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半坡遗址(12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5:35:42 字数作文
半坡遗址(12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半坡遗址(1200字)作文

  今天的第一站我们先参观位于西安东部?汉友匕兜陌肫拢?饫镉幸蛔?笮偷目脊欧⒕蛞胖?mdash;—半坡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

  很快就到了目的地。进入大门,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荷花池。荷花池里有一座雕像,是一个妇女拿着一只瓶子正在舀水。她手里拿着的瓶子可不是现在咱们平常用的瓶子,那是只尖底瓶。尖底瓶瓶头很小,两边有两个把儿能穿线,底也很尖,所以称之为“尖底瓶”。尖底瓶不但容易打水,而且水不容易溢出,所以这个尖底瓶的制作非常令我们现代人惊讶,谁都不会想到古人竟然有那么大的智慧。再看一下那拿着尖底瓶的是一位妇女,说明那时是母系社会,妇女地位非常重要。

  继续往前走,我们进入了进入发掘遗址现场,远远就看到大门的上端“半坡遗趾”四个字,感觉到有些不对劲,“趾”偏旁不是土,而是足,为什么呢?写错了吗?后来经导游介绍才知道,原来不是写错了,而是表示这是古人在这留下了足迹的意思。

  步入这座建于考古发掘遗址,好似穿过奇妙的时光隧道,回到了距今6000多年以前,我们可以近距离、直观地一窥史前时代先人们的生活。往里面看,当时那些房子已经不见了,只留下一些地基。房子分为三类:一类是小圆形的,一类是小方形的,还有一类是大圆形的。大圆形的房子一般是用竹竿和草编织而成的,有点像洞穴,这是穴居人从洞穴逐渐进化成房子的一种过渡。在小方形房子里,还有门槛,那是为了防止动物进家来偷食东西而建造的。

  我还看到一个瓶罐,瓶罐上有盖子,盖子上穿着一个洞,这不是用来保存食物的,也不是用来盛水的。而这是他们的孩子在不幸夭折后,母亲对孩子的二次埋葬,那么二次埋葬是什么呢?就是把孩子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等皮肉腐烂,留下骨头摆整齐,塞进罐子里。那上面的盖子为什么留一个孔呢?据说是让孩子的灵魂升上天堂,所以这个孔叫做出魂孔。这个瓶子也是尖底瓶,尖底瓶既可用来装水,也可以用来埋葬孩子的尸骨。在门槛的后面,看到了一个锅灶,它只有边框,说明那时候人们能用火来取暖了。再往前走,有一个墓葬,这是两人合葬。你肯定会猜想是夫妻合葬,不过那时候是不会有夫妻合葬的,因为那时妇女的地位更优先些,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由于男女地位不一样,埋葬就自然不能再一起了。一般都是姐妹、兄弟一起合葬。我再往中间看,有许多尖底瓶摆放在一起,那就是早夭孩子们的尸骨。那为什么母亲要这样做呢?因为为了代表母亲对孩子的思念之情,想孩子永远陪伴在身边,她就把孩子放进瓶子里,每天都去看一下。再往前走一走,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墓葬,墓主人是一位族长的小女儿,她非常小,不幸夭折了就葬在这里。在出土墓葬时,发现了一些玉坠、玉镯等非常珍贵的陪葬品,说明这个小女孩的地位非常高。再往前走,我来到了一个展厅,展示了墓葬中的骨头。我看到了一副骨架,她的手是弯曲的,脚也是弯曲的,好像是被捆绑着,这说明她可能触犯了族里的规矩,从而被捆绑活埋了。我往旁边看,看到一位女性的尸骨,她的膝盖上有几件随葬品。在新石器时期,母系都有六至七件随葬品,而男性只有三至四件随葬品。

  半坡遗趾向世人展示了古代妇女地位的重要性。

    五年级:马皖湘

篇一:半坡遗址

百科名片

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滻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1952年发现,1954—1957年发掘,面积约5万平方米,已发掘出45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其中房屋有圆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构筑之分。半坡遗址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1957年建成博物馆。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名称:半坡遗址 约5万平方陕西省西安面积:

所属地区:

