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应伯爵怎么死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5:27:25 字数作文
应伯爵怎么死的字数作文

篇一:——帮闲不闲应伯爵

试论《金瓶梅》中的帮闲形象

——帮闲不闲应伯爵

作者:韩艳 指导老师:雷素娟

内容摘要:《金瓶梅》属于明代四大奇书,该书塑造了诸多帮闲形象,而应伯爵是《金瓶梅》中塑造的极具有典型意义的帮闲人物之一, 他帮闲抹嘴不守本分, 溜须拍马阳奉阴违, 自私贪婪见利忘义,他习惯于以帮闲的方式活着,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帮闲哲学,他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生动逼真的典型帮闲形象, 本文主要以应伯爵为例来揭示晚明社会文化对人性的戕害。

关键词:帮闲 《金瓶梅》 应伯爵

所谓“帮闲”,自然是帮主人消遣玩乐、寻开心,诸如“跟富家子弟帮嫖贴食,在妓院玩耍等”。此外,也有帮主人撑门面、助威风、抬身份等等。“帮闲”虽然不算一门职业,但却可以从主人那儿分得一小杯羹,揩到一点油,可以耍点小手段,从中捞点好处。所以在一个堕落的社会中,此种人还是不少的。

在古典小说里,扮演帮闲的人也是不胜枚举的,但都不似《金瓶梅》里刻画的细致、入微。《金瓶梅》是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巨著,它假托宋朝旧事,实际上展现的是晚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面相,是一个社会断层的深入剖解。全书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社会,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开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彻底暴露出人间的肮脏与丑恶。西门庆一方面凭借经济实力来交通权贵,行贿钻营,提高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依靠政治地位来贪赃枉法,为所欲为,扩大非法经营,从而成为集财、权、势于一身的地方一霸。作品还通过西门庆的社会活动,反映了上自朝廷下至市井,官府权贵与豪绅富商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的现实,从客观上表明了这个社会的无可救药。

在这部著作中所塑造了诸多的帮闲形象,其中应伯爵可谓是最具代表性的帮闲之一。

应伯爵是《金瓶梅》中八个主要人物中唯一不属于西门府成员的人,清河县

帮闲,号南坡。??? (P.137)应伯爵“原是开绸绢铺应员外的儿子,没了本钱,跌落下来,专在本司三院帮嫖贴食,会一脚好气毬,,双陆棋子,件件皆通。” 凡属大千世界中的各种生活,诸如饮食、服饰、行酒令、讲笑话、唱小曲、赏花、鉴别古董等,他无一不会,件件皆精,称得上是一个通家全才。对于吃,精到能把鲥鱼分成几份分别享用,使得“牙缝里也是香的”;对于嫖,熟得连西门庆也不认识的粉头,他都能一一讲得清来龙去脉。由于“他一份儿家财都嫖没了”,所以得了个诨名叫做“应花子”。他在家排行老二,所以人称应二、应二哥、应二叔等。他是西门庆府中的十朋友之一,西门庆排为第一,他排老二。在十朋友中,西门庆与他关系最密切,待他最厚。

而“《金瓶梅》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集中描写的是作者所处时代的市井社会的侈靡淫荡的生活。” [2](P.73)应伯爵要想在那样的社会中生存,仅靠一点口才谄媚讨好还不够,他还长于变化、逢场作戏、见风使舵、八面玲珑,在变化中生存,在变化中适应。那样的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心难测、人与人之间布满着虚情假意,只有善于变化、钻营取巧、圆滑世故,才能站稳脚跟。西门庆在热结十史弟时,这样告诉月娘:“依你说,这些兄弟们没有好人,别的倒也罢了,自我这应二哥这一个人,本心又好又知趣,着人使着他,没有一个不依顺的。”能获得西门庆如此的评价,这与应伯爵巧于应变,善于周旋是有极大关系的。

比如,在西门庆对温秀才的使用上,应伯爵知道西门庆倚重、看好温秀才,所以应伯爵就一向对温秀才礼遇有加,以“葵轩老先生”称之,连开玩笑时都不忘温秀才是“文人”,等到西门庆因为温秀才鸡奸画童而撵走温秀才时,应伯爵却说:“哥,我说此人言过其实,虚浮之甚”,足见应伯爵两面三刀,翻云覆雨,做得多么的得心应手。

此外,作为“帮闲”,得有帮闲的“本事”。而应伯爵正是个最有帮闲本事的人,是“帮闲”中的高手。

“帮闲”的本事,第一桩要摸透主子的心思。应伯爵最能把西门庆的心事摸得清清楚楚。

西门庆不是个等闲之辈,不是个“员外”之类的真闲人。因此,做他的“帮闲”,常常得为他出力效劳,甚至充当鸡鸣狗盗之辈。应伯爵对此有深切的理解。“十兄弟”的圈子刚刚扯圆,应伯爵,谢希大两个“帮闲”,第一“帮”就是帮西门庆在妓院里梳笼李桂姐,“两个在跟前一力撺掇,就上了道儿”。不久,十兄弟之七的花子虚因其老婆李瓶儿与西门庆勾搭上,被二人算计死了,西门庆要谋取这富婆,小心从事,不敢张扬,不想被应伯爵偷听去了。西门庆只得求他:“休要唱扬一地里知道。”可西门庆走到席上,立即就告诉大家,并率先表态,

宣誓效忠西门庆:

??把西门庆拉着说,说道:“哥,你可成个人!有这等事,就挂口不对兄弟们说声儿?就是花大有些甚话说,哥只吩咐俺们一声,等俺们和他说,不怕他不依。他若敢道个不字,俺们就与他结个大疙瘩。??此来相交朋友做什么?哥若使令俺们处,兄弟情愿火里火去,水里水去。愿不求同日生,只求各自死。弟兄们这等待你,哥,你不说个理,还只顾瞒着不说。”

此处可见应伯爵是多么会说话,何等之绝顶聪明。他把开玩笑与表决心,嗔怪埋怨与巴结奉承,全都巧妙地杂糅拼作一处,让西门庆很是享用。这些话表面看来是在怪怨西门庆想他们封锁消息,但其实是在向西门庆交心,愿为他一路行色壮胆。应伯爵的一番话,及他的表演都是在为西门庆效力,西门庆心里不会不清楚,当然会从心眼里喜欢他,感激他。

