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哪些有名的银行家或金融家的人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1:41:32

请问: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哪些有名的银行家或金融家的人物?
请问: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哪些有名的银行家或金融家的人物?

请问: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哪些有名的银行家或金融家的人物?
古代我国是没有银行业与金融业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后来清兵入关以及闭关锁国,萌芽被扼杀,清朝末期到民国,现代银行业与金融业在我国产生,这段时期,我国有早期的票号接近于银行业,后来还有十里洋场大上海的金融家和外国银行帮办,现列出比较著名的一些人物: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生意日渐兴隆,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在国弱民贫的清朝,晋商能够走向全国,实属不易.
胡雪岩(1823年9月29日-1885年),名光墉,字雪岩,以字行,幼名顺官,安徽绩溪人,晚清时期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以杭州经营的钱庄为本业,发迹后扩展至当铺、房地产,也触及盐业、茶业、布业、航运、粮食买卖和中药行、甚至军火等事业.其中主要以在各行省设有二十多个支店的“阜康钱庄”,阜康钱庄之典据在于‘华阳国志’中“世平道治,民物阜康”,以及创建于杭州清河坊大井巷的胡庆余堂国药号为两大主要事业.
陈光甫:(1881年-1976年),中国银行家、中国近代旅游业创始人.原名辉祖,后易名辉德,字光甫,以字行世.江苏镇江人.他读私塾数年后,去一家报关行当学徒,刻苦学习英文,后考入汉口邮政局.22岁随中国代表团参加美国国际博览会.会后留学美国,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院,1909年毕业后即回国.办南洋劝业会初露才华,被江苏巡抚程德全任为江苏银行总经理.由于自己的改革主张不能实现,毅然辞职.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银行监督.1914年转任中国银行顾问.翌年6月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资本从最初的10万元发展到后来的500万元,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由此登上上海银行公会会长宝座,成为上海金融界的领袖.1923年8月,陈光甫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1927年该“旅行部”独立挂牌注册,并易名为“中国旅行社”.这是中国近代旅游企业化的标志.1927年他又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为蒋介石筹募军饷.1928年出任江苏省政府委员、中央银行理事、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和交通银行董事等职.1931年与英商太古洋行合资开设宝丰保险公司.1936年3月,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高等顾问.1937年,任大本营贸易委员会中将衔主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立复兴贸易公司董事长,中、美、英平准基金委员会主席.期间,受蒋介石指派赴美国谈判借款事宜.当时的中国驻美国大使胡适先生曾赠诗与之共勉:“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最终他们促成了数额为2500万美元的中美“桐油借款”.1939年和1940年又促成了两笔总额为4500万美元的贷款,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2]1947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并主管中央银行外汇平衡基金委员会.1948年当选立法委员.1950年陈光甫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香港分行易名为上海商业银行,在香港注册.1954年定居台湾.1965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台北复业,任董事长.1976年卒于台北.
庄世平,1911年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果陇村(今属广东省普宁市),早在1949年就在香港创办南洋商业银行,第二年创办澳门南通银行.然而靠着他的审时度势、对经济、金融的广博知识以及不懈努力,他在香港这个经济社会中,渐渐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南洋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也在70年代一跃而成为香港中银系统的第二位.从1959年起,历任第二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六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贝祖诒,号淞荪,生于1892年,苏州人.苏州东吴大学唐山工学院毕业,曾供职于盛宣怀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公司统计部.1914年贝祖诒进入中国银行北京总行,先后担任广州、香港、上海分行经理及总行副总经理.抗战胜利后,时任行政院长、掌握财政金融大权的宋子文,极为赏识已是中国银行副总经理的贝祖诒.由他推荐,贝祖诒于1946年3月1日出任中央银行总裁.
在一年的任期内,贝祖诒致力于外汇管理,被视为最有才干的财务官员.后为了对付通货膨胀,主张开放外汇,抛售黄金,因外汇枯竭引起黄金风潮,再加上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1947年2月宋子文和贝祖诒被迫下台.1973年贝在任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办事董事11年后退休,寓居纽约,1982年12月27日去世.
贝祖诒虽曾身居要职,但公正廉洁,在他负责的银行中不用亲戚,众多兄弟,子侄从事金融工作,但没有一人是在贝祖诒的银行工作的.
陈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1950年10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在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稳定金融物价,结束国民党政权留下的长达10多年的恶性通货膨胀,调整工商业,恢复国民经济,保障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等重大决策和活动中,在有步骤地开展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特别是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在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开创性工作中,他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谨慎而又现实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做出了被公认为卓越的贡献.他坚决反对高岗、饶漱石在1953年进行的阴谋分裂党的活动.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先后兼任过商业部部长、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作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的发言.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新的经济体制构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领域,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掌握的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1957年1月担任中共中央经济工作5人小组组长.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他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不顾现实条件的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主张建设规模一定要和国力相适应,要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础上扩大建设规模;主张国民经济计划必须坚持综合平衡,实行按比例地发展.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国民经济遭到严重困难时,他受毛泽东委托调整关系经济全局的过高的钢铁生产指标,并同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一道,果断地采取了动员城镇2000万人下乡、通过几种高价商品回笼货币等一系列正确的措施,恢复了国民经济.为了解决农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他到上海青浦等地调查,建议对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代表了中国农业改革的先驱思想.他的这一主张和其他切合实际的经济主张,曾被人认为“右倾”,而受到毛泽东的冷遇.“文化大革命”中,他在党内只保留了中央委员的名义,被下放到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1972年4月回到北京,按照周恩来的意见,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研究国际经济形势和发展对外贸易问题.他提出要很好地研究当代资本主义,以便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中国应有的地位.
林毅夫,男,原名林正义(到大陆后改名),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八、九、十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于2005年获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8年2月,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2012年6月,世界银行副总裁的任期已届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