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甲型h1n1流感病毒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8 01:17:50 作文素材
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文素材

篇一:甲型H1N1流感试题(答案)

甲型H1N1流感试题

科(所) 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传染期为( )。

A 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

B 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

C 发病前2天至发病后10天

D 发病前3天至发病后7天

2、本次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感染人数最多的人群是( )。

A 青壮年

B 老年人

C 儿童

D 妇女

3、可用于确定诊断甲型H1N1流感的检查是( )。

A 胸片检查显示肺炎

B 血清甲型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阳性

C H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D 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4、在甲型H1N1流感疫点中对手与皮肤的消毒,用( )碘伏溶液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时间1 分钟~3 分钟。

A 0.2%

B 0.3%

C 0.4%

D 0.5%

5、卫生部推荐甲型H1N1流感的抗病毒治疗首选药物为( )。

A 奥司他韦

B 利巴韦林

C 无环鸟苷

D 干扰素

6、 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 )天。

A 3

B 5

C 7

D 14

7、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和浸泡的方法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一般选择浓度为500 mg/L—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作用时间应不少于( )。

A 5分钟

B 10分钟

C 20分钟

D 30分钟

8、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检测,原则是先由省级及以下疾控机构进行初步检测,阳性标本送( )复核。

A WHO

B 相关研究机构

C 医学院校

D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 )天。

A 1-2

B 1-7

C 5-10

D 14

10、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 )

A 急救中心(120)

B 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 当地人民政府

D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我国卫生部2009年第8号公告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

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 传染病,并采取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需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还

有 、 、 。

2、 目前推荐甲型H1N1流感的抗病毒治疗疗程为 天。

3、目前WHO将甲型(H1N1)流感的警告的级别定为 级。

4、甲型H1N1流感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 。

5、因为可以诱发Reye综合征,禁止将含 的药物应用于18岁以下患者。

6、甲型H1N1流感病毒包含有 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食用熟猪肉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 )

2、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重要措施之一。( )

3、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 )

4、 病人一旦被怀疑为H1N1流感病毒感染,应马上由家属陪同,多人监护,并送进医院( )

5、对疑似甲型H1N1流感及临床诊断病例按程序在2小时内上报区卫生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6、甲型H1N1流感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病。( )

7、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和确诊病例应进行就地隔离治疗,强调早期治疗。( )

8、病毒分离的方法敏感性高,可用于早期诊断甲型H1N1流感。( )

9、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

10、流行性感冒患者血常规化验结果为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白细胞相对增多。( )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传染期

2、 甲型H1N1流感

3、隔离

4、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

五、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请列出甲型H1N1流感的确诊病例标准 。

2、简述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分类处理原则。

甲型H1N1流感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传染期为( B )。

A 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

B 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

C 发病前2天至发病后10天

D 发病前3天至发病后7天

2、本次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感染人数最多的人群是( A )。

A 青壮年

B 老年人

C 儿童

D 妇女

3、可用于确定诊断甲型H1N1流感的检查是( D )。

A 胸片检查显示肺炎

B 血清甲型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阳性

C H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D 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4、在甲型H1N1流感疫点中对手与皮肤的消毒,用( D )碘伏溶液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时间1 分钟~3 分钟。

A 0.2%

B 0.3%

C 0.4%

D 0.5%

5、卫生部推荐甲型H1N1流感的抗病毒治疗首选药物为( A )。

A 奥司他韦

B 利巴韦林

C 无环鸟苷

D 干扰素

6、 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 C )天。

A 3

B 5

C 7

D 14

7、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和浸泡的方法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一般选择浓度为500 mg/L—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作用时间应不少于( D )。

A 5分钟

B 10分钟

C 20分钟

D 30分钟

8、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检测,原则是先由省级及以下疾控机构进行初步检测,阳性标本送( D )复核。

A WHO

B 相关研究机构

C 医学院校

D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 B )天。

A 1-2

B 1-7

C 5-10

D 14

10、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 D )

A 急救中心(120)

B 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 当地人民政府

D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我国卫生部2009年第8号公告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 乙类 传染病,并采取 甲类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需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还有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肺炭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目前推荐甲型H1N1流感的抗病毒治疗疗程为 5 天。

3、目前WHO将甲型(H1N1)流感的警告的级别定为 5 级。

4、甲型H1N1流感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 呼吸道传播 。

5、因为可以诱发Reye综合征,禁止将含 阿司匹林 的药物应用于18岁以下患者。

6、甲型H1N1流感病毒包含有 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 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食用熟猪肉不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 √ )

