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当闸门打开的时候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9:26:59 优秀作文
当闸门打开的时候作文优秀作文

篇一:作文教学案例:打开真情的闸门

作文教学案例:打开真情的闸门

案例陈述:

一、情境导入:

师(热情的态度、洋溢的语言):同学们,很高兴本学期我能担任你们班的语文老师,说明我们也很有缘份。此时此刻,我希望早点了解班里每个同学的“子丑寅卯”,也希望自己能被大家尽快地认识和接受。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用“我”自由之笔,写“我”自得之见,抒“我”自然之情,显“我”自在之趣,力求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把“真实精彩独特的自己”诉诸于文,以文会友。

(适时契入了作文话题;介绍自己。)

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讨作文的真谛:写出有个性的我,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师(鼓励):叶圣陶老先生说:“写东西是怎么一回事?无非是把所见所闻的感受想一想,想清楚了,构成了有条有理的形式,用书面语气固定下来。”我们想想“我”是自己最熟悉的,最了解的。所以只要静下心来,审视一下自己,完全可以像做菜那样做出有特殊风味的自家的特色菜,奉献给大家。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份关于检测自己意志力和性格气质的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取走这份资料。

学生中有60%的同学取走资料,以帮助自己进一步了解自己这一方面的情况,可以写这方面的内容。

(教师只作资料的提供者,而把选择交还学生自主)

十分钟后,学生都想好了写自己的哪方面的内容,有些想写自己的名字,有些想写自己的爱好,有些想写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有些想写别人眼中的自己??,总之,都想写与众不同的真正的自己。

师:大家都找到了写自己的内容,那么在怎样让文章出彩上有什么要老师帮助,同学帮助的呢?

生提出:1、拟题是否可以别出心裁?能否小组讨论出一些题目?

2、写作文的形式可否有自己的创意?

3、想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否将完成作文的时间延至下周?

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予以肯定,结果小组讨论热烈,课后学生还跑向教师、朋友、父母询问,了解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

三、一周后,我组织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因为情感和需要已找到释放点,35分钟内都已完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学生课堂作文体验十分愉快。四、情况反馈及评价

情况反馈:

1、作文题目耳目一新:《这个年龄的我有点怪》《我是个“小气鬼”》、《我的代码——名字》《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你眼里的我》

《我长得很黑》、《泪水,我》《唐诗宋词,我不变的兴趣》

2、内容、语言富有个性,流露真情实感。

如生一:题目:我——一道风景线

??我们家老少爷们中就数我人最瘦,气力最小,胆子也最小,因此,被大家看作一棵“盆景”,人家看我性格平和,其实,这丝毫掩饰不住我那性格中的“猴性”与“邪劲”??

3、写作形式创新:

一生用文言文写作,勇气可嘉;

一生用书信体写作:写给自己的情书;

五生用小标题写作;

一生还用数学公式:已知??

求证:我不是个坏小孩

………………

评价:本次作文全班40位学生,15篇为满分,18篇为90分以上,10篇为80分以上每篇文章后我适时引导,让他们要持之以恒关注生活,作文就是生活啊。

案例分析:

一、当前一部分学生虽然也知道作文在开学考试,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 作用,但写作兴趣仍不浓,甚至怕作文。即使是在老师的强迫下完成作文,也多是敷衍塞责。加以多数是以教师命题,学生硬着头皮在老师划定的圈子里咬笔杆、绞脑汁,冥思苦想,被动地训练,结果是材料枯竭,信息

断流,收效甚微,有时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需求心理,进而调动其写作积极性呢?如何融化中学生对于写作缺乏应有热情的坚冰,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挖掘其内在写作潜力,写出富有个性,充满真情实感,让作文回归生活,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亮点,学生所喜爱的热点。案例中我在这些方面有了初步的尝试。

(一)、激发写作冲动,给学生自信、愉快的写作空间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要使学生产生好的情绪,打破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平静状态,引起兴奋调动潜在的需求,激发其作文的内动力,促其乐于作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然后就能积极思维,主动作文,因此激发兴趣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为此,我又从下面几方面尝试:

1、教师通过鼓励的艺术,通过自己热情的语言和姿态来赢取学生的情感,告诉学生写作无非是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克服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努力给学生一个愉快,自信的作文氛围,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亦然;“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巴金”。

2、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给题目松绑,教师在把作文要求及目标确定好后,鼓励学生自己拟题,甚至可以尝试定出大范围之后,把其它大权全部下放。案例中在拟题、写作内容、写作时间等方面都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3、选择学生最喜欢的切合他们实际的文题。文题选得好,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诱其打开记忆的仓库,把自己看的、听的、说的、玩的都倾吐出来。有了这种写作愿望,才能思接千载,心游方向,浮想联翩,就会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理可论,因为写自己,学生才有得写了。

4、引导学生重视写作之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培养情感,训练思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作文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应用。

(二)、调动真情实感,明确写作的灵魂和恒久生命力

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写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但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这个作文教学案例告诉我们:真情源于真心的撞击和交流,实感生于实事的触发与反思。案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我,酝酿出介绍自我的真实需求。正因为感情和欲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只要有了真情实感,就会激起血液循环的充奋,从而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于是,头脑中储存的许许多多的人、事、物、景以及妙词结句都会纷纷涌现出来,并有形诸笔端的迫切感,这时就易成文,且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感染力强的好文章。如文章《我长得很黑》《我的吉它梦》等,因为他们以“吾手写吾心”,文章自然生动感人,富

