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对婆婆恨之入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8 05:32:48 初中作文
对婆婆恨之入骨初中作文

篇一:生命不能承受之悲

生命不能承受之悲

——浅析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

指导教师:马容 考生:罗霜 准考证号:340109200075

【摘要】曹禺这位经典悲剧大师在他的笔下塑造了一系列灰色的小人物,尤以女性出彩。她 们善良、正直、勤劳,渴望美好的爱情,视爱情如唯一。但在残酷的命运和无奈的现实面前 她们或挣扎着妥协,或挣扎得愈加反抗,或挣扎得如飞蛾扑火一样灭亡。所以,通过对这些女性爱情观的不同呈现,进而揭露出导致她们爱情灭亡的社会因素。

【关键词】曹禺 女性 爱情

目 录

前言 ........................................................................................... 3

一、爱情是一场较量 ............................................................... 3

二、爱情是水中的昙花一现 ................................................... 4

三、爱情是单选题,答案是爱和不爱 .................................... 5

四、爱情是朝朝暮暮的企盼 ................................................... 6

结语 ........................................................................................... 7

参考文献 ................................................................................... 8

前言

我国的文学大师鲁迅曾经说过“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前有英国悲剧大师莎士比亚,今有中国的悲剧代表曹禺。曹禺作品所写的世界是一个残酷的世界,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却怀着极大的人文主义情怀深情赞美了一系列女性形象:《雷雨》中的周繁漪,《日出》中的陈白露,《原野》中的花金子,《北京人》中的愫方。这些女性形象,都渴望着能够获得自己的爱情,但是却在爱情的泥沼里愈挣扎,愈沉陷,因此在现代文学艺术史上,也愈来愈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愈来愈有价值。本文以这几位女性为中心,展示出她们对待爱情的不同方式,进而揭露出导致她们爱情灭亡的社会因素。

一、爱情是一场较量

《雷雨》中塑造的最成功的女性应该是繁漪了,正如曹禺自己所说:“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1]500 她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所谓的门当户对的周家。外表贤淑大方的她内心却如沸腾的水一样在这个沉闷的封建家庭里滚烧着,当周萍的出现,自己所谓的“孩子”的出现,她找到了情感的发泄口,如黑夜掉落在大海的溺水者拼命抓住这一根救命稻草,她要把头使劲的伸出海面,尽情呼吸如春风般的空气。因此她像火一样的尽情释放自己的光和热,她像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最喜欢的骨头,狠狠的咬着。的确,周萍给了她短暂的爱情时光,但是他太懦弱,只是要寻找一种感情的慰藉,当周萍见着另一个女子四风时,就觉得她新鲜,她的“活”!他觉得看见了内心的太阳,所以她开始厌恶这个忧郁过分的受些教育陶冶的繁漪,他开始选择逃离。她开始抛开她以前最值得骄傲的自尊,开始卑微的,乞讨的求着:“萍,我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没有一个可信的人,我现在求你,你先不要走——”[2]101《中外名著解读丛书之〈雷雨〉》,王兆胜,京华出版社)。“这表明了一个绝望的女人的最后的、无力的挣扎,也显示出繁漪性格中旧式女人的怯弱,色厉内荏的一面。”①《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分析

最后,她如一个失去理智的疯子,伦理、桎梏、道德纲常对于她已经形同虚设,终于,在雷雨之夜,她爆发出她的“雷雨”性格,将剧情推到顶点,所有的真相在此时全部被揭开,毁灭了心爱的男人和疼爱的儿子,也将自己烧得粉身碎骨。这样一朵带着五四运动的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花朵最后凋零。但是“繁漪用她生命的火花,照出了家庭与社会的罪恶和黑暗,她破坏传统的家庭秩序,使罪恶的家族破裂。”②汤静.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探讨[J].文学教育,2012.10

繁漪的悲剧是注定的,因为她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因为旧,中国几

千年传袭下来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在社会的每一个男人女人的思想里,在父权和夫权的双重象征的周朴园那里,她虽然果敢跳出反抗,却仍然将希望放在另一个男人的身上。而在当时,真正的解放新女性的核心是独立,自尊,而不选择逃离或者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但“她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进行困兽欲斗的反抗,她不甘心,她以摧毁一切的力量发起进攻,进行报复。”《文学名著导读之〈雷雨〉》,臧恩钰,辽宁大学出版社。可见她仍然摆脱不了封建桎梏施加的枷锁。①但又因为新,她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骨子里不愿重复千百年女人的命运轨迹,她无法忍受无爱的婚姻约束,她无法忍受呆在一个外表慈善却利用工人的死大发昧心钱的男人身边,可以为了个人幸福抛弃金钱,抛弃阔太太的地位,拒绝吃药,拒绝服从,忍受压力,忍受流言,忍受寂寞,这种大胆在现代社会绝大多数女人也是无法做到的。一个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的女人,一个背叛丈夫和继子乱伦的女人,或许应该摒弃,但是在曹禺大师的笔下,我们看不到任何一点批判之意,反而却对繁漪流露出无限同情。作者对于她的这些行为,是肯定的,不是乱伦,是反封建道德的勇气,作者赞美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敢冲撞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搏斗。”[3]曹禺.曹禺作品精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二、爱情是水中的昙花一现

继《雷雨》中的周繁漪这一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后,曹禺又创作了第二部戏剧《日出》,在里面同样塑造了一位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形象——陈白露。《雷雨》是曹禺创作生涯的高峰,也是最受大家青睐的一部戏剧,曹禺也因此被大家熟知。但是就他本人来说,他却更喜欢《日出》,因为它最令他痛苦。

《日出》里的线索人物应该就是陈白露了。这个有着让所有女子艳羡的美丽面庞,所有男人爱慕的骄人身材的女人,按理来说应该过着春风得意的生活。在她父亲去世之前她的确无忧无虑,父亲的去世让家庭经济来源失去,但她仍没有放弃对生活对美的追求。她梦幻着那幻梦的爱情,她曾经为爱疯狂过,“她曾经如一个未经世故的傻女孩子,带着如万花筒那样的惊奇,和一个画儿似的男人飞

[4]131出这笼。”但她感觉到家庭生活对于她的桎梏,最后,她从平淡到无聊,最

终厌倦这死水般的生活,选择和诗人分离。这不仅意味着她悉心构建的精神家园轰然倒塌,也意味着她的经济来源从此割断。她以为闯入社会就可以获得自由了,但是她早就如一只被困太久的金丝雀,已经没有力气再振翅高飞或者已经忘记该怎么去振翅高飞了。最后她不得不选择踏上交际花的道路,用她的青春,用她的身体去做交易,在社会这个污浊的大染缸里丢失自己。

文学大师鲁迅的小说《伤逝》里也有一对这样最终分道扬镳的夫妻:涓生和子君。二人和陈白露一样都是受过新知识新思想的感染,不要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要婚姻自由。但最终两人的命运以涓生的离开,子君的离世而告终。再美好的爱情都经不起贫贱的考验,如鲁迅所说:“生活到了一起。可后来也还是因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作后盾,不堪生活的重压,只落得劳燕纷飞、魂消香陨。 ”但子君不同于陈白露的是,虽然都是受过新文化的洗礼,但她渴望做的是一个为男人而活的女人,当她的爱情梦想成真,她就失去了更远的梦想。而陈白露明确知道她要爱情,但她更要物质生活,她堕落又痛苦着,她糊涂又清醒着。她爱着生活又痛恨生活。她想逃离身处的环境,但她也清楚,方达生不是她的希望,方达生不是她的太阳,她的内心被金钱塞满了一个欲望大洞。她虽然厌恶自己眼前的生活,但她更不能忍受穷书生的清贫。最