2、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重要措施之一。( √ )

3、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 √ )

4、 病人一旦被怀疑为H1N1流感病毒感染,应马上由家属陪同,多人监护,并送进医院(×)

5、对疑似甲型H1N1流感及临床诊断病例按程序在2小时内上报区卫生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6、甲型H1N1流感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病。( √ )

7、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和确诊病例应进行就地隔离治疗,强调早期治疗。( √ )

8、病毒分离的方法敏感性高,可用于早期诊断甲型H1N1流感。( × )

9、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 )

10、流行性感冒患者血常规化验结果为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白细胞相对增多。( × )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传染期

传染病患者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可作为隔离病人的依据之一。

甲型H1N1流感

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呼吸道等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3、隔离

为了控制传染源,将处于传染期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按照病种采取隔离治疗直至度过传染期。

4、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

患者有流感样临床表现,发病前7天内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史或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地区或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需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

五、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篇二:甲型h1n1流感病毒

创新助手报告

——主题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4-06-28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I

一、主题简介........................................................................................................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 1

2.2 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 2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 2

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3

3.1.3 发文较多期刊 ............................................................................. 4

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4

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8

3.1.6 核心期刊分布数量对比 ............................................................. 8

3.1.7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 11

3.1.8被引较多的相关期刊论文 ........................................................ 17

3.2 学位论文 .............................................................................................. 26

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26

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 27

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 28

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28

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30

3.2.6 最近相关学位论文 ................................................................... 33

3.3 中文会议论文 ...................................................................................... 37

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37

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 38

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 39

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39

3.3.5发文较多的人物 ........................................................................ 44

3.3.6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 47

3.4 外文期刊论文 ...................................................................................... 53

3.4.1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53

3.4.2 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54

3.4.3 最近相关外文期刊论文 ........................................................... 54

3.5 外文会议论文....................................................................................... 54

3.5.1 近十年外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54

3.5.2 外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 55

3.5.3 最近相关外文会议论文 ........................................................... 56

四、主题相关专利、科技成果及基金产出状况.............................................. 56

4.1 专利 ...................................................................................................... 56

4.1.1 近十年专利情况 ....................................................................... 56

4.1.2 专利类型分布 ........................................................................... 57

4.1.3 获得专利较多的机构 ............................................................... 57

4.1.4 专利较多的人物 ....................................................................... 60

4.1.5 最新专利 ................................................................................... 63

4.1.6 失效专利 ................................................................................... 66

4.2 科技成果 .............................................................................................. 67

4.2.1 近十年科技成果情况 ............................................................... 67

4.2.2 科技成果地区分布 ................................................................... 68

4.2.3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机构 ....................................................... 68

4.2.4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人物 ....................................................... 70

4.2.5 最新科技成果 ........................................................................... 73

4.3 基金 ...................................................................................................... 75

4.3.1 近十年基金情况 ....................................................................... 75

4.3.2基金类型分布 ............................................................................ 76

4.3.3 获得基金较多的机构 ............................................................... 76

4.3.4 获得基金支持较多的人物 ....................................................... 80

4.3.5 最新获得基金支持的期刊论文 ............................................... 83

五、主题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 91

5.1 国家法律法规 ...................................................................................... 91

5.2 中外标准 .............................................................................................. 96

六、提供主题相关产品及服务的机构.............................................................. 96

七、主题学科渗透性.......................................................................................... 97

八、主题共现词.................................................................................................. 97

九、主题研究领域创新实体............................................................................ 100

9.1 相关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 100

9.2 研究领域推荐机构 ............................................................................ 101

9.3 研究领域推荐人物 ............................................................................ 101

十、媒体相关报道............................................................................................ 101

10.1 近十年媒体关注度 .......................................................................... 101 10.2 最新媒体报道 .................................................................................. 101 附录一 报告研究背景及目的.......................................................................... 103

附录二 报告研究方法及原理.......................................................................... 103 附录三 报告相关定义说明.............................................................................. 104

1. 数据源 .................................................................................................. 104

2. 数据呈现方式 ...................................................................................... 104

3. 相关定义——报告中的术语解释 ....................................................... 104

4. 其他说明 .............................................................................................. 104 附录四 法律声明.............................................................................................. 105 附录五 联系方式.............................................................................................. 106

图表目录

图表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表 .............................................................................. 1

图表2 文献总体产出饼图 .................................................................................. 1

图表3 学术关注趋势图 ...................................................................................... 2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甲型h1n1流感病毒)

图表4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 2

图表5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 3

图表6 发文较多期刊 .......................................................................................... 4

