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焚烧秸杆污染诗词七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8 07:20:38 高中作文
焚烧秸杆污染诗词七律高中作文

篇一:郁郁不得志的诗词

郁郁不得志、怀才不遇、社会不公的诗词大全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登幽州台歌

年代:【唐】 作者:【陈子昂】 体裁:【七古】 类别:【怀古】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日齐山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律】 类别:【记时】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秋宿湘江遇雨

年代:【唐】 作者:【谭用之】 体裁:【七律】 类别:【羁旅】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书愤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贾生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宿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登岳阳楼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将进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谪仙怨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词】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排】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

风荷老叶萧条绿,水蓼残花寂寞红。

我厌宦游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

送杜审言

年代:【唐】 作者:【宋之问】 体裁:【五律】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篇二:人教版五年级《七律

人教版五年级《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 钱玉珍 15327711669 2684510236qq.com 设计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前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解读: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课承载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过人才华。

学情分析: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语言高度凝练,加之诗中的主要事件“长征”距离学生年代久远,学生在理解体会上有一定的难度。鉴于这样一种情况,教学本课,除了继续采用结合注释理解,指导有感情朗读等常用方法,还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搜集相关资料的方法帮助理解,以期事半功倍。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欣赏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过人才华。

教学难点:

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与手段: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内联系具体的事例,深入透彻地理解品悟重点词句,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引领学生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既了然课文写了什么,亦领悟了课文为什么这样写,力求读写双丰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2、查阅“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

3、收集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课件显示毛泽东的一组图片。同学们,你们一定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吧?对,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本单元,我们将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走近毛泽东,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设计意图:从单元主题入手,体现单元主题教学的思想。)

二、理解课题

本组第一篇课文《七律·长征》的作者就是毛泽东。有谁通过课前自学已经读懂了课题的意思?请你为大家做个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预设:

1、七律,诗歌的一种形式,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行七字,共四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七律讲究押韵,中间四行按常规要对仗。如“五岭逶迤腾细浪”对“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对“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律是诗体名,“长征”才是这首诗的题目。

2、关于“长征”,课后资料袋有介绍: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3、我还搜集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图文结合起来看更清楚。 适时显示示意图,指导看图。

(设计意图: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了有关长征的图片与文字资料后,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长征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教师引导小结:

时间久——1934年10月开始,1935年10月到达,1936年10月胜利结束。 路程长——经11个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翻越18座大山 跨过24条大河(顶烈日战风雨斗霜雪 忍饥受冻)

困难大——{

敌人一路围追堵截(冒枪林弹雨与敌人斗智斗勇)

红军长征精神震撼人心??

(设计意图:适度的点拨引导既为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也为后续理解课文内容作下铺垫,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三、明确任务

过渡: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与匮乏的装备条件斗,与疯狂围堵的敌人斗,一路上动人的故事不胜枚举,感人的事迹罄竹难书!长征壮举震惊中外,长征精神史无前例!毛泽东却只用了56个字写长征,他是怎样描述长征的艰难险阻,他是怎样表现红军的无畏坚强?学习这一首诗,你最想弄清楚哪些问题?

梳理归纳本节课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屏幕显示:

①这首诗的每一句是什么意思?

②毛泽东是怎样表现中国工农红军的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

四、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朗读、正音。

3、指导读出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诗的大意,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同学交流。

五、细读品悟

1、学生小组合作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深入探究,读懂每一句诗。

2、分小组每小组汇报一句,汇报理解的方法和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展示朗读。其他小组适时补充。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说理解方法: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字词典等方法理解词语。远征:长征。等闲:平常;平常事。

说对诗句的理解。

展示朗读。指导朗读。评价语要体现朗读指导的目标性、导向性与激励性。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说理解方法:用看注释、查资料、看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五岭”“逶迤”“磅礴”“泥丸”等。

说对诗句的理解。

点拨品析修辞:课件显示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乌蒙山图片以及细小浪花、小泥丸的简笔画,让学生感受五岭山脉的蜿蜒绵延、乌蒙山的气势磅礴和后者的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反复诵读、联想、体会,并交流自己的体会与发现:诗人采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中国工农红军对困难的藐视,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设计意图:此句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析夸张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中国工农红军的英勇豪迈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说理解方法: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理解“金沙”指金沙江;“大渡”指大渡河。 联系“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两个故事就能理解句中的“暖”和“寒”。

汇报者说对诗句的理解。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注意补充对“暖”和“寒”的理解。

点拨深入体会:

暖:毛泽东和每一位中国工农红军回忆起“巧渡金沙江”这件事,内心都是喜悦、温暖的。

寒:当时大渡河、泸定桥险恶的环境与激战的场面叫人惊心动魄;战友的英勇牺牲令人悲痛;今日缅怀战友仍是满怀悲伤。

展示有感情朗读。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本句是学生理解的又一个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结合搜集的资料,联系具体的事例,深入透彻地理解品悟句中的“暖”和“寒”。)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说理解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更喜”,是因为前文写到了“巧渡金沙江”有 “一喜”;联系岷山的地理位置就能理解,岷山皑皑白雪不仅不使红军难受,反而让红军高兴是因为翻过了岷山,红军就胜利到达了目的地。)

说对诗句的理解。

展示朗读。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本环节的小组合作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深入探究,读懂每一句诗,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六、赏析激情

一番深入探究,我们终于理解了这首诗,完成了任务①,现在我们再来完成任务②。请同学们仔细品一品这首诗在构思安排上,在选择素材上,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哪些精妙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小组之间读一读,议一议。

汇报交流预设:

1、先概括后具体,思路清晰。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领全诗,接着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证明体现。

