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致鲁迅先生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9 19:14:52 体裁作文
致鲁迅先生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篇二:关于鲁迅先生的作文800字

关于鲁迅先生的作文800字

关于鲁迅先生的作文800字 八达岭上一堵斑驳的城墙,站在透蓝如洗的天空下,伫立在青色的莽原上,久久停驻。

莽原上的草,烧不尽,岁月的荣枯磨灭不了它们,一季又一季,它们青葱在漫山遍野,翠绿在石缝边,古道旁,就像先生一样。

自从先生东渡日本求学,就走上了他人生的坚守之路。

先生坐在学校一片沉寂的礼堂,前面的幕布上在投放电影,虽然有电影里的人声,可是对于先生来说,是死寂的。幕布上,俄国人在残忍地屠杀中国人,一群国人拖着丑陋的长辫,麻木地观看,拍手??先生的目光凝固了,怎能这样?不,不!应有新的精神和生活!先生坚定了忧国忧民的心,他要把国人从麻木中拯救!

后来啊,先生坐上了一条没有归路的船。

月色正浓的夜,潺潺的水在脚底船周流淌。先生不眠,站在宽宽的甲板上,听见了哗哗的水声,船边还泛起白沫,他想,一生与故乡故人,就这么越行越远了,幼时与友人的亲密已鞭长莫及,万恶的封建礼教挖了一条深深的鸿沟,让他们天涯两隔,冥冥中,海边碧绿的沙地,离他越来越远??不,不,面对这一切先生怎能麻木!对,要有新的精神,新的生活,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时光漂流到一个弥漫着白色恐怖的时代。

国民党在国内大肆围剿“共匪”。那个大雪飘满世界角落的冬天。先生收到一封信和一束文稿,署名方志敏——那是一封凝聚着共产党人鲜血的信,米汤写就的文字上,承载了太多的重量。先生谨慎地将信收在自己身边,承担起了一份重量,没有什么,他担得起。在他的生命垂危,巨星即将陨落的时刻,先生将信交给了共产党。他守住了!

其实先生并没有必要以近乎生命的代价来坚守,他什么都不缺,他有娇妻爱子,他有富足的生活,但是先生更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他不只为生活。

先生坐在伸出两个枝丫下的藤椅上,穿着长衫,留着一字胡,目光坚定而深邃,他用一生去坚守这目光的含义:国家不能贫弱,国民不能麻木,要有新的精神与生活!

先生坚守住了忧国忧民的心与人格。他把部分坚守成了那城墙,那草,在心中最美的地方,灵动而永恒。世界记住了先生的名字——鲁迅!

篇三:纪念鲁迅征文

张祖仁初一时开始收藏鲁迅书籍还被中国《杂文报》聘为特约通讯员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收藏家,我的收藏不但涉猎很广,而且造诣颇深,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和收益。鲁迅收藏旧书、拓本、铜镜、版画、笺谱、篆刻、木刻作品、碑帖、造像、画砖,在中国收藏史上留下佳话,我的藏友我自幼敬仰鲁迅先生,以鲁迅为楷模,默默地搜索、研究、积累鲁迅文献书籍资料达2000多件,我对费尽心血收罗来的鲁迅书籍视为珍宝,特别是50多册民国版本的鲁迅书籍,更是我的心爱之物,轻易不示人,受鲁迅的影响,我也酷爱收藏铜镜达50多枚,我对铜镜研究颇深,见解非凡,福建福州《海峡都市报》曾以我收藏全国最小的铜镜作了一次专访报道,另我对古董钟、“红宝书”、紫砂壶的收藏也令人叹为观止,藏品丰富多彩。我收藏鲁迅文献书籍令人感动。从70年初刚上初一时开始收藏鲁迅书籍,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锲而不舍搜集鲁迅文献书籍,随着藏品的数量不断增加,我对学问的钻研也不断增加,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杂文,还被中国《杂文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倾注了30年的心血的鲁迅收藏研究,一些藏品弥足珍贵,如我收藏的70年代的鲁迅画像、碳笔画、瓷像等画面线条清晰,画工优美,巧妙构图,把鲁迅形象显得格外高大,灵巧的笔触,简明的色彩,可谓恰到好外,自成一家,直率地表达画者对鲁迅的无比崇敬和真挚感情。画工旁的书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笔峰独具特色。另我还收藏鲁迅坐在藤椅上的一尊塑像,黑白相间,古朴典雅,构图大胆,主次分明,衬托出鲁迅的形象和伟人的气质,将鲁迅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有声有色。这几件收藏品是我收藏的得意之作。收藏鲁迅我最大感想是“鲁迅以我博大的胸怀将自己和最广大民众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血泪和情感融进社会最底层平民的生活,思想视角里,创作出一批反映普通百姓生活和命运的文学作品,塑了‘祥林嫂’‘孔乙已’‘阿Q’等一个个被压迫,被鞭挞的各阶层人物形象,鲁迅是世界文化巨人,是中华民族的精英、脊梁和民族瑰宝。我收藏鲁迅主要是研究鲁迅的平易近人的作风和鲁迅杂文的风采,把鲁迅文献书籍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食粮来收藏。从而开拓一种有意义的人生价值和收藏价值。”为了收藏更多的旧版本鲁迅书籍,我向全国各地结交书友、藏友,用自己心爱的线装书精品和藏友交换鲁迅旧版本。我收藏藏品中的精品有《呐喊》、《狂人日记》、《孔乙已》、《二心集》、《两地书》、《海上述林》、《鲁迅语录》、《阿Q正传》、《祝福》、《伤逝》、《鲁迅书简》、《鲁迅全集》、《鲁迅书信集》、《鲁迅日记》、《花边文学》、《彷徨》等版本,图文并茂,古朴典雅,从中使我们领略到各种版本的书籍的艺术美,鲁迅早期翻译的外国小说《月界旅行》、《域外小说集》、《地底旅行》这些都是珍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我人生的座右铭,学习鲁迅坚忍不拔、战斗不息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平易近人的生活作风,严于要求自己,任劳任怨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作者:中国收藏家协会 福州二中张祖仁

