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台湾首富王永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17:36:56 字数作文
台湾首富王永庆字数作文

篇一:台湾首富王永庆吃颗卤蛋都嫌贵 一家从不穿名牌(图)

最近几天, 岛内政商大腕纷纷前往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的灵前吊唁, 媒体更是长篇累牍地 介绍这位台湾“经营之神”的点点滴滴。对于台湾民众来说,“王永庆”这三个字已经是一代人 的集体记忆, 它代表一种奋斗精神、 一种道德力量。 中国有句老话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看看王老先生的为人处世, 也许才能真正解读他缘何白手起家创造亿万财富, 也让饱受陈水 扁家族贪腐丑闻困扰的台湾社会,找回真正的价值标准。 亲自为部下挂门诊号 大部分人知道王永庆,是从“石化大王”、“台湾首富”等名头来的,岛内上世纪六七十年 代出生的人都记得老师在课堂上讲述其白手起家的传奇,小学生写作文谈“我的志愿”,10 个里面最少有 4 个写下“将来长大我想当王永庆,成为一个有钱人”。同时,大家也在探寻 这个有钱人,究竟如何与众不同。 1916 年在台北出生的王永庆家境贫寒,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了学,15 岁时在父亲手 上借了 200 块开米店创业。当时各米店卖的米掺杂着很多杂质,但唯独王永庆叫弟妹把杂 质捡出来,再卖给顾客。为了争取回头客,王永庆会把客户家有几口人登记在册,估摸着米 快吃完了便送货上门。到客户家后,伙计先把旧米倒出来将米缸擦拭干净,再将新米倒入缸 中, 然后再把旧米倒在上面, 这样米可以放久一点。 就这样, “王家碾米厂”的生意红火起来。 王永庆赢在什么地方?赢在人心。 创立台塑集团后, 王永庆对待跟自己打天下的人, 也非常用心。 一位台塑的主管回忆说, 有一次他到王永庆办公室报告公事,见到王永庆,他先交代说前一天晚上与客户喝酒,残酒 未退,加上受到腮腺炎影响,脸才会红红的。王永庆不悦地说“不会喝酒就不要喝”,但随后 又询问这位主管看病没有,主管说看了脑神经科,王永庆说:“那样看不好的,没看对科。” 旋即拿起电话,打给长庚医院高层,指示马上为这位得腮腺炎的主管挂号。由此不难理解, 台塑为何有那么多老员工在王永庆灵前失声痛哭。 除了员工,王永庆身边的朋友,也对他的情义感念在心。嘉义市建宇通运公司董事长林 双雨说, 祖父林木生曾与王永庆共同经营米店、 砖窑厂, 后来王永庆想到日本学习塑料技术, 苦无经费,林木生出钱资助,让王永庆顺利前往日本。王永庆在塑料事业取得成就后,不仅 将旗下砖厂让给林家,而且任何投资都会算上林木生一份,随后台塑南亚厂、新港厂的运送 工作全交给林家。林木生每次去台北,王永庆一定全程陪同,过世时王永庆还从台北搭包机 前往吊唁。 “经营之王 的节俭人生 经营

