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林黛玉贾宝玉图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8 03:24:17 字数作文
林黛玉贾宝玉图片字数作文

篇一:《红楼梦》外貌描写分析 林黛玉贾宝玉

《红楼梦》中外貌描写的经典分析 2014-03 一 迎春、探春、惜春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观之忘俗。第三个身未长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皆是一样妆束。

这里,迎春、探春的外貌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二人的个性特点。二人都貌美,都养尊处优,但这丝毫没有抹杀她们的鲜明个性。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敦厚可人而又平庸无奇,这与探春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所表现的出众是截然相反的。“腮凝新荔,鼻腻鹅脂”写迎春的美丽,但这种美丽也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结合小说来看,迎春在众姐妹中确实是很平庸的一个,她稳重但不如宝钗贤淑干练,她善良而不如黛玉灵慧多才。秋爽斋结社,众人做诗,她只能限韵,姐妹们大展才华, 凤姐这一形象在《红楼梦》人物群像中尤为突出,她一出场,作者就用这段生动的描写暗示了她的个性特点,而这段描写历来脍炙人口,成为外貌描写中的经典片段。 三.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他眼中的黛玉便是这样。从总体上看,她具有一种柔弱美,病态美。眉间隐隐笼着丝丝轻愁,似皱而未皱,如有轻烟缭绕,可见她总是心事重重;目中依稀有缕缕渴望,似喜而非喜,常有深情凝驻,可见她总是细腻善感。这样的眉与目配合在一起,该是何等的清丽而凄美!黛玉原是绛珠仙子的化身,为“还泪”而来,所以她的眉目之间凝聚了灵她自甘平凡;猜灯谜时,皇妃元春派人传话说,众人都猜对了,独有迎春与贾环猜的不对,没有赐品,这时贾环心中不快,而迎春却“不以为意”,可见她才华平常,敦厚有余。迎春就是这样一个虽平凡却令人感到亲切的女子。但有时她的敦厚未免过分,流于软弱。本性“温柔沉默”的她,对自己可以处理的事情,竟无能为力。“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一段,最能表现她的软弱。当累金凤这一名贵的首饰被偷之后,她独自诵经,丝毫不过问此事,对眼前的罪恶视而不见。司棋被逐一段,她甚至表现得很淡漠。最终,她被迫嫁给孙绍祖,从不反抗的她,被侮辱,被冷落,凄凉地死去。其实,迎春的懦弱,是对现实无奈的一种表现。她的善良在可怕的现实中被撕裂,被践踏,她没有挣扎,因为她太温柔,太憨厚了。这一个性注定了,她不可能像探春那样,尽情地展示自己,只能如未开的花朵一样枯萎在命运的枝头,做一个牺牲品。而她一出场,作者就通过外貌描写向我们预示了她的个性。

探春的身材出众,“削肩细腰,长挑身材,”苗条可爱而又带着惊人的爽利。“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这一外貌也是常人所无的。中国文学中写美人的目光往往是“秋波流转”,“美目盼兮”,仅仅是美丽迷人而已;而探春的“顾盼神飞”,则在秀丽中透出一种英气,一种卓然不群的智慧,这正符合她那种出众的才华与不甘平庸的个性。一个“飞”字写出了她目光的敏锐、灵动,真是夺人魂魄。“文采精华”更好地概括了她的非凡才能与个性。试看书中,探春理家治众之才不在凤姐之下,甚至高于凤姐。她虽不似凤姐那般泼辣,却比凤姐多了文雅与智慧。凤姐病时,她管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大胆改革,把园子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胸怀大志,渴望超越男子,干出大事。她组建海棠社,在给宝玉的信中写道:“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她曾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我自有一番道理。”可惜的是,探春生在一个以女性为附属品的时代,这是她的悲剧。但她毕竟让自己灿烂地开放过,展示过。探春的个性,从这一外貌描写中可见一斑。

