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北大教授孔庆东被开除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23:25:09 高中作文
北大教授孔庆东被开除高中作文

篇一:我对孔庆东教授被北大学生联名要求开除事件的思考

我对孔庆东教授被北大学生联名

要求开除事件的思考

孔庆东骂娘了?是的。

他是北大教授,孔子后人?是的。

他还被北大学生联名要求开除?是的。

这三个“是的”的结合,不能不让我认为,孔老师确实是朵奇葩。

首先,骂人,相信大家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是做过的,不论你是一表人才的正人君子,还是猥琐变态的地痞流氓,即使你们一个是造词天才,一个是语言无赖,但在语言这块福地上至少有一点你们是相同的,那就是骂人语。无非一个是骂人不吐脏字,一个是骂人唾沫飞溅,但实质都是一样,仅仅在于语言的艺术性不同罢了。是君子,就用艺术性的语言去骂,骂了还能让被骂的一方给你叫好。是流氓,就用粗俗鄙夷的言辞去骂,骂他个狗血淋头,让对方毫无招架之力。可孔老师呢?竟能身处君子之位,爆流氓粗口。这种创新精神,实在可贵。孔老师真乃创新奇才也!

其次,孔老师的背景很深,人家是北大教授,孔子后代。北大,中国最高学府之一;孔子,中国文人之圣。这两个身份的集合体,在外人看来,此人一定是个文质彬彬的儒雅文人。可他竟然爆粗口了,而且还顺带污染了天底下所有的女性同胞们(也包括他母亲和妻子),相信要是孔老圣人在天有灵的话,知道自己的后代竟然如此不遵守“礼”,肯定会将这位不肖子孙打入十八层地狱,免得他丢人,败坏孔氏家门。所以,孔老师是牛X的,试想可以冒着抛弃自己显赫背景风险,却偏要随心所欲,想骂就骂的人,是多么的有勇气?孔老师,不愧是勇人一枚!

最后,孔老师竟然被北大学子联名要求开除!这群学生真是反了,虽说北大自从蔡元培校长后,主张兼容并包的校风,但这也仅仅是在当时特定背景条件下的一时之快,这百年过去后,还以为北大是自由之地?还能想说就说?凡是都有个度嘛,人家孔老师再不文明,也是教师,你们再牛,也还只是学生。学生反教授,好比儿子打老子,是不符合“礼”的要求的,孔老师可是孔子后人,怎么能

如此以下犯上呢?你们还是孔夫子教育下的莘莘学子么?你们就不怕被孔老师的淫威给穿小鞋么?我身为一名大本学生在此奉劝各位北大同仁们,赶紧见好就收,向孔老师赔礼道歉吧,不然,若真是闹僵了,孔老师再次骂娘也是完全可能的,何必不讨个耳根子清净呢?孔老师是虚化若谷的儒雅学者,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只要你们给他陪三个不是,再在媒体上给他一炒,说些什么“孔老师,我错了。”之类的话语,相信他老先生是会对此事一笑了之的。

孔老师的奇葩精神,再次在此次骂人事件中展露无疑,创造性、勇敢性、包容性三者的结合,充分说明孔老师这样的才子,才真正是时代需要的,是符合时代主题的。调侃媒体,让媒体为己所用,为了出名,骂几句娘又何妨?所以,我对中国万千教授喊冤呀,你们的学识都很高,为啥子不学学孔老师的炒作精神?越炒越红的道理,相信你们都是知道的。为了孩子的奶水钱,请各位教育界的尊师们,一起开骂战吧,相信您的薪水会随着您骂战的频率而增高的。因为,按丛林法则要求,在浮躁的时代,只有浮躁的学术才能生存。

李 想

学号:41024022

2010级 汉语言文学班

篇二:北大教授孔庆东力挺郭德纲:他是民族英雄(整理精校版)