有个性。

(三)、关注写作方式、过程。案例中较注意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文教学方式,真正做到见木又见林,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教师由“献血者”转换为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以自我意识主宰文章的“造血者”。作文以高度综合性与思想性,使任何一味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注定要遭受失败,因此,不要把作文课上成“理论指导课”,也不要把作文变成一种硬式的模式要学生去套。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味地献血,总有枯竭的一天,而不断造血,才能使作文教育保持先进与活力

1、打破作文课的常规教学模式,寓文于乐,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当闸门打开的时候作文

2、把作文技巧变成学生的需要。应该说,作文教学面对的不仅仅是课堂、课本,它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空间,并且,对这个空间的体验程度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因此作文需要生活的积累,尤其重要的是,作文过程中需要情感的投入,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教师要想方设法的激发学生酝酿情感渲泄的需要,写作技巧的需要。

(四)、评价要创新

“以我为中心,以真为基础”这一原则的核心是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或有话难说的问题,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作文涉及到的一些消极东西,教师应加以引导,不应因此一棒打死。评价中要以激励学生作文热情为主,“强调个人的自由表达,能敞开心扉,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都要肯定,以赢学生对于写作短时间的势能为长久性功能。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端正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抓住每一次契机,以丰富多变的教育元素,以全方位的教学新模式去开启学生思想的汪洋大海,使作文教育成为新型教育模式下新型教育思想一个很好的载体。

篇二:打开记忆的闸门

打开记忆的闸门,往事如滔滔江水般涌来。蓦然回首,往事如烟,萦绕在我的心头。一路走来,经历过多少坎坷与挫折,品尝过无数的酸,甜,苦,辣。每一次在失败中崛起,在挫折中成长,我都明白:我不是独自一人!

因为有你,成长的路途不再孤单;因为有你,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灿烂。是你带给我希望,在我失意是给我鼓励和安慰,教我如何做人,叫我跌到了要爬起。

而你就是我生命中深深敬佩的女人——母亲!

你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但你成为人母的那一刻你变得伟大,你的身上闪烁着母性的光辉。在我人生的道路中,因为一路有你同行,我不再孤单。

在我四岁时,你为我买来一些连环画教我识字,那时我刚学会拼音,你就教我唱拼音歌谣。唱错后再唱,一遍一遍的,机械的重复着。记忆中,你总是那么不厌其烦,脸上始终带着笑。你就这样陪伴着我,一路有你同行。

我刚上小学,你就教我读冰心的《纸船》,那时的我,懵懂无知,根本不了解其中的意思与内涵,只是将它背熟。你笑着,将我抱到腿上,给我讲小纸船的故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现在,当我明白小纸船寄托着女儿对母亲的爱时,我会想:母亲,你的小船也寄托着对你女儿的爱吧?

四年级的运动会那天,我因摔伤了腿,不能参加比赛。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而你在一旁小心安慰着我,惟恐令我伤心。而我却不住的抱怨你太烦,只知道发泄自己的不痛快,忽略了你当时脸上一闪而逝的落寞。可是,在失意的日子里,因为有你的陪伴,我得以很快的恢复。不论何时,都因为有你同行。 升学考试前天晚上,我仍是在紧张备考,家里的气氛都因这次的考试而变得十分紧张。昏黄的灯光下,我埋头苦读。你轻轻推开房门,慢慢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杯热茶,悄悄放在我的桌面上,再缓缓退回去,将门静静拉拢。眼里满是疼爱。你可知我将你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有你在深夜的陪伴,我信心倍增,夜也显得不是如此寂寞。那是因为有你同行。

多少个岁月,多少个春秋。我在慢慢长大,而你已渐渐老去。当我在黑暗中迷失方向,感到前途渺茫时,你像一盏明灯,为我指引方向。在这十几年的人生道路中,你一直守护着我,让我拥有战胜一切的勇气,让我能走到今天。将来的人生道路会更加曲折,而我坚信:我不会孤单!漫漫长路,因为有你同行。

爱是什么?有人这么问着。

爱是责任。当你不乱扔垃圾,那么这就是对清洁工的关爱,也是对保持城市洁净的一个责任。如果你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也许那一刻你就懂了什么是爱。2011年7月23日发生了一件可怕的时间:动车事件。

当时间发生的时候一个小男孩豆豆的父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那些砸下来的钢铁,保护了自己的儿子,豆豆。是什么让他有如此强大的勇气在事故发生的那一刹那扑了上去呢?是他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也是他对孩子的爱。像这样的事不只是在这里,在许许多多的地方也发生着这样感人的故事。因为他们知道,爱,是责任。

爱是力量。你听说过一个普通农民可以抬起一辆轻型货车的吗?十个人里估计有八九个都说不可能吧,但是这件事却是真实存在的。那时他的儿子正被压在货车的下面,他在没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把一辆轻型货车抬了起来让他的儿子获救了。他对孩子的爱竟使得让他爆发出无穷的力量。爱,使得他变成力量的勇士。爱,是力量。

爱是理解。你是否有那么一刻很恨你的父母或教师呢?那么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批评你或打你吗?着并不是他们恨你而是他们对你的爱,他们很容易满足,他们并不需要你对他们做什么或给他们什么来表示你对他们的爱,你只需要理解,理解他们做的都是为了你好,这样也似对他们的一种爱。爱,是理解。