之王”的节俭人生 经营之王 王永庆究竟多有钱?据台湾“中华征信所”的资料显示, 台塑旗下目前有员工近 10 万人, 是台湾最会赚钱的企业和最大民营企业。2008 年福布斯排行榜公布的王永庆身价,高达 68 亿美元,位居岛内第二。但是谁能想到,这位富豪吃颗卤蛋都会嫌贵。 王永庆最喜欢吃担仔面。有一次,陈水扁参观六轻石化工业区让王永庆陪同,王的妻子 李宝珠便叫餐厅煮担仔面给随行人员充饥。没多久,一碗碗担仔面上桌,还配半颗卤蛋。王 永庆品尝之余询问:“一碗多少钱?”有人回答 25 元(新台币,4 元新台币约合 1 元人民币, 下同)。 他接着问: “半粒卤蛋多少钱?”“5 元”“那么贵, 那样的话, 一粒卤蛋就要 10 元啰! ” 除了这个典故, 王永庆喝咖啡的习惯也说明了其如何节俭自持。 与王永庆喝过咖啡的人都知 道,王永庆把奶精倒入咖啡后,一定会再倒入些许咖啡到装奶精的小盒子,将残留奶精涮出 来再倒入咖啡,才慢慢享用。有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回忆说,王永庆早年上她节目,不是告诉 大家如何发大财,而是传授节省的小秘方,如家中肥皂用到最后时绝对不能丢掉,只要加水 融合还可贴在新肥皂上一起使用,一点不浪费。 陈水扁和王永庆都是贫户出身,但让人感慨的是,他们为何发迹后对于名车、豪宅之的 态度,却是如此的天壤之别。不同于陈水扁一家时不时换名车,王永庆二十几年来都用着一 辆 1988 年产的凯迪拉克,而且只有在台塑集团运动会或特殊场合送机、接机时,才能见到 王永庆这台“古董车”,看得出老人家对物件的爱惜、节省。对于排场方面,剑湖山王子饭店 的总经理萧柏勋回忆说,有一次王永庆过来,虽然早就知道他节俭成习,但考虑到身价与地 位还是安排了总统套房。 但王永庆说: “不用那么大间。 这样我晚上尿尿要走一大段, 麻烦。 ” 而后改成一般贵宾套房。 除了自己节省,王永庆也要求家人不要大手大脚。据说,有次王永庆的小舅子从香港带 了两条领带要送给他,明明一条 1200 元,小舅子怕被骂,于是少报一个零,骗王永庆说一 条只要 120 元。没想到隔天一早,王永庆还是把小舅子叫进办公室质问:“南亚做的领带一 条才 40 元,为什么要从香港买一条 120 元的?”足足念叨了半个小时。即使是最受王永庆 信任的三夫人李宝珠和女儿外出,也搭经济舱。有朋友要送名牌给王永庆女儿,她们会婉拒 说:“对不起,我们家不可以穿名牌。” 在大陆捐 30 亿办学 看了以上种种,大家可能会觉得王永庆是个抠门大王,但是看看他在公益上的投入,就 能明白为什么台湾民众对

他如此尊敬。 台湾一些少数民族居民属于弱势群体, 为此王永庆让这些少数民族子女到自己旗下的长 庚技术学院学习护理专业,不但免除学杂费,还包吃包住、每月发 1000 块零用钱,十几年 下来花费 15 亿新台币。 而在大陆,王永庆捐赠 30 亿元人民币,预备兴建 1 万所希望小学,目前已经立案或发 包兴建的有 2300 所小学,已完成的有 500 多所。在祖籍地福建安溪,王永庆捐赠了 1.4 万多套“电子耳”, 帮助大陆聋哑儿童开口说话, 花费达 15 亿元人民币。 今年四川大地震后, 王永庆率先捐出 1 亿元人民币,大陆网友纷纷在网上留言“希望王永庆长命百岁、两百 岁!”“向这个老人家敬个礼”。《世界新闻报》谁来接手亿万家产 王永庆一共娶了三房太太, 这几房妻儿的动向关系到台塑集团的接班布局, 因此也备受 外界关注。 外表严肃的王永庆感情世界其实很丰富,背后的 3 个女人,陪他走过了人生的不同阶 段。大夫人郭月兰是童养媳,没有为王永庆生下一男半女,长年念经拜佛与世无争;二夫人 杨娇在王永庆早年创业时,就陪在他身边。当时王永庆没有钱到外面应酬,只好把客人带回 家里用餐,杨娇就一个人在厨房张罗,也挑起照顾小孩的责任,让王永庆可以全心全力地打 拼。杨娇为王家生下两子三女,现旅居美国,靠轮椅代步,家族有大事时她才会现身。 晚年陪在王永庆身旁的是三夫人李宝珠, 不管是外出考察还是谈生意,

