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当忙碌成为一种习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8 01:18:23 体裁作文
当忙碌成为一种习惯体裁作文

篇一:当忙碌成为一种习惯

当忙碌成为一种习惯

你曾发现过初春树枝的那一抹鹅黄吗?你曾注意过何时落叶开始飘摇落下吗?你又是否曾观察过父母脸上的皱纹何时爬上?身边的伙伴悠悠的远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为了更好的生存,忙碌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主打Style。然而,我们发现:当忙碌成为一种习惯,生活就有了新的轨道。

那么不曾拥有那些发现是否就是忙碌造成的呢?所谓“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因为忙碌而失去了发现的机会,这不过是人们为自己寻找的一个借口。忙碌的生活总是给人一种疲惫痛苦的错觉,然而忙碌,其实也是一种幸福!每天拥有一个目标并为之忙碌,加快着我们的生活节奏,提升着我们的处事能力。忙碌的时光虽然匆匆,但并不虚度,你可以收获不少生活的智慧。但忙碌确实难以把握,总是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因此,对于忙碌,我们应该要随时保持一种警惕:一是忙得要欢愉,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忙,二是要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欢的事情也不让自己忙昏了头。如此,我们便能够做到忙而不乱,保持心灵的清灵和活泼,让生活因忙碌而精彩,生命因忙碌而存在!

步入大学校园,一句“最近真忙”总是离不开嘴边,于是成绩不好是因为“我很忙”;精神状况不佳也是因为“我很忙”;和同学之间的联系减少甚至“个人消失”都是因为“我很忙”??忙碌不仅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一种习惯,更加成为了我们的一种推脱的理由,一种不负责任的借口。敢问一句:你到底为和而忙碌?当初,我们怀抱着提升自我,再创新高的理想来到大学,却在这自由的忙碌中迷失了自我。于是,我们纠结在了忙碌与寻梦之间,那么忙碌成为习惯已经成为了当今的生活主打Style,我们只有理性的去接受,合理的忙碌才不会失去生活的品质,失去发现的能力。

未曾拥有那些发现是我们的过错,但绝对不能归结于我们的忙碌。纷繁的社会没有忙碌将有何来支撑?时值初冬,寒冷击退了不少人的积极性,却仍旧缓解不了忙碌的节奏:校园路上的脚步匆匆,是去学习?还是去参加活动?霓虹灯下的车水马龙,是忙于归家?还是去寻找新的目标?

忙碌之时总感慨时光飞逝,但惟有当你忙碌过,才有资格在回首人生路时感叹人生旅途中的阳光与风雨、道路的平坦与坎坷。忙碌的人生,如歌的岁月,方能不枉此生,不辜负生命的意义!

篇二:当忙碌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

当忙碌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就不再会感到累了

篇三:当责任成为一种习惯

当责任成为一种习惯

《责任重于能力》一书讲述了责任心是一个人的品格问题,也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体现。能力与责任没有直接的关系,有能力不等于你负责任,负责任不等于你有能力解决问题。对于一件事,你去做了,说明你有责任心,你做好了,说明你能力强。如果一个人有责任心,那么他可能培养自己的能力,因为能力是可以培养锻炼的,而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即使很有能力,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读完全书,我忍不住在想,为什么许多人都把承担责任当作是一种负担,做事相互责怪,遇事相互推诿,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难道我们不可以让责任成为自己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吗?

书中引用了一个退休木匠盖房子的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乔治做了一辈子木匠工作,并且以其敬业和勤奋而深得老板的信任,到退休前老板希望他能盖最后一座房子,乔治自然无法推辞。但是乔治已归心似箭,心思全不在工作上了,因此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也全无往日的水准,等到房子盖好后,老板将钥匙交给了乔治,说:“这是你的房子,是我送给你退休的礼物。” 老木匠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于言表。他这一生盖了那么多华亭豪宅,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同样一个人,可以盖出华亭好宅,也可以造出粗制滥造的房子,不是因为技艺减退,而仅仅是失去了责任感。如果一个人希望自己一直有杰出的表现,就必须在心中种下责任的种子,让责任感成为鞭策、激励、监督自己的力量,使自己在工作上没有丝毫的懈怠。

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责任,正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这些责任,才能对我们的行为有所约束、有所引导。人的一生中,大部分光阴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当你拥有了一份工作,也就意味着你要担负着一种责任,要习惯于为承担责任而不断努力、不断奋进。树立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感是我们人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增强本职工作的责任感,首先就要做到让责任感成为一种习惯。

责任其实就是一种态度,都说习惯成自然,当责任感成为一种习惯时,也就慢慢成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它,而不是刻意去做。当一个人自然而然地做一件事情时,当然也不会觉得麻烦和累。

责任感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建立。每一份职责成为一种习惯,变成一种常态,人们就会用自觉的习惯意识去维护这份职责,就会自然而然地担负起责任。当责任感成为一种习惯,就会带给他们足够的尊严和实现自我的满足感。工作的乐趣、生命的意义都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让责任感成为一种习惯,让工作成为表达自我、实现自身价值、激励自我奋进的舞台。

