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诸葛亮出山时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2:15:50 字数作文
诸葛亮出山时间字数作文

篇一:诸葛亮出山前后的表现揭示职业经理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诸葛亮出山前后的表现揭示职业经理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一、刘备现状分析:

刘备乃汉代帝皇之后,不过混到了他这一代,已经穷困潦倒了,沦落到卖草鞋为生的地步,可能是家庭背景的原因,渴望东山再起的决心一直没有熄灭,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随着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因为朝廷衰败无能,无法组织有力的平叛力量,所以下放权力给各地地方政府,自己组织军队自保,给刘备等苦觅机会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刘备在投军前,认识了关羽和张飞,桃园结义。关张俩人武力超群,乃当时超一流的高手,他们跟刘备强强联合(刘备的身份算一强吧),终于在群雄并起的军阀混战中,取得了一定的利益和人气。虽然现在社会异性结拜兄弟并不流行,但是从老家拉几个亲戚出来一起打工是很多人都能做到的,当然只有少数人发达了,大多数人还是忙忙碌碌。

刘备也是如此忙碌,从投军公孙瓒到救助徐州,从落难袁绍到屈身曹操,最后落草新野,其间又得到了一员大将赵云。最大的收益是得过徐州,但是丢掉也很快,虽然有几个猛将,有过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辉煌,但也没有取得过像样的大战役的胜利。在忙碌了20多年后,栖身地新野不过是弹丸之地,兵力不过数千。就好像我们打工了十几年,只能住在血汗工厂的宿舍里的情况一样。

二、诸葛亮面对的难题:

《三国演义》是以刘备为主线书写的,在诸葛亮出山前基本上没有介绍过诸葛亮当时的所思所想。但是估计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的一段日子里,诸葛亮是认真评估过他出山辅助刘备的机遇和风险的。

刘备当时势单力薄,但是手下有能人,重要的是仁义布于四海,在全国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就好像一个公司有了美誉度,一旦推出产品粉丝们就会疯狂抢购,对品牌表现出高度的信任,营销效果比用大把金钱打广告还要好得多,所以在刘备那里就职肯定是好机会。

在现实中,条件跟刘备的情况差不多的企业还是有的,一些企业因为魅力的领导,一些企业因为传奇的经历,他们都会拥有众多的粉丝,像美国的苹果电脑就是典型,在他们后来遇到困难后,很多有志之士也愿意出马力挽狂澜。但是要找到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却不容易。

司马徽是有责任心的人,他知道只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才能辅助刘备,如果荐人不当,反倒会加速刘备的灭亡,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许多企业都是因为用了志大才疏、纸上谈兵之徒,令企业陷入更深的泥潭之中,一个人才怎样才是真才实学,我们要一起看看诸葛亮的表现。

诸葛亮要在刘备旗下站稳脚跟,其实是很艰难的事情,这一点他自己也很明白。他做的不是小混混的工作,而是从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工作,是一个首席执行官的工作,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

在现实中也能看到一些总经理,可能一开始谈待遇和权力时是按照老总的标准,当进入工作岗位后,越来越表现出一个普通打工者的观念和行为,没有坚守自己总经理的职责。这也令招聘的董事会和董事长非常头疼。

有时候也能看到一些总经理履历很丰富,但是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却无法压住局面,一些在西方企业做过事的人尤其明显,原因何在?原因就是西方企业往往制度完备,做总经理也是负责部分工作,其他有更多的部门在辅助,所以虽然总经理担任多年,但是并没有经历大风大浪的考验,一旦进入一个草莽的血汗工厂做总经理,人性的某些缺陷就会暴露无遗。在血汗工厂的治理中,或许确有需要给某些人一记耳光,当然打人是不对的不应该实施,但是如果连打耳光的手段都没有想到的话,可能真的作为总经理是个难以修补的缺陷。

三、诸葛亮的立身之道:

刘备旗下是以刘关张为核心的,他们自视高人一等,赵云虽然能力不在关张之下,并且也称张飞为三哥,但是张飞可不把他当作四弟看待。这种情况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在老大周围紧密地团结着一批所谓的开国功臣,对外他们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如果一个人空投进来,他们就有强烈的危机感。

诸葛亮就是空降到刘备旗下的,并且摆明要跻身于刘备之下、关张之上,诸葛亮坚持完成这个目标,所以他绝对不向关张俩人行礼。这一点我们许多经理人就不容易做得到,为了搞好人际关系,对老板周围的红人要礼让迎合,满脸堆欢好话说尽还要递烟敬酒,结果自己反而很难做稳CEO的位置,据说用友软件花500万招的CEO,大体上类似于这种情况。