米 市

目录

总体概述

其他信息

发展历史

特征

聚落布局

烧制陶器的窑址

半坡类型的墓葬

特点

随葬品

遗迹

房屋

窑穴

沟道

陶窑

墓葬

遗物

生产工具

生活用具

其他人工制品

意义

历史意义

现实意义

博物馆

出土文物陈列

遗址大厅

辅助陈列

门票价格

文物保护

保护措施

保护意义

展开

总体概述

其他信息

发展历史

特征

聚落布局

烧制陶器的窑址

半坡类型的墓葬

特点

随葬品

遗迹

房屋

窑穴

沟道

陶窑

墓葬

遗物

生产工具

生活用具

其他人工制品

动物骨骼

意义

历史意义

现实意义

博物馆

出土文物陈列

遗址大厅

辅助陈列

门票价格

文物保护

保护措施

保护意义

展开

编辑本段总体概述

1953年春,西安灞桥火力发电厂施工中发现彩陶,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中央考古训练班又在浐河东岸半坡村附近发现一处类似遗址的遗迹。在河岸台地的剖面上,有灰土层、红烧土层、红烧土、灶坑和灰坑,以及夹杂在灰石中的骨制斧、锛、刀、笄、针等各种工具、用具。又在一口双桶灌溉井的井壁的堆积层中挖出一个完整的小型陶罐与一个完整的骨笄。随即把遗址的这一发现报告中央文物局和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同年9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调查发掘团对半坡遗址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1954年秋~1957年夏,先后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发掘,采用大面积揭露与分层研究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发掘并清理了40多座房屋遗迹,发现石斧、石锛、石锄、石铲、石刀、陶刀、石磨盘、石杵、石凿等735件,发现存有粟粒并储藏东西的窑穴及大量墓葬。

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该遗址1953年春发现,遗址面积50000平方米。从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5次,延续近4年时间,揭露遗址面积达10000平方米,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共发现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

半坡聚落的范围为不规则圆形。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若干小房子,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居住区有濠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出土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镞、矛、网坠、鱼钩等渔猎工具。还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发现两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 2个男子和4个女子 ,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瓮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品精致丰富,有木板葬具,表明当时对女孩的爱重。

遗址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大致形状为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椭圆形,分为大围沟

半坡遗址风景(14张)

围绕的居住区、围沟以北的氏族公共墓地和以东的制陶区三部分。在发掘的大约100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和出土了丰富的遗迹和大量的遗物。

编辑本段其他信息

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半坡村。1953年发现,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5次发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揭露面积达1万平方米。文化遗存包含有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等。以半坡类型丰富而典型,是遗址的主要堆积,据碳14测定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

1958年在遗址上建成半坡遗址博物馆,是中国

图片(7张)

到人类童年时代的纯朴,也能寻觅到中华先祖艰辛的足迹。

半坡母系氏族村是半坡博物馆陈列的有机延伸。它以积极保护遗址为前提,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将珍贵的遗产从地下搬到地上,立体地再现人类母系氏族社会。它丰富博物馆的内涵,弘扬华夏悠久文化历史,荟萃了黄河流域史前艺术、风俗人情、民居田园的生活。它发挥了文物的优势,集科研、考古、教学、旅游、娱乐于一体,被中外游客誉为“华夏

下页 余下全文

篇二:西安游记

西安游记

随着汽笛的一声长鸣,火车缓缓地停在了西安站。我们六人瞬间忘记了旅途的疲惫,高兴地走下车,踏上了古都的土地。

刚出站口,雄伟的西安古城墙就映入眼帘:黑青色的城砖上布满了岁月给它留下的皱纹,它就像一位老人,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沧桑,自己仍巍然不动。

办理完酒店入住手续后,我们立即步行前往钟楼。我们没有浪费太多时间排队,直接在外面远远地观望这个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底部是高大的正方形城楼,上面是一座三层的宫殿式古建筑,朱红色的柱子,绿色的瓦,加上金碧辉煌的灯光,使它在高楼大厦之中显得格外突出。来到西安当然不能错过当地的特色美食。我们来到回民街,街道两旁店铺一个连着一个,宽敞的街道被热闹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各种叫卖声中品尝肉夹馍、羊肉串,别有一番趣味。下午我们乘公交去参观大雁塔。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佛塔历经了十余次地震的考验,依然屹立在我们面前,等待着虔诚的信徒朝拜,不禁让我们想起古代伟大的劳动人民来。