由于应伯爵“帮闲”的本事高,西门庆很是需要他,甚至离不得他,几日不见,就要问:“你连日怎的不来?”为此之故,自此有求于西门庆的人,见不着西门庆,就转而求之于应伯爵,让他去向西门庆说情。应伯爵不答应呢?这除了要看是否有利可图而外,还要看他揣摩西门庆的心思而定。如果他认为此事是对西门庆乃投其所好,他会积极奔走。相反,如果这是一桩费力不讨好的事,他便会拒绝或逃避。如:

一是“西门庆大闹丽春院”,一是“来旺儿递解徐州府”。由于李桂姐背着西门庆又接了客人丁二官,西门庆砸了丽春院,并赌誓不再去。李家娘儿们哭着下跪,央求应伯爵,谢希大二人去请西门庆来备了酒菜要合家给他陪不是。于是二人当下巴不得这一声,马上答应即到西门庆家,千方百计向西门庆解释,二人又跪,死告活央,说的西门庆终于答应了。当下三人一同到丽春院,酒席间全仗应伯爵那张巧嘴,“把西门庆笑的要不的”。于是二人言归于好。

应伯爵为什么肯去给李桂姐说情呢?这自然是因为有酒食可享,但最主要还是他懂得西门庆心里实在舍不得丢下桂姐,想继续占有她、贪恋她。所以经他一撺掇,西门庆就再一次“上了道儿”。

且看来旺递解徐州府一事,西门庆为霸占其妻惠莲故意对来旺设计,结果来旺被送进了监狱,惠莲的多番求情来旺才得以出狱,入狱半月光景的来旺,没钱使用,弄的身体狼狈,衣服蓝褛,没处投奔。出狱后的来旺为凑一些路途盘费,讨一讨他的衣服箱笼,变直接到了应伯爵门首。但是,却没有想到,他到了应伯爵门口,应伯爵却推不在家,不予接见。

应伯爵之所以不见来旺,是因为他知道,如果去给来旺说情,必然会使西门庆不快。更何况,来旺,一个犯人,能给他什么好处呢?这只能和为李桂姐说情的结果恰好相反。所以他采取了明智的回避态度。

不言而喻,应伯爵当然是很势利的。

“帮闲”除了要懂得主子的心思,还要进一步做到讨主子欢心。这是“帮闲”的本事最见功力的地方,而这正是应伯爵最拿手的“绝活”。他天生聪明,见多识广,在三教九流中混迹,懂得的事情不少。他擅长于讲笑话,虽然很俚俗,,但的确幽默谐谑,能使主人开心。他的文化程度低,不会说酒令,却能说得大家发笑。应伯爵虽然游手好闲,生活知识却很丰富。他不仅懂得如何享用鲥鱼,能做到“牙缝里也是香的”,而且懂得香醋如何掺假,替别人出坏主意:香里头多上些木头,醋里头多掺些桕油,哪里查账去?西门庆的好几桩生意都是他牵的头搭的线,西门庆赚了大钱就分给他小一杯羹。此外,他还懂得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心理,甚至对官场中的行情也颇谙熟。所以他无论为西门庆还是为后来的主子张二官出主意,差不多能“一见就上垛”。这些都是他能讨得主子欢心的基本功。

但是,应伯爵的“帮闲”之“功”最主要的还在于他所刻意施展的“帮闲”手段上,这就是他对主子竭尽了巴结奉承、吹嘘、慰贴之能事。例如:

西门庆谋娶了富裕美貌的李瓶儿,真可说是人财两得,打从心眼里高兴。应伯爵一伙应邀到西门府上吃会亲酒。席上,“他先开言”:“斗胆请新嫂子出来拜见拜见。”待李瓶儿出来,他们一伙“恨不得生出几个口来夸奖奉承”,不是巴结“我这嫂子,端的寰中少有,盖世无双”,就是奉承“这一表人物,普天之下,也寻不出来”,肉麻吹嘘“那里有哥这样的大福”?无耻扯谈“俺们今日得见嫂子一面,明日死也得好处”!这些油嘴滑舌的奉承话,连吴月娘听着都生气,连连“骂扯淡轻嘴的囚根子不绝”。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李瓶儿生了儿子官哥儿,满月后,应伯爵与谢希大来送礼祝贺。应伯爵阿谀说官哥儿“相貌端正,天生就是个戴纱帽胚胞儿”。把西门庆说得心花怒放。然而官哥儿却无戴乌纱帽做官的荣耀,只活了一岁零两个月便死了。

官哥死后不久,李瓶儿也因伤心过度去世了,西门庆请了黄真人为李瓶儿做法事,事毕,奉承说“亡氏今日已赖我师经功救拔,遂得超生”,应伯爵立即证明道,刚才“见嫂子头戴凤冠,身穿素衣,手执羽角,骑着白鹤,望空腾云而去。??嫂子的造化,连我好不快活”。这不仅是巴结讨好、奉承、讨好,简直是说起鬼话来了。应伯爵如此会溜须拍马,难怪西门庆和他臭味相投。

对此,鲁迅先生说过:“讲世情的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情,间于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世态。最闻名的是《金瓶梅》”。 ??? (P.173)

张竹坡亦称《金瓶梅》是“一部炎凉书”(第一回批)。应伯爵的见风使舵,正是当时社会世态炎凉的反映。第一回所说的“趋炎的压脊挨肩,附势的吮痈舐痔,真所谓得势叠肩来,失势掉臂去。古今炎凉世态,莫有甚于此者”,正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的确,《金瓶梅》通过对应伯爵的淋漓尽致的刻画,写尽了社会的悲凉。

晚明社会中的金钱物欲浊流极大地冲击着中国人传统的道德观,为了钱可以置廉耻尊严良知于不顾。一贫如洗的应伯爵,尽管在西门庆的面前摇头摆尾、规规矩矩,但一旦有机会,总会想方设法的贪些便宜,只要有利可图,他什么事都愿意干。在《金瓶梅》中,应伯爵多次借别人求他向西门庆借钱、办事之机,敲诈勒索、从中渔利,多次利用他给西门庆办事之机,暗度陈仓、中饱私囊。

三十四回“献芳樽内室乞恩,受私贿后庭说事”,韩道国的老婆,因为和小叔子通奸被邻居好事的浮浪子弟们捉着送进了衙门。韩道国无可奈何,不愿因此而家败人亡,就找着应伯爵,果然,西门庆听了应伯爵的话,改了报单,结果放了韩道国的老婆同她的小叔子韩二,又把那班子管闲事的人捉去,这群人的父兄慌了手脚,凑了四十两银去找应伯爵,应伯爵照单全收,转弯抹角地通过书童、李瓶儿办成了此事。