后低声呢喃着“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5]了的她,吞下安眠药,带着她高中时代才拥有的少女般的微笑,沉沉睡去。

繁漪的失疯,白露的服毒,为什么这一群接受了新文明新思想,大胆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最终都落得如此悲剧结局?我想在于他们虽然高喊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的口号,但是仍然摆脱不了在当时的男权主义为中心下,男性作为统治者角色,而女性作为附属品只能兢兢战战的走,最后被男权社会给吞噬。摆脱不了这个腐恶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最终陈白露这个“不想死而不得不死”的美被毁灭,将曹禺要控诉的“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展现得淋漓尽致,曹禺是想通过这一群人物,告诉人们这个人吃人的社会是造成一切的万恶根源,也扼杀人们对美的追求,

三、爱情是单选题,答案是爱和不爱

曹禺的三幕话剧《原野》是唯一一部以农村为题材的作品,最能体现原野气息的当属花金子了。她比繁漪更大胆,敢于冲破家庭牢笼,和仇虎私奔。她比陈白露更忘我,放弃财富,追逐所要。

她的一出场作者是这样描写的:“女人长得很妖冶,乌黑的头发,厚嘴唇,长长的眉毛,一对明亮亮的黑眼睛里面蓄满魅惑和强悍??走起路来,顾盼自得,自来一种风流。”在这样的抒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在原野中长大的充满野性的女人,少了像周繁漪那种受过知识教育的端庄美,也少了像陈白露那种在交际场所出入的高贵美。花金子浑身上下透露出了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农村妇女的那种不拘小节的野性美。金子是可怜的,没有选择婚姻的自由,被强行押到焦家这个地主家做儿媳,又遇到一个爱自己儿子爱到畸形的婆婆百般刁难,恶语相向。对于很多女性来说,也许这双重打击已让她们自甘忍受。但金子又是倔强的,她也不逆来顺受,向这个罪恶的社会制度发出反叛的呐喊,开始一场婆媳大战。里面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在铁路上,当金子质问着焦大星如果她和她婆婆同时掉入水里,他会选择先救谁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心里已经对这个婆婆恨之入骨了。当懦弱的焦大星的支支吾吾选择逃避的回答更铺垫了她以后的反抗之路。

而焦母呢,这个早早死去丈夫的女人,当家里只剩下唯一的男人,就将全部的爱给予了大星,爱到已经变态,已经畸形。夹杂着母亲和女人双重的爱,当这个比她年轻,比她好看一百倍的儿子的妻子到来,她立刻感觉到危险信号的发出,她无法接受这个陪伴自己多年的男人对金子的谄媚和依恋,她开始嫉妒以至于强烈的仇恨,然后立刻像只刺猬一样,逮着一点就开始到处刺。她骂花金子霸占了大星,她把大星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更有过激的语言,她骂她是婊子、贱货、狐狸精、死东西,一天到晚到处勾引男人。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婆媳之战了,而是两个女人为了争夺一个男人的战争。

试想,有哪个女人会忍受自己婆婆如此不堪的言语。即使生活在这样一个地主家庭,物质优越,无忧无虑。但是这个女人不是那些恪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传统妇人,她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安稳,她渴望有个人真正关心爱护自己。在她那里,只有爱或不爱,绝没有该爱活不该爱。如飞蛾扑火一样,要么是死亡,要么是重生。而显然大星给不了她。焦母的行为直接促成和加快她后面的偷汉子的反抗。

篇二:揭秘风流天子乾隆为何对那拉氏皇后恨之入骨

揭秘风流天子乾隆为何对那拉氏皇后恨之入骨

放眼中国历史,皇帝做到乾隆份上,至矣,尽矣!这位一生游戏于女人之间,处处拈花惹草、追蜂引蝶的风流天子,竟然在宝座上坐了六十年,过足了皇帝瘾的同时又过了一把太上皇之瘾。不仅如此,这位所谓的“四德无违,十全有爽,文谟武烈,丕显丕承”的“古稀天子”,由于过早地把皇位让给了儿子,自己一门心思等死,故而他的死因,没有像祖宗们一样,给后世留下扑朔迷离的悬案。他没有遭到谋杀,也没有遭到中毒暴亡等不测之事。他的驾崩,是继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关东建国、世祖福临入主中原以来,六代帝王奔赴黄泉路上的第一次平常之事,也是延续近三百年历史的大清王朝少数几个没有在死亡情结上留下悬案的帝王之

一。。乾隆驾鹤西游,得道升仙,死得利利落落,明明白白。但他与皇后妃嫔及各式女人产生的风流韵事、情爱瓜葛,却版本百出,迭爆冷门。身后的悬案和谜团,则超过了有清一代所有的帝王。乾隆与“无发国母”之间的恩怨纠葛,清史虽然讳莫如深,只字不露,但民间却争相传播,喧闹不休,并最终演绎出一场凄美幽怨的深宫悲剧。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七月十四日未时,形似幽灵的那拉氏皇后终于在无尽的怨恨中撒手归西。那拉氏崩亡之时,正值乾隆亲率千骑万乘,在木兰围场射虎猎豹,对蒙古王公显示大清兵威与圣德之际。噩讯传来,乾隆面无半点戚色,决定继续行围射猎,只派那拉氏之子永瑾回京料理丧事。猎毕驾临避暑山庄后,乾隆突然明发上谕,对皇后丧事规格作出明确规定,并把帝后反目的隐私正式诏告天下:据留京办事王大臣奏: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甍逝。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值欢幸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余,病势日剧,遂尔奄逝。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著此宣谕中外知之。钦此!此谕一经颁示,举朝哗然:堂堂大清国皇后,丧仪居然比照皇贵妃办理,岂非有悖常理?不管皇后何种过愆,既存名号,当以后仪入葬。如果此事不据理以争,真让后世讽笑朝中无人了。没过几天,御史李玉鸣的奏书飞马传至热河行宫,言称上谕中遗漏了最重要的一节,即应为大行皇后服三年国丧!乾隆读毕此折,顿时目露凶光,下令把李玉鸣革职锁拿,发往伊犁戍边。

李玉鸣刚一露头,即遭当头一棒,群臣惊悚之余,再不敢对丧仪(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对婆婆恨之入骨)指指点点,只得老老实实按谕旨办理。可怜堂堂的大清国母,空负一顶辉煌的凤冠,死后竟以妃礼安葬,当真是死不瞑目了。更为悲惨的是,死后连个单独的墓穴也没有,只好借宿于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之中。不仅如此,每当清明、冬至、忌辰等祭祀时刻,一般妃嫔的灵前尚且香烟缭绕,祭品不断,独那拉氏的灵前冷冷清清,无人问津。一朝失宠,竟然万劫不复,死无葬身之地,一缕孤苦幽怨的阴魂无处依附,遂游荡于无生无灭的永恒中。

那拉氏的悲剧,早在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死后即已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三月十一日,富察氏突患寒疾,崩亡于回銮途中的德州地界。皇后猝然崩逝,乾隆悲恸欲绝,和泪写下“一天日色含愁白,三月山花作恶红”等令人肝肠寸断之句。在将钟爱的富察氏谥为“孝贤”皇后以后,乾隆就已在心中暗暗发誓:今生今世再不册立皇后,以慰孝贤皇后在天之灵。

按照大丧仪的规制,乾隆辍朝九日,缟服十二天;妃嫔以下,皇子并其福晋一律缟服服孝;亲王以下,凡有顶戴花翎的满汉文武大臣百日内严禁剃头,二十七日内不准婚嫁、筵宴、优乐;京中军人及其百姓,男摘冠缨,女去耳环。违者,杀无赦!