图表7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及数量 .......................................... 4

图表8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及数量 .......................................... 8

图表9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26

图表10 近十年学位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 27

图表11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饼状图 .......................................................... 28

图表12 发表学位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 28

图表13 发表学位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 30

图表14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37

图表15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 38

图表16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图 .......................................................... 39

图表17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 39

图表18 发表中文会议论文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 44

图表19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53

图表20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曲线 .................................................. 54

图表21 近十年外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54

图表22 近十年外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曲线图 .............................................. 55

图表23 近十年专利情况分布图 ...................................................................... 56

图表24 专利类型分布饼状图 .......................................................................... 57

图表25 获得专利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 57

图表26 获得专利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 60

图表27 近十年科技成果情况曲线图 .............................................................. 67

图表28 科技成果地区分布图 .......................................................................... 68

图表29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机构名称和数量 .............................................. 68

图表30 获得科技成果较多的人物名称和数量 .............................................. 70

图表31 近十年基金情况统计图 ...................................................................... 75

图表32基金类型分布图 ................................................................................... 76

图表33 主题学科渗透性 .................................................................................. 97

图表34 主题共现词词频 .................................................................................. 97

篇三: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试行)

本方案旨在为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提供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不用作商业活动或赢利目的。

一、标本的采集种类和要求 1、推荐采集的呼吸道标本种类

疾病发病后应尽快采集如下标本:鼻拭子、咽拭子、鼻腔吸取物、鼻腔冲洗液。气管插管的病人也应收集气管吸取物。标本应臵于无菌病毒采样液,并立即用冰块或冰排保存或臵于4 ℃ (冰箱),并马上送至实验室。(临床样品采集人员及实验室检测人员的感染控制指导请见相关文件。) 采样同时填写疑似人感染甲型H1N1感染病例标本采样单。(附表1)

2、拭子的选择

标本应使用头部为合成纤维的拭子(例如,聚酯纤维),用铝或塑料做柄。不推荐棉拭子和木柄。标本采集管应包含3毫升病毒采样液(含有蛋白质稳定剂,阻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抗生素,缓冲液)

3、临床标本储存要求

保存在4℃(不能超过4天)或者-70℃或-70℃以下。有条件的实验室均应保存在-70℃或-70℃以下。不应保存在-20℃。

4、标本的分装处理

标本送至实验室后,立即进行处理,避免反复冻融。将原始标本分为三份,一份用于核酸检测,一份用于病毒分离,一份保存待复核。

5、标本的运输

疑似人感染甲型H1N1感染病例列为 A类,用UN2814包装运输。填写疑似人感染甲型H1N1感染病例标本送检单(附表2)。

二、核酸检测

基于PCR原理的核酸检测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在突发传染病应急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基于real-time RT-PCR的方法检测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物和探针序列为美国CDC设计):

4月29日WHO网站上公布了美国CDC设计的针对此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real-time RT-PCR引物和探针,此实验用于检测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呼吸道样本, 因此,用此real-time RT-PCR的方法,建议首先筛选甲型流感病毒并排除季节性流感病毒和H5N1禽流感病毒。real-time RT-PCR方法参见附件3(中文翻译版),附件4(英文原版)。

2、基于RT-PCR的方法检测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物序列为国家流感中心设计):

目前国家流感中心设计了RT-PCR方法检测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RT-PCR的方法参见附件5。

三、病毒分离鉴定

可采用鸡胚和/或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具备相应条件的网络实验室在收到标本后24h内进行病毒接种。具体方法参见附件6和7。

四、适用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生物安全 (一)实验室级别及个人防护

1、对采集自属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疑似病例的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的诊断性实验工作,在BSL-2实验室内进行。所有样本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BSC)内进行。遵循生物安全三级个人防护。

2、对采集自属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疑似病例的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的病毒分离培养工作,应在BSL-3实验室内进行,并遵循生物安全三级个人防护。

(二)健康监测

1、所有人员均应自测发热及其他症状。

2、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呕吐、腹泻、头痛、流鼻涕和肌肉疼痛。如有不适,应立即向上级报告。

3、如有人员在无防护情况下暴露于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标本或活病毒,应考虑在暴露后的7天时间里使用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进行抗病毒药物预防。

五、附表和附件

附表1 疑似人感染甲型H1N1感染病例标本采样单 附表2 疑似人感染甲型H1N1感染病例标本送检单

附件3: 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操作规程(2009版)(中文)