北大教授孔庆东力挺郭德纲:他是民族英雄

素材汇编

1108 1548

打人对不对

该由司法机关定老百姓喜欢郭德纲郭德纲是民族英雄

孔庆东做客某网站,就郭德纲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进行点评,孔庆东立场鲜明地力挺郭德纲,并在节目中指出“反三俗”对象不该是郭德纲。

郭德纲不是“反三俗”对象

在节目中,面对一系列郭德纲事件的新闻链接,以及最近刚发生的郭德纲邻居殴打记者,孔庆东首先给事件定性:“就在今年7月,国家提出要反对‘庸俗、低俗、媚俗’。反三俗应该反谁?是反郭德纲吗?我们大量的媒体,天天在搞三俗!平时干什么去了?这些人就怕三俗打到自己头上,所以倒打一耙!”

打人对不对

该由司法机关定

节目中也链接了最近郭德纲邻居殴打记者的视频,孔庆东认为媒体已经无权管谁家乱搭乱建或者谁打人不对,这都是公安部门负责的区域,媒体这么做是越权:“谁圈占绿地,是否违法,是你媒体说了算吗?媒体只能质疑。另外你现在已经不是干涉郭德纲一家的事情。你要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干扰到什么程度?!”对于记者被殴打,孔庆东也表示打记者可能是不对,不过不是由记者来说的:“‘不对’也需要公安机关来说。不是说打人就不对。八路军打鬼子,天经地义!警察打流氓,天经地义!所以说,打人对不对,要由司法机关来说。”

老百姓喜欢郭德纲

紧接着做客的网站又播出了网友对于郭德纲的支持“郭德纲你是够三俗的,你在天津的演出居然返场24场,你凭什么为了普通老百姓返那么多场?!”根据网友的发言,孔庆东又说:“这个网友其实是在正话反说。这个网友就代表了人民的心声。人民是多么喜欢郭德纲!郭德纲就是只演一场,也可以拿那么多钱。但是他为了老百姓对他的喜爱,返场24场。你说他的艺术是多么伟大!可是我们很多人,不但不理解老百姓正义的要求,不理解郭德纲,反而给他加上一个三俗的罪名。”

郭德纲是民族英雄

孔庆东更是猛夸郭德纲是民族英雄:“郭德纲是我们国家相声界唯一的,敢于讽刺权贵、敢于讽刺不正之风、敢于反对的,这样一个民族英雄!郭德纲说他徒弟是民族英雄,这话不对!郭德纲自己是民族英雄!”

郭德纲曾在相声专场里说自己藏秘排油那会真想到过移民,孔庆东说那后果可严重了:“假如郭德纲真移民了,假如有一天郭德纲在境外演出出言不逊,这个责任谁来承担?!谁要为此而辞职!我很快也要去《》发表一篇文章,我就要指出‘谁是真正的三俗’、‘哪些部门要为这个事情承担责任!’”

篇三:北大教授孔庆东爆粗口骂记者说明了什么

北大教授孔庆东爆粗口骂记者说明了什么

资深媒体人阿忆在一片骂声中帮孔庆东说了点好话,一网友反问他:“阿忆老师,请教下孔老师生活中也是看谁不顺眼就骂娘吗?”阿忆回:“当然不是,他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尤其现在头发白了少了,更像个宠爱孩子的和善老头儿,其扶老携幼,堪比我周阿忆。”

人之初,性本善。哪倒底是什么让孔兄大动肝火呢?“某男舒立”发问:“堂堂北大教授怎么成了骂街的了?你是北大教授呀!怎么为人师表?”

《我本善良》是一部电影或是电视剧。孔教授的文化与涵养没人能置疑,论学识和思想,不是每个记者能过之,因为他是北大知名教授嘛。我想知书达理对于孔教授来说并不匮乏,中华传统美德和文化孔教授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或起码有过研究思考。问题出在哪?