装船队:夏正 2010-5-24

篇四:当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当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初探

湖南师大附中 刘爱国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最不愿看到的情况就是一提到上作文课,就听到很多叹气的声音。作文交上来,也大多只为较差。我知道学生害怕作文,而我更害怕他们的这种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如果事先给自己设置心理障碍,那是做不好这件事的。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想解决作文难的问题,首先应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就得让他们有机会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也为作文教改指明了方向 : 强调人文性、发展性、基础性。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这不仅是教学要求,而且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在几年作文教学和研究中,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自认为有所收获。这让我看到了学生习作水平整体提高的希望,也坚定了我教改教研的信心。具体说来,我的作文教学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捕捉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策略的选择”部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作文教学要生活化。要达到这个要求,个人认为,首先应该从教材入手。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佳作,无论是从布局谋篇、语言文字上来评价,还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来衡量,教材所选文章都是首屈一指的,是公认的精华。因此要想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首先要学好教材,奠定写作基础。

我的做法是,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发他们表情达意的心理冲动。换言之,就是在文本解读过程中与学生实现沟通,触动他们敏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写作冲动,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让语言的激流宣泄出来。我在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感受,我要他们齐读这一段: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学生读完后我要他们就生命和亲情,谈谈他们的感悟和想法。很多同学争着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同学说:“以前我从没想过这样的问题,现在我知道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坚强,要顽强地活着。”另一个女同学哽咽着说:“我想,我要去好好接受我的继母??”课后,很多同学在课外练笔上把自己的感想写了下来。我看到了很多真挚感人的文章。受他们的影响,也因为情感的冲击,我自己也把这堂课的感受写成了散文《让我的感动感动你们》因为真挚感人,在一次全国性的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这就是课本上这些优秀文章的魅力,它可以感动你,还可以促使你去想,去写。

课本上有太多这样优秀的文章,每一篇文章我都喜欢让学生去深入思索。学《道士塔》一文,学生为文化遗产的流失而义愤填膺;学《灯下漫笔》,他们为我们鲁迅思想的深刻而叹服,为国人的奴性而叹息;学《泪珠与珍珠》,在感知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我替他们展示了一组感人的照片,学生在多种情感的冲击下无不感动得流泪。我也因此一次又一次被打动。而学生们的课后随笔也总是再次让我感动。

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习作欲望,既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又达到了练笔的目的,同时又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真可谓一举多得。我乐在其中。

二、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学生喜欢作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作文材料的问题。为了给学生准备充分的“粮食”,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积累素材。

1.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拓展视野,积累语言。

A.办好班级图书角。学期初,我将高中生必读书目及我推荐的书目打印好发给他们,要求每个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然后我帮他们用最低的价格购回。学生在书上先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再盖上班级图书角的章,放在一起统一管理,在班级之内流通。到学期末再各自领回自己的书。这样,每人买一本书,却可以读到五六十本书,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

B.组织读书活动。充分利用每周的语文阅读课,组织读书活动。让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谈谈读书心得。语文课的前几分钟,我也常把我喜欢的文章读给他们听。

C.推荐好书。定期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每读到好的书或文章,也会在第一时间向他们介绍,跟他们谈自己的看法,来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

另外,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演讲大赛、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这些,都为写作奠定了文字基础。

2.充分选用课外时间,为学生创造条件,积累人生体验,从而获得鲜活的写作素材,产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

A.利用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学会探究生活,从而形成比较深刻完整的认识。借助学生的研究性课题,进行扩展性的研究,让其他同学也参与讨论。如课题“由环境问题想到的”激发学生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对大自然的关注。 “我们也来谈谈历史”的课题引导学生去思索,锤炼学生思想的深刻性。我从报刊、网络上获得的一些有关社会有关历史的话题,也会及时拿出来和学生一起讨论。从这些讨论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教育,深化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从而也为写作提供素材。

B.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体验生活美,激发写作灵性。把学生带出校园,让他们在活动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增长见识。不忽略每一次集体活动的大好时机,让学生与自然亲密接触,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进而激发他们表达美的欲望。每次这样的活动后,周记上出现相关的文字,我都会认真评点,同样写我的

真实感受,这样的交流,学生最喜欢,下一次写作,似乎也就成了一种迫不及待的需要了。

三、指导与评价相结合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说,给予方法往往比只传授知识更重要。作文有“法”吗?有人说没有,作文不外乎是多看多练。可作文真的没有方法可言吗?我认为不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有指导的义务,于作文也是。教师的点拨是一种艺术,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动笔之前,指导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高中阶段,大纲规定每期的作文数量并不多,但是如果每期只写那么五六篇作文,又是远不够的。我的做法是,认真指导学生写好课本上要求的五篇作文,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再到课外练笔本上自由发挥,养成一种写作的习惯,进而培养写作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审题是第一关键,让学生认真读题,明白作文要求,区别本次作文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怎样写出新意,怎样写得更深刻。