所以诸葛亮更喜欢跟职业素质高的赵云在一起,后来在重要的关头,诸葛亮都是让赵云在一起:如赤壁大战前从东吴返回,到柴桑吊唁周喻,入川,都是让赵云在身边相伴。

诸葛亮能够让刘备旗下秩序井然,不会因为自己的加入发生不利的事件,稳住局面的能力也是一个CEO应有的素质之一。

诸葛亮在刘备旗下的职位是“军师”,不是一般的幕僚角色,而是有权有职的首席执行官的角色,这个岗位要求在岗者德才兼备,才能保证政令畅通,取得最高的效率。如果下属对上级的决策保持怀疑,执行起来就会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领导人的威望也受到损害。 在一个企业里,CEO是一个有尊严的职位,所以在位者首先要维持这个岗位的权威性,过分的平易近人或许并不是一个好的作风,跟下属沟通虽然很有必要,但不一定要求他们完全理解你的决策,从上往下的命令从来都是要雷厉风行地执行,才能保证最好的效果。

其次,CEO要善于为自己的老板赚取利益,跟老板多多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诸葛亮就是不断同刘备的交流中,被刘备用“如鱼得水”来不断加持(台湾政坛术语)。

好的CEO尤其要重视团队中人事的秩序,维持企业人事的伦理。刘备旗下的有竞争力的国家领导人名单应该是: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如果诸葛亮稍微谦虚,自己排在张飞或赵云后面也无所谓,那么诸葛亮就是跟糜竺、孙乾等白面书生没有两样了,又怎么向其他人发施号令呢。

当然,诸葛亮的立身之道也是风险很大的,如果后来不能用业绩来证明自己,他迟早被关张干掉,因为关张也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四、隆中对的另类意义:

在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后,在诸葛亮的茅庐里,诸葛亮公布了他的施政纲领,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三分天下的远景既吸引了刘备,又得到了后人的赞誉。不过后人对隆中对的评价显然不符合诸葛亮的初衷,因为三分天下是后来奋斗的折衷结果,不太可能是当时的计划,诸葛亮当时就算有计划,也应该是解放全中国的路线图,不会以三分天下为最终目标的。 隆中对的要点就是要刘备有所为有所不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要做无用功。先不要跟曹操孙权争锋,而是先取荆州和益州,在积累一定的实力后再图中原,汉室就可重新兴旺起来。 隆中对应该是诸葛亮呕心力作,是在跟刘备见面前的精心策划,这是在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分析后才能得到的正确结论,必须符合刘备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可执行性。一个人在到一个新公司担任首席执行官时,也需要带上关于新公司的“隆中对”,企业的目标还不能定得太低,否则打不动董事会,定得太高又怕无法完成,成为笑柄。

所以,准确的“隆中对”是反映应聘者对企业的知己知彼的程度,马虎不得。

五、新官上任不点火:

有句俗话是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官上任为何要烧三把火呢?可能是因为初享权力,总

是要显摆一下吧。另一种可能是企业在前任领导的治理之下,总存在某些问题需要整顿整顿的。一个企业既然要更换总经理,基本上是因为前任在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给了点三把火的理由。

奇怪的是诸葛亮上任后并没有点三把火,除了对士卒进行操练外,并不对刘备旗下的人事进行大的变动,对于散漫的纪律也不急于整顿,也不颁布禁酒令(针对张飞)和禁书令(针对关羽的读春秋),即使偶尔跟张飞发生口角(关于刘备织斗笠一事),或者被关羽误解(去博望坡侦察地形说是游山玩水)也是一笑了之,并没有看到现代老总的灼灼逼人的架势。

不过新官上任显摆权力也是一把双面刃,古人有云:权胜才必受其辱,威胜德必受其祸。意思是说一个人使用权力,必须有足够的才能作为保障,否则反而受到羞辱;一个人需要立威,必须有足够的德行为基础,否则容易惹出祸害。

新官获得的权力来自最高领导的信任,诸葛亮的权力来自刘备的授予,如果只是想对付关张来立威,恐怕结果是自己吃一记张飞的八尺蛇杖。所以诸葛亮低调上任,也是其对形势的准确判断。

如果一个人通过自己的魅力就把局面控制住,那是最好不过。不过企业事务一般比较复杂,大多数情况却是相反的。

六、诸葛亮的撞墙期:

诸葛亮出山后基本处在比较低调的状态,没有对内部事务进行重要的调整,采取从宽治理的政策,这跟他在后来占领成都采取从严治理的政策形成鲜明对照。原因是刚出山时他是光杆一人,除了得到刘备的支持外,并没有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还没有足够的威望支持大规模的改革,跟日后入川时的威望日隆大权在握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诸葛亮在刘备邀请出山时曾假意推辞,自称南阳野人,疏懒成性,这倒不完全是自谦,多少也是自知之明。诸葛亮毕竟没有工作经验,一下子进入工作状态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他也要过渡一下。

诸葛亮的低调,或者称之为暂时不作为,对他不会有加分的作用,相反随着刘备不断用“如鱼得水”的加持,别人的期望值随着高高吊起,负面的效应会慢慢显露出来。张飞的不满是典型代表:大哥老是说如鱼得水如鱼得水,曹军来了就让水迎敌去。