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双休日都不太想出门。我说为什么?他说本来双休日就十分难得,特别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情来渡过,可是一旦出门,心情就要坏掉,紧跟着甚至暴躁起来,不为别的,就因为周围的人和事。如交通混乱不畅,收费窗口服务态度差,清洁环境被人为破坏,排队秩序被扰乱等等。

当人的素质参差不齐时,需要有一种制度来调节平衡。它的作用是让素质高的人得到褒扬和保护,让素质相对低劣之人受到警示和责备,这样素质好的人会越来越多,反之素质低的人就会占上风,素质高的也会向素质低的转变。这就是说,好的制度或规则会让坏人变好,而不好的制度就会让好人变坏。

孔教授和记者也许都没错,错就错在我们没有规则来判别这个事情的是与非。也许都有对和错的地方,但是我们的网络没有给出答案。孔教授错就错在没忍住。孔庆东发微博说,“一分钟前,《南方人物周刊》电话骚扰要采访我,态度很和气,语言很阴险。孔和尚斩钉截铁答复了一个排比句:去你妈的!滚你妈的!X你妈的!”瞧瞧,变化了不是!

篇四:北大教授的雷人言行录

北大教授的雷人言行录

作者:顽主

1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为了让沈阳黑社会头领刘涌死刑案能够轻判,北大法学教授陈兴良出具了一份《专家论证意见书》,刘涌改判死缓后,北大陈教授为此案件专门组织了研讨会,为下一步行动造势,无奈此案民愤太大,舆情汹涌,最高院改定死刑。

2 创新理论,创造词语——北京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小康社会的标志就是有第二套住房”,应该鼓励中国人购买两套房,在家住一套,出去休假住另一套。

厉以宁还提出了激励普通劳动者的好方法,他说:“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

厉以宁的第三个大贡献,是创造了新词语“待富者”,他主张,穷人不应叫穷人而应该称为“待富者”。依此推断,厉教授是“待死者”

3 惊人发现,出书有道——北大中文教授严家炎、孔庆东激捧金庸。严家炎开讲金庸武侠课。并将金庸封成了“文学革命家”,“文学大家”

北大教授陈向群在编写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时,全盘抄袭孟女士编写的书籍,当被抄袭者找到陈教授时,教授拒绝认错,态度蛮横。无奈之下,孟女士将其告上法庭,几经周折,法院终判抄袭者败诉,象征性赔偿数千元。

4 炮轰股民,斗嘴艺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坚决反对用下调印花税来激活股市。并讽刺散户“你能玩得起就玩!玩不起怎么能让政府救市呢”,不久,国家降低印花税。

北大教授夏学銮批评艺人小沈阳是泡沫,并讽刺相声演员郭德纲肤浅无知。

5 矢口否认,百般耍赖——北大教授徐滇庆与评论人牛刀就深圳房价走势打赌,并声明称如果他输了就登整版文章向深圳市民“道歉”。赌局最后期限到后,深圳房价下跌,徐教授却声称,正在上涨,自己无需道歉。

郎咸平质疑顾雏军空手套白狼,为了回击,顾雏军在北京华侨大厦组织了的一场名为“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研讨会。北大著名教授张维迎与会发言,慷慨激昂,力挺顾雏军。未几,顾案发,被捕入狱,记者追问张教授,张教授答曰,我和他不熟,企业我也不太熟。

6 教授哭穷,满腔悲愤——北大教授周阿忆在网上哭穷,说自己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同年有新闻报道,在海滨城市日照,有近400名北京人在当地的买了高档别墅,其中九成为北大教授.。

因为有自考生通过了法律学博士招考,北大教授陈瑞华满腔悲愤,说,“大量自考生进入复试,是法学院的悲哀、北大的失败”。

7 惊人发现,妙着拆招——北大教授孙东东有惊人发现,他说,上访者百分之九十九是精神病,将他们送进精神病医院,是对人权的保障。

还是这位孙教授,主张文理不分科,在回答如何面对不分科带来一系列变动时,孙教授说,只要把试卷出好点,就可以解决。

8 生财有道,诈骗有术——北大教授曹文轩、张颐武、孔庆东等举办“青春写作旅”作文培训班,10天授课,每生收费4900元,针对收费价格与授课效果的质疑,孔庆东表示,培训班4900元的学费并不高。