第七十回“潘金莲抠打如意儿,王三官义拜西门庆”,李桂姐得罪了西门庆,李铭也因此而受到了牵连,西门庆不再找他唱戏,李铭生计发生了危机,李铭他可怜巴巴地拿着“烧鸭二只,老酒一瓶”,找到了应伯爵,求应伯爵替他向西门庆说情,尽管礼薄,但贪婪的应伯爵不忌酸冷,假意推辞了一番就“把礼收了”才替李铭办成此事。

在那个商业经济涌动的时代,金钱成为左右一切的权威因素,有了金钱就有一切。为了钱而不择手段已经不是什么人格堕落或道德沦丧的问题了,而是人生必备的生存手段了。在三十三回中,帮西门庆从“湖州客人”处买丝线,他也“打了三十两的背工”;三十五回中,借讲笑话之机,向贲四敲诈银子,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人们的拜金主义和私利之心极重,重利轻义,唯利是图,讲究交换,满意私欲,一切为自己,正是帮闲群体的基本特征。他们身上体现着一种几乎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在《金瓶梅》的这些人物形象里,蕴含了时代精神的元素和历史演变的印迹,是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和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革的晚明社会形象体现。

“马瘦毛长,人穷志短”。在西门庆的面前,应伯爵是一个没有尊严、毫无廉耻的下贱之徒,为了五斗米而甘愿低三下四、卖乖露丑、百依百顺、摧眉折腰,他不是家奴却胜似家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寄生虫,一个寄生在富商之家的寄生虫;打情骂俏,陪酒陪玩,是他的拿手好戏。应伯爵在教导李铭时道出了他的人

篇二:让西门庆告诉你

让西门庆告诉你,为何“肤浅”的人更易成功

不知道有这种感觉的是不是我一个人:见过一些有钱人,看着又粗鲁又没修养,居然人家就随随便便就年收入千万以上;电视台上的巨贾大腕吧,也经常说蠢话或做蠢事,比如一些企业家或艺术家,千金散尽却收藏了一屋子的假货;有些行业大佬,被骗子李一和王林及各色“活佛”骗得团团转,还甘之如饴。弄得大家经常有一种“这种笨蛋怎么也能成功”的世事无常之感。但细想起来,这些都是人精,刀山火海都过来了,一定见多识广,为什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最近我在读格非的新书《雪隐鹭鸶——格非赏〈金瓶梅〉》中,就有了一层更深的体会。他谈到了西门庆的“经济型”人格:“《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相反,他身上有很多孩子气的任性,洋洋自喜乃至天真。不论是朋友之间的酒食征逐,还是在家中与妻妾相处,乃至在院中与妓女们周旋,西门庆都可以说是一个极其肤浅的人。”“肤浅”这个评价,开始令我吃一惊。一方面,西门庆相当成功。如我们所知,西门庆出场时已无父母兄弟,也无亲眷故旧,更无任何家庭社会关系的脉络,财富积累几乎全凭自己打下江山;到小说七十九回西门庆临死前(三十三岁)吩咐遗产事项时,其财富已达十万余两(明朝七品官一年的官俸四五百两,西门庆之财是七品官员年俸的两百余倍);如果再考虑到他挥霍无度、撒泼使钱、不喜积蓄的习惯,西门庆的赚钱能力不可谓不巨。另一方面,西门庆憎恶美德,蔑视法律,深谙官商勾结之道,其“强奸了姮娥,各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的价值理念不可谓不振聋发聩。此人之道行,如何是“肤浅”二字可衡度?不过,看整本《金瓶梅》中,他与李桂姐、吴银儿、应伯爵、吴典恩之流的精明人打交道,他的肤浅和愚痴又被衬托得极其醒目。比如,西门庆由儿女亲家陈氏而遭遇大祸,命悬一线,他吓得魂飞魄散,每日将大门紧闭;幸好打点得当,逢凶化吉,他“渐渐出来走动了”,这时,在大街上碰见了应伯爵和谢希大两人。这两人都是西门庆的“十兄弟”,平时得了他无数的好处,但在他罹祸的两个月里,两人一次也没去探望过,尴尬中,应伯爵假装没事人儿似问:你忙什么啊,娶了嫂子没啊,也不请兄弟喝酒啊……而西门庆也老老实实地回答,陈家出了点事,有点忙……西门庆并没有吸取教训,丝毫不以为忤,应伯爵借二十两银子,西门庆就给五十两;常峙节想买套三十五两的房子,西门庆就给五十两,让他多开个小店铺。当然,这种恩情是肯定不会有好报的,西门庆一死,应伯爵便教人赖了西门家的四五百两银子,自己投奔张二官去也。西门庆受骗何止一遭。李三、黄四由应伯爵作中间人向西门庆借款,西门庆借了一千五百两给他们;他们赚钱后还了约一千两,又诱骗西门庆再追加五百两投资。另一方面,应伯爵又教他们“香里头多放些木头,蜡里头多掺些柏油”,“借着他(西门庆)的名声,才好行事”。西门庆几乎可以说是处处受蒙骗,时时被愚弄,而且不长记性。骗完之后,对方稍加安抚,他便立即芥蒂全消,主动投入下一场骗局。西门庆的伙计和家丁们,几乎全都是白眼狼。韩道国听说西门庆已死,便发卖了西门庆的部分货物,拐一千两银子回家。来保也偷了西门庆八百两货物,装上大车运回家。来旺要拐走小妾孙雪蛾,玳安成了西门府大当家,平安儿偷东西、再诬告主母偷情……一个两个忘恩负义不足为奇,一窝都寡情薄义,西门庆的言传身教功不可没。作为一个近乎白手起家的商人,西门庆无亲无故,光靠着自己经商本领让钱生钱,又四处行贿和结交,就能当上提刑千户,可想其对官场的揣测把握、对潜规则的谙熟、对人心幽微之处的洞察,不可谓不透测。书中写他对蔡状元的讨好,对夏、刘二太监的奉承,对生意和数字开了天眼般的敏锐,无一不证明,西门庆从商、从政的天分之高。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在生活中却总是显得很蠢。这种性格的形成,显然与时代有关。只有在明代那种社会环境中,因为城市生活结构发生的剧变,他这样的商人才有可能应运而生。城市商业繁荣、资本萌芽导致了拜金主义与纵欲主义流行,

