多的人说,在外国,人与人的关系是冷漠的,相互间不可能有什么更深的交往.有的只是金钱关系.所以,在国外不能期望有任何人会像我们中国人一样的互相帮助的.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观念来到了加国.
可是,在短短的几十天时间里,接连碰上的几件小事却让我的观念动摇了.
一天, 首次乘坐多伦多的地铁,车次方向搞不清,正一头雾水地查地图时,旁边一位老外过来问道:需要帮忙吗?我把地点告知他,他不仅在地图上指明了我要去的地方,还一直把我带到了站台旁.我想,要在国内,问路时还得找点看起来老实的人,否则把我指到爪哇国去也未可知啊.我还没有唱国际歌,就有朋友来帮助我了.倘若我唱了国际歌,恐怕天下朋友将会更多了.
在地铁里,一个小孩在临将关门的一刹那冲进车厢,车门忽然关闭,夹住了小孩的手臂.瞬时间,车厢里几个老外同时冲向车门,七手八脚的要拉开车门.而这时车厢里还有许多的黄皮肤的中国人,自始至终没有一点反映,麻木不仁地似乎在看一幕电影,与自己不相干的.更可气的是还冷不丁的听到一句粤语:“门不会关的,慌什么嘛.”
其实,地铁的车门如同电梯门一样,有障碍就会自动打开,本不用着急的.这道理不仅中国人知道,谁都会知道的,可出于一种本能,老外们会同时抢了上去.而号称会互相帮助的国人,不仅不表示出关怀,还要冷言冷语几句,一付见过大世面,闯过大码头的架势.看来,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祖训可谓深入国人之心的了.当然,这种事在中国国内也是司空见惯的了,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它的历史和现实都和移民的交流迁徙相关.应该说,由于这样的移民流动,使加拿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使加拿大成为了发达的国家之一.
正是由于加拿大的这种特点,各种民族的大汇聚,也就形成了多种民族特色的性格特征汇聚.
美洲的开放,欧洲的矜持,非洲的粗犷和亚洲的猥琐,在加国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人的本性中,美洲的直率,欧洲的委婉,非洲的野性和亚洲的虚伪,在加国也是一样的竞相表现.
在与当地洋人的笑谈中,居然听到很不中听的一个列举:在加国最不受欢迎的人有四种:黑人、印巴人、越南人和中国人.这其中,亚洲人就占了三个.几个新结识的老外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他们不愿意和中国人打更多的交道,因为“中国人不讲信誉,”“骗人”.
黑人的强悍粗野,自是不必说的;印巴人的神秘诡诈,这也是不必说的;越南人的土匪海盗行径,早受到世人的鄙夷;可中国人又何处得罪了这些老外呢?
或许,这是白种人的歧视吧.
?《中国国家地理》为山水选美.山山水水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完的,以往148页的杂志,在2005年第10期这里增至550页.感谢《中国国家地理》,增页不增价,仍是16元.杂志出来不久即告脱销,北京是全国脱销最早的城市之一,据说网上已拍到80多块了,不少读者为买不到杂志而生气,《中国国家地理》在其网站论坛发出总固顶帖,标题是《希望大家都冷静一些》.
《中国国家地理》列出十五组“中国最美”,按排行榜顺序依次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中国最美的六大旅游洞穴,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和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
之所以要把这排行榜依次抄下来,是发现,不知因为什么,排行榜上,没有江河.也许有了峡谷,就不用再说江河了.一些年来,可能只有雅鲁藏布江还算干净,也许江河只能按峡谷那样分段看,整体上不太好说了吧.
此次评选,在最美名山方面,东北长白山入围,但没能进入最美十大名山之列.长白山没有进入最美十大名山,长白山天池却进入了最美五大湖,这让人感到欣慰.长白山没被选中,长白山天池却在长白山最高处,谁也不能把它搬到平地上去,要看天池,就得到长白山上来.
翻看这期《中国国家地理》,对榜上有名的山水风景或介绍,或品评,或欣赏,都有许多文字,杂志还请了著名诗人和作家舒婷、于坚和刘亮程先生分别为厦门鼓浪屿、苏州老城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写了文章.可是,就是到了长白山天池这里,在标题《长白山天池:盛怒之后的平静》周围,除了两张图片、59个字的专家评语和220多个字的说明,再就没有什么了.用一个现在流行的词,这让人有些郁闷,难道长白山天池就没有什么好说?可是转念一想,又高兴了,一年之中常是云遮雾绕,冰封雪掩,登长白山是不容易的,两千多年了,既少有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又没有帝王将相来此祭天封禅,满清皇帝虽把长白山册封为神山,也只能在吉林市温德亨山建望祭殿遥遥拜祭,这里没有为人们准备下现成的语言,从自然到人文,污染还少,想说长白山天池,不太容易.