台湾首富王永庆

都可以看到她的 身影。两人相识于生意应酬场合,李宝珠在王永庆早期资金需要周转时,曾将所有的积蓄全 给了他,协助其渡过难关。这份情让王永庆感激在心,李宝珠也逐渐进入家族事业核心。 对于台塑集团这么大个摊子, 外界早就关注其接班人的问题。 二夫人生的长子王文洋本 被认为是王永庆的接班人,但因大学任教期间爆出师生恋,且拒绝认错,父子反目。在几乎 是“被逐”的情况下王文洋离开台塑,45 岁才自行创立宏仁集团,完全退出台塑领导核心。 二夫人生的次子王文祥因病,也未能接班。目前真正进入台塑领导核心的,是三夫人李宝珠 的两个女儿,因此外界评价是“三房掌握大內”,王家事业传女不传儿。

篇二:台湾富豪王永庆的财富人生

台湾富豪王永庆的财富人生 标签: 王永庆 台湾 富豪 财富 人生 2009-04-03 12:44

5月19号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呢?我估计大多数观众朋友们不知道,可能有一些喜欢中国足球的观众朋友说我知道,1985年的5月19号这一天,咱们中国

足球队在工人体育场1:2输给了中国香港队,历史上管这段叫做"5·19"惨案,也就是说5月19号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是个耻辱的日子,可是人家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人,人家不这么看,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不少企业家都知道,5月19号这天他们管它叫王永庆日,为什么叫王永庆日呢?这王永庆何许人也呢?他是台湾一个大富豪,曾经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排到了第16位。

为什么德克萨斯州人管5月19号叫王永庆日呢?这是因为在1983年的时候,这个王永庆在德克萨斯州的休士顿这个城市,建造了一个世界上当时最大的PVC加工厂,可以说给德克萨斯州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如果要到德克萨斯州的休斯敦,你问哪个中国人最有名,当然当地会说姚明,休斯敦火箭队,但你接着要问企业界谁最有名,恐怕在当地企业家眼里,王永庆是最有名的。那么说这王永庆了不起到什么程度呢?他在1954年建立的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在是下辖9个分公司,总共有7万多员工,这买卖遍布世界各地。

而且王永庆本人他的传奇色彩非常有意思,你比方说他是去年2008年10月15号去世的,享年92岁,一般人到了92岁这把年纪,大家都知道,那肯定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王永庆不是,他是死在工作岗位上。

有人说你《财富故事会》怎么今天想起来提这位来了呢?王永庆这个人,他一生当中,这70多年的经商经历,可以说充满了坎坎坷坷,他本人也渡过了无数次的危机。眼下咱们也知道,我们正面临着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很多搞企业的,做商业的人说这危机什么时候是个头,我们可怎么渡过去?我们回过头看看人家王永庆一生,人家是怎么渡过这些危机的,对于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家来讲,依然具有非常强大的这种现实意义。

那么王永庆当年有过无数次的危机,他本人形成了一套渡过危机的理论,他管它叫什么呢?叫"瘦鹅理论",有人说这"瘦鹅理论"是怎么回事呢?当年王永庆曾经开过米场,他开米场的时候,有不少碾过的废弃的米,他觉得扔了可惜,怎么办呢?他就养了不少家禽,鸡、鸭、鹅,用这些米喂这家禽。

当时那个时候是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台湾,当时正是日军控制的这样一个政治局面,粮食得实行配给制,你一家一户该吃多少粮食,人家给你配,家家户户没有多余的粮食,你说用什么来喂这些家禽呢?所以基本上家家户户就把家禽散养,你们自个儿出去找食吃去。