当孝贤皇后灵柩由通州抵京后,先行抵京的乾隆一身缟服亲临长春宫祭奠。皇后梓宫移殡景山观德殿后,乾隆又身着缟服亲临祭酒三爵。此后初祭礼、大祭礼、满月礼、百曰礼、暂安礼、周年礼、二周年礼,乾隆无不素服亲往,酹酒致祭,直至孝贤皇后入土为安,煊赫飞扬的盛大丧仪才随之尘埃落定。

孝贤皇后死后不到一个月,湖广总督塞楞额竟无视“百日之内严禁剃头”这一血腥的禁令,悍然带头剃发。乾隆闻讯,天威震怒,下令将塞楞额赐死,后来又借口地方官员不上表奏请赴京叩谒大行皇后梓宫,将各省督抚、将军、提督、都统、总兵或降低或削去军功记录,一口气处分了五十余人。

就在乾隆借着皇后死去这股狠劲,把大小臣子们折腾得寻死觅活、人鬼莫辨之时,当朝太后——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却日益不安起来: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的皇帝,怎么会为一个女人疯狂到如此地步?皇后之死固然令人忧伤,但人死不能复生,怎么能够把一腔愤怒泼洒到无辜的臣子们头上?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一旦把这群貌似恭顺的羔羊们逼到绝路上,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尽快把儿皇帝自悲恸的漩涡中拖出,维系四海民心,钮祜禄氏决定以最快的速度为儿子物色一位皇后。

早在雍正朝时,除了刚刚过世的孝贤皇后外,侍奉乾隆于藩邸的尚有七人: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纯慧皇贵妃苏佳氏、愉贵妃珂里叶特氏、娴贵妃乌拉那拉氏及婉贵妃陈氏。钮祜禄氏之所以把目光定格在这群资深的妃子们身上,是因为她们早在雍正时即奉侍乾隆,至少比新选进的妃嫔更多地了解皇帝的脾性和爱好,知道从何处体贴和关心皇帝,更重要的,新一任皇后必须持重沉稳、雍容有度。一番比较、筛选、过滤和多方权衡后,钮祜禄氏皇太后最终选中了娴贵妃乌拉那拉氏。

那拉氏是满洲正黄旗佐领那尔布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二月初十曰。乾隆尚为皇子时,雍正赐那拉氏为乾隆藩邸侧福晋。乾隆登基后,那拉氏被封为娴妃,时年二十岁。由于深受钮祜禄氏宠爱,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晋升为娴贵妃,从其贵妃册文中“性本婉顺,质赋柔嘉,秉德罔愆,协衍璜之矩度”等溢美之词可以看出,此时的那拉氏还是很受欢宠的。

当皇太后满怀某种沉重而庄严的责任和使命感,将这一关乎大清国最为严肃和敏感的话题向儿皇帝隐隐谈及时,乾隆当场愣怔在地:孝贤皇后死去不过百日,正是举国守丧之际,而母后却匆匆为自己选立皇后,此时该如何应变?虽然太后不能干扰国政,但母后为儿子选妃选后却纯属皇家内事,与国家大政毫无关联,况皇帝奉行以孝道治天下,如果连母后的话也不听不顾,又如何谈及“孝道”?

对于选立那拉氏,乾隆丝毫不感到惊奇,因为母后不止一次向他夸赞那拉氏恭礼谦和、温柔和顺,足堪承当六宫重任。但不知何故,乾隆却对这个母后费尽心机挑选的继任皇后没

有丝毫的向往和激情。事实上,就在母后喋喋不休夸赞那拉氏时,乾隆眼前显现的却尽是孝贤皇后温柔动人的身影,在乾隆的心中,至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女人可以取代孝贤皇后的位置。 乾隆对选立皇后的冷淡和借故延迟,终于使钮祜禄氏皇太后再也难以忍耐。七月一日,也就是孝贤皇后百日忌辰过后的第十天,皇太后正式颁布懿旨,敦促儿皇帝尽快将那拉氏册立为皇后:“皇后母仪天下,犹天地之相成,日月之相照。皇帝春秋鼎盛,内治需人。娴贵妃那拉氏系皇考所赐侧室妃,人亦端庄惠下,应效法圣祖成规,即以娴贵妃那拉氏继体坤宁,予心乃慰。”

这道来自慈宁宫的懿旨,正式明确了那拉氏在坤宁宫的合法地位,也打碎了乾隆仅存的一丝梦幻。太后懿旨颁布后,乾隆无奈地向天下承认了这一无可更改的事实:“朕以二十余年伉俪之情,恩深谊挚,遽行册立,于心实所不忍,即过二十七日于心犹以为速,但思皇后大事,上轸圣母怀恩,久而弥笃,岁时令节,以及定省温情,朕虽率诸妃嫔及诸孙问安左右,而中宫虚位,必有顾之而怡然者。固宜亟承慈命,以慰圣心……册命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

那拉氏虽然入主坤宁宫,但身份却不过皇贵妃而已。正式册封为皇后——那拉氏册封两年之后的悲剧,似乎早在此时就已埋下了种子。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八月初二,三十二岁的那拉氏终于迎来了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日子,她戴上了穷尽女人一生梦幻而承托起来的凤冠,正式成为大清帝国的皇后,开始了母仪天下的皇后生涯。

沉浸于无限喜悦中的那拉氏深知,这顶沉甸甸的凤冠来之不易,如果不是皇太后圣言裁夺,压根儿就轮不到她的头上,尽管诏书中有诸如“考谨性成,温恭夙著,嫔嫱效职,壹政茂宣,允克绍嗣徽音”等赞美之辞,但皇上对她并没有多少感隋,从皇上对她敬而远之即可找到明显的答案。但不管皇上对她如何,既已成为皇后,就要恪尽为妻之道,至少不能辜负了皇太后寄予的无限希望和一片真情。

随着钮祜禄氏皇太后六十大寿的日益临近,那拉氏开始精心设计和制作了花样繁多的贺寿礼品。礼品制作完毕后,那拉氏亲自呈奉皇太后,并日夜侍奉于钮祜禄氏身边。乾隆见那拉氏对母后如此孝顺,心中感动之余,居然发现皇后身上有不少美德和可爱之处,感情的重心开始渐渐向那拉氏偏移。自后每次出巡,总让那拉氏伴驾前后,并不时召皇后侍寝。 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那拉氏为乾隆生下皇十二子永瑾;十八年生下皇五女;二十年生皇十三子永璩。四年之中,那拉氏频频沐浴圣恩,连生二子一女,万千宠爱集一身,在六宫粉黛中独放光华。