来到西安

与敌人交战。仔细看看每一个兵马俑,它们面貌各不相同,穿着不同的盔甲,甚至连皮肤的纹理都能分清楚。将军俑威严耸立,目视前方,好像正指挥着千军万马奋勇拼杀,武士俑手持兵器表情凝重,整装待发,我仿佛听到了战马的嘶鸣和阵阵喊杀声。更让我感到震惊的是,兵马俑刚被挖出时都是彩绘的,颜色很鲜艳,但是由于当时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没有保护措施,陶俑表面的彩绘遇到空气,不到两小时就氧化变成了灰白色。在我们惋惜之余,不得不对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所叹服。5000年的文明古国,孕育出了多少勤劳智慧的人民!这些兵马俑,不仅仅是一件件艺术品,还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象征着我们泱泱古国的灿烂文化。看着这些兵马俑,我真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篇三:有关泥土类作文

1 泥土的自述

我,是一堆脏脏的泥土,也许你会觉得我博大而厚重,也许你会觉得我平凡而朴实,在也许你会觉得我一无是处,只是一堆烂烂的泥土罢了。可是这些评价我通通都不在乎,我只希望默默地孕育万物、造福人类就好了。

我,是草坪地上的泥土,无论春夏秋冬,我不怕严寒、酷热,我始终呆在那里一动不动,因为那时候我知道我不只是为自己存在,而是还有那些极需要泥土的小草们。在当有人为小草浇水时,水流到我的身上,这时我便铆足了全身的劲,把身上所有的营养都释放给了小草,希望他能够茁壮成长。在夏季时,通常有爱玩的孩子到这片草坪地上来玩,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啊!这是我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想到因为我为这些孩子提供了场地来玩,我心里就自豪无比,自豪到都忘记了他们踩在我身上的疼痛。因为我知道我的存在给那些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他们只要快乐了,我这点牺牲又算什么呢!

我,是花园里的泥土。因为我,才显得那五彩缤纷的花朵是多么得绚丽,当人们来到花园前,都为那五彩纷呈的花朵称赞时,虽然我常常被人们忽视、冷落,可是我从不抱怨,还是时时刻刻尽到自己的责任,给新的生命营养与呵护。

我,是花盆里的泥土,虽然我只孕育着一个生命,可是我还是竭尽全力地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不会因为我只是孕育一个生命,而对自己的工作有半点的疏忽。

我,是校园里的泥土,虽然在校园里我什么作用都起不到,可是当那些学生到操场上玩时,看到他们开心、快乐的样子,我就觉得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为更多的人带来了幸福、快乐。

……

我,就是这样一堆默默无闻,又不起眼的泥土,可是我始终在孕育着这世界上的万物。

泥土·泥土

没有什么比泥土更为重要了。

因为有了泥土,我们才有了茂密的森林,给我们避风遮雨,这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因为有了泥土,我们所有的种子才能播下,给我们足够的粮食,这是我们生存的依靠。

以平常的心情接近泥土,感悟泥土,泥土是很平常的,平常的使我们不以为然。风尘仆仆地来,又风尘仆仆地去。在接近泥土的那一刻,就注定为我们的永恒。我们自泥土而出,自泥土而长,泥土是我们最初的起点,也是最后的终点。泥土是我们至尊的母亲。

泥土是神圣的。命运之手,穿越泥土,铸造永久的陶罐,历经地火的煅烧和岁月的洗礼,成为我们汲水的手段。陶罐盛满了我们生存需要的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泥土是我们的生命。那些用黑的黄的白的等等的泥土烧制的青砖,以亘古不变的信念,筑就了巍巍的长城,这是我们坚硬的脊梁。没有了泥土,就没有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我对泥土始终怀有敬仰的心情。当我离开乡村离开泥土走进城市时,感到莫名的惆怅。我总是想念乡村的泥土,想念仍在泥土中劳作的乡亲。

我的父亲同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最了解泥土,以及泥土的内涵、泥土的脾性。他说,一粒种子播进泥土,就会长成一地庄稼,一地庄稼就能繁荣我们的一生。土地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从来不会抒情的父亲,总是经常向我们炫耀自己诗意的感受,炫耀自己满手发亮的老茧。他说,这是泥土留下的印记,是泥土对他真正农民身份的确认。我的父亲淳朴的与泥土一样。所以,我们总是认为:我们亲近泥土,我们敬仰泥土,就是对父亲的崇敬,对农人的