惜春的外貌描写并未表现出她的个性,但交代了她的年龄,为下文她的命运作了铺垫:贾府鼎盛时,她“形容尚小”,贾府衰落时,她已经长成,在成长过程中,她看尽了繁华,也明白了沧桑,窥破“三春”(元春、迎春、探春)的命运,窥破世态炎凉,最终选择了出家修行。 二 凤姐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凤姐是作者笔下著名的文学典型形象。这段外貌描写,仅有三十二个字,就集中体现了她的个性,可见作者功力之深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凤姐的眉目很有特点。首先,她的眉目是美丽出众的。丹凤眼,柳叶眉,本是俊俏可爱的;但加上“三角”、“吊梢”便不同了,它不可爱而有些可怕,在俊俏中透出狡猾之态、刁钻之貌、凶狠之气。这与凤姐的个性是一致的。她在府中是著名的“管家婆”,有“凤辣子”之称,工于心计,善使手段,泼辣凶悍。“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俊美中带着成熟与干练。黛玉与探春都是身材苗条的,但她们的美是纯洁、典雅的美,就像未经玷污的珍珠,晶莹可爱;而凤姐的“苗条”与“风骚”,却是世俗的美,多了几分圆熟和世故。

“粉面含春威不露”,在化着浓妆的面庞上,闪烁着温暖动人的光彩,却又深藏着那带几分险恶的“威”,这是多么形象的一张脸!只有凤姐才会有这样一张脸。在小说中,我们多次看到她“粉面含春威不露”的样子:毒设相思局,把愚昧的贾瑞害得悲惨地死去;弄权铁槛寺,徇私舞弊,聚敛钱财;借刀杀人,使柔弱的尤二姐含恨吞金自尽??在满面春风之下潜伏着凶狠,在温情脉脉之后暗藏着残暴。同时,不可抹杀的是,凤姐的“威”还体现在治家方面。她具有非凡的管理才能,办事爽利,泼辣大胆,这使她在众多女眷中脱颖而出。淡泊无为的李纨,懦弱无能的尤氏,与她相比无不黯然失色。协理宁国府一段最能体现她的管理才能,她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指挥若定,把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由此看来,凤姐本可以是一位令人欣赏的“女强人”,但她卑劣狠毒的一面又令人痛恨。“丹唇未启笑先闻,”这句则表明了她特别工于心计,善于逢迎的性格。她见人先笑,但对不同的人,她的笑也不同。对贾母、王夫人,她阿谀、献媚地笑;对宝玉、黛玉、宝钗,她热情、讨好地笑;对尤氏等人,她应付、敷衍地笑;对尤二姐、秋桐,她笑里藏刀,口蜜腹剑。正因为凤姐如此工于心计,所以,她在贾府中八面玲珑,如鱼得水;统治者宠爱她,下人惧怕她、痛恨她。

河之畔的清风细雨,离恨天外的灵晖秀气。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更突出地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黛玉天生有一种诗人的气质,柔情似水,忧郁细腻。一身之病是由两靥之愁而起,两靥之愁又因一身之病而生。她深深陷入了与宝玉的恋情之中,用全部心血去爱宝玉,用整个生命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但身世孤苦,寄人篱下,她怎能不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怎能不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进一步写她的愁与病:无事时也有闪烁的泪光,无恙时也有细微的娇喘,可见愁与病已经深入到她的内心,不可医治了。黛玉的愁与病,除了身世原因外,实际上是在追求自由与美的过程中与世俗发生矛盾引起的。在贾府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家庭里,宝钗那样的“贤德淑女”受到人们的赞赏,而黛玉生性孤傲,过于敏感,又常常直率地讽刺他人,当然不会得到认可。她高洁的心志不为人所知,她梦想的爱情不被世所容。当她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剧烈冲突时,她无力反抗,只能默默饮下苦涩,日久天长,郁结成病。 四 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他叛逆、大胆,追求自由与平等,痛恨世俗的争名逐利、勾心斗角,他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这段外貌描写集中了作者的笔力,是所有外貌描写中最详尽的一段。