那拉氏艳光四射之际,正值清王朝如日中天之时,自乾隆十九年至二十四年(公元

1754~1759年),清王朝的滚滚铁骑,万里远征,一举荡平了准噶尔人的老巢,占据了乌鲁木齐、伊犁等广袤地区;长驱直入哈萨克境地,一统北疆;旋又回师南下,平定天山以南的维族叛乱,将历来棘手的西域地区、中亚腹地牢牢控制在天朝帝国的统辖之内。

自康熙以来,准噶尔反叛势力一直有恃无恐,外则勾连沙俄,内则兴兵骚乱,进逼京师。康、雍二朝数次大举征讨,皆无功而返,历经三代七十余年,乾隆一举犁庭走穴,彻底征服了西域,终于一了祖宗的夙愿。此时的大清帝国,“群雄翦灭,四境悦服”、“通译四方,举踵来”,步入了康乾盛世中最为辉煌鼎盛的历史时期。

随着大清国的空前强盛,乾隆的后宫也现出勃勃生机,以前备受冷落的妃嫔开始频频沐浴圣露,新一轮的美女开始绽放光华:庆嫔陆氏,二十四年晋为庆妃,九年后晋封庆贵妃;款嫔巴林氏,二十四年晋封款妃;忻嫔戴佳氏,二十八年晋忻妃;纯妃苏佳氏,二十五年晋纯皇贵妃;令妃魏佳氏,三十年晋封令贵妃;二等侍卫兼佐领穆克登之女钮祜禄氏,二十二年由兰贵人晋封诚嫔;二十三年,已是徐娘半老的博尔锦吉特氏居然被堂而皇之地选入宫中,由多贵人一路晋封豫嫔、豫妃;二十四年,拜尔噶斯氏被选入宫,由伊贵人而为慎嫔;二十五年,和卓氏入宫,封容妃;二十八年,都统四格之女汪氏入宫,先封常在,后晋悖妃……以上有名号的后宫妃嫔中,容妃和卓氏就是野史及民间盛传不衰的香妃,令贵妃魏佳氏则为日后嘉庆皇帝的生母。

魏佳氏原是汉军旗人、内管总领魏清泰之女,生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后其族入满洲镶黄旗,始称魏佳氏。初入富时封贵人,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封令嫔,四年后晋令妃。像众多的妃嫔一样,魏佳氏一开始就被掩映在一片花红柳绿丛中,根本沐浴不到丝毫的圣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族女子特有的韵味和魅力便不可遏止地在她身上显露出来:像杨柳一样细腰,像弯月一样清纯,一颦一笑,风情万种。渐渐地,魏佳氏有专宠之势,那拉氏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魏佳氏生下皇七女;二十二年生下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生下皇九女;二十五年生下皇十五子颐琰——日后的嘉庆皇帝;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惜未及命名而早殇;三十一年,生皇十七子永磷。十年之中,连生四男二女,其风头之强劲,足以遮掩包括皇后那拉氏在内的所有后宫女人仅有的一丝可怜的光芒!魏佳氏肆意蒙宠之时,正是那拉氏独守空房之际,堂堂的大清国皇后,居然近十年孤枕独榻,恨望长夜。那拉氏不解:她为之奋斗近二十年换来的富贵荣华,难道就这样随着渐渐失宠而烟消云散了吗?她对皇上一片真情,对皇太后恪尽孝道,而皇上居然对她毫不珍惜,夫妻之间的感情真的缘尽情灭,势成水火?尽管忧虑焦闷,彻夜难眠,但她不敢将心思透露出一丝一毫,更不敢透露给正在深宫颐养天年的皇太后,只有强忍苦涩,强压泪水,默默料理好六宫的一切事务,期待有一天突然出现奇迹,皇上重新回到她的绣榻,尽享人间天伦。但草木枯了又绿,绿了又枯,这美好的一天迟迟没有到来。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正月十六日,以“太平天子”自居的乾隆皇帝奉皇太后钮祜禄氏自京启銮,第四次巡幸江南。在这次规模空前的巡幸中,除皇帝、皇太后及那拉氏皇后外,随行的主要人员有已故孝贤皇后的兄长、大学士傅恒,本朝第一宠臣和坤,容嫔之兄图尔都及蒙古王公亲贵、文武臣僚;后宫最受欢宠的令贵妃魏佳氏、庆妃陆氏、容妃和卓氏等大批宫女。

乾隆一生六下江南,每次南巡都动用一千多艘船只,随员二干五百人左右,沿途三十里以内的大小文武官员前来迎驾,自称是效法圣祖康熙当年“法祖省方”。晚年乾隆曾不无自豪地宣称:“朕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日西师,一日南巡。”正是在这样一种歌舞升平、虚华浮躁的氛围笼罩下,大小官员无不借机中饱私囊,为祸四方。而每次大规模的南巡,都

动用正帑几百万,中期以后的南巡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木兰围场的不断砍伐,园林庙宇宫殿的修建,河工河塘的建筑等等,更是耗资巨大,靡费惊人,终于使帝国的航船偏离轨道,驶入到暗流险滩密布的黄昏暮色中。

但是,从历史的眼光看来,大清帝国在乾隆实际统治的六十四年中,文治武功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乾隆本人而言,他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自乾隆十二年对大、小金川用兵开始,至五十七年第二次用兵准噶尔的四十余年内,他曾大规模用兵十次,每次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当准噶尔之乱被平定后,乾隆志得意满,亲书“御制十全记”,大肆吹嘘其盖世武功,并将“十全记”的石刻置于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之前,与康熙平定西藏的碑文并立,企图与康熙大帝并驾齐驱,然而无论怎样的一厢情愿,无论怎样地自称“十全老人”,就乾隆一生创立的基业而言,无论是扩疆拓土,平定内乱,还是发展生产,增强国力,自号“古稀天子”的乾隆皇帝还是无法与康熙大帝相提并论。

自北京到杭州,南巡往返的水陆行程几达六千余里。陆路御道均按标准帮宽三尺,中心正路一丈六尺,两边副路各七尺。由于御道不能随意弯曲,所经之处房屋、良田、坟墓一律平毁,石桥石板,黄土铺垫,净水泼洒。天朝皇家气势,当真是雷霆万钧,势不可挡。一路巡幸途中,乾隆指定魏佳氏、容妃和卓氏轮流侍寝,故意把那拉氏晾晒在一边,让她难堪。不仅如此,乾隆还专门为容妃带上维族厨师,按照伊斯兰传统习俗,精心制作每一道菜肴,并不时与容妃共进晚餐,大有“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的势头。直将那拉氏一口闷气憋在心中,双目几欲喷火。

二月初十是那拉氏的生日,乾隆依例降旨:皇后千秋令节,诸大臣停止行礼,筵宴蠲免。筵宴虽已免去,但乾隆却为那拉氏准备了一席精美的菜点,并亲自陪皇后享用。那拉氏却根本就对这些奢侈的菜肴没有胃口。为后多年,几乎年年随皇上出巡,早已尝遍了各地贡奉的名珍海鲜。在她看来,本朝自太祖创业以来,即已俭朴为本,圣祖六度南巡,也是简约在先,不许地方捐钱捐物、骚扰百姓,哪像现在这样靡费铺张?长此下去,大清国怎经得起如此折腾?她更看不惯的是令妃与容妃的放浪媚态,勾引皇帝沉湎酒色,怂恿皇帝游山玩水。她是一国之母,有一份“母仪天下”的神圣职责,借此天赐良机,一定好好劝谏一下皇帝,尽一个皇后应尽的职责。