正是所谓的“一了此心,则市金可攫,处子可搂”。一切都肆无忌惮、直露、赤裸。不过,越是这样的社会,礼法就越是在某些地方固执地停留。比如说,西门庆去拜望蔡太师、宴请六黄太尉,上下官员的酬应,等级森严,极端繁琐;妻、妾、婢之间,宗法俨然、礼数周全,亦凛然不可侵犯,月娘甚至有权力把当初的姐妹都卖掉。明代也是最强调女性贞节的朝代:《宋史》里面记载的节烈女不过55人,《元史》才几十年就达187人,《明史》所发现的竟不下万人了。而另一部《古今图书集成》里,烈女节妇唐代只有51人,宋代增至267人,明代则是3.6万人。——不过,越强调道德的时代就是道德全面崩坏;所以此时涌现了大量三言二拍这样的世情小说,以及大量诲淫诲盗的狭邪小说;《金瓶梅》本身更是最轻蔑的道德炸弹,炸得贞节观和道德观魂飞魄散,无所遁形。明代也是个“法治社会”。明初还建立了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个相互制衡的法律机构,制定了《大诰》,大力推进普法运动,甚至通晓《大诰》或《大明律》的罪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刑;《大明律》中还有专门的法律来防止刑讯逼供。可《金瓶梅》一书里,由西门庆为首,动辄就用榔头把犯人打得“胫骨皆碎,杀猪似也喊叫”;哪里发现了凶杀案,旁边的僧人或百姓全都抓起来,先打二十大板,拷得口供。苗青杀主一案,凌迟大罪,西门庆收了一千两银子摆平了(自己得了五百两);蒋竹山被殴打陷害,地方保甲抓了一干人等,夏提刑首先就把蒋竹山打三十大板,打得皮开肉绽,因为他“一看就像个赖债的”。而对于西门庆而言,多少官司、多少参劾,都在财物的运营转送间,灰飞烟灭。这么一想就不难理解了。这就是一个鼓吹禁欲的纵欲时代,一个无法无天的法治时代,新的社会共识(比如说商业社会、契约社会)还未形成,而旧的价值观已溃烂。最聪明的、拥有最多财富和社会资源的一群人,对时代作出的应激反应,必然也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他们在这种失序的社会里闷声大发财,礼崩乐坏、律法松驰,成为他们财富积累并且操纵法律、指挥官场的绝佳机会;不少商人本身就通过行贿成为主持公道的“父母官”。而初具商业社会雏形的时代,又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可供剥夺。这就是一个黄金时代,专门留给不要脸的精明人的。另一方面,他们也必须鼓吹出一个“守礼”、“守法”的基本面;因为必须保持等级,提倡道德,才能凸显有钱有权有势者的优势,已褫夺的财富才可能安然地装在他们的口袋里。当然,他们知道这种“礼”和“法”自己是不必守的。只是,世界上的聪明人不只是西门庆们,许多小人物虽然不具备资源,却也懂得像蟑螂一样顽强地在各种缝隙中存活,在乱世里尽可能地捞一票,把廉耻良心当作赔钱货。西门庆当真不知道打秋风的应伯爵常峙节、妓院里的李桂姐郑爱月们是什么货色么?不,他知道,只是他更知道没有资格要求别人讲义气、讲道德、知恩图报。他了解自己有多无耻,所以把对别人的要求和标准也放得非常低,不计较应伯爵的背叛和李桂姐的三心二意。即便骗了他,他也觉得不过是小事。从这个角度来看,西门庆性格中有“真”的一面。况且,正如今天某些商界老大在李一、王林等骗子的行为已被新闻媒体充分揭发后,仍然说“我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一样,西门庆的心理也不难猜想:我够牛逼,即便骗我也不过是我身上的九牛一毛,我随时还可以像虱子一样碾死他,老子骗得起,老子乐意!所以在我们凡人眼里,被骗与其说是伤自尊、不如说是伤金钱,在这些权势者眼中根本不值一提;这也就理解了当下查抄贪官府中收藏时为何常常发现大量的赝品:他们并不在乎有没有被骗,钱对他们来说只是数目字,他们要的就是像西门庆那样被应伯爵和诸多媳妇婆子们众星拱月的吹捧和需求。是的,在那个名实不符,精神分裂的互害社会里,思考和良知都是累赘;只有没心没肺地随波逐流,全面俗化,才有可能从那种游戏规则里分得最后的一杯羹。

篇三:论基督山伯爵中的爱、恨、报恩、复仇

论《基督山伯爵》中的爱、恨、报恩、复仇

摘要:读完《基督山伯爵》后,深深地知道了书的主人公---唐代斯,爱也彻底,恨也彻底。报恩也彻底,复仇也彻底。本来应该是一个前程似锦的人,要与他的爱人梅色苔丝成婚的他却被陷害了,接二连三的事情便由此展开。那么,基督山伯爵的爱、恨是怎样的彻底?报恩、复仇又是如何展开?如何不留余地地报恩,复仇?

关键词:爱 恨 报恩 复仇

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爱德蒙.唐代斯的年轻水手,他善良正直、精明能干,而且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大副,还有一个美丽善良的未婚妻;但正当他沉浸在幸福中时,他做的一件事为他带来了一场可怕的灾难:他替拿破仑的元帅送了一封信。更不巧的是这件事恰被当时嫉妒他的船员邓格拉斯看见了,于是他就与爱德蒙的情敌弗南勾结写了一封匿名信来诬陷爱德蒙,而接手此案的法官维尔福正是收信人的儿子,于是出于使自己飞黄腾达的目的,他把清白的爱德蒙打入了死牢;爱德蒙在牢中结识了传奇人物法利亚,一个通晓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于是二人准备联手越狱,正当万事俱备之际,法利亚却因急病而死,临终前,他对爱德蒙透露了一个惊天秘密。爱德蒙独自巧施金蝉脱壳之计逃走,并找到了法利亚告诉他的秘密-宝藏。于是复仇开始了,原先的活泼青年水手爱德蒙消失了,现在的他内心几近冰冷,手段残酷,并且更名为基督山伯爵;他凭借着无边的财力,完成了对三个仇人的一一报复。全书以基督山伯爵的心灵终于释然,并且和以前的恩人的亲友幸福快乐的生活而打上了圆满的句号。

另外本书的情感极为分明,善、恶两条主线使主人公心里与感情活动极为充实丰富,基督山伯爵爱憎分明,对他的恩人与被迫害的奴隶,他可以不顾一切帮助,关爱有加;但对他的仇人,毫不手软,让他们的下场比一枪毙命还惨;这也体现了他性格上的果断。还有一点我认为对一个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善良,基督山伯爵的报复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几个家庭的家破人亡和没落衰败,这无疑是残酷的事实,但他是罪恶的吗?我个人认为不是,因为他有尺度、有善与恶的界限,他报复完维尔福,看到维尔福的妻儿自杀、维尔福发疯后,由衷的说:“请求上帝宽恕我,我所做的事情太过火了!”由此看来基督山伯爵是有道德标准的,他未被复仇之火烧昏。所以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在心中树立一个标杆、一把尺,要宽容、要不断自省、总结。此书最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享受生命带来的快乐吧!永远别忘记,在上帝告诉你你的明天之前,人类的所有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一、《基督山伯爵》中的爱