首先,宝玉的外貌非常出众,俊美得几乎不像一个男孩子。他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与花本已美丽,而中秋之月,尤为圆润清朗;春晓之花,尤为鲜艳润泽。他的“面”与“色”如此搭配,充满了青春活力,而他的心灵,也正如中秋之月一样纯洁无瑕,他的感情,也正如春晓之花一样朝气蓬勃。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这里作者一连用四个比喻。整齐的鬓发,茂密修长的眉,直率可爱中透出勃勃英气;而红润的面色、灵活多情的眸子,又有几分女儿气,但这并非柔弱无力,这是他过于善良的心灵酝酿出的独特气质,与秦钟的女儿气不同,宝玉的女儿气带着生机和活力,带着不安分的气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不满现实、强烈追求自由的人。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这种奇特而美好的表情,只可能出现在宝玉的脸上。他纯真无比,崇尚青春美与自由美,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他同情女子(上至贵族小姐,下至地位低下的丫鬟)的悲惨命运,“专能和女孩们结交”,正因为如此,他首先领略了“遍被华林”的“悲凉之雾”,“爱博而心劳”。他的过于美好的追求,使他的面庞永远不会被恶劣的表情玷污,永远温和若笑,饱含深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仍然是写他的俊美,但在俊美中带些大家子弟的养尊处优之态。宝玉从小生活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这样写是符合他的身份的。“转盼多情,语言常笑”,仍是写他的多情善感,与“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呼应。“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句写其眉目最为精彩:眉间目际,情思飘飞,动人心魄。这里的“风骚”与凤姐的“风骚”不同,这是一种潇洒飘逸、无拘无束的气质,既表现着宝玉的聪颖多才,又代表了他“痴”的一面。他的“痴”,主要表现为用尽心力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爱情、青春、生命乃至自然万物。见花谢便联想到黛玉宝钗等人的衰老,为之叹息不已;得知龄官与贾蔷的恋情便联想到生命的流逝,泪流满面;为晴雯作悼词,感慨昔日的美好时光一去不返;为黛玉而疯狂,从此竟遁出人世,永不复返??正如警幻仙子所说:“如尔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这‘意淫’,便是对美与自由的欣赏与崇拜,对“钟天地之灵秀,集日月之精华”的女儿们的恋慕。正因为追求自由,宝玉对世俗的功名利禄毫无兴趣,反抗礼教的束缚,故而“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成了贾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叛逆者。 宝玉的外貌描写重在写“多情”这个特征,成功地刻画了他的个性。

《林黛玉进贾府》这段文字中的外貌描写,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生动传神,二是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为我们描写人物的外貌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品。《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中最精彩的一段,其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更是脍炙人口。在作者笔下,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篇二:贾宝玉、林黛玉外貌描写

贾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苦笑,即瞋视而有情。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篇三:《探析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基础与爱情悲剧》

篇四:浅谈贾宝玉与林黛玉

浅谈贾宝玉与林黛玉

【摘要】作为《红楼梦》的一大主线,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一直是“红学”研究的热点,同时也一直是被赞颂的“佳话”。但透过他们看似勇敢追求爱情的表面深究,他们对未来的看法是悲观消极的。他们也没有采取什么行动来抵挡来自外界的迫害,这归根于他们身为没落的封建贵族的软弱性和无能性,因此我们并不能把他们的悲剧完全归咎于封建社会的迫害。

【关键词】前世宿命;性格不合;门不当户不对

传统的观点认为,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者和受害者。世人皆传颂他们可歌可泣的爱情并且叹惋他们的悲剧下场。可笔者却认为贾宝玉与林黛玉本身并不般配,不管是放在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他们俩到最后都不能走在一起,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自身的软弱性和消极态度,并不能过于简单地把他们的爱情悲剧归咎于腐朽的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

一、一生情爱只为还泪

首先,作者在小说第一回①便借甄士隐梦中一僧一道的对话道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的前世——神瑛侍者浇灌绛珠草使其化为绛珠仙子,而神瑛侍者动了凡心要去凡间,绛珠仙子为报答恩情,就也要求去凡间,用自己的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这便暗示着林黛玉注定只能为贾宝玉流尽眼泪,并且在她流尽眼泪之时,就是她重返天国的那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单纯的恩惠关系,并不会有好结局。