那么王永庆发现了这个机会之后,就说各家养的家禽都精瘦精瘦的,他就把这些家禽以比较低的价格买回来自个儿养,说你这粮食也不够,你用什么喂呢?他除了自己碾下这些废米以外,他专门收购,你这不是种蔬菜的菜农吗?剩下那些破菜叶子,或者菜根不要了,他把这个收过来,然后碾碎了跟米和一块喂这鹅。

你想原先这鹅饿的没什么吃的,这一下可算有吃的了,就跟北京烤鸭最早那种添鸭似的,使劲使劲往里吃。结果这鹅没两三个月,迅速之间增肥,就催肥了。

王永庆他最早说这个"瘦鹅理论"的时候就是着眼于企业怎么渡过各种各样的危机。而且王永庆也认为,你这个企业在危机的时候,对于你来说是个机会,外国人都说危机这俩字说得好,有危险就有机会,前面当危险讲,后面当机会讲。

比方说现在眼下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可能对有的企业恰恰正是发展自个儿企业的机会,为什么呢?你这时候扩建,能够有资金扩建,然后这个企业各方面理顺,你需要一定时间,等你把这个理论期渡过的时候,金融危机也过去了,你可能迎来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就好象那瘦鹅逮住这些米、白菜叶子吃一样,很快就会变成一个胖鹅。

另外一点王永庆发现,你比方说这些农户他在饲养家禽的时候,其实这些人也有这些资料,就是说我买了一些白菜叶子,我弄点米什么的喂他,可是很多农户没想到。所以说这个饲养不是说你这鹅真就没吃的,而是你农户的饲养方法有问题。由这个,他推广到一个企业,在渡过危机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不是说你的员工不努力,这些员工太挑剔,要求工资有多高,不是这个,主要是你的老板有没有这能耐,你的老板没发现渡过危机的一种恰当的方式。所以说这个对于危机过程当中的企业非常关键。

我说到这儿,咱们很多观众可能说,哎哟,王永庆这人挺了不起,这"瘦鹅理论"应该说有不少人是头一回听到,王永庆提出这个"瘦鹅理论"是在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王永庆本人已经经商时间长达二三十年了,也就是说他打小就在这行里摸爬滚打,才能有这么多来自第一线的体会。那么王永庆是从哪年开始经商?他又是怎么样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的呢?

主持人:王永庆他出生在台湾,1917年1月份出生在台北县新店镇一个叫直潭的小地方,他祖上是咱们福建安溪人,祖上来到台湾干什么呢?种茶叶。咱们经常喝茶的朋友知道,他老家福建安溪这块出一种名茶,就是我现在茶壶里泡的这个,铁观音,味道非常好。

他祖上到台湾,最开始也是以种乌龙茶为生,可是后来种茶当时这买卖也不好做。等到了王永庆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加上他父亲,起五更,爬半夜,糊口都困难,所以没办法,王永庆打小的时候,念完小学就得出来打工,来缓解家里这种经济状况。

当时王永庆被家里送到离家乡挺老远的一个地方,叫嘉义县,到嘉义县干嘛呢?给一个米店当学徒。但王永庆这个人天生就有经商的头脑和感觉。在那儿当学徒,那年他15岁,学徒当了一年半左右,王永庆就琢磨,这米店也没什么特殊的,不就把米进来,然后再卖给这些需要米的人吗?就这么着,干了一年半学徒,王永庆回了趟家,跟自个儿爹那儿借了200块旧台币,拿这个当本钱,回到嘉义这个地界上就开了一家新的米店。

当然了,200块钱本钱太少,这米店的规模也不大。那么刚一开张的时候,王永庆犯难了,为什么呢?这个米店一个地方有固定的客户,比方说我就到你这个地方买米,我到老王家,他到老张家,你新开的米店不像人家原先那个有固定的客户源。所以这个时候他这米店长时间就打不开局面,没有生意,可以说王永庆在经商的第一步上就碰到了一个令他非常头疼的危机,那怎么渡过去呢?这王永庆非常善于观察,他就走访各家米店,他过去也当过学徒,他就发现,那个时候萝卜快了不洗泥,怎么想起这句话呢?就说这米店卖给各客户的米,里面沙子粒、小石头粒都有,一般店里不会承担给你往出挑米这个责任,这个时候王永庆