乾隆没想到皇后对他的恩赐如此冷淡,无名之火骤然在心头升起:那拉氏,你太不知自重了,竟敢对朕的赏赐不屑一顾。若非皇太后颁布懿旨,凤冠怎会轮到你的头上?不错,这几年你对母后对朕算是尽心尽力了,但这毕竟是你分内也是任何一个女人都必须尽到的职责。你的这套小性子在一般百姓家耍耍尚可,但在朕的面前就没有那么灵了。朕是万民敬仰的皇帝,天下之地,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什么是皇帝,承担四海的重托,享受五湖的贡奉,这就是皇帝!在乾隆的心中,那拉氏大可不必以礼法代替天真,以做作掩饰柔媚,以持重取代娇羞,像令妃容妃一样开朗大方,再宽容大度一点,才可以佩戴这顶金灿灿的凤冠。

但这点小小的芥蒂丝毫没有影响乾隆的兴致,南巡的队伍一路过黄河,下扬州,驻跸海宁,钱塘观潮,终于在三月初七来到了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

篇三:浅析司猗纹形象

浅析铁凝《玫瑰门》 中的司猗纹形象

摘 要:通过对铁凝《玫瑰门》中的司猗纹形象的了解。展示了一个青春少女在当时那样一个充满了权力与压制的父权社会中的反抗与挣扎。从一个美好的青年女子逐渐走向了貌美心丑的畸形压抑的过程。

关键词:美好的憧憬;性的渴望和性的压抑;病态的报复

泛着花香的有毒气体的疯女人、 阁楼上的疯女人 、缀满毒的罂粟花。她要把所有不洁和肮脏甩给别人和世界。在有毒的生命中,向世界展现自我的生命是强大的。融入新社会但被排挤在门外。文革对污泥浊水的扫荡使她苦恼着。(武汉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概论》)

【文革: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自1966年1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給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在司猗纹和罗大妈的互斗中,我看到了文革间人与人的相处模式;在司猗纹和竹西的相处中,看到了婆媳间的矛盾是天地间存在的一种情感模式;更看到了十三岁的少女的内心是那么的纯净如水、 轻盈如羽毛,但是司猗纹作为她的长辈却有意的去践踏少女的纯洁。看到眉眉,司猗纹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和那些逝去的美好 、纯真。到这里我们会思考“生命延续中,我们能不能给下一代爱?”“能以爱的名义去剥夺外孙女的青春?”。看到人自身 、成年后看到少年纯真的自我,由此感发:人要么变得本原,要么在压力的激变下改变自我、变得更加可怕。

司猗纹这样一个在胡同里的疯女人,她认为是这个世界把所有的肮脏和黑暗带给了她。她不屑 、她抗争、 她报复 、她要把所有的脏水泼向所有人,泼回整个世界甚至是泼向她身边的亲人。她与身边的人相处已不是以一种平静的状态而是时刻的准备着战斗。从她的行为中发出“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折腾”的信号。在现实的遭遇 、生活的重压下和爱情的灭顶后,她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在其应有的纯真年代里,司猗纹的性格中无时不体现着青春少女所散发的芬芳香气。她要求进步 、她要求思想解放 、她热爱生活 、她热爱生命、热爱着她所爱的一切。然而直至后来,她变了。她的变化也体现着那个时代的内容和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理。开始的时候,她反抗着同时她又热爱着。她的出身算得上是高贵的,有才气又贤惠。她积极参加运动和一

个积极分子华致远也就是她的初恋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刻骨铭心的爱恋。后来,作为母亲,她为逝去的庄星肝肠寸断 、为庄晨扎过这样那样的小辫 、为庄坦的羸弱而烦心;作为妻子,对自己曾经“十八岁”的残缺而懊恼过。司猗纹做的尽职尽责,她试图唤醒丈夫的爱和抹掉丈夫无辜的怨。不曾想她其实也是这段婚姻的受害者,无怨的接受丈夫报复似的性爱和各种无理的要求,一次次的变卖家产,甚至拿出自己的嫁妆去打理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扔下的烂摊儿;作为儿媳,生活中打理的井井有条,让庄家上下对她心服口服,不时的拿出自家的财物去接济已经破败的夫家。为了家庭,她糊过火柴盒、 当过教书先生 、她什么都做过。反而这一切却得到的不是丈夫的爱和觉醒,也不是公公的尊敬和理解,小姑的亲人般的对待而是承受更多的怨和不满。

她也有着新嫁娘的激动和期待 ,有着作为母亲的刹那感动 ,为整个家不断努力的身影和少女时代反抗父权的婚姻追求,还有那革命意识和觉醒。她也是人,同样希望自己拥有点什么。正因为朱吉开(她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仅有的一次护送,她毅然的离开了庄家。实际上司猗纹的内心世界有着前所未有的“空虚”,她不是一块钢铁,她同样需要情爱和呵护。正因为是丈夫不曾给予的一次呵护,她决然的离开了庄家这座冰冷的深渊从而走向自己所渴望的。

无情而令人不解的一切现实使她惨遭罪恶的蹂躏。渐渐地,她不仅学会了对付这一切并且使自己也加入了这一“丑恶”的阵营。她本该是一个善良,有着远大理想的少女或许也会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更有可能成为一个事业、家庭上都很成功的强大女人。但是这些可能的幻想都在《玫瑰门》中被一一击破,她时刻都在打响着“玫瑰战争”。是命运 、是现实 、是现实中的人性使她堕落、变异。她同运动中的华致远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同床共枕后,家人们为了平息那不现实的期待和理想将她嫁入旧友的部下—— 庄家的大门,嫁给了庄家的大少爷。当丈夫以她破坏自己幸福的怨恨心态接受她后,开始了将一切肮脏的事情与她联系,并且将一切肮脏的东西都推给了她之后,司猗纹的一切也就覆上了灰色。从此她陷入了黑暗的无底洞,她完完全全的走向了生活的另一个极端。

人类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惧怕死亡,而命运使他们不得不走向死亡;追求幸福和美好,而又不得不走向生活的另一个极端。

“女人生孩子有的是为了生育之后的爱情而生—孩子都有了。”

“女人生孩子有的是为了爱情而生—爱情的结晶。”

显然第一条是符合司猗纹的。她对生活的体验和幻想,婚后生活的新奇和作为母亲的艰辛、愉悦,不仅激发了她对家庭的强烈渴望,还激发了她少女时代的那种处世大胆、有谋、有识的秉性,她对未来和庄绍俭组成幸福家庭以及多年后共享天伦之乐的一种期盼,更激发了她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作为一个母亲,她希望与丈夫重修于好,满载着对爱情的希冀,这一切成为她追求幸福的动力。

在丈夫的性爱报复和玩弄下,她绝望了。性的问题上,她受到了惨绝人寰的摧残和压抑。所以,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除庄绍俭之外的的家中唯一成熟男性,也就是与庄绍俭万分密切的父亲。

“她决心拿自己的肉体对人生来一次亵渎的狂想,那不是爱,也不是恨,那只是一种玩世不恭的小把戏。”

她用一种隐痛而极端的变态方式对整日刁难她的公公做了疯狂的报复。然而就在这次丈夫感染給她性病之后,她觉得她自己已经死过一回了,她又重生了。然而,现在的她是一种重生,浸着毒的罂粟花汁,它要四处飘溅,射向所有人。