崇敬。

只有了解泥土的人,才知道泥土的需要。没有了泥土,我们将失去一切。我们为泥土而日夜操劳,只有泥土能够满足我们一生的愿望。泥土,是我们生命的焦点。

我们需要泥土,我们离不开泥土。泥土是我们生命的全部。

泥土对我们至关重要。

[点评]在文章中,作者很好的将“泥土”与“家园”“土地”“生命”“乡村”“农民”联系在一起,由泥土的平常说到泥土的神圣,由对泥土的敬仰说到对对农人的崇敬,从泥土的重要写到泥土的需要,字里行间中表达了对泥土的一种特殊的感情---热爱、敬仰之情!紧扣话题,层层深入,情感真挚,思路清晰,主题鲜明,是一篇成功之作。

救救泥土

最伟大的事物,因了它的单纯,它的质朴,而往往为人们所轻贱,所糟践。最明显的例子是泥土。

泥土是地球之本,“地球”的“地”是什么?土也!泥土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没有泥土,就没有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谷物,蔬菜,瓜果,森林,芳草,鲜花……没有泥土,甚至于就没有人类的产生,我国古代女娲抟黄土造人的神话如果嫌荒诞不经,那么,二十世纪末的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则不由人不信,他们的研究证实人的生命的确来自于泥土。有篇寓言写钻石向泥土炫耀自己的高贵,泥土则提醒钻石:“如果整个世界都是钻石而不是泥土,恐怕人们早就绝种了,也许根本就不会出现。”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真理。

泥土是种子的天生子宫。没有这个子宫,阳光再明媚,雨水再丰沛,生命力再顽强的种子也不可能发芽,长根,抽茎。有人赞美悬崖或塔顶上一棵小草或小树生命力的顽强,殊不知是因为成年累月被风刮到悬崖或塔顶的尘土,才使这偶尔从鸟嘴里跌落的种子得以孕育。那是多么微乎其微的一点泥土,但有了它,奇迹就开始出现。《约翰福音》中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麦子只有“死”在泥土的子宫里,才能实现生命的升华和繁衍。许多回,我走在故乡的小路上,凝视满畈茂盛的庄稼下面的泥土,为这么单纯质朴的东西却能年复一年养育着丰富多彩蓬蓬勃勃的生命而感动,而惊奇,一种无可言喻的感恩之情如涨潮似的在胸腔漫溢,翻涌。真想不通孔子何以那么鄙视泥土,何以说出“小人怀土”这样的蠢话。

对泥土态度不恭的不止孔子。泥土从它像母亲一样毫无保留地把慈爱献给人类那天起,就已遭到不肖的地之子的残害。中国有一种“五行” 学说,在五行中,土成了被火克的对象。火,是土的魔术师,又是土的敌人。土,被火烧成了各式各样的陶器,单纯质朴的土变成了人类需要的实用品和艺术品。人类历史上

人陪葬。我真不知道人性之恶怎么和艺术扯到一起!继火之后,近代科学又成了泥土的天敌,科学借了人类愚蠢的双手,制造了足以腐蚀毒化全球泥土的工业垃圾、废水,各种永远不能被泥土同化和改变,释放着有害元素的垃圾、废水,像麻风病毒像癌细胞一样残害着地球美丽的肌肤。我们曾经高喊“征服自然”,征服自然很大程度上是征服泥土。征服的结果是水土流失,草原沙化,土地碱化……地球上几乎再也找不到一片没被残害过的土地。前年,我在一辆急驶在高速公路的汽车上,与一位有忧患意识的律师坐在一起,望着窗外一座座濯濯童山,庄稼地头一片片“水泥森林”,一个个烟囱冒烟的砖厂,他忧虑地说:土地正在日益减少!圈地建房已经失控,三包面积急剧缩小。余下的可耕泥土正逐渐变成一窑一窑的实心红砖,国家早就提倡烧空心砖,可有谁听?可惜呀,泥土烧成砖就不能再回复为泥土了。泥土越来越少,我们的后代将怎样生存啊!他说得我心痛。

无土,人凄凉。英国诗人叶芝逝世,奥登在挽词中称他作了“泥土的贵宾”,这在将来恐怕是遥远的神话了,“泥土”不存,还谈何“贵宾”?我们死无葬身之地还没什么,问题是我们的后代怎样生存?乌拉圭有一篇散文描述了这样的情景:在一片坚硬的荒原上,为了下种,孩子的嘴巴被父亲掰开,迎着风,用舌头和咽喉将风中飘扬的尘土收拢起来,再把那微不足道的尘土吐进石坑里……不管文章意旨如何,我们应该把它视为一种警示,人类如果继续残害泥土,前景的确可怕!赶快缩手吧,人类!救救泥土!拯救泥土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点评]作者用富于诗性的语言,表达了对泥土真挚的赞美;用渊博的知识旁征博引,期望唤起人们对泥土的重视。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泥土赞

有人赞美鲜艳的花朵,有人赞美翠绿的叶片,还有人赞美那香甜可口的果实。而我去唯独赞美默默奉献的泥土。

我问农人:“你最爱什么?”