无作为的时间拖得越长,日后就要更大的功劳才能解套,诸葛亮也心急啊,随时希望有更大的战机供他发挥,久盼战机而不得,诸葛亮也进入撞墙期。

突破撞墙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无法突破,被羞辱或丢掉性命不过小事,被灭族也是有可能的,诸葛亮的家族在日后就碰到了这种情况。在东吴发展的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就因为无法突破撞墙期,最终令诸葛亮哥哥诸葛瑾一脉烟飞云散。

在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前,他的哥哥诸葛瑾就到东吴打工,虽然在三国演义中诸葛瑾并没有显示过人的才能,只是代表周瑜劝降他弟弟而反被劝降,以及讨荆州时被他弟弟和关羽戏弄,但是在孙权眼里诸葛瑾忠心可嘉并予以重用,所以诸葛瑾能力做不到的事情,靠忠心也能做到了,成就居然不在诸葛亮之下。

孙权在位数十年,在东吴号称大帝,影响力非子孙能比。孙权死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三国演义没有交待),大权居然落入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手上。

诸葛恪本来有机会在抗曹中立下军功,从而加强他的权力基础。不过他们一脉的智谋实在不能跟他叔叔诸葛亮相比,居然被司马昭手下的小小守城官愚弄了,不听大将丁奉的力劝(丁奉后来还是东吴扭转乾坤的人物),最终攻城不能得手,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由于没有立下足够的军功,自然就没有足够的自己带出来的有功之人可供提拔来保驾护航,

不可能提拔更多忠于自己的官员,而手中又因为掌握太大的权力,被人非议是难免的,靠杀人堵口只会增加仇恨,并不能持久维护权力,这一点不如在北边魏国的靠军功累积名望的司马氏,终于有一天诸葛恪还是被人推翻了,诸葛瑾一门在东吴不幸惨遭灭门。

诸葛亮成功走出撞墙期,真要好好谢谢独眼将军夏侯惇。

曹操听说刘备在新野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又拜了军师,虽然曹操家大业大,还是不敢轻视这位一起煮酒论英雄者。在谈论诸葛亮的时候,徐庶的吹捧倒是激怒了一个冤大头夏侯惇,曹操对诸葛亮的能力也有怀疑,当时怀疑者大有人在,连刘关张都有疑虑,也难怪曹操了。 曹操让夏侯惇统兵十万,捉拿刘备和诸葛亮,正中诸葛亮下怀。

相对于刘备数千人马,十万大军不多不少,正好符合诸葛亮的胃口,敌人太少即使获胜价值也不大,显示不出自己的高明,敌人太多又怕自己吃不下去,反而被敌人所灭。

诸葛亮等这一仗等得好苦,如果没有这一仗,诸葛亮就没有办法证明自己。

在企业中,新上任的CEO也需要争取一个销售业绩单来证明自己,并且这个业绩单决不能太小。

徐庶在刘备那里是有过功劳并得到刘关张的认可的,这些功劳就成为诸葛亮必须超越的障碍,诸葛亮不仅仗要打赢,还要打得漂亮。

以徐庶的能力,打赢三两万人是有可能的,所以诸葛亮就必须打赢十万人。如果诸葛亮只是表现出跟徐庶差不多的水平,虽然军师的位置可以保住,但是对关张还得满脸堆欢去巴结,无法形成令出如山的威慑力,给日后留下隐患。

徐庶以赵云的力战破了怪阵,但是险些以牺牲赵云为代价,并且赵云的部下无一生还。如果诸葛亮也要关张赵死战才能取得战果,那么即使获胜也得不到关张打心眼里的佩服,也给别人形成没有关张赵,诸葛亮也将一事无成的坏印象,所以诸葛亮还需要更高明的战术才行。 诸葛亮决定在博望坡火烧曹军,这样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成功的关键不仅要有正确的方案,万无一失的执行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且看诸葛亮如何调兵。

七、务求必胜的用兵术:

在决定发起博望坡战役后,关键的问题就是排兵布阵,考验完成任务的执行力了。

诸葛亮非常认真地准备这一场处女之战,为了顺利地指挥战斗,他不得不向刘备申请了代表权力的佩剑和印授,这是诸葛亮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需要这些古怪玩艺来装神扮鬼。 诸葛亮面对的众多将士,绝大多数还是能指挥得动的,唯一的问题是关张俩人,由于对诸葛亮能力的怀疑,以及在三顾茅庐过程中的曲折。令关张俩人对诸葛亮有一定的成见,所以在使用他们的时候必须特别小心谨慎,免得他们一不小心使起性子,搞坏整个战争的布局,不过为了保护他们与刘备的共同利益,俩人也不至于完全不听指挥。

对关张俩人靠军令状是不能约束的,因为他们和刘备的关系超越了军人的上下级关系,签军令状只是逗人玩的,要避免关张关键时刻坏事,必须事前对他们要有合理的安排。出于对初战的慎重,关键位置不能让关张担任。