爱是分享。如果你在饿了三天后看到了一块发出诱人香味的大饼,你拿起了它正准备把它吃掉时有一个老奶奶出来了,她紧紧地盯着你手中的那一块饼,这时你会选择给她还是不给她,我想大概有很多人会选择分一半给她吧。也许很多人都没有注意这也是一种爱,属于分享的关爱。爱,是分享。

爱是什么?我这么答着:爱是为他人付出,爱是与他人分享,爱是……爱是很多很多,让我们与爱同行,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生活中处处都有爱,家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爱;学校有教师、同学的家;另外还有许许多多好心人的爱。

有一次午读课,随着铃声的结束,我偷偷的跑出教室,只听“嘶”的一声,好像什么东西被撕破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马上扑进了人群里,这段时间,我迷上了一个游戏,一下课,我就叫同学来“斗鸡”,我一只脚跳着,对着一个同学“轰”过去,“敌方”出不怕,所以我成了高手里的一员,今天在玩时我们停住了,因为,除了我和同学外,还有白毛,我一看,我的衣服破了一个大洞,我大叫一声:“哇!”

随着我的大叫,引来了不少同学,大家都束手无策。

这时,我们班的“机灵鬼”来了,他说:“先用胶带贴好,就忍到放学吧!”

“这——”我已经六神无主了。

“这什么,这?难不成你是想看到白毛满操场飞开?”

看着大家都这么说,我也就只能同意了。这时,班长走过来,把胶带扯开,大家都看着他,他一头雾水,有人跟他讲了事情的经过。他说:“对不起,我以为是别人捉弄你呢!”

大家也都在为我感到可惜,都叹了口气,我却很开心,因为我知道了爱的“味道”,心里暧暧的,甜甜的。

爱,他像个影子,时时刻刻都跟随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什么是幸福?在一千个人眼里,幸福有一千种不同的定义,炎热的夏天吃到一囗冰淇淋,这是幸福;寒冬中喝到一杯暖茶,这是幸福;能尽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样也是幸福!

镜头一

那天,我向往常一样走进班级,回到座位。我惊呆了,桌上放着许多束鲜花,抽屉里塞满了许多礼品。

怎么回事?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个大问接二连三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忽然,一阵清脆的歌声响起,我猛地回头——同学唱起生日歌。

他们的歌声挑起我的回忆——今天我生日。我回过头望了望桌上的礼物,瞬间热泪盈眶……那一刻我感到了幸福!

镜头二

唉!也许吧!

我这人一生出来就比较迟钝,那就造成第一单元语文成绩变成了不及格。当然!老师又要头痛了,心里又要多一块沉重的石头了。 这天下午,老师就把我叫到办公室,进行大量的“补充营养”。 唉!我和伙伴正要去打乒乓球呢!那也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

篇三:打开真情闸门

打开真情的闸门

【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新、活、宽,要大胆使用语文教科书以外的课程资源。2009年10月1日正逢我国国庆60周年,盛大的“国庆阅兵”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谓是一件值得记忆与珍藏的事件。写这样的作文定会蕴涵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洋溢积极乐观的生命激情。因此根据课标要求及生活实际,我设计了本次习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实为了上好这节“大阅兵”观后感习作指导课,前期我在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观看电影《开国大典》;制作”国庆”小书签;搜集资料动手设计“国庆主题”小报;“庆国庆”主题中队会;10月1日收看“庆六十周年阅兵式”、美轮美奂的“焰火晚会”;还在学校网站的班级主页上创建“国庆主题活动”栏目,鼓励学生把自己在国庆期间的见闻等发送到该栏目中与同学们分享,共同庆祝伟大祖国六十华诞!所做一切,其实都是为学生找“米”下锅,都是为课堂上学生的精彩生成服务。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内容可写,其实做老师的上一节习作指导课又何尝不是怕没有“米”呢?所以,在上作文课之前,我必须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动起来。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安排,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获得体验,人人表达自己,人人获得赏识”,从中打开真情的闸门, 体会到作文的快乐,促使学生爱上作文课,乐动笔写作文。

【案例】

这节课有3个习作目标。1.抓住重点画面应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展开细致描写。2.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立志报效祖国的决心。 其中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景”是重点;学会“联想”和“表达真情实感”是难点。为了追求实效,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感人音乐、激情导入

又是个金秋的十月,又是个装满收获的季节。在经历走过来的无数次磨难后,我们伟大的祖国仍以其坚强不屈的脊梁高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60年了,我们的祖国已经60岁了。200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壮观的群众游行,美轮美奂的国庆之夜,那些画面已经成为历史的瞬间,定格在人们的心中,催生出无限的激情。同学们,阅兵式都看了吗?今天就让我们再次重温那经典的瞬间。

二、再现情境、指导观察(“大阅兵”视频)

因为从以往的活动作文来看,学生都能把活动的所见所闻如实记录下来,但活动时的感受等却很少描写,所以文章显得不够生动。“阅兵式”这样的场景更是难写,本身学生年龄小,从没这样的经历,观看时往往都是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可一旦写就会出现流水账。因为,人的内心都会有涌动的情感,可只有写出来,这才叫会写作文,可这也是学生的难点。怎么办?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他自然流露出来;怎样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体现自己不同

的想法和观点?于是,我安排了“外国记者评价”、欣赏“成龙演唱的《国家》”,希望学生的激情被我点燃,为后面的写找到“米”。

三、例文引路、方法指导

教学不是空穴来风,作文教学更是如此。活动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素材,但只有素材绝不能写出好文章,如不加以指导,学生只能记流水帐。现用的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质资源。所以指导时,我就充分利用例文《开国大典》,这是一篇经典的场景作文。指导学生《开国大典》一文是如何应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怎么展开想象,抒情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的。学生有观察,有联想,有抒情,再知道写场景作文的方法,还愁什么呢?