从美塞苔丝角度看:

美塞苔丝(基督山伯爵的未婚妻)——一个美丽、善良、痴心的姑娘;一个柔弱、无助、历尽波折的女子。

美塞苔丝是善良的,面对一直痴心于她的追求者——弗尔南多的求婚,她是怎样回绝的:“一个真正的女人能否成为一个好主妇倒很难说,但假如她爱着另外一个人超过爱她的丈夫,谁还会去说她是一个忠诚善良的女人呢?请你要对我们之间的友谊满足吧……我不能许诺我无法给你的东西。”“因为我不爱你,所以你总是对他怀恨在心,你会用你的短刀去同他的匕首挑战的。可那终究又能有什么结果呢?如果你失败了,你就会失去我们之间的友谊;假如你打败了他,你就会看到我对你的友谊变成了仇恨。相信我,想靠和一个男人去打架来获得爱那个男人的女人的真心,这种方法简直太愚昧了。”由此可见她对朋友的坦诚、对爱人的忠贞。她对爱情的坚守与弗尔南多的自私狭隘形成鲜明对比,读了颇受感动。一方面感动着美塞苔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一方面也十分同情弗尔南多的痴心一片。有时,爱是盲目、自私、不顾一切的。

爱的本意,是希望尽己所能使所爱之人更幸福,但有时却事与愿违。爱一个人很容易,放弃却很难。歌曲《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唱的便是这样一种倾情的伟大的爱。“我的离去若让你拥有所有,让真爱带我走”,要达到这种境界真是太难了,它包含了太多的伤心与无奈,更有诸多的不忍与不舍。放弃需要足够的勇气。如果此时此刻弗尔南多能为他所爱的人牺牲自己的幸福,也许两个相互深爱着的人——唐泰斯和美塞苔丝就会幸福地相伴到老。而正是他自私的爱——对爱的占有欲改变了大家的一生,才造就了故事中的传奇人物——基督山伯爵。

如果从伯爵的角度看,那当然他是需要一个温暖的怀抱去面对未来的.但是你是否忘记了他为什么最后选择了海蒂?因为他已经别无选择.。美塞苔丝虽然还爱伯爵,但是她不能原谅自己引导了这场悲剧。但她有什么错,她只是个漂亮的女人,同时被两个人所爱上而已.。她为了让伯爵能有新的生活,在伯爵面前表现的非常决绝,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牺牲。她拒绝了伯爵表现出的未断的爱意,拒绝了他的同情,拒绝了他除了那一小袋当初就属于她的钱币以外的任何资助。她拒绝了伯爵也是同时了阿尔贝的感受,所以我非常钦佩美塞苔丝。她成全了自己的儿子和伯爵的将来,自己留下给了最严厉的审判。读伯爵回去故屋找她那段情节,字里行间,伯爵还是很念着她,但是美塞苔丝摆出的态度让伯爵最后只能退缩了,那种无奈是连伯爵也不可逾越的。

二、《基督山伯爵》中的恨

“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这是这部小说向我们传达的最核心精神。对于仇敌,爱德蒙奉行“一报还一报”,对自己有所亏欠的,一个也绝不放过,然而对于仇敌的家人,他却绝不伤及无辜;对于恩人,爱德蒙奉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仅仅是老船长,连同老船长的后代,他都给予了最大的关爱与帮助。虽说现在社会人们最为推崇的是所谓的“以德报怨”,但是真正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也不可能要求社会上的所有人都达到这一境界。“以怨报德”的行为固然为人所不耻,但“以德抱怨”的品德也无法苛求,正因为如此,大仲马笔下的爱德蒙才显得如此的真实,“以德报德,以怨报怨”、“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作者并没有刻意将其人格美化,而是保有其最真实的人性,这也是这部小说最吸引人之处。

他重新对邓格拉司、弗尔南和维尔福发了一个他在黑牢里发过的誓言:誓必要向他们做不共戴天的复仇。但这时的仇恨只是为自己十四年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讨回公道。当他得知未婚妻美塞苔丝嫁给了仇人弗南,自己的老父因伤心而绝食死去,善待自己的船主摩莱尔先生濒临破产时,善良的爱德蒙彻底疯狂了,他的生命像被人从里面淘空一样,仇恨开始占据原本善良正直的心,于是一个阴沉、疯狂、近乎暴戾的基督山伯爵出场了。

基督山伯爵还未走到前台,就已展开他的复仇计划,而这已不仅仅是单纯的仇恨,这时的爱德蒙也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爱德蒙。他不会直接上门与仇人决斗,而是站在幕后,用冰冷的眼神注视着一切。基督山已不单单要复仇,他已经变成变成一个不知痛苦与快乐的人,为掩饰他空虚且矛盾的心,他把自己看作上帝的使者,他所作的一切都在履行上帝赋予他的权利,只有在最后他才回复自己的真面目,享受一刻复仇的快感。

这就体现出《基督山伯爵》中的恨,是如此的痛快淋漓。

三、《基督山伯爵》中的报恩

对他有恩的船主莫雷尔一家,在快要倾家荡产,声明败裂,甚至已经准备自杀的那一刻,他竭尽所能,默默的在暗中支持,挽救了船主莫雷尔一家,这无疑使人非常感动,对应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于恩人抱拳云“赴汤蹈火,再所不惜”,.他选择了他自己的方式.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却从来不让他们知道其实自己就是为了报恩而来.。基督山伯爵除了自已的父亲, 摩莱尔船长应当是基督山伯爵在片中唯一明确报答恩情的人。

基督山伯爵的住居背景,是巴黎郊外一幢豪华别墅。大仲马笔下,基督山伯爵的私有财产是这样的:基督山伯爵的一棵钻石价值五万法郎。每一棵如同榛子那么大小。大仲马在第二十四章《秘密窟》中这样形容:爱德蒙抓起成把的钻石,珍珠和红宝石,它们落下来的时候互相撞击着,发出冰雹打在玻璃上那样的声音。正是用了这些金钱,搭救了濒临破产的好心老船长摩莱尔。