附件4: 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操作规程(2009版)(英文) 附件5: RT-PCR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 附件6:甲型H1N1流感病毒鸡胚分离方法 附件7:甲型H1N1流感病毒MDCK细胞分离方法

附表1

疑似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例标本采样单

※选项:参照传染病报告卡。

#选项:A鼻咽拭子、 B鼻咽吸取物、C鼻腔冲洗液、D鼻腔吸取物、E气管吸取物、F其他(如为其他,请在表格中注明)

采集人员: 采集单位(盖章):

附表2

疑似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例标本送检单

※选项:参照传染病报告卡

#选项:A鼻咽拭子、 B鼻咽吸取物、C鼻腔冲洗液、D鼻腔吸取物、E气管吸取物、F其他(如为其他,请在表格中注明) *标本量:如果同一份标本有多个包装请注明。

填表人员: 送样时间: 单位(盖章):

篇四: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08检本 林书彪

摘要:人的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其中甲型病毒最为常见 ,也是流感大流行的罪魁祸首。甲型 H1N1流感潜伏期一般 1至 7天 ,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人患甲型 H1N1流感最初会出现类似普通流感的症状。甲型病毒的两种表面抗原: H(血凝素 )和 N (神经氨酸酶 ) ,用于区分不同的病毒血清型。对于该毒的检测,中国农业部5月3日发布消息称,农业部组织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已成功研制出猪感染甲型H1N1病毒RT2PCR检测试剂盒,可在5h内完成猪感染甲型H1N1病毒快速检测。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和蔓延方向尚不明朗,疫情还在扩散,目前还不能排除这种流感病毒大规模蔓延的可能。甲型H1N1流感重在预防,现已有专门的疫苗,甲型HINI流感疫苗的两种类型目前使用的甲型HINI流感有肌肉注射疫苗与鼻腔喷雾疫苗两种。此外,还有药物预防与治疗。

关键词: 甲型流感(H1N1);症状;检测;疫苗;药物

1.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潜伏期一般为 1~7 d ,多为 1~4 d。人感染甲型 H1N1 流感后的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2],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e,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4]。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 ,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较高。有报道 ,人感染 H1N1 流感后的症状与感冒类似。美国 2009 年疫情中发现病例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咳嗽、肌肉痛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墨西哥发现病例还出现眼结膜潮红、头痛和流涕等症状。符合下列情况即为确诊病例[2]: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2time RT2PCR和RT2PCR);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2.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2.1病毒的分子学特征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最先研究证实,此次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变异病毒,是人流感病毒、北美洲禽流感病毒以及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猪流感病毒的混合体,这种病毒能在人际间传播[1]。其为正黏液病毒科,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呈球形,直径80~120 nm,有囊膜。根据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P)不同,流感病毒分3型:甲(A),乙(B),丙(C)型。表面有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两种蛋白,甲型流感病毒H有16个亚型, N有9个亚型,据以划分甲型流感病毒亚型。流感病毒不断发生抗原漂移与病毒转换,由此发生抗原性、传播性、致病性的变化,并引起新型流感病毒产生的可能性[3]。从抗原上看,它与北美猪流感(H1N1)更接近,而与人类季节性流感(H1N1)相距较远。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组约为13. 6 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有6个基因节段与三重重配猪甲型H1N1病毒相似,分别是聚合酶(PB2、PB1、PA)、HA、核蛋白(NP)和非结构蛋白(NS)基因,其余2个基因节段(NA和M蛋白)不同于三重重配猪甲型H1N1病毒,但因二者与1979年在欧洲猪中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相似,因而又被称为欧亚大陆株系,而HA、NP和NS均为经典北美株系。在上述8个基因节段中,HA、NP、NS、NA和M是猪源株系,PB2和PA是禽源北美株系,而PB1是唯一的人源株系(季节性流感病毒H3N2)[1],此病毒是一种新型人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存在于人、鸭、鸡、猪、鲸鱼、马、海豹体内。

2.2 流感病毒存活相关条件

此病毒在无孔硬物表面可存活24 ~28 h,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存活时间大于24h,在24 h内人手接触病毒污染表面可被传染。在布、纸和餐巾纸上可存活8 ~12 h, 15 m in内人手接触污染布和纸可被传染。即使病毒量大时病毒在手上存活时间也少于5 m in,但此期间可能导致间接接触传播。流感病毒生存适宜温度和湿度适宜湿度为35% ~40%,适宜温度为28Cb。此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类有机物敏感;对热敏感,56e条件下30 m in可灭活;对