公公被她吓得浑身颤抖,她放荡着自己,她不再是那个被公公瞧不起的儿媳,此时她得到了报复的快感。她不仅对公公下毒手并在儿子与儿媳竹西的床事上进行着偷窥,幸灾乐祸儿子的性无能并且咒骂儿子的无能。儿子死后她并没有太多的悲痛却把儿子的死和打嗝缺陷归结于那成事不足的丈夫,是因为丈夫所带来的一切灰暗。对于姑爸的死她惧怕过,但没有对亲人缅怀只有对那个团体的兴奋感。随后,她又千方百计的捉拿宋竹西与大旗的奸情。而对西屋的叶龙北她观察着 、偷窥着、 猜测着一切龌龊的事并认为称他为“流氓”也不为过(或许他会像朱吉开那样)。在丈夫那里的性事得不到满足甚至是疯狂的报复,在父权的压制下,她渴望得到性爱并且不断在自我和伦理道德的压抑下,干出了一切超越道德底线的事情。压抑的痛苦使她对这样的事情更加兴奋敏感,她的心理更加变态和畸形。

“她相信这发现的真实性,这真实的假想或者假想的真实使她激动地喘不动气。” “她相信人人都有一份窥测别人的权利。”

在毒水里浸泡过的司猗纹如同罂粟花在庄家盛开着。“恶之花”表现出的不幸,或者更甚的疯狂状态,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分析的,他们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特殊的生存状态。

在司猗纹的身上我们已经看不到传统文化中的值得赞扬的贤妻良母,或许过去是,那么现在则一定不是,更或是一些丑陋的见不得光的阴暗面。像文中这样的一句话说:“她明白了司猗纹那张光滑如初的脸,那是欲望造就的一张不可多得的脸,她被欲望滋润着,也泽润着欲望。”她无时不刻彰显着自己的欲望,她身边的人也因此陷入了无底的痛苦深渊。

看到儿子手上的红袖章,(武汉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概论》)【红袖章:红色的臂章,佩戴者在执行检查、领队任务时所佩戴的一种标识。文革时期,有时也只红卫兵。】心里嫉妒的骂着庄坦“不知怎么搞的竟超过了你老娘”展现出了对儿子的苛刻与蔑视。后来又把女儿的孝意与儿媳的利索相比。总是用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去对待她的一双儿女。

司猗纹在当时社会环境和生活氛围中,使她失去了作为一名女性应有的东西,她奋求过,争夺过,但最终这一切都失败了。她变得不可理喻,她使自己陷入了精神和物质的苦难。母性的光辉已不能照在她的头上,“它”已变得扭曲。

司猗纹的一生中充满了悲剧色彩,她的悲剧使她绝望,她的绝望使她异化。始终都在为了自己能够在新社会上占一点空间而拼杀。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就要在虚无中得到,对于京剧的角色扮演都有着细致入微的分析和领悟。强烈要求摆脱家庭妇女的这个事实,然而她所做的一切又在彰显着她家庭妇女的角色。

司猗纹的报复之旅正在激烈的进行,对妹妹的落井下石,揭发达先生,对生活的造假?? 对外孙女她有着一种强烈的“嫌弃”。可能是对女儿”怎么着都行“的一种习惯,她受不了这种和谐的方式。

司猗纹对待下一代的好还真是特别。我们无法想象司猗纹猗以怎样的一种扭曲心态去差使眉眉回家拿粮票,让眉眉在一种合理的条件下接受她的“忘记”,在她精心的安排下让一个十四岁的纯洁少女看到了一些不堪。她想借此机会报复她的儿媳,报复罗大妈,将儿媳竹

西当做与北屋斗争的又一垫脚石,这一刻她胜利了。同时报复眉眉心中的美好,使一个十四岁的少女的清澈中添上了抹不去的灰色。她要扼杀她已经不曾拥有的青春,她不仅嫉妒者这一切并且还不屑着。

揭发眉眉的百宝箱,不教给她真正的厨艺,设计她看到不该看到的画面,嫉妒她和叶龙北的亲近,更甚至讨厌叶龙北对眉眉的帮助,叶龙北所说的“平静”不仅是給眉眉解围更是对她的难堪??都使司猗纹恨之入骨。

曾经的眉眉试图使她和婆婆的关系真正的存在,在雨中帮助“卖国求荣”的婆婆保护即将不姓庄的财产。在婆婆和达先生的京剧遭受了空前的打击后,强大的司猗纹失去了强大的外衣,她无助了,是眉眉给予了婆婆温暖和爱意。眉眉是真的想和婆婆在心灵上相通。尽管这些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她还是做了。每逢婆婆把外孙女激的走投无路她可以生出掐死外婆的动机,但当婆婆走投无路时这外孙女以自己的存在使婆婆得到安慰。实际上这些根本无济于事,乃至后来,婆婆在眉眉的生命中成了连无关紧要都谈不上的人物了。

司猗纹的折腾终于赶走了她身边所有的亲人。

竹西离婚离开了庄家,眉眉也离开了。然而这平静并没有给她带来作为一个老人应有的安宁,她反而觉得这平静是一种说不出的寂寥,一点也体现不了她所在的意义和价值。她依旧折腾着??离开了硝烟,司猗纹总是希望找到火点。

眉眉的到来使她再次看到了希望。司猗纹的变态而疯狂的盯梢使眉眉恼火,她的撒谎和欺骗是那样的不可理喻。破坏眉眉和叶龙北的约会,她不希望身边的人得到片刻的宁静和短暂的幸福。为了房租耍出的各种新花样。尽情的表现着她的丑陋,或许她不会变成像格里高尔那样的大甲虫,但他却像怪物一样疯狂而无理智的为所欲为。

司猗纹本应该是一个蓬勃的新女性,但现实把她压扁。她渴望得到被爱却不受命运的眷顾,这也就造成了她本不悲惨而却悲惨的一生。“她无时不在用她独有的方式对她的生存环境进行着貌似恭顺的骚扰和亵渎。”她的每一个践踏环境的胜利本身又是对自己灵魂的践踏。

司猗纹这样的一个女性是值得我们同情的,在那样一个水可以或不能说成是水,火不能说成是火的特殊年代,每一个人都活的小心翼翼甚至是失去了自我。我们从司猗纹身上看到了疯狂和扭曲。她是在残酷时代的父权社会中的牺牲品。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厮杀和人性的荒芜。我们在看到不堪和虚伪的同时也要思考我们民族到底失去了什么,是哪个地方出了差错,我们是不是应该找回自我,在生活中展现真正的自我,找回民族的根和纯真的人性。我想作者不只仅仅想透过司猗纹展现旧时代所带来的恶果和残酷,而是让我们记住这一切不要重蹈覆辙,不要迷失自己。紧紧抓住民族的根,不要让洪流把我们冲走。

参考文献:

[1] 于闽梅 《新生代女性主义学术论丛 谁背叛了谁》 九州出版社

[2] 《新生代女新主义学术论丛 性别 商业 文学》 九州出版社

[3] 陈晓明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北大出版社

[4] 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史》 北大出版社

篇四:爱的是自己

爱的是自己

爱是什么?最普遍的理解就是关心和帮助的意思。按照这种释义,爱被赋予了一些高尚的字眼。比如爱是一种无私的给予,爱不带任何目的。这样理解确实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比如,我们做事情要做自己爱的事情,因为只有爱的事情才是值得自己去追求的,才是对自己的付出无缘无悔的事情。反过来,那些想从中得到什么的事情就不值得去追求。因为有所求,结果往往会象对名利变量的追求那样,陷入“未得到千般恨,及到来时无一物”的状态。但是,这样的解释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却一筹莫展。比如,大家都知道付出爱好,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歌曲也唱“只要人人多付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人间”,但现实世界并没有充满爱变成“美好的人间”,大家好象整天都在上演“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无私的爱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侈品,还是自私的个体根本不愿意将无私的爱挥洒出去,或是另有原因,还不得而知。爱不带目的,但怎么解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的说法呢。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此看来,将爱定义成关心和帮助可能并未抓住问题的关键,我们对其理解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爱的问题比较复杂,书味香里曾就此进行过一些讨论,结论也是莫衷一是。爱的问题尽管有点复杂,但“天上浮云有常情,潺潺流水意厚深”,只要找到分析方法,将事情中的诸多矛盾对立统一起来,就能确定其中的一些共同属性或基本特征,找到一些称为规律性的东西。这里就爱的问题进行一番辨析,欢迎大家一起进行深入的讨论,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让自己的生活中充满更多的爱。

1 爱的基本属性

爱是一种相互作用行为。要称得上爱,至少要有一个给予者和一个接受者,而且二者要两情相悦或共鸣才行。共鸣是在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找到一个共同点和共同区域,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没有共鸣的爱只能是一种偏激的爱,片面的爱。比如,我们周围如果有人说,我爱人民,大多会被当成疯子。碰到漂亮的女演员,谁都喜欢,可要想弄到手,通常也只会闹癞蛤瘼想吃天鹅肉的笑话。以前与人讨论婚姻问题,有人说,找一个爱我的就可以,这样的人有很多;还有的扬言找一个自己爱的人,那是今生无怨无悔。其实这两种观点都不对。婚前眼里的潘安或西施,婚后也会逐渐暴露缺点。因为没有共鸣的爱作为基础,这时候原来不爱的一方就就会发现很难包容对方的缺点,从而如此组建的家庭很可能会陷

入争吵不休的状态。如此看来,爱指无私的付出显然存在局限,它将一种相互作用行为理解成了单向的作用行为。

爱的形式多种多样。通常认为,关心和照顾是爱的表现形式。如果碰到有人和自己斗争,在前进路上设绊脚石,这大多不能归于爱,而要归于恨一类。对这个问题,进行深一层的追问,结果就会发生变化。如果别人与自己斗争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清除心中错误的思想,那这种恨很可能也是爱,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罢啦。如此说来,如果只将无私的关心和照顾等视为爱,很可能是“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会犯两小儿辩日的错误。生活中,象“曾经的掌中玉,现在的眼中砂”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举例来说,有一位女士与家里公公和婆婆闹矛盾,抱怨公公婆婆的行为好象对其恨之入骨,对她做的事情、甚至想法都百般阻扰。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整个家庭处于一个风雨飘摇,一点也过不下出的状态。后来有人告诉她,“没有爱,哪里又会有恨呢?问题很可能出在爱的表达方式上。公公婆婆恨你的行为可能正是他们爱你,在乎你的表现”。该女士听后,豁然开朗,后来的家庭生活也是其乐融融。所以,爱的形式是多样的,很有时候也可能是爱的一种形式。因此,对爱恨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我们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 2 爱有回报

爱有回报。即使我们讲爱是无私的付出,不期望回报,这也并没有说爱没有回报。爱有回报,只是通常效果不直接,而且回报的形式难以捉摸,很有“爱似朝云无觅处”的味道罢啦。

爱的回报形式多样,难以捕捉。比如你给予别人帮助,别人的回报可能是金钱等物质回报,也可能是微笑,暖人的话语等精神回报。另外,爱的回报有时滞,比如别人有困难,你雪中送碳伸出援手,直到在自己有困难时,爱的回报才会以千手观音的形式呈现出来。由于回报的形式多样,而且还有时滞的特性,所以爱的回报通常让人难以名状,有时甚至会产生一种怪怪的感觉。说怪也不怪,你不给周围的环境注入爱,你就难享受到意外的回报。说不怪也怪,原本种下的是瓜,怎么来的是豆,一切就好象春风的意思,但问春风它也肯定不知道原因。更怪的是,如果你想从周围的人身上种瓜得瓜,很可能就象对名利变量的追求一样,结果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可能正因为如此,所以干脆就称爱是无私的付出得了。

当然,借用点科学思维,不难解释爱的付出和回报问题。如果将种瓜收豆联系到一起,是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由爱组成的正反馈环的。只是由于各个主体表示爱的方式不一样,在正反馈环上的各阶段流动的介质不同而已。由于

正反馈环具有吸收周围资源,自我增强的作用,如果一个人能对周围世界给予更多的爱的话,自己就会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爱付出越多得到的也越多。 3 爱是包容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生活原本就是一张网,充斥着爱、恨、情、仇,并且爱和恨、情和仇还能相互转化,其实我们只是在网中央左冲右突而已。当然在网中央,乐在其中,任其摆布,美其名曰品读人生,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对网的结构和作用力深晓其义,我们对其中的矛盾就可以处理得更好,更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在生活中一碰到矛盾,如果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显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使事情越弄越糟。只有心大一点,眼大一点,先包容矛盾,然后从更高的层次上来俯视生活之网,是不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理解“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样的问题,找到对策对症下药,并享受生活的乐趣。在人生的道路上,要走出生活这张网,需要我们在更高的层次、更高的境界上来品读人生中的爱恨情仇。当然这要靠自己修炼,“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前面介绍的那位女士与公婆关系的例子,也可以拿到这里作为说明的例子。

据此,可将爱定义成一种包容。这样定义显然比爱是一种无私的付出涵盖范围更广,要恰当一些,而且与书味香中提倡的发展之路也是一致的。通常,我们在生活中讲到包容的时候,人一般不会有什么太多的反应,因为包容是个中性词。但如果谈到爱心的问题,我想大家的反应会不一样,因为爱是个褒义词。希望大家以后能树立爱是包容的概念,这样可能能起到自我改变的作用。

另外,对事情不能包容,生气伤害的只能是自己,其实是不自爱。下面爱的本质部分要进一步阐述这个问题。

4 爱的本质

爱的本质是什么?真正爱的本质应该是爱自己。比如我爱读书,那是为了自我完善;这个小孩爱哭,那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以便能给予他更多的关照,是小孩爱自己的表现。婚姻中的夫妻之爱,很多时候也是如此,爱老婆或丈夫,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自己生活的好,反过来就是一种爱自己的表现。更加重要的是,人之所以走进婚姻的围城,大多是希望通过小孩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追求的是一种永恒。萧伯纳与漂亮女演员的故事很形象直接地阐明了这一点。故事大意如下:有个漂亮但头脑简单的女演员写信给大文豪萧伯纳求婚,“如果我俩结婚,生下的孩子能有你的头脑,我的外表,那该多好啊!”萧伯纳将来信语句稍微改动,改成“生下的孩子如果有我的外表,你的脑袋,那该多糟啊!”来巧妙予以拒绝。

这个故事我以前是当成高超的文字处理艺术来阅读的,现在看来其中蕴涵着爱的本质,女演员的表白直接希望的是自己的后代(未来的自己)更加完美,这是爱自己的表现。是啊!谁都想让未来的自己更加完美。现实生活中,父母在某些方面不行,就让小孩拼命地学,这种普遍现象本后的根源就是家长爱自己的表现。