杂志中两张长白山天池的图片,一张是夏景,一张是冬景,由此倒也看出编辑是用了心思.冬天爬到长白山顶峰看天池,少有人能够做到,一般人也没有机会,有位朋友冬天里上去过,多年后说起来还非常高兴,特为此写过一回游记.
和许多长白山天池的图片一样,《中国国家地理》两张天池图片,一张野花点点,一张白雪皑皑,但都风和日丽,天池的水真平静如同玻璃,纹丝不动.这样的图片多了,会使人产生误会,好像白山天池总这样好脾气.其实,冬天看天池不容易,夏天也未必就能看到天池,2001年7月,到长白山上走了一趟,车进山门,天已暮色朦胧,高山上显得矮了的天空已有了雨意,司机人很好,在山上时间长了,有些经验,他提醒说,应该抓紧时间赶快到天池上去看看,如果下起雨来,一天两天不容易晴起来,天池就会藏进云雾中去,要想看到,几乎没有可能.司机说,前不久,有国家要人来,在山上住了几天,天气一直不好,终于什么也没有看到.听司机的话,直奔天池,果然,到了天池边,时间不长,人就冷得哆嗦,山风越来越凶猛,黑压压的云雾从天池对面压了过来,眼看着把天池就吞没了.就在这个暮色朦胧的傍晚,我看到了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天池,在围绕天池一十六峰的一峰之上,探头往下面看去,丝毫看不出以往人们所说和图片所显示的平静柔和的美,眼下的天池,阴沉沉地一动不动,好像在酝酿一个阴谋,好像要伸出手来把人拽下去,让人感到阴森,狰狞,恐怖,非常可怕.
手上有一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长白山古今揽胜》,书中介绍,满清帝王一方面把长白山封禁起来,不许人们走进,一方面也曾派人寻找过长白山主峰,公元1644年,清世祖福临进京后,尊“龙兴之地”长白山为“长白山之神”.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四月十五日,爱新觉罗·玄烨命大臣觉罗武木讷一行四人前往长白山拜谒,“详视明白,以便行祀礼”,同年夏,武木纳等人登上长白山,到达龙潭即天池,秋天回京禀奏.但是,据考证,武木纳此次拜谒并未真正见到长白山主峰,清人李廷玉在《长白山记》中说:“溯考康熙十三年,吴木纳查看长白,仅至讷阴地方白山东北.”李廷玉这里的“康熙十三年”有待商榷,但他说武木讷未至白山主峰,应该是对的,虽然武木讷也看到了一潭池水,长白山中的池水却不只一个.《长白山古今揽胜》收有武木讷拜谒长白山后写给皇帝的呈文,文中有关长白山天池一段是这样写的:“山顶有池,五峰围绕,临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纹荡漾,池畔无草木.”了解长白山的人知道,白山最高处那个天池,周围可不是只有五峰,武木讷所见若真是长白山天池,他就是把其他十一座峰给隐瞒了.不管怎么说,武木讷虽非故意,却是把皇帝给骗了.
长白山天池,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3.5公里,湖水面积9.8平方公里,水边周长13.6公里,湖面海拔2185米,平均水深204米,最大水深373米,总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和最深的湖泊,这是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10月版《吉林风物志》给出的数据.有人说,把一座大楼扔进白山天池,就像扔进一个火柴盒一样.事实上比这还要大,白山天池哺育出一条条江河,它是图门江、鸭绿江和松花江三江之源.也许可以这样说,图门江里小小的游鱼,鸭绿江边普通的草屋,松花江畔的大豆和高粱,都是白山天池养育的.2005年冬天,一开始以为是个暖冬,也真希望它是个暖冬,愿长白山天池流水多多,用它清净的水,洗去江河中的浑浊.
夏至七月以后,酷热的夏夜把武汉市民从家中"赶"出来,不得不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老者、儿童、青年、少妇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见少妇、姑娘身着短裤、裙子睡在街头上,大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鲜.然而当地人却习以为常.
武汉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城"之一,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左右.酷热难耐的时间长达两个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汉特有的民习"竹床阵".
2、吃粽子和赛龙舟?
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中国许多地方的风俗.然而这一习俗是因从纪念屈原而来,使得屈原的家乡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湖北各地赛龙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乡.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们早早就把龙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龙舟便纷纷下水了,一条条"黄龙"、"白龙"、"红龙"、"青龙"劈波斩浪,箭一般前驶,锣声、鼓声、吆喝声、喝彩声响成一片,江河两岸观看赛龙舟人们黑压压一大片,那场面实在壮观极了.?
