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如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0:23:05
李清照的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如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李清照的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如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如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 “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