紫外线敏感,但用紫外线灭活病毒能引起病毒的多重复活[3]。

3.甲型H1N1病毒检测

如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疾病预防控制所已成功装配成第一代人甲型H1N1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整个研发过程仅仅用了60多个小时。快速检测方法是基于对核酸进行研究分析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就是比较快,也比较灵敏。在一定条件的支持下,最快4个小时就可以得到检测结果。中国农业部5月3日发布消息称,农业部组织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已成功研制出猪感染甲型H1N1病毒RT2PCR检测试剂盒,可在5h内完成猪感染甲型H1N1病毒快速检测。法国巴斯德研究所5月2日宣布,该机构已开发出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法,该方法是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通过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的复制放大,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仅用半天就可得出结果。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4月30日宣布,该研究所开发出一种试剂,能在短时间内检测出被检查者是否感染了A(H1N1)型流感病毒。这种试剂基于美国公布的A(H1N1)型流感病毒基因数据研制而成。使用时从被检查者的喉咙采集少量黏液,让黏液与试剂发生反应。大约6h后,就能检测出被检查者喉咙黏液里是否含有病毒[4]。新加坡VEREDUS生命科学公司成功开发出一种可在2h内鉴别A(H1N1)型流感病毒的便携式测试装置,与现有测试装置不同的是,这种新的测试装置只需经过单次测试,就能够鉴定和区别人类所有的流感种类。

4.传播途径与流行现状

4.1传播途径

报道证实,加拿大有1例人感染病例与其接触的猪群发生甲型H1N1流感,可见甲型H1N1流感可以经人传染给猪,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 H1N1 流感病毒 ,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6]。甲型 H1N1 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多数年龄在 25~45 岁间 ,以青壮年为主 ,应注意老年人和儿童[2];从事养猪业者 ,发病前 1 周

内去过养猪、销售及宰杀生猪等场所者,接触猪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视为高危人群。

4.2全球流行现状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动态2009年4月25日,WHO首次发布了墨西哥与美国发生甲型H1N1流感(曾被称为“人感染猪流感”)疫情的报告,并宣布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后该组织在3天内两次提高流感大流行的警告级别,从第3级提升到第5级。6月11日,基于可获得的证据和专家评估结果,WHO将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从5级提升至6级,并宣称全球已处于流感大流行的初期[6]。从2009年7月开始,WHO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态势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将疫情日报改为周报。截至2009年9月13日,WHO公布的全球病例数在296471例以上,死亡3486例。其中美洲地区124126例,死亡2625例;西太平洋地区76348例,死亡337例;欧洲地区超过52000例,死亡140例;东南亚地区25339例,死亡283例;地中海东部地区10533例,死亡61例;非洲8125例,死亡40例[12]。截至2009年9月13日,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流感仍保持着较大的可变性。在北美,美国报告流感样病例的增加超过了季节性流感发病水平,其南部、东南部及东北部的部分地区尤为显著;加拿大的流感处于低水平流行,欧洲和中亚的流行水平与之相似,但法国报告流感样病例的增加已超过季节性流行临界水平。日本的流感活动持续增长并超过季节性流行临界水平,其中增长最明显的是冲绳岛南部。在美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流感的传播较为活跃,流感流行遍及南亚和东南亚各地域,其中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呼吸道疾病呈增长趋势。在南半球的温带地区,大多数国家的流感已处于持续下降或回复至季节性流行的基线水平。澳大利亚较晚受本?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咔橛跋斓牡厍?其流感样病例的报告呈下降趋势。而南非的流感活动目前呈现第2个流行峰(第1峰由季节性流感病毒H3N2引起,第2峰则由2009甲型H1N1病毒引起)。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初期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11]:第1个阶段是5月10日我国出现首发确诊病例且之后输入性确诊病例不断增多;第2个阶段是5月29日我国出现了由输入性病例引发的2代病例,并呈现出

2代病例不断增多的趋势;第3个阶段是我国出现了个别感染来源不清楚的本土病例并引发2代病例。散在的本土病例使社区范围内持续传播的风险日益增加[9]。进入8月下旬,随着各类学校的开学和学生人群的大量流动与聚集,全国各地均出现了规模不同的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且本土病例持续增多。截至9月7日,我国内地已发生128起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发病。随着北半球秋冬季的来临,甲型H1N1流感发生大规模流行的风险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季节性流感高峰也逐渐来临,但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力明显大于季节性流感。卫生部通报,截至10月12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23 76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21342例,重症16例,死亡1例。目前我国内地每日新增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数百例,其中绝大多数为境内感染病例[1]。