二、性格不合造成隔阂

其次,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十分不合,容易惹争执。我们都知道,贾宝玉是个“博爱”的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尊重并喜欢贾府里边的每一个丫鬟,并且“行为偏僻性乖张”,大观园里的人大都依着他的公子哥性子。他总是说话不经大脑,喜欢逗丫鬟们开心。他无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和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②他不高兴跟那些为官作宦的“俗人”应酬往来,只愿意跟那些处于社会下层被封建阶级瞧不起的人物做朋友,他同情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有时跟他们简直没有主奴的界限,他们的悲惨遭遇常常激起他对摧残他们的封建制度的憎恨。但他的痛恨和觉悟仅仅局限于交往这一取向,根本就改变不了①

参考曹雪芹.红楼梦.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社会的普遍取向和社会现实,于是,这种行为是不成熟的。他自己更是没能领会到这一点,他只是有着朦胧的民主主义觉醒而已,并不代表他真的觉醒了。所以他有时候跟丫头们的厮混就有点过头了,例如跟袭人发生关系,这很明显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书上虽只明写了他跟袭人有过这种关系,但以他的性格,想必还有些未写出来的跟别的丫头的“韵事”,所以笔者认为,贾政听信贾环谗言,毒打宝玉是不无道理的。可见,宝玉对黛玉虽喜爱,但却很难专情,难免辜负佳人。

而林黛玉却偏偏是个小性子的人。她生性多疑,多愁善感,经常动不动就掉眼泪。于是在贾宝玉跟史湘云和薛宝钗玩闹时,她都会吃醋,冷嘲热讽,暗自抹泪。如第八回里边的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玉只不过来看宝钗而已,黛玉看到了却嘲讽道“我来的不巧了”③,让宝玉和宝钗都下不了台。又如第二十回里,宝玉和宝钗一同去贾母那边。史湘云看到他俩,便问他们从哪儿来的。宝玉说是从宝钗家中过来的。黛玉一听此言,便醋性大发,顾不上多人在场,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④。抢白了宝玉,当众出了口恶气。宝玉起初不甚了解黛玉的秉性,忍不住反驳了一句。黛玉益发生气,更不饶人,“去不去关我什么事。我又没见你替我解闷儿”⑤,简直是满肚子酸水却还强装嘴硬,体现了黛玉性格倔强,毫不让人且无心思。小小细节写出了他们之间隐隐的矛盾。黛玉赌气回房后约两盏茶工夫,宝玉过来用好语哄劝,惹她开心。黛玉仍然记恨在心,笑着说了“你又来干什么?横竖今有人和你顽,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⑥,既挖苦了宝玉,又讥讽了宝钗。又是在这一回,宝玉正劝慰黛玉,史湘云说了句“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⑦, “他”便是指宝钗。黛玉反讥,“我当是谁,原来是他(宝钗),我哪里敢挑他呢”。口里如此说,心理其实不服气,偏是嘴上硬。如此毫不相让,愈显刻薄。不仅如此,黛玉动辄醋意大发,对诸事十分敏感。又见第二十六回中,黛玉去怡红院找宝玉,见院门关着,便用手扣门。谁知晴雯正和别人生气,又不知是黛玉前来,赌气不开门,任凭黛玉怎么说。偏巧黛玉又听见里面宝玉和宝钗在说笑,以为宝玉故意不开门,心中气益盛,不过这次没有形之于言表。 ①②③④⑤均引自曹雪芹.红楼梦.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同时,林黛玉是悲观之人,动不动就伤春悲秋,其经典例子为她的葬花词“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⑧,但在当时来说,她好歹也是个主子,相对于广大奴才而言,命运也并没有她想象得悲惨,只是她放大了自己的痛苦而已。一个对生活抱有如此消极态度的人,很难有能力得到想要的幸福。纵然如她所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喜欢,到散时岂不冷清,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⑨,由此可看出她对她和宝玉之间的感情想必也是很悲观的,而且“不如倒是不聚的好”一句更道出她的消极应对,并不想去争取什么,可以预示出他们的爱情到头来是一场空。