实施博望坡战役的要求比较简明,就是把夏侯惇的十万大军引进草木茂盛的博望坡,然后用火攻之,这样就能用数千兵来消灭数万兵,达到超过十倍的回报。

具体的安排是关羽率1000兵在后面埋伏,曹兵来时放他们过去,当前面点火烧曹军的前军时,曹军后军的辎重刚好路过,这时可以放火烧之。关羽虽然自傲,但他还是会执行军令的,所以做这个小埋伏风险不是很大。而张飞率1000兵只是去埋伏,当火起后就出击,所以张飞的任务不是关键的,避免了他任性可能出现不执行军令的风险。

对执行力要求稍高一点的是刘封关平俩员小将,他们率500兵士专心等候曹兵的到来,然后用火攻烧他们,是整个战役获胜的开始。

最关键的任务是引曹兵进入博望坡,因为正常的行军路线曹兵是不通过博望坡的,所以让职业道德最好且武艺比较高强的赵云做先锋是比较合适的。赵云的任务是吸引曹兵进入博望坡,不要求他个人的取胜,但是这样的诈败可能被曹兵识破,达不到吸引曹兵的目的。

诸葛亮为了十拿九稳地吸引曹兵进入博望坡,不得不拿刘备做诱饵,这是风险很大的招数,要是刘备经不住夏侯惇几个回合的冲击而被斩于马下,恐怕诸葛亮还是免不了张飞的一记蛇茅。 夏侯惇在看到刘备这块鱼饵后,想不上当已经不太可能了,博望坡战役如愿按照诸葛亮的设计顺利完成。

诸葛亮为了取得他在刘备旗下一言九鼎的地位,除了要打赢一场大胜仗以外,还要在实现战役的过程中让参战者获得更多的利益,不能让参战者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令属下对你更加信赖。

一个CEO初到一个新公司,为了实现一项销售计划,当然需要属下同心协力,甚至付出更多的代价或者不惜一切代价。不过如果你的目标是不仅要完成计划,而且还要得到人心,就要注意策略了。如果你需要属下花很多的代价,付出很多的劳动,加很多的班才能完成任务,恐怕你很难得到人心,如果你让属下付出比过去很小的代价就完成了任务,属下就对你口服心服,只想一生一世跟你走。

诸葛亮在使用赵云和关张时,就特别注意不要让他们付出太多的代价。诸葛亮要求赵云只许败不许胜,令赵云不用付出太多就能完成任务,诸葛亮对关羽和张飞的要求更低,只是打个埋伏。在要求这么的低的情况下诸葛亮还能打大胜仗,怎么不能令关张赵对他口服心服。关张赵在过去的奋斗史上从来都是硬碰硬才能取得一些成绩的,长这么大个仔打仗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诸葛亮的出现令他们的工作得到更好的效果更高的效率。这是诸葛亮比徐庶更厉害的地方。在这样的领导下做事就是开心得不得了,公司的凝聚力更强了,不会再发生辞职走人的情况。

经过博望坡一战之后,诸葛亮在刘备旗下的地位已经确立,日后发施号令再也不需要什么佩剑印信来狐假虎威,并且他发出的指令也没有人再怀疑,有了这样的权威才能为实现鼎足天下的宏伟目标奠定权力基础。

篇二: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时间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时间:2012-11-01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5965次

△ 三顾茅庐

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也叫诸葛孔明),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着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不过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终於干出了一番事业.「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 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

△ 如鱼得水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大事,把孔明当作老师,关羽,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麽才学 大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又没见到他显示出甚麽本事!」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水,两位弟弟不用再多说了.」 「如鱼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环境. 例如:李教授请到张明作助手,简直「如鱼得水」,研究项目的进度加快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 初出茅庐

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领兵十万,到达博望城,逼近新野.刘备叫来关张二人 商议迎敌,张飞原本对刘备说的「得了孔明如鱼得水」很不服气,便赌气地说:「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敌 」 刘备说:「智谋靠孔明,勇武须二弟,怎麽可以推诿呢 」 刘备叫孔明指挥作战,孔明怕关张等人不听从号令,便要了刘备的宝剑和印章,显示他正掌握兵权,违令者斩.孔明派兵遣将,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败夏侯敦.这场漂亮的胜仗,使关张开始佩服诸葛亮,从此诚心诚意地听从他的调遣《.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有首评议诗赞扬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成语「初出茅庐」原说诸葛亮出山后初掌兵权就打胜仗,后来则用以比喻刚刚进人社会工作,缺乏实际经验.例如:别看他「初出茅庐」,却有一股冲劲,又肯虚心学习,很快就熟悉了业务,作出了成绩.

△ 隆中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 锦囊妙计

孙权为了控制挟持刘备,接受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计」,假意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刚刚死了妻子的刘备,骗刘备到南徐招亲,然后打算将他软禁,作为人质,再派人去夺回荆州.刘备接见了孙权的使者,心存疑虑,诸葛亮却叫他放心大胆前往,满有把握地表示会「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并叫赵子龙护送刘备.临行,诸葛亮把赵子龙叫到跟前,交给他三个锦囊,跟他耳语道:「你保主公入吴,应该领受这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可以依照顺序施行.」赵子龙依计而行,迫使孙权嫁妹弄假成真,后来又护卫刘备和孙夫人安全地离开吴地,逃出虎口.「锦囊妙计」现在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妥善办法.