5.发展趋势

目前关于该流感疫情的发展趋势主要有4种预测[7]:①夏季到来后,流感流行趋缓甚至消失,到秋冬时再现,不过届时已有足够的疫苗应对(鸡胚培养用于疫苗制备);②这种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流行时间长,但致死率低;③病毒发生变异,传染力和毒性加强,导致很多人死亡;④夏季高温可能阻止不了这种流感的流行。

6.甲型H1N1流感病的治疗

(1)常规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就地隔离治疗,强调早期治疗。对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患者,目前主要是综合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病48 h内是最佳治疗期。(2)抗病毒治疗: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可试用神经氨酸酶抑制药奥司他韦(达菲)或扎那米韦,这些药物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有抑制作用,剂量75 mg/d,疗程5天,儿童慎用。从美国最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出的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均敏感,但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3)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①氧疗:鼻导管或氧气面罩。②无创机械通气(NIV):如果预计患者的病情能够在48~72 h缓解,可以考虑应用NIV。③有创机械通气:经高浓度吸氧仍不能改善低氧血症者,应及时采用气管插管进行

篇五: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特征

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特征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 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医学测试显示,目前主流抗病毒药物对这种毒株有效。美国疾控机构的照片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呈阴性反应。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症状

甲型H1N1流感症状与感冒类似,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有报道说,美国2009年疫情中发现病例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咳嗽、肌肉痛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墨西哥发现病例还出现眼睛发红、头痛和流涕等症状。 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而不是季节性流感的易感人群——老人和儿童,这与人禽流感非常相似。 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预防

在预防方面,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猪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1、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场所的机会; 2、保证饮食以及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在烹饪特别是洗涤生猪肉、家禽(特别是水禽时)应特别注意。特别是有皮肤破损的情况。建议尽量减少接触机会; 4、可以考虑戴口罩,降低风媒传播的可能性; 5、定期服用板蓝根(可以考虑有一定规律性),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作茶饮。 6、特别注意类似临床表现,引起重视。特别是突发高热、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治疗

据悉,"达菲"在感染后48小时内服用有一定疗效; 2、据悉,一般对病毒治疗,如:病毒灵,有一定疗效; 3、抗生素应对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并发症; 4、解热镇痛药,如扑热息痛,对症治疗; 5、良好的休息,多喝水; 6、出现症状及时就诊正规医院为要。

新病毒可以抵抗一种便宜和广泛使用的流感药物金刚烷胺(amantadine),但无法抵抗两种较新的抗病毒药物达菲

比禽流感更厉害的甲型H1N1流感

“如果是两种不同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猪体内同一个细胞的话,在病毒复制的时候,病毒的8个基因片断可能发生一些交换,理论上就可以产生一个新病毒,有的新病毒不具有致病性,而有的新病毒致病性就比较强,一旦这种致病性强的新病毒再传染给人,就很可能导致人的发病甚至死亡。”童光志分析,“流感病毒历经多年的流行、重组,现在去分析猪、人流感病毒的8个基因片断就会发现,大部分流感病毒都是基因重组或重排的病毒。这次的甲型H1N1流感也是多元重组的病毒。”

“但是,一般而言,在猪体内发生这些病毒基因片断重组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而在人、禽体内发生这种重组的可能性会比较小,这也是人们怀疑猪是传染源的原因”,他说。 比禽流感更厉害的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的形成经过了20多年的发酵,并且在猪体内进行进化,现在人口多,人口流动频繁,如果一旦发生一个流感事件,就可以在整个人类之间可以相互传播,不分人种”,崔尚金指出,“今次甲型H1N1流感比禽流感病毒危害要大,因为这个病毒是人传人的,而一般的禽流感病毒想传到人是比较困难的”。

崔尚金解释,此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否引起大流行,是由多个条件决定的,包括:此次流感病毒毒力的强弱;人体内是否具备对病毒的抗体;此外,与气候、自然条件以及环境污染程度、当地医疗条件,都有一定关联。

至于此次新型病毒的毒力问题,“有可能病毒经过人体传播,毒力越传越强,就跟原来的SARS一样,可能引起大爆发;但病毒也有可能越传越弱,慢慢就没有了”,崔尚金说。 4月29日,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宣布,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4级提高到5级。世卫组织的流感大流行警告共分为6个级别,第5级意味着同一类型流感病毒已经在同一地区至少两个国家人际间传播,并造成持续性疫情。