四、学会拟题、支你一招

“题好文一半”,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帮助学生学会拟题。还通过“支你一招”传授学生写观后感的方法。

五、学生练笔、交流评议。(略)

【案例反思】

怎样教学生写作是我一直感到困惑的事,过去我一般不把作文当作“课”来教。一般的做法是:一个单元的课文讲完了,按照写作训练的内容,布置一个文题,略作指导,提几点要求,就让学生去写。把作文课当作作业或任务去布置,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是抄一篇,就是假大空,没有什么真情实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决定对我过去的作文教学进行一次大手术,本案例,也促使我对作文教学中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反思。

1.引导学生重视写作之本——生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聆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动态过程。在习作教学活动中,学生要自主地参与,充分地体验,自由地表达。

2.要激发兴趣,让学生张扬个性。采用主题活动作文教学法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自由表达的宽松环境,从而使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给学生方法;再让学生自己去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同时还需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本案例中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合作精神展现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应用语言的过程,是一次人与自然对话的过程。评价中要以激励学生作文热情为主,“强调个人的自由表达,能敞开心扉,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都要肯定。

3.要把课文和写作结合起来。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作文一般都是以课文为范例,学生依此为样,联系实际写出文章来,如此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

师在课文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写作,结合具体的篇,在遣词、造句、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为学生作文提供依据和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吸取有关的语文知识和艺术营养,学会借鉴和模仿,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我上的这节作文课,围绕着场景进行训练,学习了《开国大典》的写法,这就比那种弃课文而不顾的死板方法的作文课效果好得多。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脱节两败俱伤。

4.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通过调查发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部分,还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发展,达到一定规模。但多数情况下,信息技术还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离“整合”差距还很远。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作文教学信息传递的单一化,反馈渠道的单项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教学资源的丰富多彩,都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将信息技术引进作文教学课堂,如观看“大阅兵”视频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作文学习,必将能充分激发起学生表达、写作的积极性,开辟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总之,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具有创新性。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博采众长,抓住生活中每一次契机,让脉搏与时代一起

篇四:打开门必有路 语文作文

打开门必有路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打开面前的门,会有那一条道路静静地等着你。

在现实路上,要穿过铁道闸门,收费站杆门。门后依旧是那条路,至于是阳光大道还是华容小道都无所谓,关键是,路在那里,没有变。

其实人,永远都在路上。曹文轩先生在《前方》中说,“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

不仅是现实的道路,在人生路上,一样要穿过考试大门,工作铁门,社会玻门,结束墓门。

高考通往大学的门,并不是最终目的。或许,人生本没有目标,只有通过过程,才能彰显人生的意义。但大学的门,尤为重要。你有没有跨过门槛,你跨过哪个门槛,都将影响你的视野和思维。所以,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探索一种境界。

如何走出有意义的人生?每一个来到一排工作铁门前的人,望着门前先驱者的白骨,看看门上锈蚀着的铁锁被一滴滴辛酸泪水渐渐堵死,都会声嘶力竭地喊出这个问题。每扇门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天地,有着不同的诱惑,也有着不同的艰难,万千的门户代表着万千的选择,向左是辛苦二十年后的幸福,却不过几年即英年早逝,向右是平淡一辈子,而能安然颐养天年。选择权一直紧握在自己的手中,只看你摊开或是握紧,有没有勇气推开那扇门,打开那一把心锁。

社会是一本大书,未来的机会等待着努力者去发掘。虽然现实是学霸会发现自己在大学里的知识,还不够在酒吧里调出一杯鸡尾酒与同事共饮;普通人也会发现,空有一身调酒的本领,却根本进不去高档酒吧。但未来不同,看到所谓的成绩垫底的人,像牛顿一样谱写理数传奇,看到所谓的不善言辞的人,像习近平一样在中南海侃侃而谈,请不要惊讶。别去嘲笑身边的同事和同学,每一个被嘲笑的梦想,最有穿过拦路之门的可能。

人生的光阴只是渺小一粟,跨入墓门之前,每一个人的机会都均等。但过了门,是躺在水晶棺材内受人景仰,是进入海中享受浪花的拥抱,是在专门的塔顶

祈福民众,还是草草火化进入不起眼的坟墓,完全取决于你走过的社会之路。那时候,回想这条路,只求路是我做主,走出圆满而不留遗憾。

毕竟,人生下来就没有想过活着回去。那为何不从现在开始,活出一个完美未来?我的未来,是我的地盘,我不要富二代早已打开的水晶大门,也不要官二代的平步青云的电梯门,我要打开自己心中的门,像《一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少年那样,经受住各种诱惑——金钱、爱情、名誉,经历各种磨难——饥饿、痛苦,始终行进在路上,永不放弃心中的梦想。用这样的方式走完那一条路,到老来想起过去拼搏的时光,才会感叹这一个世纪没有白白度过。

不管我有多么伟大,失去我,社会也将永远走在路上,没有终点。或许,沈从文先生所描绘的《边城》才是我们最终的向往。或许,一对老年夫妇,行走在江湖的岸边,驻足观看美丽的夕阳才是人间最美的风景。然而,美丽的少年,永远不会学着停下来,而是为了将来的那种美,奔跑在门开后的道路上。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打开面前的门,那条路依旧静静地,等着你。