2、精选典型素材,极具代表性。在“千山”中精选典型素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万水”中精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巧用修辞,表达效果令人叹服。“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藐视,表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寒”一“暖”,一“喜”一“悲”,对仗工整,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长征途中经历的惊险、喜悦、悲壮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的机智、英勇、顽强。

4、用环境反衬、烘托。千里岷山,皑皑白雪,更加反衬了红军战士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白雪皑皑,喜笑颜开,美丽的画面表达了开心喜悦的情感。

(只要学生能有所发现,发言不求完整,点到即可。)

小结:多么值得品味的一首诗啊,多么耐人寻味的五十六个字啊!它不仅表现了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博大的胸怀、高昂的气质和过人的才华。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吧!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既读懂了课文讲了什么,又领悟到了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理解更深入,收获更丰富。)

七、拓展延伸

交流、展示、积累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既是对毛泽东诗词的积累,也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博大胸怀与骄人才华,激发学生对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敬爱之情,回归单元教学重点。)

板书设计:

25 七律·长征

毛泽东

概述 远征难 只等闲 英勇豪迈

万水 金沙江 大渡河 选取典型素材

具体{ }

千山 五岭 乌蒙 巧用修辞手法

篇三:13.毛泽东诗词两首(七律 长征)

铜梁县侣俸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导学案

篇四:如何教学生鉴赏诗歌《七律

如何教学生鉴赏诗歌《七律·长征》

毛泽东——一个全中国人民熟悉而响亮的名字。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让学生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而《七律·长征》是毛泽东的诗篇之一,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达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这首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诗歌时,我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读出节奏美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朗读时要将每个音节读得清晰、略长,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同时讲究押韵、平仄和对仗。这首诗每句都可划分为四个“音步”,朗读时,要注意平仄声调的相互映衬调节和节奏的均匀多变,朗读律诗要避免因固守节奏、韵律的规则而影响表情达意,即朗读时可根据内容、感情的需要灵活处理节奏、韵律。(1)、初读全诗,要尽可能地多读几遍,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 红军∕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 /只/ 等闲。

五岭/ 逶迤/ 腾/ 细浪,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更喜 /岷山/ 千里 /雪,三军 /过后/ 尽 /开颜。

(2)、细读全诗。要读出感情。“不怕”的语气坚决而充满信心;“等闲”的语气俨然当作平常事;读“细浪”“泥丸”尽量平淡,读“暖”则凸出红军的欢快心情,读“寒”时低沉一些以示对牺牲者的沉痛缅怀;“更喜”两句应读得欢欣鼓舞,因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

第二步:体会诗歌的建筑美

全诗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全诗共八行,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气势,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铿锵有力,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等闲”二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以静写动,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无物,玩社会之敌

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承接“千山”。先用“逶迤”、“磅礴”的夸张手法描写山势雄险,用了“扬”的手法;然后用“细浪”、“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了“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和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广阔。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一“拍”一“横”,一动一静。此联对仗工整,机具气势。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也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只有傲视山川、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才

有如此广阔的胸怀!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第三步:欣赏诗歌旋律美。

诗歌和音乐就像一个母亲的两个孩子,他们血脉相连,心灵相通。《尚书·尧典》里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一首好的诗歌应该具有强烈的音乐性。同样,一首好的乐曲也应是一首好诗歌。诗歌与音乐相结合,必然促进诗的音乐性。而好的诗的诞生,又激发了音乐的多样性。它们就是这样相辅相成的。《七律·长征》就是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典范。在教学《七律·长征》时,要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旋律美。可以把课文当词,自由哼唱。或借用现成旋律,学习演唱。如:歌曲《七律·长征》

作词: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作曲:彦克&吕远 万水千山只等闲。

演唱:霍勇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篇五:小学1-6年级古诗词

1.学弈(yi)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u)将至,思援弓缴(zhuo)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翻译:弈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假使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2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去东方,遇间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日出时离人近,而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日出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日出时太阳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就像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日出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时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觉热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3.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huā)叶衰(cuī)。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古诗翻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白白悔恨了。

4.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换旧符。

5.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6. 清明 唐(杜甫)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7.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8.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9.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10.黄四娘家花满蹊 xi,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11..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2.竹石 清(郑燮)xie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14.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gong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15.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qi)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6.卜bu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0.《》 作者: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21.《》 作者:(诗人)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 一叶(条)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止划动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这首诗体现出了孩童的机灵,诗人也乐在其中。

22.《》 作者:(宋代诗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a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23 杨氏之子 选自南朝的《·言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7.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唐代诗人)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京口和瓜洲仅隔着一条长江,从京口到钟山也只隔几座山而已。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18.《》 作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19《长相思》 作者:纳兰性德(清代诗人)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geng,雪一更,聒guo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我扈hu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七律·长征 诗人:毛泽东 朝代:近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 潭面上没有一点风,就像一面未经磨拭的铜镜。 远望,洞庭湖的景色十分秀丽。 湖中那些君山就宛如白银盘上的一个小青螺。

《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繁忙的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儿,村里没有一个闲人。他们刚刚完成了种桑养蚕,又去插秧了。 《四时田园杂兴》 作者:范成大(宋代诗人)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唐代诗人)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

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宋代诗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宋代诗人)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提示: 大漠的沙像雪一样铺天盖地,燕山的月亮像一弯银钩(兵器)。什么时候能够给马套上镶金的笼头,在凉爽的秋天飞快地奔驰在疆场。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唐代)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

42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3春夜喜雨 唐朝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独火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朝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焚烧秸杆污染诗词七律

45.天净沙.秋 元朝 白仆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草红叶黄花。

46.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47《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宋代诗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解说】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色是在秋末冬初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 48《山行》 作者:杜牧(唐代诗人)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深秋时节,山上蜿蜒的小路曲径通幽。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