WHO的连续性动作,依然被部分科学家指责为是有所滞后的保守性操作。

在童光志看来,这次的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病毒比较可怕,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就产生了极高的人际传播速度,即便2003年的SARS也没有像这次的甲型H1N1流感这样,“拥有这样厉害的传染速度”,并且,“猪流感人际传播的危险性比禽流感要大得多”。 童光志指出,从2004年中国内地爆发禽流感以来,“禽—人”间的感染仅仅是非常个别的情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传染到人是很困难的,而在这次的甲型H1N1流感中,病毒已经可以在人际间有效地传染,具备强大的致病力,也远非普通流感可以比拟。 “病毒很聪明,它总在变,我们不知道它将怎么变异,以前基本上每10年左右都有一次相对大的流感流行,这次也算是一个大流行”,在童光志看来,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的情势也说明,现在全球人口增多,全球一体化加强,国际间人流、物流频繁,流感已经没有国界了,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问题,“有时候是防不胜防的,一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就会蔓延,造成世界性的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也在大大增加”。

4月2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CDC)召开的会议上,对于当前疫情形势的分析是:疫情蔓延迅速,毒株为重配病毒,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人群可能普遍对该病毒缺乏免疫力;由于这次甲型H1N1病毒与人群中流行的H1N1病毒在受体特异性和连接肽一样,该病毒相对H5N1而言,更具有发生人感染和传播的生物基础。

但是,令中国CDC迄今难以讲清楚的是:以前的这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没有造成流行;并且,本次同一病毒在美国和墨西哥引起的病例临床表现不同,原因仍然不清。

WHO无法给予完满解释,还包括:此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轻型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可能难以被发现,该病在人类中感染的真实情况如何,尚不清楚;其次,猪流感不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报告的动物疫病,因此全球动物感染情况的分布,还不清楚;目前,根据WHO推荐生产的季节性流感疫苗中并未包括猪流感病毒,而现在的季节性流感疫苗是否能为美国和墨西哥正在发生的猪流感病毒感染提供交叉保护,也不清楚。

甲型H1N1流感治愈的可能性很高

截至北京时间5月5日零时,全球甲型H1N1流感死亡人数依然为26人,其中,墨西哥25人,美国1人,确诊增至1085例,现有21个国家和地区涉及。

“墨西哥死亡者较多,与当地气候、卫生条件都有关,并不一定是病毒到了美国就变得温和了,很可能是美国卫生条件好,治疗及时,所以目前仅有1例死亡病例”,崔尚金说。 目前爆发于墨西哥城的甲型H1N1流感,对青壮年的威胁更大。为什么越是体质好、免疫功能旺盛的人,反而容易被甲型H1N1流感夺命?

“一个是因为这些青壮年没有抗体;另外,通常活动量越大的人,肺活量就越大,免疫反应越强,容易促进病毒和集体的反应过程,增进病毒的繁殖量,而病毒感染肌体呼吸道需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在体内进行繁殖”,崔尚金说。

“青壮年得病往往是因为其免疫力反应较强,使得肺部产生了炎性实变反应,出现呼吸衰竭等情况,从这个角度而言,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性与致病机理,跟SARS、禽流感感染人的情况有些类似”,童光志分析。

但是,人类对于甲型H1N1流感并非束手无策。“今次甲型H1N1流感发生后,在48小时内是能够用药物控制的,因为它毕竟还是一种流感病毒,因此尽早用药,是能够将它杀灭的”,崔尚金信心十足。

童光志指出,人类史上的历次流感大流行,死亡人数是在逐渐减少的,这缘于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人类对病毒认识的增强,“过去一个传染病流行可能会死很多人,但现在整个卫生、防疫机制都比以前发达,情况只会越来越好。一个病毒,我们对它不了解,它肆虐起来很厉害;但现在我们对它有一定了解,并且全球的技术、人员都在投入防治工作,我想,甲型H1N1流感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死亡”。

在他看来,面对甲型H1N1流感,公众不必恐慌,“从目前情况看,这次甲型H1N1流感中毕竟是感染者较多、死亡者较少,它治愈的可能性是很高的。所以如果一旦发现有发烧等症状,就及时治疗,还是能治好的。平时我们讲的流感都是上呼吸道感染,出现流鼻涕、咳嗽症状等,但这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较强,病程可能长一些,严重的还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甚至肺部感染”。

流感病毒在细胞之外是不能繁殖的,强酸、强碱以及消毒剂都能够杀灭它,“像在上海现在2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这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空气中不会存活到48小时”,童光志说。

除了谆谆告诫公众“猪流感病毒加热至70摄氏度即被杀死,而猪肉和其他肉类的烹饪温度一般都可以达到这个温度”之外,WHO还公布了两类抗季节性流感病毒药物,用于有效预防与治疗该流感,一类是烷胺类(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一类是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