篇五:头一炮轰开闸门

头一炮轰开闸门

“头一炮”就轰开学生思想感情的“闸门”,使学生写作热情从此源源不断,并在全班形成一个爱好写作 的热潮,说来似乎耸人听闻,难以置信,但这确是我亲自做过、亲身经历的事实,决非吹嘘。

许多同行在新生入学或新学期开始时,爱命的题目是:“入学第一天”、“在开学典礼大会上”、“寒假 见闻”、“暑假一日”等等,随便出个题,让学生“写写看”。我却认为,第一篇作文至关重要。“头一炮” 就必须轰开学生思想感情的“闸门”。几十年来,我在这方面摸索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能不能“头发炮弹”就轰开这个“闸门”呢?从实践上讲,几十年来,我教过中学的快班、慢班,中师的 普通班、艺体班、成人班等不同类型的若干班级,事实证明完全行得通,而且效果都颇为理想。

那么,“头一炮”究竟怎样轰开学生思想感情的“闸门”呢?

一、“头一炮”用哪发“炮弹”?语文的“头一课”应该

怎样上?

人们通常总是跳不出“常规”:讲课本的头一课呗!讲完第一单元,单元练习便附有一个作文题嘛!殊不 知,要想让学生有话说,就得生活——阅读——写作“三结合”,而教材的第一课的内容,未必是跟学生生活 结合最紧的;第一单元练习的作文题,也未必是学生最有话说的。譬如:第一单元是状物散文,或游记散文, 就不如直接写生活甘苦的文章那样容易激起感情的波澜。更何况教材的范文,有的是时代与学生有距离,有的 是地域与学生有距离,当然,我们决不能要求教材只编贴近生活的范文,那样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应该的。 但这里要说的是,“头一炮”要打开学生思想感情的“闸门”,就要教师去选择一些“时文”,“时文”在这 方面的效能远比书上的范文更高。这样,就要分析你面临的新学生,哪种生活最熟悉?哪样感情如同岩浆急于 喷发?“第一课”就应该围绕他们最熟悉的生活、最急于喷发的感情去阅读和写作。

我的“第一课”就是上成一个“读写结合”课型:先命一组最切合学生生活范围的叙事抒情题目,然后围 绕这组题目去选读范文,讲解写作知识。

这样做,岂不是打乱教材的顺序了吗?殊不知,语文教材的顺序只是个编排的顺序,而不是个“使用”的 顺序。教材的编者早已提醒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它的顺序。这正如学兵法用兵法一样,兵法书的头一章 ,不一定是头一仗非用不可的,头一仗用哪一章,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二、“头一炮”务必选准突破口

“头一炮”要选准突破口去“轰击”,这就是我们平日常说的分析学生的“甘苦”以及最想说的话,也就 是叶老所说的“钻到学生肚子里”去命题。

我曾教过1987届的体育班,这是一帮复习多年的高考落榜生,主要按照其体育成绩录取到我校来上高中中 专。中师的大部分文选课文,他们在高中听过多遍,感到不新鲜;他们大部分时间在操场上体训课,十分疲劳 ,所以作文根本不交,有的甚至“看穿世事”,玩世不恭,对老师采取调笑态度,一嘻二哈。我接手这个班后 ,他们已是二年级上学期,该学中师语文第三册了。第三册第一单元,课文有《难老泉》、《长江三峡》、《 内蒙访古》、《上天都》、《威尼斯》、《蒲松龄故居访问记》六篇,单元作文是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游记散 文。我想,刚开学没有组织参观游览活动,即使少数同学有过游览活动,写起来讲起来也未必最动情。所以, 我决定先不讲这个单元的课文,而选取最能激起体育生豪情状志的文章打“头一炮”。体育班不写体育,岂非 咄咄怪事!于是,我头一堂用整整一节课时间表情朗读理由的报告文学《扬眉剑出鞘》(边读边板书段落提纲 及重点词语)。

栾菊杰带伤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励了全班同学,这节课他们自始至终屏息静气听完了。第二节 ,又读了《少年文艺》(1988.3期)上的《体育照顾生》一文,内容是说一对体育照顾生被录取到某市一中, 平日被歧视冷落,唯独开运动会时从上到下拿着当人,这样,他们运动会上负伤后拼死也要夺第一,否则就无 立足之地(如果以后再给体育班讲课,我必定要读中国女排事迹及《乔波,您依旧辉煌》)。朗读中间时插入 寥寥数语,点拨章法,读完后,我对这个班的同学说:你们不乏聪明才智,但因多年为集体训练比赛而学习受 到影响,被人“看扁”了,你们应该写出你们的甘苦,写出你们的聪明才智和为集体拼搏的精神来。然后是一 组围绕比赛和拼搏的作文题:《决赛中的智和勇》、《拼搏》、《奖状(锦旗)后面的汗和泪》、《知耻而后 勇》、《我在××米跑道上》、《冲线的时候》、《好球》等44个题目,并允许自由命题。又给他们发下《中 国体育报》、《体育世界》,人手一册阅读。第三、四节连堂作文,当天学生交换批改完毕,次日教者全部复 审,写下批改记录,写出评讲教案,找出各种表扬类型(以下各种班级的作文都是这样快速处理)。结果写出 了一大批好作文,让他们吐出了久积胸中的“气”。如王松同学写自己参加五千米决赛的甘苦,写得波澜迭起 。马玉平同学写自己一年前赛场失利,蒙受奇耻大辱,尔后一年间卧薪尝胆,刻苦训练,终获1500米决赛冠军 。读过的师生一致反映:体育班的作文选生活气息浓,且剪裁得当,有一种悲壮的美,他们的文章质量,决不 在普通班之下。这是对于写。同样,对于读,我也注意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入手,如对于《文选》中的课文, 我让他们每两人给一课书编提纲、考题,经我修改、补充后,让他们自己刻出蜡版,全班合成一集,从而使学 生的读写积极性倍增。报名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达75%,许多同学用塑皮本写日记,不少同学有读报剪报集,由 于大家主动读体育报刊,理论水平、表达能力迅速提高。他们还自己出了作文选。语文课堂也认真听讲,气氛 十分活跃。两周的时间下来,全班形成了一个“语文”热,讲课(甚至第三册的议论单元)、收作文(以后的 各种体裁文章,甚至议论文习作)都是一顺百顺,痛快极了。