篇三:台湾企业家王永庆的第一桶金

台湾企业家王永庆的第一桶金

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早年因家境贫寒读不起书,只好去做小生意以补贴家用,16岁时,在嘉义开了一家米店,当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竟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了一个小铺面。由于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又小,更谈不上知名度,所以没有任何优势。在刚开张的日子里,生意冷清。当时,一些老字号店铺分别占据了周围大的市场,而王永庆的米店因规模小,资金少,没法做大宗买卖。那些地点好的老字号米店在经营批发的同时,也兼做零售,没有人愿意到他这个偏僻的米店来买米。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国,但效果不好。

王永庆感觉到要想自己的米店在市场上立足,就必须有一些别人没做到或做不到的优势才行。经过仔细的调查之后,王永庆很快从提高米的质量和服务上找到了突破口。

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农村还处在手工业状态,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很落后,稻谷收割后都晾晒在马路上,然后脱粒,沙子,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里面。用户在做米饭之前,都要经过一道淘米的程序,但是一些沙子,小石子之类很难彻底清除掉,每到吃饭时总硌着牙,经常有人抱怨,连大的米店卖的米也是如此。

王永庆从顾客的抱怨中找到了自己应该改进产品质量的信息。他带领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出售。这样,王永庆米店卖的米质量显然就要高了一个档次,因而深受顾客好评,米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

产品质量的提高带来了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王永庆又将目光投向了别处。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电话还很不普及,没有现在的电话订购,大部分人买米一定要自己到街上的米店去买,自己运送回家。有客户反映,由于平时太忙,自己在煮饭时才发现米已经没有了,只好饿着肚子再去米店买米回家,经过长时间观察,王永庆还发现,一些家庭由于年轻人整天忙于生计,且工作时间很长,不方便前来买米,买米的任务只能由老年人来承担。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另外,就米店而言,要等客人上门才有生意做,长久下去,太被动了。王永庆注意到了这些情况,于是决定超出常规,主动送货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大受欢迎。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等于是一项创举。王永庆米店的生意更加红火了。

但是,王永庆并不因此满足,它将目光又一次投向了更加精细的服务。即使是在今天,送货上门充其量是将货物送到客户家里并根据需要放到相应的位置,就算完事。那么,王永庆是怎样做的呢?

每次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这家有多少人吃饭,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饭量如何,依据这些资料大致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时间,到了这个时间段,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在送米的过程中,王永庆还了解到,当地居民大多数家庭都以打工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许多家庭还未到发薪日,就已经囊中羞涩。由于王永庆是主动送货上门的,要货到收款,有时碰上顾客手头紧,一时拿不出钱的,会弄得大家很尴尬。为解决这一问题,王永庆采取按时送米,不即时收钱,而是约定到发薪之日再上门收钱的办法,地方便了顾客。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营销方法,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高质量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很快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开办了一个小碾米厂,在离最繁华热闹的街道不远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的一面用来做铺面,里间用来作碾米厂。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问:1、王永庆的米店为什么能够成功?

2、王永庆在市场调查与预测中如何留住了顾客?

3、本案例对大型企业的营销管理有什么启示?

篇四:王永庆传承奥秘之一 传承困难

王永庆:有形与无形财富的传承之传承难题

? 来源:新财富

前台湾首富王永庆不直接把财产留给子孙,而是通过成立慈善基金将财富赠予社会,由此一举多得,成功完成企业传承;他留给家人的无形财富,则成就了新一位台湾首富。

2008年10月的新泽西州短丘市(Short Hills),秋风中带着阵阵寒意。然而,在市郊南橘大道(South Orange Avenue)882号的一栋豪华寓所中,欢声笑语却给 这座瑟瑟的城市带来了些许暖意。这里是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的寓所。此时,6位集团高管正陪他共享晚餐。一杯喜力下肚,92岁的耄耋老人依然无限豪迈。谁也没有想到,几小时后,这位缔造了无数神话的老人将安详病逝于梦中。