达菲(Tamiflu),也被病毒学家和医生们认为是有效地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药物。 在童光志看来,现在需要重视的是这次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之间的传播,并且严密监控这种病毒,防止病毒进入中国,并且加强对中国猪群的猪流感监控。

SARS之后,中国得到诸多宝贵教训。“2003年的SARS以后,我国各部门都已经制定好了应急预案,我国对传染病的预报也比较透明;并且,当时SARS是在我们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爆发的,我们不清楚这种冠状病毒。而这次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我们反应很及时,很快就启动了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童光志说,这次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对于中国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也是一个挑战,必要的药物储备也是必需的。

如果控制得力,会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传播的空间与范围,但一些防控隐患依然存在。“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都是预防性的,而有些情况是不好预防的,比如,流感病毒一般具有1到3天的潜伏期,有时更长,现在这么多人口,流动频繁,你不可能挨个去查,临床症状即将出现之前也会排毒,这时就在不易觉察的情况下传给别人”,童光志说。

值得欣慰的是,如果该甲型H1N1流感病毒爆发,科学家已经不难检测出该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这对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流感病毒变异得非常快,一定时间以后,病毒的变化就使得原来的流感疫苗失效。“就本次甲型H1N1流感而言,究竟是哪个地方发生变异,从而导致病毒的致病性增强?目前还没有研究。但是禽流感疫苗研究对猪流感疫苗研究是有帮助的,因为疫苗研究方法差不多,我们可以利用禽流感疫苗研究的平台”,童光志说。

他介绍,针对H1N1和H3N2的灭活疫苗已在研制中,但尚未申报新兽药证书;所以,在此次流感疫苗尚未研制出来以前,“采取严格有效的监控和隔离措施”,应当是中国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治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策略。

尚未注射猪流感疫苗的中国猪群

猪容易感染禽类或人类的流感病毒,但是,禽类并不容易感染人类或猪的流感病毒,这也让猪成为研究流感病毒的科学家严密监测的目标。

中国养猪的数量与规模,也是全球之最。猪流感与人流感、禽流感一样,又是一种最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病毒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猪群中。并且,猪群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与当时人群中流行的流感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倍受流行病科学家关注。

崔尚金列举了猪流感的一系列危害:猪流感能直接引起患猪的死亡,并使患猪生产性能下降,肉料比降低,直接影响猪群健康状态和质量,对养猪业危害很大;并且,猪流感病毒具有最大限度感染人的能力,直接影响到畜产品安全,对人类健康有潜在的威胁。 现在,这种忧虑正在被应验。

追溯过往,由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引发的流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早在1918年,在美国就有关注这种H1N1亚型病毒流感的首次报道。当时,人群中正流行20世纪最具灾难性的大流感,全球约20亿人染病,当年,大约4000万至5000万人死于“西班牙流感”。20世纪人流感的3次大流行都与猪流感病毒密切相关。

而在1976年1月,美国新泽西州佛迪狄克斯5名新兵因感染猪源H1N1病毒、1人死于肺炎的事件,则是猪流感人畜共患病史上的里程碑;此后,至少有12人因感染猪流感病毒而死亡。

科学家的大量研究已经表明,猪在“禽-猪-人”的种间传播链中,充当禽、人、猪流感病毒重组和复制的“混合器”,扮演着流感病毒“中间宿主”及“多重宿主”的作用。通过对猪群的病原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可以监测流感病毒的变异及跨种间传染的发生。 “很显然, 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已在猪群中存在,但这次新型的H1N1病毒在猪群中是否存在尚属未知(加拿大猪群中分离到的新型H1N1病毒证明是从患病人传染的),这说明,我们对猪流感的监控力度还不够。虽然此次疫情目前还没有蔓延到中国国内,但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国猪群的猪流感监控,为人类流感大流行进行预警”,童光志说。

目前,对于猪流感比较重视的发达国家早已开展了对于疫苗的研究,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在欧美多个国家已实现商品化供应,“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展猪流感的免疫”,崔尚金提醒。

“猪流感对养猪生产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危害,但是,即便是猪场的工作人员或兽医,以往也常常不把猪流感当回事,这是因为猪流感往往表现为猪的发热症状,并不严重,也许,过上三五天,猪看上去病又好了”,崔尚金告诉记者,鉴于猪可能成为人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双向传播的中介与“混合器”,更使得猪流感的防控在当下具备深远的公共卫生意义。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