由此可见,林黛玉气量极小,刻薄刁钻,多愁善感,有无事生非之嫌,任是宝玉千般疼她万般爱她仍不满足。然而这跟宝玉的天性博爱是背道而驰的。宝玉认为人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爱,于是他在大观园里跟丫头们玩得很开,甚至玩得过头了。更何况宝玉也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公子哥,并不是什么大丈夫,哪耐得住只跟黛玉一人好,哪受得了黛玉的百般挖苦,他们俩之间的矛盾只会越积越深,纵使情投意合,亦难终日厮守,无须外人介入,终有分道扬镳之日。

三、两人家庭背景不般配

再次,贾宝玉与林黛玉门不当户不对,不会有幸福的婚姻。一说起“门当户对”,人们便情不自禁地把它和腐朽的封建社会的遗留物联系起来,但其实我们把“门当户对”的说法妖魔化了,不管在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一对夫妻的结合要讲究门当户对是有其合理性的。我们人不只是一个个体,同时也是社会人,我们跟社会的很多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选择配偶时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身边的情况,身边的人的感受,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婚姻自由,否则,只能造成不幸。

其一,林黛玉年幼丧母,被寄养于荣国府,她父亲死后家族里边更无靠山,可谓家门败落,形单影只,谁娶了她都只能是多了个负累。而贾家也正处于逐渐没落的阶段,其二,薛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根基不错,现今大富”,正是贾家强强联手的好对象,更何况薛宝钗知书达理,秀外慧中,是典型的贤妻良母,而林黛玉孱弱多病,生性计较,刁钻刻薄,不得人喜爱。其三,贾宝玉作为贾家的唯一继承人,理应该担负起振兴家业的重担,而不是整天“英雄气短,①②均引自曹雪芹.红楼梦.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儿女情长”。虽然考取功名在宝玉眼里是一件“禄蠢”之事,但整天花前月下,伤春悲秋必是更加浪费年华。其四,既然宝玉无法逃脱封建统治的桎梏,却又没有积极应对,一味怨天尤人,很难有美满的结局。其五,贾母他们考虑到了宝钗不管从身份背景还是个人性格来说,都是宝玉的理想结婚对象,而黛玉命薄福薄德薄,根本就没本事当好贾家的媳妇。虽然父母不应当包办的婚姻,但“父母之言”确有其道理。我们应当辩证听取意见,单单靠爱情是无法建立美满的婚姻的,怨不得长辈们棒打鸳鸯。其六,宝玉和黛玉虽然讨厌这些世俗痼疾,但却无法挣脱这一切。因为他们都离不开封建阶级的红楼绣阁,一天到晚只会吟诗作对,无病呻吟,乱作“凄凄惨惨戚戚”,他们的反抗根本不能彻底,也无力到荣国府外面开辟新的天地,只能寄希望于家长们的成全,但这同时又是不可能的。

爱情虽然伟大,但在现实面前却不得不低头。他们的软弱使他们无法改变门不当户不对的事实,他们一厢情愿的幻想无法改变贾母他们的强制决定,他们的逃避现实更使得他们面临着重重危机,一味强求只能落得魂断香销的下场。

由此可以看出,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其实是他们自己一手造成的。他们既知道他们一个小家子气,一个公子哥儿,性格有待磨合,却还任性妄为、互相伤害;既知道门不当户不对的现实是无法容忍他们相爱的,却又没有主动去做些什么改变让大家认同他们,而只会感时伤逝,博取眼泪,这种行为是可笑而可悲的。尤其是在家长们看来,宝玉整日不思进取,若娶了黛玉,就更加无法无天,整日不求上进了。贾家就更加后继无人了。

四、结语

贾宝玉和林黛玉最终没能结合在一起得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对待未来的态度消极。所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不值得我们去同情,我们应该引以为鉴,主动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努力让自己的未来更加美好,而不是消极地等待奇迹的出现。

林黛玉贾宝玉图片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2]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3]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4]周汝昌.红楼梦新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篇五: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伟大爱情

貌似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如今依然有人提起。不就是两个弱不禁风毫无反抗精神的贵族公子哥儿姐儿爱情吗?值得拔那么高吗?他们不仅没有争取自己的爱情,而且一旦爱情无望就死的死,出家的出家,值得那么表扬吗?

是啊,这的确是个问题。这是很多人心里的一个“结”。不解开这个“结”,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我觉得是不可能真正读懂《红楼梦》的,也不会真正的爱上《红楼梦》。

那么,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究竟有何伟大之处呢?