没有人知道那一夜老人梦到了什么,但熟悉王永庆的人都知道,他一生都梦想实现企业 “永续经营”。然而,很多家族企业由于家族成员众多,在传承中容易造成股权分散;更重要的是,企业创始人的特殊资产—例如管理哲学及价值观—往往难以传承,“永续经营”困难重重。

尽管王永庆也面对类似的传承路障,但在他去世前数年,台塑集团不但持续发展,旗下上市公司的股价亦稳健上扬。与多数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的巨额财富消散相比(详见本栏目2009年12月文章),台塑实属异类。然而这绝非侥幸,而是创始人王永庆对企业传承精心规划的结果。

有形财富传承

王氏家族是个典型的大家庭(图1)。王永庆有3位妻子、9名子女。长房郭月兰是童养媳,无任何子女;二房杨娇育有两个儿子王文洋和王文祥,及3个女儿王贵云、王雪龄和王雪红;三房李宝珠陪伴王永庆度过晚年,他们育有4个女儿王瑞华、王瑞瑜、王瑞慧和王瑞容。9个子女中,6人在台塑集团担任要职,其余则自己创办公司。

王永庆跟弟弟王永在关系良好,两兄弟于1954年创办台塑集团,并管理这个商业王国超过半世纪之久。他们在2006年退休,把控制权交给了集团的七人决策小组。王永在有两个妻子及8个子女,儿子王文渊和王文潮是七人决策小组成员,并分别担任台湾化学纤维和台塑石化(台塑集团的核心公司)的主席。

没有遗嘱的财产分配

王永庆逝世时,竟然未立遗嘱安排其总值高达55亿美元的财产分配及台塑集团这个庞大商业王国的继承事宜。这一情况下,分配财产可能会牵涉不少法律问题,亦容易引起家族成员的争执。

众所周知,王永庆做事细致入微,台湾证券交易所主席薛琦曾提到:“他们(台塑集团)甚至有一套SOP(标准操作步骤)去建造建筑物的外墙。他们不会错过任何细节。”连每个工序都会制订细节的王永庆,难道不会为自己辛苦经营的商业帝国做好交棒的部署?

当事人未立遗嘱时,遗产处分一般按当地法律处理。台湾地区法律规定,以夫妻共有财产计算,扣除婚姻期间应偿还的债务后,配偶可获得一半遗产,而另一半则计算在应课税的“可继承”遗产内。换言之,王永庆所拥有的55亿美元财产,一半会分给其配偶,另一半则算入应课税的“可继承”遗产内。所谓配偶,是指有合法婚姻的丈夫或妻子。根据台湾地区民事法,除经过正式注册外,只要婚礼仪式公开并有3名见证人,该段婚姻都可算有效。王永庆共有三房妻子,元配郭月兰是其合法配偶。如果王永庆的二房及三房妻子能够证明其婚姻有效,便有资格得到和长房妻子相同的继承权,并和她平分配偶应得部分的遗产。

外界一直认为王永庆只有十个子女(包括收养李宝珠第一段婚姻时所生的女儿王瑞纪),但在他逝世后两个月,便有消息指他还有3个非婚生子女。若传言属实,则总共有13个直属子女可与王永庆的配偶平分他另一半的“可继承”遗产。

王永庆去世时,台湾地区的最高遗产税率高达50%,如果王永庆把台塑集团的股权和其他财产透过遗嘱分配给子女,等于将半壁江山拱手让予政府。而且,家族成员亦可能必须出售公司股份套现以支付高昂的遗产税,企业股权可能被摊薄而变得分散。并且由于家族成员众多,各房成员彼此可能关系疏离,在财产分配上发生争执不足为奇。