△ 一时瑜亮

周瑜一直要置刘备与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计谋却一个一个地被诸葛亮破坏,《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狭窄,身上本来带有箭疮还末痊愈,气怒之下,终於死去,他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个

周瑜,为甚麽又还要再有个诸葛亮呢!」由这个故事引出「一时瑜亮」这个成语,指同时存在的才干能力相当而又相抗衡对峙的两个人.

△ 七擒七纵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登上帝位,蜀国兴盛起来.当时南中地区(现在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一带)几个郡却作乱造反,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战事节节胜利,最后剩下南中首长孟获还继续反抗.诸葛亮了解到孟获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决定攻心为主,把孟获争取过来. 诸葛亮善用计谋,第一次交锋就把孟获活捉了.他游说孟获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孔明也不勉强他,把他放了,让他再来较量.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获终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诸葛亮命令孟获和各部族首领照旧管理原来的地区,不派出官吏,也不留军队,使汉人和各民族长期相安无事,稳定了蜀国后方,为北伐创造了「无后顾之忧」的条件.「擒」就是捉拿,「纵」就是放.「七擒七纵」比喻对战胜对方稳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对方.

△ 淡泊明志

刘备第二次拜访诸葛亮的时候,进了草庐大门,到了中门,只见门上写看一副对联「淡泊以:

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思是用淡泊简朴来显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静来远离名利.这副对联表现了诸葛亮品德修养的一个方面.诸葛亮《戒子书》则是用了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

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创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赞颂岳飞的石刻:“纯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本文来源:中国历史故事网,原文地址:/gs/lishirenwu/12273.html

篇三:真实的诸葛亮1

走出演义------给你一个真实的诸葛亮(转贴2)

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奔孙权呢?史书上记载,赤壁大战前,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当时东吴的大臣张昭想留下诸葛亮,被他婉言谢绝。后来有人问起其中的原因。诸葛亮说:“孙权当然是人中豪杰,但是我看以他的度量,他有可能会对我很好,但不会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不能留下。”这是诸葛亮已经投靠刘备以后的事。退一万步说,即使孙权能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他也不会背叛刘备而依附孙权。 诸葛亮后来在他著名的《诫子书》中有一句千古流传的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是,一个人胸怀雄心壮志,而又报效无门的时候,要真正做到“淡泊、宁静”是很难的。诸葛亮于夜深人静的时候“抱膝长啸”,可见他也很难做到这一点。不过,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诸葛亮也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的普通人,而不是《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个半人半神的超人。

关于“三顾茅庐”的故事,《三国演义》写得非常精彩。在最终见到诸葛亮之前,小说作了长长的铺垫。说刘备如何带着关羽和张飞二人,如何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去拜访;又如何一次二次没有见到诸葛亮而只见到他的朋友和他的家人;第三次去诸葛亮又如何小睡片刻而让刘、关、张三人等了老半天才见上面等等。这些编撰的故事除了渲染刘备的礼贤下士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众星捧月”般一步步推出神仙人物诸葛亮来。但在权威的历史书《三国志》中,上述内容都没有记载,关于这一段,书中只有五个字“凡三往,乃见”。所以后人评价《三国志》:惜墨如金、过于简略。

见到诸葛亮之后,《三国演义》又对这位主角进行了一番外貌描述: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生活在明代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距离三国时期已有一千多年,他的描述有何依据呢?晋朝的裴启在他所写的一本名叫《语林》的书中,记载了诸葛亮外貌。书中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时,司马懿曾经派人偷偷地观察过诸葛亮。那人报告说,诸葛亮坐一辆未加装饰的小车,头戴葛布做的头巾,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司马懿听后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真名士也!这是魏晋南北朝的文献中对诸葛亮外貌特征惟一的记载。它可能就是罗贯中塑造诸葛亮外貌特征的依据。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三国演义》中老把张飞描写成为一个性情暴躁,不通文墨的大老粗。其实这与历史有很大的出入。史书记载说张飞是一个富家子弟,字写得很好,平生还有一大嗜好,就是爱画美女。当然,他的武艺也很好。

《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山后,刘备以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诸葛亮,还任命他为军师。后来曹操大军南下征讨荆州,诸葛亮首次指挥刘备军队就取得“火烧博望坡”的胜利,继而又取得“火烧新野”的胜利。可惜,历史完全不是如此。诸葛亮出山后,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刘备任命他为军师。实际上,那时军队里也没有这样的职务。刘备驻扎新野,自己尚且寄人篱下,哪能给诸葛亮什么样的官职呢?他只是作为一个宾客,为刘备参谋军事而已。诸葛亮真正开始有职务,是在赤壁大战以后,刘备逐渐夺取了荆州的一些地盘,自己做了荆州牧以后,才任命诸葛亮做了个“军师中郎将”。而在此之前,他根本没有任何职务,不可能指挥刘备的军队,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火烧博望坡”和“火烧新野”了。