邮编:350001

篇四:作文素材之鲁迅

作文素材之鲁迅

解读鲁迅:

名人评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郑振铎: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老舍: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茅盾:要冒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

鲁迅逝世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鲁迅名句: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7、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致鲁迅先生作文

8、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9、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0、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1、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2、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

大抵!

13、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4、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15、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6、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17、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18、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9、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20、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21、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22、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23、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24、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25、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26、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27、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28、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鲁迅旧体诗: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

写鲁迅的名篇

一、《叫鲁迅的那个人终于走了》

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那些曾经被其攻击、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又一次复活了,鲁迅的存在,让他们感到恐惧、惊慌、卑怯,甚至无地自容。

看看:

孔乙己们复活了。并且以一篇《‘茴’字有四种写法》的论文,晋级为教授、学者、国学大师;也不再提心吊胆地“窃书”了,而是平心静气地在网络上“窃文”了;不仅可以舒坦地“温一碗洒”,而且还能以其博导的权力对“伊”来一把潜规则了,他岂能让鲁迅揭了他前世的底?!

“资本家的乏走狗”们复活了。尽管它们披上了精英、专家的外衣,但依然“看到所有的富人都驯良,看到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他们或装神弄鬼地玩弄数字游戏,鼓吹物价与美国接轨、工资与非洲接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或干脆作了外国

人欺诈中国的“乏走狗”,与其里应外合、巧取豪夺。它们岂容鲁迅再一次把它打入水中?!

赵贵翁、赵七爷、康大叔、红眼阿义、王胡、小D们复活了。有的混入police队伍,有的当上了联防队员、城市管理者。披上制服兴奋得他们脸上“横肉块块饱绽”,手执“无形的丈八蛇矛”,合理合法地干起了敲诈勒索,逼良为娼的勾当。如果姓夏那小子在牢里不规矩,不用再“给他两个嘴巴”,令其“躲猫猫”足矣。想想,这些下做的勾当儿怎能让鲁迅这种尖刻的小人评说?!

阿Q们复活了。从土古祠搬到了网吧,但其振臂一呼的口号已经不是“老子革命了!”而是“老子民主了!”每天做梦都盼着“白盔白甲”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早一天杀过来,在中国建立民主。因为只要美国的“民主”一到,赵七爷家的钱财、吴妈、秀才老婆乃至未庄的所有女人就都是我的了!哼!而鲁迅却偏偏要我做个被世人嘲讽了数十年的冤死鬼,我岂能容你?!

假洋鬼子们复活了。这回干脆入了外籍,成了真洋鬼子。并且人模狗样儿地一窝锋地钻进“爱国大片”的剧组,演起了凛然正气、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让人好生不舒服。此种一边哽咽着颂扬祖国母亲,一边往象征中华文明的青铜大鼎里撒尿的举动,岂不是鲁迅杂文中的绝好素材?!

祥林嫂、华老栓、闰土们复活了。他们依然逆来顺受,情绪稳定。因为“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这样,必须要备足了餐料。而那些准备做餐料的人,本来可以闷在铁屋子里,一边听着小沈阳的笑话,一边麻木地死去,岂容鲁迅把他们唤醒,再一次经历烈火焚身的苦痛?!

那些“体格茁壮的看客们”复活了。他们兴致勃勃地围观那些“拳打弱女”、“棒杀老翁”、“少年溺水”、“飞身坠楼”的精彩瞬间,依旧“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哈哈,仅看客一类,被你伤害的人就太多了,因为中国人几乎都愿做看客!