爱的本质是爱自己,那显然爱是自私的。自私!大家一听这个词就讨厌,当然难以接受这个观点,这是不难想到的结果。对此,这里先阐述一下他爱和自爱,小我和大我的区分,然后再说明无私与自私之间的联系,希望能更好地说明上述观点。如果有人因此而有所转变的话,那我就算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

他爱和自爱从字面上就很好区分,他爱是关心和照顾别人,自爱是关心和照顾自己。人是有社会性的,很多需要和需要的满足,都不是自爱所能完成的。还好,人心天生就具有互助、同情、怜悯等成分,也就是说人本身就有他爱的成分。无论他爱还是自爱,只要是爱就想占有,所谓爱不释手是也。但爱的形式不一样,效果差别很大。一个人爱如果能给予出去,比如给予全天下的人,那他占有的会更多,比如自己可能成为全天下的精神领袖等;如果一个人的爱只是狭隘意义上的爱自己,这样他只会将自己越爱越小。罗隐英雄之言中的“窃国者侯,窃钩者诛”,讲的是对同样的偷窃行为,做大和做小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不难理解,他爱和自爱的效果也是如此。前已说明,他爱会回来,他爱就象耍回龙镖,在外面转了一个圈后还会回来。区别只是耍回龙镖回来的还是回龙镖,而他爱反馈的是变换了形式的爱,悄悄地来到你的身边,滋润着你。

大我和小我的区分,涉及到人的发展目标问题。对人的发展来说,斯宾诺莎认为,我们必须打破那些俘虏我们,困惑我们的欲望和无知的束缚,把自我升华成某种大我。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观点也是如此,个人的发展就是要融入宇宙中,化小我为大我,以其大道合一,掌握大而化之的本领,进而旁通万物的生命,从而进入一种万事自然的状态。显然要追求这种大我的状态,单纯靠自爱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他爱才能实现。自爱,毕竟是一种没有给予出去的爱,没有与外界形成正反馈的爱。他爱,由于新关系的开拓,可以大大拓宽我们的视野,也容易帮助突破我们自我满足和抱残守缺的心理,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更高更大的新境界。只有通过这条途径,小我经过他爱最终转化成大我的自爱,人就能真正发展起来。人皆可圣,大而化之之谓圣,确实只有大我才能掌握大而化之的本领,也才能达到自然的状态。一般人通常只有自己的小家子气,满足于小富小有,不懂得什么是大富大有。真正有抱负者,追求的是全面丰收的大富大有的完美之境。此无他,只是懂得了自爱得小利,他爱得大利的道理啊!

如果每个人都能认识到人最终的发展目标是为了成就大我,那所谓的他爱和自爱,从大我的角度来看,其本质就是一致的,都是自爱。自爱是小我的自爱,他爱在外面转了一圈后回来,对大我来说,也是一种自爱。对普通人来说,都需要发展壮大,所以都需要付出他爱,单靠小我的自爱是达不到大我的状态的。所以,爱的本质是爱自己。如此,一个人多付出一点他爱,既可以让世界变成美好人间,也可以发展壮大自己,如此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5 其他问题

爱还有度和培育的问题。就正反馈环的特征来说,伴随效率不断增大,就会出现恢复力不够的问题。爱也是如此,它也有一个度的问题,过度的爱很可能变成溺爱,甚至转化成仇恨。读者在生活中是不难找到实例来印证此观点的。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生活中,我们经常如此,喜欢专注于短期路径,而忽视长期路径。其实只有真正的长期路径才是有效的,但长期路径的获取需要坚持、忍耐等优秀品质才能支撑,需要精心的培育。爱也是如此,爱也不具有永恒性,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七年之痒”讲的就是这个问题。所以爱需要培育,就象家庭一样,需要经营。

6 结语

读书从来没有给我们许诺过幸福,它对我们的感情无动于衷,对我们的哀怨也是不闻不问。要想让爱弥漫其间,显然需要我们从中读出书味,心要大一点,眼也要大一点。如此,就能以生活的眼光看待周围不完美的事物,能异中寻同,同中求异,自然爱也会弥漫其间。

只要我们都献出一点他爱,书味香必然变成绝妙的仙境。比如在书味香群里点亮光明烛,照亮书味香,显然可以起到激励其他会员和自己的作用,就是他爱的一种正反馈形式。快点行动啥,让我们用更多的爱来粉饰书味香,书味香的明天也必然会更加美好。

最后,感谢兰州大学的任海军教授,人的本质是爱自己,这是某一天同他谈话时获取的信息,在此说明。文章的修订,很多思想来自与书味香会员的讨论,在此也一并致谢!

徐中民

2013-9-16

篇五:女人婚后最让男人痛恨的20种行为

女人婚后最让男人痛恨的20种行为

标签: 情感 婚姻 女人 杂谈 分类: 婚姻家庭 2015-10-08 15:00

导语:恋爱时为了取悦对方,男女都会展现出最动人的一面。随着婚后彼此越来越熟悉,男人不再喜欢说甜言蜜语,女人的温柔似水不见了踪影,男人抱怨女人不再淑女,女人不满男人变脸太快,不是对方的爱发生了变化,而是各自恢复了本来面目。那么,女人婚后最让男人痛恨的行为有哪些呢?

1、说话啰唆唠叨。有调查显示,在男人讨厌女人的言行当中,啰唆唠叨排在首位,主要表现在重复命令、关心提醒和分享心事上,一天说的话会比男人多两倍,男人宁可忍受老婆容貌丑,也不愿忍受她啰唆唠叨。

1

2

、追问他爱不爱。男人婚后不再喜欢把“我爱你”挂在嘴上,恰恰女人喜欢浪漫惊喜,愿意听甜言蜜语,有些女性便追着老公屁股问“爱不爱”,男人讨厌老婆这种逼问,只好不耐烦地回一句“不爱能娶你回家?”

2

可讲,但男人还是喜欢尊重自己的谦恭女人,讨厌老婆错了不认错,无理争三分,自己永远都正确,觉得这种交流无趣,自己也很没面子。

4、掏空他的口袋。女人管好钱袋子是防止男人“变坏”的重要措施,但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要看女人的智慧,男人不反对老婆当家理财,却反感把自己的收入照单全收,如果老婆连零花钱也被算计,会让他恨之入骨。

3

斯文的女人,不但外人看着舒服,自己也脸上有光,如果女人不顾及老公感受,在家呼来喝去,在外不分场合贬损,男人的自尊心会受到极大伤害。

6、等他回家做饭。男人知道老婆家里家外也很辛苦,愿意跟她分担家务,但如果身心疲惫地回到家,等待他的是老婆“快去做饭,我快饿死了”的指令,则会让他心生怨气,心里会想“要这样的老婆有何用?”

4

7、说他母亲坏话。尽管婆媳关系难搞,男人还是希望老婆善待老人,主动处好婆媳关系,一家人和睦幸福,最讨厌老婆在他面前说婆婆坏话,威胁他去批评老娘哄自己高兴,让自己加在婆媳中间难做人。

8、把他当贼来防。女人防范老公花心很有必要,但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男人反感老婆上班时间电话查岗,回家后检查自己的手机通讯,跟异性聊几句也要刨根问底等,男人认为把他当贼防是在侮辱他的人格。

5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