我还曾经给90、91两届民师班教写作课。他们绝大多数原是中小学的数理课教师,平均年龄近40岁,“成 年论辈子”不写什么文章,来校后也明确对文选和写作课教师说:“你要作文,俺也写不出来。”我的第一课 就用二节时间给他们读《壮哉,中国民师!》(文章写了几名全国民办教师劳模含辛茹苦办学的感人事迹,19 91.2.5《中国教育报》)、《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7北京考生闫阳生的文章)、《灯如红豆寄相思》( 《中学语文教学》,如果再教,我一定先给他们读《凤凰琴》),读完后我说:“同学们!你们民办教师担子 最重,最辛苦,贡献最大,待遇最低,吃苦的滋味最多,现在就写写你们的甘苦和拼搏精神吧!”接着是一组 命题:《我这××年》、《我没有迟到》、《黎明静悄悄》、《接到录取通知这一天》、《耕牛与青草》?? 共51个题目,并允许自由命题。

第三节课发下并讲解了散文写作常识讲义两页,第四、五节课连堂作文。结果 又是作文大丰收,涌现出一大批内容十分具体感人泪下的作文!袁克海的《难忘的1990年》,傅其法的《难忘 的一夜》,尹元站的《我没有迟到》,都在千字上下,善于选取“动情事”,成为散文中的精品。两届民师班 出作文选《不惑集》共四集,深受师生和青岛市教委领导的好评。1992年《中师生报》第164期还出过专版,这 二届民师都由不爱作文而到形成“作文热”。

92年普通班的小同学大都来自农村,同农民父老乡亲息息相关,关心农村的改革。农村自然环境的幽美, 农村生活的情趣,亲人生活的甘苦,改革的纷纭复杂,无不激起他们感情的浪花。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起了根本 性的变化,但也有一些地区和农户未解决温饱;一方面党正领导群众努力改变农村面貌,一方面不正之风一时 难以根除。应当通过写作课恰如其分地表现农村改革的本质和主流,所以开学后的第一课,我没有按教材的顺 序先讲第一单元《石榴》、《牵牛花》、《海燕》、《八只小猫》、《珍珠鸟》五课,第一次作文也没有按单 元练习的要求让他们写“五六百字的状物短文”,而是这样打“头一炮”:

第一堂课表情朗读并评析了《乡场上》,第二堂课是《卖驴》、《内当家》,第三、四堂课连同语文课外 活动时间,朗读或复述《村长》、《燕赵悲歌》、《花市》、《万家诉讼》、《一厘米》。头一星期里,每天 的普通话半小时训练时间,就让普通话推广小组长组织大家轮流上讲台朗读《北京农村小小说选》(1985年1月 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刘绍棠作序),引导他们认识农村的改革变化。即使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不忘师 生情谊,珍惜同学友谊,诸如竞争、比赛、考试、过生日、课外小组活动、交学费,也有许多扣人心弦的好故 事。我给他们读了《两分钟生活故事》和《少年文艺》几本书中的几十篇文章,也同样第一炮就轰开了他们思 想感情的闸门。第一次作文后,即形成语文热,第一周全班46人有34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占74%。该班同学三 年来编印《春草集》三集,在校、市级获奖者甚多。苗伟卫同学的文章《叫行》,写农民科技种田后竞争承包 果园的事,写叫行场面,环环相扣,一浪高过一浪,气氛热烈,被《作文通讯》1993年10期刊登。孙明明同学 的《第一次打工》,刊登在1994年7、8期合刊的江苏版《师范教育》(国家教委师范司委托主办)上。

十几年来,在普通中学慢班、快班都试用过此法,效果同样理想。

总之,“炮弹”来源应有四个方面:1.课文;2.报刊时文;3.教师下水文;4.学生习作。范文的作用则应 有四个方面:1.激情;2.激趣;3.开拓思路;4.摹仿。一般人只用它来实现第4点,我则通过恰当选择,实现了 第1、2点。第一课要选准学生最关心、最切身的生活范围,让他们写出其中最动情的事,而且要用最贴近学生 生活的范文(而不是课本上的“旧”教材)去“点燃”“这一炮”——激发他们回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酸甜苦 辣,掀起他们心中感情的波澜,引发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类似事件的联想,使他们信心百倍,感到范文中所写的 事“我也有”、“我也能”、“我也要写出来”。第一课选准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范文,而且形象极为鲜明,结 构巧妙集中,语言优美生动,便于充分发挥教师表情朗读的特长,使学生感到语文课原来有如此广阔的天地, 有如此美妙的文章,听来那么“过瘾”,从而有利于优化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造成一种心理定势:读写结 合课好!体育班、民师班这些有一定阅历、不容易动感情的大龄青年、中年人也说:“老师,你非常理解我们 ,体谅我们。”从而对老师的工作也十分理解和支持。普通班小同学上完第一课后,也热爱老师而与老师亲密 无间。