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当今的社会不需要“投枪和匕首”,而需要赞歌、脂粉、麻药。正如陈丹青先生讲的“假如鲁迅精神指的是怀疑、批评和抗争,那么,这种精神不但丝毫没有被继承,而且被空前成功地铲除了。我不主张继承这种精神,因为谁也继承不了、继承不起,除非你有两条以上性命,或者,除非你是鲁迅同时代的人。最稳妥的办法是取鲁迅精神的反面:沉默、归顺、奴化,以至奴化得珠圆玉润”。

如果鲁迅赶上这个时代,对于“开胸验肺”、“以身试药”、“周公拍虎”、“黑窑奴工”、“处女M ”、“官员嫖幼”等一系列奇闻,又会写出多少辛辣犀利、锥骨入髓、令人拍案叫绝的杂文来,想想,真是让人后怕,所幸这个尖酸刻薄的小人已不在人世了。

让我们彻底赶走鲁迅,欢迎“小沈阳”,让人们在开心笑声中忘却现实的不公和苦痛,在笑声中渐渐地麻木、渐渐地变傻......

二、《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

杨曾宪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

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评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段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评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器物文化来。悠悠5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这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

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位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

一。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是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么?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不能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鲁迅,不应也不会离我们远去。

高考满分作文

壮哉!猛士(04福建)

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沧海横流,您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永远不倒的猛士!壮哉,您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巨人。

您的眉宇之间透着一股刚毅,一股正义,您敏锐的目光揭示了当时社会丑恶的一面!您看到了被封建传统思想压迫致死的祥林嫂;您看到了那位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q;您还看到了您儿时好友闰土怎样变得麻木。于是,您把这些丑恶用纸记下,用笔代枪,击中时弊,让人们从梦中惊醒。您说过,国人的病需要用文字来医,而不仅仅是药。慢慢地,有人揉了揉睡眼,看到了污浊;他们在您的指导下站起来,革命,为自己,更是为了国家。这一切,都让您看到了希望,您笑了,您看到一批批猛士如同您一样准备上战场!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战场上淋漓的鲜血,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

您犹如一轮喷着红火焰的红日,在平静苍白的天空中炽热地燃烧,猛士的一生是不畏艰险的,在如地狱般的世界里炼狱,在一次次为“刘和珍君”追悼时接受考验,猛士呵,您也许是那只将要涅 的火凤凰。

您疼惜青年,您的那两本书是小售票员的希望。当您知道您身边有点点革命的火种,您便会以持续不灭的热情去关怀。您始终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为刘和珍君写下了挽歌,“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您何曾畏惧!殊不知,您的举动会让更多的刘和珍君站起来,到今天,若您仍在世,您便会看到革命的胜利所留下的辉煌。人们这样称呼您:猛士,一位不朽的文学巨人,一位流芳百世的精神巨人!

您的不屈不挠,您的坚定无畏,更像一面高举的旗帜!时间的流逝可以洗去旧谜,但您——猛士的光辉将永远铭刻在历史中,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壮哉!猛士,听,人们前进的步伐??

篇五:长春市中考满分作文-鲁迅先生,只有一个

鲁迅先生,只有一个

夜,静静的。我独自倚在窗边,任冷风打着窗棂。望着先生的那张发黄的照片,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哀思。先生,他走了!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过于冷峭和深邃。的确,他的文章没有周作人的散淡,张爱玲的雅致,徐志摩的诗情画意。但那个时代如果只留给我们一些感性文字、文人气息,谁会知晓那个时代的黑暗呢?恐怕,在我们眼中,那真是一个太平盛世!

我敬佩先生,不仅因为他的文才,更是因为他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人。谁都会犯错误,鲁迅也不例外,可他从不怕改正错误。他以犀利的笔解剖了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光辉穿越时空,一直照亮今日!

可事实上,先生是寂寞的。曾经有一位同学问我的偶像是谁?我平静地告诉她:“是鲁迅!”她诧异地望着我,觉得匪夷所思。我当时是很气愤的,但又不禁悲哀起来了。

难道先生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了?不值得我们继承发扬了?他的文章已作为一笔文化遗产,被束之高阁了?

身处喧哗的尘世,内心怎容得下那锋利的匕首?看一看吧,那些老前辈们是多么怀念鲁迅先生啊!他们大声疾呼:“今生今世,我们一定要读鲁迅!不读他,我们无法感知内心的灵魂;不读他,我们无法摈弃世间的浮华;不读他,我们无法真正了解那个时代的黑暗!”

鲁迅先生,只有一个!

先生正等着我们走出浮华的海面,款款地步入他的心房,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交流! ——后记

【得分点品评】

“鲁迅先生,只有一个”,这一个,是敢于揭露社会黑暗的一个,是勇于解剖内心世界的一个,是远离浮华、保持傲骨的一个。一个初中生,能够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来审视鲁迅的作品和为人,并且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实在是思想胜人一筹,才智超人。

文章的正文,在比较中尽显鲁迅及其作品的非凡价值,表现出面对社会冷落鲁迅的愤慨,进而呼吁我们去亲近和阅读鲁迅及其作品。尾记部分则换了一个角度,从鲁迅先生的视角,呼唤着我们与他交流,使文章更进一步地敲击着读者的心扉,从而走近鲁迅。可以这么说,尾记的出现,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