传说屈原投汩罗江死后,他的故乡乡亲秭归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屈原身体消瘦了,便用箬叶包米饭做成有角的角黍(粽子),用龙舟装上投入江中,因水中水族属龙管,以为是龙王送来的角黍,便不敢食.这就可让屈原食用了.这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由来.
?
3、荆州花鼓?
荆州花鼓原是民间穷苦人乞讨谋生的"沿门花鼓"和薅草秧歌.这种"花鼓"是一人击鼓唱词,数人帮腔和调.?
近几十年来,荆州花鼓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戏.1955年有一位老艺人搜集记录了花鼓戏的全部唱腔,整理出从未有过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乐曲谱,并大胆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扬琴、竹笛、唢呐等民族乐器用来为花鼓戏伴奏,使花鼓戏结束了"一唱众和"和单纯用锣鼓伴奏的历史.如今,荆州花鼓戏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唱腔悠扬、甜美、悦耳,已有《家庭公案》、《水乡情》等几十个剧目,既取材于湖乡生活,又展现湖乡风貌.在民间,男女老幼走路、劳作,不时哼唱花鼓调,也有很大的"魔力".有人说:"听了花鼓的哟喂哟,害病可以不吃药!""做活不唱花鼓戏,浑身上下无力气".来到荆州地区,可以看到小学生放学时提着的收音机里.汽车里、商店柜台内,播放的全是荆州花鼓戏.
4、天门"三棒鼓"
在天门、沔阳一带,由于地势低平、多水,往昔水灾不断,民众身受其苦.为谋求生路,他们背井离乡,背起"三棒鼓",浪迹四方.许多人从湖北到中国西南部、印度、伊朗、中欧、西欧等地.也有些人经广东到菲律宾及其它东南亚国家,
他们背起的"三棒鼓"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人们称他们为"中国的吉卜赛人".
5、通山山鼓?
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山山鼓,是农民在野外劳动时,边劳动边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山鼓的形状如戏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两边安铁环,系有牛皮带或缎带,便于鼓匠挂在胸前.演唱时,鼓匠右手执扦击鼓,左手托着鼓的底部,配合用手指调节出不同的音色.一名技艺出色的鼓匠,一般能够打出数十种节奏迥然不同、情绪各异的鼓点子.山鼓之音响亮清脆,数里之外能闻其声.
通山山鼓主要分《挖山鼓》和《栽田鼓》两大类.此外还有一种《山锣鼓》.这种《山锣鼓》除鼓匠身背一面山鼓外,腰间还挂有一面铜锣,左手执钟打锣,右手拿扦击鼓.
山鼓的曲调与地方语言结合紧密,节奏性很强,加上旋律高亢激昂,质朴热烈,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一种活跃劳动场面的艺术形式.1988年湖北省民间音乐舞蹈电视比赛中,通山县改编的节目《喜耘禾》山鼓,荣获银杯奖.
6、崇阳人的老风习?
鄂南崇阳县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由于远离大城市,乡民们保持了许多民间传统老风习.当青年男女嫁娶成婚时,打造的家俱样式仍按古老的形式 .如睡觉的木制床为古式雕木的花床,床四周有雕花杆,床前面雕花板上方,有三层雕"滴水沿",床下前方有三层踏板.床入口处仅仅只留可两人并坐的"口子",床两头和后面用整块木板钉死.这种讲究的崇阳花床,实在是一种十分罕见的习俗了.?
此外,热情待客的崇阳人给客人泡的茶是花椒盐巴家焙茶,吃的菜是大块肉、大块鱼、红苕粉丝、煎豆腐四大菜.一寸来宽、二三寸长的大块烟熏肉,令城里人食一、两块就足够了.?
7、鄂西土家风情?
鄂西毗邻湘西、贵北和川东南,居住着数十万土家族居民.他们有着富有特色的生活习俗.独特、鲜艳的服饰.土族居民,特别是青年人,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如男青年,头上缠着一条长长的青头巾,外面上衣往往是白布上镶宽大的蓝边,传统布扣、裤子比较宽大.女青年,其头巾则是彩色布巾,上衣或红或绿,但领口、背肩、袖口、下摆等处都镶有美丽花纹的边带布.手上戴着金或银制的手镯.
山歌.唱山歌是青年土族男女中不可缺少的本领,有些上了年纪的土族人山歌也能唱上"一大箩".在曲折蜿蜒的山道上,在田间、茶场、农舍、土塘旁,常常可听到阵阵悠扬的山歌传入耳中.更有山歌男女对唱,山族青年以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之心.木叶传情.土族青年用口含一青青的木叶,吹出美妙、动人、委婉的声音.这声音就是动人的情歌.小小的一片树叶,仅为男女传情表达出心声. 文章来自青藤文学网:http://www.7cd.cn,转载请保留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