具体到写作指导,我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A.拟个好题目。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有了好题目,才能使读者对文章产生阅读的兴趣。多次阅高考试卷的经验也告诉我,作文题目的好歹也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得分。

B.写好开头。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好的印象。

C.写出真情实感。每次作文,我给学生不变的要求是:“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主体的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样才能体现学生作文的个性。同时,只要是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就不愁写不出感人的好文章。古人说,作文“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也就是这个道理。

2.在评价中获得提高,在赏识中体验成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还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的,每个人都

需要善意的赞美。老师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具体到作文的评价上,对每个学生的习作,在不同程度上,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可以刺激他们更上一层楼。

每次作文讲评,我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信心,从而不断进步。我还经常采用(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当忙碌成为一种习惯)面批的方式评讲学生作文。这虽然很费时间,但面批的针对性最强,把在文中存在着相同问题的几个学生找在一起,以一个同学的问题为例进行指点,其他几个同学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这很容易收到实效。而且,这样面批,老师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他们感到亲切,也易于接受老师的意见。

从心理角度分析,学生是喜欢高分的。苏霍姆林斯基比喻得好:“教师给学生写一个坏分数,等于在他们的书包里放一条‘鞭子’。”他把作文与挨打联系在一起,认为低分如同一种打击,阻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常因作文评分的高低而与别的老师有着不同的意见。在作文批改中,我充分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给学生较高的分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努力发现他们作文中每一个细微的闪光点,开头结尾写得好,或者哪怕只是一个句子写得好,一个词语用得恰当,也都给予肯定和表扬,给他一个高分数,谓之提高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写作兴趣。

总之,通过几年的作文教学和研究,我付出了努力,也有所收获。学生不再谈“作文”色变,很多同学喜欢把作文写在周记本上给我看,然后期待着我的评点。越来越多的同学把写作当作一种习惯,随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感。他们的文章中常有思想的火花闪现,我很欣慰。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说过: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才将世界装扮得如此美丽。”精彩纷呈的众多文章好比一座森林,而写出自己独特感受的每一篇作文就是那森林里丰富多彩的片片绿叶。有了能写真情实感的作文,于学生而言,写作不再是一种苦差;于老师而言,则犹如在作文教学的漫漫征途中找到一盏指路明灯。虽然前路漫漫,我将不断求索,让写作真正成为每个学生的习惯!

篇五:当认真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说生活是一场成长的历练,那认真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

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正直、真实的人。我不爱说话,也不会说话,不是因为我不想说,而是因为我总是害怕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然而,我做事很认真,不是我自夸,而是因为到目前为止的确已经有很多人对我这样评价。说句实在话,一开始听到人家这样的“赞美”,心里并不高兴,因为我分明看到“认真”二字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几乎等同于笨拙或低效。

可渐渐的,我也就慢慢地习惯了、适应了,因为一直认真下去,我发现我对“认真”的看法只是个人的一点点理解上的偏差。更发现:当认真成为一种习惯,生命的质量其实在提升。

在三中的日子,学校一直践行的精细化管理,学校领导无微不

至的关心指导,每一项工作都具体到每个细节的要求,使学校一直处于繁而不乱的紧张有序状态之下。我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得以前所未有的快速成长:早上有课没课先到教室走一遭,教室地面、走廊、清洁区、卫生用具的摆放,学生的状态,到员情况,课堂效果,学生收获多少------

回到小学,开学初整理教室,我带着孩子们擦门窗玻璃,清理

窗棂积垢,仔细交代笤帚的摆放方法,换四次工具清除粘牢在地面的水泥块------大扫除结束时,其他班级已经离校,孩子们自豪地说:“老师,别的班都没有咱们干净漂亮!”

我忽然发现,自己变了,不知不觉把三中节奏踏成了自己的节

拍。

从初中回到小学,短短几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点。

就像今天,一位老师请假,本来没有课的我,主动表示可以临

时帮助看一下班。下这一决定毫不犹豫并义不容辞。上课铃响后,我抱着一摞作业本要去批改。本来,的确没打算给这些孩子们讲什么,因为不讲也是我的本分。但当我布置完,这些孩子在位子上或看书、或做作业,而我坐在讲台前批改作业时,我越批越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我觉得我不能让这些孩子们这两节课白来,得让他们多少有点收获。

正好,最近关于抗战的纪录片看的多,于是,我带领孩子们上

了一节历史课。不知不觉,两节课过去,活动结束,我的作业批改只好再加班了。看着孩子们激动热切的目光,我想我做对了,至少我的认真和努力没有白费。孩子们通过今天的这两节课,知道不少关于抗战的历史知识,也在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爱国的种子。我相信“锯响就有沫。”

当认真成为一种习惯,你会开始变的安静。不再有那么多的思

想挣扎,只有一个最最简单的目标:我只是想要努力。。。。。只是想让自己感到欣慰。。。。。。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