首先,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是建立在相知相惜而不是性爱基础上的纯爱。

有一点是很突出的。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一桌吃饭,一床睡觉”,偶尔也有耳鬓厮磨,但是,他们绝对没有越过道德的底线,没有越过肉体的底线,他们是没有性关系的。这样说也许有点粗俗,但惟其这样,也才凸显他们爱情的纯洁性,套用曹雪芹形容林黛玉的一句话,是“目无下尘”。试问古今天下,有几人能及?

一种尚未发生肉体的爱情关系,能够深邃到这样的程度,一个愿为之死,一个愿为之出家,难道还不伟大?难道还不反叛?

其次,贾宝玉在众多的诱惑中始终没有迷失。

我承认,贾宝玉有很多那个时代贵族公子哥儿的毛病。但是,那是那个时代人的局限性,我绝对不主张因此就套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衡量贾宝玉,那是不公平的。而且,用贾宝玉最关键的一点来评判我们现代人,也许我们还不如他呢?

作为贾府备受宠爱的公子哥儿,作为当今皇贵妃最为溺爱的亲弟弟,贾宝玉面对的诱惑是很多的。有薛宝钗的诱惑,有史湘云的诱惑,有薛宝琴的诱惑,有妙玉的诱惑,有傅秋芳的诱惑,有秦可卿的诱惑,有金钏的诱惑,有晴雯的诱惑,有小红的诱惑,有柳五儿的诱惑,有龄官的诱惑,有尤二姐尤三姐的诱惑,太多太多了,甚至有妓女的诱惑,还有秦钟、蒋玉菡、柳湘莲等男色的诱惑。也许,贾宝玉也曾经一度冲动过,但是,他在这几乎是让人不能自拔的诱惑中,始终那么坚定,坚定的认为,此生,他只想和林妹妹呆在一起。www.baijia8.org www.bc8888.org www.jzplay8.com www.bctravel.org www.zuqiu88.org www.bf88.cc qicaihong

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如此坚定?

第三,贾宝玉对爱情的认识超越了性。

我以为,这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爱情的最伟大之处。作为贵族公子哥儿,作为当时的风俗使然,作为人性的本能冲动,贾宝玉再爱林黛玉,也是可以和其他女性发生性关系的,这是合理合法的。但是,这并没有成为贾宝玉像贾赦、贾珍、贾琏、

贾蓉那样放纵无度的理由,这是贾宝玉最可贵之处。他曾经由于种种原因,先后和袭人、碧痕发生过性关系,这个我理解是男人性成熟的必经之路,尤其贵族公子哥儿。但是,关键是贾宝玉从未因此而沉溺于性爱之中而不可自拔。贾宝玉,凭借对女性的尊重和疼爱,凭借对林黛玉的爱,超越了性爱,这是他作为人最可贵之处。

第四,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也是超越众生的。

我们知道,小说中爱或者说爱过贾宝玉的女性不止林黛玉一个。要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史湘云比林黛玉更甚,但是,史湘云一旦觉得爱贾宝玉无望,一旦定亲,就丢开了,就演变为兄妹之爱了。要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薛宝钗比林黛玉更甚,但是,即便是在成为贾宝玉的妻子之后,贾宝玉出家,薛宝钗虽然痛苦,但理智是可以战胜感情的,离开了贾宝玉,她照样能够活,而且决心要好好的活着。要说肌肤之亲,袭人比林黛玉更甚,尽管袭人是被迫离开的,是被贾政贾琏裁夺走人的,但是,袭人离开了贾宝玉,也能够和蒋玉菡白头偕老。

只有林黛玉,离开贾宝玉,她就活不下去了,贾宝玉已经成为林黛玉苟活于这个世界的唯一的理由。这样的爱,又有几人做到?关键是这个男人还要值得这样付出。我从来不赞成那些盲目的爱,对方根本不很值得,却轻率的付出生命。林黛玉虽然为贾宝玉而死,但她的爱却并不盲目,她的爱异常清醒,她的爱是建立在和贾宝玉十多年的朝夕相处中形成的,是水到渠成的爱。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