北大教授李正孝利用自己生产的纳米燃油/工业齿轮油添加剂进行诈骗,虚构事实,夸大功能,捏造数据,隐瞒真相,给全国大部分经销商,合作商带来具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李教授遭到多人索赔。

近年来,北大教授时有雷人言行,外人是如何看待的呢?

何三坡说,??,自五四烟弥,斯人远去,未名湖畔,一片神鸦社鼓。这些年里北大不是一帮文盲厮混之所吗?哪有从馿棚里跑出了骏马的???

耶鲁教授说:我所带北大班一半有剽窃行为。斯蒂夫斯登斯教授在北大开设了两门课程,共有33名北大学生以及3名耶鲁学生选修。学期结束时,教授发现北大学生多抄袭。教授将情况发给国外的《财经》期刊。

南方某报纸评论道:由于近十几年来北大知识群体中断了自“五四”以来形成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道义责任,本来应该作为社会良心的北大人消失了,活跃在公众视野里的北大人主要是一些主张“××学不讲良心”的专家。

在社会公众眼里,“北大教授”就几乎成了既得利益阶层“帮忙”和“帮闲”者的代名词

篇五:孔庆东讲鲁迅

孔庆东《鲁迅》(1-6集讲稿) (2012-09-25 13:06:57)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日记

【主讲人简介】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语言驾驭出色,文章不仅生动有趣且愤世嫉俗。著作有《北大往事》《47楼207》《黑色的孤独》《口号万岁》《青楼文化》《井底飞天》《金庸侠语》《空山疯语》等。

【专题简介】

鲁迅是一个伟人,同时也是一个凡人。

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令他痛苦的事情。

他的家庭究竟遭遇到怎样的变故?过早的生活重担,精神压迫对鲁迅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而令他终生痛苦的那场包办婚姻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鲁迅以他的弟弟周作人,曾经被人称为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为什么最后会发展到“老死不相往来”?

一对最亲近的兄弟变成冷漠宿敌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

导致鲁迅英年早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将为您讲述一个真实鲜活的鲁迅。

孔庆东《鲁迅》

(一)祥林嫂之死

《祝福》大概是鲁迅最著名的小说了,长期收录于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确是好作品。我们一般来理解《祝福》,首先是把《祝福》和《呐喊》中的小说联系起来看,我们讲《祝福》还是一个封建礼教吃人的问题,吃人主题的延续,这是没错的,祥林嫂当然也是被那样一个社会吃掉的,祥林嫂之死是很悲惨的。但是当我们仔细去分析的时候,这个问题又显得很复杂,当我们问,祥林嫂是被谁害死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显得比较复杂,我也知道很多中学里的语文老师,现在也开始学会,从这样一个角度,去讲《祝福》我十几年前,也当过一段中学了事,我在那个时候,讲《祝福》的时候,向让学生预习了《祝福》,然后问学生祥林嫂是谁害死的?然后从这里当成一个侦探小说来讲,当成一个破案的故事来讲,最后企图找出凶手,我们看看,祥林嫂是谁被害死的?

祥林嫂生活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鲁镇。这个鲁镇是旧中国农村的缩影,压在祥林嫂头上的,首先是鲁镇的地主鲁四老爷,鲁四老爷作为鲁镇的知识分子,他象征着鲁镇的思想文化状态。鲁镇有一个风俗,就是除夕之夜向福神祭祀,以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所以,鲁四老爷的最重大的事情就是祭祀,当他第一次见到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时,即“皱一皱眉”,说明鲁四老爷在讨论祥林嫂是一个寡妇。后来,当祥林嫂再次守寡又回到鲁家时,鲁四老爷暗中告诫仆人,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一直到后来,祥林嫂死后,他还大骂祥林嫂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鲁四老爷在精神上摧残了祥林嫂,他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那么四老爷对祥林嫂的精神摧残,是否是导致祥林嫂最终**的原因呢?