农人回答:“是泥土!”

“为什么?”我又问。

“因为是土地养育了我。”他又回答。

我赞美泥土朴素的色彩:褐色、棕色、暗黄色。。。。。。,不透露一点华丽。它没有鲜花的鲜艳,没有叶片的翠绿,更没有果实的香甜。可是就是这种暗淡的颜色组成了整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农人。靠它生活,祖祖辈辈,风里雨里,给予了我们美味的食物。

我赞美泥土宽厚的胸怀:宽阔无垠,处处都有它的影子,土地托起了连绵的山岭,托起了奔驰的江河,托起了奔跑的骏马,跋涉的骆驼,行走的牛羊。托起文明进化的脚步,用他强壮的臂膀托起辉煌的太阳。

我赞美土地深沉的爱心:土地孕育着花草树木和庄稼,孕育了所有的植物才有动物的存在。哺育了鸟兽虫鱼,养育了我们人类,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泥土上。

我问诗人:“你最爱什么?”

诗人回答:“我最爱泥土。”

“为什么?”我又问。

“因为泥土给予了我深沉的爱。”诗人又回答。

随然泥土是朴素、平凡的,但他却具有宽厚的胸怀和深沉的爱心。正因为如此,泥土其

实是那样伟大!

啊!我又禁不住赞美泥土。

泥土

泥土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可能是因为太平常的缘故,我们对她的态度总是漫不经心,甚至是冷漠的。在很长的岁月里,直到今天我们还与泥土对峙着,我们不爱惜泥土,不珍惜泥土。从心底的潜意识里总认为,泥土太平常了。

可是当有一天,我走进孕育人类文明的半坡遗址,看见那些充满智慧的土陶时,我才对泥土有了新的感受。

重新认识泥土,重新审视泥土,直抵泥土的深处,用心触摸泥土,泥土就是远古的化石。从泥土到陶,我们无法想象出是如何的一次飞跃。在八千年之久的地层里,与新石器时代一起成为人类发展的一段文明奠基。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陶对我们的生活不重要了,但仍然兴旺的陶吧还在进行着文明的演示,这是人们对远古文明的纪念和崇敬。由此,可以想象出远古的人们对陶的崇拜。陶是泥土的进化,是泥土的化石。人们离不开泥土。

在半坡那些陶罐里,有许多谷粒,展现着远古的文明。在漫长的母系社会里,许多的母亲选育了它,刀耕于泥土,成为生产粮食的庄稼。我们由此而繁衍,生生不息,我们赞叹这些从远古而来的种子和选育种子的人们,但我们绝不能鄙视养育人类养育文明的泥土。泥土是我们一切的根本,每一把泥土都对我们以及我们的成长有过付出。

有了泥土我们就拥有了一切。不管是城里的人,还是乡村的人,泥土应该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惟独农人对泥土的感受是最真挚的。他们能够充分理解泥土的内涵,了解泥土的脾性,一年四季都把手插进泥土,使种子始终繁荣,使泥土始终欣欣向荣。泥土是我们至亲至爱的兄弟。

农人很珍惜泥土,他们把泥土看作金子般珍贵。在我的老家,哪怕是有一丁点泥土,农人也要种上庄稼,精心侍候,期待着好的收成。他们从不敢浪费一点泥土,哪怕渗进鞋里的泥土也倒进土地里。所以,当他们望见一片片土地被圈起来,变成不能生长庄稼的水泥地和高楼时,总是表现出无奈的失望。他们对此无能无力。

我曾在一章散文诗《泥土?泥土》中写道:泥土是我们的生存依靠,是我们的生命所在,是我们至亲至爱的母亲。我们可以想象出,假如没有了泥土,我们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生活。我们不能没有泥土。

对泥土的感受,我们应该有着农人的情感。

篇四:作文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文明。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

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青铜器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4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

4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48、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49、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50、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1、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52、我国古代稻、黍、粟、麦、豆被称为五谷。

53、原始社会晚期,出现青铜器,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

商朝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西周,青铜器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54、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55、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

64、项羽取得巨鹿之战(前207)胜利,秦朝灭亡。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