三、“大丰收”之后紧跟的是“大表扬”

上好第一课之后,必然是一个大丰收。好文章常常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这就为把评讲课上成大表扬课 创造了有力条件。把那些反映了真实生活、感情充沛、结构巧妙、语言精美的作文马上加上批语,在班内墙报 上张贴(墙壁不容许玷污,后面水泥黑板报又不便于张贴,我就让学生每人出1元钱,买一块1米宽、6米长的大 白布,每次作文都把三分之二以上的作文加批语,用大头针别在白布上,鼓励学生,并切蹉交流),并出作文 选(讲明统一规格要求后,由学生自刻、自印。我每年出一集作文选,加上评语、小序,有目录、插图。九年 共出九集,不为表扬、记功。我认为语文必须这样教,不能为“图什么”去做事情);还有一些从各个角度看 有优点(或取材好、或立意好、或某段好、或语言好、或书写认真)的,也展示、朗读或口头表扬。这样,第 一次作文评讲课的表扬面就几乎囊括了全班同学的习作。从得分看,多数也比较高。从而在第一课之后,就会 立即形成一个爱学语文,爱写作文的班风,出现一大群(约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写作积极分子。不但课内作 文写得好,而且课外写作常年不懈。假如“慢慢来”,这种局面是需要半年乃至一年才会形成的。

设若第一次作文教者不是刻意全力以赴,那么,第一次“好作文”的比数肯定只是每班三、五人,七、八 人,判分数和评讲课要想“实事求是”,许多同学的自我评价不会迅速升高,要想形成一个积极有趣的学风是 很不容易的。

四、反差何以如此巨大

为什么“头一炮轰开”与“慢慢打开”效果反差会有如此之大呢?

这里头确有一个写作心理学的问题。

我曾对历届不同类型的班级作过调查,并与学生的作文做出对照、核实、每逢接手一个新班,在采取我的 一套系列教法之前,学生爱作文的人数为20%左右;“给老师作文”(应付作业)的人数为55%(因为作文是个 苦差,费时费力);害怕作文的约25%。这三部分人在中师普通班,第一部分高于平均数,可达30%;第三部分 低于平均数,可在15%上下。而民师班、体育班的第一部分低于平均数,仅10%;第三部分人则高于平均数,达 35%。 但是,事在人为,这个比例数是可以改变的。我认为,“会写”与“爱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会写 ”了才能“爱写”,而越“爱写”就越“会写”。“头一炮”选准学生思想感情的突破口,就能迅即使他们“ 想写”、“爱写”。“头一炮”就运用大量典型例文作“炮弹”,又能迅即帮助他“会写”。众所周知,在同 等生活条件下,是否“会写”,又与阅读量有极大关系,凡是多读的同学,绝大部分都“会写”。而由于当前 我国较普遍的“作业成堆”,时间控制过死,学生穷于应付,根本没有阅读时间与阅读条件(学生根本无暇看 报纸、电视新闻与课外书刊,师范学校书报条件虽好,但时间同样控制得很死),这样,包括我们的一些语文 “尖子”,实际上也基本不是真正“会写”。这种“国情”决定了我给学生提供大量典型例文时,不仅第三部 分、第二部分同学热诚欢迎,就是“第一部分”同学也极为欢迎,如久旱之望云霓,形成了一个全班同学屏息 静气聆听时文之势。 即使将来“愉快教学”遍及全国,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减轻下来,“有领导地阅读”也还是必须的,因为 书海无边,学生课程门类较多,时间有限,所以只能由教师先费神挑选一下。按照当代世界先进教学论的观点 ,选题、选文即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一种体现。 这实在是关键的“一炮”。本来,我们的命题一般是不脱离学生的生活范围,学生应该有东西写;要求不 高,也应该会写。但现在偏偏是“常常感到没有东西写”,有了又“不会写”。实际上“生活”是有,就是写 不进作文中去,这中间就是因为少了阅读这个“中介”,从而不会选材、组材,因此,提供范文就成了关键一 着。而有了这样一批“重磅炮弹”、“子母弹”、“集束弹”、“排炮弹”(喀秋莎),不仅感情上轰开了“ 闸门”,而且大量的范例使学生联想起无数平凡小事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没 有东西写”的问题,在这一个命题范围内就一下子解决了。可是,学生往往在打开“闸门”之后,又任“水” (素材)奔流,不加节制,尤其是民师班,容易写成流水帐,而提供的大量的范文则可以给学生一个共同的启 示:要选择、组织材料,尤其要集中(不但短小的散文如此,短篇小说乃至中长篇小说、剧本同样要集中), 这样,一批范文既解决了取材问题,又解决了怎么写(会写)的问题。