我们以前特别是几十年以前,讲《祝福》的时候,很容易把它化为简单的阶级斗争的故事,祥林嫂是劳动人民嘛,劳动妇女嘛。你看给地主干活,给鲁四老爷干活。你看鲁四老爷夫妇对她都很不好,过年的时候,不让她参与过年的活动。祥林嫂后来就死了嘛,又穷又病,这就是阶级斗争嘛。血淋淋的阶级斗争,万恶的旧社会,我们过去是很容易这样简单化地理解问题。这样的理解,并不是说它有什么错误,而是说它太简单了,太粗糙了。难道说,所有的地主和劳动人民,都是这种关系吗?具体到《祝福》这篇小说,难道鲁迅写的就是一个

地主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吗?如果是这样一个立意的话,为什么不把这个压迫写得更残酷些呢?而我们在小说中明明看到,祥林嫂之死其直接原因,也不是鲁四老爷他们家,间接原因是鲁四老爷家,额不能说有多么重要。只能说它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鲁四老爷对祥林嫂到底好不好,你不能简单地翠阶级概念去分析,一个地主家里,他雇来一个仆人,给她吃给她穿,给她工资,那你不能说对她不好,怎么叫对她好,难道说不让她干活,把她养起来就叫好吗?那不成养老院了吗?小说里明明白白地写道,祥林嫂来到鲁四老爷家之后,心情很愉快,而且白胖了。

“上福礼!”

“阿牛呢?”

“祥林嫂,你去找找他,让他来磕头。”

“哎。”

“牛倌,老爷叫你去磕头。”

“你帮我放一下。”

“好。”

“怎么,拿在手里放你不怕?”

“不怕。”

这是小说里明明白白的描写,就是她到鲁四老爷家,过得很好,比在她们家过得好多了。就像我们现在城里,比如说有很多小保姆,到城里来打工,她觉得比在她家里生活好多了。你不能说,她当保姆,你们家就欺负她了,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在小说里,没有看见,很不像话的,额外的地主对祥林嫂的欺压。但是有一点,就是鲁四老爷看不起她,但是看不起她,就不能说鲁四老爷有什么不对,他就是一个读书人,他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地主,他看不起祥林嫂这样一个人很正常,我们不能要求鲁四老爷,看得起祥林嫂,跟她谈一谈《呐喊》和《彷徨》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鲁四老爷跟祥林嫂之死有关系,但也不是主要的关系。

小说中把祥林嫂推向深渊的还有一个人物,那就是祥林嫂的婆婆,婆婆为了给自己的小儿子娶媳妇,便和祥林嫂的堂哥串通,以八十吊把祥林嫂卖掉,当祥林嫂知道以后,连夜逃出婆家来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帮佣。由于祥林嫂在鲁家,勤快能干得到了老爷和太太的欢心。年底准备福礼时,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逐渐地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可以说这时的祥林嫂生活得很好,后来如果不是发生了婆婆绑架祥林嫂,强行把她卖给深山坳里的贺老六当媳妇,祥林嫂也不会再次守寡,她也不会沦为乞丐,更不至于惨死。所以,人们说祥林嫂的婆婆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难道祥林嫂真的是死于他婆婆的手里吗?