四、《基督山伯爵》中的复仇

古语言:君子复仇,十年未晚。逢怨报怨,遇仇杀仇,来个痛快淋漓。然而,唐代斯做到了。

当年陷害他的仇人有三个:与他在同一艘船法老号上工作的水手卡德鲁斯、他的未婚妻美塞苔丝的表哥费尔南(与他还有夺妻之恨)、检察官维尔福。他的复仇方式很迂回,先是展开调查,弄清楚他的仇人是谁,为此还冒险到卡德鲁斯开的杀人越货的小客栈去投宿,送给贪婪的卡德鲁斯一颗钻石,诱使他说出黑幕。他将维尔福遗弃的私生子带到宅邸,收留他,并培养他上等人的举止,以便有朝一日揭穿道貌岸然的维尔福的伪善。在这个私生子出于自卫杀死卡德鲁斯后的法庭审判中,基督山伯爵以证人身份当庭揭露维尔福犯下的罪恶,使他面对自己遗弃的儿子像泄气的皮球一样瘫坐在公诉席上,从此身败名裂。基督山伯爵了解到菲尔南背叛并杀害恩主、把城堡让给敌人并把恩主的妻子、女儿卖得40万法郎的罪行,他先是将这消息透露给报社,后又在议院调查委员会听证中安排被害人作证,当场揭露已经当上议员、成了伯爵的费尔南过去犯下的罪恶,使他名誉扫地。

在基督山伯爵的复仇过程中,虽然他在被迫情况下偶尔也借助于武力,例如在小客栈为了自卫而与卡德鲁斯进行搏斗,以及在费尔南挑起的决斗中战胜对方(决斗前基督山伯爵已经达到复仇目的),但武力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他的复仇,依靠的是智力头脑,并且主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看下来当然感到“很主旋律”。将复仇演绎得淋漓尽致。

书中的基督山伯爵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情感、有智慧勇气的人。他从遭遇迫害不见天日到重获新生执意复仇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而支持他渡过艰难岁月一路走来的就是始终不渝的耐心的等待和深埋心底的强烈的希望。

书中的精髓在于:“世界上并无所谓的快乐 ,也无所谓的痛苦 ,唯有两种处境的比较罢了。 唯有经历过最大厄运磨难的人 ,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的所在 尽情的享受生命的快乐吧 永远记住 在上帝揭开人类未来的图景前 人类的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参考文献:

(1)《基督山伯爵》(上、下)(法)大仲马 著,李玉民,陈筱卿 译出 版 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2)增广贤文·朱子家训

(3)元·关汉卿《谢天香》

(4)《论语·宪问》

篇四:第一节

《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四大奇书

应伯爵怎么死的

元代文言小说有《娇红记》《春梦记》,其中《娇红记》独占鳌头。一些白话小说都是讲史话本。

元末明初,在过去话本基础上,产生了一些长篇章回小说,以《三国演义》《水浒传》成就最高,与明代中后期的《西游记》和《金瓶梅》合称为明代“四大奇书”。

一、《三国志演义》

所谓“历史演义”,是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再吸收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敷衍扩大而成的小说。

《三国演义》是明代长篇小说中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是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

(一)《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1、《三国志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从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到280年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全书共120回,分为四大部分:

(1)第1——33回,写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突出曹操、孙权、刘备;

(2)第34——50回,写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重点写蜀汉联吴抗曹,割地称雄;

(3)第51——115回,写三国以蜀汉的兴衰变迁为主,以诸葛亮、姜维为中心,叙述了借荆州、攻西川、占汉中、失荆州、败彝陵等事件,直到蜀汉灭亡。

(4)第116——120回,写司马氏“一统乾坤归晋朝”。

2、作者从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出发而创作,表现了对军阀混战的乱世的愤慨,也表现了对仁君贤臣和由他们缔造的清明世界的向往,对重建正常的封建秩序的渴慕。寄托了广大民众理想,这也正是全书的创作主旨。其创作主旨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艺术形象的塑造来表现:

(1)刘备是仁君的典范,他具有“上抱国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理想,颂扬了他敬贤礼士“三顾茅庐”“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知人善任、宽仁爱民、深得人心的政治品质;

(2)与刘备相对立的曹操则是奸雄的典型,着力批判他“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哲学,鞭挞他凶残暴虐、杀戮百姓的恶劣行径,揭露他阴险奸诈、戕害人才的专横作风。在二人政治品格和道德品格的鲜明对照中,寄予了作者的理想。

(3)另外,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足智多谋,关羽的义薄云天,勇武绝伦等等,也显现出作者对传统“忠义”观念的认同与对乱世中“智勇”才能的肯定。

3、《三国志演义》的基本思想倾向是拥刘贬曹:

(1)承受了民间长期积淀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倾向的必然结果,

(2)也是作者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

(3)与宋元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心理有关。蜀汉与曹魏集团包含的社会理想、精神品质、道德风范截然不同,表现了作者和人民大众对明君仁政的向往,对乱臣暴政的反感与否定,这正是拥刘贬曹思想的实质,也与创作主旨是完全一致的。

(4)《三国志演义》又是一部道德悲剧。作者歌颂代表公道正义一方的蜀汉集团,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物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道德理想和人格理想,但他们却都走向毁灭,这造成了“扶汉有志,回天无力”的悲剧态势,反映了作者对理想幻灭与价值错位的困惑与思索。但作者把悲剧归于天命,一定程度上又淡化了全书的悲剧精神。

(二)《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杰出代表,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在艺术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1、合理的艺术虚构。作者运用“七分实事,三分虚构”合理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三国志演义》为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首先,作者尊重历史事实,并没有依据自己的道德立场改变历史的进程,基本轮廓和重大事件的描写大体上是符合历史本来面貌的,体现出厚重的历史感;

其次,《三国志演义》中的历史实际上是作者重塑的历史,他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如移花接木、踵事增华、无中生有等,对史料进行了合理的取舍与调整,全书不乏铺张渲染与大胆虚构之处,这些地方往往更有利于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现生动的情节,更有利于体现作品的创作主旨,也往往成为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

2、摇曳多姿的叙事艺术。以时间推移为经,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斗争为纬,展开宏大叙事结构。其中最擅长的就是战争描写。《三国志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战争,许多战争场景的描写,都堪称是古典小说中的经典片段。其中最著名的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3、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三国志演义》写人物,受到题材本身以及儒家道德立场和传统美学理想的制约,具有类型化的倾向,舍弃其他次要方面的性格,专门突出强调其性格的最主要、最典型的特征,不惜用浓笔重彩加以渲染,并把这一特征发展到极致。其中塑造得最为出色的人物就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三奇”:诸葛亮、关羽和曹操。