据史书记载,即便是赤壁大战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诸葛亮也从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斗、率领过任何一支军队。诸葛亮之所以伟大,并非一开始就被委以重任,然后一帆风顺、捷报频传。恰恰相反,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一直从事一些并不显眼的基层工作,而且把它们做得很好,用自己出色的工作来赢得刘备和大家的尊重,最终担负起蜀国丞相的重要职务。

诸葛亮出使东吴结盟是顺理成章的,因为刘备帐下确实没什么文臣,还有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正效力于东吴。三国演义中写到诸葛亮一到东吴就遭到东吴以张昭为首的众谋士刁难,但是历史上不是这样的,张昭已经是当世名士没有必要和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争得面红耳赤,还有就是智激周瑜,三国演义中把周瑜描写成为一个嫉妒心强、心胸狭窄的人,这是多么不公平的,而历史上对周瑜的评价是心胸宽阔、气度不凡。还有就是当时候称:曲有误周郎顾,可见周瑜是一个能善于助人的人!还有就是周瑜本来就是主战派更本不需要诸葛亮的刺激。

篇四:从诸葛亮出山看当代就业智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正逐渐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各类人才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然而,一个人才济济的时代注定充斥着极为残酷地竞争,“就业难”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莘莘学子在告别校园生活的同时,必须面对的全新挑战。 古往今来,怎样才能为自己找到立足之地并施展平生所学,是任何一位志在“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有识之士都在思考的问题。这其中蜀汉丞相诸葛亮 当数其中思谋精纯而能有所作为的高士。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诸葛亮凭借其非凡的才智帮助逆境中的刘备扭转人生轨迹,建立蜀汉基业,被后人大为传诵,成为后世中国知识分子顶礼膜拜的偶像。

谈到诸葛亮,就不得不说“三顾茅庐”这一典故。据一些文史学家分析,“三顾茅庐”实际并不符合事实,而是诸葛亮在多次同刘备进行互访,且深入交 谈后,主动决定加入这个团队。但是,又有哪位满腹经纶的才子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真的能被老板“三顾”呢?其实,在这样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行将步入职场的 人们更应该将目光放到诸葛亮的就职智慧上,而非小说家一厢情愿地虚构出的主上礼贤下士的情节。

诸葛亮在就职方面最先给人以启示的地方是如何选择“老板”。不难发现,三国时期同样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不过,尚未入世,又没有多少知名度的 诸葛亮并未急于投入任何一方诸侯帐下,而是耐心地等待明主。但是,为什么诸葛亮理想中的“雇主”是当时落魄得只能寄居于新野小县的刘备呢?细细想来,莫过 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刘备拥有一个帝胄的头衔,且以兴复汉室作为奋斗目标,这符合诸葛亮的个人志节与信仰。二是彼时刘备虽已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大将,却鲜 有谋士,特别是政治才华出众的高士,诸葛亮加盟后,能够使自己获得施展拳脚的机会。三则根据《隆中对》来看,诸葛亮预计刘备有机会夺取当时的战略要塞荆州 和益州,进而成就一番霸业。或许在诸葛亮眼中,刘备正是一位与其志同道合,且可以为其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又极具发展潜力的“老板”。事实证明,诸葛 亮采取的避免盲目择业,而是在长时间观察职场形势后,根据自身条件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雇主这一就职策略在当下颇具借鉴价值。 不过,这仅仅是诸葛亮作为一名就职者对于“雇主”的选择。从“老板”的角度说,刘备完全可以忽略这样一位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人。那么,又是 什么原因促使刘备无法拒绝诸葛亮呢?首先,志同道合同样是下属忠诚度的绝佳保障,刘备也需要与自己戮力同心之人,以求集团能稳定发展。其次,刘备身边的确 迫切需要一名能够打理好集团内部事务的“大管家”,以求使集团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进。最后,对刘备而言,诸葛亮于《隆中对》中所阐述的战略规划实在太有诱惑 力:从联吴抗曹到以荆州为立身之本再到取益州建立基业,他使一个集团由逃命状态至称霸一方的奋斗方向清晰地呈现在“老板”眼前,深知这一战略可行性的刘备 自然没有理由再将助其实现梦想的人才拒之门外。反过来说,诸葛亮在自己敲定理想中的“雇主”后,能够理智地衡量自己之于集团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对该集团及 其市场前景、竞争对手都做到充分地了解,且给予老板极具操作性的发展建议,进而使双方一拍即合,不失为在就业竞争中打动“雇不孕不育的症状 www.laoyangchenghu.com www.yangchenghuxie.com www.8830.tv