在这种读写结合课上,原来“爱写”的同学增长了“会写”的本领;原来“应付写”的同学,既产生了“ 爱写”(急于倾吐心曲)的心态,也增加了“会写”的本领,他们在这一命题范围内的文章就升入了一类文章 的行列;即使原先“为难”的同学,由于消除了不“会写”(取材、组材)的障碍,也就“爱写”起来,也常 常写出较好的(甚至一类)文章。而且在大表扬课上,这些同学的文章或全篇、或片段、或佳句、或书写认真 而受到表扬。于是,全班的学生水平“普提一级”,他们的潜能都普遍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写出了具体、动 情、集中的好文章,分数普遍较高,普遍有了自信心,也普遍迅即建立起对老师的敬仰与信任。学生的心理往 往是:你老师认为我的文章好,我就认为你这个老师好,也愿意为你这个老师完成作文,并且爱好你教的语文 。于是,写作积极分子队伍一下子形成了,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还多(由历届报名参加语文读写小组的人数推 断,还由课外主动写作的人数测知);原先的第三部分同学多数也升入了一、二类,只有极个别同学语言不通 或思维混乱(普通中学有之,中师的体育班、民师班有之,中师的普通班则绝对没有),教师个别帮也好帮; 个别人“起哄”、“发牢骚”的“情绪传染”也可杜绝。教师的整个教学工作都处在主动地位。

反之,设若第一课是“慢慢来”,许多原先二、三部分的同学处在不爱写、不会写的状态,写出来的文章 平平,教师即使想划高分也没法划,只能实事求是判个中、下等分数。许多学生第一篇作文往往是尽了最大努 力,也亟盼老师给自己个好的评价,老师只马马虎虎命个题目叫他们“写吧”,他们事先未得到任何教诲帮助 ,只是“各自为战”,一旦他们的“第一炮”分数不合乎心意,就再也不想认真作文了,甚至根本不交作文了 。于是就会出现一种教师催逼作文,学生应付作文的局面。有的一直三年不爱作文。若是班里多数学生是这种 心理状态,那么老师本身语文水平再高,再苦口婆心“教育”也没有用。可见,这个“头一炮”是至关重要的 。

五、“炮弹”运用之妙种种

1.历来作文指导有两种途径:一是范文示导,一是理论指导。有人说:还是两者结合好。其实,两者结合 还有个谁先谁后,谁是基础的问题。我认为:应该范文先行,然后再归纳几条写作常识。这首先是由感性认识 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决定的:在感性认识(范文示导)的基础上去上升到理性认识(如何取材、立意、集中), 十分易懂,讲来省力,而且有具体楷模可以模仿。其次是由中师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写作前的条件准备决定的: 这个年龄阶段(十五、六——十八、九岁)还是处在形象记忆往理性记忆过渡时期;而且他们原先并没有大量 的阅读基础(前已分析)和写作基础,不像大学文科生那样读过若干、写过若干,教师只需讲授理论就行了( 实际上他们讲理论课时少了例证也不行)。许多中师生、中学生在你的命题范围内实际还只是一个初学者,有 的文体见所未见,所以有些同仁不拿出具体的范文作示导,理论尽管讲得头头是道,学生还是写不出。

2.关于课文与“时文”关系的问题:

课文绝大部分极为典范,这是学生学习“怎样写”的楷模,应该切实讲好学好。但它们所反映的生活年代 ,不少是古代、近代、现代的;即使是当代的,最近的也要离编写课本的时间有一、二年。因此,要让学生迅 速联想起自己的生活实际,最有效的还是“时文”。“时文”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这一点 是课文所大大不及的。而对多数学生(包括好、差生)来说,作文的障碍之中,“写什么”远比“怎样写”要 难解决得多,常常是有了丰富的材料可写,“怎样写”就比较容易解决。因为我们的大纲要求中学生写作首先 是“言之有物”,然后才是“言之有序”、“详略得当”,即使所谓“立意深刻”、“结构巧妙”的好文章, 要求程度也不同于艺术家的戏剧小说创作。所以每个单元的写作,既要在讲课文时有意点拨如何仿写,做到读 写结合,又必须补充同体裁的若干时文。如中师《文选和写作》第一册写事的单元,五篇文章之中就有两篇是 写参加鲁迅先生葬礼的。不但年代较远,而且学生写记事文章岂能多写葬礼?即使课本编者再编入一些“时文 ”,也没有报刊上的“时文”新。所谓“时文”有哪些呢?它有近期报刊上的,更有近年的获奖作品,有的是 名家名篇,有的则是后起之秀的佳作,甚至“第三流作家的第一流作品”。所以,千万不能以为“时文”就不 典范。除了文中上述举例之外,再如1991年短篇小说选中的《一厘米》、《村长》、《万家诉讼》,和《小小 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对引导学生写好社会生活,《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的小说、散文、报告 文学,对引导学生写好学生生活,都是足以解决“怎样写”的楷模,有的日后也必将由“时文”荣升为“课文 ”。所以,我选“时文”,主要从上述书刊中选取。

课文与“时文”必得相互为用才好,而目前首先应解决教师不找时文的偏颇。语文课若不补充时文,“语 文”就失去了“生命”。语文教师若不补充“时文”,只爱讲“古文”,那么,你的教学成绩就很难提高。语 文教师这个劳动特点也是由文科的特点决定的,来不得半点侥幸省力。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中学语文除规定必 讲课文外,还留有一定比例的时间,允许教师自选时文讲授,我们如果现在一味死守课文,实在是一种倒退。

3.关于范文篇数的问题:第一课是一个单元(我常常是记事或散文单元)。除了堂上读的一两篇之外,还 要加点评语,张贴一些范文,再利用每天二、三十分钟的普通话(或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