4、丰富生动、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三国志演义》文白相间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大大提高了文学语言的表现功能,规范了长篇小说语言通俗化的方向。作者还开始注意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二、《水浒传》

(一)《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水浒传》思想内涵丰富复杂,历来有忠义说、海盗说、农民起义说、市民说、忠奸斗争说等。其主题思想也呈现出多元融合的趋势,形成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艺术整体。我们选的认为主题是奸逼民反,替天行道。

1、内容:(1)前七十回(2-40农民起义发生;41—71起义发展时期)写造反与起义同构,以反抗奸邪来替天行道。

(2)第三部分(72-82回)奸租忠归,奸邪主持征讨,忠义接收招安。

(3)第四部分(83-120回)奸害忠忘,展示农民起义的悲剧性结局,替天行道的主题取代为顺天护国。即东征西杀、死伤殆尽的悲剧结局,从客观上说明了农民义军投降是没有出路的。

2、思想:第一,《水浒传》是一部正面反映和热情歌颂农民起义长篇小说,艺术地再现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接受招安、走向失败的整个过程,这是全书所具有的客观意义。

第二,《水浒传》也是一部忠义思想的颂歌。

首先,早期都题为《忠义水浒传》,宋江做了梁山寨主以后,“聚义厅”更名为“忠义堂”,纲领也为“替天行道”,方腊志在推翻朝廷,就被视为大逆不道的叛逆,这些都显示出作者对忠义思想的推崇。

其次,最能体现忠义思想创作宗旨的是宋江这一人物形象。作者从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出发,刻划出宋江的大忠大义,他参加农民起义,最终目的是谋求招安,改邪归正,为国尽忠竭力,招安后,宋江打着“顺天护国”的旗号攘外安内,临死不忘“忠心不负朝廷”

贯穿全书的忠奸斗争以忠义一方的失败而告终,传统的忠义道德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无能为力,这也正是作者思想的矛盾和困惑之处。

第三,《水浒传》不但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形象载体,而且还是民间侠义文化的重要显现。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掺加进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在这些绿林英雄身上,集中体现了以侠义为核心的市民道德观。

(二)《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既是我国英雄传奇小说的光辉典范,也堪称是我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已经完全成熟。

1、《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出梁山好汉的英雄群像。《水浒传》塑造了一系列个性化人物形象。

(1) 联系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和遭遇,多层次地刻划人物性格,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善于处理共性与个性性格的异中之同,以犯中求避、对比映衬等手法,突现人物的独特个性,做到了“同而不同处有辨”。

(3)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揭示其性格最本质的特征。还善于在故事的进程和环境的转换中,逐步展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4)善于把英雄人物的传奇性和现实性、超常性与平凡性结合起来刻划其性格,以“近人之笔”写“骇人之举”。

2、《水浒传》故事结构颇有特点。各部分相对独立而又松散联系的整体。

(1)七十一回之前,基本上是由互相衔接又相互独立的一系列以英雄人物为中心的传奇故事组成,仿佛是一个个梁山好汉的列传或合传,先分后合,可称为是连环式结构;

(2)后五十回,主要是以事件和人物群体为主,小说依照时间顺序,先后写了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破大辽、捉田虎、平王庆、讨方腊等重大的军事行动,可称为是单体式结构。

这样的结构方式是同作品主题的表达适应的,前半部分主要突现官逼民反,后半部分主要表现忠奸斗争,同时所有的情节单元又都由从逼上梁山到效力朝廷这条总的线索贯穿成整体。

3、《水浒传》的语言艺术也取得很大成就。它是我国第一部纯粹用白话写成的长篇小说,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

个性化、口语化的语言,具有明快、生动、准确的特点。

《水浒传》语言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这也是它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

三、《西游记》及神魔小说

1、神魔小说:是指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下,接受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神仙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道家仙话、佛教故事、民间传说的影响而产生的小说。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的政治、伦理、宗教等矛盾斗争,编织的神怪形象系列。

《西游记》是最著名的神魔小说,源于唐僧玄奘赴印度取经的史实。由辩机辑录而成《大唐西域记》

2、《西游记》的主题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在它神幻奇异的故事之中和诙谐滑稽的笔墨之外,蕴涵着某种深意和主旨:《大闹天宫》表现对传统势力的反抗;“取经”表现对理想光明的追求。

【通过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道家“修心炼性”、佛家“明心见性”相融合的心学。早期批评家都一致认同《西游记》隐喻着“魔以心生,亦以心摄”的思想主旨。】

3、孙悟空与猪八戒文学形象的意义

孙悟空是猴、人、神三者的融合,猪八戒是猪、人、神的统一体,他们既有人性、社会性,又有超自然的神性,还被赋予了某些动物的特性。

(1)孙悟空体现着人性中热爱自由、不受拘束,勇于反抗。他神通广大、变化无穷,带有神性特征;其机灵好动、淘气顽皮,又是猴性与人性的融合。

(2)猪八戒行动莽撞、贪吃好睡、懒惰笨拙,既与他错投猪胎有关,又是人性的表现。他勇敢中有怯懦,憨厚中带有狡猾,体现了人类的某些欲望和弱点。

4、《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1)虚幻与真实的统一

《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和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如现实的影子表现得那么入情入理。在极幻之中,寓有极真之理。

(2)《西游记》开创了中国文学中一个神话新世界。塑造了一系列神魔形象,这些形象身上体现了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如上面所言孙悟空、猪八戒。

(3)《西游记》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离奇曲折,神妙莫测,引人入胜。

(4)语言散韵结合,汲取了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流利明快,风趣幽默。

篇五:论基督山伯爵的复仇之路

论基督山伯爵的复仇之路

摘要:“等待”和“希望”,这是我在读完《基督山伯爵》,脑海中一直萦绕的两个词。这部由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在世界文坛上留下不可磨灭影响的通俗小说,带给我内心最深触动的,就是主人公爱德蒙.唐太斯在等待与希望之中,无论岁月流逝,都始终执着坚持的,等待对敌人最终的审判与惩罚。他背负着强加的罪名度过了十四年牢狱之灾后,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开始这段富有传奇色彩、有着精巧周密布局的复仇之路的,这样做究竟值得么? 关键词:基督山伯爵 复仇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品,主要讲述了十九世纪一位名叫爱德蒙.唐太斯的大副在受到陷害后遭受了十四年悲惨的牢狱之灾,以及之后逃出监牢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复仇的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料。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使其成为作者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全书将近四分之三的篇幅描写了主人公的复仇之路,而在漫长的复仇之路开展之前,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在牢狱中教会爱德蒙很多知识,助他逃出狱中并且使之成为富甲一方伯爵的法利亚神甫。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人,就没有之后更加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最终成功的复仇。 小说情节迂回曲折,从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节,小插曲紧凑精彩,却不喧宾夺主;情节离奇却不违反生活真实。就结构来说,小说开卷就引出几个主要人物,前面1/4写主人公被陷害的经过,后面3/4写如何复仇,脉络清楚,复仇的3条线索交叉而不凌乱,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之后才汇合在一起。