主”的上佳途径。所以,诸葛亮 对于自己和“老板”双向选择的正确认识,应是其成功加盟刘备集团的核心元素。

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各行各业的雇主将更加看重有从业经历的员工。换句话说,2012年用人单位将更为谨慎、严格地挑选人才,求职者的就业难度也 会进一步加大。那么,刚刚离开校园的栋梁之才们能否像诸葛亮那样,合理地物色适合自己发展的雇主,从而开启一段辉煌的职业生涯呢?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正逐渐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各类人才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然而,一个人才济济的时代注定充斥着极为残酷地竞争,“就业难”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莘莘学子在告别校园生活的同时,必须面对的全新挑战。 古往今来,怎样才能为自己找到立足之地并施展平生所学,是任?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晃恢驹凇奥玖ι瞎骰菹旅瘛钡挠惺吨慷荚谒伎嫉奈侍狻U馄渲惺窈贺┫嘀罡鹆?当数其中思谋精纯而能有所作为的高士。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诸葛亮凭借其非凡的才智帮助逆境中的刘备扭转人生轨迹,建立蜀汉基业,被后人大为传诵,成为后世中国知识分子顶礼膜拜的偶像。

谈到诸葛亮,就不得不说“三顾茅庐”这一典故。据一些文史学家分析,“三顾茅庐”实际并不符合事实,而是诸葛亮在多次同刘备进行互访,且深入交 谈后,主动决定加入这个团队。但是,又有哪位满腹经纶的才子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真的能被老板“三顾”呢?其实,在这样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行将步入职场的 人们更应该将目光放到诸葛亮的就职智慧上,而非小说家一厢情愿地虚构出的主上礼贤下士的情节。

诸葛亮在就职方面最先给人以启示的地方是如何选择“老板”。不难发现,三国时期同样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不过,尚未入世,又没有多少知名度的 诸葛亮并未急于投入任何一方诸侯帐下,而是耐心地等待明主。但是,为什么诸葛亮理想中的“雇主”是当时落魄得只能寄居于新野小县的刘备呢?细细想来,莫过 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刘备拥有一个帝胄的头衔,且以兴复汉室作为奋斗目标,这符合诸葛亮的个人志节与信仰。二是彼时刘备虽已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大将,却鲜 有谋士,特别是政治才华出众的高士,诸葛亮加盟后,能够使自己获得施展拳脚的机会。三则根据《隆中对》来看,诸葛亮预计刘备有机会夺取当时的战略要塞荆州 和益州,进而成就一番霸业。或许在诸葛亮眼中,刘备正是一位与其志同道合,且可以为其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又极具发展潜力的“老板”。事实证明,诸葛 亮采取的避免盲目择业,而是在长时间观察职场形势后,根据自身条件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雇主这一就职策略在当下颇具借鉴价值。 不过,这仅仅是诸葛亮作为一名就职者对于“雇主”的选择。从“老板”的角度说,刘备完全可以忽略这样一位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人。那么,又是 什么原因促使刘备无法拒绝诸葛亮呢?首先,志同道合同样是下属忠诚度的绝佳保障,刘备也需要与自己戮力同心之人,以求集团能稳定发展。其次,刘备身边的确 迫切需要一名能够打理好集团内部事务的“大管家”,以求使集团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进。最后,对刘备而言,诸葛亮于《隆中对》中所阐述的战略规划实在不孕不育的症状 www.laoyangchenghu.com www.yangchenghuxie.com www.8830.tv

太有诱惑 力:从联吴抗曹到以荆州为立身之本再到取益州建立基业,他使一个集团由逃命状态至称霸一方的奋斗方向清晰地呈现在“老板”眼前,深知这一战略可行性的刘备 自然没有理由再将助其实现梦想的人才拒之门外。反过来说,诸葛亮在自己敲定理想中的“雇主”后,能够理智地衡量自己之于集团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对该集团及 其市场前景、竞争对手都做到充分地了解,且给予老板极具操作性的发展建议,进而使双方一拍即合,不失为在就业竞争中打动“雇主”的上佳途径。所以,诸葛亮 对于自己和“老板”双向选择的正确认识,应是其成功加盟刘备集团的核心元素。

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各行各业的雇主将更加看重有从业经历的员工。换句话说,2012年用人单位将更为谨慎、严格地挑选人才,求职者的就业难度也 会进一步加大。那么,刚刚离开校园的栋梁之才们能否像诸葛亮那样,合理地物色适合自己发展的雇主,从而开启一段辉煌的职业生涯呢?

不孕不育的症状 www.laoyang

诸葛亮出山时间

chenghu.com www.yangchenghuxie.com www.8830.tv

篇五:浅析历史上的诸葛亮

浅析历史上的诸葛亮

内容提要: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借东风,赤壁之战居功至伟。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威镇八方,可谓“真乃神人也。”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如神人般完美无缺。本文从思想品德,成就,不足之处等方面浅析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旨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诸葛孔明,让大家重新认识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

关 键 词:诸葛亮、历史、功绩、过失不足

一、性格特点与思想品质

(一)、谨慎稳重。历史上,诸葛亮是个生性谨慎,做事小心的人。作战时,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产;每次退却时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罗贯中写三国的时候美化了西蜀美化了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平定南方,对孟获七擒七纵。试想想:对敌人七擒七纵,以诸葛亮事事小心谨慎的性格,他决计不会有这么大的军事冒险行为。一切史料记载上也没有出现过“孟获”这个名字。在《三国志》里,对于诸葛亮南下只有十二字记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1】连对三国史最有说服力度的《三国志》都如此简略,可见历史上谨慎的诸葛亮会做这等事吗?