另外,假若王永庆立下遗嘱为子女分配财产,此举虽然能够让其子孙后代继承他的资产,可是这全是看得见的有形资产,而王永庆经年积累的无形资产,包括其广阔的人脉网络、成功的公司管理理念、勤奋节俭的优秀特质以及丰富的行商经验,并不能凭一纸遗嘱而代代相传。所以,订立遗嘱并不是王永庆所希望的“永续经营”的最佳方案。

未完待续:王永庆之有形资产传承

王永庆之无形资产传承

篇五:从一粒米成功

从一粒米成功

提起台湾首富王永庆,几乎无人不晓。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业的前50名。而在创业初期,他做的还只是卖米的小本生意。总结他成功的秘诀,就是创新,远见卓识,坚持和细致。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创业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此时的王永庆该何去何从呢?放弃还是坚持呢?理所当然他选择的是坚持,不然我们或许现在还不知道王永庆是谁!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16岁的王永庆展现了超强的营销能力,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成功人士一般都具有一种敏锐的洞察力, 王永庆于是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也许许多

人会对于这样的现状觉得非常的满足,毕竟将一家无人问津的米店经营的如此红火也是相当的不容易的。 但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农村。而年轻人都在外面打拼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这可以说是一大突破,平台,一大创新,要成功的人就必须懂得创新,一成不变或一味的模仿是绝对不能长久的立足于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的,所以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而且王永庆送米,并非单单是把米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他还坚持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链接,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友情链接交换,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

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经济开始发展,建筑业势头最好。王永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便抓住时机经营木材生意,结果获利颇丰。这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居然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看到别人赚到钱大家都争相模仿。 这时,经营木材业的商家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王永庆看到这一点,便毅然决定退出木材行业。50年代初,台湾急需发展的几大行业,是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当时台湾的化学工业中有地位有影响的企业家是何义,可是何义到国外考察后,认为台湾的塑胶产品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所以不愿向台湾的塑胶工业投资。出人意料的是,这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商人王永庆,却主动表示愿意投资塑胶业!消息传出,王永庆的朋友都认为王永庆是想发财想昏了头,纷纷劝他放弃这种异想天开的决定。当地一个有名的化学家还公然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胶为何物,开办塑胶厂肯定要倾家荡产!王永庆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始了他的投资活动。其实,王永庆作出这个大胆的决定,并不是心血来潮,铤而走险。他事先进行了周密的分析研究,虽然他对塑胶工业还是外行,但他向许多专家、学者去讨教,还拜访了不少有名的实业家,对市场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甚至已私下去日本考察过!他认为,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王永庆没有被别人的冷嘲热讽吓倒。1954年,他和商人赵廷箴合作,筹措了50万美元的资金,

创办了台湾岛上第一家塑胶公司。3年以后建成投产,但果然如人们所预料的,立刻就遇到了销售问题。首批产品100吨,在台湾只销出了20吨,明显地供大于求。按照生意场上的常规,供过于求时就应该减少生产。可王永庆却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扩大生产!这一来,连他当初争取到的合伙人,也不敢再跟着他冒险了,纷纷要求退出。精明过人的王永庆,竟敢背水一战,变卖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买下了公司的全部产权,使台塑公司成为他独资经营的产业。王永庆有自己的算盘。他研究过日本的塑胶生产与销售情况,当时日本的PVC塑胶粉产量是3000吨,而日本的人口不过是台湾的10倍,所以,他相信自己产品销不出去,并不是真的供过于求,而是因为价格太高?要想降低价格,就只有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 第二年,他又投资成立了自己的塑胶产品加工厂?南亚塑胶工厂,直接将一部分塑胶原料生产出成品供应市场。事情的发展,证明了王永庆的计算是正确的。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销路自然打开了。台塑公司和南亚公司双双大获其利!从那以后,王永庆塑胶粉的产量持续上升,使他的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看来成功的人不仅要心细更需要的是过人的胆量!

字数作文