大仲马有一句座右铭,我爱爱我的人。其实这条座右铭如果放在基督山伯爵的身上,那么应该是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他对他有恩的船主莫雷尔,在快要倾家荡产,身败名裂,甚至已经准备自杀的那一刻,竭尽所能,默默的在暗中支持,挽救了船主莫雷尔一家,这无疑使人非常感动,对应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包括在莫雷尔船主去世之后,伯爵对其子女,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关爱与帮助。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开展自己的复仇之路,并且把三条错综复杂的复仇线路联系在一起的呢?

主人公爱德蒙.唐太斯有三个仇人,他们分别是费尔南多、唐格拉尔和维尔福。如果不是唐格拉尔的狡诈无耻、费尔南多的贪心嫉妒、维尔福的假公济私,爱德蒙.唐太斯就不会在事业即将飞黄腾达、爱情即将幸福美满时跌入无底的深渊。他从死亡的坟墓中爬出,以一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方式,开始了他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的复仇之路。主人公的复仇方式很迂回,先是展开调查,弄清楚他的仇人是谁,为此还冒险到卡德鲁斯开的杀人越货的小客栈去投宿,送给贪婪的卡德鲁斯一颗钻石,诱使他说出黑幕。他了解到菲尔南背叛并杀害恩主、把城堡让给敌人并把恩主的妻子、女儿卖得40万法郎的罪行,他先是将这消息透露给报社,后又在议院调查委员会听证中安排被害人作证,当场揭露已经当上议员、成了伯爵的费尔南过去犯下的罪恶,使他名誉扫地,最终导致他开枪自杀。他将维尔福遗弃的私生子带到宅邸,收留他,并培养他上等人的举止,以便有朝一日揭穿道貌岸然的维尔福的伪善。在这个私生子出于自卫杀死卡德鲁斯后的法庭审判中,他当庭揭露了维尔福犯下的罪恶,使其在面对自己遗弃的儿子时像泄气的皮球一样瘫坐在公诉席上,从此身败名裂,最终因不堪忍受家中变故而精神失常。他最大的敌人是唐格拉尔,为了取得唐格拉尔的信任,他拿出欧洲大银行家的3封信在唐格拉尔那里开了3个可以“无限透支”的帐户,慑服了唐格拉尔;之后他收买了电报局的雇员,发了一份虚报军情的电报,诱使唐格拉尔出售债券,折损了一笔巨款;后来又将一个逃犯——维尔福和唐格拉尔夫人的私生子贝内代托打扮成意大利亲王的儿子,介绍给唐格拉尔,为了避免银行的倒闭,唐格拉尔将女儿嫁给了“亲王之子”,可惜事与愿违,在无奈之下,唐格拉尔窃取了济贫机构的505万法郎逃往意大利。途中,他落在了基度山伯爵的强盗朋友的手上。他们先把他饿得半死,然后以10万法郎的高价向他出售一顿饭,直到把他的505万法郎全部都榨光。唐格拉尔被迫为自己所犯的罪行忏悔。此时基

督山伯爵出现了,向他公开了身份,说:“我就是那个被你出卖和污蔑的人。我的未婚妻被迫改嫁,我的父亲被你害得饿死。我本来也应该让你死于饥饿,但我饶恕你。”唐格拉尔听后大叫一声,倒在地上缩成一团。随后,基度山伯爵给了他5万法郎让他自谋生路。唐格拉尔饱受折磨和惊吓,他的头发全白了。

在基督山复仇的过程中,不断的卷入了一些无辜的人,有罪的人虽然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同时也造就了新的惨剧。这是一幕人类复仇过度的悲哀,一声无罪人变为有罪人的慨叹。 马尔塞夫(费尔南)死了,他的儿子阿尔贝和妻子美茜蒂丝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维尔福家中陆续死了3个无罪的人,尤其当爱德华和维尔福夫人死在他的面前,他想要救爱德华,却已经无力回天。这使他动摇了,他恍惚了,他开始责问自己究竟有没有权利这样做。他问自己:“够了,够了,已经够了,一个死了,一个疯了,我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呢?” 于是他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坚决了,在故事的结局他给与唐格拉尔严厉的惩罚之后,放了他一条性命,这样的结局大概会比人都死绝了的结局要好,毕竟唐太斯的本性是善良的,并不是天生的刽子手,而且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承受自己种下的苦果,一直到死才能得到解脱。 最终,他的三个仇人,一个妻离子散,身败名裂,自杀身亡;第二个全家老小相继死去,最后孤家寡人,也不成人样了,第三个倾家荡产,从富翁一下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糟老头。 死了,一了百了。

疯了,虽然痛苦,但是至少精神上解脱了。

清醒地活着,却又失去了自己看重的名利,这才是真正的活受罪。三个仇人的结局各不相同,孰轻孰重,自见分晓。

有时候,最严厉的惩罚并不是死亡,而是生存。

但他的复仇虽然成功了,却也失败了。复仇成功给他带来了什么呢?快乐吗?当然不是。大仲马借几近精神失常的维尔福之口说出:“瞧呀,看呀!你报复得够多了吧?......”基督山只能默然无语,他感到他不能再说“上帝与我同在”这句话了,他的报复超越了限度。冤冤相报带给人的,只能是愈加痛苦。它在现实及猛烈的鞭挞中清醒了。他找回了宽恕。 人拥有生命毕竟不是为了复仇的。

于是复仇的狂潮找到了它的归宿,无声的呐喊惊醒了灵魂最深处的人性。他宽恕了邓格拉斯,拯救了凡兰蒂,抛弃了所有的财产做了他力所能及的事。当复仇的剑铸为宽恕的犁时,一个人才能懂得生活是幸福的。不能抛弃复仇的人最终也宽恕不了自己!

当复仇使我们不幸时,宽恕使我们落泪。

痛苦消融在人性中,便生出完美。

想直面人生,必须学会宽恕;向勇往直前,必须放弃痛苦。我们没有理由不善待这个世界,毕竟如基督山所说的:“人类的智慧全在这两个词语中,那就是:等待和希望。”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