(二)、目光长远,远见卓识。诸葛亮凡事看得很长远,这才铸就了他那独具特色的治国思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诸葛亮的治国思想,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其谋略思想:

1、诸葛亮以其超人的预测能力,在《隆中对》中分析了当时各割据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后,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科学论断,并为刘备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壮大势力,实现国家统一的战略,策略。

3、消灭较为弱小的刘璋,刘表势力,占据荆州、益州作为根据地。

4、此后,对内革新政治,积蓄力量,改善同西北、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关系,稳定后方。

5、联合孙权,孤立曹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勤于思考,善于创造。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他研制了一发十矢的连弩和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并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其中,诸葛亮为了克制骑兵而研制发明的诸葛连弩,就像今天的机枪扫射一样,威力可想而知!曹魏大将张郃就是命丧于诸葛连弩之下。可惜如今已经失传了。另外,其发明的“八阵图”精妙无比,为后世传扬。可惜也早已失传了。

(四)、忠肝义胆,死而后已。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时曾说:“幼主刘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万不得已之时,丞相可取而代之,兴我汉室。”【2】然而尽管先帝如此之说,孔明决不违“情”犯上,虽身居丞相重任,重兵在握,依旧忠心耿耿,一生为蜀国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怎可“情义”二字所能尽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3】后世有人评论诸葛亮云:“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表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4】

二、个人功绩

(一)、出色的政治家。诸葛亮在出山初期,虽然没有像《三国演义》里说的出山后就立即得到刘备重用带兵打仗,但是已崭露治理州政的才能。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从事一些并不显眼的基层工作,如从事税赋工作,作为刘备大军的后勤保障,而且把它们做得很好,用自己出色的工作来赢得刘备和大家的尊重,最终担负起蜀国丞相的重要职务。另外,诸葛亮在西川期间,主要依靠从荆州带来的旧属,同时注意笼络原来刘璋部下和益州豪强大族。对出身贫寒而有才干的士人,他也大力拔擢,被称赞为能尽时人之器用,同时又法令严明,赏罚必信。在任丞相期间,诸葛亮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此外,他还修补了与东吴的关系。

(二)、卓越的外交家。诸葛亮拥有出色的外交才能,在出使东吴,促成孙刘联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虽然《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东吴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滞留江东与周 瑜共拒曹操,草船借箭,借东风等都是虚构的,但无可否认,

正是诸葛亮出色的外交才能,才说服了孙权与刘备两家结盟,共抗曹操大军的来犯。在刘备遭受危难存亡之际,不得不说是诸葛亮的出色外交使其免于灭顶之灾。

(三)、优秀的军事家。历史上不但诸葛亮的政治才能杰出,而且其谋略和军事才华也堪称首屈一指。首先,他有独特、敏锐、反常的战略眼光,这一点从《隆中对》中足以领略。其次,刘备本来就是屡败屡战,虽然有关、张、赵三员当世虎将,仍然无济于事,直到诸葛亮出山,才扭转乾坤,成为一方霸主,然后三分天下。其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其成功的最主要因素。虽然诸葛亮后来成为蜀国丞相,发动了六次北伐战争,致使国力耗损,自己也病死在前线,但也掩盖不了诸葛亮为蜀国不甘偏安一隅,任人宰割,而是通过主动发起战争谋出路,图发展的远大战略眼光。

三、过失不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不是《三国演义》中说的近乎神人,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优点,也不乏过失不足之处。

(一)、用人上的失误。首先是让关羽镇守荆州。关羽性格高傲,刚而自矜,有勇无谋。关羽失荆州,使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两路出兵北伐的设想变空,并使蜀国在今后的战争中始终处于背动地位。其次是用马谡守街亭,马谡自幼熟读兵法,好论军计,甚为诸葛亮所器重。但刘备觉得马谡言过其实,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5】诸葛亮却不以为然,还经常同他谈论兵法,有时通宵达旦。丧失街亭,使诸葛亮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被迫撤军。

(二)、对于人才的限制。诸葛亮辅政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这看上去很令人钦佩,但无意中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经如任免一个县官的小事,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6】。结果诸葛亮死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7】的局面。

(三)、用兵上的失误。“诸葛一生唯谨慎”【8】,这是诸葛亮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用兵应以慎为主,以奇为辅,奇正并用,才能建大功。北伐的时候,魏延曾提出自率万人,偷袭潼关,诸葛亮认为此举草率,未同意。后邓艾灭蜀,正是用偷袭之策。司马懿在给其弟司马孚的信中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

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9】这段话虽然有些夸大,但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实。

注释:

【1】【6】【8】《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2】【5】《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3】辛弃疾:《破阵子》

【4】杜甫:七律《蜀相》

【7】《扫迷帚》第二十四回

【9】《晋书·宣帝纪》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