祥林嫂或者说她命不好,首先作为一个妇女,她没有自己的名字,祥林是她的第一个丈夫,可是早就死了,可是此后,人们一直叫她祥林嫂。到了鲁四老爷家打工,本来命运发生了变化,没想到她的婆婆把她抢回去,又把她卖了。然后我们说,她的婆婆是凶手吧。她的婆婆是害死他的重要原因之一,你看,婆婆这么讲理,儿子死了,儿媳妇去给人家打工,还把儿媳妇抓回来,捆起来,再卖掉。

“干什么?救命啊。”

“让一让,新娘子来了。”

“强盗,强盗。”

“别闹了,今天大吉大利的,贺老六人好,有本事,嫁给他总比做佣人好。”

“我不要,放我回去,让我回去。”

“回去?去哪儿呀?婆家得到钱喽,不要你了”

“王师爷,时辰到了行礼吧。”

“新郎新娘拜天地。”

“出血了,那么多血。”

“不要紧,不要紧,撞昏过去了,赶紧拜天地。”

“王师爷,当礼呀。”

“好,起乐。”

“一拜天地,二拜祖宗,夫妻对拜,礼成。”

但是我们看,她的婆婆卖掉她,并没有导致她生活不好,她虽然反抗,婆婆把她嫁到山里,贺老六家,可是到了贺老六家,怎么样呢?一开始反抗,后来不反抗了,为什么不反抗?她发现丈夫很好,丈夫很能做。年轻有力,又没有小叔子,家里边夫妻两个,都是勤劳能干的人。就好像现在一对打工夫妻一样的,两个人感情很好。又都很能工作,很能赚钱,房子是自己的,然后又生了一个孩子,很可爱。祥林嫂的生活好起来了,虽然她婆婆那样做不对,可是没有导致祥林嫂的生活不好。相反天有不测风云,使她的生活好起来了。可是她命不好,这么好丈夫,既然发了伤寒,又吃了一碗冷饭,死去了。这是谁也料不到的,丈夫死去了,小孩子在门槛上剥豆子,然后因为住在山里边,没想到春天,村子里来了狼,把孩子叼走了。所以祥林嫂遇到了一个生活中偶然的打击,迫不得已又回到鲁镇,回到鲁四老爷家当仆人。这一次不像先前那么勤快了,但是应该说还能下去,还不错,可是周围的人对她的看法变了。周围的是什么人呢?主要不是地主,就是镇上普通的老百姓,这些普通的老百姓,看不起她,而且把她的痛苦,当成自己赏玩的材料,不断地勾引她,强迫她讲述自己悲惨的经历。 “祥林嫂,听说你的儿子。”

“嗨,我真傻。我单知道下雪后,野兽在山坳里没有东西吃,会到村里头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找来找去都没有,到后来才找着了一只鞋。”

祥林嫂一开始讲的时候,哎呀,我真傻,一开始讲的时候,人们听得有意思,有味道,后来,就听烦了,不要听了。好像一个节目,看腻了一样。祥林嫂一说人们就跑了,后来又找到一个新的节目,发现她额头上的伤疤,这个伤疤跟她的第二次婚姻有关系,又来勾引她讲这个伤疤。在这里,鲁迅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好像互相关心,在一块儿洗衣服,一块儿淘米,一块儿洗澡菜,谈谈你们家,谈谈我们家,好像挺亲密。在内心深处,有这样可怕的意识,是把别人的命运当节目来看,赏玩别人的苦痛。鲁迅在平常人的生活中,发现了这一点,真是很了不得的。

小说中鲁迅除了描写鲁四老爷,祥林嫂婆婆等人人物之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作者“我”,这个“我”是具有反封建思想倾向的,他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当祥林嫂临死之前,问“我”。

“一个人死了以后,到底有没有魂灵?告诉我,告诉我。”

“我”面对她的提问,不知如何回答,最后只好逃避。那么“我”的无能是不是导致了祥林嫂的**,“我”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吗?

《祝福》这个小说中,还有一个叙事者“我”,作者以第一人称写的小说“我”。这个“我”回到故乡,遇到了祥林嫂,这里边有一段很重要,就是祥林嫂问“我”灵魂问题的时候,“我”的回答,这一段很重要。“我”这个人物,是一个知识分子,是一个经过“五四”洗礼,身上带着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的,要改变天下的,这样的一个知识分子,可是遇到祥林嫂之后,我们看看结果是什么?我们就知道小说的寓意何在,看见祥林嫂了,祥林嫂说:“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是的。”祥林嫂又说“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我万料不到,他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地站着。“就是—”她走进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祥林嫂提出一个重大的问题来,我们觉得这好像是一个迷信的问题吧,不重要吧,这是重大的问题。这是二十世纪以来群人类重大的问题,人有没

有魂灵,这不是一个科学和迷信的问题,是我们靠什么活着的问题,我们靠汽车、电脑活着吗?人需不需要魂灵,祥林嫂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怎么样呢?我很悚然。我不知道假如说,大家在街上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会怎么办?你遇到一个乞丐,问你有没有魂灵,我们很多,特别是中学生大学生,会告诉他,你这是封建迷信。哪儿有魂灵啊,人死了就死了,什么没有了,就是火葬场爬烟囱了,就没有了。但是这个“我”,是个新有良心的“我”。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就糟了芒刺一般??

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

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我们看这样一个问题,鲁迅是这样犹豫来,犹豫去,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最后想到这一点,他才说: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地说。

祥林嫂接着就说“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

“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人的人,都能见面的?”祥林嫂不断地追问。

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

“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这个知识分子,就迅速地逃跑了,逃回到鲁四老爷的家中,这个“我”,就是代表着不可一世的,想启蒙人民的,所谓现代知识分子。但是当他遇到劳动人民真正问题的时候,他不能给她解决,他只有逃跑,但是好在这个“我”,是有自我反省能力的。他知道了自己的无能为力,他知道了自己解决不了祥林嫂的问题,所以他苦闷了。所以说鲁迅的勇敢,表现在哪里,就表现在这里,他不是说大包大揽,我能够解决你们的问题,跟着我来了吧,咱们一块儿奔向好莱坞吧,那是我们的天堂,绝不是这样浅薄的一个知识分子,不是。这里表现了鲁迅对启蒙者的自我审视,从鲁迅就提出这个问题,你要启蒙人民,你凭什么启蒙,你怎么启蒙?到底怎么才能救祥林嫂,科学能救祥林嫂吗?迷信能救祥林嫂吗?所以这是一个《祝福》中的重大问题。

从鲁迅创作《祝福》这篇小说当中,可以看出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祥林嫂还在遭受着不幸,中国社会的缩影——鲁镇,还处于黑暗之中,而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我”,面对这一切无能为力,只有妥协,逃避。小说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鲁四老爷家的帮佣——柳妈。柳妈是一个“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但是她对待祥林嫂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有同情心,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虽然出场不多,但是祥林嫂生前的恐惧和**,都跟她有关,当祥林嫂在生死的道路中,处于迷盲时,她向祥林嫂提出了一个“地狱之说”,加重了祥林嫂的精神负担,所以有人说,柳妈的出现,是在祥林嫂走向**的道路上,又狠狠地推上的一把。那么柳妈是不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呢?

我们看看,导致祥林嫂**的有一个重要人物叫柳妈,就是跟她一块儿,在鲁四老爷家干活的女仆,是跟她同阶级的一个女仆,而且这个柳妈还是吃素的,很善良的一人。是祥林嫂善良的阶级姐妹,我们用过去的话说叫阶级姐妹。她跟祥林嫂的死,有什么关系呢?她在赏玩了祥林嫂的悲剧之后,觉得没什么节目可看了,于是她自己策划导演一个节目,新的节目来看。 “我看哪,你真是犯不着,不合算,你要是再强一点,在成亲的哪一天,干脆撞个死倒好了。”

“我,我是想啊。”

“现在呢,你跟第二个男人过了还没有几年,倒落了个大罪名。你将来到了阴间,那两个

死鬼男人还要争呢?你给了谁好,跟祥林还是跟贺老六?那个时候啊,阎罗王只好把你用锯锯开,分给他们一人一半,你看就是这个样子。”

“柳嫂,别说了。”

这是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虽然人民都同样迷信,但是迷信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她在山里边,没听过这样精采地狱的场面,到鲁镇,鲁镇是一个有文化的地方,所以鲁镇的劳动人民比她还要高级,就像你在一个县城打工和在北京打工,听到的故事会不一样的。你看北京的的哥,讲得都很精彩。这个柳妈,讲出了一个祥林嫂没听过的一个场面。

“我看,你还是到土地庙,捐捐门槛,当做你的替身。让千人踏,万人跨,这样才可以赎了你的罪,免得死了,再受罪,再吃苦。”

北大教授孔庆东被开除

“真的,捐一条门槛可以呀。”

“谁还骗你,罪轻一点的,捐个十斤、八斤灯油就行了。像你这样,最少也得捐一条门槛。” 我们不再去分析她的话,我们直接讲鲁迅为什么这么写?鲁迅的深刻之处,就是他不像很多一般的作家那样,写地主怎么欺负劳动人家,他干活不给他饭吃,把他吊起来打,把他害死了,把他抓壮丁,鲁迅从来不写这些故事。鲁迅不这样写,鲁迅写出了统一阶级成员之间的隔膜,不仅是地主和劳动人民是隔膜的,知识分子跟地主是隔膜的,在鲁四叔家,我跟四叔是隔膜的,最奇怪的是,祥林嫂跟柳妈是隔膜的。这一点最厉害,从这一点我们才看出劳动人民翻身的困难,如果劳动人民团结起来,**地主老财,那革命很容易,革命为什么很难?难在哪儿?同一阶级的成员团结非常困难,我们知道过去像《资本论》、《**宣言》我们很多马列主义的书,前面都印着马克思那句名言:“去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什么马克思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就是因为无产者不容易联合,而人家资产阶级早都联合起来了,大款和款是勾结的,有钱人和有钱人,早就达成了联盟,各种各样的合同,一块儿来收拾打工仔。

而打工仔之间是不联合的,无产无产者从来不懂得联合,只懂得互相勾心斗角。在美国一个刷盘子的工人,手指头受了伤,不能上班了,广告一贴出来,门口排了一大队人,不是来看望他的,是等着顶替他那个空缺的,这是无产者之间,为什么说启蒙无产者很难?他们不懂得联合,反而互相挤压迫害,所以我们看革命的艰难,首先在于动员民众,给人们把道理讲清楚,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鲁迅在那个时候,他不是**,他就深刻地懂得了这个道理,他知道解决柳妈和祥林嫂之间的关系,是这个国家的大事,它比解决鲁四老爷的问题,要重要得多。

从鲁四老爷、祥林嫂的婆婆、柳妈还有作者“我”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们对待祥林嫂在精神以及灵魂的态度,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他们在精神上、灵魂上残酷地虐杀了祥林嫂,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封建观念的驱使,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鲁镇上的人,包括鲁四老爷,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到底是谁杀害了祥林嫂呢?

所以我们看,祥林嫂之死,我们找不到一个具体的说是“责任就在他身上”,这样一个明确的凶手,我们找到一个能够承担百分之五十的凶手恐怕都找不到。祥林嫂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整体性问题,是中国文化的整体,当时这个文化的整体,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在这个整体中,她非死不可。而且祥林嫂的死,主要不是肉体上受到迫害,是灵魂,是灵魂的问题,鲁迅写的都是人民的灵魂被残害。尽管她在地主家里,吃得白胖了,这没有用,最后过年祝福的时候,不让她参与。

“哎呀,祥林嫂,谁叫你端的?”

“这怎么办哪?拿走,快拿走。”

“太太,我捐过了,我捐过门槛了。”

“住嘴,什么门槛不门槛的。阿香,快拿去换一条,快。”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